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乾隆帝落座後,複說道:“愛卿亦坐,方好敘話。”“萬謝聖主。”隨即,紀昀在乾隆斜對麵坐下。這時早有人送上茶來,請聖上用茗。乾隆邊品茗,邊順手翻翻案頭上紀昀剛剛閱覽,批示過的王爾烈呈遞的書目文稿。一看,這文稿字字璣珠,句句璀璨,章章擲地有聲,出手不凡,遂欣喜地問道:“愛卿,此文稿可是愛卿筆跡?”迴稟聖上,“此非吾之筆跡。”“朕看有些不像,汝之字體朕認得。那麽,這是誰的墨跡?”“稟聖上,這個人,說來聖上也清楚。”“誰?”“王翰林,王學士,前科二甲一名進士,傳臚公,當今四庫全書三通館篡修官,遼陽王爾烈是也。”乾隆聽了,大悅,說道:“朕亦覺得是他的字。此乃羲獻體之字,他乃工宗二王,又有開拓,獨成一體。此字,非他莫屬。在上科殿試卷中,我已經看過了。”待乾隆說到這裏,又轉了話頭,說道:“愛卿,近日四庫篡修進展如何?”紀昀答道:“迴稟聖上:由於吾皇聖明,愛育萬方,施恩是土,仁政無比,故感動斯民。四庫全書篡修之事,也蒙聖上厚重,躬勤政事,進展頗為順利。適上下一心,互相協力,真乃日日呈光,天天見容。更有一些得力文臣,極盡其才,尤令人稱道。”“那個王爾烈怎麽樣?”“適才聖上不是看過了嗎?那份文稿就是他呈上來的,不僅文筆灑脫,構思敏捷,言簡意駭,且速度極快,成果亦大,幾乎日呈一書,有時日呈二書或多書。微臣自入翰林院以來,已覺夠迅速,而該人幾欲我同,有時竟超於我。真乃神才也。他所呈文稿,幾乎都不用我改,直接可錄入,真節省時間了。我斷定,若有此人協助,並肩共肘,則全書成矣。”乾隆聽了,大喜。道:“如此說來,有你等二人,我朝此舉可早日告竣了。”“甚是。”乾隆聽了,又看了看王爾烈那份文稿,說道:“愛卿,告辭。待朕前往三通館走走。”紀昀一聽乾隆要去王爾烈處,便奏道:“王篡修正在館裏,到那裏一看,便會知曉了。說罷,送乾隆出屋。
此時,正是盛暑時分。四庫全書館總篡處,雖然距三通館不算太遠,但是由於天氣過熱,乾隆與和珅沒走上幾步,便都大汗淋漓了。和珅見此,待來到三通館前還有一段距離時,便高聲宣道:“王爾烈,前來見駕。”此時,王爾烈正在屋內忙於整理文稿,渾身亦是大汗淋漓。他聽到了喊聲,忙著整理服飾,走出屋來跪拜,奏道:“微臣見駕。”乾隆一看,王爾烈熱得那個樣子,便有些好笑,說道:“愛卿也是大汗淋漓啊。”乾隆本想隨王爾烈進屋。但是,他搭眼一看,見圓明園裏正好有一些風景優美,蔭涼避暑的去處,莫不如,找個好蔭處消消汗再說。於是,他說道:“愛卿請起。”王爾烈聞聲站起來,拂衣。那和珅又精又靈,立刻明白了聖上之意,未等乾隆開口,隨即說道:“聖上,這園子裏風光正好,有水,有樹,有亭,有台,可以前去涼快涼快了吧。”乾隆點頭稱是。王爾烈見勢說道:“由臣下帶路。”轉眼間,他們來到了一處風景地,在一片樹林裏停了下來。和珅曆來好獻殷勤。他舉目四處一望,見這片風景未有題名,有些大煞風景。現在,有乾隆在此,又是喜好風雅,何不就此讓他賜下些名字!於是,他奏道:“聖上,此地景致優雅,加上吾皇來此,更使雅景生輝。隻是這些景觀尚無名稱謂,若聖上能賜些名目,豈不名垂千古,譽播四方!”和珅的一番話語,果然挑起乾隆的興致。於是,他帶領王爾烈,和珅一幹人等在園子裏走起來,每到一處,便留下些景觀名稱。什麽“杏林春色”、“方壺勝境”、“月地開山”、“蓬島瑤台”、“小池嵌境”、“古月輕風”、“迴眸啟玉”,隻一口氣地說下好多。他每說一處,在一旁的和珅便奉承道:“好名,好名,千古絕佳。驀地,乾隆停住了腳,迴頭向王爾烈問道:“愛卿,你看我題的這些名稱如何?”王爾烈聽了,說道:“臣有一言,不知當說否?”