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爾烈十五歲那年,乾隆七年,王爾烈在中心廟塾館裏度過了四個寒暑了。他的塾師崔巍是個老飽學,知識淵博,教學有方。隻是性格古怪,喜歡陰陽怪氣,麵部總是要下雨似的陰沉,學生暗地裏叫他“崔雨”。
一天,崔巍帶領學生們登臨東城門樓,他想借助古人演馬習武之地來個當年努爾哈赤的“東城試駿”。崔巍想,古人演馬,是校場取駿,今人舉試,也是校場拔秀。文者武備,武者文精,同出一轍。崔巍想通過“東門試駿”來測試一下這般弟子的才華,從而檢驗一下自己的塾業如何。他的這些想法,不準備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領會理解。說話間,他們便向東門走去。
王爾烈與崔瑾左右在崔巍身旁,走在前頭。今天崔巍把崔瑾和王爾烈帶在身邊,那是有特殊用意的。崔瑾是崔巍的族屬,他稱崔巍為“老叔”;王爾烈則是他的得意門生,崔瑾學習與王爾烈相比,也不相上下。崔巍想試一試他倆的本事,也想讓這兩個弟子能有更大的長進。同時,對其它學子來說,也可以起到激勵和推促的作用。
他們走了一程路,待到行人稀朗之時,崔巍叫道:“王爾烈。”王爾烈立即答道:“學生在。”“好,你先等著。”接著又叫道:“崔瑾。”崔瑾有些結巴,停了停,答道:“侄在。不,學生在。”“我問你,我指點的那本《千家詩》可曾讀完?”崔瑾點頭答道:“迴老師話,學生讀過了。”崔巍聽了,順便指出唐代賀知章的《柳枝詞》讓他背誦。崔瑾聽了,馬上背誦起來:“碧玉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崔巍聽罷,也沒有點頭,便又指出唐代楊巨源《城東早春》讓他背誦。崔瑾甚感輕鬆,當即背誦:“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再背誦唐杜牧的《江南春》。”崔巍道。崔瑾昂起小頭,迎著春風,遂背道:“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驀地,崔巍又見前麵杏花叢間挑出一麵酒旗。於是,他道:“唐杜牧的《清明》可能背誦?”崔瑾背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崔巍沒有看他一眼,而是看到太子河上飄飄然遊著許多鴨子,於是,他道:“將宋代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背誦來,也好領略一下這滿城春色和這大好春光,豈不是快事!”崔瑾滿麵春風,馬上接著背誦:“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吟罷,崔瑾歡悅至極。他用手拉一把王爾烈,意思是說,這短短的幾句詩能考住誰啊!王爾烈並未出聲。
驀地,崔巍變得嚴肅起來,調轉了話題,道:“這些詩句,對於你們這樣的學生來說,均屬雕蟲小技,自當背誦下來,我再問你,這本千家詩後麵的所附《笠翁對韻》可看過否?”崔瑾有些發愣,說道:“老師,那不是供參閱的書目嗎?何須背它?”崔巍有些生氣了,說道:“何出此言?難道參閱書目就不該背誦嗎?不背如何作詩?”這下子崔瑾可有些慌神了,急得不覺汗珠從額頭上流落下來。無奈,他隻好乞望一下身邊的王爾烈,意在向其求援。王爾烈也明白了,但沒有老師的話,也未敢言。
其實,崔巍早已把注意打在王爾烈身上了。他所問崔巍那些詩,都是為提問王爾烈做準備,打鋪墊。這會兒,他見崔瑾在搞小動作,便也來個下馬撤梯,說道:“王爾烈,你們同學一迴,關係又好,他向你求援,那麽,你就幫他一下吧。”王爾烈道:“不過,我也沒有把握,有不對之處,還望老師多加指正和提示。”“背第一節,一東韻。”崔巍道。
王爾烈聽了,用手攬了一下搭在額前的頭發,聲音洪亮地背誦起來:“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戎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再背其二,也是東韻。”王爾烈剛背完其一,老師又命令道。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曚.蠟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浩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再背其三,也是東韻。”王爾烈剛剛背完其二,老師又命令其背其三。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有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王爾烈背完了,停了下來,崔瑾也舒了一口氣,總算是背誦完了。可是,老師又問道:“還有否?”
