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三年春正月六日,為王爾烈70壽誕之日。一些翰林院出身的老翰林及友人們,對於王爾烈的這個生日特別重視。他們認為,三年前朝廷所舉行的“千叟宴”上,開始時,竟然將這個關東至重的老臣,乾隆的老朋友,嘉慶老師,被譽為“老主同場少主師”的著名翰林院學士王爾烈給忘掉了,實屬不應該。雖然在他們提示下,使得王爾烈得以參加,並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是他們也覺得不對味;特別是他們在王爾烈的身後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淒清冷落的影子;再者,王爾烈是翰林院老翰林,近三十年來,除短期外任外,幾乎一直沒有離開過翰林院,直到現在還在翰林院裏供職。為此,他們決議要好好慶賀一番,以彌補前時之不足。這一來,便驚動了翰林院的編修、侍讀、談講、掌院、檢討、庶吉士、筆帖式諸翰林公及在京朝野老臣、閣部、各部尚書、侍郎、郎中、主事、候補主事、給事中,以及軍機處行走、司經局洗馬、國子監司業、欽天監靈台郎、欽天監中官正、左春坊左讚善、右春坊右讚善、左春坊左庶子、右春坊右中允、內閣學士、內閣中書、詹事府詹事、詹事府少詹事、通政使、資政使、上書房行走、上書房總師傅、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傅、日起居注官、太常寺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宗人府主事、理藩院監事、監察禦史,都禦史、左都禦史、右都禦史、國子監助教、國子監學政、學錄、洗馬、候補侍講、算學錄、中書科中、候補中書科中、員外郎、國子監丞、國子監學政候補教諭、內閣典籍、太常寺典籍、通政司經曆、大理寺寺丞、各部員外郎、大理寺司務、奉宸院筆帖式、委暑庫掌、柏唐阿、內務府佐領、翰林院孔目、翰林院侍詔,還有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等。這些人中,主要的是王爾烈參加編修《四庫全書》時期的翰林院及翰林院出任的同僚。其中,主要起頭的人有: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昀、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禮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德保,左都禦史、上書房總師傅竇光鼐,以及友人高鄂、程偉元。
那麽,如何慶賀呢?
他們思來想去,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那就是在王爾烈70壽辰時,以翰林院名義為他辦壽慶。辦壽慶的辦法是:每位翰林院翰林及相關的朝廷友人,親筆為王爾烈寫一個“壽”字製成“百壽圖”屏風,以此相贈。這個“壽”字,以篆書體出現,且不重複,一字一樣。
這些人說辦就辦,齊心協力,很快地就將“壽”字寫好,將“百壽圖”屏風製成。這張“百壽圖”,一共寫了126個壽字,有124名翰林參加。計九扇,每扇用木作框,高200厘米,寬32厘米,上下透雕“壽字”,總橫長288厘米;用銅折頁連接豎立,首尾兩扇前曲,中間七扇平直。在瓷青紙屏心地上,四周繡壽字花錦鑲邊,百餘人的泥金字畫裝裱其中,頗為壯觀。壽屏的首尾兩扇分別是題頭和落款,中間七扇,每扇兩行,每行9幅,共126幅。上下左右四周兩行壽字,中間橫十豎五詩畫,精心布局,勻稱美觀。壽字91幅,其中漢文86幅,新滿文4幅,蒙藏文合書一幅。此外,有詩詞5幅,畫35幅。真草隸篆,書法各異,字字生輝;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妙筆生花。這些是由紀昀、劉墉等124名翰林所書。(在126幅作品中,有一幅無署名,據傳為嘉慶皇帝所贈,是一幅上下頂格的隸書“壽”字。)
這些翰林院學士和同僚,深知王爾烈一生潔身自好、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忠厚老實,從不收無義的銀錢,不取無義的禮品,如今贈送這個“百壽圖”屏風作為賀壽禮品,王爾烈自然會感到由衷地高興。
