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陳月琴約王爾烈同往遼中看望父母。這會兒,陳月琴有此約,王爾烈很願意,時值科考高中,金榜題名之後,自有些光宗耀祖,四處走走,光彩照人,也為親友增些喜氣!
早飯後,家人備好了馬車,打點些禮品,出了府第,向遼中進發。
這天天氣極佳,秋陽高照,彩雲飄飄。遠山近嶺呈出五彩繽紛之象,田裏收獲正忙,那熟透的莊稼格外好看,紅的象火;黃的似金;綠的如玉。天空不時有飛鳥翱蕩,伴著鳴叫的聲音,令人十分快活。
王爾烈與陳月琴夫婦二人端坐在車上,眼望著路兩旁的美麗景色,心曠神怡,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風得意馬蹄疾。”這話果然不假,正符合二人的心情。
陳月琴本來就多情善感,肚裏又喝了些墨水,這兒會她坐在馬車上,眼望著爾烈,隻見颯颯秋風吹拂其頭上的帽纓,她覺得王爾烈是那麽英俊,奇偉,心中滋生出無盡的喜愛之情。驀地,她想起了自己在千山木魚庵出家時,那日與之相見,異地重逢的情景,當時,她曾用“和尚撐船”聯來譏笑王爾烈,那該何等有趣!想此,她詩性大發,說:“夫君,我給你出一聯可好?”“哦,夫人,有聯隻管出來,倒也適時。”原來王爾烈也想到當年兩人相戀之時,心裏便覺甜甜熱熱,此時,聽陳月琴這樣說,自然很爽快答道。
“夫君,你看出個啥聯好?”
“夫人,隨便。”
“好,那就別怪我諷弄你了,我想就拿你來作上聯。”
“可以,如果那樣,我就用下聯迴擊你,不然也算是不恭了。”
“你聽著。”
“請講。”
於是陳月琴就將已經想好了的上聯,順便口吐出來。說道:“風吹羅漢枉和尚;”
王爾烈明白夫人用和尚來比仿他,枉與王諧音。偏巧,車子走到一條河邊,那河裏有個漁家姑娘在搖槳擺船。他看後,向月琴斜了一眼,隨即道:“槳打女尼沉(陳)觀音。”
恰好,車行至前麵,又見一座古廟。廟前一方寺田,稼檣已成熟。這個廟為兩寺一統,左邊住和尚,右邊住尼姑。此時,女尼與和尚正在田裏忙於收割,幾個女尼肩挑禾捆往寺裏送。陳月琴見此景,心生一聯,於是她道:“尼姑田裏挑禾上(和尚);”王爾烈略一思索道:“佳人堂前抱繡裁(秀才)。”陳月琴又道:“和尚還是和尚,腰間一把鑰匙徑入;”王爾烈聽了,陳月琴含蓄地道出了和尚的男性特征,於是他很快地道出了尼姑的女性特征,他道:“尼姑不似尼姑,胯下兩扇洞門分開。”車繼續向前行,忽然迎麵走來兩位官人,一為知縣,另一個是知府大人,兩人坐在車上頭戴的帽子和腳上穿的鞋子都一樣,隻是 腰帶不一樣,陳月琴見了,說道:“迎麵走來兩位爺,知縣知府都坐車。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腰間略差些。”王爾烈一抬頭,看見一位老翁及一個小男孩正在前方路旁小便,於是他道:“迎麵走來爺兩個,爺爺孫子在小解。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那個略差些。”陳月琴聽了,道:“你真是個葷官,說著說著,就來葷的啦。”王爾烈道:“怎麽葷了,我說的不對嗎?”陳月琴道:“我看你還能葷到哪去?”接著又道:“迎麵來了兩位客,監生秀才身邊過。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肚裏略差些。”爾烈道:“這個更好對,你聽著。”“迎麵走來兩位佛,尼姑和尚手不攜。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胯間略差些。”說罷,兩人哈哈大笑,之後,陳月琴道:“地地道道的葷官!如今你我已經是不惑之年,兒女成群,還有花花腸,啊?”於是陳月琴道:“和尚也好,女尼也好,好就好在花開季節;”王爾烈笑道:“女尼也孬,和尚也孬,孬就孬於葉落時分。”陳月琴道:“好個葷官,話裏話外是嫌我衰老了,難道還要找個鮮嫩的不成?”說著向王爾烈投懷送抱。王爾烈抱著陳月琴,撫摩著她的秀發道:“吟詩聯句乃文字遊戲也,何須多慮,夫人見外了。”
