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乾隆在天山八角山頂,看過了王爾烈所錄寫的詩圖,又聽了他的講解,大加讚許,說道:“此次隨朕遊賞之人,有三相三公。三相者,為武英殿大學士管吏部事翰林院掌院學士阿桂,文華殿大學士管戶部事翰林院學士於敏中,禦前大臣輔佐侍衛內務府總管步軍統領和珅;二公者,為內閣學士兼部侍郎今任工部尚書劉墉劉公,文淵閣直閣事兵部侍郎紀昀紀公。就你們諸位的才華來說,都未能壓住翰林院編修曾任陝西道監察禦史王爾烈。有王爾烈一人在側,則我朝文才俱在也。”
眾人聽了,無不稱是,皆心服口服。
和珅此刻心領神會,為使乾隆更加高興,於是奏道:“啟奏聖上,今日天高氣爽,麗日當空、天氣宜人,值此聖駕西巡,天從人願,此乃聖上鴻福蓋世,隆恩齊天之所至也。我等當借此好時光吟聯作畫,以助興致。”
乾隆道:“珅兒所言極是,眾愛卿以為如何?”群臣齊聲唿道:“正合我等心願,請聖上命題吧。”
乾隆見山間有一小湖,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從湖上飄來,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綠。啊,到了,荷花湖!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星羅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帶雨,皎皎無暇;怒放的,含苞的。綠蓋迭翠,青盤滾珠,好一幅迷人景色。乾隆見了這荷花,不由得想起了他少兒時代的一件事。
乾隆名叫弘曆。小弘曆12歲那年夏天,隨皇祖康熙及妃嬪、太後、皇子、王妃,以及諸扈從等,來到熱河避暑山莊。一日遊曆在晴碧亭。亭邊湖裏有荷。偏巧,扈駕太監送上糖蓮子來。皇祖見此,靈機一動,要以“蓮子”為題來試試弘曆的知識麵如何。於是問答開始了。“你知道‘蓮’字為平聲,還是仄聲?”“是下平聲。”“在哪一韻?”“一聲。”“蓮與荷是一迴事否?”“是一迴事,也不是一迴事。”“何也?”“原來北方人,以蓮為荷。其實,不盡焉。《爾雅》上說:‘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葭,其本密,其華萏,其實蓮,其根藕,基中者,為蕊子。’照此說,荷是總稱,蓮乃其中之一部也。”“那麽,蓮指何說?”“蓬也。”“蓮子何來?”“剝去花瓣,即見蓮子也。”“荷之性何?”“出淤泥而不染者。”“為人臣者呢?”“當亦此。”康熙遂大悅,說道:“我皇孫承繼大統,則江山不遜於我這皇祖也。”這件事兒,小弘曆記得很清,直到他繼承了皇位也沒有忘記。他現在想用“荷”這題目來作畫,他把目光投向了王爾烈。和珅見此形勢,便過去對王爾烈道:“聖上所諭,還是王翰林完成吧。”
王爾烈確是個丹青妙手,不僅字好,畫亦佳。他聽了和珅的話後,當即揮毫繪出一幅水墨丹青。他更體會聖意,畫出後,便呈到乾隆之前,說道:“請聖上點睛。”
乾隆道:“朕題詩是題詩,可得有人和。”“可以,請萬歲爺命筆吧。”乾隆看了看畫上麵題道:“出淤泥而不染。”
和珅見了,也知道宮中傳說的乾隆12歲那年就是用這句來應答聖祖康熙爺的“荷問”的,但他隻知道這一句話是乾隆爺說的,卻不知它的出處,於是他奉迎著道:“妙極了,吾等為人臣,亦當如此。”卻不料乾隆問他道:“珅兒,汝能否和上下一句?”和珅滿臉通紅地道:“有聖上前句在,微臣不敢。”乾隆不悅,瞪了他一眼便道:“你和不上來,就選一能和上的,將此句和上下句。”微臣瞅了瞅於敏中,於敏中瞅了瞅紀曉嵐,紀曉嵐看了看劉墉,劉墉又望了望王爾烈。乾隆的目光在傳動著,最後卻落在王爾烈身上。和珅無奈地道:“王大人,還是你來和吧。”王爾烈見和珅這麽說,揮筆題道:“濯清漣而不妖。”