乾隆道:“有何不可?”“微臣說了,可有怪罪?”“為風景留名,此乃快哉事,有何怪罪!”“既然如此,臣下就鬥膽了。”說罷,王爾烈望了一下這片風景,隨即說道:“聖上所留名稱,好卻是好,但有些重複。”乾隆一愣,說道:“王翰林何出此言?”王爾烈說道:“迴稟聖上:園中諸景,既多又奇,可是所留之名莫過於四字,豈不落俗?”和珅,是個好挑撥是非之人,與王爾烈及紀昀、劉庸等還有些不睦。此時,他聽了王爾烈的話後,心想,好你個鬥膽的王爾烈,敢在聖人麵前賣《三字經》,看你個小小的翰林有何能耐!於是,他說道:“那麽,依王翰林的說法當如何題?想必還有三個字、五個字的不成?那就請你獻獻高才吧。”和珅說這話時,略帶幾分挖苦。有人要問,和珅為何對王爾烈不滿?說來話長。這事要從和珅本人說起,再說他與乾隆帝之間存在著一種離奇的緣分:
和珅,滿州正紅旗人,滿姓鈕祜祿氏,字政齋,乾隆15年生,生員出身。襲世職。乾隆時,由侍衛擢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執政二十餘年,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功。乾隆晚年,對他倚任極專。任職期間,結黨營私,招勸納賄。仁宗嘉慶恨其專橫。嘉慶四年(1799年)待乾隆帝駕崩後,由王念孫等出麵糾參,奪職下獄,賜死,籍其家。抄其家產時,竟發現其所存資產足夠朝廷五年收入總和,皆為貪汙、勒索、受賄所得,實在驚人,成為曆朝曆代中國最大的貪汙犯。和氏,僅是生員出身,未經科甲,無有正途,為何如此發跡?全賴乾隆重視也。乾隆為什麽如此厚重於他呢?這裏有一段神乎其神的傳說。
雍正在位時,有一愛妃,風韻綽約。是年,作為寶親王的乾隆僅17歲,情竇初開,貪戀姿色,看中了馬佳氏,常在無人之際調戲之。一日,又在調戲,沒小心將眉際碰傷,遂被皇後鈕祜祿氏發現。枉說馬佳氏有意調戲皇子,一道懿旨下來,竟將馬佳氏於月華門勒死。寶親王聞知,十分震驚,遂跑到馬佳氏遺體邊,將自己指頭咬破,將一滴鮮血點在馬佳氏頸上,哭泣道:“我今生無法救你了,但願來生有緣。若有靈驗,望將此血化為紅痣,以此相認。”後來,寶親王繼承大統,成了乾隆皇帝。一次,他見到和珅,發現他的容貌與馬佳氏一模一樣,且在頸處有一鮮紅血痣。乾隆以為馬佳氏轉世,於是對和珅百般寵愛起來。他常在書房同和珅同榻而眠。如是,和珅便平步青雲起來。
和珅對王爾烈不滿,也有他自己的不成理由的理由。
一次,乾隆帝 要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以選拔官員。在正考前,先進行麵試預考,即皇上當麵出題,要諸大臣解答。和珅想,自己本未讀多少書,盡管皇上器重,也為一些文臣看不起,何不趁此機會弄個科名!可是,他又擔心自己答不好。皇上提問,他是不怕,但是,身邊有眾多大臣,要一旦答不上來,也著實丟麵子。為此,他決定做好準備。他知道王爾烈是有名的關東才子,何不找他討教一番!說來也巧,一天早晨,和珅與王爾烈在禦花園裏相遇了。事先,和珅從乾隆那裏也知道了所要問的試題。他與王爾烈又相識,因此上見麵也無需多說,開門見山地問道:“王翰林,你說什麽高,什麽低,什麽東,什麽西?”王爾烈見身在禦花園裏,看了一個四周,遂說道:“亭台高,禦井低,梧桐東,鬆柏西。”和珅聽後,記在心裏。果然,這天太和殿上,乾隆向和珅問這個題目來。和珅自覺胸有有成竹,答道:“亭台高,禦井低,梧桐東,鬆柏西。”群臣一聽,都不覺地發出一片嗤笑。和珅不知何故,隻好盯盯地望著。待輪到王爾烈了。他見太和殿上的情形,當即答道:“聖上高,微臣低,文站東,武站西。”王爾烈的答話,得到了皇上的稱讚。見此,和珅很不得勁兒。退朝後,他很不是心思地找到王爾烈,責怪道:“王翰林,你太不講義氣了,怎麽搞兩麵三刀,我真心向你討教,你卻教之以誤,讓我在眾人麵前出醜?”王爾烈聽了,明白了,笑道:“你當時問我這個試題時是在禦花園,我所答的是指禦花園裏的情形;我並不知道皇上要在金殿上問這個呀。”和珅一聽,也無言以對,隻好擅自生氣去了。從此,便對王爾烈心懷不滿。