王爾烈的嶽父陳元公,向來喜歡炫耀自己。他見佳婿登門,便請來了一些名士作陪。這些名士更喜攀高結貴,聽得遼陽才子王爾烈榮歸故裏,紛紛來到陳府。當日,陳府是貴客盈門,高朋滿座。前來陳府的名士有:遼陽關東草中藥鋪掌櫃納蘭性政,乃納蘭性德之族孫,康熙初大學士明珠的曾孫。王爾烈之妻兄遼東詩家與書家劉廷璣之孫劉樹立。曾任山東任縣知縣,河南南陽知府,著名書家羅景之孫羅東。曾著有《竹園詩集》康熙未年知江南吳縣的張廷弼之孫張山嶽。遼東文壇大家著有《梅堂遺集》、《耳書》、《鮓活》的佟世思之孫佟光庵。曹寅之族孫、王爾傑夫人曹彩鳳之族兄曹霆。康熙年內閣中書,舉博學鴻詞科,參編《明史》、善詩文,工畫,著有《黍穀山房集》吳麟之後人吳甲。書秘院大學士鮑承先之後鮑虞。甘運源之後裔甘長山,曾任盛京將軍的納蘭峻德。王組之內兄,王爾烈的老師海城的劉廣濤。鐵嶺的《紅樓夢》後四十迴作者高鄂及其女高鳳儀。王爾烈的同科進士孫昭,時稱《有才子之目》的複縣人趙玉瑚及其女趙茹倩,趙玉瑚乃陳元公之表弟。趙茹倩素有“才女”之稱,自幼教育良好,父母掌上明珠。
王爾烈夫婦二人,攜手並肩地到來。隻見這府中賓客盈庭,王爾烈瞧著陳月琴笑了。陳月琴道:“葷官駕到,興師動眾,傻笑個啥?還不去拜。”王爾烈見到陳元公並夫人出來迎接,撲通跪拜道:“小婿久違泰山泰水,二老一向安好?”陳元公道:“佳婿衣錦還鄉,不忘老朽,前來拜望,幸甚!快快請起。”王爾烈起身見陳月琴攙著老泰水,也急忙去扶著老泰山,一起走進堂廳。大家都坐定了,陳元公開始向王爾烈介紹這些名人。這18人中,王爾烈隻認識四個人,即劉廣濤,納蘭性政,劉樹立,孫昭,其餘14人,陳元公一一介紹。隻“久仰”二字,王爾烈說十四遍。當然,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寒暄。
陳家以王爾烈衣錦還鄉為名宴請了當地名士,第二天,客人們都紛紛地離去了,最後隻剩下趙玉瑚及所帶小女趙茹倩,高鄂及高鳳儀父女,王爾烈的同科進士孫昭,王爾烈的塾師劉廣濤老人。這年劉廣濤老人已七旬高齡。客走主人安。陳宅裏變清靜了。所剩之人,又都是些知書達禮之人。除劉廣濤老先生之外,還都是些盛年或青年人,更有些少女,更是意氣風發,興趣尤濃。
這日早餐用過,王爾烈問其嶽父道:“遼中境內。家居附近,可有風光秀美的地方否?”陳元公老先生答道:“要講風光秀美,能激興致趣之地,遼中境內恐怕還沒有,這一點遠不如遼陽,遼陽有千山,那裏的風光天下稱著,有山石樹木,古廟古庵,實在有好去處。遼中就不及了,這裏是平原闊闊,漠野漫漫,又逢落葉之季實有些大煞風景了。不過,尚有兩個地方可去了。遼中位於九河下稍,有遼河,蒲河從這裏通過,秋日水清,沙亮,魚肥,草黃,前去觀賞一番,倒也不虛一行。”
王爾烈聽了後,又道:“泰山大人,遼河與蒲河,哪條河離這裏近些?”陳元公答:“當然是蒲河了,它就在城西五裏處,道又好走。那裏有莊叫鄔伯牛莊,為滿語,漢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地方’。那裏蒲河邊的蒲草,現如今又都結棒,老成,更有撲魚下網人兒,也有金沙鋪地,天氣又晴爽。要遊覽,也實在是別有一番景致。與千山比起來,卻有它獨到之處了。”王爾烈聽了,心中的大悅。說道:“千山之遊,咱可以留在日後,去的機會尚多。而這區區鄔伯牛莊蒲河,卻是鄉村野景,即便有幸來此,恐這樣團聚的場麵也不會太多了。我看,咱就此一遊,雖然有些委屈大家,但觀此景觀,也算機宜難逢了。諸位意下如何?”幾位客人聽了,都一聲嚷道:“好好,看台鄉村野戲,有時倒比京腔大戲還過癮,不妨咱就走走。”特別是三位少女,更是興致勃發。高鳳儀道:“我們所居處,雖非大城重鎮,倒也是古邑要隘,如今能有此好處,總是比躲在家裏好些。”原來她們已經有約,做好計劃,想出去,走走,也無非是借助景觀,搞些吟詠活動,即吟詩對聯,猜謎行令之活動,這場合是年青人願意參加的,老年人或年歲大一些的,便不適合,有老年人在身邊,年青人受拘,玩得不盡興。陳元公老先生自然懂得這一點,是不想去的,劉廣濤老人,又是塾師,更是不感興趣,他寧願留在家裏與陳元公閑聊一番,卻也痛快。陳老伯為遊客打點一些酒菜,幹糧,以備晌午打尖用。說走就走,五裏路也不用車馬,他們行走了一會兒,便來到了城西鄔伯牛莊蒲河邊。
蒲河卻也是個大好的景點。小河灣灣,溪水亮亮,岸邊黃沙潔淨,蒲草成熟,已經變得黃黃白白,綿綿軟軟,便是可以順便掠來,席地當座,真是理想中的地方。他們把陳老伯為之準備的酒肴,幹糧拿出來,擺在地上,圍坐一圈,他們是:王爾烈、孫昭、高鄂及小女高鳳儀,趙玉瑚及小女兒趙茹倩、王爾烈夫人陳月琴。王爾烈作東。