乾隆見了,問道:“王愛卿,可能破解一迴?”“迴聖上,此兩句出身宋朝理學祖師爺周敦頤老先生之《愛蓮說》。指荷花具有的特殊性格:出於汙泥之中,卻不染汙泥,身潔如玉,雖然生於清漣之中,受到清漣洗滌卻不妖裏妖氣的。”
在甘肅酒泉,當時稱肅州時,曾發生這樣一件事。肅州城裏,有一家酒樓名叫“味美香”,菜好酒優,顧客盈門。乾隆帶群臣喬裝遊客從文殊山歸來,腹內饑餓,便進入了“味美香”酒樓用餐。哪想,他們忘帶銀兩了。
待結帳時,乾隆將腰上的一塊玉佩摘下,作為抵押,準備以銀來抽。然而,那位堂倌有眼無珠,以為他們要賴帳。心想,這樣一枚小石子能值幾個錢。於是,便不允。和珅見此,便將自己身上的袍子脫下來,交給堂倌,說道:“這迴總算可以了吧。”那堂倌看了,點了點頭。乾隆看了,說道:“這些物件可不能丟,待朕——”和珅見乾隆失口,便用手拽了一下乾隆衣襟。乾隆自知失言,便巧妙地改口道:“這陣子我沒帶錢,改日用錢來贖。”沒想到,這話讓坐在裏間的掌櫃聽見了。他出門一看,見乾隆一行人乘座不凡,知道是來頭很大。待乾隆走後,他到官府一打聽,知道是聖上駕到。他生怕得罪聖上,連忙托人求情,請聖上再來酒樓用餐。乾隆更是願意,便又帶領群臣來到“味美香”酒樓。毫無疑問,又是一席美餐佳肴。待他們吃飽喝足,乾隆道:“酒家,我來還銀兩來了。”酒樓掌櫃忙上前道:“不必,不必。”“為何不必?”“酒家尚有一求。”“何求?”“隻請客官留下墨寶便可。”
掌櫃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挽留麵子。同時也算他有眼光。於是,乾隆便讓掌櫃呈上筆硯,隨即揮毫寫道:“酒氣衝天,名震塞外三千裏。”乾隆寫罷,順手將筆遞給王爾烈,那意思是讓他看看,然後再將下聯補上。王爾烈更心領神會。他看過後,揮筆補上一聯雲:“香味溢地,譽滿江南十二樓。”杭州、蘇州一帶,有十二家酒樓,天下馳名。王爾烈扈駕南巡時,曾在那裏用過餐。王爾烈填完後,將聯交給酒樓掌櫃,問道:“何如?”掌櫃急忙跪拜,道:“昨日失禮了。”但他又想,既然聖上是微服喬裝出訪,也不便將話挑明,便補充道:“就用此聯頂昨天酒飯銀兩吧,所留之物一概奉還,還請見諒。”
王爾烈見掌櫃很懂事理,便順手又賞給一聯,雲:“瓊漿玉液,隻使神仙留玉佩;海味山珍,可讓宮欽解錦裘。”掌櫃看了,心領神會,頻頻叩頭謝恩。
待乾隆一行走後,這位頗具經營頭腦的掌櫃,將二聯文字鐫刻於鐵梨木板之上,又刷金塗漆,簮花嵌玉,懸於酒樓門兩側。從此,甘肅酒泉這家酒樓便名譽天下了。至今在酒泉還有掛著“譽滿江南十二樓”的招牌的酒樓。人們都說,這是關東才子王爾烈當年傳下的盛譽,且以此為榮了。
清朝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就已經是文華殿大學士了。那麽,大學士是幹什麽的呢?清廷的大學士,即為宰相。
和珅,字致齋,滿州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生於乾隆15年,卒於嘉慶4年。他本是生員出身,未經科甲正途。所以能夠升到如此高的官職,蓋因乾隆寵信之致也。
乾隆29年6月一天,乾隆來圓明園遊賞。時值午後,陽光炙烈,如灸似燙,炎熱無比。然而,執掌掌蓋儀仗的侍衛卻忘了攜帶禦蓋,乾隆龍顏大怒,大加訓斥。正這時,忽然從行列裏閃出一人,說道:“護聖上,典守者不得辭其職責。”乾隆聽了,聲音清脆,悅耳,動聽,且有威懾力,便問道:“講話者誰?”說話人納頭便拜。乾隆見他唇紅齒白,乃一英俊少年,心裏有幾分歡喜,遂問道:“汝是何人?”那少年道:“迴稟聖上,奴才名和珅,現蒙恩充當鑾儀儀衛差役,恭奉禦與。”“汝下過科場?”“庚寅科曾試貢。”“中否?”“未。”“何試題?”“《孟子》中一節。”“可能背誦之?”
