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黃牛,我的好夥伴!每迴挨養父毒打時,寶山總要對黃牛講幾句話。寶山的話在嘴上,黃牛的迴答在心裏,雙方默默地交流,不知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寶山編了一首自我解調的詩,心情不好時就叨念幾遍。現在他又念了:“我放黃牛走山坡,知心的話兒幾大籮,對山言,對水說,對著黃牛話最多。我吃棍,它吃棍,奴役滋味不好受。我彈淚,它流淚,人畜傷心誰罪過?”
寶山放的這頭牛,黃色母牛,估計已有十多歲,比寶山的年齡還要大一倍。祖父母在世時,寶山就放過這頭牛,那時寶山人小力氣小,牛鼻子又太厲害,不懂事的寶山,把牛繩拴在腰間,結果被黃牛拖走一裏多地,手腳都被擦傷了。現在寶山又放這頭黃牛,由於同病相憐,雙方都有同情心,而且人畜之心貼得很近很近。每天,寶山照顧它,黃牛也體貼寶山。那兒草多,寶山就往那兒放牧;寶山腿酸了,就騎在黃牛的脊背上。
這一天上山放牛,孩子們很多,陳思亮和陳抗戰也去了。陳抗戰家土地少,不養耕牛,他跟著上山玩。陳思亮比寶山高半個頭,可是摔跤不如寶山,寶山每次都能用腳把他絆倒。然而,陳思亮打心眼裏不服氣。這一天上山坡,他非同寶山比個高低不可。陳思亮選好一塊平地,搖旗呐喊,指名道姓,讓寶山快點過去。說實在的,摔跤比賽,同齡的放牛娃,沒有一個能勝寶山的。幾迴交量過後,他們都服輸了,隻有陳思亮不服氣。你想,他比寶山大三歲,也比寶山高半個頭,三番兩迴敗陣,他能服輸嗎?他叫陣,叫得很響,寶山敢不敢應戰?這就要問問寶山的性格!你別小瞧寶山,在家黑瞎子叫門――熊到家了;但在外麵,寶山可不老實,十分好鬥,就如老虎身上的虱子――誰敢惹!因此,可以斷定:寶山一定會應戰。寶山同陳思亮抱肩抱腰又抱腿,紮紮實實摔了三個迴合,寶山迴迴都敲得勝鼓。陳思亮不服氣,扯著寶山的衣服,趁寶山不備把他摜倒在地。好鬥的寶山,翻起身又摔了他一跤。不過,這一次寶山負出的代價太大――衣服被扯爛了。別的都好說,衣服扯爛迴家怎交代?一想起養父那根長煙管,寶山就十分害怕,於是寶山哭了。 陳思亮和陳抗戰知道寶山的苦衷,紛紛脫下身上的衣服,意欲同寶山對換。陳思亮的衣服比較大,寶山不想穿,再說他家也不富裕;抗戰同寶山的個子差不多,家庭也富裕些,所以,寶山選擇抗戰的衣服穿。
再說,陳抗戰穿著爛衣服迴家,誼母笑罵幾句而已,並沒有拿棍打他。他家是僑屬,抗戰勝利後,每月都有匯款,比寶山他們強多了,一件衣服扯爛,扔一邊就行了,算不了什麽大事。可是誼母出自好心,把衣服補了補,又拿到養母家。於是,摔跤撕爛衣服的事,紙包不住火,養父養母都知道了。誼母沒有拿走抗戰的衣服,因為寶山還穿在身上。養母叫寶山脫下來還給抗戰;但誼母不肯拿走,說是留給寶山穿的。然而誼母走後,養父卻又大打出手,打得寶山渾身是傷。養母並不同情寶山,她知道寶山愛去姨婆家,便惡狠狠地說:“今天你姨婆家做普渡,大家都去,就是不帶你去。懲罰你,必須繼續上山放牛――你這淘氣鬼!”
姨婆家做普渡不讓寶山跟去,寶山很傷心。提起姨婆,寶山十分眷戀,十分思念,別的親戚可以不走動,但是姨婆家他一定要去!