王爾烈見大家都落坐下來,便道:“咱這次結伴郊遊,雖比不得唐代柳宗元的《鑽鉧潭記》所寫,《小石潭記》所記,也不似一代文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所摹,但是也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真是“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大家即出來此,就盡其興吧。”王爾烈的一席話,把大家的興致挑起來了。但是玩什麽好呢?大家又是一番討論。最後,陳月琴道:“餘雖說女流,倒也好多嘴。就此,亦說上幾句吧。我看,還是讓二位女客官出個主意吧。二人皆為名門閨秀,會有好主意拿出,保管大家一樂。”兩個小姐妹,聽了陳月琴的話,有些靦腆。於是,高鳳儀說道:“我們都是女兒家,又未見過大世麵。這裏有是進士,有傳臚,又有貢生,何不先做出個樣子來,也好效仿。”陳月琴一聽,也覺有理,便對王爾烈說:“你們這些男的,別淨揀便宜,還是先出個典範來,也好讓人遵從。”王爾烈一聽,也覺得有理,便與孫昭,高鄂,趙玉瑚核計一下,說道:“好吧,我提議,先來一令,稱拆字令。這個令的行法是:首先說出一個由三個相同字組成的字,接著說出由兩個字組成的字,然後道出第一句那三個相同字,最後說出一句古詩,這句古詩得與上麵三句話的內容相關。這句古詩可以放寬些,要實在找不出來,自己即興也可。”王爾烈說完後,孫昭道:“你說得太快,我們沒聽懂。你能否首先來一個,也好給大家作個樣子。”高鄂與趙玉瑚也跟著隨聲附和道:“對,對,這話說得有理。”王爾烈見躲不過,便說道:“由我來開個頭,接下來,是高兄,孫兄,還有趙叔。”他說完,稍停一會兒道:“轟字三個車,餘鬥便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大家一聽,都鼓起掌來,喊道:“妙!”高鄂看了,按順序接起話頭,說道:“品字三個口,水酉便成酒。口口口,勸君更進一杯酒。”孫昭一聽,這兩個令連得都非常妙。“勸君更進一杯酒,自己也應連上一個才是,不然便辜負了本科進士名了。他略加思索,便道:“鑫字三個金,木寸便為村。金金金,牧童遙指杏花村。”趙玉瑚一聽,見孫昭的這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來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中。覺得受些啟發,於是他答道:“晶字三個日,日寺便成時。日日日,好花看到半開時。”王爾烈一聽,知道趙玉瑚的這句“好花看到半開時”來自宋代詩人邵雍《安樂窗中吟》一詩中,心裏很是佩服。
大家正繼續往下行令時,忽見遠處蒲河上有人搖著一葉小舟來打魚。趙玉瑚與高鄂見了,頗感興趣。兩人相視一笑,便離席而去,趙玉瑚道:“爾烈,孫昭,還有王夫人,我倆先到那邊去看看漁船,你們先在這兒盡興,過一會兒迴來,暫不必等了。”王爾烈瞧了他們一眼,知道他倆的心思,便也同意了,說道:“二位去走走也好,隻是過一會,可要返迴,還要你們二位來作結呢。”兩人點頭稱是,隨即離去。
這會兒,趙茹倩對王爾烈道:“姐夫,這迴我們小姐妹倆個,加上月琴大姐,可要好好地與你們大學究比試比試了。”
這會兒,由陳月琴帶頭起令,領著兩小姐妹來說。陳月琴說的令是:以花名開頭,雙關人世間事,用迴環方法,反複歌詠,以唱出個情趣來。她說完這話,便帶頭起令道:“佛見笑,佛見笑,二八佳人抿嘴笑。抿嘴笑,佛見笑,櫻桃小口楊柳腰。”挨著陳月琴坐著的高鳳儀聽了,知道其中的佛見笑是一花名,覺得恰到好處。她想了想道:“嫩牡丹,嫩牡丹,二八佳人賽嬋娟,賽天仙,小賽芍藥大牡丹。”最後剩下趙茹倩了,她更清楚,高鳳儀所說的令中的“牡丹”、“芍藥”都是花名,俗語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小時賽芍藥,大時賽牡丹。看來,她這個令,全將這些用上了,也確是天衣無縫了。那麽自己選個啥好呢?一時又想不出,不由得臉紅了起來,王爾烈見狀,知其有了難處,很想提示她一下,一見她麵紅如煮蝦,於是受到啟發,便對她道:“你何不以“紅”字起。幹脆來個月月紅得了。”趙茹倩聽了,覺得也可以,月月紅即月季花,倒也合題,故脫口而出:“月月紅,月月紅,二八佳人經水通。”待她說到“經水通”三字時,自覺失口,隨即“啊呀”一聲,用手將臉捂了,臉變得更紅,直紅到耳邊。孫昭見狀,說道:“這是遊戲,又不是別的,有啥不好意思的,接著說下去。”趙茹倩還是有些害羞,向王爾烈罵道:“姐夫,都是你出的好主意,真壞。”王爾烈說:“你要不說,就讓高鳳儀替你說下去。”陳月琴道:“也好,鳳儀,你看如何?”高鳳儀點頭承諾。高鳳儀見勢,無奈,不想冷場,便接起令頭,說道:“經水通,月月紅,紅紅逢月月月紅。”她這會剛一說完,隻把王爾烈,孫昭兩個都笑翻了天。孫昭年輕,這年才34歲,笑得更響,口裏還重複道:“紅紅逢月月月紅,紅紅逢月月月紅……”
