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沒等王爾烈說完,接著說道:“我問你,你當時可用八句詩相送一個賊人出走,並讓他小心狗,別踩壞蘭花盆?”王爾烈全明白了,說道:“你——”“我就是那個賊人啊。如今在這裏當上占山響馬。當年,你有恩於我,我豈能相忘。常言,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此,請受我一拜。”那人說著,便跪倒在地,拜見後,那人要留王爾烈等人上山用餐,以為孝教。王爾烈道:“不必打擾了,期限急迫,趕路要緊。”那人聽了,也不強留,說道:“我是強人,你是官人,自古兩路。也罷,你們走吧,也免有嫌。不過,前麵山寨還有強人,惟恐你等不便,我等前往,送上一程,也免得生出誤解。”說著,那人便帶領眾弟兄到隊相送。

    路上,王爾烈向那個人問道:“就憑你這樣重義,料你也是好家兒女。當今世上能夠要幹的事情很多,你為何偏做這個?”那人麵帶愧色道:“一言難盡。隻緣家貧,地方官員欺壓百姓,百姓難以生存,不得已而為之。自知入了此道,朝不保夕,但也隻好走下去,過一天,少一天。”王爾烈道:“那麽,你還想有個收斂結果否?”那人歡快起來,說道:“常言,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誰不想圖個好!”“好,既然這樣,我給你指一條明路。”王爾烈說罷,讓車停住,取出筆墨紙硯,當即給盛京將軍修書一封,然後交給那個強人,讓他帶上,前去受降。那人尚有些顧慮。王爾烈道:“你自帶去吧,他看過我的信後,是會好好安排你的,不過,你一定要金盆洗手,痛改前非。從今後,開始效力朝廷。”那人聽了,隻是千恩萬謝,果然,那人投奔盛京將軍後,將軍看了王爾烈的信後,便將其及同夥收留,成為清軍的一個小股,防禦遼陽州城。後來傳為佳話,人們還為王爾烈送了這樣一副對聯:

    “大學士,無知俚俗,能釋邪路;

    小蟊賊,未識孔孟,亦歸正途。”

    王爾烈與陳月琴進京不久,孫昭亦攜眷來到京城。他們都住在北京琉璃廠附近的虎坊橋,相依為伴,還很快活。王爾烈,孫昭,都在翰林院供職。

    乾隆37年,即壬辰年正月庚子日,乾隆於南郊齋裏發布《命中外搜輯古文群書》詔書,諭:朕稽古文,韋資治理幾餘典學,日有孜孜。因思策府縹緗,載籍極博。其钜者羽翼經訓,垂範方來,固足稱千秋法監。即在識小之徒,專門撰述。細及名揚象數,兼綜案貫,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發明,可為遊藝養心之一助。是以禦極之初,即詔中外搜訪遺書,並命儒臣,校勘十三經,二十一史。編布黌宮嘉惠後學,複開館篡修綱目三篇,通監輯覽及三通諸書。凡藝林承學之士,所當戶誦家弦者,既已薈萃略備。策念讀書,固在得其要領,而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唯收羅益廣,則研討愈精。極方策之大觀,引用諸編,率屬因類取裁。勢不能悉載全文,使讀者沿流溯源,一一征其來處。今內府藏書扡架,不為不富。然古往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采集,匯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撫,會同學政等,通飭所屬,加意購訪。除坊肆所售舉業時文,及民間無用之族譜、尺牘、屏障、壽言等類。又其人本無實學,不過嫁名馳騖,編製酬唱詩文。瑣碎無當者,均無庸采取外,其曆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係世道人心者,自當首選購置。至若發揮傳注,改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禪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又如曆代名人,汩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揀高、陳祖範、任啟遠、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並非剿說厄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其有未經鐫刻,隻係妙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並嚴飭所屬,一切善為經理。毋使吏骨籍端滋擾。但各省收輯之書,卷帙必多。若不加之鑒別,悉令呈送,俋複皆所不免。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係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折奏聞。侯匯齊後,令廷臣檢核有堪備閱者,再開單行知取進。庶幾副在石渠,用讎誰乙覽。從此四庫七略。益昭美備,稱朕意焉。

