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風白,原名蔣泓逵,1915年6月生於常州市武進縣,父親是 個小學教師,母親務農。兒時的蔣風白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畫畫,最大的理想就是長大當一名畫家,最崇拜的畫家是潘天壽。那時潘天壽在國立杭州藝專(中國美術學院前身)任教,有一次蔣風白和幾個同學專程從武進趕到杭州拜望潘天壽,其崇敬之情由此可見一般。1932年15歲的蔣風白初中畢業了,同班同學大都報考了高中,而他則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潘天壽所在的杭州藝專,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在杭州藝專,蔣風白如魚得水,全身心把精力放在了學習上,他到學校不久,便以出色的成績引起了老師的關注。17歲那年他創作了一幅《猴戲圖》,畫麵上一個戲猴者手提一麵銅鑼,背上一個大箱子,一隻猴子蹲於上,狀極可愛。當時在杭州藝專當助教的李苦禪見之大為感概,欣然在上麵題曰:“猴戲圖前人已有為者,描寫猴之為物為櫻食,甘為人馭使,旦頃刻可具數麵孔焉,隻要主公為鼓吹給食可爾,位公卿之門下走者曾猢猴之不如也。”不過,在藝術道路上對蔣風白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潘天壽了。當時潘天壽在杭州藝專搞了一個國畫研究會,並親自給學生講授寫意畫,蔣風白在潘天壽的指導下繪事技藝大有長進。潘天壽對此欣喜不已,並要他把繪畫重點放在蘭竹上。梅蘭竹菊四君子中以蘭竹最不易寫,筆墨難度勝過梅菊,潘天壽要蔣風白把重點放在蘭竹上,這足以說明他對這位入室弟子的重視。
杭州美專畢業後,正值抗日戰爭初期,蔣風白展轉來到陪都四川,先是任教於四川中學高中部美術教師,1942年轉任國立藝專。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裏,蔣風白教學之餘依然筆耕不止,他時常冒著生命危險外出寫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45年8月11日,蔣風白在北碚寫生時,傳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他興奮異常,當即從自已的作品中選出150件精美作品,在兼善公寓二院大禮堂舉辦國畫展覽。這次畫展花鳥魚蟲山水無所不包,充分顯示了作者不凡的藝術功底,深得老舍、梁實秋、汪東、張充得、朱錦江等名家的讚賞。著名作家老舍在看了他的畫後,欣然提筆“年少英氣,作畫亦如其人,所作花鳥形神兼備。”梁實秋、汪東、張充得、朱錦江等書畫名家也競相在他的畫上題字。新中國成立後,蔣風白先後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國畫編輯、蘇州工藝美術學校高級講師、蘇州國畫院特聘畫師,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其成就也在多方麵得以顯現。不過,在蔣風白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最為燦爛的莫過於他筆下那風情萬種的蘭竹了。
蘭竹本是中國畫的老題材,在清代最負盛名的可推石濤,而成就最大的要算鄭板橋了,以致許多人把他看作“空前絕後”人物。“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沒想到,當時光進入二十世紀,蔣風白在這方天地異軍突起。他的畫繼承和發揚了吳門畫派特點,又吸收石濤、八大山人八大怪之精髓,用筆講究,剛柔相濟,挺秀靈韻、設色淡雅,景物清麗,自成風格。如他筆下的那幅《湘蘭楚竹寄高風》,畫麵上一竿秀竹堅韌挺拔,石澗幽蘭,葉肥蕊香,以至恩師潘天壽見了連連讚其“出氣不俗”。 著名學者馮其庸看了他的畫後說:“世人心目中隻知道鄭板橋的畫竹可貴,我卻以為蔣老的蘭和竹都超過了鄭板橋。風白先生的蘭竹,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筆。有此清、秀、雅,自然是名家筆墨,不同凡響,自足不朽了。”
蔣風白不僅用那杆畫筆把蘭竹這片天地弄得絢麗多彩,而且把翎毛花卉和山水人物也繪得形神兼備,他筆下的翎毛,無論是八哥、蠟嘴、蒼鷹、鴨孱、麻雀等等無不栩栩如生。目前蔣老已出版了《蔣風白畫集》《菊花百圖》《學畫蘭草》等。他的畫既吸取了大師們的長處又有自已的獨創。如齊白石筆下的魚下腹線條很粗,而蔣風白筆下的魚下腹線雖很淡卻也別有一番風味。再如他畫的鳥用筆雖然簡潔,卻生動至極,足見其不凡的藝術功底。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展覽及省市展覽,多次獲得榮譽獎及優秀獎。有不少作品被選往日本等國展出,並被軍事壞博物館、廣東、深圳、甘肅省博物館、八大山人紀念館等收藏。《中國書畫選》《當代著名中國畫家精選》《江南名家書畫選》、《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等都收錄了他的作品和事跡。
