少年人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想,因為他們還沒有變老,不僅僅是身體,還有頭腦和精神。
就像張寬仁,屈從現實和忠於理想之間徘徊,如果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上十幾年,等他有了兒子,有了孫子,隻會無人的夜晚迴味自己年輕時的熱血。也許,隻有彭瑩玉例外,那個人就像是為造反而生的。唯有對彭祖師,鄭晟心中隻有崇敬。尊重一個人與能力無關,就算是知道彭祖師死在亂世,他組建的“彭黨”最後煙消雲散,但這絲毫改變不了鄭晟對他的尊重。那是一個誓死去驅除韃虜,雖百死而無一悔的人。
鄭晟無比確定這一點,所以他不給張寬仁這樣的機會,造反者說什麽道德,造反就是最高的道德,他會毫無顧忌的下手。就像尚未成書的水滸傳,一大半好漢都是被設計騙上梁山的。
彭懷玉眼神中的火能灼燒整個世界,鄭晟看的出來,他需要這樣的人,這樣有想法的人。
“給你七天時間,你自己從同伴中挑人,但不能強迫,七天後我會讓人送你出山。”
“是,我能做到的。”彭懷玉死死的捏緊拳頭。
鄭晟頭也不迴的離去,但如果仔細觀察,能看見他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再過兩個月,就是他二十歲的生日,他看彭懷玉像少年,其實他自己也是個年輕人。所以他才沒有去找個地方自安安穩穩的當郎中,所以他沒有等天命之子朱元璋的出現。
年輕人如果沒有夢想,沒有熱血,是一件多麽悲哀的事情。哪怕是幼稚,也比早早的進入世故強百倍。
毛三思迴頭狠狠的瞪了少年一眼,招唿侍衛跟隨鄭晟離去。
“這就是聖教的香主啊,”直到那些人都消失了,彭懷玉才緩過神來,“隻有這樣的人才配成為聖教的香主。”他使勁攥緊拳頭,朝山坡的同伴高喊:“你們看見了嗎,聽見了嗎,香主答應救我們的親人了,拿出點樣子出來,讓香主看見我們值得聖教出兵。”
人先自救,而後人救之。
草坡上傳來零零散散的歡唿,難民們在義軍的包圍中不敢過度慶祝,但可以看出來彭懷玉在這支隊伍中影響力不小。
彭懷玉朝秦管家拱手:“老爺子,香主都答應了,望你能早點把兵器送過來。”
還好沒有惹出禍事,秦管家氣不打一處來:“我不是老爺子。”
他生氣歸生氣,但做事不敢耽誤,天黑之前,長槍和腰刀被送到草坡腳下。武器在下坪寨是緊俏物資,義軍中的少年隊許多人還隻在用木質的棍棒操練,鄭晟答應給難民這麽多武器,秦管家暗自心疼。
彭懷玉從難民中挑選出三十個人,都是半大的小夥子,與蒙古人和官兵有血海深仇,分發了兵器後,以五人為一隊,熟悉武器的使用方法。
七天時間很快過去,鄭晟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幾天隻夠難民們學會用刀槍砍刺,隊列配合就別想了。
鄭晟沒有忘記這件事。第八日清晨,張金寶帶著一隊紅巾軍來到難民營,押送彭懷玉等人出山。從下坪出山的大道要走五天,一路設有無數義軍崗哨,沒有張金寶出麵,這些人別想走出羅霄山。
五天後,彭懷玉等人到達一片小山坡。往南邊是一片丘陵,路上長滿了荒草見不到人,但再見不到高山峻嶺。
張金寶命部下把隨身攜帶的布袋子扔出來:“我就送你們到這裏,按照香主的吩咐,這是七天的口糧,取下十個官兵的首級後,你們可以迴山,否則,我們最好不要相見了。”
彭懷玉認識張金寶,行禮道:“多謝張堂主。”
紅巾軍走了,留下了三十多個難民,或許用盜匪來形容更貼切,手裏有了兵器的難民就不算是難民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彭懷玉身上,這個少年才是他們的主心骨。
“把袋子先拆開,每人隨身攜帶三天的口糧。二狗子,你認識這裏的道路,先帶我我們繞出這片丘陵,官兵在這裏戒備森嚴,我們在這裏動手是找死。隻有潛出山,在官兵毫無防備的地方,我們才有機會。”
一個瘦的皮包骨的少年從人群堆中走出來,許多人都很奇怪彭懷玉怎麽會挑選這麽個瘦弱的人出來。原來這個叫二狗子的少年子多年以來,一直在羅霄山周邊要飯,熟悉附近的小路。
“附近的土圍子經常會派人出來巡邏,我們必須要小心點。”
二狗子走向一條被灌木叢掩蓋的小路。兩年前,這裏不像現在這麽荒蕪。
路線是彭懷玉和二狗子商量好的,三天時間足夠他們鑽出官兵對羅霄山的第一重封鎖。彭懷玉不知道爺爺現在在哪裏,無論如何,他必須要請出紅巾軍出山,才有機會救出爺爺。
三十人在山穀和山腰見穿梭,常常在夜晚趕路。好在是初夏,氣候暖和,樹林茂密,他們在叢林中穿過一座座土圍子的封鎖。
三日後,黎明,朝陽起,走了一夜的難民們東倒西歪。彭懷玉叫醒諸人,指著不遠處一座土寨:“好了,就到這裏了,那裏是官兵放置糧草的地方,我們要分頭行動,先裝作逃難的百姓,把官兵誘騙出來再動手。”他指著山下的良田:“先要弄亂他們,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過來幹農活,我們搶些的食物,馬上逃走。”
難民們分成三隊,五個人沿著灌木叢向山下行進。他們都有兵器,官兵和鄉兵聽說了消息後,一定會出來搜捕。彭懷玉有心理準備,他們要殺官兵,真正的官兵,必須先把鳥兒驚動起來。
二十五人忐忑不安的等了一個時辰,灌木叢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五個人返迴來,一個粗壯的漢子渾身是血,一見到彭懷玉便高喊:“我殺人了。”
彭懷玉騰的站起來:“不是讓你搶了東西就迴來麽?”
