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與繪畫在我的腦海裏幾乎總是隔著一層山似的挨不著邊,或許如此日常生活中諸如碗茶具上的繪畫是從來不曾引起我關注的目光的,總覺得那不過是些是與藝術無緣的東西罷了。然而,當我走進畫家楊麗華的工作室,我不僅為自已長時間對瓷畫所抱有的想法而感到羞愧。沒想到,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瓷畫在這裏卻耀人眼目,放出了燦爛的光彩。眼前這位體態嬌小的江南女子究竟是用了什麽魔法使繪畫與陶瓷藝術這麽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呢?看到我那驚奇的目光,楊麗華笑了,笑得那麽平常,那麽樸實無華。然而,多次采訪的經驗告訴我,偉大常常孕育於平常之中,在她成功的背後一定包孕著不為常人所知的血汗和艱辛。事實的確如此!
一
1996年楊麗華從工藝美校退休了,按理辛勞了大半輩子的她該好好地享受人生了。想想吧,幾十年來既要工作,還要拉扯三個子女,這對一個母親來說該得付出多少辛勞啊。退休下來好好享受生活難道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然而,當把三個子女放飛,把最後一屆學生送走,楊麗華並沒有一種突然輕鬆下來的感覺,反而有一種迷茫的情緒在滋長,心裏總好象有一樁大事沒做成似的堵得難受。看著妻子這副神情,丈夫心裏也很不安。究竟是什麽事讓她這麽牽腸掛肚呢?繪畫嗎?畫了大半輩子畫,大小小的獎項也得了不少,還有什麽值得這麽焦心呢?是學生嗎?教了大半輩子學生,目送他們離開校門,並不時傳來他們的喜訊,心裏高興還來不及呢。那又是什麽呢?終於有一天,楊麗華用筷子輕輕敲著那隻帶畫的瓷碗對丈夫說:我要搞瓷畫藝術。原來妻子心病在這兒,愛人這才恍然大悟,隨之又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妻子,你這不是心血來潮吧?
其實,決心投入瓷畫藝術並非楊麗華心血來潮,而是埋藏在她內心深處的一個夢。這個夢早在她第一次帶領學生到宜興參觀陶瓷時就開始萌發了。那時的楊麗華對於瓷畫藝術的驚訝可能與我走進她的工作室時是差不多的。瓷畫藝術那豐富的造型、獨特的渾厚感給她留下的印象是一種揮之不去、無可比擬的美!然而,那時的她知道這條路需要太多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作為一名教師,她的時間又是極其有限的,她隻能把這個夢埋在心裏。現在退休了,該是自已行動的時候了。離開了一個戰場,又要重新揚帆了。此時此刻,楊麗華肯定又在重溫她跨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時的那種心情了。不過,這一次出征,楊麗華顯得並不輕鬆,她知道,瓷畫藝術比起繪畫來不知要艱辛多少倍!因為瓷畫創作,往往是在朦朧中進行的,不管是高溫裝飾,還是低溫裝飾,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瓷畫的燒製,要經過合泥、成型、塗釉、燒悶等近30道工序,尤其在釉料入窯時,氣候的溫度、濕度,泥質、火候以及放的位置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稍有閃失,便會全爐報廢、前功盡棄。按理說楊麗華此次無論是成是敗,人們都不會說三道四,因為人們對退休的人總是抱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即便不成功也能博得個“夕陽紅”的美名。然而,楊麗華恰恰是最不在乎別人目光的人,在她的生活中,她隻在乎自已是不是成功。因而,這一選擇對她來說無疑於把自已又推到了一個火山口,在那裏她的心靈必定要經受血與火的洗禮!
