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地區的這種混亂,某種程度上正是中國所需要的,因為中國在出動大批蒙古騎兵隨同快速反應部隊收複大片國土的同時,周邊的俄國勢力不管是紅俄還是白俄或者其他部族都是敵對勢力,讓他們在廝殺中失血才是維護新邊疆的最好辦法。≥,在芬蘭確認沒有被紅俄進攻的危險之後,應國聯的邀請,快速反應第66師從芬蘭撤軍,轉往摩爾曼斯克,把守這個港口,以便從北方向紅俄的後方進行威脅,不過在66師的佟展鵬佟師長看來,更像是在保留一個有辦法有關係的白俄老爺們撤退的通道。
本著雁過拔毛的原則,在整個共和十年的駐守期間,66師一共為共和國提供了7500多名“有用的”白俄人員,將近15噸黃金和數以噸級的其他財寶和有價證券,被狠狠斬了一刀的白俄才被允許乘船前往挪威的中轉港口,然後才輪到其他國家去繼續去“白俄超市”挑選自己國家中意的貨色,有錢的白俄還可以前往美國和英國,剩下一貧如洗的白俄隻好在紅十字會和慈濟會的救援營地裏瑟瑟發抖,最終法國接納了大多數的白俄年輕男女,至少能填補法國在一戰中損失的那數百萬青壯年人口,而且作為曾經歐洲上流社會的一員,白俄多少都會說法語,融入法國當地社會並不困難。一時間法國的酒吧裏充斥著俄國口音的酒吧女郎,特種服務業的消費也降低了不少,不過從安定社會的角度,法國政府還是樂觀其成的。
白俄除了通過俄芬邊境前往芬蘭、通過摩爾曼斯克的“魔鬼港”流亡海外之外,還有一條被證明是通暢的逃生之路,那就是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前往遠東地區,之前被紅俄打敗的高爾察克海軍上將在中國和日本的幫助下再次重整旗鼓正在克拉斯和挪亞爾斯克地區與瓦采季斯的東方麵軍對峙。隻要能穿越戰區,到達伊爾庫茨克,就能進入中**隊防區,不管白俄還是紅俄都沒有辦法對付已經進入中國防區的人。
原本被戰爭截為數段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也奇跡般的恢複了通行,滿載糧食、藥品、酒類和“機械部件”的列車在通過沿途的各方勢力控製區的時候,按照約定給付了過路費,幾噸糧食或者幾十箱子白酒或許還有一兩千支毛瑟牌的“機械部件”,就能順利的通過這一地區,紅俄也很遵守規則,隻要有白俄或者農民願意上車,被剝的隻剩下內衣褲的男女包裹著麻袋片就送上了卸空的車廂。紅俄輸出的除了“敵意人口”就是沙皇俄國從中國和其他韃靼人手裏掠奪來的物件,或許還有一些礦石之類的資源類商品,換來的糧食和軍火成為支援各個戰場上的紅俄軍隊的戰略儲備,分配這些物資的權利一直控製在弗朗索瓦手中,連軍事人民委員的列夫.布隆施泰因都沒有辦法染指。
整個的共和十年到十一年,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處於饑餓的狀態,造成這種窘境固然有主要糧食產區大都屬於敵占區或交戰區或真空區的原因,但即使是在紅軍確實控製的地區,糧食的征集也是困難重重。**的綱領對自耕農占大多數的俄羅斯農民階級缺乏吸引力,所以根本不可能指望他們有多高的革命熱情像產業工人義務勞動、踴躍參軍那樣自動拿出糧食去支援農工代表*大會政權和紅軍;將全部力量都用於支援戰爭的政府也無力如農民所願的提供大量他們需要的工業製成品來換取糧食。
對於迫切需要糧食的政府而言,剩下的也就隻有通過武力強行征集一條路了,於是“餘糧征集製”便*在這種迫不得已的大勢下出*台了。這些現在看來未免過激和殘酷的政策固然激化了農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衝突,以致在內戰已經基本結束後的三四年裏農村暴*亂和軍隊嘩變仍然頻繁發生。但是也應該看到,這些因“餘糧征集製”而激化的矛盾和衝突,其根源卻並不在於“餘糧征集製”,即使沒有“餘糧征集製”農民一樣不願意把糧食交給政府。反過來,“餘糧征集製”雖然激化了矛盾卻也解決了問題,不管如何是收到了糧食——當然代價是沉重而慘痛的——但更是值得的。