和珅聽了便珠迸玉濺般地背誦起來。
乾隆見其矯捷,口齒伶俐,心中歡喜便道:“憑汝之才,充當此差,未免有虧。朕有意撥你個新差,可願意?” 和珅感激萬分,便連連磕頭,朗聲道:“謝萬歲,萬萬歲天恩。”乾隆當即命他作身邊侍從。是年,他15歲。有時,乾隆竟將和珅留在上書房同榻而眠。和珅則益加適應,竟是呈出百般媚態。從而使乾隆左看象馬佳氏,右看象馬佳氏,他無疑就是馬佳氏。
一次,和珅將乾隆接進府中用膳。酒畢,天色已晚,乾隆多貪了幾杯,有些醉意,便被和珅引到一屋休息。待乾隆進得堂室的屋子裏時,發現華燈下的睡榻上,竟然躺著一個女子,正是黃花妙齡,一絲不掛,胴體如玉,細膩如脂。此時,正妖媚地向他微笑。那乾隆便受不了啦,猛地撲了上去,鬧得個日落黃昏,一片朦朧。這女子不是別人,乃和珅之胞妹。由於諸多原因,兩廂情願,和珅的受寵,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因為如此,他才連連升遷,從侍衛升到侍郎,戶部右侍衛,戶部侍郎,軍機大臣行走,內務大臣,步兵統領,戶部尚書直至文華殿大學士,世襲一等公輕車都尉。前後凡13年,如吹氣一般。正因為如此,和珅便肆無忌憚起來。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貪贓枉法,為所欲為,可謂是小人得誌。正因為如此,他遭受到所有正直大臣之反對。他為了抵擋正方勢力,便開始大肆拉攏人。他舉薦王爾烈為太子永琰師傅,就抱有這種目的。然而,事與願違。當他發現王爾烈竟然與反對他的大臣劉墉、紀昀、董浩、於敏中、劉統勳攪在一起,便視為敵人,欲予除之。
乾隆45年夏,乾隆與太子永琰來熱河避暑山莊行宮避暑。由王爾烈作扈從。偏巧,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在奉旨修建八廟。須彌福壽寺任上。
和珅見王爾烈扈從前來,頗為不悅。原來,他這個貪得無厭的勢力小人,這次給乾隆生母八十聖壽建築廟宇以為紀念的事情中,極盡貪占之能事,大批資財被其侵吞,大飽私求。當時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廟磚每塊都有其赤爪,宇瓦每片都有其綠珠”,實不為過。和珅生怕王爾烈知道內情,傳至聖上耳中。於是他用心一琢磨,便生出一計。欲將王爾烈栓住。不讓他亂走動,堵住其嘴!於是,他總是與王爾烈套近乎,今天請王下酒館,明天請王用佳餐,山珍海味不斷,奇餐佳肴俱全,且恭維殷殷。王爾烈早就識破了和珅之用心,但他並不拒絕,逢請便到,意在觀其內情。亦防止他使壞,進讒言。王爾烈心裏明白和珅之為人,他什麽屎都拉。
這天,和珅由須彌福壽寺建築工地歸避暑山莊,於南門外與王爾烈相遇。王爾烈閑來無事,正在觀賞承德山景。見和珅迎麵走來,便主動搭訕道:“別來無恙,和相一向可好?”“好,好!” 和珅喜滋滋的。“和相,想必是餓了,今日我請。” 和珅想,往日都是我請他,今日卻是他請我,必是上了鉤,投靠於我了。於是,問道:“在哪兒?”“咱去二仙居。就在附近。”“好,好。”說著,王爾烈便引和珅進了去。“二仙居”是一家便餐小吃店,隻有燒餅和小豆腐。
王爾烈一看,十分高興,說道:“這東西,當年在老家吃過,至今多年不見了。咱就吃它,改改胃口吧。”也不征求和珅意見,便要了小豆腐和燒餅來。
和珅吃慣了山珍海味,哪裏把這玩意看在眼裏,沒有胃口,也未動筷,隻是一旁坐著。心想,好你個王爾烈,看你玩些啥把戲?王爾烈也沒有謙讓,邊吃,邊與店主人搭訕起來,說道:“主人家,聽說京師裏來了兩位大官?”“恩,是的。”“不知那兩個大官都是誰?”“誰!都不小,都比你兩位大。你二位要是他倆,就不會來我這小店裏吃小豆腐了。”“這麽說,你沒見過麵?”“哪裏能到得人家跟前。”“那麽,他倆都是誰?”“一個是皇上的同年,皇子的師傅,稱得上‘老主同年,少主師’了,他名叫王爾烈。一個是朝廷的什麽殿的大學士,現正主持修建外八廟中的須彌福壽寺,他名叫和珅。”王爾烈聽到這裏,便就勢問道:“聽說那個皇子老師王爾烈幹了不少壞事,老百姓背地裏都罵他,有這事?”“話可不能那麽說,做人不能昧著良心說話,人家王爾烈是個大才子,為人正直,憑本事吃飯。他雖然在皇上身邊,卻從不背後壞人。遇事竟說好話,保護了不少大臣。這個和珅就不同了,憑著自己是皇上的幹兒子,趾高氣揚,專橫跋扈。他還好背後嘀咕人,有不少大臣吃過他的虧。王爾烈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可他還往人家臉上抹黑,就拿他來承德的事兒來說吧,欺負老百姓的事就沒少幹。修建須彌福壽廟,那銀子他就沒少撈,誰不知道!”店主越講越氣。王爾烈暗暗發笑,可是和珅卻坐不住了,心裏罵道:“老匹夫,等我把你碎屍萬段!但是,他隻是心裏這樣想,嘴上不好說。於是他靈機一動,對王爾烈說:”你先吃著,我出去一躺。“說完,便溜出了小店。
待和珅走後,王爾烈轉身來,對店主人說道:“你知道剛走出屋的那人是誰?”“不知道。”“他就是和珅。”
店主一聽,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王爾烈麵前,說道:“看你的一身官服,知道你也一定是個大官,請救救我吧。和珅那小子陰損,肯放過我們嗎?”王爾烈聽了,說道:“我的官倒不算大,也不能避風,也不能擋雨。但是,要救你,還是能夠的。這樣吧,你換上我的衣服,坐在這兒吃燒餅小豆腐;我把你的衣服穿上,替你烙燒餅。一會兒,和珅非派人來抓人不可,我自有安排。”說話間,二人把衣服更換完畢。果然,和珅派來的差役來到二仙居。那兩個差役進屋一看,見一身穿官服樣的人,在桌邊吃飯;見一個衣著有些襤褸的人,正在爐旁打餅,左一個右一個的忙個不休。不用說,這個打餅的人,就是和大人囑咐要抓的那個店主人。於是,他們三下五除二,便把這個衣著襤褸的人捆走了。還說:“待見到和大人,有你好瞧的。”
到了和珅跟前,和珅一看,傻了眼,隻見抓來的竟是王爾烈!這還了得!