普渡也叫鬼月節,不僅普渡眾生,也安撫冤鬼。燒香拜佛,三牲果品,供奉神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此之外,村長拿頭,募捐錢物,請來戲斑演出,也十分熱鬧,不亞於辭舊迎新、除夕過年。因此,鬼月節是民間節日,孩子們並不陌生,而且非常喜歡這個節日。有句順口溜,叫“七月起來頭李,七月十四普自已。”就是說,從農曆七月初一起,周邊自然村,都有一天普渡,七月份全排滿,日子老祖宗早已定好,不會輕意更改。因此,大人小孩,屈指盤算:“哪村做普渡,走親串戚要記住;農家樂,樂普渡,親戚朋友大集會,吃酒肉,看演出,走親串戚最有趣。”今天走東村,明天逛西村,你來我往,好吃好喝,當然其樂無窮!因此,大人孩子都盼望七月普渡快快到來。
姨婆是誰?就是祖母的老姐姐。要問老太太高齡,少說也有七、八十歲,纏足、僑屬,子女大都在南洋經商,經濟條件不錯,為人十分善良、熱情、好客。姨婆很疼愛寶山,但小腳女人,不便走遠路。寶山去她家時,總要呐喊姨夫,讓他帶寶山去逛村中小街,順便買些吃的喝的玩的。姨夫在姨婆麵前,總是言聽計從。這個瘦老頭,樂嗬嗬地,很慈祥很樂觀,不知原來就這副模樣,或者見了寶山才這麽高興?他身穿淺黃夾克,頭戴氈帽,都是兒子從南洋帶迴來的;他習慣光腳走路,並非沒有鞋穿。
且說這個村有條街市,雖說不長,但很繁華,很熱鬧,吃的喝的玩的都能買到,尤其普渡這一天,人山人海,更是擁擠,連穿行過路都困難。姨夫耳朵不靈,但很和氣,寶山用手指著,告訴他要買這種東西,聲音已經很大了,但他仍然沒有聽清,隻張開著嘴巴,樂嗬嗬地望著寶山,此時寶山才看見姨夫的牙都沒有了。然而,寶山並不關心他沒有牙如何吃飯嚼菜的事,照樣扯著他的衣服,把他領到攤販跟前,用手指了指:“喏,姨夫,這個嘛!”他才明白過來,並立即掏腰包幫寶山買下小玩具。迴家時,寶山和姨夫帶去的兩個包都是鼓鼓的。
姨婆知道寶山愛吃魷魚,就問姨夫:“買了魷魚沒有?”“有!買了三斤。”姨夫沒有聽清,還是寶山代替姨夫迴答的。煮好的魷魚,寶山能吃一斤,迴去的時候還要帶些走。所以三斤魷魚,寶山就包銷一多半。
五歲那年,普渡那天,祖父帶寶山和小妹去姨婆家吃普渡,因兩個自然村離得很近,吃完普渡,祖父帶著小妹迴去了。當時征求寶山的意見,寶山說他要住一個晚上,明天才迴去;可是,當祖父和小妹到家後,寶山又反悔了,拚命地哭著要迴家,誰勸都不聽。姨夫怕寶山亂跑出事,就把寶山摟得緊緊的。怎麽辦?姨夫年老體弱,姨婆纏足女人,兩個表嬸雖在中年,但是女流之輩不敢走夜路,她們都不能送寶山迴家,隻有使勁哄寶山――哄他不哭不鬧為原則。兩位表嬸給寶山送來許多好吃的,桔子、香蕉一大堆,姨婆還發令:“他愛吃魷魚,剩幾隻,都拿來!煮給他吃!”一家人真的把寶山當掌上明珠了。
她們把寶山哄安靜,隨後又哄他入睡。睡到半夜,寶山睜開雙眼一看,發覺睡在姨婆床上,一想起姨婆是纏足女人,寶山再也睡不著了。姨婆什麽都好,就是裹小腳讓寶山見了害怕。那裹腳布又長又臭,想起來就惡心。怎麽脫身?上天?入地?姨婆睡床前,寶山睡床後,寶山不敢驚動姨婆。幸好,南方人睡花木床,床後肚雕花,上麵有床架和頂棚。床架是放木箱用的,頂棚是搭蚊帳用的,跟皇宮的龍床差不多。寶山悄悄地爬起來,生怕驚醒姨婆,所以沒有下地,直接爬到床架子上。寶山把床架上的木箱推在一邊,倦縮著身子睡在床架子上。姨婆睡醒後,往床後一摸,沒有摸到人,感到奇怪,點燈再找,床上床下總找不到。姨婆急了,叫起姨夫,又叫起兩個兒媳婦,大家一起找,一個多鍾頭也沒有找到。他們懷疑寶山跑迴家了。於是姨夫領著兩個兒媳,打著燈籠,找到陳家。祖父母、養母都說沒有迴家來呀!因而,她們又找迴姨婆家,結果在床架子上找到了寶山。你說,寶山小時候是不是很調皮,是不是很淘氣?