崔瑾聽了,心裏很納悶,他特意從同學處找來書,對了一下,發現“東韻”隻有這三部分,確實背誦完了,可是,老師為何還問呢?想到此,他禁不住自愧的神情望了王爾烈一眼。不料,王爾烈卻答道:“有。”“那麽,你能背嗎?”崔巍問道。“能。”王爾烈答道。他微笑著看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說,請不要為我擔心。“能?背誦。”崔巍命令道。
“門對戶,殿對庭。射箭對張弓。霜花對雪葉,古柏對蒼鬆。三更雨,四時風。野碧對天青。大姑喚小嫂,晚輩請尊翁。南山黃豆操犁種,北嶺綠瓜荷鋤耕。古庵小尼竹錘頻敲胸前磬,鄰寺老僧木杵慢撞身後鍾。”
崔巍見王爾烈背誦完了,把臉一沉,問道:“這是書中原有的嗎?”王爾烈答道:“不是。”“何來?”“自作。”“為啥?”王爾烈藝高膽大,並未害怕,心平氣和,慢條斯理地說:“迴老師話,《笠翁對韻》乃李漁撰。李漁,字笠鴻、適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康熙年間,流寓金陵。其家設有戲班,常給各地達官貴族們演戲。著有《閑情偶寄》、《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評話記《十二集》。時人稱其為李十郎。《笠翁對韻》,共二卷,上卷為上平聲各韻,下卷為下平聲各韻,共三十韻。以聯對形式介紹各韻中常用字及對仗方法。有多種刊本,流傳廣泛。對於背誦李漁《笠翁對韻》,我有一個想法,既然他能作,我等為何不能作?所以我又依韻作了一韻,還請老師指教。”
崔巍聽罷,心裏暗地讚揚。接著又讓王爾烈背誦《龍文鞭影》中的“一東”韻。《龍文鞭影》也是一部講述詩韻和對仗的書,明代蕭有良撰寫。它比《千家詩》所附詩韻,偶句相比,更為臻美些。當然比較深奧些,不容易記誦。能背誦下來,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
王爾烈並未懼難,他小時候背誦過,那些句子就像刻在腦子裏似的。他毫不費力,一氣嗬成:
粗成四字,誨我蒙童。經書當曉,子史須通。重華大孝,武穆精忠。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禱雨,漢祖歌風。秀巡河北,策踞江東。太宗懷鷂,桓典乘驄。嘉賓賦雪,聖祖吟虹。鄴仙秋波,宣聖春淩。愷崇鬥富,渾浚爭功。王倫使虜,魏絳和戎。恂留河內,何守關中。曾除丁謂,皓折賈充。田驕貧賤,趙別雌雄。王戎簡要,裴楷清通。子尼名士,少逸神童。巨伯高誼,許叔陰功。代雨李靖,止雹王崇。和凝衣缽,仁傑藥籠。義倫清節,展獲和風。占風令尹,辯日兒童。敝履東郭,粗服張融。盧杞除患,彭寵言功。放歌漁者,鼓枻詩翁。韋文朱武,陽孝尊忠。倚閭賈母,投閣揚雄。梁姬值虎,馮後當熊。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崔巍聽到這裏,臉上方見笑容,說道:“好,汝等有如此根基,何愁不能作出好詩!待一會兒,登上城樓,望著陽春景色,再展詩才。”
轉眼間,師生已經到了大東門下。崔巍抬頭舉目一望,城牆巍峨,雄關確立,門樓高聳,好不威威赫赫!當年努爾哈赤所題“東門試駿”四個大字,懸於城門之上,睿睿華重,遒勁古樸,蒼涼古邁,展示出倥傯歲月逝去之勢,指點著荏苒時光流來之風,著實令人頓生感慨。旋即,他又想到古人東門試駿,轅門射柳的隱隱雄姿,以及今人科場考試,雄華投筆的浩浩英姿。複望了一下門前的古道,搖曳的邊草,順手捋了一下胸前略有花白的胡須,吟道:“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
大家聽了,都把目光投向王爾烈和崔瑾身上,因為在眾學子的心裏,能夠對上此聯的非他倆莫屬。