那漢子麵顯委屈:“他發現了我們,邊跑邊喊,我隻能殺了他。我把他的頭割迴來了。”他扔出一個圓圓的東西在草地上。
一個鄉民的首級!那也是南人,無辜的南人。彭懷玉無語,鄭晟說過,他不能拿百姓的首級充當官兵的首級,他也絕不會這麽做。
“你……”他張開口,又說不出責備的話語。一個無辜的性命沒了,但蒙古人每天都在殺無辜的南人,“算了,把首級埋了。但下不為例,除了鄉兵和官兵,我們決不能殺無辜百姓。”
沒有人答應他,殺不了十個官兵,他們可能再也迴不到山裏。現在他們就是盜匪,盜匪怎能做到不殺百姓。
彭懷玉看透了同伴的想法,略帶稚氣的臉堅硬起來:“再敢殺無辜者,我不會繞過他。”
難民們在山林中遷徙,東搶一把,西搶一把。幾天後,他們能覺察到山道上巡邏的鄉兵漸漸增多,偶爾能見到號服鮮麗的官兵。
八天後,他們隻殺了一個官兵,但損失了三個同伴,都是受傷後無法行走,被自己人忍痛殺死的。
官兵很少衝在前線,附近的土圍子鄉兵晝夜出動,四周已是天羅地網。難民們幾乎沒有停下來休息時候,他們聽彭懷玉的號令跟著二狗子在山林間遷徙,搶一次換一個地方。他們不知道身在何處,隻有鄭晟和二狗子清楚,他們離羅霄山越來越遠。
第九天,上天垂憐,讓他們伏擊一個從山口方向突然出現的送信騎兵。割下官兵首級後,二十多人把戰馬宰殺飽餐一頓。
第十天,二狗子帶五個人去探路,其餘人藏在半山腰的草叢裏。有人已經失去了信心:“這樣下去,我們根本殺不了十個官兵,糧食快沒有了,四周的山路都被封死,我們死定了,不如與官兵狠狠的打一場。”
彭懷玉靠在石頭上仰望頭頂火紅的太陽一言不發,他也覺得沒有希望了,但絕不會放棄。像他這樣的窮人,很難得到上天的眷顧,一生中擁有的機會寥寥無幾,所以一個機會都不能輕易放棄。
有人響應:“香主讓我們殺十個官兵,是在故意耍我們,不如舍去性命與官兵幹一場。”
彭懷玉道:“等糧食沒有時,我會帶著你們與官兵拚命。”
正在此時,站在樹頂瞭望的同伴忽然低唿:“有官兵,官兵的信使。”
昨日吃下去帶血的馬肉餘味未消,幾個手腳麻利的難民立刻爬上樹頭,彭懷玉也攀上去。離山腳三四裏地,兩個信使正在催馬緩緩而行。“來不及劫下他們了!”彭懷玉暗自惋惜。如果把這兩個人殺了,也許還有希望。
一個同伴低聲嘀咕:“最近的官兵的信使怎麽喜歡獨自行動。”
彭懷玉站在樹枝上眺望了一會,厲聲吩咐:“各位最近都給我看緊點,再有人從這裏過去,絕不放過。”
他剛剛滑下樹,東邊的灌木叢晃動,二狗子帶人迴來了,一見彭懷玉的麵便低唿:“東邊七八裏外,官兵押著一大群乞討的流民沿著山腳在走,足有七八百人。”
彭懷玉一下提起來精神:“多少官兵?”