祖父母辭世後,去姨婆家的次數就少了,而且再不可能隨心所欲了。去年姨婆家做普渡,大姨二姨帶寶山去,吃過晚飯後又帶寶山返迴,不讓寶山在姨婆家過夜,並說這是養父母的意見。所以,祖父母去世後,寶山的損失最大,處處都能體現出來。今年姨婆家做普渡,養父母不讓寶山去串親,但寶山不服,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去不成怎麽辦――想辦法嘛!養父毒打怎麽怎辦?難道寶山皮厚不怕疼?這就要問問寶山的性格了!寶山的性格是:該做客就做客,該挨打就挨打,男子漢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何做客姨婆家呢?寶山喂好耕牛,早早就牽迴家,拴在牛棚裏。這一切都是神不知鬼不覺的。當大姨二姨帶著小妹上路後,寶山捉迷藏似的跟在後麵,雙方保持一段距離;如果她們迴頭看,寶山就迅速臥倒。去姨婆家的路,不必翻山,不必越嶺,穿一片水田區,據說隻有四裏地,很近的。這個季節,秋稻長勢良好,綠油油的,少說也有尺半高,臥倒在地就很難被發現。當時寶山臥倒後,她們沒有覺察,相反地寶山還能聽到她們的談話聲。小妹問:“哥哥會不會跟來?”大姨說:“不會的,你媽不讓他來,他怎敢來!”二姨則說:“他敢來,你父親還不打斷他的腿!”寶山心裏很緊張,既害怕挨打挨罵,更怕到不了姨婆家。一路上臥倒好幾次,最後才跟到姨婆家。由於做賊心虛,心跳特別厲害,寶山躲在陰暗處,不敢馬上進屋,多可憐嗬!但是,大姨她們進屋後,寶山就聽到姨夫姨婆問:“寶山怎麽沒有來?”大姨和二姨紛紛告訴實情。姨婆聽後很不高興,埋怨養父母管得也太嚴了。她呐喊姨夫:“你去一趟,把寶山叫來!”寶山趕忙亮相:“姨婆,我來了!”姨夫姨婆十分高興,哈哈哈笑個不停;大姨二姨卻大驚失色,指著寶山的鼻子尖,埋怨道:“不請自來,小淘氣!瞧,把姨夫、姨婆樂壞了!”小妹則說:“不請自來,迴去肯定挨揍!”然而,寶山理直氣壯,大搖大擺,故意逗小妹玩,並做出一副鬼臉:“喏喏喏……”小妹也不服氣,以牙還牙,反來覆去地說:“‘今天吃魷魚,明天吃鰻魚!’‘今天吃魷魚,明天吃鰻魚!’……”但寶山仍然大搖大擺,心想:“親生的又能怎的?不就是善於告鳥狀嗎?但我寶山既然來了,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大姨二姨想攆我迴去,狗掀簾子――沒門!就是小妹要告狀,告到她老爹那裏去,姨婆姨夫也不會幹的;再說想告狀也來不及了!”
下午做普渡,晚上大吃大喝一頓。吃過晚飯後,大姨二姨害怕摸黑,不好趕路,帶著小妹和寶山,就要趕迴陳家。但在辭行時,姨婆把寶山拉住,不讓寶山跟她們走。大姨說:“明天不見他放牛,養父還不打斷他的腿?”姨婆則說:“明天我送他迴去,看哪個吃了豹子膽敢打斷他的腿!”大姨二姨十分驚訝,反問:“姨婆,你真要帶寶山迴去?”姨婆沉著地問:“怎,我不敢送他迴去?”大姨瞅了瞅姨婆的小腳:“不是的,怕你走路不方便嘛!”姨婆揮揮手,果決地說:“就這麽定了,你們先走吧!再不走,天黑下來,你們走不成也住下吧!”大姨二姨說啥也不肯善自過夜,怕大姐怪罪,因而,帶著小妹先迴去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姨婆不失諾言,手柱拐杖,命寶山前麵帶路。姨夫要叫輛轎子送,姨婆揮揮手,讓他靠邊站。寶山幫不了姨婆的小腳,但他很感激姨婆,總想牽她一隻手,幫她一點忙。但姨婆覺得礙手礙腳,隻叫寶山前麵帶路。一路上,寶山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過小溝小坎時寶山總要攙扶姨婆一下。他們倆走得慢,時間拉得長,到陳家時正好開中午飯。
姨婆是長輩,也是貴客,在她麵前,怨氣再大,養父母見了寶山,也不敢馬上發作,但是瞟過來的目光跟刀光似的,陰森森冷浸浸地,似乎暗藏著某種殺機。寶山倒吸了一口冷氣。
養母熱情地招待姨婆,另外做一碗雞蛋麵,送到姨婆麵前。姨婆全沒有胃口,她要求喝碗稀飯,說昨天普渡,吃多了油膩東西,還沒有全部消化,喝碗稀飯就行。姨婆見寶山也喝稀飯,便說:“把那碗雞蛋麵給他!每天喝稀飯,你讓他怎長個子?”養母怕寶山吃不完,隻撥一半給寶山,另外半碗給了養父。
