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陳月琴離開風水溝,迴到了酒店。她父親陳元公本是個善良憨直,剛毅自負之人,見女兒垂頭喪氣地轉迴家來,心裏很不是滋味,對王家憤憤不平。他覺得王家辦事不妥,不講情義。他認為王家的做法有辱他的門道,吵著要去王府討個公道。月琴哭著阻止他道:“父親大人,請息怒。難道您不覺得這樣做對女兒更不利嗎?難道說,您的女兒嫁不出了嗎?”元公聽了,覺得女兒說得有理,迴過頭來一想自己也是個名門之後,讀書之人,他不仁,我不能無義。於是他對女兒道:“從今後不得再去王家,從此與之一刀兩斷。”
世上最難理的事,就是兒女情腸。它象奔流的河水,你用怎樣的快刀去切,都不會切斷的;又同藕之絲,即便斷了,絲仍連著。王爾烈與陳月琴的事即是如此。陳月琴雖然離開了王府,心裏仍然裝著王爾烈,而且離得愈遠,離日愈深,愈是想念。王爾烈更是放不下陳月琴。他於婚後曾去找過她,然而,不僅沒有找到陳月琴本人,就連她家也都不見了。無奈,他隻好去故知納蘭性政的“草藥鋪”掌櫃那裏打聽一下,才知陳月琴已搬到遼中去了。從此,他與陳姑娘的事就擱置下來。當然,關於陳姑娘以後的情況,王爾烈便是無從知曉了。
王爾烈與劉淑香結婚後,便是一蹶不振,精神恍惚。一天到晚不說幾句話,臉上不時地現出痛苦的拘攣,常是把眼光埋下去看地上,好象在躲避妻子對他的注意。偶爾抬起頭來,用一種無力的絕望的目光看看劉淑香,口裏用呻吟般的聲音道:“偉哉,陸放翁。《釵頭鳳》真乃絕妙之詞也!”接著就哼起:“紅酥手,黃騰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有時又換了話題道:“哀哉,李鍾隱,乃亡國之君,《相見歡》,曠世奇詞也!”接著哼起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劉淑香不愧為大家閨秀,總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盡管王爾烈在新婚燕爾的日子裏愁眉不展,她卻沒有在意。仍舊是齊眉舉案,未語先笑,從不失溫柔。她對王爾烈的為人很敬佩,也喜歡他對人和對事的認真摯著的精神,喜歡他睿智多才。她非常理解王爾烈,她認為,人生在世,誰人沒有個隱私,誰人沒有個難唱的曲兒?她還認為 ,既為人妻,就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他言語遲,我主動搭話,引他開口,他不高興,我說些笑話,逗他樂,也就是了。
一日,劉淑香親切地坐在王爾烈身旁問道:“夫君,奴家嚐聞,人生有四大喜。夫君可知曉?能否詳言與我聽?”
爾烈看了看劉淑香道:“此乃: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劉淑香道:“夫君真乃好記性,我幾乎忘光了。人道是 “人逢喜事精神爽”然夫君如何悶悶不樂?”
爾烈道:“愛妻何出此言,何以知曉我悶悶不樂?”
劉淑香道:“誰的眼眶也沒貼膏藥,如何看不見?夫君就好有一比。”
爾烈道:“比作什麽?”
劉淑香道:“夫君好比那房山房後的牆——。”
王爾烈道:“此話怎講?”
劉淑香道:“無畫(話)。”
王爾烈聽了,心裏一顫。覺得夫人是否認為自己冷落了她,才這樣旁敲側擊地來說與他。想到此,埋怨自己太蠢笨了,為啥要把內心的秘密暴露出來呢?這不是對劉姑娘有所傷害嗎?於是,他笑了起來道:“愛妻,切莫多慮,汝可知古時有一典故叫“人平不語”嗎?其意是人心滿足了,就不多講話。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曾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因此,以後人便道“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劉淑香道:“照夫君說法,你是很滿足了?”