一瞬間,他又想起兩樁事來。
乾隆39年,年齡僅在24歲的和珅,便辦起壽來。他辦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就此勒索一些錢財禮品;一個是,擺一下自己的威風,使得無人敢惹。
事實也確實如此,自打他當上了乾隆的幹兒子,那官職一件件的,象雪片一樣地落到他身上,誰個不望而生畏。
他這次辦壽,專門通知了一個已故大臣的家屬,也讓他們來參加壽誕慶典。
這個大臣,姓年名希堯,字允恭,廣寧人,隸漢軍鑲黃旗。官至工部右侍郎。有視學測算能力,對數廣運,萬數平方數表,對答如流,著有《術法篡要總綱》。其弟年羹堯,號雙峰,康熙進士,累官四川總督,定西將軍,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以功封一等功。其妹年佳氏,為雍正的妃子,封號“敦肅寶貴妃”,生子福惠,封懷親王。其父年遐齡,由筆貼式授兵部主事,累官湖廣巡撫,因次子羹堯功,加太傅一等公。雍正三年,年羹堯被雍正以大罪九十二款賜自裁後,其父遐齡奪職下獄,其弟希堯被奪職。年希堯有遺後,名士臣,字汝都,善畫能詩。曾寫山木竹石贈友人黃煦堂,上題一絕雲:
幾度行吟問水濱,西風迴首總無因。
年來筆墨皆拘束,隻寫溪山懶畫人。
年士臣遺後,名年英,字武山,亦善畫,工白描,寫水仙法,宗趙子固。
至乾隆39年,年家家族已平反。然而,年希堯,年士臣,年英,盡已謝世。年英遺一女,名年月,一十六歲,京中一等人材,才德具佳。和珅早已垂涎三尺,又見年氏孤兒寡母,家勢日衰,便有心強占。這,便是和珅要舊臣年家來人祝壽的原因。他想,年家來人,年月必到,當即留下。年月知道此事,日夜悲苦,年月坐在家門前一株黃杏樹下,哭訴一陣,便遇尋短見。正這時,被王爾烈遇上了。王爾烈問明原因,說道:“我乃當朝王爾烈也。有心救你,卻無原因,可如何為好?”姑娘心眼靈通,當即跪地,說道:“爹爹在上,受女兒一拜。”王爾烈大喜,將年月攙扶起來,說道:“女兒,放心,明日幹爹為你作主。”然後又耳語了一陣,這才離去。
翌日,和府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王爾烈更上便裝,年月著上豔服,一起來到和府。和府上下人們並不認識王爾烈,見他衣服破舊,便將他讓到一間廂房。王爾烈見勢說道:“我這糟糠之人,閑也閑不住,呆又呆不下,幹脆給我找點活來做吧。”“那好,請你老去給廚房燒燒火吧。”“好,好,我就會燒火。我燒火,飯不上鍋,菜不跑油,好著呢。”就這樣,王爾烈在和珅家裏做起燒火打雜的人來。
年月,花枝招展地被引到和珅麵前,拜見過後,說道:“大人高壽,民女尚未帶來大禮。”“不用,不用,人來就好,比啥都強。”說著,和珅就要來攙。“不過也有小禮一件,還請大人笑納。” 和珅一聽這話,便問:“何禮?”年月順手從衣兜裏掏出一個紅紙包,讓人遞上。和珅接過紅紙包,打開一看,見裏麵有一張紙,那紙上寫有一首詩:
金盞玉杯和壽高,京師上下盡賀朝。
隻緣貧女親喪早,有煩幹爹過府瞧。
落款:王爾烈。
和珅一看,吃了一驚,忙問道:“你幹爹在哪裏?”“在廚房給飯鍋燒火呢。” 和珅聽了,同年月一起來到廚房,將王爾烈讓到壽堂,說道:“王大人,何當如此?”“隻因我幹女兒生來命苦,雙親早喪,怕來和府不會應承,故跟了來,和大人見笑了。”
祝壽完畢,年月就跟王爾烈迴去了,從此無事。
和珅想到這裏,又氣又惱,這個王爾烈總壞我的好事,但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於是和珅大聲嚇道:“大膽奴才,怎能對王大人如此無理,我隻是讓你去請王大人迴來吃飯,怎能這等請法?快快鬆綁。”遂轉過身對王爾烈賠笑道:“王大人讓您受苦了,我本想請您吃頓便飯,以您這種身份,怎麽穿成如此?你瞧瞧這……!”