姨婆喝了幾口稀飯,瞅瞅養父母問:“日子過得怎樣?”養母說:“還可以,就是累了點。”姨婆用教訓的口吻,嚴肅地說:“聽說最近老打孩子,哪能不累?每次都往死裏打,而且不斷升級?是否有這迴事?”養母辯解道:“沒有呀!他太淘氣了,不得不教訓一下,但都用手扇幾下而已,很少用棍棒打他呀!”姨婆有理有據地說:“不要狡辯了,我都聽說了。你們不但用長煙管打他,還吊在梁上打;更嚴重更令人發紫的是:用木頭扁擔把他打昏過去!若不是他誼母趕到,不出人命才怪呢!”養父紅著臉爭辯道:“我隻打他兩下……”姨婆憤怒地說:“咳,打他兩下還少嗎?木頭扁擔,又不是蘆葦杆子,打人不疼!那根木頭扁擔,我見過,足有一人多高,又粗又扁,跟刀劍似的,你攔腰打他兩下……,男子漢奮臂之下,足有千斤之力,不說是人,就是大樹也招架不住呀!這兩扁擔,若是落在我這老婆子身上,不爬下咽氣,就是骨架子散開,誰都吃不消!”養母辯解道:“此事都怪他,看雞不好好看,讓公雞跑進庭院偷吃穀子。他爸爸挑擔子迴來,火燒火燎,忍無可忍,才打了他兩下。此事我一點兒也不知道……”姨婆氣憤地打斷她的話:“難道等把孩子打死你才知道?你死人呀?他虛歲八歲實歲才七歲,骨骼都還沒有長好,你打他也打,煙管扁擔,見啥打啥,還不把他打壞?七歲孩子,若是在我眼裏,可是掌上明珠;若是在我身邊,還在嬌生慣養呢!可在你們眼裏,是眼中釘、垃圾桶!告訴你們,我這纏足女人,行動不便,今天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我是豁出去了,賣了孩子買合籠――不蒸饅頭專蒸(爭)氣!替誰爭氣?替我老妹出氣來的!老妹在天之靈,如果知道你們打孩子往死裏打,還不氣炸肺?還不告到閻羅王那裏去?告訴你,寶山是我老妹生前抱養的,他們一直把他當心肝寶貝;如今你們已有親生骨肉,如果不想要我要,我把他帶迴去,幫助他讀書。我兩個兒子在南洋經商,兒媳婦都隻有女孩,沒有男孩, 我把他帶迴去,她們倆不搶著要才怪呢!”
養母不以為然,心裏暗自嘀咕:想得多美喲!都養這麽大了,怎能讓你帶迴去呢?現在家中正缺少勞力,你把他帶走,誰幫我家放牛拾糞?你兩兒媳想要小男孩,自已抱養嘛!
養母挨批挨訓,心裏不是滋味,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對方是長輩,隻好忍氣吞聲,不便反駁,心裏又一陣嘀咕:“姨婆老糊塗了,一個淘氣孩子,不打不罵,嬌生慣養,不把他慣壞縱壞才怪呢!再說,這種淘氣鬼,不吃棍棒隻吃蜜糖,豈不成了粉捏的小狗――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嗎?”此時此刻,她盼望姨婆早些迴去,以免說三道四,心裏難受。於是,她陽奉陰違地說:“姨婆,我記住就行了,你老人家別太操心了。下午迴去嗎?我讓他二姨送你一程?”姨婆激昂地說:“咋,攆我迴去?告訴你,我不迴去了,要在這裏住幾天!”養母心裏很吃驚,但臉上卻笑容可掬:“歡迎歡迎!歡迎姨婆多住幾天!”
養父敢怒不敢言,心裏暗罵老太婆,過牆吹滅燈火,管得也太寬了。棍棒出孝子,自古一個理。教育孩子離不開棍棒,淘氣的孩子,不聽話的孩子,不打不行,打不得隻有豆腐!豈不聞:豆腐掉在灰裏,吹不得打不得嘛?!豆腐與孝子,怎能相提並論呢?不過,他不敢發作,猴子吃辣椒――抓耳撓腮。為什麽不敢發作呢?一、姨婆是長輩――老嶽母的姐姐;二、她家華僑,有錢,小恩小惠不斷。去年,他大兒子從南洋迴來,給了不少東西,如他身上穿的蘭格子衣服,床上睡的涼席――天然山膝編織的、可以隨意折疊;三、去年,姨婆兩個兒子迴來,曾繳請他去南洋謀生,他一直念念不忘;如果有機會去南洋,就離不開姨婆家兩個兒子的關照。沒有他倆幫助,不但沒有安身之所,而且寸步難行。
姨婆四兩破千斤,真了不起。她的話大刀闊斧,聽了很痛快,很開心。她這麽大年紀,手沒縛雞之力、腳沒踢毽之功;養父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卻敗在她裙衩底下,真是大快人心!姨婆雖然年邁,但她有個性有魄力,並且堅忍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真是女中豪傑!說實在的,她除了裹小腳討人嫌外,別的什麽都好,寶山非常敬佩她、愛戴她,她是寶山的保護神。她不走留下來,養母不高興,但寶山特別高興――暗自蹦跳了兩下!