    乾隆帝這個詔諭,可以說是四庫全書館開館的動員令,《四庫全書》開始篡修的號角。之後,又頒發了許多諭旨,在這些諭旨中,都說明本“搜輯古今群書目的,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朝野官員民眾等,亦有此唿聲。時任安徽學政的朱筠,認為此舉有益於後世,功在於千秋。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號笥河,直隸大興人,乾隆年進士,由翰林院侍讀學士降為編修。博闡宏覽,好獎掖後進,承學之士,望為依舊。其所居處名曰“椒花吟舫”,聚書至數萬冊,好金石文學。曾著《十三注文字同異》未成。書法參六書,有隋以前體,其詩文有《笥河集》傳世。其兄朱圭,字石君,號南崖,乾隆進士,授仁宗學,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溢“文正”。性孝友,於經求一無所不通。在官持大體,不親細務,清操亮節,海內仰之。此二人,當時被世人並稱為“二朱”。朱筠上書,建議設館編書,並提出先定內廷書目,再令各省舉其未備之書目以獻之。又倡議,從明代《永樂大典》中輯錄失書;搜求民間舊本,抄本;兼收金石圖譜及著錄校勘。遂,以成其《四庫全書》大業。

    《永樂大典》,為類書,明解縉(1369-1415年)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解縉受命主持編篡《永樂大典》。當時有147人參預編等。翌年十二月成書。永樂帝嫌其未備,複增派姚廣孝,劉季箎同主其事,配副總裁若幹人,謄寫者三千餘人,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成書。該書,收存曆代重要典籍八千餘種,約三億七千萬字,裝11095冊。以單字為目,以洪武正韻係字。每字下,先注音、文,次錄各韻書,字反切、釋義,再列該書楷,篆,隸,草四體,最後分兩匯輯各書中與該字有關之天文、地理,名物以及詩詞典故,雜藝等諸項記載。凡單字注釋,引文之書名、作者,皆用朱筆寫出,頗為醒目。其文,整段或全書采錄,一字不改,甚為備。所存元代以前孤本秘籍皆有。原書僅抄一份,由南京遷都北京後,移存貯文樓。嘉慶四十一年(1562年)重錄正副二份,至隆慶年告成。原本移迴南京,正本存文淵閣,副本存皇史宬。

    乾隆帝要修篡的《四庫全書》,遠遠地超過《永樂大典》規模,要求包羅“古今數千年”,囊括“宇宙數千裏”,為曠世之巨著。乾隆38年(1773年)間三月,編篡《四庫全書》準備就緒,乾隆帝遂降詔書,開四庫全書館,設總裁,副總裁,下設總篡,總閱,總校,總目,提調,校勘,篡修,繕書,收掌,監送諸處。各處又設有分校、分篡、分勘等570餘人,謄錄員計1000餘人,總計4403人。可謂聲勢浩大,陣容龐雜,曠古絕今。

    從保存下來的由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四庫全書》第一部完成時,奉旨開列辦理《四庫全書》在事諸臣職名單中曾記有:總裁,16人,他們是: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璿、皇十一子永瑆,東閣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管吏部刑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劉統勳、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劉綸,武英殿大學士管吏部刑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舒赫德、武英殿大學士兼管吏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阿桂、文華殿大學士管戶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於敏中、東閣大學士兼刑部尚書英廉,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程景伊、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及翰林院學士嵇康、協辦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及管國子監事物蔡新,以及福隆安、和珅、襲日修、王際華。副總裁10人,他們是:梁國治、曹秀先、劉庸、王傑、彭元瑞、錢汝誠、金簡、董誥、曹文值、沈初。這是《四庫全書》編篡的領導機構,這些人都是親官重臣,是乾隆帝的臂膀。可見乾隆對《四庫全書》極為重視。再看看《四庫全書》具體事宜的機構組成情況。總閱官,15人,有:德保、莊存與、尹壯圖、竇光鼐、朱圭等。總篡官,有: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總校官,為:陸費犀、彭紹觀、周興岱等9人;總目協勘官,有:劉權之、程晉芳等7人;校勘《永樂大典》篡修兼分校官,有:王爾烈、劉梭之,黃軒、範衷、邵晉涵等40人;在總篡官帶領的篡修官中,有名儒王念孫,任大椿、俞大猷、翁方剛、朱筠、`金榜、姚鼐、戴震、盧文紹、王爾烈、黃軒、邵晉涵等。《四庫全書》的總篡官是翰林院侍讀學子紀昀、刑部郎中陸錫熊、太常寺少卿孫士毅五人。公篡修官:戴震主“經部”,邵晉涵主“史部”,周永年主“子”部,紀昀主“集”部。

