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爾烈與和珅鬥智的事,還有這麽一迴。當王爾烈還在翰林院編修任上時,有一天,王爾烈閑來無事,來到前門外大柵欄逛遊。忽見街的東西兩側分別出現兩家新開的大當鋪。經打聽,得知乃和珅家開的。而且還在珠寶胡同及菜市口,大田水井大街上,黃花門大街上還有,皆為和珅所開。就說眼前大棚欄的兩個當鋪,前來當當的頗眾,那些來當當之人,皆是身著襤褸,所背的包袱也都很破爛,一看就知道皆為窮苦之人。

    王爾烈深知和珅嗜財如命,貪圖心大。開當鋪是他收刮民財,盤剝老百姓的一大手段。為此,王爾烈恨透了和珅。

    此刻,他從來當當的人群中叫住了一個,問他道:“汝當當為啥?”“當然是為了得幾吊錢,好吃飯。”“那麽,我寫付對聯,給這兩家當鋪貼上,準會得些賞錢,你也就不必當當了。”“真的嗎?”“真的。”“能嗎?”“能。”說著王爾烈就在路邊卦攤處借來筆紙,當場寫了一副對聯,雲:

    破包袱爛包袱,破爛包袱包破爛;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橫批:當當擋窮;落款:王爾烈。

    前來當當的人頗識幾字,他搭眼一看,這瀟瀟灑灑的羲之體,知道今天很幸運,逢上大才子王爾烈了,他謝過後,便將對聯貼上西當鋪的門口了。當鋪掌櫃一見這聯,便找到和珅,把事情說了。和珅一聽說是王爾烈寫的聯,知道不好惹。又問一下聯上都寫些什麽,知道隻是有些諷喻,他人不知詳情,也無傷大局。再者,王爾烈的字又好。於是,他便將計就計,將對聯貼在那裏了。果然,此聯招徠了許多前來當當的人,愈來愈多了。

    一日,和珅見到了王爾烈,說道:“王翰林,多謝你的關照,吾家當鋪開得很紅火。”王爾烈聽了,知道上當了,便說道:“過幾日,我再送你一副對聯。”“啥內容?”“臨時編寫。”和珅恐怕下一副對聯不會再留情麵,便懇求道:“王翰林,你要寫聯,得讓我看看。”“要不讓你看呢?”“最好別再寫了。”“那也好,得答應我一個條件。”“請講。”“窮人中,有不少好友。他們要我幫忙,我便寫張“免當票”。這樣,你見字後,就付給二兩銀子,不用他再當東西了。”和珅的腦瓜不白給,機敏靈活,他用心一想,有了,於是來個將計就計。他即刻答應道:“可以,可以。多謝王翰林支持。”果然,和珅每見一張王爾烈寫的“免當票”,便付給二兩銀子。沒想,這個條件竟使王爾烈上了當。

    不久,王爾烈才知道,和珅將他寫的“免當票”當做字畫出售了,不但沒賠上銀兩,反而賺了不少銀子。大家都知道王爾烈的字好,爭相購買。

    後來,和珅將這件事當他的幹爹乾隆說了。乾隆笑道:“這是乖提督遇上了呆翰林,沒想他也賠了本。

    看官,你看到這裏,可有何感想?你不覺得當朝天子乾隆的金口玉牙竟說出這樣的話來,一語道破了乾隆皇帝任人唯親,姑息養奸的腐敗的內心世界嗎?難道作為盛世王朝的一國之君,萬人之上的大清天子,不明白朝廷重臣私自經商會擾亂朝政,侵害百姓嗎?乾隆皇帝一向自稱“十全老人”向史明斷是非,洞察秋毫。然而,和珅此舉,他不但不怪罪,反而做為笑談。這說明,聰明的皇帝在私心麵前也會變成糊塗。隻要有和珅在他身邊,能使他高興,他便認為和珅是群臣中最優秀的,最可靠的近臣,於是他不但對和珅的貪贓枉法行為不聞不問,而且既便得知了,也看成和珅是聰明睿智,還可以封之為“乖提督”,而王爾烈這樣極力反貪汙,反腐敗的愛國愛民的兩袖清風的忠良卻被笑封為“呆翰林”,豈不令人愈發糊塗起來?