就這樣,退休以後的楊麗華比退休以前更忙碌了。她經常到陶都宜興與大師們切磋技藝,在瓷畫藝術上不斷探索,並在瓷畫藝術上顯示出不凡的靈性,初試身手便引來專家們讚賞的目光。北京美術家協會一位姓陳的秘書長看了她的瓷畫作品後,說:“你應該到景德鎮去,那裏會有你施展才華的天地。”並當即把她介紹給了景德鎮的製瓷師傅。楊麗華興奮極了,她滿懷希望打點行裝上道了。為了掌握製瓷藝術,在景德鎮,年過半百的楊麗華象一個小徒弟那樣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向老師傅請教,並在很短的時間掌握了各種基本要領,經過一番刻苦的研究,1997年她終於成功地燒製了一隻梅花瓶,在雪白滋潤的底色上,族族梅花滋潤鮮嫩,由綠白紫三色融成的花瓣上泛出一層晶亮的光澤,把“綠梅新雨瓣滴翠”的意境渲染得淋漓盡致。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長見之讚歎不已,當即聘她為研究所高級藝術顧問。
二
許多事情往往有著極為相似的過程,開頭著手易愈到後來愈艱難,就象上山一樣。盡管楊麗華對於自已選擇的瓷畫藝術的艱難是有著較為充分的心裏準備的,開始也還算順手,然而以後的事實還是要比她想象要困難的多,不知燒了多少窯,出爐的東西總感到不太滿意。
1999年9月,楊麗華又一次來到了景德鎮。為了防止意外,這次從配料、拌泥到塑形、繪畫、上釉,她都是一手操作。當她把自已精心製作的30件作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窯裏時,心裏象是揣著一隻小兔子似的跳得厲害,那種心情不亞於寒窗十年等待金榜揭曉的到來。是成是敗?她都不敢去想象。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楊麗華在焦急中等待著……當她把第一件作品從窯裏取出來時心都快碎了,她簡直不敢相信那麽美麗的白天鵝怎麽一進窯就變成了醜小鴨呢?她的心被一種從未有過的悲傷揪得緊緊的。眼見春節就要到了,難道就這麽空著手迴去嗎?不,我必須努力,我一定要成功!楊麗華默默地對自已說。她象一隻受傷的鷹舔舔自已的傷口又重新投入了緊張的工作。轉眼間大年三十到了,窯上的職工都迴家與親人團聚了,平時喧鬧的作坊裏此時隻有她孤零零的身影在搖晃著。當迎接新年的煙花在夜空中燦燃鳴響時,楊麗華卻因過度勞累牙齦發炎而不能進食,連個醫生都沒找著,堅強的她隻能拚命的工作以求解脫。就這樣,在不知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後,當春風染綠枯樹枝頭時,楊麗華收獲季節終於來到了。經過了寒冬的洗煉,她這次的收獲也是異常的芬芳。《鬆壑雲泉》、《鬱金香》、《雞冠花》、《水鄉》……當她從窯洞裏取出那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時,她感到過去所有的付出都在這一刻得到了迴報。
楊麗華成功了,她用瑰麗的釉彩把自已的晚年塗抹得絢爛多姿,引來了眾人的嘖嘖稱讚。一個年過半百才開始瓷畫研究的人何以取得這麽大的成績?麵對眾多的詢問,平生不喜歡張揚的她隻是淺淺一笑說:“也說不上什麽秘訣,我隻是做了自已喜歡做的事而已。”其實,楊麗華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麵的。若要詳細道來,應該說首先要得益於她那那深厚的國畫功底了。生於1939年的楊麗華自幼酷愛書法,1977年,已是三個孩子母親的她進入了蘇州市工藝美職大專攻花鳥畫,畢業後被分到蘇州工藝技校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擅長花鳥動物畫,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交流獲獎並被收收藏,她以一幅《荷塘秋雨》入選泰國國際現代水墨畫展並獲金獎,《春到江南》入選跨世紀著名中國畫家作品展覽並獲最佳作品獎。