紀昀、劉墉、王傑等124名翰林以書贈“百壽圖”屏風為王爾烈慶賀70壽辰之事原未想驚動聖上,隻想辦個民間慶祝,那樣會更有趣,情誼也更真摯。然而,仔細一想,又覺不妥,王爾烈與兩代皇帝,是“老主同場少主師”的關係,王爾烈,既是乾隆的同窗,又是嘉慶的老師,關係實屬最近,如果不稟奏聖上,待怪罪下來,那還了得!再說,這樣的活動也在情理之中,當讓二位皇帝知道才是。況且,太上皇和皇帝日理萬機,過於繁忙,想不到此事,也是正常的事情。
正待紀昀等欲前往上書房稟奏乾隆時,不料,乾隆竟傳旨過問此事了。於是,由紀昀出麵,向乾隆作了稟奏。乾隆聽了,龍顏大悅,說道:“朕的臣子辦事幹練,諸位翰林想事周全,此以”百壽圖“賀壽,實為新鮮。請再算上二位,朕與皇上也參加。”紀昀聽了,跪地謝恩,說道:“臣紀昀,並代替王爾烈,一並謝聖恩。”
乾隆也沒有多說,當即將嘉慶找了來。“皇兒,你老師王爾烈過生日事,你知道不?”“父皇,啥時事?”“你當上了皇上,把老師都忘了,架子真不小啊。自古以來,有三不可不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天地之年不可不知,老師之年不可不知。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皆應牢記心懷。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尊。師長猶同父母,豈能忘懷。今日有忘師之行,明日就有棄父母之為也。”
乾隆一席話,隻說得嘉慶的臉,紅一陣,熱一陣,急忙說道:“父皇,皇兒實在是喇忽了。”“你能喇忽,我卻不能喇忽,王爾烈的生日,朕還要親自到場。”
嘉慶聽了,這才覺得自己失禮。然而他想了半天,也沒有能想出個更好的祝賀方法來。還是太上皇想得周到,說道:“咱皇家什麽最尊貴?”“傳國玉璽。”“那麽,將傳國玉璽給諸位翰林寫的‘百壽圖’蓋上,豈不更好!”嘉慶聽了,樂得一拍掌,說道:“謝父皇提示,皇兒知道了。”
說罷,當即讓大學士於敏中將“皇帝之璽”大印取來,加蓋在翰林們所書的“百壽圖”上。從此,“百壽圖”身價徒漲,變成欽賜之物了。
王爾烈的壽誕之日,更是熱烈。
太上皇乾隆、皇上嘉慶乘坐兩駕禦輦走在前頭,後麵是金瓜、鉞、斧、朝天鐙,再後麵便是那124名翰林組成的翰林隊伍。“百壽圖”,因為加蓋了上了“皇帝玉璽”大印,成了至尊至上之物早有扈駕大臣護送抬著走在前麵了。
這支祝壽的隊伍既莊嚴又活躍,浩浩蕩蕩地走出了紫金城直奔虎坊橋而來。隊伍到了王府大門前嘎然而止。隻聽紀昀高唿道:“聖上駕到!”王爾烈急忙出迎,看到了這種場麵,看到了“百壽圖”上的那124個不重複的壽字,以及那鮮紅的“皇帝玉璽”大印,隻覺得老眼昏花,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待他跪迎聖上時,不由得流下昏黃老淚來。
淚光中,他恍惚地走過了這滄桑的70個春秋!淚光中,他恍惚地看過了自己的這一生中所經曆的榮辱與悲歡。瞬間,那124個“壽”字,變成了124個人頭像,又變成了124顆火紅的心!還有那加蓋“皇帝玉璽”大印,使這些心變得更真更誠,他萬萬沒想到,憑他這古怪死板的為人竟能換來這麽多的誠真!他頭腦裏迴顧這一幕一幕的艱難和危險,他想,他能活到今天,他已經很知足了。
乾隆四十六年,查處尹嘉銓案,曾任大理寺卿的尹嘉銓,年過七十,解甲歸田,他為提高其家門第,上奏折給乾隆,為其父請封諡號,因奏折言辭有過,致使乾隆不滿。遂進行查禁其著作,發現“多有礙語”,結果尹嘉鈴被處絞,家產抄沒。王爾烈想,我乃乾隆之重臣,假如我是尹嘉銓呢?
乾隆五十四年,有沈德潛案。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州人,當代詩人。乾隆19年,二次南巡時發現其為人才,稱其“年逾八十,實為蓬瀛人瑞,今來接駕,著加恩,給予禮部尚書銜”,實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並禦賜進士。待沈德潛於乾隆三十四年去世後,乾隆曾諭令將沈入祀賢良祠,並禦書碑文以示紀念。然而,當審查徐述夔文字案時,發現沈曾讚揚過徐的詩句,並為之作傳,又發現沈詩中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句,誤以為“微言有疑”,遂將沈祀牌撤出賢良祠,並剖棺戳屍。
王爾烈想,我與乾隆交往甚厚,若我是沈德潛呢?