    前書介紹了和珅這個大貪官,貫於巧取豪奪,過著窮奢極欲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再看看王爾烈過著何等的生活呢?王爾烈卻落得個一貧如洗,家徒四壁,正置身於書院,掛單賣字,聊以為生。王爾烈雖是學識過人,名著書壇,但機智穎慧,敏捷過人,卻難以得其發揮,在仕途上,他所擔任的官職始終不甚顯赫,更缺乏實質性,也就是說,他沒抓到實權。

    清時,官員想發財,得要外任。雖則乾隆是個英明,勵精圖治的君主,但是他哪裏能管得許多,尤其是“山高皇帝遠”的偏僻之地,或是皇帝難以過問之差任。為此,那些外放的官員,便有了發財的機會。常言道,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即指此而言,發財之人,大有人在。

    再說,人與人不同,官與官有異。王爾烈生來性情直正,藐視貪官,主持清白。他有句名言,即是“憑本事吃飯”、“凡是要來得明去得白。”所以,他與貪官汙吏一向是勢不兩立,更恨透那些為非作歹的奸商。

    曾有這樣一件事:

    王爾烈的家鄉遼陽位於遼東半島北部,再往南行至二百餘裏路,便是渤海灣。這裏的人稱作遼南人,遼南人多以打魚為生。在遼南的海邊上,住著一個外號叫“蠟燭頭”的魚行商。

    這個魚行商既吝嗇又苛刻。據說,他家夜裏用蠟,總是將蠟燃到底處為止,有時,竟將那流淌下來已凝固的蠟油子拾起來,挖成小蠟頭,再用;有時,還跑到廟裏拔掉進香火用的蠟頭了。而對捕魚的人,非常嚴厲,凡事總想占人家的便宜,拔一毛利於他人都不為之。於是大家贈其賀號為“蠟燭頭”。

    有一天,王爾烈欲乘船去山東嶗山,便來到了渤海邊。“蠟燭頭”耳朵倒也長,老遠就聽說王爾烈要來,知道王爾烈是關東有名的大才子,便尋到王爾烈下榻之處,要王爾烈為其兒子取個雅號,再為其兒子的書房取個堂號,並要題寫成匾額。

    原來,“蠟燭頭”的兒子在童試中取中了秀才,他很希望兒子能有所長進,長大後能在科舉中取得功名,入仕做大官,享清福。他見王爾烈名氣大,有個寄托,於是要王爾烈題字。王爾烈聽了後,便欣然為之。他給“蠟燭頭”的兒子取號為“海山先生”,給其書房取號為“衡玉山房”。蠟燭頭見了,高興萬分。迴去後,鐫成匾額懸掛起來。

    不久,王爾烈幾個同窗看到了匾額,便跑來質問道:“都說你討厭奸商、恨贓官,可是你怎麽又給那個奸商起那兒好的名號呢?”“啥名號?”“‘海山’、‘衡玉’唄。”王爾烈聽了笑道:“看來,爾等誤會矣。”“誤會?”“對。”“對?”“我問你,祝壽的對聯上麵常用的一副對聯,是啥來著?”“福如東海;”“這是上聯,下聯呢?”“下聯:壽比南山。”“這就對了,一對蠟燃過前三個字,下剩的字該是啥來著?”“海山。”“是的,燃至此,豈不是蠟燭頭!”“那麽,‘衡玉山房’呢?”“你將‘衡’和‘玉’二字拆開看看。”那友人想了想道:“魚行主?”“對了,這個魚商,豈不是魚行主?”“好,好,貼切,挖苦。”“蠟燭頭”,“魚行主”大家叫起好來,都為王爾烈的才智所歎服。

    鬥轉星移,時過境遷,轉眼到丙辰年。

    乾隆已經度過了60個春秋的皇帝生涯,丙辰年正月戊申日,清廷舉行了隆重的慶典。老主乾隆要在這個大典上禪位,少主永琰要登基繼皇帝位。大典之後,乾隆尊為太上皇,永琰改名為顒琰,年號嘉慶。這個大典辦得很隆重,此事在《清實錄•高宗實錄》第1494卷中有詳細記載。

    嘉慶元年春正月,乾隆禪位,嘉慶即位,值此千叟宴上,又是宴請宗室皇子、皇孫、皇曾孫、皇元孫,又是宴請大學士、尚書、王公、大臣,又是賜宴蒙古王、貝勒、貝子、公額駙,又是賜食外國使臣,場麵著實隆重,顯赫,氣氛熱烈。然而,就在這個極為重要場合,名為太上皇帝的乾隆和嘉慶父子二人,竟然將與其關係至親至重被譽為“老主同場少主師”的乾隆的朋友、嘉慶的老師關東才子,乾隆皇帝辛卯恩科殿試二甲一名進士,翰林院編修,曾扈駕乾隆一次西巡、二次東巡、三次南巡的王爾烈給忘掉了。