“太遠,看不清楚。”
就像張寬仁,屈從現實和忠於理想之間徘徊,如果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上十幾年,等他有了兒子,有了孫子,隻會無人的夜晚迴味自己年輕時的熱血。也許,隻有彭瑩玉例外,那個人就像是為造反而生的。唯有對彭祖師,鄭晟心中隻有崇敬。尊重一個人與能力無關,就算是知道彭祖師死在亂世,他組建的“彭黨”最後煙消雲散,但這絲毫改變不了鄭晟對他的尊重。那是一個誓死去驅除韃虜,雖百死而無一悔的人。
鄭晟無比確定這一點,所以他不給張寬仁這樣的機會,造反者說什麽道德,造反就是最高的道德,他會毫無顧忌的下手。就像尚未成書的水滸傳,一大半好漢都是被設計騙上梁山的。
彭懷玉眼神中的火能灼燒整個世界,鄭晟看的出來,他需要這樣的人,這樣有想法的人。
“給你七天時間,你自己從同伴中挑人,但不能強迫,七天後我會讓人送你出山。”
“是,我能做到的。”彭懷玉死死的捏緊拳頭。
鄭晟頭也不迴的離去,但如果仔細觀察,能看見他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覺察的笑容。再過兩個月,就是他二十歲的生日,他看彭懷玉像少年,其實他自己也是個年輕人。所以他才沒有去找個地方自安安穩穩的當郎中,所以他沒有等天命之子朱元璋的出現。
年輕人如果沒有夢想,沒有熱血,是一件多麽悲哀的事情。哪怕是幼稚,也比早早的進入世故強百倍。
毛三思迴頭狠狠的瞪了少年一眼,招唿侍衛跟隨鄭晟離去。
“這就是聖教的香主啊,”直到那些人都消失了,彭懷玉才緩過神來,“隻有這樣的人才配成為聖教的香主。”他使勁攥緊拳頭,朝山坡的同伴高喊:“你們看見了嗎,聽見了嗎,香主答應救我們的親人了,拿出點樣子出來,讓香主看見我們值得聖教出兵。”
人先自救,而後人救之。
草坡上傳來零零散散的歡唿,難民們在義軍的包圍中不敢過度慶祝,但可以看出來彭懷玉在這支隊伍中影響力不小。
彭懷玉朝秦管家拱手:“老爺子,香主都答應了,望你能早點把兵器送過來。”
還好沒有惹出禍事,秦管家氣不打一處來:“我不是老爺子。”
他生氣歸生氣,但做事不敢耽誤,天黑之前,長槍和腰刀被送到草坡腳下。武器在下坪寨是緊俏物資,義軍中的少年隊許多人還隻在用木質的棍棒操練,鄭晟答應給難民這麽多武器,秦管家暗自心疼。
彭懷玉從難民中挑選出三十個人,都是半大的小夥子,與蒙古人和官兵有血海深仇,分發了兵器後,以五人為一隊,熟悉武器的使用方法。
七天時間很快過去,鄭晟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幾天隻夠難民們學會用刀槍砍刺,隊列配合就別想了。
鄭晟沒有忘記這件事。第八日清晨,張金寶帶著一隊紅巾軍來到難民營,押送彭懷玉等人出山。從下坪出山的大道要走五天,一路設有無數義軍崗哨,沒有張金寶出麵,這些人別想走出羅霄山。
五天後,彭懷玉等人到達一片小山坡。往南邊是一片丘陵,路上長滿了荒草見不到人,但再見不到高山峻嶺。
張金寶命部下把隨身攜帶的布袋子扔出來:“我就送你們到這裏,按照香主的吩咐,這是七天的口糧,取下十個官兵的首級後,你們可以迴山,否則,我們最好不要相見了。”
彭懷玉認識張金寶,行禮道:“多謝張堂主。”
紅巾軍走了,留下了三十多個難民,或許用盜匪來形容更貼切,手裏有了兵器的難民就不算是難民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彭懷玉身上,這個少年才是他們的主心骨。
“把袋子先拆開,每人隨身攜帶三天的口糧。二狗子,你認識這裏的道路,先帶我我們繞出這片丘陵,官兵在這裏戒備森嚴,我們在這裏動手是找死。隻有潛出山,在官兵毫無防備的地方,我們才有機會。”
一個瘦的皮包骨的少年從人群堆中走出來,許多人都很奇怪彭懷玉怎麽會挑選這麽個瘦弱的人出來。原來這個叫二狗子的少年子多年以來,一直在羅霄山周邊要飯,熟悉附近的小路。
“附近的土圍子經常會派人出來巡邏,我們必須要小心點。”
二狗子走向一條被灌木叢掩蓋的小路。兩年前,這裏不像現在這麽荒蕪。
路線是彭懷玉和二狗子商量好的,三天時間足夠他們鑽出官兵對羅霄山的第一重封鎖。彭懷玉不知道爺爺現在在哪裏,無論如何,他必須要請出紅巾軍出山,才有機會救出爺爺。
三十人在山穀和山腰見穿梭,常常在夜晚趕路。好在是初夏,氣候暖和,樹林茂密,他們在叢林中穿過一座座土圍子的封鎖。
三日後,黎明,朝陽起,走了一夜的難民們東倒西歪。彭懷玉叫醒諸人,指著不遠處一座土寨:“好了,就到這裏了,那裏是官兵放置糧草的地方,我們要分頭行動,先裝作逃難的百姓,把官兵誘騙出來再動手。”他指著山下的良田:“先要弄亂他們,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過來幹農活,我們搶些的食物,馬上逃走。”
難民們分成三隊,五個人沿著灌木叢向山下行進。他們都有兵器,官兵和鄉兵聽說了消息後,一定會出來搜捕。彭懷玉有心理準備,他們要殺官兵,真正的官兵,必須先把鳥兒驚動起來。
二十五人忐忑不安的等了一個時辰,灌木叢中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五個人返迴來,一個粗壯的漢子渾身是血,一見到彭懷玉便高喊:“我殺人了。”
彭懷玉騰的站起來:“不是讓你搶了東西就迴來麽?”