王爾烈道:“正是。”
劉淑香道:“我這裏也有個笑話,夫君若願聽,奴家就講與你聽。”
王爾烈道:“豈有不願聽之理,愛妻快快講來,我洗耳恭聽。”
劉淑香講道:“宋徽宗年間,洛陽城裏有一家鐵匠爐,因是冷氏三兄弟合開的,故曰“三合爐”。大哥名落,老二名清,老三名淡。三合爐專製造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無不鋒利,祖上傳下的手藝,從不外傳,故技藝獨道精湛,朝野內外,無人不知。朝裏兵部,江湖武俠前來訂貨者應接不暇,三合爐的生意很興隆。不料,大哥染上霍亂,一病不起,一年後撒手人寰,老二見沒了大哥,又與三弟不睦,於是收拾些衣物,帶領妻小他鄉謀生去了。三合爐隻剩下老三冷淡及妻小,日日營運,一籌莫展。於是便在大門外麵貼上一張招收徒弟的告示,次日,一山東大漢路經此門,見有告示,上前一看,便敲打大門。冷淡開門,那大漢直入院中。開口問道:你可是此爐上老板?冷淡道:鄙人正是。大漢道:我乃山東萊州府掖縣人氏,因家鄉遇洪災,家人已失散,我隻身逃命落於此地,見貴爐招收徒弟,願來一試,望大人開恩收留俺。
冷淡瞅瞅妻子,點了點頭。那大漢急忙跪下叩頭拜師。從此,大漢便成了冷淡的徒弟。
冷淡見這大漢身強力壯,好不喜歡。便道:頭兩年幫助師母做些家務雜活以及收購廢雜鐵活,第三年才能上爐。就這樣,大漢給其師母端倒便盆、燒火、做飯,又要到處收購舊鐵活。一晃三年過去了。大漢總算是上爐幹活了。大漢隻能用眼睛看著師傅怎樣幹活,師傅從早到晚不說一句話。大漢開口問一些打鐵的方法,師傅瞪著眼睛道:別說話,快幹活!大漢心裏很委屈,心想,這叫什麽師傅,一句話不說,如何教會徒弟?古時韓愈在《師說》中道:師者,傳教授業解惑也。象這樣的師傅為何還要招收徒弟?然而,他學徒時間隻剩一年了,他決心要在一年中把師傅的手藝學到手以後好能安身糊口,於是他奈著性子笑著對師傅說:師傅,現在你手裏沒有活了,你說,偌是來了生活,我沒有幹過,可咋辦呢?師傅道:挑你幹過的,會幹的去幹不就結了嘛。大漢道:師傅,徒兒除了眼睛,還有耳朵,能聽您的教誨。冷淡道:你沒聽叮當叮當地響聲,那就是說話了。再說這打鐵聲這麽大,說話也聽不見,而且說話又耽誤幹活。那大漢聽了,覺得師傅說的既有道理,又無道理,無奈,隻得模仿師傅幹。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大漢就要滿徒了,在離開師傅之前,大漢撲通地跪倒在地哀求師傅道:師傅,念徒兒跟你學了三年,請你把打鐵最重要的方法告訴給我,你一定有打鐵的秘訣,請告訴我吧,我會終生不忘師恩,日後,學生有出頭之日,一定迴報師傅之大恩。
師傅道:起來吧,我告訴你一個最重要的方法,也可以叫秘訣,看到鐵活在爐裏燒紅了時,千萬別用手去拿。
大漢聽了,覺得師傅跟沒說話一樣,於是告別師傅,就出發了。”
王爾烈聽了,忍不住大聲笑了起來,小屋裏有了一點兒活躍的氣氛。然而王爾烈心裏深處的創傷實在是太重了,無論劉淑香怎樣地撫慰,怎樣的溫柔,都難以醫好這個創傷。王爾烈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覺得思想上的包袱愈加沉重了。
生命是人最寶貴的,青春是生命中最燦爛的一部分,戀愛又是青春時期最美麗的時刻。
戀愛是男女兩人自覺自願的行為,是男女之間友情發展的最高階段,它給青年帶來了無限的喜悅和幸福,給生活帶來了美好的前景,給事業帶來了極大的推動力。
王爾烈與陳月琴的戀愛便是如此,王爾烈與陳月琴倆人是自覺自願地相愛,又有很長時間的戀愛,王爾烈感覺與陳月琴在一起,趣味橫生,心情愉快;當他與陳月琴分開,便感到空虛悵惘,心情沉重。
當王爾烈於婚後去找陳月琴,未找到,後得知其家搬到遼中去了,他的思想即刻象背了一個沉重的大包袱,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真如同屈原所言:長歎息,哀民生之多艱!當時,他萬念俱灰,痛不欲生。
結婚本應該是戀愛的結果,但王爾烈與劉淑香的婚姻不是他們自覺自願的行為,而是父母之命所撮合成的,沒有戀愛的過程,所以沒有感情基礎,但已是木已成舟,王爾烈出於孝心,強以苦心作笑顏,維護夫妻關係。王爾烈的感覺是:忽而覺得自己象被俘的官兵去敵方做了奴隸,背叛了主子,深覺對不住他的主子;忽而又象一個妓女,含辛茹苦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本是蒙受恥辱,又要強作笑臉,其內心之痛苦不是不言而喻了嗎?