比起餘糧征集來說,拿對自己無用甚至有害的“非公民”去換取紅俄急需的糧食彈藥是所有農工黨中央委員都讚成的政策。弗朗索瓦通過控製和中國的物資交換通道以及物資分配權,進一步鞏固了在農工黨的領袖地位,而各個方麵軍在最為緊迫的關頭能獲得來自中央的物資支援,也讓各個方麵軍的指戰員都能有個指望,至少不擔心自己彈盡糧絕,盡管也稱不上富裕。靠著這些來自中國的物資支援,紅俄在各個戰場上雖然險象環生,但是都撐了下來。
共和九年夏,東線(伏爾加河中遊和烏拉爾地區)成為主要戰場。8月底至9月初,東方麵軍(轄5個集團軍和伏爾加河區艦隊)在伏爾加河中遊地區對白衛軍轉入進攻,9月10日攻克喀山,12日解放辛比爾斯克,10月上旬解放塞茲蘭和薩馬拉。隨後,紅軍挺進烏拉爾,至11月中旬解放伊熱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
在南線(頓河中、上遊,伏爾加河下遊,北高加索一帶),同年7~11月,紅軍在察裏津保衛戰中連續兩次擊退克拉斯諾夫哥薩克白衛軍的進攻;北高加索的兩個集團軍在與主力隔絕情況下堅持作戰,牽製鄧尼金“誌願軍”北進。
在巴黎和會結束後,協約國騰出兵力加強對紅俄的幹涉。共和九年11月~共和十年2月,英法聯軍13萬人在南方的新羅西斯克、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先後占領巴統、梯弗裏斯、巴庫等城市,隨後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實施主要突擊,因遇紅俄遊擊隊和起義部隊的激烈抵抗,隻向內地推進100~150公裏。英、美、日幹涉者則增派援軍在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陸,加強對白衛軍的援助。不過打敗他們的不僅僅是紅俄的軍隊,更大的威脅是北極地區惡劣的氣候和軍隊裏日益蔓延的厭戰情緒。在中國遠征軍接手摩爾曼斯克之後,英法聯軍就順勢撤出了北極地區的駐軍。
針對當時的形勢,紅俄軍貫徹弗朗索瓦的戰略方針,決心在白俄軍同幹涉軍會合之前,先殲滅白衛軍,再擊敗協約**隊。
而此時的白俄軍隊也認為必須打開局麵,才能在幹涉軍到來後爭取到俄國的獨立權利。西伯利亞方麵的a.v.高爾察克指揮的白俄軍為主力,從東線實施主要突擊,鄧尼金、n.n.尤登尼奇和米列爾軍隊則分別從南方、西方和北方實施輔助突擊,目標指向莫斯科。白俄軍投入這次攻勢的兵力約100萬人,而當時紅俄軍僅62.5萬人。共和十年3月4日,高爾察克軍隊近14萬人發起進攻,企圖占領伏爾加河中遊,與鄧尼金軍隊會合後進軍莫斯科。紅軍東方麵軍約10萬人被迫實施防禦。
3~4月間,高爾察克軍隊占領烏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爾、布古利馬、布古魯斯蘭、奧爾斯克、阿克糾賓斯克,逼近喀山、辛比爾斯克和薩馬拉,切斷紅軍同土耳其斯坦的聯係,使東方麵軍的防線有被突破的危險。農工黨中央號召全國一切力量與高爾察克作鬥爭。至4月中旬,東方麵軍兵力增加到14萬多人。為順利實施戰役指揮,東方麵軍分編成南、北兩個戰役集群。4月28日,南集群轉入反攻,相繼實施布古魯斯蘭戰役、別列別依戰役和烏法戰役,解放布古魯斯蘭、謝爾吉耶夫斯克、布古利馬和烏法,6月20日南集群前出至烏拉爾山前地帶。北集群於5月25日發起伊熱夫斯克-沃特金斯克戰役,6月7日解放伊熱夫斯克。
在南線,鄧尼金軍隊於6月間占領頓巴斯、頓河州和烏克蘭部分地區,30日占領察裏津(今伏爾加格勒)。由於當時高爾察克已敗退烏拉爾,因此鄧尼金未能實現與其會師的企圖。在南線形勢緊張和東線紅軍取得勝利的形勢下,列夫.布隆施泰因和瓦采季斯提出暫時停止東線的進攻,以加強南線的建議,被農工黨中央否決。東方麵軍按照中央的指示,在司令s.s.加米涅夫率領下於6月21日發起總攻,至8月4日把高爾察克軍隊完全趕出烏拉爾。