這會兒,和珅見王爾烈膽敢挑剔皇上,覺得整治他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向王爾烈追問起來,欲將事情挑大。王爾烈聽了和珅的問話後,說道:“和大學士,那就請指明,是先說三個字的,還是先說五個字的?”和珅心想,還能有三個字的景物名?於是,說道:“三個字的。”王爾烈聞聽,看了一眼四下的景致,見有一片樹林,而且皇上和大臣都是大汗淋漓的。於是,他脫口而道:“翰林林。”和珅一聽,又看看乾隆帝正汗流滿麵,以為他是在說皇上出汗。於是,說道:“王翰林,何出此言?”“怎麽?”“你說的‘汗淋淋’是指誰而言?”乾隆帝也有些誤解。王爾烈聽了和珅的話後,覺得有解釋清楚的必要。於是,他道:“我說的‘翰林林’,而不是將出汗的‘汗淋淋’。今天,隨聖上來的人有翰林,又逢此樹林,豈不成了‘翰林林’!”和珅聽了,見無懈可擊,便接著又問道:“好。就算你說得對。下麵是五個字的。這同樣是限題之作,答不上可能有欺君之罪。”王爾烈一聽他說有‘欺君之罪’,靈機一動,說道:“天子重翰林。”和珅一聽,說道:“怎麽又是個‘汗淋’,而且是‘天子重翰林’,這不明顯有所指嗎?”王爾烈聽了,笑道:“大學士,又錯矣。這個題是‘天子重翰林’,而不是‘天子重汗淋’。你想,當今聖上又開設四庫全書館,又讓翰林院眾翰林參加編修,這不是‘天子重翰林’嗎!此乃是皇恩浩蕩,體量無邊啊。和大學士,你說不是嗎?”和珅又是無言以對。乾隆帝心裏明白,王爾烈取的這名稱,其中有說自己和眾臣子‘汗淋淋’的內容和含義。但是,經他這麽一解釋,心情大悅,說道:“王愛卿所言極是,合情合理,頗符朕意,汝真不愧才冠翰林之首。下邊,朕要去汝之館舍看看,可好?”王爾烈馬上答道:“謝聖上,那將是篷蓽生輝了。”說話間,君臣來到了三通館。
乾隆看了案頭書寫的文稿和批覽的典籍,心裏十分高興,說道:“適才,朕已聽紀愛卿說過,言你篡修極為用心,所撰文稿又多又好,真乃曠世奇才也。朕有汝與紀愛卿二位賢臣,《四庫》之大業提早告竣乃指日可待了,實乃吾朝之幸矣。隻是不知愛卿有何妙法,可否告之於朕,也好令他人效之。”王爾烈聽了,說道:“啟稟聖上,微臣亦是凡夫俗子,並非才高八鬥,也非長有三頭六臂,若說這區區小績也是全賴於賢內助矣。”乾隆帝一聽他說出“賢內助”,極生喜色,便要引見一下。王爾烈一聽,心裏不由得為難起來。
原來,乾隆帝是個多情善感,憐香惜玉,貪戀姿色的天子。在他生平中有許多豔事,多由奪人之愛生出。乾隆曾與其原配孝賢皇後富察氏之弟媳傅恆夫人有一腿。據說,傅夫人所生的兒子福康安,即是乾隆的龍種。待到乾隆13年3月,乾隆帝東巡泰山,謁孔陵,祭岱廟時,船到德州,同船富察氏發現乾隆帝又有風流韻事發生,忙去進諫,未從,刺激過重,遂投入運河欲自盡,後雖經救出,終因此事而終,時年僅37歲。乾隆25年2月,又有香妃事。傳說,香妃為新疆叛匪霍集占之妻。清軍不久平定了叛亂,將軍兆慧捕獲了霍集占夫婦。在獻俘儀式上,乾隆帝為霍集占之舉世無雙的美麗的妻子所驚呆。後來,霍妻被封為妃,甚得寵愛。又傳說她身體自有香味,故以香妃稱之。乾隆30年2月18日晚,乾隆帝南巡住在杭州。見西湖上多有歌妓船隻往來,便觸景生情,欲去玩耍。皇後那拉氏,甚賢惠。