大家歡笑了一陣之後,陳月琴為了使這個令結束下來,也好再起一個,便當即補充上一令,道:“並頭蓮,並頭蓮,二八佳人同夫眠。同夫眠,共枕眠,好一雙並頭蓮。”她本想以此壓軸,作為此令收尾,未想,更引起大家一場闊笑。隻把人笑得前仰後合,有的還濺出了眼淚。在歡笑中,不覺趙茹倩的手碰了王爾烈的手一下。偏巧,高鳳儀的手也碰了孫昭的手一下。兩人自覺失體,便將手馬上收迴來,好在沒有人看見,也算了事。
陳月琴見大家興致很高,便說道:“下麵,我想給諸位講個故事。若能引起聯語,大家便可以施行。”接著她講述道,從前有一對小夫妻行路,因事生起口角之爭。夫說,夫為家之棟梁,當在上;妻說,妻為家之鑰匙,當在上。於是一場爭論開始了。大家聽了,知道這是陳月琴又起了令頭,便也做好準備,好接話。
陳月琴道:“就天地而言,是天在上不是?”
高鳳儀道:“就陰陽而言,是陰在上不是?”
孫昭道:“就乾坤而言,是幹在上不是?”
趙茹倩道:“就內外而言,是內在上不是?”
王爾烈道:“就男女而言,是男在上不是?”
高鳳儀道:“就剛柔而言,是柔在上不是?”
孫昭道:“就夫妻而言,是夫在上不是?”
趙茹倩道:“就牝牡而言,是牝在上不是?”
王爾烈道:“就日月而言,是日在上不是?”
高鳳儀道:“就精華而言,是華在上不是?”
孫昭道:“凡人皆稱老爺太太,是老爺在上不是?”
趙茹倩道:“俗話都說老婆漢子,是老婆在上不是?”
王爾烈道:“常言上梁不正自然底梁是要歪斜,是大夫在上不是?”高鳳儀道:“古語家有賢妻男人在外免作橫事,是夫人在上不是?”
陳月琴聽到這裏,笑道:“大家不要爭論了,請讓我把故事講下去。但說這位當丈夫的,自以為自己在上,那當妻子的一看,便不與他爭辯了,說道,既然你要在上,你就在上吧。丈夫聞聽,得意洋洋,便在前麵走去,結果,一不小心,掉進一個泥潭裏,還是妻子將他拉上來的。於是,他承認道:妻在上。”
王爾烈和孫昭有些不服氣,想再爭論一番,然而陳月琴卻轉了令頭,也就隻好作罷了。陳月琴這次出的令是:先用拆字法拆組字,後用一成語說明男婚女嫁事。她有個要求,將男女分開,此令專由三女來答。以序,還是得她先說,她看了一眼身旁的蒲河,河乃為溪,於是說道:“有水便成溪,無水變是奚。去了溪邊水,添鳥便為雞。雞,雞,雞,女大當嫁養雞雞。”高鳳儀一聽,見字是從水旁起,便也順了下來,接道:“有水亦是浦,無水亦是甫。去了浦水邊,添車便為輔。輔,輔,輔,郎才女貌互助輔。”趙茹倩思維敏捷,他見鳳儀落語,馬上接道:“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了湘邊水,添雨便為霜。霜,霜,霜,夫妻恩愛無雪霜。”
兩少女行令,兩學士激起一陣歡騰,都道辭令有致,堪稱佳作。讚聲過後,陳月琴看看天色,已經過午,也當用餐了,便說道:“下麵,上最後一令,由兩學士來作,算為收尾。這個令是:酒中八仙七律,限定每人說出四個唐代名家。,大家能快些作,也好用餐,不然罰酒。”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早飯後,家人備好了馬車,打點些禮品,出了府第,向遼中進發。
這天天氣極佳,秋陽高照,彩雲飄飄。遠山近嶺呈出五彩繽紛之象,田裏收獲正忙,那熟透的莊稼格外好看,紅的象火;黃的似金;綠的如玉。天空不時有飛鳥翱蕩,伴著鳴叫的聲音,令人十分快活。
王爾烈與陳月琴夫婦二人端坐在車上,眼望著路兩旁的美麗景色,心曠神怡,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春風得意馬蹄疾。”這話果然不假,正符合二人的心情。
陳月琴本來就多情善感,肚裏又喝了些墨水,這兒會她坐在馬車上,眼望著爾烈,隻見颯颯秋風吹拂其頭上的帽纓,她覺得王爾烈是那麽英俊,奇偉,心中滋生出無盡的喜愛之情。驀地,她想起了自己在千山木魚庵出家時,那日與之相見,異地重逢的情景,當時,她曾用“和尚撐船”聯來譏笑王爾烈,那該何等有趣!想此,她詩性大發,說:“夫君,我給你出一聯可好?”“哦,夫人,有聯隻管出來,倒也適時。”原來王爾烈也想到當年兩人相戀之時,心裏便覺甜甜熱熱,此時,聽陳月琴這樣說,自然很爽快答道。
“夫君,你看出個啥聯好?”