乾隆五十八年的福崧案。福崧曾任浙江巡撫,慣於勤政,精明強幹,即便在他賄賂公行的當時,也能做到“廉俸外,不受歲時的苞苴”,但是,大學士和珅,因受乾隆之寵愛;權勢澎漲得厲害,在萬人之上,一人之下。每年個省督撫大員,都要向他饋送厚禮。福崧不肯同流,未有行賄,於是和珅耿耿於懷,恨之入骨。後來福崧為幫助兩淮鹽運使柴禎升解決虧空,被和珅獲知,以挪用庫銀名定罪,將福崧逮捕。福崧自然不服,揚言要進京奏明聖上,治和珅罪。和珅懼怕,在福崧被押解途中,行至山東紅花鋪時,假傳聖旨,“途中賜自盡”。福崧不服,大唿“冤枉”。被責令執行的山東巡撫吉慶無計可施,隻好以酒中置毒,使其身亡。
王爾烈想,我與乾隆過往已久,並也得罪過和珅,若我是福崧呢?……。
往事不堪迴首,真是如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也”,想到以往的事情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今天,眼前這個祝壽的大舉使他相信了,他畢竟是與乾隆,嘉慶過往甚密,君恩深重。他畢竟謙虛待人,謹慎處事,同僚友情甚篤,深得人心,為此,他不覺落下滾燙的熱淚。
王爾烈將太上皇乾隆和皇上嘉慶迎入中堂入座。嘉慶帝跪在王爾烈跟前,拜道:“祝師傅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爾烈彎腰扶起嘉慶道:“哪裏有君為臣拜,折煞我也。免禮!聖上在上,容微臣拜謝,”說著王爾烈又跪倒在地,道:“謝主隆恩!”嘉慶道:“老愛卿,請起,”又道:“朕念你清廉一世,並授業於我一迴,特賜你白銀一千兩,為日後養家度日,如今已如此年庚、當榮歸故裏,頤養天年了。”王爾烈聽了,即叩頭謝恩,說道:“微臣萬謝聖恩,並銘記在心,世代莫忘。”王爾烈收下了禦賜一千兩白銀。也準備過完生日之後便懸車致仕,榮歸故裏。但他遲遲未能動身。主要因為心裏放不下太上皇乾隆。是年,乾隆已經是88歲高齡老人。他見乾隆雖然是“體氣素強,從無疾病”。但是自從去年冬臘偶感風寒,調理見愈後,身體明顯不如從前,他頗為擔心。他和其它近臣一樣,盡管嘴上沒說,心理卻一直在想著:老皇帝將要龍馭上賓了。臣不關心,則情理不容。他畢竟是左右老皇帝身邊28年的時光,且感情益厚,得到的恩典亦頗多。據此,怎能忍心悄然離去呢?
直到正月初二日早晨,乾隆寫下了他平生的最後一首詩,並特召王爾烈入宮看過。其詩是寫清軍剿四川,湖北,陝西諸地白蓮教起義軍獲捷而欣喜心情的。詩雲:
三年師旅開,實數不應猜。邪教輕由誤,官軍剿複該。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裁。執訊速獲醜,都同逆首來。
是日夜,乾隆病危。
正月初三淩晨,乾隆駕崩。聖壽八十有九。是歲正月二十七出靈。
乾隆駕崩了,宮裏秘而不發喪,嘉慶假傳太上皇旨,將和珅召入宮裏。和珅見太上皇未在,隻有嘉慶獨坐在那裏,便有些發悚。嘉慶也未多說,隻拿出一件箭衣,要和珅當即穿上。箭衣為馬蹄袖,又短又窄。和珅一時穿不上,便解釋道:“袖子太小。”嘉慶道:“不是袖子小,而是你的拳(權)太大了。”嘉慶說罷,又是一陣冷笑。和珅知是情有所變,越發覺得毛骨悚然。嘉慶也不多說,引和珅去太上皇寢宮,和珅見太上皇已死,遂放聲大悲。嘉慶在一邊問道:“你以前不是說過嗎,先帝恩典,天高地厚。”“喳。”“既如此,讓你跟隨先帝去如何?”和珅嚇得半死,叩頭拚命哀求。
嘉慶沒有作聲,隻要他與同黨福長安去為乾隆守靈,主持喪禮。借機,剝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職。隨即,會意言官出奏。當時有禦史廣興,儉事中王念孫及廣泰等,立即交上奏章彈劾和珅,嘉慶就勢將其革職拿問。
嘉慶帝在事前曾請教過王爾烈,王爾烈道:“前車有之,可效皇祖誅鼇拜也。”據此,嘉慶帝辦得有理有據,有條有絮,訊雷不急掩耳也。
嘉慶帝原本想將和珅處以淩遲剮罪,其它人等從重發落。王爾烈聞知,噓聲歎氣地道:“刑不必過重,事不必過極。過極則易生變,過重則當失心。眼下,聖上剛剛歸政,又有川陝之亂,更為不宜,況有十公主在,先帝剛去不久,怎好動和珅之子豐紳殷德,還是點到為止吧,也免落個不孝之名。”