她見皇上如此放蕩,便行勸諫,道:“臣妾為龍體盛安計,望皇上今晚就不要出去了。”不料,皇上放蕩成性,哪裏能進,當即一腳把皇後踢倒,然後,揚長而去。翌年7月14日,這位抑鬱寡歡的那拉氏皇後死於宮中,時年49歲。乾隆這些風流韻事,王爾烈早有所聞。今日,他見乾隆要見他的內人,渾怕發生不體麵之事,但他又是君,不能抗拒,再有顧慮也得從命。於是他喚出陳月琴。乾隆看過,心中的大喜,說道:“適才,聽王愛卿講,其修書成果之巨,全賴你的協助了,可是如此?”陳月琴答道:“迴稟聖上,臣妾隻是幫他讀讀、寫寫,有時怕他太勞神,便自覽後自下批文交於夫君,他抄之成稿,此乃區區小事,微不足道。”乾隆聽了陳月琴的話道:“真乃俊才女校書,可與唐之薛濤、漢之文姬相比了。可嘉,可賀,可喜。你在協理修書中遇到何樣事情,也可講之一二,以為朕之所思作些參改。”聽了這話,王爾烈靈機一動,忽然想起一件事來。
不久前,王爾傑由遼陽家中來書說,其妻曹彩鳳之祖父曹寅,曾有存書3287種,現仍存於遼陽。但是,按乾隆詔書上規定:依書籍的主人所在地為限,由其省巡撫呈報上文,再由所分發之篡修官整理編篡,然後一並入選。然而曹寅自從於康熙年出任江寧織造以來,其後裔多離開遼陽,居住江南,日後又居北京等處,據此規定,這部分書籍則由上述這些地方呈送,而不能由遼東選送,且不一定落於王爾烈手中。若由他選送,或不能落於王爾烈所在之通館,很可能有流失散落之險。王爾傑代替曹彩鳳在信中叮嚀,萬望為保全好先祖的這部分典籍而廣加思索。
他們之所慮,不是沒有道理的。編篡《四庫全書》,是件好事,也是場浩劫。乾隆開始下詔征書時,全國各地藏書家由於驚恐清代所搞的文字獄,而遲遲不敢進獻典籍。揚州的馬裕家,據悉“藏書頗富”,但是,當兩淮鹽政李質穎奉旨前去取書時,馬氏隻呈報195種。乾隆得知此情後,諭軍機大臣:“馬裕家,夙稱善於收藏,何所存僅止於此,必係地方官采辦不妥,其家未免心存畏懼,遂憚將善遠匿,故所開書目不精不備。著撫鹽政,善為詢覓,務祈多多益善。”後來,馬裕見隱匿不得,又感皇上之情切,呈報進獻書達五六百種,遂一炮打響。浙江鮑士恭、範懋柱、江啟淑等藏書家,均尊旨奉書,“願以家藏舊書,上充秘府”。據此,乾隆帝又施行一種獎勵辦法。首先以獻書最多的馬裕、鮑士恭、範懋柱、江啟淑四家為例,各賞《古今圖書集成》一部;繼而給獻書百種以上的周原育、蔣曾蓉、吳玉墀、紀昀、汪加藻等,各賞《佩文韻府》一部。乾隆聽說獻書最多的浙江寧波範懋柱家的藏書樓稱“天一閣”,其建築全用磚瓦石灰,因為無畏火燭。於是,便以關懷為名,派官員寅著去天一閣考究,以效仿其建築方法,以利藏書。乾隆尚在詔書中曰:“所呈之書,繕抄或錄副後,即發還原書。”其實,這些話都屬於謊言。當時,浙江巡撫三寶,從範懋柱家提去不少世間孤本藏書,據四庫提要及浙江采辦官員統計,共有638種,但是《四庫全書》告竣後,並未有發還原書。這些書哪裏去了呢?無疑是被翰林院學士和參加篡修《四庫全書》的官員帶迴家中,成為私有。更有的流入廠肆,已無法找到。範氏的“天一閣”藏書樓,隻不過多了一部禦賜毛裝《古今圖書集成》。其效果,隻是起到一些裝璜門麵罷了,還得天天焚香借奉,添了許多麻煩。藏書家失去書,甚為痛苦,更有的痛不欲生者。乾隆所以放縱這樣做,有他的一個想法,他想通過編篡《四庫全書》,對全國藏書進引一次刪削,修改,掃蕩。原來,滿州族在清太宗皇太極前,稱為建州女真。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族。在滿清進入中原,定鼎北京前,明代的書籍中稱其為“建州奴酋”或“建州夷部”,多有汙蔑,詆毀之詞。通過這次篡修,進行一次全麵刪改。