王爾烈笑著對和珅說道:“和大人,由於我從小就生活在豆腐之家,所以一看到‘二仙居’,我便想起我的家鄉,我的家,所以便同店小二換了衣衫,剛剛迴味家的味道,就被您如此請到這裏。”
和珅尷尬的笑了笑。
眾人聽了,無不稱是,皆心服口服。
和珅此刻心領神會,為使乾隆更加高興,於是奏道:“啟奏聖上,今日天高氣爽,麗日當空、天氣宜人,值此聖駕西巡,天從人願,此乃聖上鴻福蓋世,隆恩齊天之所至也。我等當借此好時光吟聯作畫,以助興致。”
乾隆道:“珅兒所言極是,眾愛卿以為如何?”群臣齊聲唿道:“正合我等心願,請聖上命題吧。”
乾隆見山間有一小湖,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從湖上飄來,愈往前走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墨綠。啊,到了,荷花湖!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星羅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帶雨,皎皎無暇;怒放的,含苞的。綠蓋迭翠,青盤滾珠,好一幅迷人景色。乾隆見了這荷花,不由得想起了他少兒時代的一件事。
乾隆名叫弘曆。小弘曆12歲那年夏天,隨皇祖康熙及妃嬪、太後、皇子、王妃,以及諸扈從等,來到熱河避暑山莊。一日遊曆在晴碧亭。亭邊湖裏有荷。偏巧,扈駕太監送上糖蓮子來。皇祖見此,靈機一動,要以“蓮子”為題來試試弘曆的知識麵如何。於是問答開始了。“你知道‘蓮’字為平聲,還是仄聲?”“是下平聲。”“在哪一韻?”“一聲。”“蓮與荷是一迴事否?”“是一迴事,也不是一迴事。”“何也?”“原來北方人,以蓮為荷。其實,不盡焉。《爾雅》上說:‘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葭,其本密,其華萏,其實蓮,其根藕,基中者,為蕊子。’照此說,荷是總稱,蓮乃其中之一部也。”“那麽,蓮指何說?”“蓬也。”“蓮子何來?”“剝去花瓣,即見蓮子也。”“荷之性何?”“出淤泥而不染者。”“為人臣者呢?”“當亦此。”康熙遂大悅,說道:“我皇孫承繼大統,則江山不遜於我這皇祖也。”這件事兒,小弘曆記得很清,直到他繼承了皇位也沒有忘記。他現在想用“荷”這題目來作畫,他把目光投向了王爾烈。和珅見此形勢,便過去對王爾烈道:“聖上所諭,還是王翰林完成吧。”
王爾烈確是個丹青妙手,不僅字好,畫亦佳。他聽了和珅的話後,當即揮毫繪出一幅水墨丹青。他更體會聖意,畫出後,便呈到乾隆之前,說道:“請聖上點睛。”
乾隆道:“朕題詩是題詩,可得有人和。”“可以,請萬歲爺命筆吧。”乾隆看了看畫上麵題道:“出淤泥而不染。”
和珅見了,也知道宮中傳說的乾隆12歲那年就是用這句來應答聖祖康熙爺的“荷問”的,但他隻知道這一句話是乾隆爺說的,卻不知它的出處,於是他奉迎著道:“妙極了,吾等為人臣,亦當如此。”卻不料乾隆問他道:“珅兒,汝能否和上下一句?”和珅滿臉通紅地道:“有聖上前句在,微臣不敢。”乾隆不悅,瞪了他一眼便道:“你和不上來,就選一能和上的,將此句和上下句。”微臣瞅了瞅於敏中,於敏中瞅了瞅紀曉嵐,紀曉嵐看了看劉墉,劉墉又望了望王爾烈。乾隆的目光在傳動著,最後卻落在王爾烈身上。和珅無奈地道:“王大人,還是你來和吧。”王爾烈見和珅這麽說,揮筆題道:“濯清漣而不妖。”
乾隆見了,問道:“王愛卿,可能破解一迴?”“迴聖上,此兩句出身宋朝理學祖師爺周敦頤老先生之《愛蓮說》。指荷花具有的特殊性格:出於汙泥之中,卻不染汙泥,身潔如玉,雖然生於清漣之中,受到清漣洗滌卻不妖裏妖氣的。”
在甘肅酒泉,當時稱肅州時,曾發生這樣一件事。肅州城裏,有一家酒樓名叫“味美香”,菜好酒優,顧客盈門。乾隆帶群臣喬裝遊客從文殊山歸來,腹內饑餓,便進入了“味美香”酒樓用餐。哪想,他們忘帶銀兩了。