1995年10月蔣風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劉海粟大師親筆為此次畫展題寫了“蔣風白畫展”。張愛萍、遲浩田、老舍夫人胡潔清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知名人士也前來觀摩,大家在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前流連忘返,國防部長張愛萍和夫人李幼蘭一邊看一邊豎起了大姆指稱讚連連,並同蔣老合影留念。1997年4月,為迎接澳門迴歸祖國,知名人士澳門總商會會長馬萬祺為何香凝美術館開幕誌慶,特地創作了一首詩:“梅蘭竹菊節貞堅,繪寫忠意萬萬千,報國丹心垂後世,承暉代代繼英賢。”準備為這首詩配一副畫,為此,他特地給蔣風白寫信希望助已一臂之力。蔣風白接信後十分感受動,當即配畫一副,畫麵上梅蘭竹菊欣欣向榮,一派生機。馬萬祺收到畫後十分高興,當即迴函致意。同年他來蘇州時還專程到蔣風白家中看望,並送給他和夫人背麵刻有馬老和夫人名字的手表各一塊以表謝意。199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還拍攝了反映蔣風白藝術創作的“蘭幽香風遠”的電視專題片,蔣老筆下蘭花之幽香也隨之傳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2004年,蔣風白病逝於蘇州,享年89歲。
杭州美專畢業後,正值抗日戰爭初期,蔣風白展轉來到陪都四川,先是任教於四川中學高中部美術教師,1942年轉任國立藝專。在那兵荒馬亂的年月裏,蔣風白教學之餘依然筆耕不止,他時常冒著生命危險外出寫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45年8月11日,蔣風白在北碚寫生時,傳來了抗戰勝利的消息,他興奮異常,當即從自已的作品中選出150件精美作品,在兼善公寓二院大禮堂舉辦國畫展覽。這次畫展花鳥魚蟲山水無所不包,充分顯示了作者不凡的藝術功底,深得老舍、梁實秋、汪東、張充得、朱錦江等名家的讚賞。著名作家老舍在看了他的畫後,欣然提筆“年少英氣,作畫亦如其人,所作花鳥形神兼備。”梁實秋、汪東、張充得、朱錦江等書畫名家也競相在他的畫上題字。新中國成立後,蔣風白先後任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國畫編輯、蘇州工藝美術學校高級講師、蘇州國畫院特聘畫師,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其成就也在多方麵得以顯現。不過,在蔣風白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中,最為燦爛的莫過於他筆下那風情萬種的蘭竹了。
蘭竹本是中國畫的老題材,在清代最負盛名的可推石濤,而成就最大的要算鄭板橋了,以致許多人把他看作“空前絕後”人物。“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沒想到,當時光進入二十世紀,蔣風白在這方天地異軍突起。他的畫繼承和發揚了吳門畫派特點,又吸收石濤、八大山人八大怪之精髓,用筆講究,剛柔相濟,挺秀靈韻、設色淡雅,景物清麗,自成風格。如他筆下的那幅《湘蘭楚竹寄高風》,畫麵上一竿秀竹堅韌挺拔,石澗幽蘭,葉肥蕊香,以至恩師潘天壽見了連連讚其“出氣不俗”。 著名學者馮其庸看了他的畫後說:“世人心目中隻知道鄭板橋的畫竹可貴,我卻以為蔣老的蘭和竹都超過了鄭板橋。風白先生的蘭竹,其清在骨,其秀在神,其韻在墨,其雅在筆。有此清、秀、雅,自然是名家筆墨,不同凡響,自足不朽了。”
蔣風白不僅用那杆畫筆把蘭竹這片天地弄得絢麗多彩,而且把翎毛花卉和山水人物也繪得形神兼備,他筆下的翎毛,無論是八哥、蠟嘴、蒼鷹、鴨孱、麻雀等等無不栩栩如生。目前蔣老已出版了《蔣風白畫集》《菊花百圖》《學畫蘭草》等。他的畫既吸取了大師們的長處又有自已的獨創。如齊白石筆下的魚下腹線條很粗,而蔣風白筆下的魚下腹線雖很淡卻也別有一番風味。再如他畫的鳥用筆雖然簡潔,卻生動至極,足見其不凡的藝術功底。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展覽及省市展覽,多次獲得榮譽獎及優秀獎。有不少作品被選往日本等國展出,並被軍事壞博物館、廣東、深圳、甘肅省博物館、八大山人紀念館等收藏。《中國書畫選》《當代著名中國畫家精選》《江南名家書畫選》、《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等都收錄了他的作品和事跡。
1995年10月蔣風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畫展,劉海粟大師親筆為此次畫展題寫了“蔣風白畫展”。張愛萍、遲浩田、老舍夫人胡潔清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知名人士也前來觀摩,大家在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前流連忘返,國防部長張愛萍和夫人李幼蘭一邊看一邊豎起了大姆指稱讚連連,並同蔣老合影留念。1997年4月,為迎接澳門迴歸祖國,知名人士澳門總商會會長馬萬祺為何香凝美術館開幕誌慶,特地創作了一首詩:“梅蘭竹菊節貞堅,繪寫忠意萬萬千,報國丹心垂後世,承暉代代繼英賢。”準備為這首詩配一副畫,為此,他特地給蔣風白寫信希望助已一臂之力。蔣風白接信後十分感受動,當即配畫一副,畫麵上梅蘭竹菊欣欣向榮,一派生機。馬萬祺收到畫後十分高興,當即迴函致意。同年他來蘇州時還專程到蔣風白家中看望,並送給他和夫人背麵刻有馬老和夫人名字的手表各一塊以表謝意。199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還拍攝了反映蔣風白藝術創作的“蘭幽香風遠”的電視專題片,蔣老筆下蘭花之幽香也隨之傳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
2004年,蔣風白病逝於蘇州,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