對於那些認為是詞意抵觸的“違礙”、“狂悖”之書,大量禁絕和焚毀。據郭伯恭統計,這次所銷毀的書竟是《四庫全書》所著錄與存目總數的十倍,其數字是何等驚人。王爾烈作為三通館篡修官、實則是篡修該書的第一關,更是知道此書中的要害。甚至由於責任關係,他與紀昀也參與了銷毀某些典籍的事情,實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王爾烈來信講述曹彩鳳所托同時,劉廣濤老先生亦來信說,萬望以修書之便,護全遼東典籍。如果遼東典籍能在王爾烈的權限之內,則可由他親自在遼陽閱讀、輯目、摘要,可免往通之勞,亦為助焉哉。這些王爾烈豈能不牢記在懷!這會兒,他聽了乾隆問話後,真希望陳月琴能說說此事。
陳月琴亦是乖巧之人,見王爾烈的神情,早已領會了他的用心,於是她大膽地說道:“迴稟聖上!在編篡中,確有一事。”“請講。”乾隆急切地說道。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此時,正是盛暑時分。四庫全書館總篡處,雖然距三通館不算太遠,但是由於天氣過熱,乾隆與和珅沒走上幾步,便都大汗淋漓了。和珅見此,待來到三通館前還有一段距離時,便高聲宣道:“王爾烈,前來見駕。”此時,王爾烈正在屋內忙於整理文稿,渾身亦是大汗淋漓。他聽到了喊聲,忙著整理服飾,走出屋來跪拜,奏道:“微臣見駕。”乾隆一看,王爾烈熱得那個樣子,便有些好笑,說道:“愛卿也是大汗淋漓啊。”乾隆本想隨王爾烈進屋。但是,他搭眼一看,見圓明園裏正好有一些風景優美,蔭涼避暑的去處,莫不如,找個好蔭處消消汗再說。於是,他說道:“愛卿請起。”王爾烈聞聲站起來,拂衣。那和珅又精又靈,立刻明白了聖上之意,未等乾隆開口,隨即說道:“聖上,這園子裏風光正好,有水,有樹,有亭,有台,可以前去涼快涼快了吧。”乾隆點頭稱是。王爾烈見勢說道:“由臣下帶路。”轉眼間,他們來到了一處風景地,在一片樹林裏停了下來。和珅曆來好獻殷勤。他舉目四處一望,見這片風景未有題名,有些大煞風景。現在,有乾隆在此,又是喜好風雅,何不就此讓他賜下些名字!於是,他奏道:“聖上,此地景致優雅,加上吾皇來此,更使雅景生輝。隻是這些景觀尚無名稱謂,若聖上能賜些名目,豈不名垂千古,譽播四方!”和珅的一番話語,果然挑起乾隆的興致。於是,他帶領王爾烈,和珅一幹人等在園子裏走起來,每到一處,便留下些景觀名稱。什麽“杏林春色”、“方壺勝境”、“月地開山”、“蓬島瑤台”、“小池嵌境”、“古月輕風”、“迴眸啟玉”,隻一口氣地說下好多。他每說一處,在一旁的和珅便奉承道:“好名,好名,千古絕佳。驀地,乾隆停住了腳,迴頭向王爾烈問道:“愛卿,你看我題的這些名稱如何?”王爾烈聽了,說道:“臣有一言,不知當說否?”乾隆道:“有何不可?”“微臣說了,可有怪罪?”“為風景留名,此乃快哉事,有何怪罪!”“既然如此,臣下就鬥膽了。”說罷,王爾烈望了一下這片風景,隨即說道:“聖上所留名稱,好卻是好,但有些重複。”乾隆一愣,說道:“王翰林何出此言?”王爾烈說道:“迴稟聖上:園中諸景,既多又奇,可是所留之名莫過於四字,豈不落俗?”和珅,是個好挑撥是非之人,與王爾烈及紀昀、劉庸等還有些不睦。此時,他聽了王爾烈的話後,心想,好你個鬥膽的王爾烈,敢在聖人麵前賣《三字經》,看你個小小的翰林有何能耐!於是,他說道:“那麽,依王翰林的說法當如何題?想必還有三個字、五個字的不成?那就請你獻獻高才吧。”和珅說這話時,略帶幾分挖苦。有人要問,和珅為何對王爾烈不滿?說來話長。這事要從和珅本人說起,再說他與乾隆帝之間存在著一種離奇的緣分:
和珅,滿州正紅旗人,滿姓鈕祜祿氏,字政齋,乾隆15年生,生員出身。襲世職。乾隆時,由侍衛擢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執政二十餘年,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功。乾隆晚年,對他倚任極專。任職期間,結黨營私,招勸納賄。仁宗嘉慶恨其專橫。嘉慶四年(1799年)待乾隆帝駕崩後,由王念孫等出麵糾參,奪職下獄,賜死,籍其家。抄其家產時,竟發現其所存資產足夠朝廷五年收入總和,皆為貪汙、勒索、受賄所得,實在驚人,成為曆朝曆代中國最大的貪汙犯。和氏,僅是生員出身,未經科甲,無有正途,為何如此發跡?全賴乾隆重視也。乾隆為什麽如此厚重於他呢?這裏有一段神乎其神的傳說。
雍正在位時,有一愛妃,風韻綽約。是年,作為寶親王的乾隆僅17歲,情竇初開,貪戀姿色,看中了馬佳氏,常在無人之際調戲之。一日,又在調戲,沒小心將眉際碰傷,遂被皇後鈕祜祿氏發現。枉說馬佳氏有意調戲皇子,一道懿旨下來,竟將馬佳氏於月華門勒死。寶親王聞知,十分震驚,遂跑到馬佳氏遺體邊,將自己指頭咬破,將一滴鮮血點在馬佳氏頸上,哭泣道:“我今生無法救你了,但願來生有緣。若有靈驗,望將此血化為紅痣,以此相認。”後來,寶親王繼承大統,成了乾隆皇帝。一次,他見到和珅,發現他的容貌與馬佳氏一模一樣,且在頸處有一鮮紅血痣。乾隆以為馬佳氏轉世,於是對和珅百般寵愛起來。他常在書房同和珅同榻而眠。如是,和珅便平步青雲起來。
和珅對王爾烈不滿,也有他自己的不成理由的理由。
一次,乾隆帝 要舉行博學鴻詞科考試,以選拔官員。在正考前,先進行麵試預考,即皇上當麵出題,要諸大臣解答。和珅想,自己本未讀多少書,盡管皇上器重,也為一些文臣看不起,何不趁此機會弄個科名!可是,他又擔心自己答不好。皇上提問,他是不怕,但是,身邊有眾多大臣,要一旦答不上來,也著實丟麵子。為此,他決定做好準備。他知道王爾烈是有名的關東才子,何不找他討教一番!說來也巧,一天早晨,和珅與王爾烈在禦花園裏相遇了。事先,和珅從乾隆那裏也知道了所要問的試題。他與王爾烈又相識,因此上見麵也無需多說,開門見山地問道:“王翰林,你說什麽高,什麽低,什麽東,什麽西?”王爾烈見身在禦花園裏,看了一個四周,遂說道:“亭台高,禦井低,梧桐東,鬆柏西。”和珅聽後,記在心裏。果然,這天太和殿上,乾隆向和珅問這個題目來。和珅自覺胸有有成竹,答道:“亭台高,禦井低,梧桐東,鬆柏西。”群臣一聽,都不覺地發出一片嗤笑。和珅不知何故,隻好盯盯地望著。待輪到王爾烈了。他見太和殿上的情形,當即答道:“聖上高,微臣低,文站東,武站西。”王爾烈的答話,得到了皇上的稱讚。見此,和珅很不得勁兒。退朝後,他很不是心思地找到王爾烈,責怪道:“王翰林,你太不講義氣了,怎麽搞兩麵三刀,我真心向你討教,你卻教之以誤,讓我在眾人麵前出醜?”王爾烈聽了,明白了,笑道:“你當時問我這個試題時是在禦花園,我所答的是指禦花園裏的情形;我並不知道皇上要在金殿上問這個呀。”和珅一聽,也無言以對,隻好擅自生氣去了。從此,便對王爾烈心懷不滿。
這會兒,和珅見王爾烈膽敢挑剔皇上,覺得整治他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向王爾烈追問起來,欲將事情挑大。王爾烈聽了和珅的問話後,說道:“和大學士,那就請指明,是先說三個字的,還是先說五個字的?”和珅心想,還能有三個字的景物名?於是,說道:“三個字的。”王爾烈聞聽,看了一眼四下的景致,見有一片樹林,而且皇上和大臣都是大汗淋漓的。於是,他脫口而道:“翰林林。”和珅一聽,又看看乾隆帝正汗流滿麵,以為他是在說皇上出汗。