嘉慶聽了老師的話,亦以為隻好如此了。於是將和珅以二十條大罪賜死,抄沒其家資,以充盈國庫。對於其同黨和家人,亦都從輕處置,草草收場。
由於乾隆的關係,看在十公主和孝公主麵上,隻奪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伯爵襲職,改任散秩大臣了。對其生活的安排,也隻給他半個舊院套,便算了事。十公主還算剛強,跟他父親乾隆性格差不多,以後的日子總算是挺過來了。後來豐紳殷德因病早逝,她還能照樣支撐著家業,人稱“乃強女子”也。和珅死後,抄沒家資,計獲贓折銀2億2千兩。當時,國庫的年收入僅有四千萬兩,相當於5年多國庫收入。此案,堪稱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汙案了。朝野上下聞之,無不拍手稱快,當時民謠傳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常言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對和珅這樣的大貪官,也有為其悲憐者,即便是和珅的小妾吳卿憐。
吳卿憐,蘇州女,原係甘肅布政使王亶望的愛妾,其貌美如花,其體似玉,其憐盈之狀,令人觸目心動。乾隆46年7月30日,王亶望案發,被處斬。偏巧,此案正是由和珅一手辦理的。他見王亶望的小妾吳卿憐實屬秀美誘人,便收之為妾了。
吳卿憐,畢竟是個纖弱女子,哪裏能接受這麽大的轟擊!她入得和珅門庭,見和珅對她並不壞,又見和珅勢大通天,財路寬廣,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於是,吳卿憐便也就真心相依了。待到和珅被除,她似乎驚夢初醒。隨即,寫下八章絕句來,以為憐之,以為紀之。其情惋惋,其誼惜惜,動人心肺。詩雲:
曉妝驚落玉搔頭,宛在湖邊十二樓。
魂定暗傷樓外景,湖邊無水無東流。
香稻入唇驚吐日,海珍列鼎厭曾時。
蛾眉屈指年多少,到處滄桑知不知。
緩歌慢舞畫難圖,月下樓台冷繡襦。
終夜相公看不足,朝天嫩去倩人扶。
蓮花並蒂豈前因,虛擲鶯梭廿九春。
迴首可憐歌舞地,兩番俱是個中人。
最不分明月夜魂,何曾芳草怨王孫。
梁間燕子來還去,害煞兒家是戟門。
白雲深處老親存,十五年前笑語溫。
夢裏輕舟無遠近,一聲欸乃到吳門。
村姬歡笑不知貧,常袖輕裾帶翠顰。
三十六年秦女恨,卿憐猶是淺嚐人。
冷夜癡兒掩淚題,他年應變杜鵑啼。
啼時休問漳河畔,銅雀春深燕子磯。
全詩哀哀楚楚,動人心弦,前麵寫嘉慶四年正月初八早晨,吳卿憐正在梳頭。忽聞大禍降臨,聽到聖旨,將和珅抄家籍沒,這使吳卿憐想到在王亶望王府裏的情景。那時,王亶望新任浙江巡撫,蓋起亭台樓閣,以寶石裝飾,當時稱為迷樓。到了和府,和珅為取悅於吳卿憐,其樓館皆仿王府上的裝修。而和府被抄時,人們正在吃早飯,驚恐之下,囊中食物皆吐了出來。見此,又想起王府被抄時,廚人正進燕窩湯,人們都吃膩了,便將其置於茶幾上。被前抄家的官兵見到後,紛紛大嚼起來,洋相盡出。後麵則寫她於和珅百般恩愛之情狀。
為和珅作挽歌的還有一人,這個人是和珅的另一寵妾,名長二姑,其詩為七律二章雲:
誰道今皇恩遇殊,法寬難為罪臣舒。
墜樓空有偕亡誌,望闕豈陳替死書。
白練一條君自了,愁腸萬縷意如何。
可憐最是黃昏後,夢裏相逢醒也無。
掩麵登東涕淚潸,便如殘葉下秋山。
籠中鸚鵡歸秦塞,馬上琵琶出漢關。
自古桃花憐命薄,幾番萍梗恨緣艱。
傷心一派蘆溝水,直向東流竟不返。
王爾烈見此,想到這些薄命女子的癡情也為之動情。複想到和珅少年境遇不好,得誌後,卻十分猖狂,感慨之下亦賦上一首。
《悲歡調》雲:
幾戴桃花誤此深,一但風寒亦憐憐。
樓外掠些殘瓣瓣,鏡裏裝了瘦蔭蔭。
歡娛已作身後事,悲苦更成世上塵。
美人金鉞若等平,不會遺恨遺至今。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那麽,如何慶賀呢?