“夫人,隨便。”
“好,那就別怪我諷弄你了,我想就拿你來作上聯。”
“可以,如果那樣,我就用下聯迴擊你,不然也算是不恭了。”
“你聽著。”
“請講。”
於是陳月琴就將已經想好了的上聯,順便口吐出來。說道:“風吹羅漢枉和尚;”
王爾烈明白夫人用和尚來比仿他,枉與王諧音。偏巧,車子走到一條河邊,那河裏有個漁家姑娘在搖槳擺船。他看後,向月琴斜了一眼,隨即道:“槳打女尼沉(陳)觀音。”
恰好,車行至前麵,又見一座古廟。廟前一方寺田,稼檣已成熟。這個廟為兩寺一統,左邊住和尚,右邊住尼姑。此時,女尼與和尚正在田裏忙於收割,幾個女尼肩挑禾捆往寺裏送。陳月琴見此景,心生一聯,於是她道:“尼姑田裏挑禾上(和尚);”王爾烈略一思索道:“佳人堂前抱繡裁(秀才)。”陳月琴又道:“和尚還是和尚,腰間一把鑰匙徑入;”王爾烈聽了,陳月琴含蓄地道出了和尚的男性特征,於是他很快地道出了尼姑的女性特征,他道:“尼姑不似尼姑,胯下兩扇洞門分開。”車繼續向前行,忽然迎麵走來兩位官人,一為知縣,另一個是知府大人,兩人坐在車上頭戴的帽子和腳上穿的鞋子都一樣,隻是 腰帶不一樣,陳月琴見了,說道:“迎麵走來兩位爺,知縣知府都坐車。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腰間略差些。”王爾烈一抬頭,看見一位老翁及一個小男孩正在前方路旁小便,於是他道:“迎麵走來爺兩個,爺爺孫子在小解。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那個略差些。”陳月琴聽了,道:“你真是個葷官,說著說著,就來葷的啦。”王爾烈道:“怎麽葷了,我說的不對嗎?”陳月琴道:“我看你還能葷到哪去?”接著又道:“迎麵來了兩位客,監生秀才身邊過。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肚裏略差些。”爾烈道:“這個更好對,你聽著。”“迎麵走來兩位佛,尼姑和尚手不攜。頭上腳下都一樣,隻是胯間略差些。”說罷,兩人哈哈大笑,之後,陳月琴道:“地地道道的葷官!如今你我已經是不惑之年,兒女成群,還有花花腸,啊?”於是陳月琴道:“和尚也好,女尼也好,好就好在花開季節;”王爾烈笑道:“女尼也孬,和尚也孬,孬就孬於葉落時分。”陳月琴道:“好個葷官,話裏話外是嫌我衰老了,難道還要找個鮮嫩的不成?”說著向王爾烈投懷送抱。王爾烈抱著陳月琴,撫摩著她的秀發道:“吟詩聯句乃文字遊戲也,何須多慮,夫人見外了。”
王爾烈的嶽父陳元公,向來喜歡炫耀自己。他見佳婿登門,便請來了一些名士作陪。這些名士更喜攀高結貴,聽得遼陽才子王爾烈榮歸故裏,紛紛來到陳府。當日,陳府是貴客盈門,高朋滿座。前來陳府的名士有:遼陽關東草中藥鋪掌櫃納蘭性政,乃納蘭性德之族孫,康熙初大學士明珠的曾孫。王爾烈之妻兄遼東詩家與書家劉廷璣之孫劉樹立。曾任山東任縣知縣,河南南陽知府,著名書家羅景之孫羅東。曾著有《竹園詩集》康熙未年知江南吳縣的張廷弼之孫張山嶽。遼東文壇大家著有《梅堂遺集》、《耳書》、《鮓活》的佟世思之孫佟光庵。曹寅之族孫、王爾傑夫人曹彩鳳之族兄曹霆。康熙年內閣中書,舉博學鴻詞科,參編《明史》、善詩文,工畫,著有《黍穀山房集》吳麟之後人吳甲。書秘院大學士鮑承先之後鮑虞。甘運源之後裔甘長山,曾任盛京將軍的納蘭峻德。王組之內兄,王爾烈的老師海城的劉廣濤。鐵嶺的《紅樓夢》後四十迴作者高鄂及其女高鳳儀。王爾烈的同科進士孫昭,時稱《有才子之目》的複縣人趙玉瑚及其女趙茹倩,趙玉瑚乃陳元公之表弟。趙茹倩素有“才女”之稱,自幼教育良好,父母掌上明珠。