共和九年末至共和十年初,紅俄軍在各條戰線上發起進攻,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河州、南烏拉爾、申庫爾斯克。紅俄軍的勝利以及協約國內部爆發反對幹涉蘇俄的運動,使協約國以武力消滅紅俄共和國的計劃破產。法軍和希臘軍隊被迫從敖德薩、赫爾鬆、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爾等城市撤走。
紅俄軍在伏龍芝的領導下在共和十年年取得決定性勝利,粉碎了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的進攻,協約國組織俄國反革命勢力以及與紅俄接壤的國家,對紅俄共和國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但均被伏龍芝的部隊粉碎。
遠東地區的高爾察克白俄軍傷亡慘重,後撤到托木斯克地區,但是在圖哈切夫斯基的第一集團軍的圍剿下,已經喪失鬥誌的白俄軍繼續後撤,一直撤到克拉斯挪亞爾斯克邊疆區才算止住頹勢。更重要的是中國應國聯的要求出兵了,已經編成為北方派遣軍的第七集團軍在杜子成中將的指揮下越過中俄邊境,分成兩路向俄國境內插去,北方集群直指貝加爾湖區,而從西安出發的西方集群,則長驅萬裏,穿過新疆,突破了哈薩克騎兵的巴爾喀什防線,鐵騎滾滾,一直到達田吉茲湖畔的阿斯塔納才停下腳步。
杜子成的北方派遣軍司令部設在烏蘭烏德,參謀長劉伯蕭少將率領部分參謀人員在阿斯塔納設立了西方集群前指,相隔數千公裏的兩個指揮部通過長波電台保持著實時聯係。兩支大軍合計8萬餘人,看似勢單力薄,但是火力、機動性和防禦方麵都占有絕對優勢的派遣軍根本無懼人海戰術。當全摩托化的派遣軍在廣袤無垠的凍土地上馳騁,把敢於挑釁的白俄哥薩克和紅俄步兵給絞殺殆盡的時候,特別是幾十個野戰機場和四個永備機場的建成,第20、22、25、27四個戰術支援聯隊和b32轟炸機聯隊的入駐,讓北方派遣軍的防禦地段一下子擴張到上千公裏。一時間在中西伯利亞的遼闊土地上,杜子成那個伊爾庫茨克之王的綽號足以和最兇惡的狼王一樣能止小兒夜啼。
本著雁過拔毛的原則,在整個共和十年的駐守期間,66師一共為共和國提供了7500多名“有用的”白俄人員,將近15噸黃金和數以噸級的其他財寶和有價證券,被狠狠斬了一刀的白俄才被允許乘船前往挪威的中轉港口,然後才輪到其他國家去繼續去“白俄超市”挑選自己國家中意的貨色,有錢的白俄還可以前往美國和英國,剩下一貧如洗的白俄隻好在紅十字會和慈濟會的救援營地裏瑟瑟發抖,最終法國接納了大多數的白俄年輕男女,至少能填補法國在一戰中損失的那數百萬青壯年人口,而且作為曾經歐洲上流社會的一員,白俄多少都會說法語,融入法國當地社會並不困難。一時間法國的酒吧裏充斥著俄國口音的酒吧女郎,特種服務業的消費也降低了不少,不過從安定社會的角度,法國政府還是樂觀其成的。
白俄除了通過俄芬邊境前往芬蘭、通過摩爾曼斯克的“魔鬼港”流亡海外之外,還有一條被證明是通暢的逃生之路,那就是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前往遠東地區,之前被紅俄打敗的高爾察克海軍上將在中國和日本的幫助下再次重整旗鼓正在克拉斯和挪亞爾斯克地區與瓦采季斯的東方麵軍對峙。隻要能穿越戰區,到達伊爾庫茨克,就能進入中**隊防區,不管白俄還是紅俄都沒有辦法對付已經進入中國防區的人。
原本被戰爭截為數段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也奇跡般的恢複了通行,滿載糧食、藥品、酒類和“機械部件”的列車在通過沿途的各方勢力控製區的時候,按照約定給付了過路費,幾噸糧食或者幾十箱子白酒或許還有一兩千支毛瑟牌的“機械部件”,就能順利的通過這一地區,紅俄也很遵守規則,隻要有白俄或者農民願意上車,被剝的隻剩下內衣褲的男女包裹著麻袋片就送上了卸空的車廂。紅俄輸出的除了“敵意人口”就是沙皇俄國從中國和其他韃靼人手裏掠奪來的物件,或許還有一些礦石之類的資源類商品,換來的糧食和軍火成為支援各個戰場上的紅俄軍隊的戰略儲備,分配這些物資的權利一直控製在弗朗索瓦手中,連軍事人民委員的列夫.布隆施泰因都沒有辦法染指。