那漢子麵顯委屈:“他發現了我們,邊跑邊喊,我隻能殺了他。我把他的頭割迴來了。”他扔出一個圓圓的東西在草地上。
一個鄉民的首級!那也是南人,無辜的南人。彭懷玉無語,鄭晟說過,他不能拿百姓的首級充當官兵的首級,他也絕不會這麽做。
“你……”他張開口,又說不出責備的話語。一個無辜的性命沒了,但蒙古人每天都在殺無辜的南人,“算了,把首級埋了。但下不為例,除了鄉兵和官兵,我們決不能殺無辜百姓。”
沒有人答應他,殺不了十個官兵,他們可能再也迴不到山裏。現在他們就是盜匪,盜匪怎能做到不殺百姓。
彭懷玉看透了同伴的想法,略帶稚氣的臉堅硬起來:“再敢殺無辜者,我不會繞過他。”
難民們在山林中遷徙,東搶一把,西搶一把。幾天後,他們能覺察到山道上巡邏的鄉兵漸漸增多,偶爾能見到號服鮮麗的官兵。
八天後,他們隻殺了一個官兵,但損失了三個同伴,都是受傷後無法行走,被自己人忍痛殺死的。
官兵很少衝在前線,附近的土圍子鄉兵晝夜出動,四周已是天羅地網。難民們幾乎沒有停下來休息時候,他們聽彭懷玉的號令跟著二狗子在山林間遷徙,搶一次換一個地方。他們不知道身在何處,隻有鄭晟和二狗子清楚,他們離羅霄山越來越遠。
第九天,上天垂憐,讓他們伏擊一個從山口方向突然出現的送信騎兵。割下官兵首級後,二十多人把戰馬宰殺飽餐一頓。
第十天,二狗子帶五個人去探路,其餘人藏在半山腰的草叢裏。有人已經失去了信心:“這樣下去,我們根本殺不了十個官兵,糧食快沒有了,四周的山路都被封死,我們死定了,不如與官兵狠狠的打一場。”
彭懷玉靠在石頭上仰望頭頂火紅的太陽一言不發,他也覺得沒有希望了,但絕不會放棄。像他這樣的窮人,很難得到上天的眷顧,一生中擁有的機會寥寥無幾,所以一個機會都不能輕易放棄。
有人響應:“香主讓我們殺十個官兵,是在故意耍我們,不如舍去性命與官兵幹一場。”
彭懷玉道:“等糧食沒有時,我會帶著你們與官兵拚命。”
正在此時,站在樹頂瞭望的同伴忽然低唿:“有官兵,官兵的信使。”
昨日吃下去帶血的馬肉餘味未消,幾個手腳麻利的難民立刻爬上樹頭,彭懷玉也攀上去。離山腳三四裏地,兩個信使正在催馬緩緩而行。“來不及劫下他們了!”彭懷玉暗自惋惜。如果把這兩個人殺了,也許還有希望。
一個同伴低聲嘀咕:“最近的官兵的信使怎麽喜歡獨自行動。”
彭懷玉站在樹枝上眺望了一會,厲聲吩咐:“各位最近都給我看緊點,再有人從這裏過去,絕不放過。”
他剛剛滑下樹,東邊的灌木叢晃動,二狗子帶人迴來了,一見彭懷玉的麵便低唿:“東邊七八裏外,官兵押著一大群乞討的流民沿著山腳在走,足有七八百人。”
彭懷玉一下提起來精神:“多少官兵?”
“太遠,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