待結帳時,乾隆將腰上的一塊玉佩摘下,作為抵押,準備以銀來抽。然而,那位堂倌有眼無珠,以為他們要賴帳。心想,這樣一枚小石子能值幾個錢。於是,便不允。和珅見此,便將自己身上的袍子脫下來,交給堂倌,說道:“這迴總算可以了吧。”那堂倌看了,點了點頭。乾隆看了,說道:“這些物件可不能丟,待朕——”和珅見乾隆失口,便用手拽了一下乾隆衣襟。乾隆自知失言,便巧妙地改口道:“這陣子我沒帶錢,改日用錢來贖。”沒想到,這話讓坐在裏間的掌櫃聽見了。他出門一看,見乾隆一行人乘座不凡,知道是來頭很大。待乾隆走後,他到官府一打聽,知道是聖上駕到。他生怕得罪聖上,連忙托人求情,請聖上再來酒樓用餐。乾隆更是願意,便又帶領群臣來到“味美香”酒樓。毫無疑問,又是一席美餐佳肴。待他們吃飽喝足,乾隆道:“酒家,我來還銀兩來了。”酒樓掌櫃忙上前道:“不必,不必。”“為何不必?”“酒家尚有一求。”“何求?”“隻請客官留下墨寶便可。”
掌櫃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挽留麵子。同時也算他有眼光。於是,乾隆便讓掌櫃呈上筆硯,隨即揮毫寫道:“酒氣衝天,名震塞外三千裏。”乾隆寫罷,順手將筆遞給王爾烈,那意思是讓他看看,然後再將下聯補上。王爾烈更心領神會。他看過後,揮筆補上一聯雲:“香味溢地,譽滿江南十二樓。”杭州、蘇州一帶,有十二家酒樓,天下馳名。王爾烈扈駕南巡時,曾在那裏用過餐。王爾烈填完後,將聯交給酒樓掌櫃,問道:“何如?”掌櫃急忙跪拜,道:“昨日失禮了。”但他又想,既然聖上是微服喬裝出訪,也不便將話挑明,便補充道:“就用此聯頂昨天酒飯銀兩吧,所留之物一概奉還,還請見諒。”
王爾烈見掌櫃很懂事理,便順手又賞給一聯,雲:“瓊漿玉液,隻使神仙留玉佩;海味山珍,可讓宮欽解錦裘。”掌櫃看了,心領神會,頻頻叩頭謝恩。
待乾隆一行走後,這位頗具經營頭腦的掌櫃,將二聯文字鐫刻於鐵梨木板之上,又刷金塗漆,簮花嵌玉,懸於酒樓門兩側。從此,甘肅酒泉這家酒樓便名譽天下了。至今在酒泉還有掛著“譽滿江南十二樓”的招牌的酒樓。人們都說,這是關東才子王爾烈當年傳下的盛譽,且以此為榮了。
清朝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和珅就已經是文華殿大學士了。那麽,大學士是幹什麽的呢?清廷的大學士,即為宰相。
和珅,字致齋,滿州正紅旗人,姓鈕祜祿氏。生於乾隆15年,卒於嘉慶4年。他本是生員出身,未經科甲正途。所以能夠升到如此高的官職,蓋因乾隆寵信之致也。
乾隆29年6月一天,乾隆來圓明園遊賞。時值午後,陽光炙烈,如灸似燙,炎熱無比。然而,執掌掌蓋儀仗的侍衛卻忘了攜帶禦蓋,乾隆龍顏大怒,大加訓斥。正這時,忽然從行列裏閃出一人,說道:“護聖上,典守者不得辭其職責。”乾隆聽了,聲音清脆,悅耳,動聽,且有威懾力,便問道:“講話者誰?”說話人納頭便拜。乾隆見他唇紅齒白,乃一英俊少年,心裏有幾分歡喜,遂問道:“汝是何人?”那少年道:“迴稟聖上,奴才名和珅,現蒙恩充當鑾儀儀衛差役,恭奉禦與。”“汝下過科場?”“庚寅科曾試貢。”“中否?”“未。”“何試題?”“《孟子》中一節。”“可能背誦之?”
和珅聽了便珠迸玉濺般地背誦起來。
乾隆見其矯捷,口齒伶俐,心中歡喜便道:“憑汝之才,充當此差,未免有虧。朕有意撥你個新差,可願意?” 和珅感激萬分,便連連磕頭,朗聲道:“謝萬歲,萬萬歲天恩。”乾隆當即命他作身邊侍從。是年,他15歲。有時,乾隆竟將和珅留在上書房同榻而眠。和珅則益加適應,竟是呈出百般媚態。從而使乾隆左看象馬佳氏,右看象馬佳氏,他無疑就是馬佳氏。
一次,和珅將乾隆接進府中用膳。酒畢,天色已晚,乾隆多貪了幾杯,有些醉意,便被和珅引到一屋休息。待乾隆進得堂室的屋子裏時,發現華燈下的睡榻上,竟然躺著一個女子,正是黃花妙齡,一絲不掛,胴體如玉,細膩如脂。此時,正妖媚地向他微笑。那乾隆便受不了啦,猛地撲了上去,鬧得個日落黃昏,一片朦朧。這女子不是別人,乃和珅之胞妹。由於諸多原因,兩廂情願,和珅的受寵,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因為如此,他才連連升遷,從侍衛升到侍郎,戶部右侍衛,戶部侍郎,軍機大臣行走,內務大臣,步兵統領,戶部尚書直至文華殿大學士,世襲一等公輕車都尉。前後凡13年,如吹氣一般。正因為如此,和珅便肆無忌憚起來。玩弄權術,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貪贓枉法,為所欲為,可謂是小人得誌。正因為如此,他遭受到所有正直大臣之反對。他為了抵擋正方勢力,便開始大肆拉攏人。他舉薦王爾烈為太子永琰師傅,就抱有這種目的。然而,事與願違。當他發現王爾烈竟然與反對他的大臣劉墉、紀昀、董浩、於敏中、劉統勳攪在一起,便視為敵人,欲予除之。