整個的共和十年到十一年,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處於饑餓的狀態,造成這種窘境固然有主要糧食產區大都屬於敵占區或交戰區或真空區的原因,但即使是在紅軍確實控製的地區,糧食的征集也是困難重重。**的綱領對自耕農占大多數的俄羅斯農民階級缺乏吸引力,所以根本不可能指望他們有多高的革命熱情像產業工人義務勞動、踴躍參軍那樣自動拿出糧食去支援農工代表*大會政權和紅軍;將全部力量都用於支援戰爭的政府也無力如農民所願的提供大量他們需要的工業製成品來換取糧食。
對於迫切需要糧食的政府而言,剩下的也就隻有通過武力強行征集一條路了,於是“餘糧征集製”便*在這種迫不得已的大勢下出*台了。這些現在看來未免過激和殘酷的政策固然激化了農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衝突,以致在內戰已經基本結束後的三四年裏農村暴*亂和軍隊嘩變仍然頻繁發生。但是也應該看到,這些因“餘糧征集製”而激化的矛盾和衝突,其根源卻並不在於“餘糧征集製”,即使沒有“餘糧征集製”農民一樣不願意把糧食交給政府。反過來,“餘糧征集製”雖然激化了矛盾卻也解決了問題,不管如何是收到了糧食——當然代價是沉重而慘痛的——但更是值得的。
比起餘糧征集來說,拿對自己無用甚至有害的“非公民”去換取紅俄急需的糧食彈藥是所有農工黨中央委員都讚成的政策。弗朗索瓦通過控製和中國的物資交換通道以及物資分配權,進一步鞏固了在農工黨的領袖地位,而各個方麵軍在最為緊迫的關頭能獲得來自中央的物資支援,也讓各個方麵軍的指戰員都能有個指望,至少不擔心自己彈盡糧絕,盡管也稱不上富裕。靠著這些來自中國的物資支援,紅俄在各個戰場上雖然險象環生,但是都撐了下來。
共和九年夏,東線(伏爾加河中遊和烏拉爾地區)成為主要戰場。8月底至9月初,東方麵軍(轄5個集團軍和伏爾加河區艦隊)在伏爾加河中遊地區對白衛軍轉入進攻,9月10日攻克喀山,12日解放辛比爾斯克,10月上旬解放塞茲蘭和薩馬拉。隨後,紅軍挺進烏拉爾,至11月中旬解放伊熱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
在南線(頓河中、上遊,伏爾加河下遊,北高加索一帶),同年7~11月,紅軍在察裏津保衛戰中連續兩次擊退克拉斯諾夫哥薩克白衛軍的進攻;北高加索的兩個集團軍在與主力隔絕情況下堅持作戰,牽製鄧尼金“誌願軍”北進。
在巴黎和會結束後,協約國騰出兵力加強對紅俄的幹涉。共和九年11月~共和十年2月,英法聯軍13萬人在南方的新羅西斯克、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先後占領巴統、梯弗裏斯、巴庫等城市,隨後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實施主要突擊,因遇紅俄遊擊隊和起義部隊的激烈抵抗,隻向內地推進100~150公裏。英、美、日幹涉者則增派援軍在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陸,加強對白衛軍的援助。不過打敗他們的不僅僅是紅俄的軍隊,更大的威脅是北極地區惡劣的氣候和軍隊裏日益蔓延的厭戰情緒。在中國遠征軍接手摩爾曼斯克之後,英法聯軍就順勢撤出了北極地區的駐軍。
針對當時的形勢,紅俄軍貫徹弗朗索瓦的戰略方針,決心在白俄軍同幹涉軍會合之前,先殲滅白衛軍,再擊敗協約**隊。