王爾烈和崔瑾心裏明白,這是老師在專為他倆出題,王爾烈瞅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讓他來對,來個科場首駿。然而崔瑾卻未應允,覺得自己是老師的子侄,怎好捷足先登。王爾烈看看,也不好冷場,略加思索,便順口道出:“東門外,東門裏,裏外通今風。”“好!”眾人一聽,齊聲喝彩。崔巍並未點頭,麵對城門樓,繼續吟道:“東門試駿,風浩浩,常伴分鬃烈馬。”
王爾烈心裏明白,既然老師沒有停頓,接著出題,仍然是對我來的,不能再推讓了。於是,他眼一眨,眉頭一舒,馬上出口:“西城竟鵬,雲飄飄,久隨並翅蒼鷹。”“好個王爾烈,繼續答來。”崔巍說罷,隨即又出口道:“烈駿登場,進士及弟,春風得意。”
王爾烈一聽,知道老師的試對開始切題了,由演馬已經轉到習墨,由武到文了。於是,他更是順心隨意,當即拈來,道:“金榜題名,狀元還鄉,馬蹄爽急。”“好你個王爾烈,如此好高鶩遠,連進士都未看在眼裏。我再要你連中三元。”隨即崔巍又出題道:“解元、會元、狀元,何時汝等可取三元連中。”
古時科考中,以取中並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者稱解元,會試第一者稱會元,殿試第一者稱狀元,全稱三元。三元中,科名最高的就是狀元了,故狀元者又號稱“大魁天下”。曆代科舉考試中,能夠連中三元者廖廖無幾。王爾烈對前代和當朝士子科考的艱辛與榮辱,深有所知。這時,他聽了老師的命聯後,想到這是老師在激勵自己與期望自己,以求科場連捷。於是,他精神抖擻,文思滔滔而至,隨即出口聯道:“鄉魁、會魁、殿魁,今朝吾輩欲奪鼎甲天下。”
崔巍聽了,把臉轉了過來,說道:“答聯確實工整,不過,尚欠氣魄。”崔瑾道:“何說?”崔巍說道:“聯中的“欲奪”二字,為何不用“定奪”二字。欲奪乃試探焉,定奪,乃恆心矣。汝等切記,為人者,應有此鴻圖大誌,否則,就不是‘東門試駿’、‘西城竟鵬’了。”
王爾烈隨即答道:“謹遵師諭。”
崔巍繼續往上走,到了最高處停下來,深唿一口氣後又接著講:“古時,有“詩虎”和“詩鍾”兩種文字遊戲。詩虎,就是猜燈謎,也叫打燈謎。清代《季基叢書》書中說:杭人元夕,多以謎為猜燈,任人商略,永樂初,錢塘場景言以春謎名。由此可見,詩虎最低始於明初,盛於永樂後。後來,隨著人們的喜歡和運用的廣泛,逐漸發展並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以至演變成二十四格。其流傳下來的,有卷簾、蝦須、會意、揀字、解鈴、係鈴數格。其遊戲方法,多是將詩謎黏於燈籠之上,以便吸引人們前來猜解。對於猜中者,當場以彩物相酬,氣氛相當熱烈。正因如此,人們便把詩虎稱之為打燈謎。簡稱燈謎。燈謎又叫燈虎。原來,猜謎源於古代隱語庚詞,與生活中的射詩作遊戲的一種。清代《詩鍾考》一書雲:“昔人作此,禮規甚嚴,指題時,綴錢於縷,係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其聲鏘然,以為構思之限,故名詩鍾,即刻燭係缽之遺意。”古時,除“詩虎”,“詩鍾”遊戲外,還有“羊角對”、“雕玉雙聯”、“百納琴”、“詩唱”等。但是,最常用者,還是前兩種。以其雅致、和諧、便於傳揚,應用普遍。詩鍾與詩虎之題,往往不拘一格,或分詠一事一物,或合誦一地一人,或嵌詞或填字,形式多樣,靈通隨便,隻求湊和天然,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看來今天崔巍要試學子王爾烈的詩題,不知出於何種?王爾烈心中有數,坦然自若地等待著。
這時,城門樓下西邊文廟裏,走出九個和尚。他們來到廟前一塊韭菜地邊,準備揮鋤鏟韭菜。當時,赤日當頭,他們中有的抬頭望望,心裏像是在想著什麽。
崔巍看看,詩興大起,便說道:“就以文廟前九個和尚鏟韭菜為題作詩,限韻‘九韭酒久’成一首七言絕句。王爾烈,你不是文思敏捷能詩嗎?請速速做來,遲了要罰。”
不料,一向詩思敏捷的王爾烈,卻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也沒出一聲。老師還以為他懵住了,一時答不出,便說道:“何不快些?”