實際上,王爾烈與劉淑香完婚,並未使其高興,反爾更加痛苦。
他現在覺得身上背著兩個沉重的包袱。一個是陳月琴;另一個是劉淑香。劉淑香這個包袱緊貼著他的皮膚,而陳月琴是在劉淑香的上頭,雖然皮膚感覺不到,但陳月琴這個包袱是有份量的。
王爾烈心裏千頭萬緒,方寸已亂。他不堪忍受下去了,他決定甩掉這兩個包袱,到一塊淨土上去,遠離紅塵,不受任何幹擾,安下心來習舉業。他突地想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很好,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他的生父王縉去過;他的養父王組也去過;他的舅舅劉廣濤,還有大文學家,納蘭性政,曹寅等這些名人都曾在那裏求讀過。這個地方就是千山。
第二年(乾隆十八年),王爾烈二十二歲,一日,他來到州暑衙門,拜見了知州吳秉禮。他這次來,是向知州辭別的,因為他要去千山求讀了。秉禮聽了,自是一番惋惜,接著又是一番祝勉,願他為遼陽讀出個功名來,日後榮歸當不是一般光景了。王爾烈聽了,也是一番感激,說道:“好在千山離城不遠,同屬一州之壤,還望老大人多加栽培。”說罷,別去了。
王爾烈出了州暑衙門,便來到了廣佑寺。悟玄大師聽小僧來報曰:“王爾烈求見悟玄大師。”悟玄急忙出來迎接,將其引進禪房之中,王爾烈將其想法講與悟玄,悟玄道:“千山龍泉寺中的主持元空長老乃老衲之師兄,他雖不認識你,但與你父親王縉是故交,我給他寫一封短信,你交予他,便能很好地安置你,日後也會有些關照。前些時,納蘭來進香,我曾向他打聽過你的情況,從他那裏我也得知你的情況一、二。今日你來,並有如此想法,依老衲所見,眼下你正處在悲喜皆痛的山重水複之絕境,去千山求讀,很可能就會柳暗花明了。”言畢吩咐小僧筆墨侍侯,隻見悟玄揮起羊毫,刷刷刷一氣嗬成,信上寫道:“元空師兄,別來無恙?愚弟有一忘年友,名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此人乃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舉人,雍正七年已酉科博學鴻詞科征士取中二等二十二名,後任刑部湖廣司主事王天祿之孫,雍正十二年以附生補禮部官學教習,現任直隸深州學政王縉之子,雍正三年乙已科拔貢,雍正七年已酉科舉人,雍正十一年癸醜科進士,以三甲八十六名獲捷,發狀元陳倓榜,現任甘肅甘州知州王組的從子。王爾烈聰穎好學,才學超群,能詩善詠,書工二王。州人譽之為“遼陽才子”,他曾為我廣佑寺撰寫楹聯,深為我禪界及廣大施主厚愛,乃吾之忘年好友,今欲入貴寺求讀於兄長門下,望予關照,詳情待四月去千山雲遊時晤談。此致 大禮!師弟悟玄拙筆。乾隆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寫罷,裝入信封內,皮上又寫上:千山龍泉寺主持元空長老親啟,然後遞交爾烈道:“將此書交與元空本人即可。”
王爾烈謝過悟玄大師,拜別了悟玄,直奔千山而去。
陽春三月,關東大地春光融融,王爾烈一路上所見景致,美不勝收:沿路上的柳絲,剛透出鵝黃色的葉芽,燕子在柳樹上穿梭式地飛來飛去,象似用它們那剪刀式的尾巴剛剛裁出這萬條垂下的綠絲絛;田裏的麥苗猶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動她們嫩綠的衣裳;吹麵不寒的楊柳風,帶著大地泥土的氣息,混著山裏花草的香味,輕拂著王爾烈乍離煩惱,初綻笑容的臉龐。他驀然迴首遙望他的故鄉遼陽時,那風水溝,西門裏,儒學館,州暑衙門,以及廣佑寺……皆已消逝殆盡,就連遼陽最高建築物白塔亦為莽莽的原野吞沒得無影無蹤。還有古城的往事所帶給他的煩惱也一拚拋到了天邊。他轉過身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覺得渾身輕鬆了許多,他象一隻久罹籠中的小鳥,終於飛出了牢籠,獲得了自由。他又走過了幾簇形式相同,屋瓦鱗鱗可數的小村子,便來到了千山腳下。