寶山放的這頭牛,黃色母牛,估計已有十多歲,比寶山的年齡還要大一倍。祖父母在世時,寶山就放過這頭牛,那時寶山人小力氣小,牛鼻子又太厲害,不懂事的寶山,把牛繩拴在腰間,結果被黃牛拖走一裏多地,手腳都被擦傷了。現在寶山又放這頭黃牛,由於同病相憐,雙方都有同情心,而且人畜之心貼得很近很近。每天,寶山照顧它,黃牛也體貼寶山。那兒草多,寶山就往那兒放牧;寶山腿酸了,就騎在黃牛的脊背上。
這一天上山放牛,孩子們很多,陳思亮和陳抗戰也去了。陳抗戰家土地少,不養耕牛,他跟著上山玩。陳思亮比寶山高半個頭,可是摔跤不如寶山,寶山每次都能用腳把他絆倒。然而,陳思亮打心眼裏不服氣。這一天上山坡,他非同寶山比個高低不可。陳思亮選好一塊平地,搖旗呐喊,指名道姓,讓寶山快點過去。說實在的,摔跤比賽,同齡的放牛娃,沒有一個能勝寶山的。幾迴交量過後,他們都服輸了,隻有陳思亮不服氣。你想,他比寶山大三歲,也比寶山高半個頭,三番兩迴敗陣,他能服輸嗎?他叫陣,叫得很響,寶山敢不敢應戰?這就要問問寶山的性格!你別小瞧寶山,在家黑瞎子叫門――熊到家了;但在外麵,寶山可不老實,十分好鬥,就如老虎身上的虱子――誰敢惹!因此,可以斷定:寶山一定會應戰。寶山同陳思亮抱肩抱腰又抱腿,紮紮實實摔了三個迴合,寶山迴迴都敲得勝鼓。陳思亮不服氣,扯著寶山的衣服,趁寶山不備把他摜倒在地。好鬥的寶山,翻起身又摔了他一跤。不過,這一次寶山負出的代價太大――衣服被扯爛了。別的都好說,衣服扯爛迴家怎交代?一想起養父那根長煙管,寶山就十分害怕,於是寶山哭了。 陳思亮和陳抗戰知道寶山的苦衷,紛紛脫下身上的衣服,意欲同寶山對換。陳思亮的衣服比較大,寶山不想穿,再說他家也不富裕;抗戰同寶山的個子差不多,家庭也富裕些,所以,寶山選擇抗戰的衣服穿。
再說,陳抗戰穿著爛衣服迴家,誼母笑罵幾句而已,並沒有拿棍打他。他家是僑屬,抗戰勝利後,每月都有匯款,比寶山他們強多了,一件衣服扯爛,扔一邊就行了,算不了什麽大事。可是誼母出自好心,把衣服補了補,又拿到養母家。於是,摔跤撕爛衣服的事,紙包不住火,養父養母都知道了。誼母沒有拿走抗戰的衣服,因為寶山還穿在身上。養母叫寶山脫下來還給抗戰;但誼母不肯拿走,說是留給寶山穿的。然而誼母走後,養父卻又大打出手,打得寶山渾身是傷。養母並不同情寶山,她知道寶山愛去姨婆家,便惡狠狠地說:“今天你姨婆家做普渡,大家都去,就是不帶你去。懲罰你,必須繼續上山放牛――你這淘氣鬼!”
姨婆家做普渡不讓寶山跟去,寶山很傷心。提起姨婆,寶山十分眷戀,十分思念,別的親戚可以不走動,但是姨婆家他一定要去!