作品曾入選《當代花鳥畫家作品集》《第十一屆當代花鳥畫邀請展作品集》《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集》等。作為吳門畫派的一員,楊麗華的作品以蟲草雀鳥之類的小物見長,而這與瓷畫作品的主題茶具碗具等小器具是極相吻合的,這也使她很容易在國畫與瓷畫之間找到了一條連結的紐帶。當然,瓷畫和國畫畢竟屬兩個不同的畫種,光有國畫功底顯然是不行的。要把兩者融為一體,麵臨的問題還很多,甚至有些是屬困擾許多專家的老大難問題了。比如說瓷畫的立體效果問題,還有色彩運用問題等等。也正因此,許多瓷畫藝術的探索者常常走了不遠便沒有信心再繼續前行了。但楊麗華顯然不屬這一類,她憑著一股子倔勁,硬是把橫在自已麵前的道道障礙給掃除了。她利用肌裏線條使她的國畫功底在瓷畫作品中得以充分體現,而且由於注重對所畫品種的結構把握,她的作品又給人以一種強烈的立體感,更顯生動逼真。她把青花提煉到最佳顏色,即便在作品中隻有那麽一小塊,也使人有一種冰青玉潔、純淨如翠之感。更值得稱道的是,她還成功地解決了青花釉裏紅在瓷畫中的大麵積運用這一高難度問題,為瓷畫藝術園地增添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在所有的顏色中,青花釉裏紅溫度要求最高,達到1450度,稍微差錯便會變形。盡管此種顏色發明於明朝,也曾有不少人驚豔於她的美而試圖把她大麵積運用於瓷畫藝術上,但均未成功。因此,長期以來釉裏紅在瓷畫藝術中也隻是作為一種點綴來使用的。楊麗華經過不斷研究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題,她成功地把大塊大塊的釉裏紅運用於瓷畫藝術,使作品顯現出一種令人驚悸的豔美來,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驚奇!
三
世界上最美的莫過於用心血澆灌的成功之花了,楊麗華正是通過用心血澆灌的那一幅幅精美的瓷畫作品把另一種美傳給了愛美的人們。或許是受到陶工們粗放大度的影響,或許是有意識的變化,近年來,她的作品也越來越顯示出大氣有力的新貌。當你看到她創作的那件《鬥笠荷葉碗》時,相信你一定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這件作品直徑36公分,碗體似風中荷葉翻卷而成,碗口邊呈荷葉隨風所動之勢,形態自由奔放,葉上細微的紋絡清晰可見,通體施以粉青釉更顯清雅潔淨,碗中用陽刻技法雕刻出一朵荷花,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花中央的那一點釉裏紅,也就是這一點釉裏紅卻使整個作品有了靈性,活了起來。她創作的那件名為《鬱金香瓶》的作品,在淡青色的“芊芊芳草”的背景上,粉白色的鬱金香花,迎風搖 ,風情萬種,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天然的富貴之氣。你再看看她那件口徑達50厘米的《鬆壑雲海》碗,以瓷代紙,用傳統的國畫手法把林的幽靜、雲的壯觀渲染得惟妙惟肖,不失為當代製瓷與國畫相映成趣的一件代表作。還有那件以釉裏紅作主色調創作而成的《雞冠花》,那瓶麵上崛起的朵朵花骨如火如血,突現出一種驚悸的美豔,令人歎為觀止。還有那件《葦蕩裏的丹頂鶴》,在傳統造型的瓶麵上,幾隻丹頂鶴在起伏不定的蘆葦叢中似抗爭、似起舞,整個畫麵有一種流動旋轉的美,而那額頭上一點釉裏紅把丹頂鶴之頂盡情地“丹”了起來,使本有些沉重的畫麵跳出了生命之光、生靈之氣,透著一種奮鬥者的激情,令你不能不心動。