    乾隆似乎有點警覺,他看過了入宴的各地來的60歲以上的老人及朝臣王公,皇子皇孫,宗族世家後,又看過了入宴的花名冊,總覺得像缺少一個什麽人,但一時又想不起來。於是他對嘉慶道:“皇兒,這‘千叟宴’可有遺漏者?”“沒有。”“該來的都來了嗎?”“盡皆入席。”“那就好。可是我覺得像是少一個人。”“誰?”“一時又叫不出名來。”這時,跟隨在乾隆身邊的和珅見乾隆有些著急,便道:“迴稟太上皇,我倒想起一個人來,大概是遺落的吧。”“誰?珅兒,快說!”“遼陽王爾烈王翰林。”乾隆聽了,一拍大腿道:“也怪人眼太雜,怎麽將他忘了呢?”嘉慶聽了,也發慌了,說道:“他是我的老師,怎能不參加呢?”“偏巧,紀昀、劉墉是王爾烈之好友,知道王爾烈的下處,便搭轎出去尋找。

    原來,王爾烈正在虎石坊橋家中,同其愛妾趙茹倩過著秋雨霜花,愁雲淡墨之生活。

    不多時,將王爾烈引了進來。

    乾隆、嘉慶一看,王爾烈衣著襤褸,鬢發蒼白,老態龍鍾,是年王爾烈68歲,見此情景也是感慨萬千。

    乾隆見勢,立即將用做賞賜的錦袍賞賜給王爾烈一件,並賞給禦製詩一章及《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杖等。

    其禦製詩,乃千篇一律,皆為乾隆帝所做的一首詩,由王傑、董誥、胡高望、吳省蘭所謄抄品。

    王爾烈接過這些禮物,又見眼前所出現的沸沸人群,簪動人頭,複迴想起六十餘年來所經曆的榮辱,特別是自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進士及第入士以來的諸般情景,心潮澎湃,不由得老眼昏花,滾滾流下淒涼的老淚。

    “王愛卿,何至如此?”

    王爾烈見狀,急忙跪拜,說道:“迴稟聖上,此乃皇恩浩蕩,天眼垂憐,禦懷降憫,微臣感激至極,微臣萬謝了。”

    嘉慶見老師這般寒酸淒苦,心裏很不是滋味,鼻子一酸,不由得眼淚潸然奪眶而出,心想,他的父皇平時隻知道寵愛大貪官和珅,結果把真正有學識的清廉的忠臣冷落到如此地步,他好心痛呀!他在想,他不能再像他父皇那樣姑息養奸,冷落忠良了。他覺得父皇所贈予王爾烈的那些東西與派和珅去修建外八廟所得利益不堪比例。嘉慶心裏不平衡,決定要為王爾烈,他的老師找個肥缺。

    《千叟宴》過後不久,有一天,嘉慶召王爾烈到上書房,說道:“朕要過問一下,老愛卿家境如何!”王爾烈見問話的是自己以前的學生太子顒琰。現在已是皇帝了,當以君臣之禮鑒之。於是,他迴答道:“啟稟皇上:微臣家境,並不改觀,還同從前。所在京居,隻是四壁典籍,兩榻光床。遼陽故裏,也是幾間茅屋,幾畝薄田,過的是‘半倉農具半倉書,一望春雨一望秋’的平民淺淡生活。就拿微臣身上所著,也是,聖上恩賜的朝服,別無他有。”“那麽,你生活之資何來?”“迴稟皇上:生活之資,皆為本人俸祿和掛單賣字的收入維持生活。”

    嘉慶聽了,長歎一聲,說道:“這就難為你了。今有一職,朕念你為官清廉,要你前去接任。自父皇禪位,稱太上皇,朕即位登極,啟元嘉慶,天下臣民,始用新寶。朕欲禦製銅寶‘嘉慶通寶’。安徽銅山,為曆朝鑄錢之重地。那裏有鑄錢爐,且銅質優良,為鑄錢佳所。您老人家在京城呆著也是呆著,就到安徽銅山鑄錢去吧。在那兒住上幾年,也就不會錯了,總比你掛單賣字要強。”

    那時候的安徽銅山,為朝欽禦定的製銅寶場所。銅山上每年出多少銅,便鑄多少錢。那銅錢既有數,又無數,隻憑鑄錢官呈報。因此,出任鑄錢爐元局丞職是個朝野上下眾目睽睽的“肥缺”。嘉慶放王爾烈到安徽銅山鑄幣,言外之意,是讓他多撈一把。以便改善一下本人生活和家境。

    王爾烈領旨,即赴安徽銅山鑄幣。不提。

    再說,乾隆帝早在即位大典上,曾焚香禱告,祈求上蒼,曰:“當年皇祖康熙帝,曾禦極六十一年,我不敢相比。若承皇天眷佑,能在位六十年,即傳位於嗣子,本人歸政退閑。”是年,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春秋八十有五,是符初願。然而,就在乾隆帝正式宣布此事的前一日,即九月二日,和珅搶先一步,給太子顒琰呈遞了一柄如意,意在透露消息,表明顒琰得以當選為太子,是他擁戴的結果。