於是,說道:“王翰林,何出此言?”“怎麽?”“你說的‘汗淋淋’是指誰而言?”乾隆帝也有些誤解。王爾烈聽了和珅的話後,覺得有解釋清楚的必要。於是,他道:“我說的‘翰林林’,而不是將出汗的‘汗淋淋’。今天,隨聖上來的人有翰林,又逢此樹林,豈不成了‘翰林林’!”和珅聽了,見無懈可擊,便接著又問道:“好。就算你說得對。下麵是五個字的。這同樣是限題之作,答不上可能有欺君之罪。”王爾烈一聽他說有‘欺君之罪’,靈機一動,說道:“天子重翰林。”和珅一聽,說道:“怎麽又是個‘汗淋’,而且是‘天子重翰林’,這不明顯有所指嗎?”王爾烈聽了,笑道:“大學士,又錯矣。這個題是‘天子重翰林’,而不是‘天子重汗淋’。你想,當今聖上又開設四庫全書館,又讓翰林院眾翰林參加編修,這不是‘天子重翰林’嗎!此乃是皇恩浩蕩,體量無邊啊。和大學士,你說不是嗎?”和珅又是無言以對。乾隆帝心裏明白,王爾烈取的這名稱,其中有說自己和眾臣子‘汗淋淋’的內容和含義。但是,經他這麽一解釋,心情大悅,說道:“王愛卿所言極是,合情合理,頗符朕意,汝真不愧才冠翰林之首。下邊,朕要去汝之館舍看看,可好?”王爾烈馬上答道:“謝聖上,那將是篷蓽生輝了。”說話間,君臣來到了三通館。
乾隆看了案頭書寫的文稿和批覽的典籍,心裏十分高興,說道:“適才,朕已聽紀愛卿說過,言你篡修極為用心,所撰文稿又多又好,真乃曠世奇才也。朕有汝與紀愛卿二位賢臣,《四庫》之大業提早告竣乃指日可待了,實乃吾朝之幸矣。隻是不知愛卿有何妙法,可否告之於朕,也好令他人效之。”王爾烈聽了,說道:“啟稟聖上,微臣亦是凡夫俗子,並非才高八鬥,也非長有三頭六臂,若說這區區小績也是全賴於賢內助矣。”乾隆帝一聽他說出“賢內助”,極生喜色,便要引見一下。王爾烈一聽,心裏不由得為難起來。
原來,乾隆帝是個多情善感,憐香惜玉,貪戀姿色的天子。在他生平中有許多豔事,多由奪人之愛生出。乾隆曾與其原配孝賢皇後富察氏之弟媳傅恆夫人有一腿。據說,傅夫人所生的兒子福康安,即是乾隆的龍種。待到乾隆13年3月,乾隆帝東巡泰山,謁孔陵,祭岱廟時,船到德州,同船富察氏發現乾隆帝又有風流韻事發生,忙去進諫,未從,刺激過重,遂投入運河欲自盡,後雖經救出,終因此事而終,時年僅37歲。乾隆25年2月,又有香妃事。傳說,香妃為新疆叛匪霍集占之妻。清軍不久平定了叛亂,將軍兆慧捕獲了霍集占夫婦。在獻俘儀式上,乾隆帝為霍集占之舉世無雙的美麗的妻子所驚呆。後來,霍妻被封為妃,甚得寵愛。又傳說她身體自有香味,故以香妃稱之。乾隆30年2月18日晚,乾隆帝南巡住在杭州。見西湖上多有歌妓船隻往來,便觸景生情,欲去玩耍。皇後那拉氏,甚賢惠。她見皇上如此放蕩,便行勸諫,道:“臣妾為龍體盛安計,望皇上今晚就不要出去了。”不料,皇上放蕩成性,哪裏能進,當即一腳把皇後踢倒,然後,揚長而去。翌年7月14日,這位抑鬱寡歡的那拉氏皇後死於宮中,時年49歲。乾隆這些風流韻事,王爾烈早有所聞。今日,他見乾隆要見他的內人,渾怕發生不體麵之事,但他又是君,不能抗拒,再有顧慮也得從命。於是他喚出陳月琴。乾隆看過,心中的大喜,說道:“適才,聽王愛卿講,其修書成果之巨,全賴你的協助了,可是如此?”陳月琴答道:“迴稟聖上,臣妾隻是幫他讀讀、寫寫,有時怕他太勞神,便自覽後自下批文交於夫君,他抄之成稿,此乃區區小事,微不足道。”乾隆聽了陳月琴的話道:“真乃俊才女校書,可與唐之薛濤、漢之文姬相比了。可嘉,可賀,可喜。你在協理修書中遇到何樣事情,也可講之一二,以為朕之所思作些參改。”聽了這話,王爾烈靈機一動,忽然想起一件事來。