他們思來想去,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那就是在王爾烈70壽辰時,以翰林院名義為他辦壽慶。辦壽慶的辦法是:每位翰林院翰林及相關的朝廷友人,親筆為王爾烈寫一個“壽”字製成“百壽圖”屏風,以此相贈。這個“壽”字,以篆書體出現,且不重複,一字一樣。
這些人說辦就辦,齊心協力,很快地就將“壽”字寫好,將“百壽圖”屏風製成。這張“百壽圖”,一共寫了126個壽字,有124名翰林參加。計九扇,每扇用木作框,高200厘米,寬32厘米,上下透雕“壽字”,總橫長288厘米;用銅折頁連接豎立,首尾兩扇前曲,中間七扇平直。在瓷青紙屏心地上,四周繡壽字花錦鑲邊,百餘人的泥金字畫裝裱其中,頗為壯觀。壽屏的首尾兩扇分別是題頭和落款,中間七扇,每扇兩行,每行9幅,共126幅。上下左右四周兩行壽字,中間橫十豎五詩畫,精心布局,勻稱美觀。壽字91幅,其中漢文86幅,新滿文4幅,蒙藏文合書一幅。此外,有詩詞5幅,畫35幅。真草隸篆,書法各異,字字生輝;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妙筆生花。這些是由紀昀、劉墉等124名翰林所書。(在126幅作品中,有一幅無署名,據傳為嘉慶皇帝所贈,是一幅上下頂格的隸書“壽”字。)
這些翰林院學士和同僚,深知王爾烈一生潔身自好、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忠厚老實,從不收無義的銀錢,不取無義的禮品,如今贈送這個“百壽圖”屏風作為賀壽禮品,王爾烈自然會感到由衷地高興。
紀昀、劉墉、王傑等124名翰林以書贈“百壽圖”屏風為王爾烈慶賀70壽辰之事原未想驚動聖上,隻想辦個民間慶祝,那樣會更有趣,情誼也更真摯。然而,仔細一想,又覺不妥,王爾烈與兩代皇帝,是“老主同場少主師”的關係,王爾烈,既是乾隆的同窗,又是嘉慶的老師,關係實屬最近,如果不稟奏聖上,待怪罪下來,那還了得!再說,這樣的活動也在情理之中,當讓二位皇帝知道才是。況且,太上皇和皇帝日理萬機,過於繁忙,想不到此事,也是正常的事情。
正待紀昀等欲前往上書房稟奏乾隆時,不料,乾隆竟傳旨過問此事了。於是,由紀昀出麵,向乾隆作了稟奏。乾隆聽了,龍顏大悅,說道:“朕的臣子辦事幹練,諸位翰林想事周全,此以”百壽圖“賀壽,實為新鮮。請再算上二位,朕與皇上也參加。”紀昀聽了,跪地謝恩,說道:“臣紀昀,並代替王爾烈,一並謝聖恩。”
乾隆也沒有多說,當即將嘉慶找了來。“皇兒,你老師王爾烈過生日事,你知道不?”“父皇,啥時事?”“你當上了皇上,把老師都忘了,架子真不小啊。自古以來,有三不可不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天地之年不可不知,老師之年不可不知。天、地、君、親、師、仁、義、禮、智、信,皆應牢記心懷。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尊。師長猶同父母,豈能忘懷。今日有忘師之行,明日就有棄父母之為也。”