王爾烈仰首一望,乃大發感慨,心中暗道:“果然名不虛傳,真乃千朵蓮花,巍巍岧岧,逶迤綿亙數百裏,奇峰疊聳,峭壁嵯峨,奇石遍山,怪鬆如林,碑亭星羅,廟宇棋布。”他覺得仿佛到了超凡脫俗的世外仙境。他的心情一時豁然開朗起來。
他沿著北溝又走了一程,走到了龍泉穀。春光在這大山的懷抱中泄露得遲一些,桃花依舊還開著,岩下陰涼處和山溪旁長滿了薇蕨和其它的風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天上的雲雀,林中的黃鶯唱著婉轉動聽的歌兒,白紗帶似的薄雲從這峰遊向那峰,時而停下來,象似要擋住太陽,怕地麵上的花草受到它的火焰的威嚇。
原來龍泉寺就在這龍泉穀裏。龍泉寺雄偉壯觀,四周由獅子、龍泉、彌勒、落月、象山、海螺諸峰環繞,兩側坡陡林密,曲徑而行,步步登高,至懸崖峭壁處,展伸四坳,形成扇狀,登高俯視,宛如佛手,龍泉寺殿宇就坐落於掌心,與幽穀巉岩渾然一體,奇石星布,古鬆參天,舍利塔與古木並立,涼亭掩映於密林之間,構成一幅凝重的山水畫卷,素有“一千峰裏煙霞勝,十六景中圖畫存”之譽。
王爾烈來到龍泉寺後,拜見了元空長老,便住進了西閣。
龍泉寺西閣坐落在龍泉寺淨瓶峰北人造平台上,為民式建築的瓦室三楹,簷下有長廊,兩側建有兩幢列脊鑽尖式小閣,中為別致庭院。閣前瓶峰對峙,峰尖與閣尖齊舉;閣後萬鬆簇擁,風聲與濤聲共鳴。西閣向為高人名士習書潑墨之所,達官顯宦下榻之地。每逢夜闌人靜,燈火遠燭,樹影婆娑,“西閣客燈”亦為其獨具的風韻而載入史冊,成為著名的龍泉十六景之一。
這夜,月朗星燦,高天明淨,山穀裏萬簌俱靜,唯有鬆濤陣陣作響。王爾烈一時還睡不著,於是漫步出屋,到院內欣賞周圍的景致。這時,他聽見從講經堂裏飄出來的元空長老講經的聲音……。王爾烈覺得這是佛家在講經說法,與自己無關,遂反迴屋裏。待他躺下昏昏欲睡之時,忽然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急忙迎出去。一看,見元空長老,於是,便引他進了屋來,隨即二人敘起話來。
元空道:“來此有何感受?”
王爾烈道:“我隻是想讓法師早日給我上課,以開愚頑。”
元空聽了笑道:“你的第一課,我已經給你上過了。”
王爾烈有些不解,說道:“上過了?哪裏?”
元空道:“你方才不是站在外麵聽我講經了嗎?我已看你站在月下了。”
王爾烈道:“不過,那是佛家的經典,與我這個學子有何幹?”
元空道:“此言差矣,佛俗一理也。我方才講“要從動中識靜,從靜中悟性”其實,潛心學界,用心求知,也是佛心也。”
王爾烈並未聽懂元空的話,想再聽下去。不料,元空卻一轉話題,講起了千山的景觀來了。他講了千山,又講了龍泉寺。他道:“這龍泉寺,是你家前輩曾讀過書,發跡的地方。你可知道它有多少個景觀嗎?”
王爾烈瞠目結舌,未能答出。
元空繼續道:“龍泉寺十六景,其為:鬆門塔影,講台鬆風,瓶峰晨翠,螺峰夜月,吐符應生,龜石朝日,蟠石龍鬆,象山晴雪,獅口鍾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經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鬆主照。這些是命了名的;還有許多沒有命名的景觀,加起來就不止十六個。譬如說,千山重巒疊障,起伏連綿,林海茫茫,花草森森,一旦山風大作,那鬆濤咆哮嗷嗷;隻聽流水汩汩,鳥聲咻咻,寺鍾聲聲,豈不是匯成一個巨大,浩瀚,波瀾壯闊的鼓樂海洋。即便你靜下來,其聲則起矣;待你動起來,其聲則靜下哉。動潛於靜中,靜生於動裏,這正是今晚我所述也。”王爾烈聽到此,方有所悟,並深覺元空所談哲理很是深邃。但他並未插話。元空接下來說:“你讀書求識,亦同一理。在你誠心靜下來求讀時,即便外麵有萬傾鬆濤湧來,也會不覺其聲;待你鬆弛誌向,留連繁華世事時,縱然外麵已是萬簌俱靜,你也會心猿意馬。這就是你之所以來千山求讀的根本原因了。”隨即王爾烈興奮起來,說道:“這皆在於悟性啊。”