王爾烈聽了,向前一步,道:“唐代散文大家,一代文宗韓愈韓昌黎老先生在其名篇《師說》中曾說:‘古文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能解矣。’請問老師既然為先生,何不給學生作個樣子,以解其惑!”
崔巍知道王爾烈在賣關子,便說道:“韓愈老宗師還在《師說》中接著說:‘生於吾前,聞其道也,因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無先後,學無早晚,況汝又是師所領教過的晚生,何不快些答來,還等何時?”
王爾烈急忙彎腰施禮,說道:“既然如此,學生遵命了。”
崔巍道:“王爾烈,老師要你按‘絕句’的格式做一首每句裏都含有‘九’字的發音字。”王爾烈聽了老師的話後,又向城門下文廟前的韭菜地望了一眼,接著便吟道:“
文廟門前一畦韭,和尚鏟地人數九。
頂著烈日望好久,不知寺中可有酒?”
同窗聽了,皆為喝彩,未想,崔巍卻將臉沉了下來,說道:“這首小詩,每句隻含一個“九”字發音字,何足掛齒!我要你做每句含三個‘九’的發音字,你可立即做出?”眾學子一聽,老師又犯了刁鑽病了,便都為王爾烈捏把汗。沒想,王爾烈稍一思索,便答道:“
打酒時在九月九,捎迴九斤九兩韭。
和尚久久未喝酒,這迴飲酒醉久久。
哪知,王爾烈剛住,崔巍卻訓斥他道:“那和尚能鏟地,分明未醉,再添四兩,讓他們分著喝。”
王爾烈明白,再添四兩的意思是在詩中再加上四個“九”字發音字,“他們分著喝的意思是讓每行詩再多加上一個帶‘九’字發音字。想到此,略加思索,便吟道:“
九畝九分九厘韭,酒友喝酒韭剩久。
九斤九兩九錢酒,九老酒牙掉九九。”
崔巍嚴肅地喝道:“還沒喝足,能否再添添酒?”王爾烈明白,再添添酒這話是指詩中再添上幾個帶九字發音的字。他並未打怵,他學井陽崗打虎的武鬆跟店小二說的話,說道:“要酒便添來,要牛肉卻沒有了。”說罷順口吟出:“韭韭韭韭韭韭韭。”說到此,嘎然停止。崔巍以為他卡住了,把眼睛瞪得像青蛙似的,同窗也跟著急得不知所措,等了一會,沒想,王爾烈又是:“酒酒酒酒酒酒酒。”見勢,老師的眼睛割成了刀子,同學的眼睛孔成桃子。都以為他又卡住了,答不出了,才不得不又弄出這些個“酒”字來。大家都暗暗為他著急,然而,也有沒著急的,知道他的本事,是會力挽狂瀾的,這樣做,隻不過是為做鋪墊,他是有根底的。他的同窗崔瑾就這麽想的,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王爾烈讀書多,知識麵廣,閱曆也深,詩詞底子厚,一般是難不倒他的,果然,王爾烈環視老師和大家一眼後,便接著道出兩句:
對韭品酒久久久,韭酒九杯九對九。
一語落地,掌聲雷動。諸同學都為王爾烈絕詩叫好。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一天,崔巍帶領學生們登臨東城門樓,他想借助古人演馬習武之地來個當年努爾哈赤的“東城試駿”。崔巍想,古人演馬,是校場取駿,今人舉試,也是校場拔秀。文者武備,武者文精,同出一轍。崔巍想通過“東門試駿”來測試一下這般弟子的才華,從而檢驗一下自己的塾業如何。他的這些想法,不準備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領會理解。說話間,他們便向東門走去。
王爾烈與崔瑾左右在崔巍身旁,走在前頭。今天崔巍把崔瑾和王爾烈帶在身邊,那是有特殊用意的。崔瑾是崔巍的族屬,他稱崔巍為“老叔”;王爾烈則是他的得意門生,崔瑾學習與王爾烈相比,也不相上下。崔巍想試一試他倆的本事,也想讓這兩個弟子能有更大的長進。同時,對其它學子來說,也可以起到激勵和推促的作用。