乾隆45年夏,乾隆與太子永琰來熱河避暑山莊行宮避暑。由王爾烈作扈從。偏巧,文華殿大學士和珅在奉旨修建八廟。須彌福壽寺任上。
和珅見王爾烈扈從前來,頗為不悅。原來,他這個貪得無厭的勢力小人,這次給乾隆生母八十聖壽建築廟宇以為紀念的事情中,極盡貪占之能事,大批資財被其侵吞,大飽私求。當時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廟磚每塊都有其赤爪,宇瓦每片都有其綠珠”,實不為過。和珅生怕王爾烈知道內情,傳至聖上耳中。於是他用心一琢磨,便生出一計。欲將王爾烈栓住。不讓他亂走動,堵住其嘴!於是,他總是與王爾烈套近乎,今天請王下酒館,明天請王用佳餐,山珍海味不斷,奇餐佳肴俱全,且恭維殷殷。王爾烈早就識破了和珅之用心,但他並不拒絕,逢請便到,意在觀其內情。亦防止他使壞,進讒言。王爾烈心裏明白和珅之為人,他什麽屎都拉。
這天,和珅由須彌福壽寺建築工地歸避暑山莊,於南門外與王爾烈相遇。王爾烈閑來無事,正在觀賞承德山景。見和珅迎麵走來,便主動搭訕道:“別來無恙,和相一向可好?”“好,好!” 和珅喜滋滋的。“和相,想必是餓了,今日我請。” 和珅想,往日都是我請他,今日卻是他請我,必是上了鉤,投靠於我了。於是,問道:“在哪兒?”“咱去二仙居。就在附近。”“好,好。”說著,王爾烈便引和珅進了去。“二仙居”是一家便餐小吃店,隻有燒餅和小豆腐。
王爾烈一看,十分高興,說道:“這東西,當年在老家吃過,至今多年不見了。咱就吃它,改改胃口吧。”也不征求和珅意見,便要了小豆腐和燒餅來。
和珅吃慣了山珍海味,哪裏把這玩意看在眼裏,沒有胃口,也未動筷,隻是一旁坐著。心想,好你個王爾烈,看你玩些啥把戲?王爾烈也沒有謙讓,邊吃,邊與店主人搭訕起來,說道:“主人家,聽說京師裏來了兩位大官?”“恩,是的。”“不知那兩個大官都是誰?”“誰!都不小,都比你兩位大。你二位要是他倆,就不會來我這小店裏吃小豆腐了。”“這麽說,你沒見過麵?”“哪裏能到得人家跟前。”“那麽,他倆都是誰?”“一個是皇上的同年,皇子的師傅,稱得上‘老主同年,少主師’了,他名叫王爾烈。一個是朝廷的什麽殿的大學士,現正主持修建外八廟中的須彌福壽寺,他名叫和珅。”王爾烈聽到這裏,便就勢問道:“聽說那個皇子老師王爾烈幹了不少壞事,老百姓背地裏都罵他,有這事?”“話可不能那麽說,做人不能昧著良心說話,人家王爾烈是個大才子,為人正直,憑本事吃飯。他雖然在皇上身邊,卻從不背後壞人。遇事竟說好話,保護了不少大臣。這個和珅就不同了,憑著自己是皇上的幹兒子,趾高氣揚,專橫跋扈。他還好背後嘀咕人,有不少大臣吃過他的虧。王爾烈是個老實巴交的人,可他還往人家臉上抹黑,就拿他來承德的事兒來說吧,欺負老百姓的事就沒少幹。修建須彌福壽廟,那銀子他就沒少撈,誰不知道!”店主越講越氣。王爾烈暗暗發笑,可是和珅卻坐不住了,心裏罵道:“老匹夫,等我把你碎屍萬段!但是,他隻是心裏這樣想,嘴上不好說。於是他靈機一動,對王爾烈說:”你先吃著,我出去一躺。“說完,便溜出了小店。
待和珅走後,王爾烈轉身來,對店主人說道:“你知道剛走出屋的那人是誰?”“不知道。”“他就是和珅。”
店主一聽,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王爾烈麵前,說道:“看你的一身官服,知道你也一定是個大官,請救救我吧。和珅那小子陰損,肯放過我們嗎?”王爾烈聽了,說道:“我的官倒不算大,也不能避風,也不能擋雨。但是,要救你,還是能夠的。這樣吧,你換上我的衣服,坐在這兒吃燒餅小豆腐;我把你的衣服穿上,替你烙燒餅。一會兒,和珅非派人來抓人不可,我自有安排。”說話間,二人把衣服更換完畢。果然,和珅派來的差役來到二仙居。那兩個差役進屋一看,見一身穿官服樣的人,在桌邊吃飯;見一個衣著有些襤褸的人,正在爐旁打餅,左一個右一個的忙個不休。不用說,這個打餅的人,就是和大人囑咐要抓的那個店主人。於是,他們三下五除二,便把這個衣著襤褸的人捆走了。還說:“待見到和大人,有你好瞧的。”
到了和珅跟前,和珅一看,傻了眼,隻見抓來的竟是王爾烈!這還了得!