元空道:“正是此理,你能悟出這話來,就說明你已經有了悟性了。”隨即,元空又給王爾烈規定了三條學習範例,即:
第一條例:鍾一鳴也;
第二條例:鍾一鳴也;
第三條例:鍾一鳴也。
隻見王爾烈呆呆地望著元空,百思不解。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世上最難理的事,就是兒女情腸。它象奔流的河水,你用怎樣的快刀去切,都不會切斷的;又同藕之絲,即便斷了,絲仍連著。王爾烈與陳月琴的事即是如此。陳月琴雖然離開了王府,心裏仍然裝著王爾烈,而且離得愈遠,離日愈深,愈是想念。王爾烈更是放不下陳月琴。他於婚後曾去找過她,然而,不僅沒有找到陳月琴本人,就連她家也都不見了。無奈,他隻好去故知納蘭性政的“草藥鋪”掌櫃那裏打聽一下,才知陳月琴已搬到遼中去了。從此,他與陳姑娘的事就擱置下來。當然,關於陳姑娘以後的情況,王爾烈便是無從知曉了。
王爾烈與劉淑香結婚後,便是一蹶不振,精神恍惚。一天到晚不說幾句話,臉上不時地現出痛苦的拘攣,常是把眼光埋下去看地上,好象在躲避妻子對他的注意。偶爾抬起頭來,用一種無力的絕望的目光看看劉淑香,口裏用呻吟般的聲音道:“偉哉,陸放翁。《釵頭鳳》真乃絕妙之詞也!”接著就哼起:“紅酥手,黃騰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有時又換了話題道:“哀哉,李鍾隱,乃亡國之君,《相見歡》,曠世奇詞也!”接著哼起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劉淑香不愧為大家閨秀,總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盡管王爾烈在新婚燕爾的日子裏愁眉不展,她卻沒有在意。仍舊是齊眉舉案,未語先笑,從不失溫柔。她對王爾烈的為人很敬佩,也喜歡他對人和對事的認真摯著的精神,喜歡他睿智多才。她非常理解王爾烈,她認為,人生在世,誰人沒有個隱私,誰人沒有個難唱的曲兒?她還認為 ,既為人妻,就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他言語遲,我主動搭話,引他開口,他不高興,我說些笑話,逗他樂,也就是了。
一日,劉淑香親切地坐在王爾烈身旁問道:“夫君,奴家嚐聞,人生有四大喜。夫君可知曉?能否詳言與我聽?”
爾烈看了看劉淑香道:“此乃: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劉淑香道:“夫君真乃好記性,我幾乎忘光了。人道是 “人逢喜事精神爽”然夫君如何悶悶不樂?”
爾烈道:“愛妻何出此言,何以知曉我悶悶不樂?”
劉淑香道:“誰的眼眶也沒貼膏藥,如何看不見?夫君就好有一比。”
爾烈道:“比作什麽?”
劉淑香道:“夫君好比那房山房後的牆——。”
王爾烈道:“此話怎講?”
劉淑香道:“無畫(話)。”
王爾烈聽了,心裏一顫。覺得夫人是否認為自己冷落了她,才這樣旁敲側擊地來說與他。想到此,埋怨自己太蠢笨了,為啥要把內心的秘密暴露出來呢?這不是對劉姑娘有所傷害嗎?於是,他笑了起來道:“愛妻,切莫多慮,汝可知古時有一典故叫“人平不語”嗎?其意是人心滿足了,就不多講話。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曾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因此,以後人便道“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劉淑香道:“照夫君說法,你是很滿足了?”