他們走了一程路,待到行人稀朗之時,崔巍叫道:“王爾烈。”王爾烈立即答道:“學生在。”“好,你先等著。”接著又叫道:“崔瑾。”崔瑾有些結巴,停了停,答道:“侄在。不,學生在。”“我問你,我指點的那本《千家詩》可曾讀完?”崔瑾點頭答道:“迴老師話,學生讀過了。”崔巍聽了,順便指出唐代賀知章的《柳枝詞》讓他背誦。崔瑾聽了,馬上背誦起來:“碧玉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崔巍聽罷,也沒有點頭,便又指出唐代楊巨源《城東早春》讓他背誦。崔瑾甚感輕鬆,當即背誦:“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再背誦唐杜牧的《江南春》。”崔巍道。崔瑾昂起小頭,迎著春風,遂背道:“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驀地,崔巍又見前麵杏花叢間挑出一麵酒旗。於是,他道:“唐杜牧的《清明》可能背誦?”崔瑾背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崔巍沒有看他一眼,而是看到太子河上飄飄然遊著許多鴨子,於是,他道:“將宋代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背誦來,也好領略一下這滿城春色和這大好春光,豈不是快事!”崔瑾滿麵春風,馬上接著背誦:“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吟罷,崔瑾歡悅至極。他用手拉一把王爾烈,意思是說,這短短的幾句詩能考住誰啊!王爾烈並未出聲。
驀地,崔巍變得嚴肅起來,調轉了話題,道:“這些詩句,對於你們這樣的學生來說,均屬雕蟲小技,自當背誦下來,我再問你,這本千家詩後麵的所附《笠翁對韻》可看過否?”崔瑾有些發愣,說道:“老師,那不是供參閱的書目嗎?何須背它?”崔巍有些生氣了,說道:“何出此言?難道參閱書目就不該背誦嗎?不背如何作詩?”這下子崔瑾可有些慌神了,急得不覺汗珠從額頭上流落下來。無奈,他隻好乞望一下身邊的王爾烈,意在向其求援。王爾烈也明白了,但沒有老師的話,也未敢言。
其實,崔巍早已把注意打在王爾烈身上了。他所問崔巍那些詩,都是為提問王爾烈做準備,打鋪墊。這會兒,他見崔瑾在搞小動作,便也來個下馬撤梯,說道:“王爾烈,你們同學一迴,關係又好,他向你求援,那麽,你就幫他一下吧。”王爾烈道:“不過,我也沒有把握,有不對之處,還望老師多加指正和提示。”“背第一節,一東韻。”崔巍道。
王爾烈聽了,用手攬了一下搭在額前的頭發,聲音洪亮地背誦起來:“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戎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再背其二,也是東韻。”王爾烈剛背完其一,老師又命令道。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曚.蠟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浩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再背其三,也是東韻。”王爾烈剛剛背完其二,老師又命令其背其三。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有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王爾烈背完了,停了下來,崔瑾也舒了一口氣,總算是背誦完了。可是,老師又問道:“還有否?”