正是由於楊麗華的瓷畫作品透著一種令人心悸的美,她的作品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在南京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上,她的三件作品《鬱金香瓶》《雞冠花》《黃山鬆雲碗》引起了專家的關注和好評。同年9月,她又在蘇州博物館成功地舉辦了“楊麗華國畫陶瓷美術作品展”。她的作品也引起了收藏界的興趣,有人想出高價收藏她的作品,但她提出一個條件,要買就得全部買下。不是她想掙大錢,她實在舍不得把這些精品分開。她想給她的這些孩子們一個安樂窩,就象給自已的子女找一個好的歸屬一樣。楊麗華雖然已有了很多精品之作,但她還不滿足,她覺得在數量上還遠遠不夠,她還要在質量上更上一層樓,藝無止境嘛!她告訴我她準備近期再到景德鎮去,去研究、去創作。看到楊麗華那燦爛的笑容,我很難把她與“退休”這兩個字聯起來,我突然悟出一個道理來:人的能量是不能用年齡來衡量的。我相信,正如楊麗華空手前往景德鎮一樣,這次她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意外……。
一
1996年楊麗華從工藝美校退休了,按理辛勞了大半輩子的她該好好地享受人生了。想想吧,幾十年來既要工作,還要拉扯三個子女,這對一個母親來說該得付出多少辛勞啊。退休下來好好享受生活難道不是順理成章的事嗎?然而,當把三個子女放飛,把最後一屆學生送走,楊麗華並沒有一種突然輕鬆下來的感覺,反而有一種迷茫的情緒在滋長,心裏總好象有一樁大事沒做成似的堵得難受。看著妻子這副神情,丈夫心裏也很不安。究竟是什麽事讓她這麽牽腸掛肚呢?繪畫嗎?畫了大半輩子畫,大小小的獎項也得了不少,還有什麽值得這麽焦心呢?是學生嗎?教了大半輩子學生,目送他們離開校門,並不時傳來他們的喜訊,心裏高興還來不及呢。那又是什麽呢?終於有一天,楊麗華用筷子輕輕敲著那隻帶畫的瓷碗對丈夫說:我要搞瓷畫藝術。原來妻子心病在這兒,愛人這才恍然大悟,隨之又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妻子,你這不是心血來潮吧?
其實,決心投入瓷畫藝術並非楊麗華心血來潮,而是埋藏在她內心深處的一個夢。這個夢早在她第一次帶領學生到宜興參觀陶瓷時就開始萌發了。那時的楊麗華對於瓷畫藝術的驚訝可能與我走進她的工作室時是差不多的。瓷畫藝術那豐富的造型、獨特的渾厚感給她留下的印象是一種揮之不去、無可比擬的美!然而,那時的她知道這條路需要太多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作為一名教師,她的時間又是極其有限的,她隻能把這個夢埋在心裏。現在退休了,該是自已行動的時候了。離開了一個戰場,又要重新揚帆了。此時此刻,楊麗華肯定又在重溫她跨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時的那種心情了。不過,這一次出征,楊麗華顯得並不輕鬆,她知道,瓷畫藝術比起繪畫來不知要艱辛多少倍!因為瓷畫創作,往往是在朦朧中進行的,不管是高溫裝飾,還是低溫裝飾,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瓷畫的燒製,要經過合泥、成型、塗釉、燒悶等近30道工序,尤其在釉料入窯時,氣候的溫度、濕度,泥質、火候以及放的位置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稍有閃失,便會全爐報廢、前功盡棄。按理說楊麗華此次無論是成是敗,人們都不會說三道四,因為人們對退休的人總是抱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即便不成功也能博得個“夕陽紅”的美名。然而,楊麗華恰恰是最不在乎別人目光的人,在她的生活中,她隻在乎自已是不是成功。因而,這一選擇對她來說無疑於把自已又推到了一個火山口,在那裏她的心靈必定要經受血與火的洗禮!