王爾烈夫婦二人,攜手並肩地到來。隻見這府中賓客盈庭,王爾烈瞧著陳月琴笑了。陳月琴道:“葷官駕到,興師動眾,傻笑個啥?還不去拜。”王爾烈見到陳元公並夫人出來迎接,撲通跪拜道:“小婿久違泰山泰水,二老一向安好?”陳元公道:“佳婿衣錦還鄉,不忘老朽,前來拜望,幸甚!快快請起。”王爾烈起身見陳月琴攙著老泰水,也急忙去扶著老泰山,一起走進堂廳。大家都坐定了,陳元公開始向王爾烈介紹這些名人。這18人中,王爾烈隻認識四個人,即劉廣濤,納蘭性政,劉樹立,孫昭,其餘14人,陳元公一一介紹。隻“久仰”二字,王爾烈說十四遍。當然,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寒暄。
陳家以王爾烈衣錦還鄉為名宴請了當地名士,第二天,客人們都紛紛地離去了,最後隻剩下趙玉瑚及所帶小女趙茹倩,高鄂及高鳳儀父女,王爾烈的同科進士孫昭,王爾烈的塾師劉廣濤老人。這年劉廣濤老人已七旬高齡。客走主人安。陳宅裏變清靜了。所剩之人,又都是些知書達禮之人。除劉廣濤老先生之外,還都是些盛年或青年人,更有些少女,更是意氣風發,興趣尤濃。
這日早餐用過,王爾烈問其嶽父道:“遼中境內。家居附近,可有風光秀美的地方否?”陳元公老先生答道:“要講風光秀美,能激興致趣之地,遼中境內恐怕還沒有,這一點遠不如遼陽,遼陽有千山,那裏的風光天下稱著,有山石樹木,古廟古庵,實在有好去處。遼中就不及了,這裏是平原闊闊,漠野漫漫,又逢落葉之季實有些大煞風景了。不過,尚有兩個地方可去了。遼中位於九河下稍,有遼河,蒲河從這裏通過,秋日水清,沙亮,魚肥,草黃,前去觀賞一番,倒也不虛一行。”
王爾烈聽了後,又道:“泰山大人,遼河與蒲河,哪條河離這裏近些?”陳元公答:“當然是蒲河了,它就在城西五裏處,道又好走。那裏有莊叫鄔伯牛莊,為滿語,漢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地方’。那裏蒲河邊的蒲草,現如今又都結棒,老成,更有撲魚下網人兒,也有金沙鋪地,天氣又晴爽。要遊覽,也實在是別有一番景致。與千山比起來,卻有它獨到之處了。”王爾烈聽了,心中的大悅。說道:“千山之遊,咱可以留在日後,去的機會尚多。而這區區鄔伯牛莊蒲河,卻是鄉村野景,即便有幸來此,恐這樣團聚的場麵也不會太多了。我看,咱就此一遊,雖然有些委屈大家,但觀此景觀,也算機宜難逢了。諸位意下如何?”幾位客人聽了,都一聲嚷道:“好好,看台鄉村野戲,有時倒比京腔大戲還過癮,不妨咱就走走。”特別是三位少女,更是興致勃發。高鳳儀道:“我們所居處,雖非大城重鎮,倒也是古邑要隘,如今能有此好處,總是比躲在家裏好些。”原來她們已經有約,做好計劃,想出去,走走,也無非是借助景觀,搞些吟詠活動,即吟詩對聯,猜謎行令之活動,這場合是年青人願意參加的,老年人或年歲大一些的,便不適合,有老年人在身邊,年青人受拘,玩得不盡興。陳元公老先生自然懂得這一點,是不想去的,劉廣濤老人,又是塾師,更是不感興趣,他寧願留在家裏與陳元公閑聊一番,卻也痛快。陳老伯為遊客打點一些酒菜,幹糧,以備晌午打尖用。說走就走,五裏路也不用車馬,他們行走了一會兒,便來到了城西鄔伯牛莊蒲河邊。
蒲河卻也是個大好的景點。小河灣灣,溪水亮亮,岸邊黃沙潔淨,蒲草成熟,已經變得黃黃白白,綿綿軟軟,便是可以順便掠來,席地當座,真是理想中的地方。他們把陳老伯為之準備的酒肴,幹糧拿出來,擺在地上,圍坐一圈,他們是:王爾烈、孫昭、高鄂及小女高鳳儀,趙玉瑚及小女兒趙茹倩、王爾烈夫人陳月琴。王爾烈作東。