    嘉慶顒琰以前對和珅就不滿,見和珅這般獻媚,更為惱恨。嘉慶登極後,和珅又以擁戴自居,出來進去一派狂傲之象。隨即,又有兩事發生:

    嘉慶即位,乾隆曾有意將他的老師王爾烈擢升為禮部尚書,將他的另一位老師朱圭升任為文淵閣大學士。但由於和珅作梗,將朱圭發放到安徽做了巡撫,王爾烈也隻做個安徽銅山鑄錢爐元局丞。

    有一次宴席上,和珅挑唆乾隆減掉大仆寺的馬匹,使嘉慶帝大為尷尬,歎曰:“從此不複乘馬矣。”

    一日,嘉慶把和珅召來,問道:“太上皇待汝如何?”和珅答道:“迴稟聖上,太上皇恩典,天高地厚,奴才萬死不忘。”嘉慶帝又問道:“那麽,朕待你又如何?”和珅道:“陛下恩典,雖不能與太上皇相及並論,奴才亦以死相報。”嘉慶又問:“太上皇與朕,哪個賢明?”和珅道:“奴才不敢說。”嘉慶道:“隨便。”和珅道:“太上皇有知人之明,陛下有容人之量。”嘉慶道:“好個容人之量,你等著吧。”嘉慶說道,一聲冷笑。和珅聽了,一身戰栗。

    又有一天,剛退早朝,太上皇又專召見和珅入見。太上皇於皇上的位子麵南獨坐,嘉慶則於召臣子的位子麵西而坐。和珅跪在地上良久。隻見太上皇雙目緊閉,口中念念有詞,但一個字也不懂,過了好久,太上皇突然睜開了眼問:“這個人叫什麽名字?”知是問自己,馬上答道:“徐天德、苟文明。”然後太上皇又閉目喃喃叨念起來。很久,才讓和珅退去。嘉慶見了,十分驚駭,事後問和珅。和珅告訴他:“太上皇念的,乃是西域一種秘咒,隻要對所恨惡的人誦念此咒,這人即在千裏之外,也會無疾而亡。或遭奇禍。”嘉慶又問:“方念何者?”和珅答曰:“乃詛咒川楚陝教匪無疑。我所指二人名,即教匪首領。”嘉慶聞聽,越發驚駭。他知道和珅也嫻於此術,若他年給朕用上咋辦?隨即,嘉慶咬了咬牙,心想,我定將其除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一晃,王爾烈去安徽銅山鑄幣已二年期滿,王爾烈於嘉慶二年年底歸迴京師。

    嘉慶帝再次召見王爾烈,關切地問道:“老愛卿,這迴可度餘年了吧?”其言外之意:你總算撈到點實惠吧,下半輩子夠過了吧。

    然而,王爾烈聽了這話,一笑,道:“稟奏皇上:臣還是一無所獲。”

    嘉慶有些不信,問道:“老人家,難道你什麽也沒撈到,此行白走了,不能吧?”

    王爾烈道:“不,也有些所得。”

    “什麽?”

    “銅寶。”

    “在哪?”

    “在我手中。”

    嘉慶聽了,有些驚奇,說道:“在你手裏?拿來我看。”

    王爾烈聞聲,向袍袖裏一掏,掏出三枚銅錢,交到嘉慶的禦案上。嘉慶拿起一看,見這三枚銅錢是:一枚“當十”錢,一枚“五銖”錢,一枚“嘉慶通寶”錢。所不同的是:每枚銅錢隻磨得又薄又亮。

    嘉慶看過後,有些不解,便盯盯地望著王爾烈,那意思是要王爾烈迴答。

    王爾烈道:“這三枚銅錢,是我鑄錢時使用的錢樣子。我掌管鑄錢爐二年,這錢在我手中攥了二年。我每天用它來做標準檢查鑄錢質量,看所鑄出的錢是否合乎要求和有偷工減料否?因而,它才被磨得這樣亮薄,還望皇上能有所理解。”

    “此外,再沒有了嗎?”

    “此外,再沒有了,在我手中的,隻有這三枚禦製銅寶。”嘉慶聽了,深為感動。心想,像這樣的老臣,當今到哪裏去找?於是,他頻頻點頭,說道:“老愛卿,真可謂是個老實王也。”

    王爾烈聽了,馬上迴答道:“臣為民(漢),不為旗(滿),不能稱王,隻能稱臣。”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翰林王爾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曰@並收藏翰林王爾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