王爾烈道:“正是。”
劉淑香道:“我這裏也有個笑話,夫君若願聽,奴家就講與你聽。”
王爾烈道:“豈有不願聽之理,愛妻快快講來,我洗耳恭聽。”
劉淑香講道:“宋徽宗年間,洛陽城裏有一家鐵匠爐,因是冷氏三兄弟合開的,故曰“三合爐”。大哥名落,老二名清,老三名淡。三合爐專製造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無不鋒利,祖上傳下的手藝,從不外傳,故技藝獨道精湛,朝野內外,無人不知。朝裏兵部,江湖武俠前來訂貨者應接不暇,三合爐的生意很興隆。不料,大哥染上霍亂,一病不起,一年後撒手人寰,老二見沒了大哥,又與三弟不睦,於是收拾些衣物,帶領妻小他鄉謀生去了。三合爐隻剩下老三冷淡及妻小,日日營運,一籌莫展。於是便在大門外麵貼上一張招收徒弟的告示,次日,一山東大漢路經此門,見有告示,上前一看,便敲打大門。冷淡開門,那大漢直入院中。開口問道:你可是此爐上老板?冷淡道:鄙人正是。大漢道:我乃山東萊州府掖縣人氏,因家鄉遇洪災,家人已失散,我隻身逃命落於此地,見貴爐招收徒弟,願來一試,望大人開恩收留俺。
冷淡瞅瞅妻子,點了點頭。那大漢急忙跪下叩頭拜師。從此,大漢便成了冷淡的徒弟。
冷淡見這大漢身強力壯,好不喜歡。便道:頭兩年幫助師母做些家務雜活以及收購廢雜鐵活,第三年才能上爐。就這樣,大漢給其師母端倒便盆、燒火、做飯,又要到處收購舊鐵活。一晃三年過去了。大漢總算是上爐幹活了。大漢隻能用眼睛看著師傅怎樣幹活,師傅從早到晚不說一句話。大漢開口問一些打鐵的方法,師傅瞪著眼睛道:別說話,快幹活!大漢心裏很委屈,心想,這叫什麽師傅,一句話不說,如何教會徒弟?古時韓愈在《師說》中道:師者,傳教授業解惑也。象這樣的師傅為何還要招收徒弟?然而,他學徒時間隻剩一年了,他決心要在一年中把師傅的手藝學到手以後好能安身糊口,於是他奈著性子笑著對師傅說:師傅,現在你手裏沒有活了,你說,偌是來了生活,我沒有幹過,可咋辦呢?師傅道:挑你幹過的,會幹的去幹不就結了嘛。大漢道:師傅,徒兒除了眼睛,還有耳朵,能聽您的教誨。冷淡道:你沒聽叮當叮當地響聲,那就是說話了。再說這打鐵聲這麽大,說話也聽不見,而且說話又耽誤幹活。那大漢聽了,覺得師傅說的既有道理,又無道理,無奈,隻得模仿師傅幹。
一年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大漢就要滿徒了,在離開師傅之前,大漢撲通地跪倒在地哀求師傅道:師傅,念徒兒跟你學了三年,請你把打鐵最重要的方法告訴給我,你一定有打鐵的秘訣,請告訴我吧,我會終生不忘師恩,日後,學生有出頭之日,一定迴報師傅之大恩。
師傅道:起來吧,我告訴你一個最重要的方法,也可以叫秘訣,看到鐵活在爐裏燒紅了時,千萬別用手去拿。
大漢聽了,覺得師傅跟沒說話一樣,於是告別師傅,就出發了。”
王爾烈聽了,忍不住大聲笑了起來,小屋裏有了一點兒活躍的氣氛。然而王爾烈心裏深處的創傷實在是太重了,無論劉淑香怎樣地撫慰,怎樣的溫柔,都難以醫好這個創傷。王爾烈不但高興不起來,反而覺得思想上的包袱愈加沉重了。
生命是人最寶貴的,青春是生命中最燦爛的一部分,戀愛又是青春時期最美麗的時刻。
戀愛是男女兩人自覺自願的行為,是男女之間友情發展的最高階段,它給青年帶來了無限的喜悅和幸福,給生活帶來了美好的前景,給事業帶來了極大的推動力。
王爾烈與陳月琴的戀愛便是如此,王爾烈與陳月琴倆人是自覺自願地相愛,又有很長時間的戀愛,王爾烈感覺與陳月琴在一起,趣味橫生,心情愉快;當他與陳月琴分開,便感到空虛悵惘,心情沉重。
當王爾烈於婚後去找陳月琴,未找到,後得知其家搬到遼中去了,他的思想即刻象背了一個沉重的大包袱,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真如同屈原所言:長歎息,哀民生之多艱!當時,他萬念俱灰,痛不欲生。
結婚本應該是戀愛的結果,但王爾烈與劉淑香的婚姻不是他們自覺自願的行為,而是父母之命所撮合成的,沒有戀愛的過程,所以沒有感情基礎,但已是木已成舟,王爾烈出於孝心,強以苦心作笑顏,維護夫妻關係。王爾烈的感覺是:忽而覺得自己象被俘的官兵去敵方做了奴隸,背叛了主子,深覺對不住他的主子;忽而又象一個妓女,含辛茹苦去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本是蒙受恥辱,又要強作笑臉,其內心之痛苦不是不言而喻了嗎?
