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察克軍隊被擊潰後,協約國把戰爭重心轉移到蘇俄南方,決定以鄧尼金軍隊為主力發動第二次進攻。共和十年七月,鄧尼金下令攻占莫斯科,從頓河西岸到伏爾加河分兵三路北犯。在主突方向庫爾斯克、奧廖爾、圖拉一線作戰的是鄧尼金的精銳部隊“誌願軍”。7月9日,農工黨中央和弗朗索瓦發出“大家都去同鄧尼金作鬥爭”的號召。8月,紅俄軍南方麵軍按照總部的命令發起反攻,從側後襲擊鄧尼金的庫班大本營,未果。9月12日,鄧尼金軍隊再次在庫爾斯克-奧廖爾方向發起進攻,至10月中旬先後占領庫爾斯克、沃羅涅日和奧廖爾,直接威脅圖拉和首都莫斯科。尤登尼奇軍隊在西線也再次突破紅軍防線,於10月中旬進抵彼得格勒郊區。


    為適應新的作戰形勢,紅俄軍統帥部於9月下旬將南方麵軍分編為南方麵軍和東南方麵軍。10月,農工黨中央政*治局決定堅守圖拉和莫斯科,在南線集中基本兵力,東南方麵軍則暫時轉入防禦。10月11~12日,南方麵軍在司令a.i.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約瑟夫.朱利什克夫率領下,在奧廖爾─克羅梅地域和沃羅涅日地域發起反攻,至11月中旬先後收複奧廖爾、沃羅涅日和庫爾斯克。此後,南線的反攻發展為兩個方麵軍的總攻:南方麵軍在哈爾科夫、羅斯托夫方向作戰;東南方麵軍以右翼進攻新切爾卡斯克,以左翼進攻察裏津。


    12月,紅俄軍解放哈爾科夫和基輔,翌年1月攻占察裏津和羅斯托夫。由於紅俄軍攻占羅斯托夫並進抵亞速海沿岸地區,鄧尼金部隊被分割成兩個孤立集團,一個退向高加索,另一個退向克裏米亞和敖德薩。紅俄軍乘勝追擊,於共和十一年二月攻占敖德薩,三月占領新羅西斯克。鄧尼金殘部逃往克裏米亞後,由p.n.弗蘭格爾接替指揮,不久後弗蘭格爾在克裏米亞被伏龍芝擊潰。此時,紅軍在其他戰線也取得重大勝利。在西線,尤登尼奇對彼得格勒的第二次進攻被打退,其殘部逃入愛沙尼亞並被解除武裝;在北線,紅俄軍於共和十一年三月解放阿爾漢格爾斯克,與駐防摩爾曼斯克的中國遠征軍第66師隔海對峙;在東線,紅俄軍於共和十年秋從葉尼塞河上遊地區轉入新的進攻,至翌年1月將高爾察克的部隊再次擊潰,高爾察克率領殘部沿著鐵路退往後貝加爾地區。由於中國北方派遣軍對伊爾庫茨克地區的占領,紅俄的幾次試探都被派遣軍的坦克和飛機擊潰,死傷了上萬人之後,圖哈切夫斯基決定率領第一集團軍撤退至圖倫,依靠東西薩彥嶺和安加拉河的地理優勢與中國白匪軍對峙。


    在一戰結束後,德國撤軍,紅俄軍幫助烏克蘭建立了紅色政權,畢蘇斯基的法西斯獨裁政府在帝國*主義資本勢力大量的資金和武器彈藥的扶持下,共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波軍發起進攻,5月7日占領基輔。紅俄軍於5月26日轉入反攻,8月中旬進抵華沙城下。由於戰線過長,波軍發起反攻後紅俄的兩個集團軍被迫退卻。10月12日,雙方在裏加簽訂停戰協定,第一次俄波戰爭結束。


    此時的俄國已經是滿目瘡痍,俄國在此前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連續七年陷於戰亂。在此七年期間,兩千萬人死亡,還有三十萬人投降到波蘭。其中內戰時期,雙方都有一百萬人以上死亡,國家經濟幾乎崩潰,再加上共和十一年和十二年的旱災更是雪上加霜。疾病也橫行,僅共和十一年就有三百萬人死於斑疹傷寒,更有數百萬的平民死於雙方的互相屠殺。


    在此期間有一百萬人逃離俄國,到歐洲或者波羅的海諸國,當然也有一部分逃亡到中國,他們被稱為白俄。這些人又有不少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成為了這些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建設人才。而曆史上曾經充分利用這些人才迅速崛起的紅俄卻因為人才的流失而失去了成為工業化大國的機會。


    在北方戰場上賺的盆滿缽滿的情況下,中國在一戰後並沒有像英法美那樣大肆裁減軍隊,而是在共和十年五月,在濟南的國防部召開了軍備政策研討會,在會議上,中**方確定了下一步的軍隊發展綱要:


    原有的陸軍第七、八、九、十和中央集團軍都已經派出部隊參加過了一戰、對俄幹涉戰爭或國內統一戰爭,這些經過考驗的部隊中裁減大約三分之一的老兵和士官。


    同時通過各地的招兵處從有初中以上文憑的青年中招錄士官生,而從農村青年中招收職業兵,士官生將被分配到各個集團軍辦的軍事訓練基地,集中進行半年的軍事訓練和班組管理培訓,其中的佼佼者將能升入各個專業軍事院校進修,成為國防軍軍官的來源。招錄的士兵和士官將填補各個部隊的缺額,並在今後形成一套士兵和士官的退役機製,士兵在一般情況下服役4-6年就要退出現役。而士官則可以服役5-10年。退出現役的士兵將在退役後5年內成為一級預備役的成員,每月將獲得相當於相當年限的工人收入的50%作為作訓津貼,而退役士兵還會獲得一筆退役補助金和一份在各大商會企業工作的推薦,這也讓參軍成為很多農村青年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條捷徑。


    裁減下來的士官和士兵除了因身體原因或自願退役的之外,都將轉入剛剛由巡防營改編而來的內務部隊,全國各個省級單位都將建立內務部隊。內務部隊的士兵來源主要是各地被收編的軍閥或革命黨的民軍士兵,還有原來的一些民團、聯防隊等民間武裝。通過從國防軍退下來的士官和士兵們的訓練,剔除了一部分不適宜繼續留在武裝力量的人員之後,組成了四十多萬人的內衛部隊。


    內衛部隊司令官張紹曾中將於共和十年十月一日在濟南宣布中國內衛部隊正式成軍,編成為四十三個縱隊和數個團級編製的海岸巡防隊。基本上每個省區都有一個縱隊(師)的內務部隊在當地駐防,將國防軍從國內維穩任務中完全解放出來,使得國防軍成為完全獨立的野戰兵團。


    同時國防部宣布成立六大軍區,分別是:


    以濟南為司令部駐地的中央軍區,下轄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北平、天津九個省市,十一個內衛縱隊和四個海岸巡防隊。


    以哈爾濱為司令部駐地的東北軍區,下轄遼寧、吉林、黑龍江、東蒙、北興安(收複的外興安嶺地區)五個省,六個內衛縱隊和一個海岸巡防隊。


    以廣州為司令部駐地的東南軍區,下轄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台灣(尚未收複)、海南7個省1個島嶼直轄區,八個內衛縱隊和五個海岸巡防隊。


    以成都為司令部駐地的西南軍區,下轄四川、貴州、雲南、廣西、西藏五個省,下轄六個內衛縱隊。


    以蘭州為司令部駐地的西北軍區,下轄陝西、甘肅、南蒙、青海、新疆五個省,下轄五個內衛縱隊。


    以恰克圖為司令部駐地的北方軍區,下轄北蒙、西蒙、巴爾喀什、西昆侖、撒馬爾罕、突厥斯坦、南貝加爾七個邊疆省,下轄七個內衛縱隊。


    國防軍各部隊已經陸續迴國。除了駐守摩爾曼斯克的快速反應66師之外,中國全部的五個集團軍都已經返迴駐地。經過了歐戰的磨礪,中國國防軍的技戰術水平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相比之下隻有第三師團、第五師團參加了對抗激烈程度很差的東線作戰。日本陸軍在一戰中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戰場經驗,特別是在裝甲部隊的運用方麵,日本陸軍更是與國防軍差距拉大。


    五個集團軍編成內的八十多萬野戰軍,組成的39個師、4個師級重炮集群和數目不詳的團級特種戰鬥群。拜一戰中中國成為世界兵工廠所賜,中國在裝甲車輛和運輸車輛方麵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基地,這些陸軍師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都是機械化步兵師或者加強版的摩托化步兵師,還有6個由原來的國防軍老兵和西南地區山區士兵組成的山地師以及全部輪式裝甲化的6個快速反應師。


    當然最為特殊的還是由收編的高爾察克殘部和部分白俄前軍人組成的四個外籍摩托化步兵師,這些外籍步兵師雖然在中國國防軍的掌控之中,卻並不是國防軍的編製內部隊,算是國防軍的外籍兵團,駐防在貝加爾地區和阿斯塔納地區,成為北方派遣軍的輔助部隊。雖然是輔助部隊但是其吃的穿的用的一水的中國國防軍正規裝備,比起被打的失魂落魄的高爾察克的“俄羅斯複**”要強百倍。實際上如果純按戰鬥力計算,俄羅斯複**已經可以除籍了,高爾察克手下的三萬多人除了幾千條步槍之外,就再也沒有能算得上正規軍的東西了。不得已,杜子成中將隻得允許他們退往伊萬諾夫斯基地區休整。


    當國防軍的第三次整軍進行的如火如荼,吸引了世界各個列強的關注目光,特別是日本幾乎把在中國的特工傾巢出動來探聽消息。幾乎同時,在一戰中風光無限的標準航空隊的擴編也成為了中**事方麵的又一個熱點,但是卻沒有人注意從萬裏之外的北海將兩艘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駛迴中國青島港的國防軍海軍,這支馮如中將手下剛剛破繭而出的部隊注定要在他的繈褓中就迎來第一場血與火的洗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和平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獵靈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獵靈者並收藏非和平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