崔瑾聽了,心裏很納悶,他特意從同學處找來書,對了一下,發現“東韻”隻有這三部分,確實背誦完了,可是,老師為何還問呢?想到此,他禁不住自愧的神情望了王爾烈一眼。不料,王爾烈卻答道:“有。”“那麽,你能背嗎?”崔巍問道。“能。”王爾烈答道。他微笑著看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說,請不要為我擔心。“能?背誦。”崔巍命令道。
“門對戶,殿對庭。射箭對張弓。霜花對雪葉,古柏對蒼鬆。三更雨,四時風。野碧對天青。大姑喚小嫂,晚輩請尊翁。南山黃豆操犁種,北嶺綠瓜荷鋤耕。古庵小尼竹錘頻敲胸前磬,鄰寺老僧木杵慢撞身後鍾。”
崔巍見王爾烈背誦完了,把臉一沉,問道:“這是書中原有的嗎?”王爾烈答道:“不是。”“何來?”“自作。”“為啥?”王爾烈藝高膽大,並未害怕,心平氣和,慢條斯理地說:“迴老師話,《笠翁對韻》乃李漁撰。李漁,字笠鴻、適凡,號笠翁,浙江蘭溪人。康熙年間,流寓金陵。其家設有戲班,常給各地達官貴族們演戲。著有《閑情偶寄》、《笠翁十種曲》,另有短篇評話記《十二集》。時人稱其為李十郎。《笠翁對韻》,共二卷,上卷為上平聲各韻,下卷為下平聲各韻,共三十韻。以聯對形式介紹各韻中常用字及對仗方法。有多種刊本,流傳廣泛。對於背誦李漁《笠翁對韻》,我有一個想法,既然他能作,我等為何不能作?所以我又依韻作了一韻,還請老師指教。”
崔巍聽罷,心裏暗地讚揚。接著又讓王爾烈背誦《龍文鞭影》中的“一東”韻。《龍文鞭影》也是一部講述詩韻和對仗的書,明代蕭有良撰寫。它比《千家詩》所附詩韻,偶句相比,更為臻美些。當然比較深奧些,不容易記誦。能背誦下來,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
王爾烈並未懼難,他小時候背誦過,那些句子就像刻在腦子裏似的。他毫不費力,一氣嗬成:
粗成四字,誨我蒙童。經書當曉,子史須通。重華大孝,武穆精忠。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禱雨,漢祖歌風。秀巡河北,策踞江東。太宗懷鷂,桓典乘驄。嘉賓賦雪,聖祖吟虹。鄴仙秋波,宣聖春淩。愷崇鬥富,渾浚爭功。王倫使虜,魏絳和戎。恂留河內,何守關中。曾除丁謂,皓折賈充。田驕貧賤,趙別雌雄。王戎簡要,裴楷清通。子尼名士,少逸神童。巨伯高誼,許叔陰功。代雨李靖,止雹王崇。和凝衣缽,仁傑藥籠。義倫清節,展獲和風。占風令尹,辯日兒童。敝履東郭,粗服張融。盧杞除患,彭寵言功。放歌漁者,鼓枻詩翁。韋文朱武,陽孝尊忠。倚閭賈母,投閣揚雄。梁姬值虎,馮後當熊。羅敷陌上,通德宮中。
崔巍聽到這裏,臉上方見笑容,說道:“好,汝等有如此根基,何愁不能作出好詩!待一會兒,登上城樓,望著陽春景色,再展詩才。”
轉眼間,師生已經到了大東門下。崔巍抬頭舉目一望,城牆巍峨,雄關確立,門樓高聳,好不威威赫赫!當年努爾哈赤所題“東門試駿”四個大字,懸於城門之上,睿睿華重,遒勁古樸,蒼涼古邁,展示出倥傯歲月逝去之勢,指點著荏苒時光流來之風,著實令人頓生感慨。旋即,他又想到古人東門試駿,轅門射柳的隱隱雄姿,以及今人科場考試,雄華投筆的浩浩英姿。複望了一下門前的古道,搖曳的邊草,順手捋了一下胸前略有花白的胡須,吟道:“遼陽城,遼陽州,州城銜古道。”
大家聽了,都把目光投向王爾烈和崔瑾身上,因為在眾學子的心裏,能夠對上此聯的非他倆莫屬。
王爾烈和崔瑾心裏明白,這是老師在專為他倆出題,王爾烈瞅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讓他來對,來個科場首駿。然而崔瑾卻未應允,覺得自己是老師的子侄,怎好捷足先登。王爾烈看看,也不好冷場,略加思索,便順口道出:“東門外,東門裏,裏外通今風。”“好!”眾人一聽,齊聲喝彩。崔巍並未點頭,麵對城門樓,繼續吟道:“東門試駿,風浩浩,常伴分鬃烈馬。”