普渡也叫鬼月節,不僅普渡眾生,也安撫冤鬼。燒香拜佛,三牲果品,供奉神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此之外,村長拿頭,募捐錢物,請來戲斑演出,也十分熱鬧,不亞於辭舊迎新、除夕過年。因此,鬼月節是民間節日,孩子們並不陌生,而且非常喜歡這個節日。有句順口溜,叫“七月起來頭李,七月十四普自已。”就是說,從農曆七月初一起,周邊自然村,都有一天普渡,七月份全排滿,日子老祖宗早已定好,不會輕意更改。因此,大人小孩,屈指盤算:“哪村做普渡,走親串戚要記住;農家樂,樂普渡,親戚朋友大集會,吃酒肉,看演出,走親串戚最有趣。”今天走東村,明天逛西村,你來我往,好吃好喝,當然其樂無窮!因此,大人孩子都盼望七月普渡快快到來。
姨婆是誰?就是祖母的老姐姐。要問老太太高齡,少說也有七、八十歲,纏足、僑屬,子女大都在南洋經商,經濟條件不錯,為人十分善良、熱情、好客。姨婆很疼愛寶山,但小腳女人,不便走遠路。寶山去她家時,總要呐喊姨夫,讓他帶寶山去逛村中小街,順便買些吃的喝的玩的。姨夫在姨婆麵前,總是言聽計從。這個瘦老頭,樂嗬嗬地,很慈祥很樂觀,不知原來就這副模樣,或者見了寶山才這麽高興?他身穿淺黃夾克,頭戴氈帽,都是兒子從南洋帶迴來的;他習慣光腳走路,並非沒有鞋穿。
且說這個村有條街市,雖說不長,但很繁華,很熱鬧,吃的喝的玩的都能買到,尤其普渡這一天,人山人海,更是擁擠,連穿行過路都困難。姨夫耳朵不靈,但很和氣,寶山用手指著,告訴他要買這種東西,聲音已經很大了,但他仍然沒有聽清,隻張開著嘴巴,樂嗬嗬地望著寶山,此時寶山才看見姨夫的牙都沒有了。然而,寶山並不關心他沒有牙如何吃飯嚼菜的事,照樣扯著他的衣服,把他領到攤販跟前,用手指了指:“喏,姨夫,這個嘛!”他才明白過來,並立即掏腰包幫寶山買下小玩具。迴家時,寶山和姨夫帶去的兩個包都是鼓鼓的。
姨婆知道寶山愛吃魷魚,就問姨夫:“買了魷魚沒有?”“有!買了三斤。”姨夫沒有聽清,還是寶山代替姨夫迴答的。煮好的魷魚,寶山能吃一斤,迴去的時候還要帶些走。所以三斤魷魚,寶山就包銷一多半。
五歲那年,普渡那天,祖父帶寶山和小妹去姨婆家吃普渡,因兩個自然村離得很近,吃完普渡,祖父帶著小妹迴去了。當時征求寶山的意見,寶山說他要住一個晚上,明天才迴去;可是,當祖父和小妹到家後,寶山又反悔了,拚命地哭著要迴家,誰勸都不聽。姨夫怕寶山亂跑出事,就把寶山摟得緊緊的。怎麽辦?姨夫年老體弱,姨婆纏足女人,兩個表嬸雖在中年,但是女流之輩不敢走夜路,她們都不能送寶山迴家,隻有使勁哄寶山――哄他不哭不鬧為原則。兩位表嬸給寶山送來許多好吃的,桔子、香蕉一大堆,姨婆還發令:“他愛吃魷魚,剩幾隻,都拿來!煮給他吃!”一家人真的把寶山當掌上明珠了。
她們把寶山哄安靜,隨後又哄他入睡。睡到半夜,寶山睜開雙眼一看,發覺睡在姨婆床上,一想起姨婆是纏足女人,寶山再也睡不著了。姨婆什麽都好,就是裹小腳讓寶山見了害怕。那裹腳布又長又臭,想起來就惡心。怎麽脫身?上天?入地?姨婆睡床前,寶山睡床後,寶山不敢驚動姨婆。幸好,南方人睡花木床,床後肚雕花,上麵有床架和頂棚。床架是放木箱用的,頂棚是搭蚊帳用的,跟皇宮的龍床差不多。寶山悄悄地爬起來,生怕驚醒姨婆,所以沒有下地,直接爬到床架子上。寶山把床架上的木箱推在一邊,倦縮著身子睡在床架子上。姨婆睡醒後,往床後一摸,沒有摸到人,感到奇怪,點燈再找,床上床下總找不到。姨婆急了,叫起姨夫,又叫起兩個兒媳婦,大家一起找,一個多鍾頭也沒有找到。他們懷疑寶山跑迴家了。於是姨夫領著兩個兒媳,打著燈籠,找到陳家。祖父母、養母都說沒有迴家來呀!因而,她們又找迴姨婆家,結果在床架子上找到了寶山。你說,寶山小時候是不是很調皮,是不是很淘氣?