    王爾烈此時為翰林院編修,陝西道監察禦史。他除擔任校勘《永樂大典》篡修兼分校官外,還任三通館篡修官。三通館,承擔各省采集和內廷提綱典籍與總篡官之間的銜接工作。其頂頭上司為紀昀。這項工作,既繁又雜,既細又巨,每書都要過目,閱覽、分類、刪削、草目、摘要、初擬等。王爾烈承擔這項工作,是《四庫全書》的基底與支柱。乾隆帝曾在詔諭中曰:“此乃根骨、中流、砥柱,至關重大、冗繁、巨酷,無慧敏、博學、宏詞之人,不能擔任者也。”此任曾作多方麵選舉,最後點定王爾烈。認為唯有王爾烈方能勝任。於是,王爾烈就承擔了此任。《四庫全書》的整個編篡工作,包括選出編目、校勘文字、輯補殘缺、訂正訛誤、抄錄繕寫、裝訂成卷、剔出邪語、抽毀反滿隱晦之作,厘定簡第卷序、辯明作者時代背景,察準版本流傳之途,撰寫簡明提要之章、凡此種種,十多種環節,不得有誤。

    《四庫全書》基本包括了先秦至清初重要文獻典籍,尤詳於元前,最於明季,四庫全書的總篡之所,設在圓明園內新建的文源閣,紀昀、陸錫熊、孫士毅三位總篡官即在這裏主持工作。其它各處,包括提調、總校、繕書、監催等,分別設在翰林院和武英殿開展工作。總閱處由於與總篡處關係極為密切,為承上啟下的中軸,故亦設於圓明園文源閣。王爾烈所負責的三通館自然也是設在圓明園了。圓明園距城二十餘裏。紀昀為了抓緊工作,節省時間,在圓明園附近的海澱購下一處房舍。這就是其所稱的槐西寓所。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所稱的“槐西老屋”,即此也。

    王爾烈為緊湊時間,盡快編篡,亦在海澱購下一處房舍,他的房舍為紀昀東鄰,即“槐西老屋”的東側,故稱之為“槐東故舍”。

    紀昀攜小妾明月住“槐西老屋”,有丫鬟顧玉台侍侯。王爾烈攜小妾陳月琴住“東槐故舍”。

    王爾烈自任三通館篡修官以來,工作實在勤勉,早起晚睡,稟燈執火,忙個不休。工作效率也極高。幾乎是日竣一書,或二書,或多書。他不僅將所選古籍逐章逐句細細通讀,還要編寫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版本鐫刻,淵源傳流,章句校點,勘誤正佞,簡明評價,以及刪削厘定,剔除那些不合時政工作,以達到“稱朕意焉”,使所收書籍益加合乎要求的規範。他的書法又好。宗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早在遼陽讀書時,就有“遼陽第一書家”之稱,並被載入《皇清書史》。他所得的文稿都是一絲不苟地用蠅頭小楷抄就,俊秀端雅,無人能媲美。他的頂頭上司就是紀昀,紀昀是個識才、惜才、重才之士。紀昀,清世宗雍正二年生,比王爾烈長四歲,他少年穎異,24歲取中解元,31歲取中二甲四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官福建督學,禦前侍讀學士,貴州都句知府(未到任),紫禁城騎馬、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其間坐泄機事,摘官戊烏魯木齊。三年後召還,複官,總篡《四庫全書》。在四庫全書館先後十三年,校訂整理;每書作一提要,冠諸簡首。有詔選《四庫全書總目》、《四庫全書明目錄》。其評論亦準確精湛。其敘述亦豁達明快,堪稱一代大手筆。他的畢生精力,幾乎全部傾注於此,所以其它著顯得少些。其主要作品有《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誌》、《姑妄聽之》、《灤陽續錄》、《閱微草堂筆記》七種。閱微草堂筆記是他的門人盛時彥,集《灤陽消夏錄》等六篇合刊而起的名字。紀昀的習性,幽遠洪博。他平生貫澈儒籍,旁通百家。其學在辨漢,宋儒術之是非,析詩文流派之正偽,主持風會,為世所宗。性坦率,好滑稽、且機敏,多乖巧,有“陳亞”之稱。