王爾烈見大家都落坐下來,便道:“咱這次結伴郊遊,雖比不得唐代柳宗元的《鑽鉧潭記》所寫,《小石潭記》所記,也不似一代文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所摹,但是也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真是“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大家即出來此,就盡其興吧。”王爾烈的一席話,把大家的興致挑起來了。但是玩什麽好呢?大家又是一番討論。最後,陳月琴道:“餘雖說女流,倒也好多嘴。就此,亦說上幾句吧。我看,還是讓二位女客官出個主意吧。二人皆為名門閨秀,會有好主意拿出,保管大家一樂。”兩個小姐妹,聽了陳月琴的話,有些靦腆。於是,高鳳儀說道:“我們都是女兒家,又未見過大世麵。這裏有是進士,有傳臚,又有貢生,何不先做出個樣子來,也好效仿。”陳月琴一聽,也覺有理,便對王爾烈說:“你們這些男的,別淨揀便宜,還是先出個典範來,也好讓人遵從。”王爾烈一聽,也覺得有理,便與孫昭,高鄂,趙玉瑚核計一下,說道:“好吧,我提議,先來一令,稱拆字令。這個令的行法是:首先說出一個由三個相同字組成的字,接著說出由兩個字組成的字,然後道出第一句那三個相同字,最後說出一句古詩,這句古詩得與上麵三句話的內容相關。這句古詩可以放寬些,要實在找不出來,自己即興也可。”王爾烈說完後,孫昭道:“你說得太快,我們沒聽懂。你能否首先來一個,也好給大家作個樣子。”高鄂與趙玉瑚也跟著隨聲附和道:“對,對,這話說得有理。”王爾烈見躲不過,便說道:“由我來開個頭,接下來,是高兄,孫兄,還有趙叔。”他說完,稍停一會兒道:“轟字三個車,餘鬥便成斜。車車車,遠上寒山石徑斜。”大家一聽,都鼓起掌來,喊道:“妙!”高鄂看了,按順序接起話頭,說道:“品字三個口,水酉便成酒。口口口,勸君更進一杯酒。”孫昭一聽,這兩個令連得都非常妙。“勸君更進一杯酒,自己也應連上一個才是,不然便辜負了本科進士名了。他略加思索,便道:“鑫字三個金,木寸便為村。金金金,牧童遙指杏花村。”趙玉瑚一聽,見孫昭的這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來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中。覺得受些啟發,於是他答道:“晶字三個日,日寺便成時。日日日,好花看到半開時。”王爾烈一聽,知道趙玉瑚的這句“好花看到半開時”來自宋代詩人邵雍《安樂窗中吟》一詩中,心裏很是佩服。
大家正繼續往下行令時,忽見遠處蒲河上有人搖著一葉小舟來打魚。趙玉瑚與高鄂見了,頗感興趣。兩人相視一笑,便離席而去,趙玉瑚道:“爾烈,孫昭,還有王夫人,我倆先到那邊去看看漁船,你們先在這兒盡興,過一會兒迴來,暫不必等了。”王爾烈瞧了他們一眼,知道他倆的心思,便也同意了,說道:“二位去走走也好,隻是過一會,可要返迴,還要你們二位來作結呢。”兩人點頭稱是,隨即離去。
這會兒,趙茹倩對王爾烈道:“姐夫,這迴我們小姐妹倆個,加上月琴大姐,可要好好地與你們大學究比試比試了。”
這會兒,由陳月琴帶頭起令,領著兩小姐妹來說。陳月琴說的令是:以花名開頭,雙關人世間事,用迴環方法,反複歌詠,以唱出個情趣來。她說完這話,便帶頭起令道:“佛見笑,佛見笑,二八佳人抿嘴笑。抿嘴笑,佛見笑,櫻桃小口楊柳腰。”挨著陳月琴坐著的高鳳儀聽了,知道其中的佛見笑是一花名,覺得恰到好處。她想了想道:“嫩牡丹,嫩牡丹,二八佳人賽嬋娟,賽天仙,小賽芍藥大牡丹。”最後剩下趙茹倩了,她更清楚,高鳳儀所說的令中的“牡丹”、“芍藥”都是花名,俗語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小時賽芍藥,大時賽牡丹。看來,她這個令,全將這些用上了,也確是天衣無縫了。那麽自己選個啥好呢?一時又想不出,不由得臉紅了起來,王爾烈見狀,知其有了難處,很想提示她一下,一見她麵紅如煮蝦,於是受到啟發,便對她道:“你何不以“紅”字起。