祖父母辭世後,去姨婆家的次數就少了,而且再不可能隨心所欲了。去年姨婆家做普渡,大姨二姨帶寶山去,吃過晚飯後又帶寶山返迴,不讓寶山在姨婆家過夜,並說這是養父母的意見。所以,祖父母去世後,寶山的損失最大,處處都能體現出來。今年姨婆家做普渡,養父母不讓寶山去串親,但寶山不服,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去不成怎麽辦――想辦法嘛!養父毒打怎麽怎辦?難道寶山皮厚不怕疼?這就要問問寶山的性格了!寶山的性格是:該做客就做客,該挨打就挨打,男子漢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何做客姨婆家呢?寶山喂好耕牛,早早就牽迴家,拴在牛棚裏。這一切都是神不知鬼不覺的。當大姨二姨帶著小妹上路後,寶山捉迷藏似的跟在後麵,雙方保持一段距離;如果她們迴頭看,寶山就迅速臥倒。去姨婆家的路,不必翻山,不必越嶺,穿一片水田區,據說隻有四裏地,很近的。這個季節,秋稻長勢良好,綠油油的,少說也有尺半高,臥倒在地就很難被發現。當時寶山臥倒後,她們沒有覺察,相反地寶山還能聽到她們的談話聲。小妹問:“哥哥會不會跟來?”大姨說:“不會的,你媽不讓他來,他怎敢來!”二姨則說:“他敢來,你父親還不打斷他的腿!”寶山心裏很緊張,既害怕挨打挨罵,更怕到不了姨婆家。一路上臥倒好幾次,最後才跟到姨婆家。由於做賊心虛,心跳特別厲害,寶山躲在陰暗處,不敢馬上進屋,多可憐嗬!但是,大姨她們進屋後,寶山就聽到姨夫姨婆問:“寶山怎麽沒有來?”大姨和二姨紛紛告訴實情。姨婆聽後很不高興,埋怨養父母管得也太嚴了。她呐喊姨夫:“你去一趟,把寶山叫來!”寶山趕忙亮相:“姨婆,我來了!”姨夫姨婆十分高興,哈哈哈笑個不停;大姨二姨卻大驚失色,指著寶山的鼻子尖,埋怨道:“不請自來,小淘氣!瞧,把姨夫、姨婆樂壞了!”小妹則說:“不請自來,迴去肯定挨揍!”然而,寶山理直氣壯,大搖大擺,故意逗小妹玩,並做出一副鬼臉:“喏喏喏……”小妹也不服氣,以牙還牙,反來覆去地說:“‘今天吃魷魚,明天吃鰻魚!’‘今天吃魷魚,明天吃鰻魚!’……”但寶山仍然大搖大擺,心想:“親生的又能怎的?不就是善於告鳥狀嗎?但我寶山既然來了,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大姨二姨想攆我迴去,狗掀簾子――沒門!就是小妹要告狀,告到她老爹那裏去,姨婆姨夫也不會幹的;再說想告狀也來不及了!”
下午做普渡,晚上大吃大喝一頓。吃過晚飯後,大姨二姨害怕摸黑,不好趕路,帶著小妹和寶山,就要趕迴陳家。但在辭行時,姨婆把寶山拉住,不讓寶山跟她們走。大姨說:“明天不見他放牛,養父還不打斷他的腿?”姨婆則說:“明天我送他迴去,看哪個吃了豹子膽敢打斷他的腿!”大姨二姨十分驚訝,反問:“姨婆,你真要帶寶山迴去?”姨婆沉著地問:“怎,我不敢送他迴去?”大姨瞅了瞅姨婆的小腳:“不是的,怕你走路不方便嘛!”姨婆揮揮手,果決地說:“就這麽定了,你們先走吧!再不走,天黑下來,你們走不成也住下吧!”大姨二姨說啥也不肯善自過夜,怕大姐怪罪,因而,帶著小妹先迴去了。
第二天,吃過早飯,姨婆不失諾言,手柱拐杖,命寶山前麵帶路。姨夫要叫輛轎子送,姨婆揮揮手,讓他靠邊站。寶山幫不了姨婆的小腳,但他很感激姨婆,總想牽她一隻手,幫她一點忙。但姨婆覺得礙手礙腳,隻叫寶山前麵帶路。一路上,寶山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過小溝小坎時寶山總要攙扶姨婆一下。他們倆走得慢,時間拉得長,到陳家時正好開中午飯。
姨婆是長輩,也是貴客,在她麵前,怨氣再大,養父母見了寶山,也不敢馬上發作,但是瞟過來的目光跟刀光似的,陰森森冷浸浸地,似乎暗藏著某種殺機。寶山倒吸了一口冷氣。
養母熱情地招待姨婆,另外做一碗雞蛋麵,送到姨婆麵前。姨婆全沒有胃口,她要求喝碗稀飯,說昨天普渡,吃多了油膩東西,還沒有全部消化,喝碗稀飯就行。姨婆見寶山也喝稀飯,便說:“把那碗雞蛋麵給他!每天喝稀飯,你讓他怎長個子?”養母怕寶山吃不完,隻撥一半給寶山,另外半碗給了養父。