乾隆一席話,隻說得嘉慶的臉,紅一陣,熱一陣,急忙說道:“父皇,皇兒實在是喇忽了。”“你能喇忽,我卻不能喇忽,王爾烈的生日,朕還要親自到場。”
嘉慶聽了,這才覺得自己失禮。然而他想了半天,也沒有能想出個更好的祝賀方法來。還是太上皇想得周到,說道:“咱皇家什麽最尊貴?”“傳國玉璽。”“那麽,將傳國玉璽給諸位翰林寫的‘百壽圖’蓋上,豈不更好!”嘉慶聽了,樂得一拍掌,說道:“謝父皇提示,皇兒知道了。”
說罷,當即讓大學士於敏中將“皇帝之璽”大印取來,加蓋在翰林們所書的“百壽圖”上。從此,“百壽圖”身價徒漲,變成欽賜之物了。
王爾烈的壽誕之日,更是熱烈。
太上皇乾隆、皇上嘉慶乘坐兩駕禦輦走在前頭,後麵是金瓜、鉞、斧、朝天鐙,再後麵便是那124名翰林組成的翰林隊伍。“百壽圖”,因為加蓋了上了“皇帝玉璽”大印,成了至尊至上之物早有扈駕大臣護送抬著走在前麵了。
這支祝壽的隊伍既莊嚴又活躍,浩浩蕩蕩地走出了紫金城直奔虎坊橋而來。隊伍到了王府大門前嘎然而止。隻聽紀昀高唿道:“聖上駕到!”王爾烈急忙出迎,看到了這種場麵,看到了“百壽圖”上的那124個不重複的壽字,以及那鮮紅的“皇帝玉璽”大印,隻覺得老眼昏花,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待他跪迎聖上時,不由得流下昏黃老淚來。
淚光中,他恍惚地走過了這滄桑的70個春秋!淚光中,他恍惚地看過了自己的這一生中所經曆的榮辱與悲歡。瞬間,那124個“壽”字,變成了124個人頭像,又變成了124顆火紅的心!還有那加蓋“皇帝玉璽”大印,使這些心變得更真更誠,他萬萬沒想到,憑他這古怪死板的為人竟能換來這麽多的誠真!他頭腦裏迴顧這一幕一幕的艱難和危險,他想,他能活到今天,他已經很知足了。
乾隆四十六年,查處尹嘉銓案,曾任大理寺卿的尹嘉銓,年過七十,解甲歸田,他為提高其家門第,上奏折給乾隆,為其父請封諡號,因奏折言辭有過,致使乾隆不滿。遂進行查禁其著作,發現“多有礙語”,結果尹嘉鈴被處絞,家產抄沒。王爾烈想,我乃乾隆之重臣,假如我是尹嘉銓呢?
乾隆五十四年,有沈德潛案。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州人,當代詩人。乾隆19年,二次南巡時發現其為人才,稱其“年逾八十,實為蓬瀛人瑞,今來接駕,著加恩,給予禮部尚書銜”,實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並禦賜進士。待沈德潛於乾隆三十四年去世後,乾隆曾諭令將沈入祀賢良祠,並禦書碑文以示紀念。然而,當審查徐述夔文字案時,發現沈曾讚揚過徐的詩句,並為之作傳,又發現沈詩中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句,誤以為“微言有疑”,遂將沈祀牌撤出賢良祠,並剖棺戳屍。
王爾烈想,我與乾隆交往甚厚,若我是沈德潛呢?