就這樣,退休以後的楊麗華比退休以前更忙碌了。她經常到陶都宜興與大師們切磋技藝,在瓷畫藝術上不斷探索,並在瓷畫藝術上顯示出不凡的靈性,初試身手便引來專家們讚賞的目光。北京美術家協會一位姓陳的秘書長看了她的瓷畫作品後,說:“你應該到景德鎮去,那裏會有你施展才華的天地。”並當即把她介紹給了景德鎮的製瓷師傅。楊麗華興奮極了,她滿懷希望打點行裝上道了。為了掌握製瓷藝術,在景德鎮,年過半百的楊麗華象一個小徒弟那樣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向老師傅請教,並在很短的時間掌握了各種基本要領,經過一番刻苦的研究,1997年她終於成功地燒製了一隻梅花瓶,在雪白滋潤的底色上,族族梅花滋潤鮮嫩,由綠白紫三色融成的花瓣上泛出一層晶亮的光澤,把“綠梅新雨瓣滴翠”的意境渲染得淋漓盡致。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長見之讚歎不已,當即聘她為研究所高級藝術顧問。
二
許多事情往往有著極為相似的過程,開頭著手易愈到後來愈艱難,就象上山一樣。盡管楊麗華對於自已選擇的瓷畫藝術的艱難是有著較為充分的心裏準備的,開始也還算順手,然而以後的事實還是要比她想象要困難的多,不知燒了多少窯,出爐的東西總感到不太滿意。
1999年9月,楊麗華又一次來到了景德鎮。為了防止意外,這次從配料、拌泥到塑形、繪畫、上釉,她都是一手操作。當她把自已精心製作的30件作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窯裏時,心裏象是揣著一隻小兔子似的跳得厲害,那種心情不亞於寒窗十年等待金榜揭曉的到來。是成是敗?她都不敢去想象。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楊麗華在焦急中等待著……當她把第一件作品從窯裏取出來時心都快碎了,她簡直不敢相信那麽美麗的白天鵝怎麽一進窯就變成了醜小鴨呢?她的心被一種從未有過的悲傷揪得緊緊的。眼見春節就要到了,難道就這麽空著手迴去嗎?不,我必須努力,我一定要成功!楊麗華默默地對自已說。她象一隻受傷的鷹舔舔自已的傷口又重新投入了緊張的工作。轉眼間大年三十到了,窯上的職工都迴家與親人團聚了,平時喧鬧的作坊裏此時隻有她孤零零的身影在搖晃著。當迎接新年的煙花在夜空中燦燃鳴響時,楊麗華卻因過度勞累牙齦發炎而不能進食,連個醫生都沒找著,堅強的她隻能拚命的工作以求解脫。就這樣,在不知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後,當春風染綠枯樹枝頭時,楊麗華收獲季節終於來到了。經過了寒冬的洗煉,她這次的收獲也是異常的芬芳。《鬆壑雲泉》、《鬱金香》、《雞冠花》、《水鄉》……當她從窯洞裏取出那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時,她感到過去所有的付出都在這一刻得到了迴報。
楊麗華成功了,她用瑰麗的釉彩把自已的晚年塗抹得絢爛多姿,引來了眾人的嘖嘖稱讚。一個年過半百才開始瓷畫研究的人何以取得這麽大的成績?麵對眾多的詢問,平生不喜歡張揚的她隻是淺淺一笑說:“也說不上什麽秘訣,我隻是做了自已喜歡做的事而已。”其實,楊麗華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麵的。若要詳細道來,應該說首先要得益於她那那深厚的國畫功底了。生於1939年的楊麗華自幼酷愛書法,1977年,已是三個孩子母親的她進入了蘇州市工藝美職大專攻花鳥畫,畢業後被分到蘇州工藝技校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擅長花鳥動物畫,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交流獲獎並被收收藏,她以一幅《荷塘秋雨》入選泰國國際現代水墨畫展並獲金獎,《春到江南》入選跨世紀著名中國畫家作品展覽並獲最佳作品獎。作品曾入選《當代花鳥畫家作品集》《第十一屆當代花鳥畫邀請展作品集》《中國書畫名家作品集》等。作為吳門畫派的一員,楊麗華的作品以蟲草雀鳥之類的小物見長,而這與瓷畫作品的主題茶具碗具等小器具是極相吻合的,這也使她很容易在國畫與瓷畫之間找到了一條連結的紐帶。當然,瓷畫和國畫畢竟屬兩個不同的畫種,光有國畫功底顯然是不行的。要把兩者融為一體,麵臨的問題還很多,甚至有些是屬困擾許多專家的老大難問題了。比如說瓷畫的立體效果問題,還有色彩運用問題等等。也正因此,許多瓷畫藝術的探索者常常走了不遠便沒有信心再繼續前行了。但楊麗華顯然不屬這一類,她憑著一股子倔勁,硬是把橫在自已麵前的道道障礙給掃除了。她利用肌裏線條使她的國畫功底在瓷畫作品中得以充分體現,而且由於注重對所畫品種的結構把握,她的作品又給人以一種強烈的立體感,更顯生動逼真。她把青花提煉到最佳顏色,即便在作品中隻有那麽一小塊,也使人有一種冰青玉潔、純淨如翠之感。更值得稱道的是,她還成功地解決了青花釉裏紅在瓷畫中的大麵積運用這一高難度問題,為瓷畫藝術園地增添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在所有的顏色中,青花釉裏紅溫度要求最高,達到1450度,稍微差錯便會變形。盡管此種顏色發明於明朝,也曾有不少人驚豔於她的美而試圖把她大麵積運用於瓷畫藝術上,但均未成功。因此,長期以來釉裏紅在瓷畫藝術中也隻是作為一種點綴來使用的。楊麗華經過不斷研究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題,她成功地把大塊大塊的釉裏紅運用於瓷畫藝術,使作品顯現出一種令人驚悸的豔美來,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驚奇!