不久前,王爾傑由遼陽家中來書說,其妻曹彩鳳之祖父曹寅,曾有存書3287種,現仍存於遼陽。但是,按乾隆詔書上規定:依書籍的主人所在地為限,由其省巡撫呈報上文,再由所分發之篡修官整理編篡,然後一並入選。然而曹寅自從於康熙年出任江寧織造以來,其後裔多離開遼陽,居住江南,日後又居北京等處,據此規定,這部分書籍則由上述這些地方呈送,而不能由遼東選送,且不一定落於王爾烈手中。若由他選送,或不能落於王爾烈所在之通館,很可能有流失散落之險。王爾傑代替曹彩鳳在信中叮嚀,萬望為保全好先祖的這部分典籍而廣加思索。
他們之所慮,不是沒有道理的。編篡《四庫全書》,是件好事,也是場浩劫。乾隆開始下詔征書時,全國各地藏書家由於驚恐清代所搞的文字獄,而遲遲不敢進獻典籍。揚州的馬裕家,據悉“藏書頗富”,但是,當兩淮鹽政李質穎奉旨前去取書時,馬氏隻呈報195種。乾隆得知此情後,諭軍機大臣:“馬裕家,夙稱善於收藏,何所存僅止於此,必係地方官采辦不妥,其家未免心存畏懼,遂憚將善遠匿,故所開書目不精不備。著撫鹽政,善為詢覓,務祈多多益善。”後來,馬裕見隱匿不得,又感皇上之情切,呈報進獻書達五六百種,遂一炮打響。浙江鮑士恭、範懋柱、江啟淑等藏書家,均尊旨奉書,“願以家藏舊書,上充秘府”。據此,乾隆帝又施行一種獎勵辦法。首先以獻書最多的馬裕、鮑士恭、範懋柱、江啟淑四家為例,各賞《古今圖書集成》一部;繼而給獻書百種以上的周原育、蔣曾蓉、吳玉墀、紀昀、汪加藻等,各賞《佩文韻府》一部。乾隆聽說獻書最多的浙江寧波範懋柱家的藏書樓稱“天一閣”,其建築全用磚瓦石灰,因為無畏火燭。於是,便以關懷為名,派官員寅著去天一閣考究,以效仿其建築方法,以利藏書。乾隆尚在詔書中曰:“所呈之書,繕抄或錄副後,即發還原書。”其實,這些話都屬於謊言。當時,浙江巡撫三寶,從範懋柱家提去不少世間孤本藏書,據四庫提要及浙江采辦官員統計,共有638種,但是《四庫全書》告竣後,並未有發還原書。這些書哪裏去了呢?無疑是被翰林院學士和參加篡修《四庫全書》的官員帶迴家中,成為私有。更有的流入廠肆,已無法找到。範氏的“天一閣”藏書樓,隻不過多了一部禦賜毛裝《古今圖書集成》。其效果,隻是起到一些裝璜門麵罷了,還得天天焚香借奉,添了許多麻煩。藏書家失去書,甚為痛苦,更有的痛不欲生者。乾隆所以放縱這樣做,有他的一個想法,他想通過編篡《四庫全書》,對全國藏書進引一次刪削,修改,掃蕩。原來,滿州族在清太宗皇太極前,稱為建州女真。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族。在滿清進入中原,定鼎北京前,明代的書籍中稱其為“建州奴酋”或“建州夷部”,多有汙蔑,詆毀之詞。通過這次篡修,進行一次全麵刪改。對於那些認為是詞意抵觸的“違礙”、“狂悖”之書,大量禁絕和焚毀。據郭伯恭統計,這次所銷毀的書竟是《四庫全書》所著錄與存目總數的十倍,其數字是何等驚人。王爾烈作為三通館篡修官、實則是篡修該書的第一關,更是知道此書中的要害。甚至由於責任關係,他與紀昀也參與了銷毀某些典籍的事情,實則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在王爾烈來信講述曹彩鳳所托同時,劉廣濤老先生亦來信說,萬望以修書之便,護全遼東典籍。如果遼東典籍能在王爾烈的權限之內,則可由他親自在遼陽閱讀、輯目、摘要,可免往通之勞,亦為助焉哉。這些王爾烈豈能不牢記在懷!這會兒,他聽了乾隆問話後,真希望陳月琴能說說此事。
陳月琴亦是乖巧之人,見王爾烈的神情,早已領會了他的用心,於是她大膽地說道:“迴稟聖上!在編篡中,確有一事。”“請講。”乾隆急切地說道。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