乾隆五十八年的福崧案。福崧曾任浙江巡撫,慣於勤政,精明強幹,即便在他賄賂公行的當時,也能做到“廉俸外,不受歲時的苞苴”,但是,大學士和珅,因受乾隆之寵愛;權勢澎漲得厲害,在萬人之上,一人之下。每年個省督撫大員,都要向他饋送厚禮。福崧不肯同流,未有行賄,於是和珅耿耿於懷,恨之入骨。後來福崧為幫助兩淮鹽運使柴禎升解決虧空,被和珅獲知,以挪用庫銀名定罪,將福崧逮捕。福崧自然不服,揚言要進京奏明聖上,治和珅罪。和珅懼怕,在福崧被押解途中,行至山東紅花鋪時,假傳聖旨,“途中賜自盡”。福崧不服,大唿“冤枉”。被責令執行的山東巡撫吉慶無計可施,隻好以酒中置毒,使其身亡。
王爾烈想,我與乾隆過往已久,並也得罪過和珅,若我是福崧呢?……。
往事不堪迴首,真是如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也”,想到以往的事情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今天,眼前這個祝壽的大舉使他相信了,他畢竟是與乾隆,嘉慶過往甚密,君恩深重。他畢竟謙虛待人,謹慎處事,同僚友情甚篤,深得人心,為此,他不覺落下滾燙的熱淚。
王爾烈將太上皇乾隆和皇上嘉慶迎入中堂入座。嘉慶帝跪在王爾烈跟前,拜道:“祝師傅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爾烈彎腰扶起嘉慶道:“哪裏有君為臣拜,折煞我也。免禮!聖上在上,容微臣拜謝,”說著王爾烈又跪倒在地,道:“謝主隆恩!”嘉慶道:“老愛卿,請起,”又道:“朕念你清廉一世,並授業於我一迴,特賜你白銀一千兩,為日後養家度日,如今已如此年庚、當榮歸故裏,頤養天年了。”王爾烈聽了,即叩頭謝恩,說道:“微臣萬謝聖恩,並銘記在心,世代莫忘。”王爾烈收下了禦賜一千兩白銀。也準備過完生日之後便懸車致仕,榮歸故裏。但他遲遲未能動身。主要因為心裏放不下太上皇乾隆。是年,乾隆已經是88歲高齡老人。他見乾隆雖然是“體氣素強,從無疾病”。但是自從去年冬臘偶感風寒,調理見愈後,身體明顯不如從前,他頗為擔心。他和其它近臣一樣,盡管嘴上沒說,心理卻一直在想著:老皇帝將要龍馭上賓了。臣不關心,則情理不容。他畢竟是左右老皇帝身邊28年的時光,且感情益厚,得到的恩典亦頗多。據此,怎能忍心悄然離去呢?
直到正月初二日早晨,乾隆寫下了他平生的最後一首詩,並特召王爾烈入宮看過。其詩是寫清軍剿四川,湖北,陝西諸地白蓮教起義軍獲捷而欣喜心情的。詩雲:
三年師旅開,實數不應猜。邪教輕由誤,官軍剿複該。領兵數觀望,殘赤不勝裁。執訊速獲醜,都同逆首來。
是日夜,乾隆病危。
正月初三淩晨,乾隆駕崩。聖壽八十有九。是歲正月二十七出靈。
乾隆駕崩了,宮裏秘而不發喪,嘉慶假傳太上皇旨,將和珅召入宮裏。和珅見太上皇未在,隻有嘉慶獨坐在那裏,便有些發悚。嘉慶也未多說,隻拿出一件箭衣,要和珅當即穿上。箭衣為馬蹄袖,又短又窄。和珅一時穿不上,便解釋道:“袖子太小。”嘉慶道:“不是袖子小,而是你的拳(權)太大了。”嘉慶說罷,又是一陣冷笑。和珅知是情有所變,越發覺得毛骨悚然。嘉慶也不多說,引和珅去太上皇寢宮,和珅見太上皇已死,遂放聲大悲。嘉慶在一邊問道:“你以前不是說過嗎,先帝恩典,天高地厚。”“喳。”“既如此,讓你跟隨先帝去如何?”和珅嚇得半死,叩頭拚命哀求。
嘉慶沒有作聲,隻要他與同黨福長安去為乾隆守靈,主持喪禮。借機,剝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職。隨即,會意言官出奏。當時有禦史廣興,儉事中王念孫及廣泰等,立即交上奏章彈劾和珅,嘉慶就勢將其革職拿問。
嘉慶帝在事前曾請教過王爾烈,王爾烈道:“前車有之,可效皇祖誅鼇拜也。”據此,嘉慶帝辦得有理有據,有條有絮,訊雷不急掩耳也。
嘉慶帝原本想將和珅處以淩遲剮罪,其它人等從重發落。王爾烈聞知,噓聲歎氣地道:“刑不必過重,事不必過極。過極則易生變,過重則當失心。眼下,聖上剛剛歸政,又有川陝之亂,更為不宜,況有十公主在,先帝剛去不久,怎好動和珅之子豐紳殷德,還是點到為止吧,也免落個不孝之名。”