    紀昀與王爾烈關係很默契。王爾烈每有書目文稿送上,紀昀都是很滿意的。紀昀每次提出的要求也都使王爾烈心悅誠服。

    此時,紀昀奉詔,先編出《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以供乾隆帝及早地閱讀到。為此,他是多麽需要一個得心應手的篡修官啊!而王爾烈正是他十分得力的幫手。紀昀從不埋沒人才。他時常對翰林院的同僚說:“我這個總篡修官,要沒有王爾烈王傳臚這樣能幹的人,很難進行得這樣快。完全可以說,好多活計都是由他獨自一人完成的,而我隻是過一下目而已。”他還把他的這個看法在方便時,講給乾隆帝,乾隆聽了,頗為高興。

    一日,紀昀正在圓明園文淵閣裏坐在案前,悉心地閱覽王爾烈剛剛送上來的《與梅堂遺集》十二卷、《耳書》一卷、《鮓活》一卷,以及王爾烈寫的內容提要等,在一一地細讀。

    王爾烈在這三種書目中寫道:“《與梅堂遺集》十二卷、《耳書》一卷、《鮓活》一卷,係江蘇巡撫采進本,為國朝佟世思撰。世思,字儼若,正藍旗漢軍,以萌生官思恩縣知縣,是集凡詩十卷,詞一卷,雜文一卷。其弟世集而刻之。末,附《耳書》一卷,皆記其所聞見荒怪之事,分人、物、神、異四部。《鮓活》一卷,則以公事至思恩縣而記其風土也。《熙朝雅頌集》十三卷載:佟世思、字儼若,一字葭沚,漢軍人,兵部尚書國正子,有《與梅堂集》。《清詩韻》載:佟世思,遼陽人。《八旗文經作者考》載:佟世思,字儼若,一字葭沚又字退庵,先世居佟佳地,隸漢軍正藍旗。範承勳敘:儼若童齔垂髫時,即秉資穎異,落筆驚奇,長而才名噪於京師,有“佟軍弱冠”之譽焉。適以八旗停止製科,未能展其驥足,迨尊公開府江西,奉侍公廨,多所劻勷,已是驗其才之有用。厥後餘出撫嶺西,挈與偕行,則又見其於固旋左右之暇,往論臨風把酒,染翰揮毫,或詩或文,學充氣足,非止尋常;章句輩雕,繪縷鐫刻,區區以華取勝者,比餘於儼若,方將卜其慧業榮名之。兼收於異日者,正未有艾也。無何 ,逾年間竭選燕都,餘亦稱製滇服。聞其宰奧之臨賀,以彼其才,僅僅博一縣令。複置之蠻煙瘴雨之鄉,鵬鳥悲來,卒以不返。嗟乎!夫儼若者,抱不群之概,何妨奪險一途,彭殤齊視,特是天畀。儼若以如是之才,所以愛儼若者,不為不至。後止以詩文遺世,抑獨何耶!今其弟益庵,從行笥廢簏中搜羅遺稿,剞劂成集,餘讀而感慨係之,蓋為儼若,惜抑亦為斯也斯民惜也夫。王士禎敘:昔雲門一杜,實繁有徒,佟子儼若與焉。爾時,儼若甫弱冠,為忘年交,分別且多年矣。不謂老者日以衰,而壯者已不可複留。今讀其《與梅堂遺集》,心焉悲之。與梅年逾三十,僅以蔭子博一官,又越在嶺南,卒以身殉職,年才四十有二。嗟乎!何選物之於儼若,能不悲哉!”

    紀昀一邊讀,一邊點頭,心裏暗暗稱讚王爾烈這段文字行雲流水,考究備之,繁簡論述,甚為精當。讀罷,拍案叫絕。遂一字未改,移為用之,並在文首批示:“《四庫全書總目》一百八十四卷別集存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同存。”紀昀剛剛落墨最後一字,忽聽人宣:“聖上駕到!”喊話之人乃是大學士和珅。

    話到人到,乾隆帝已經使人掀開門簾,邁進屋中。紀昀急忙放下書目,抖拂衣袖,忙跪拜,說道:“臣紀昀迎駕。”乾隆道:“愛卿平身。”“叩謝隆恩。”紀昀遂即站起。待乾隆落座後,便說道:“愛卿亦坐,方好敘話。”“萬謝聖主。”隨即,紀昀在乾隆斜對麵坐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翰林王爾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曰@並收藏翰林王爾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