一瞬間,他又想起兩樁事來。
乾隆39年,年齡僅在24歲的和珅,便辦起壽來。他辦壽,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要就此勒索一些錢財禮品;一個是,擺一下自己的威風,使得無人敢惹。
事實也確實如此,自打他當上了乾隆的幹兒子,那官職一件件的,象雪片一樣地落到他身上,誰個不望而生畏。
他這次辦壽,專門通知了一個已故大臣的家屬,也讓他們來參加壽誕慶典。
這個大臣,姓年名希堯,字允恭,廣寧人,隸漢軍鑲黃旗。官至工部右侍郎。有視學測算能力,對數廣運,萬數平方數表,對答如流,著有《術法篡要總綱》。其弟年羹堯,號雙峰,康熙進士,累官四川總督,定西將軍,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以功封一等功。其妹年佳氏,為雍正的妃子,封號“敦肅寶貴妃”,生子福惠,封懷親王。其父年遐齡,由筆貼式授兵部主事,累官湖廣巡撫,因次子羹堯功,加太傅一等公。雍正三年,年羹堯被雍正以大罪九十二款賜自裁後,其父遐齡奪職下獄,其弟希堯被奪職。年希堯有遺後,名士臣,字汝都,善畫能詩。曾寫山木竹石贈友人黃煦堂,上題一絕雲:
幾度行吟問水濱,西風迴首總無因。
年來筆墨皆拘束,隻寫溪山懶畫人。
年士臣遺後,名年英,字武山,亦善畫,工白描,寫水仙法,宗趙子固。
至乾隆39年,年家家族已平反。然而,年希堯,年士臣,年英,盡已謝世。年英遺一女,名年月,一十六歲,京中一等人材,才德具佳。和珅早已垂涎三尺,又見年氏孤兒寡母,家勢日衰,便有心強占。這,便是和珅要舊臣年家來人祝壽的原因。他想,年家來人,年月必到,當即留下。年月知道此事,日夜悲苦,年月坐在家門前一株黃杏樹下,哭訴一陣,便遇尋短見。正這時,被王爾烈遇上了。王爾烈問明原因,說道:“我乃當朝王爾烈也。有心救你,卻無原因,可如何為好?”姑娘心眼靈通,當即跪地,說道:“爹爹在上,受女兒一拜。”王爾烈大喜,將年月攙扶起來,說道:“女兒,放心,明日幹爹為你作主。”然後又耳語了一陣,這才離去。
翌日,和府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王爾烈更上便裝,年月著上豔服,一起來到和府。和府上下人們並不認識王爾烈,見他衣服破舊,便將他讓到一間廂房。王爾烈見勢說道:“我這糟糠之人,閑也閑不住,呆又呆不下,幹脆給我找點活來做吧。”“那好,請你老去給廚房燒燒火吧。”“好,好,我就會燒火。我燒火,飯不上鍋,菜不跑油,好著呢。”就這樣,王爾烈在和珅家裏做起燒火打雜的人來。
年月,花枝招展地被引到和珅麵前,拜見過後,說道:“大人高壽,民女尚未帶來大禮。”“不用,不用,人來就好,比啥都強。”說著,和珅就要來攙。“不過也有小禮一件,還請大人笑納。” 和珅一聽這話,便問:“何禮?”年月順手從衣兜裏掏出一個紅紙包,讓人遞上。和珅接過紅紙包,打開一看,見裏麵有一張紙,那紙上寫有一首詩:
金盞玉杯和壽高,京師上下盡賀朝。
隻緣貧女親喪早,有煩幹爹過府瞧。
落款:王爾烈。
和珅一看,吃了一驚,忙問道:“你幹爹在哪裏?”“在廚房給飯鍋燒火呢。” 和珅聽了,同年月一起來到廚房,將王爾烈讓到壽堂,說道:“王大人,何當如此?”“隻因我幹女兒生來命苦,雙親早喪,怕來和府不會應承,故跟了來,和大人見笑了。”
祝壽完畢,年月就跟王爾烈迴去了,從此無事。
和珅想到這裏,又氣又惱,這個王爾烈總壞我的好事,但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於是和珅大聲嚇道:“大膽奴才,怎能對王大人如此無理,我隻是讓你去請王大人迴來吃飯,怎能這等請法?快快鬆綁。”遂轉過身對王爾烈賠笑道:“王大人讓您受苦了,我本想請您吃頓便飯,以您這種身份,怎麽穿成如此?你瞧瞧這……!”
王爾烈笑著對和珅說道:“和大人,由於我從小就生活在豆腐之家,所以一看到‘二仙居’,我便想起我的家鄉,我的家,所以便同店小二換了衣衫,剛剛迴味家的味道,就被您如此請到這裏。”
和珅尷尬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