三
世界上最美的莫過於用心血澆灌的成功之花了,楊麗華正是通過用心血澆灌的那一幅幅精美的瓷畫作品把另一種美傳給了愛美的人們。或許是受到陶工們粗放大度的影響,或許是有意識的變化,近年來,她的作品也越來越顯示出大氣有力的新貌。當你看到她創作的那件《鬥笠荷葉碗》時,相信你一定會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這件作品直徑36公分,碗體似風中荷葉翻卷而成,碗口邊呈荷葉隨風所動之勢,形態自由奔放,葉上細微的紋絡清晰可見,通體施以粉青釉更顯清雅潔淨,碗中用陽刻技法雕刻出一朵荷花,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花中央的那一點釉裏紅,也就是這一點釉裏紅卻使整個作品有了靈性,活了起來。她創作的那件名為《鬱金香瓶》的作品,在淡青色的“芊芊芳草”的背景上,粉白色的鬱金香花,迎風搖 ,風情萬種,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天然的富貴之氣。你再看看她那件口徑達50厘米的《鬆壑雲海》碗,以瓷代紙,用傳統的國畫手法把林的幽靜、雲的壯觀渲染得惟妙惟肖,不失為當代製瓷與國畫相映成趣的一件代表作。還有那件以釉裏紅作主色調創作而成的《雞冠花》,那瓶麵上崛起的朵朵花骨如火如血,突現出一種驚悸的美豔,令人歎為觀止。還有那件《葦蕩裏的丹頂鶴》,在傳統造型的瓶麵上,幾隻丹頂鶴在起伏不定的蘆葦叢中似抗爭、似起舞,整個畫麵有一種流動旋轉的美,而那額頭上一點釉裏紅把丹頂鶴之頂盡情地“丹”了起來,使本有些沉重的畫麵跳出了生命之光、生靈之氣,透著一種奮鬥者的激情,令你不能不心動。
正是由於楊麗華的瓷畫作品透著一種令人心悸的美,她的作品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在南京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上,她的三件作品《鬱金香瓶》《雞冠花》《黃山鬆雲碗》引起了專家的關注和好評。同年9月,她又在蘇州博物館成功地舉辦了“楊麗華國畫陶瓷美術作品展”。她的作品也引起了收藏界的興趣,有人想出高價收藏她的作品,但她提出一個條件,要買就得全部買下。不是她想掙大錢,她實在舍不得把這些精品分開。她想給她的這些孩子們一個安樂窩,就象給自已的子女找一個好的歸屬一樣。楊麗華雖然已有了很多精品之作,但她還不滿足,她覺得在數量上還遠遠不夠,她還要在質量上更上一層樓,藝無止境嘛!她告訴我她準備近期再到景德鎮去,去研究、去創作。看到楊麗華那燦爛的笑容,我很難把她與“退休”這兩個字聯起來,我突然悟出一個道理來:人的能量是不能用年齡來衡量的。我相信,正如楊麗華空手前往景德鎮一樣,這次她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