王爾烈心裏明白,既然老師沒有停頓,接著出題,仍然是對我來的,不能再推讓了。於是,他眼一眨,眉頭一舒,馬上出口:“西城竟鵬,雲飄飄,久隨並翅蒼鷹。”“好個王爾烈,繼續答來。”崔巍說罷,隨即又出口道:“烈駿登場,進士及弟,春風得意。”
王爾烈一聽,知道老師的試對開始切題了,由演馬已經轉到習墨,由武到文了。於是,他更是順心隨意,當即拈來,道:“金榜題名,狀元還鄉,馬蹄爽急。”“好你個王爾烈,如此好高鶩遠,連進士都未看在眼裏。我再要你連中三元。”隨即崔巍又出題道:“解元、會元、狀元,何時汝等可取三元連中。”
古時科考中,以取中並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者稱解元,會試第一者稱會元,殿試第一者稱狀元,全稱三元。三元中,科名最高的就是狀元了,故狀元者又號稱“大魁天下”。曆代科舉考試中,能夠連中三元者廖廖無幾。王爾烈對前代和當朝士子科考的艱辛與榮辱,深有所知。這時,他聽了老師的命聯後,想到這是老師在激勵自己與期望自己,以求科場連捷。於是,他精神抖擻,文思滔滔而至,隨即出口聯道:“鄉魁、會魁、殿魁,今朝吾輩欲奪鼎甲天下。”
崔巍聽了,把臉轉了過來,說道:“答聯確實工整,不過,尚欠氣魄。”崔瑾道:“何說?”崔巍說道:“聯中的“欲奪”二字,為何不用“定奪”二字。欲奪乃試探焉,定奪,乃恆心矣。汝等切記,為人者,應有此鴻圖大誌,否則,就不是‘東門試駿’、‘西城竟鵬’了。”
王爾烈隨即答道:“謹遵師諭。”
崔巍繼續往上走,到了最高處停下來,深唿一口氣後又接著講:“古時,有“詩虎”和“詩鍾”兩種文字遊戲。詩虎,就是猜燈謎,也叫打燈謎。清代《季基叢書》書中說:杭人元夕,多以謎為猜燈,任人商略,永樂初,錢塘場景言以春謎名。由此可見,詩虎最低始於明初,盛於永樂後。後來,隨著人們的喜歡和運用的廣泛,逐漸發展並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以至演變成二十四格。其流傳下來的,有卷簾、蝦須、會意、揀字、解鈴、係鈴數格。其遊戲方法,多是將詩謎黏於燈籠之上,以便吸引人們前來猜解。對於猜中者,當場以彩物相酬,氣氛相當熱烈。正因如此,人們便把詩虎稱之為打燈謎。簡稱燈謎。燈謎又叫燈虎。原來,猜謎源於古代隱語庚詞,與生活中的射詩作遊戲的一種。清代《詩鍾考》一書雲:“昔人作此,禮規甚嚴,指題時,綴錢於縷,係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其聲鏘然,以為構思之限,故名詩鍾,即刻燭係缽之遺意。”古時,除“詩虎”,“詩鍾”遊戲外,還有“羊角對”、“雕玉雙聯”、“百納琴”、“詩唱”等。但是,最常用者,還是前兩種。以其雅致、和諧、便於傳揚,應用普遍。詩鍾與詩虎之題,往往不拘一格,或分詠一事一物,或合誦一地一人,或嵌詞或填字,形式多樣,靈通隨便,隻求湊和天然,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看來今天崔巍要試學子王爾烈的詩題,不知出於何種?王爾烈心中有數,坦然自若地等待著。
這時,城門樓下西邊文廟裏,走出九個和尚。他們來到廟前一塊韭菜地邊,準備揮鋤鏟韭菜。當時,赤日當頭,他們中有的抬頭望望,心裏像是在想著什麽。
崔巍看看,詩興大起,便說道:“就以文廟前九個和尚鏟韭菜為題作詩,限韻‘九韭酒久’成一首七言絕句。王爾烈,你不是文思敏捷能詩嗎?請速速做來,遲了要罰。”
不料,一向詩思敏捷的王爾烈,卻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也沒出一聲。老師還以為他懵住了,一時答不出,便說道:“何不快些?”