嘉慶聽了老師的話,亦以為隻好如此了。於是將和珅以二十條大罪賜死,抄沒其家資,以充盈國庫。對於其同黨和家人,亦都從輕處置,草草收場。
由於乾隆的關係,看在十公主和孝公主麵上,隻奪和珅之子豐紳殷德伯爵襲職,改任散秩大臣了。對其生活的安排,也隻給他半個舊院套,便算了事。十公主還算剛強,跟他父親乾隆性格差不多,以後的日子總算是挺過來了。後來豐紳殷德因病早逝,她還能照樣支撐著家業,人稱“乃強女子”也。和珅死後,抄沒家資,計獲贓折銀2億2千兩。當時,國庫的年收入僅有四千萬兩,相當於5年多國庫收入。此案,堪稱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汙案了。朝野上下聞之,無不拍手稱快,當時民謠傳曰:“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常言道,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對和珅這樣的大貪官,也有為其悲憐者,即便是和珅的小妾吳卿憐。
吳卿憐,蘇州女,原係甘肅布政使王亶望的愛妾,其貌美如花,其體似玉,其憐盈之狀,令人觸目心動。乾隆46年7月30日,王亶望案發,被處斬。偏巧,此案正是由和珅一手辦理的。他見王亶望的小妾吳卿憐實屬秀美誘人,便收之為妾了。
吳卿憐,畢竟是個纖弱女子,哪裏能接受這麽大的轟擊!她入得和珅門庭,見和珅對她並不壞,又見和珅勢大通天,財路寬廣,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於是,吳卿憐便也就真心相依了。待到和珅被除,她似乎驚夢初醒。隨即,寫下八章絕句來,以為憐之,以為紀之。其情惋惋,其誼惜惜,動人心肺。詩雲:
曉妝驚落玉搔頭,宛在湖邊十二樓。
魂定暗傷樓外景,湖邊無水無東流。
香稻入唇驚吐日,海珍列鼎厭曾時。
蛾眉屈指年多少,到處滄桑知不知。
緩歌慢舞畫難圖,月下樓台冷繡襦。
終夜相公看不足,朝天嫩去倩人扶。
蓮花並蒂豈前因,虛擲鶯梭廿九春。
迴首可憐歌舞地,兩番俱是個中人。
最不分明月夜魂,何曾芳草怨王孫。
梁間燕子來還去,害煞兒家是戟門。
白雲深處老親存,十五年前笑語溫。
夢裏輕舟無遠近,一聲欸乃到吳門。
村姬歡笑不知貧,常袖輕裾帶翠顰。
三十六年秦女恨,卿憐猶是淺嚐人。
冷夜癡兒掩淚題,他年應變杜鵑啼。
啼時休問漳河畔,銅雀春深燕子磯。
全詩哀哀楚楚,動人心弦,前麵寫嘉慶四年正月初八早晨,吳卿憐正在梳頭。忽聞大禍降臨,聽到聖旨,將和珅抄家籍沒,這使吳卿憐想到在王亶望王府裏的情景。那時,王亶望新任浙江巡撫,蓋起亭台樓閣,以寶石裝飾,當時稱為迷樓。到了和府,和珅為取悅於吳卿憐,其樓館皆仿王府上的裝修。而和府被抄時,人們正在吃早飯,驚恐之下,囊中食物皆吐了出來。見此,又想起王府被抄時,廚人正進燕窩湯,人們都吃膩了,便將其置於茶幾上。被前抄家的官兵見到後,紛紛大嚼起來,洋相盡出。後麵則寫她於和珅百般恩愛之情狀。
為和珅作挽歌的還有一人,這個人是和珅的另一寵妾,名長二姑,其詩為七律二章雲:
誰道今皇恩遇殊,法寬難為罪臣舒。
墜樓空有偕亡誌,望闕豈陳替死書。
白練一條君自了,愁腸萬縷意如何。
可憐最是黃昏後,夢裏相逢醒也無。
掩麵登東涕淚潸,便如殘葉下秋山。
籠中鸚鵡歸秦塞,馬上琵琶出漢關。
自古桃花憐命薄,幾番萍梗恨緣艱。
傷心一派蘆溝水,直向東流竟不返。
王爾烈見此,想到這些薄命女子的癡情也為之動情。複想到和珅少年境遇不好,得誌後,卻十分猖狂,感慨之下亦賦上一首。
《悲歡調》雲:
幾戴桃花誤此深,一但風寒亦憐憐。
樓外掠些殘瓣瓣,鏡裏裝了瘦蔭蔭。
歡娛已作身後事,悲苦更成世上塵。
美人金鉞若等平,不會遺恨遺至今。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