而此時的白俄軍隊也認為必須打開局麵,才能在幹涉軍到來後爭取到俄國的獨立權利。西伯利亞方麵的a.v.高爾察克指揮的白俄軍為主力,從東線實施主要突擊,鄧尼金、n.n.尤登尼奇和米列爾軍隊則分別從南方、西方和北方實施輔助突擊,目標指向莫斯科。白俄軍投入這次攻勢的兵力約100萬人,而當時紅俄軍僅62.5萬人。共和十年3月4日,高爾察克軍隊近14萬人發起進攻,企圖占領伏爾加河中遊,與鄧尼金軍隊會合後進軍莫斯科。紅軍東方麵軍約10萬人被迫實施防禦。
3~4月間,高爾察克軍隊占領烏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爾、布古利馬、布古魯斯蘭、奧爾斯克、阿克糾賓斯克,逼近喀山、辛比爾斯克和薩馬拉,切斷紅軍同土耳其斯坦的聯係,使東方麵軍的防線有被突破的危險。農工黨中央號召全國一切力量與高爾察克作鬥爭。至4月中旬,東方麵軍兵力增加到14萬多人。為順利實施戰役指揮,東方麵軍分編成南、北兩個戰役集群。4月28日,南集群轉入反攻,相繼實施布古魯斯蘭戰役、別列別依戰役和烏法戰役,解放布古魯斯蘭、謝爾吉耶夫斯克、布古利馬和烏法,6月20日南集群前出至烏拉爾山前地帶。北集群於5月25日發起伊熱夫斯克-沃特金斯克戰役,6月7日解放伊熱夫斯克。
在南線,鄧尼金軍隊於6月間占領頓巴斯、頓河州和烏克蘭部分地區,30日占領察裏津(今伏爾加格勒)。由於當時高爾察克已敗退烏拉爾,因此鄧尼金未能實現與其會師的企圖。在南線形勢緊張和東線紅軍取得勝利的形勢下,列夫.布隆施泰因和瓦采季斯提出暫時停止東線的進攻,以加強南線的建議,被農工黨中央否決。東方麵軍按照中央的指示,在司令s.s.加米涅夫率領下於6月21日發起總攻,至8月4日把高爾察克軍隊完全趕出烏拉爾。
共和九年末至共和十年初,紅俄軍在各條戰線上發起進攻,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河州、南烏拉爾、申庫爾斯克。紅俄軍的勝利以及協約國內部爆發反對幹涉蘇俄的運動,使協約國以武力消滅紅俄共和國的計劃破產。法軍和希臘軍隊被迫從敖德薩、赫爾鬆、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爾等城市撤走。
紅俄軍在伏龍芝的領導下在共和十年年取得決定性勝利,粉碎了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的進攻,協約國組織俄國反革命勢力以及與紅俄接壤的國家,對紅俄共和國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但均被伏龍芝的部隊粉碎。
遠東地區的高爾察克白俄軍傷亡慘重,後撤到托木斯克地區,但是在圖哈切夫斯基的第一集團軍的圍剿下,已經喪失鬥誌的白俄軍繼續後撤,一直撤到克拉斯挪亞爾斯克邊疆區才算止住頹勢。更重要的是中國應國聯的要求出兵了,已經編成為北方派遣軍的第七集團軍在杜子成中將的指揮下越過中俄邊境,分成兩路向俄國境內插去,北方集群直指貝加爾湖區,而從西安出發的西方集群,則長驅萬裏,穿過新疆,突破了哈薩克騎兵的巴爾喀什防線,鐵騎滾滾,一直到達田吉茲湖畔的阿斯塔納才停下腳步。
杜子成的北方派遣軍司令部設在烏蘭烏德,參謀長劉伯蕭少將率領部分參謀人員在阿斯塔納設立了西方集群前指,相隔數千公裏的兩個指揮部通過長波電台保持著實時聯係。兩支大軍合計8萬餘人,看似勢單力薄,但是火力、機動性和防禦方麵都占有絕對優勢的派遣軍根本無懼人海戰術。當全摩托化的派遣軍在廣袤無垠的凍土地上馳騁,把敢於挑釁的白俄哥薩克和紅俄步兵給絞殺殆盡的時候,特別是幾十個野戰機場和四個永備機場的建成,第20、22、25、27四個戰術支援聯隊和b32轟炸機聯隊的入駐,讓北方派遣軍的防禦地段一下子擴張到上千公裏。一時間在中西伯利亞的遼闊土地上,杜子成那個伊爾庫茨克之王的綽號足以和最兇惡的狼王一樣能止小兒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