實際上,王爾烈與劉淑香完婚,並未使其高興,反爾更加痛苦。
他現在覺得身上背著兩個沉重的包袱。一個是陳月琴;另一個是劉淑香。劉淑香這個包袱緊貼著他的皮膚,而陳月琴是在劉淑香的上頭,雖然皮膚感覺不到,但陳月琴這個包袱是有份量的。
王爾烈心裏千頭萬緒,方寸已亂。他不堪忍受下去了,他決定甩掉這兩個包袱,到一塊淨土上去,遠離紅塵,不受任何幹擾,安下心來習舉業。他突地想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很好,是造就人才的地方,他的生父王縉去過;他的養父王組也去過;他的舅舅劉廣濤,還有大文學家,納蘭性政,曹寅等這些名人都曾在那裏求讀過。這個地方就是千山。
第二年(乾隆十八年),王爾烈二十二歲,一日,他來到州暑衙門,拜見了知州吳秉禮。他這次來,是向知州辭別的,因為他要去千山求讀了。秉禮聽了,自是一番惋惜,接著又是一番祝勉,願他為遼陽讀出個功名來,日後榮歸當不是一般光景了。王爾烈聽了,也是一番感激,說道:“好在千山離城不遠,同屬一州之壤,還望老大人多加栽培。”說罷,別去了。
王爾烈出了州暑衙門,便來到了廣佑寺。悟玄大師聽小僧來報曰:“王爾烈求見悟玄大師。”悟玄急忙出來迎接,將其引進禪房之中,王爾烈將其想法講與悟玄,悟玄道:“千山龍泉寺中的主持元空長老乃老衲之師兄,他雖不認識你,但與你父親王縉是故交,我給他寫一封短信,你交予他,便能很好地安置你,日後也會有些關照。前些時,納蘭來進香,我曾向他打聽過你的情況,從他那裏我也得知你的情況一、二。今日你來,並有如此想法,依老衲所見,眼下你正處在悲喜皆痛的山重水複之絕境,去千山求讀,很可能就會柳暗花明了。”言畢吩咐小僧筆墨侍侯,隻見悟玄揮起羊毫,刷刷刷一氣嗬成,信上寫道:“元空師兄,別來無恙?愚弟有一忘年友,名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此人乃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舉人,雍正七年已酉科博學鴻詞科征士取中二等二十二名,後任刑部湖廣司主事王天祿之孫,雍正十二年以附生補禮部官學教習,現任直隸深州學政王縉之子,雍正三年乙已科拔貢,雍正七年已酉科舉人,雍正十一年癸醜科進士,以三甲八十六名獲捷,發狀元陳倓榜,現任甘肅甘州知州王組的從子。王爾烈聰穎好學,才學超群,能詩善詠,書工二王。州人譽之為“遼陽才子”,他曾為我廣佑寺撰寫楹聯,深為我禪界及廣大施主厚愛,乃吾之忘年好友,今欲入貴寺求讀於兄長門下,望予關照,詳情待四月去千山雲遊時晤談。此致 大禮!師弟悟玄拙筆。乾隆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寫罷,裝入信封內,皮上又寫上:千山龍泉寺主持元空長老親啟,然後遞交爾烈道:“將此書交與元空本人即可。”
王爾烈謝過悟玄大師,拜別了悟玄,直奔千山而去。
陽春三月,關東大地春光融融,王爾烈一路上所見景致,美不勝收:沿路上的柳絲,剛透出鵝黃色的葉芽,燕子在柳樹上穿梭式地飛來飛去,象似用它們那剪刀式的尾巴剛剛裁出這萬條垂下的綠絲絛;田裏的麥苗猶如嬉春的女子,恣意舞動她們嫩綠的衣裳;吹麵不寒的楊柳風,帶著大地泥土的氣息,混著山裏花草的香味,輕拂著王爾烈乍離煩惱,初綻笑容的臉龐。他驀然迴首遙望他的故鄉遼陽時,那風水溝,西門裏,儒學館,州暑衙門,以及廣佑寺……皆已消逝殆盡,就連遼陽最高建築物白塔亦為莽莽的原野吞沒得無影無蹤。還有古城的往事所帶給他的煩惱也一拚拋到了天邊。他轉過身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覺得渾身輕鬆了許多,他象一隻久罹籠中的小鳥,終於飛出了牢籠,獲得了自由。他又走過了幾簇形式相同,屋瓦鱗鱗可數的小村子,便來到了千山腳下。