王爾烈聽了,向前一步,道:“唐代散文大家,一代文宗韓愈韓昌黎老先生在其名篇《師說》中曾說:‘古文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能解矣。’請問老師既然為先生,何不給學生作個樣子,以解其惑!”
崔巍知道王爾烈在賣關子,便說道:“韓愈老宗師還在《師說》中接著說:‘生於吾前,聞其道也,因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無先後,學無早晚,況汝又是師所領教過的晚生,何不快些答來,還等何時?”
王爾烈急忙彎腰施禮,說道:“既然如此,學生遵命了。”
崔巍道:“王爾烈,老師要你按‘絕句’的格式做一首每句裏都含有‘九’字的發音字。”王爾烈聽了老師的話後,又向城門下文廟前的韭菜地望了一眼,接著便吟道:“
文廟門前一畦韭,和尚鏟地人數九。
頂著烈日望好久,不知寺中可有酒?”
同窗聽了,皆為喝彩,未想,崔巍卻將臉沉了下來,說道:“這首小詩,每句隻含一個“九”字發音字,何足掛齒!我要你做每句含三個‘九’的發音字,你可立即做出?”眾學子一聽,老師又犯了刁鑽病了,便都為王爾烈捏把汗。沒想,王爾烈稍一思索,便答道:“
打酒時在九月九,捎迴九斤九兩韭。
和尚久久未喝酒,這迴飲酒醉久久。
哪知,王爾烈剛住,崔巍卻訓斥他道:“那和尚能鏟地,分明未醉,再添四兩,讓他們分著喝。”
王爾烈明白,再添四兩的意思是在詩中再加上四個“九”字發音字,“他們分著喝的意思是讓每行詩再多加上一個帶‘九’字發音字。想到此,略加思索,便吟道:“
九畝九分九厘韭,酒友喝酒韭剩久。
九斤九兩九錢酒,九老酒牙掉九九。”
崔巍嚴肅地喝道:“還沒喝足,能否再添添酒?”王爾烈明白,再添添酒這話是指詩中再添上幾個帶九字發音的字。他並未打怵,他學井陽崗打虎的武鬆跟店小二說的話,說道:“要酒便添來,要牛肉卻沒有了。”說罷順口吟出:“韭韭韭韭韭韭韭。”說到此,嘎然停止。崔巍以為他卡住了,把眼睛瞪得像青蛙似的,同窗也跟著急得不知所措,等了一會,沒想,王爾烈又是:“酒酒酒酒酒酒酒。”見勢,老師的眼睛割成了刀子,同學的眼睛孔成桃子。都以為他又卡住了,答不出了,才不得不又弄出這些個“酒”字來。大家都暗暗為他著急,然而,也有沒著急的,知道他的本事,是會力挽狂瀾的,這樣做,隻不過是為做鋪墊,他是有根底的。他的同窗崔瑾就這麽想的,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王爾烈讀書多,知識麵廣,閱曆也深,詩詞底子厚,一般是難不倒他的,果然,王爾烈環視老師和大家一眼後,便接著道出兩句:
對韭品酒久久久,韭酒九杯九對九。
一語落地,掌聲雷動。諸同學都為王爾烈絕詩叫好。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