姨婆喝了幾口稀飯,瞅瞅養父母問:“日子過得怎樣?”養母說:“還可以,就是累了點。”姨婆用教訓的口吻,嚴肅地說:“聽說最近老打孩子,哪能不累?每次都往死裏打,而且不斷升級?是否有這迴事?”養母辯解道:“沒有呀!他太淘氣了,不得不教訓一下,但都用手扇幾下而已,很少用棍棒打他呀!”姨婆有理有據地說:“不要狡辯了,我都聽說了。你們不但用長煙管打他,還吊在梁上打;更嚴重更令人發紫的是:用木頭扁擔把他打昏過去!若不是他誼母趕到,不出人命才怪呢!”養父紅著臉爭辯道:“我隻打他兩下……”姨婆憤怒地說:“咳,打他兩下還少嗎?木頭扁擔,又不是蘆葦杆子,打人不疼!那根木頭扁擔,我見過,足有一人多高,又粗又扁,跟刀劍似的,你攔腰打他兩下……,男子漢奮臂之下,足有千斤之力,不說是人,就是大樹也招架不住呀!這兩扁擔,若是落在我這老婆子身上,不爬下咽氣,就是骨架子散開,誰都吃不消!”養母辯解道:“此事都怪他,看雞不好好看,讓公雞跑進庭院偷吃穀子。他爸爸挑擔子迴來,火燒火燎,忍無可忍,才打了他兩下。此事我一點兒也不知道……”姨婆氣憤地打斷她的話:“難道等把孩子打死你才知道?你死人呀?他虛歲八歲實歲才七歲,骨骼都還沒有長好,你打他也打,煙管扁擔,見啥打啥,還不把他打壞?七歲孩子,若是在我眼裏,可是掌上明珠;若是在我身邊,還在嬌生慣養呢!可在你們眼裏,是眼中釘、垃圾桶!告訴你們,我這纏足女人,行動不便,今天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我是豁出去了,賣了孩子買合籠――不蒸饅頭專蒸(爭)氣!替誰爭氣?替我老妹出氣來的!老妹在天之靈,如果知道你們打孩子往死裏打,還不氣炸肺?還不告到閻羅王那裏去?告訴你,寶山是我老妹生前抱養的,他們一直把他當心肝寶貝;如今你們已有親生骨肉,如果不想要我要,我把他帶迴去,幫助他讀書。我兩個兒子在南洋經商,兒媳婦都隻有女孩,沒有男孩, 我把他帶迴去,她們倆不搶著要才怪呢!”
養母不以為然,心裏暗自嘀咕:想得多美喲!都養這麽大了,怎能讓你帶迴去呢?現在家中正缺少勞力,你把他帶走,誰幫我家放牛拾糞?你兩兒媳想要小男孩,自已抱養嘛!
養母挨批挨訓,心裏不是滋味,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但對方是長輩,隻好忍氣吞聲,不便反駁,心裏又一陣嘀咕:“姨婆老糊塗了,一個淘氣孩子,不打不罵,嬌生慣養,不把他慣壞縱壞才怪呢!再說,這種淘氣鬼,不吃棍棒隻吃蜜糖,豈不成了粉捏的小狗――把尾巴翹到天上去了嗎?”此時此刻,她盼望姨婆早些迴去,以免說三道四,心裏難受。於是,她陽奉陰違地說:“姨婆,我記住就行了,你老人家別太操心了。下午迴去嗎?我讓他二姨送你一程?”姨婆激昂地說:“咋,攆我迴去?告訴你,我不迴去了,要在這裏住幾天!”養母心裏很吃驚,但臉上卻笑容可掬:“歡迎歡迎!歡迎姨婆多住幾天!”
養父敢怒不敢言,心裏暗罵老太婆,過牆吹滅燈火,管得也太寬了。棍棒出孝子,自古一個理。教育孩子離不開棍棒,淘氣的孩子,不聽話的孩子,不打不行,打不得隻有豆腐!豈不聞:豆腐掉在灰裏,吹不得打不得嘛?!豆腐與孝子,怎能相提並論呢?不過,他不敢發作,猴子吃辣椒――抓耳撓腮。為什麽不敢發作呢?一、姨婆是長輩――老嶽母的姐姐;二、她家華僑,有錢,小恩小惠不斷。去年,他大兒子從南洋迴來,給了不少東西,如他身上穿的蘭格子衣服,床上睡的涼席――天然山膝編織的、可以隨意折疊;三、去年,姨婆兩個兒子迴來,曾繳請他去南洋謀生,他一直念念不忘;如果有機會去南洋,就離不開姨婆家兩個兒子的關照。沒有他倆幫助,不但沒有安身之所,而且寸步難行。
姨婆四兩破千斤,真了不起。她的話大刀闊斧,聽了很痛快,很開心。她這麽大年紀,手沒縛雞之力、腳沒踢毽之功;養父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卻敗在她裙衩底下,真是大快人心!姨婆雖然年邁,但她有個性有魄力,並且堅忍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真是女中豪傑!說實在的,她除了裹小腳討人嫌外,別的什麽都好,寶山非常敬佩她、愛戴她,她是寶山的保護神。她不走留下來,養母不高興,但寶山特別高興――暗自蹦跳了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