王爾烈仰首一望,乃大發感慨,心中暗道:“果然名不虛傳,真乃千朵蓮花,巍巍岧岧,逶迤綿亙數百裏,奇峰疊聳,峭壁嵯峨,奇石遍山,怪鬆如林,碑亭星羅,廟宇棋布。”他覺得仿佛到了超凡脫俗的世外仙境。他的心情一時豁然開朗起來。
他沿著北溝又走了一程,走到了龍泉穀。春光在這大山的懷抱中泄露得遲一些,桃花依舊還開著,岩下陰涼處和山溪旁長滿了薇蕨和其它的風尾草。紅、黃、藍、紫的小草花點綴在綠茵上頭。天上的雲雀,林中的黃鶯唱著婉轉動聽的歌兒,白紗帶似的薄雲從這峰遊向那峰,時而停下來,象似要擋住太陽,怕地麵上的花草受到它的火焰的威嚇。
原來龍泉寺就在這龍泉穀裏。龍泉寺雄偉壯觀,四周由獅子、龍泉、彌勒、落月、象山、海螺諸峰環繞,兩側坡陡林密,曲徑而行,步步登高,至懸崖峭壁處,展伸四坳,形成扇狀,登高俯視,宛如佛手,龍泉寺殿宇就坐落於掌心,與幽穀巉岩渾然一體,奇石星布,古鬆參天,舍利塔與古木並立,涼亭掩映於密林之間,構成一幅凝重的山水畫卷,素有“一千峰裏煙霞勝,十六景中圖畫存”之譽。
王爾烈來到龍泉寺後,拜見了元空長老,便住進了西閣。
龍泉寺西閣坐落在龍泉寺淨瓶峰北人造平台上,為民式建築的瓦室三楹,簷下有長廊,兩側建有兩幢列脊鑽尖式小閣,中為別致庭院。閣前瓶峰對峙,峰尖與閣尖齊舉;閣後萬鬆簇擁,風聲與濤聲共鳴。西閣向為高人名士習書潑墨之所,達官顯宦下榻之地。每逢夜闌人靜,燈火遠燭,樹影婆娑,“西閣客燈”亦為其獨具的風韻而載入史冊,成為著名的龍泉十六景之一。
這夜,月朗星燦,高天明淨,山穀裏萬簌俱靜,唯有鬆濤陣陣作響。王爾烈一時還睡不著,於是漫步出屋,到院內欣賞周圍的景致。這時,他聽見從講經堂裏飄出來的元空長老講經的聲音……。王爾烈覺得這是佛家在講經說法,與自己無關,遂反迴屋裏。待他躺下昏昏欲睡之時,忽然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他急忙迎出去。一看,見元空長老,於是,便引他進了屋來,隨即二人敘起話來。
元空道:“來此有何感受?”
王爾烈道:“我隻是想讓法師早日給我上課,以開愚頑。”
元空聽了笑道:“你的第一課,我已經給你上過了。”
王爾烈有些不解,說道:“上過了?哪裏?”
元空道:“你方才不是站在外麵聽我講經了嗎?我已看你站在月下了。”
王爾烈道:“不過,那是佛家的經典,與我這個學子有何幹?”
元空道:“此言差矣,佛俗一理也。我方才講“要從動中識靜,從靜中悟性”其實,潛心學界,用心求知,也是佛心也。”
王爾烈並未聽懂元空的話,想再聽下去。不料,元空卻一轉話題,講起了千山的景觀來了。他講了千山,又講了龍泉寺。他道:“這龍泉寺,是你家前輩曾讀過書,發跡的地方。你可知道它有多少個景觀嗎?”
王爾烈瞠目結舌,未能答出。
元空繼續道:“龍泉寺十六景,其為:鬆門塔影,講台鬆風,瓶峰晨翠,螺峰夜月,吐符應生,龜石朝日,蟠石龍鬆,象山晴雪,獅口鍾聲,石門彌勒,龍泉演梵,石經梨花,悟公塔院,西閣客燈,鼓亭落日,萬鬆主照。這些是命了名的;還有許多沒有命名的景觀,加起來就不止十六個。譬如說,千山重巒疊障,起伏連綿,林海茫茫,花草森森,一旦山風大作,那鬆濤咆哮嗷嗷;隻聽流水汩汩,鳥聲咻咻,寺鍾聲聲,豈不是匯成一個巨大,浩瀚,波瀾壯闊的鼓樂海洋。即便你靜下來,其聲則起矣;待你動起來,其聲則靜下哉。動潛於靜中,靜生於動裏,這正是今晚我所述也。”王爾烈聽到此,方有所悟,並深覺元空所談哲理很是深邃。但他並未插話。元空接下來說:“你讀書求識,亦同一理。在你誠心靜下來求讀時,即便外麵有萬傾鬆濤湧來,也會不覺其聲;待你鬆弛誌向,留連繁華世事時,縱然外麵已是萬簌俱靜,你也會心猿意馬。這就是你之所以來千山求讀的根本原因了。”隨即王爾烈興奮起來,說道:“這皆在於悟性啊。”
元空道:“正是此理,你能悟出這話來,就說明你已經有了悟性了。”隨即,元空又給王爾烈規定了三條學習範例,即:
第一條例:鍾一鳴也;
第二條例:鍾一鳴也;
第三條例:鍾一鳴也。
隻見王爾烈呆呆地望著元空,百思不解。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