幹脆來個月月紅得了。”趙茹倩聽了,覺得也可以,月月紅即月季花,倒也合題,故脫口而出:“月月紅,月月紅,二八佳人經水通。”待她說到“經水通”三字時,自覺失口,隨即“啊呀”一聲,用手將臉捂了,臉變得更紅,直紅到耳邊。孫昭見狀,說道:“這是遊戲,又不是別的,有啥不好意思的,接著說下去。”趙茹倩還是有些害羞,向王爾烈罵道:“姐夫,都是你出的好主意,真壞。”王爾烈說:“你要不說,就讓高鳳儀替你說下去。”陳月琴道:“也好,鳳儀,你看如何?”高鳳儀點頭承諾。高鳳儀見勢,無奈,不想冷場,便接起令頭,說道:“經水通,月月紅,紅紅逢月月月紅。”她這會剛一說完,隻把王爾烈,孫昭兩個都笑翻了天。孫昭年輕,這年才34歲,笑得更響,口裏還重複道:“紅紅逢月月月紅,紅紅逢月月月紅……”
大家歡笑了一陣之後,陳月琴為了使這個令結束下來,也好再起一個,便當即補充上一令,道:“並頭蓮,並頭蓮,二八佳人同夫眠。同夫眠,共枕眠,好一雙並頭蓮。”她本想以此壓軸,作為此令收尾,未想,更引起大家一場闊笑。隻把人笑得前仰後合,有的還濺出了眼淚。在歡笑中,不覺趙茹倩的手碰了王爾烈的手一下。偏巧,高鳳儀的手也碰了孫昭的手一下。兩人自覺失體,便將手馬上收迴來,好在沒有人看見,也算了事。
陳月琴見大家興致很高,便說道:“下麵,我想給諸位講個故事。若能引起聯語,大家便可以施行。”接著她講述道,從前有一對小夫妻行路,因事生起口角之爭。夫說,夫為家之棟梁,當在上;妻說,妻為家之鑰匙,當在上。於是一場爭論開始了。大家聽了,知道這是陳月琴又起了令頭,便也做好準備,好接話。
陳月琴道:“就天地而言,是天在上不是?”
高鳳儀道:“就陰陽而言,是陰在上不是?”
孫昭道:“就乾坤而言,是幹在上不是?”
趙茹倩道:“就內外而言,是內在上不是?”
王爾烈道:“就男女而言,是男在上不是?”
高鳳儀道:“就剛柔而言,是柔在上不是?”
孫昭道:“就夫妻而言,是夫在上不是?”
趙茹倩道:“就牝牡而言,是牝在上不是?”
王爾烈道:“就日月而言,是日在上不是?”
高鳳儀道:“就精華而言,是華在上不是?”
孫昭道:“凡人皆稱老爺太太,是老爺在上不是?”
趙茹倩道:“俗話都說老婆漢子,是老婆在上不是?”
王爾烈道:“常言上梁不正自然底梁是要歪斜,是大夫在上不是?”高鳳儀道:“古語家有賢妻男人在外免作橫事,是夫人在上不是?”
陳月琴聽到這裏,笑道:“大家不要爭論了,請讓我把故事講下去。但說這位當丈夫的,自以為自己在上,那當妻子的一看,便不與他爭辯了,說道,既然你要在上,你就在上吧。丈夫聞聽,得意洋洋,便在前麵走去,結果,一不小心,掉進一個泥潭裏,還是妻子將他拉上來的。於是,他承認道:妻在上。”
王爾烈和孫昭有些不服氣,想再爭論一番,然而陳月琴卻轉了令頭,也就隻好作罷了。陳月琴這次出的令是:先用拆字法拆組字,後用一成語說明男婚女嫁事。她有個要求,將男女分開,此令專由三女來答。以序,還是得她先說,她看了一眼身旁的蒲河,河乃為溪,於是說道:“有水便成溪,無水變是奚。去了溪邊水,添鳥便為雞。雞,雞,雞,女大當嫁養雞雞。”高鳳儀一聽,見字是從水旁起,便也順了下來,接道:“有水亦是浦,無水亦是甫。去了浦水邊,添車便為輔。輔,輔,輔,郎才女貌互助輔。”趙茹倩思維敏捷,他見鳳儀落語,馬上接道:“有水也是湘,無水也是相。去了湘邊水,添雨便為霜。霜,霜,霜,夫妻恩愛無雪霜。”
兩少女行令,兩學士激起一陣歡騰,都道辭令有致,堪稱佳作。讚聲過後,陳月琴看看天色,已經過午,也當用餐了,便說道:“下麵,上最後一令,由兩學士來作,算為收尾。這個令是:酒中八仙七律,限定每人說出四個唐代名家。,大家能快些作,也好用餐,不然罰酒。”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