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蔣祖慧從莫斯科國立戲劇學院編導係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後改名為中央歌舞劇院,現名為中央芭蕾舞團)成為一名專業編導。繼《西班牙女兒》的成功上演之後,1963年蔣祖慧又將世界文學名著《巴黎聖母院》搬上了舞台,並得到了周總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稱讚。同年11月底,周總理又一次來到團裏觀看《巴黎聖母院》,這使該劇全體創作和演職人員興奮不已。在幕間休息時,周總理在劇團團長肖慎和蔣祖慧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休息室同編導及演員們就芭蕾舞創作進行了座談。在座談中,周總理親切地對蔣祖慧說:“你在戲裏用了中國的翻筋鬥,我看外國戲最好不要加中國筋鬥。”蔣祖慧聽了不禁為總理獨到的藝術見解而暗自佩服。“總理,我看外國真正好的舞劇也不多,排完了怎麽辦呢?”看著總理那慈祥和藹的麵容,當時隻有二十歲的蔣祖慧很天真地說道。周總理微笑著象是對蔣祖慧,又象是對著在場的所有人說:“你們可以一邊學習排演外國的古典芭蕾舞劇,一邊創作一些革命題材的劇目嘛!”過了一會,他又說:“為了適應這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可以先編一個外國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比如反映巴黎公社或十月革命體裁的舞劇。”“是呀,我們怎麽沒想到呢。”總理的一席話說得大家心裏亮堂堂的。看完演出,周總理在舞台上和全體演職員合影留念時又對大家強調說:“我已經對你們的編導說了,要創作革命題材的舞劇。”就在這次座談會後,1964年初,中央歌劇舞劇院、北京舞蹈學校、中央音樂家學院和舞蹈家協會的專家們在北京舉行了一個舞蹈創作會議。文化部部長林默涵也前來參加了會議,他在會上說:“中國傳統京劇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革,並取得很大的成績。芭蕾舞怎麽辦,我們也要進行改革,希望大家闡所欲言,為芭蕾舞的改革闖出一條新路子。”會議在談到革命體裁作品的創作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人建議將當時很火的電影《達吉和他的父親》改編成舞劇。還有人建議將《紅岩》搬上舞台。而實驗芭蕾舞團編導李承祥則在會上稱:他們幾位編導想改編《紅色娘子軍》,已經有一個初步的構思。中央歌劇舞劇院院長趙楓在聽完了大家的發言後說:“我看《紅色娘子軍》不錯,一是題材表現的主要是女戰士,很適合芭蕾舞的特點。二是該劇的主題歌很好。三是娘子軍的故事片很感人,家喻戶曉,比較容易為大眾所接受。”趙楓的一席話講得大家不住的點頭。
北京創作會議後,1964年1月,中央歌舞劇院專門成立了以李承祥、蔣祖慧和王錫賢為編導、馬運洪為舞美設計和由中央音樂學院著名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等五人為音樂創作的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創作班子。然而,要成功地將具有濃鬱南國情調的《紅》劇搬上舞台對於在北方長大的蔣祖慧等人來說並非易事,為了深切了解劇中的人物與背景,讓自已融入劇情,《紅》創作班子和白淑湘、鍾潤良、王國華等幾個主要演員一起前往紅色娘子軍誕生地──海南島體驗生活。為了解當年娘子軍的英勇事跡,她們幾乎繞過了大半個海南島。椰林寨旁、五指山下、萬泉河邊、天涯海角,到處都留下了她們探訪的足跡。在椰林寨,她們親眼目睹了南霸天關押窮人的人間地獄“水牢”,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廣大婦女在舊社會的悲慘命運。站在當年紅色娘子軍連成立的大操場上,親耳聆聽紅色娘子軍老戰士講述當年娘子軍連成立的情景及其種種感人的戰鬥故事,中國婦女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前來體驗生活的每一位成員。此次海南之行,蔣祖慧對海南婦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了解了中國第一個紅色娘子軍連誕生在海南島的原因。在此之前,她怎麽也不會想到,在海南挑水種地、幹重體力活的是婦女,在部隊行軍時,扛機槍、背大鍋的也是婦女,正是這種艱苦的環境孕育了海南婦女不畏強暴、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此行的首要任務:塑造紅劇女主角瓊花──一個叛逆、強悍的中國婦女的形象在大家的腦海中定型了。
在經曆了一個半月的考察後,蔣祖慧與劇組的同誌們又聚集在海口進行《紅色娘子軍》舞劇劇本的創作。實際上,大家在一路生活體驗過程中已經就紅劇的基調達成了一致。在結構上,與電影不一樣,舞劇是無聲的藝術,講究精練。在形式上,與外國舞劇所表現的外國王子、公主不一樣,作為革命體裁的作品《紅劇》應以抒情為主,同時還應有濃鬱的戰鬥氣氛和火一樣的革命熱情。在音樂語言上,《紅》劇應當與民族語言相結合,與部隊語言相結合。總之,《紅》劇要考慮我們自已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能照搬外國舞劇的結構和音樂。經過幾天的構思修改,蔣祖慧和同事們完成了《紅》劇劇本的創作,並由李承祥與吳祖強將其帶迴北京向趙楓、林默涵匯報,而蔣祖慧和劇組演員們則來到連隊進行了為期2個星期部隊生活。
1964年4月,正值江南桃紅柳綠的時節,蔣祖慧一行告別了海南,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此次雖然在海南隻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然而,經曆了南國蕉風椰雨的洗禮,與劇組其他同誌們一樣,蔣祖慧的心已經深深地融入《紅》劇劇情。迴到北京後,《紅》劇創作班子和演員們很快進入了音樂、舞蹈的創作和排演。由於三個編導都屬留蘇學派,具有相同的藝術風格,這使大家合作的很順利,《紅》劇第一稿隻花了兩個月就搞出來了。在劇中,蔣祖慧主要承擔《紅》劇序幕及第一、二幕的編導任務。她編導的第一場戲是“瓊花逃跑”。在這場戲的編導過程中,蔣祖慧根據《紅》劇內容將芭蕾舞這個外來藝術形式加以大膽的改革,使其更具有自已的民族特色。如南霸天的狗腿子老四追打瓊花的一段雙人舞,蔣祖慧沒有照搬芭蕾舞中逐步展開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法和雙人舞語匯,而是吸收了京劇中一開始就把人物性格鮮明地顯示給觀眾的表現手法,在雙人舞的開頭用了一個激烈的抄旋子的動作讓老四上場,從而將惡霸爪牙的兇惡表現的淋漓盡致。與許多表現愛情的雙人舞不同,這段舞蹈還借用了京劇中的不少動作,鮮明而強烈表現了劇中人物的敵對關係,很有民族特色。此外,《紅》劇在音樂上還采用了海南民歌的一些曲調,極為優美。把芭蕾舞這種純屬外來的藝術形式用於表現中國人民的現實鬥爭生活,並使兩者達到水乳相融的程度,這正是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的成功之處。趙楓看了送審的片斷後十分高興,並稱劇中瓊花“叛逆、強悍”的一麵表現的很好,在塑造人物上有很大的創新,就按這個調子搞。7月底,《紅》劇進行第一次鋼琴連排時,趙楓還特地請一些戲劇家、軍隊文藝家及部隊首長前來觀摩、指導。專家們在看了這出戲的上述幾個片斷後,一致稱讚戲編得好、導得精彩、演得動人。同時也就戲中某些片斷提出了自已的意見。如戲劇家吳雪認為序幕中“地牢”太寫實了一些,顯示不出芭蕾舞的特點。而部隊同誌則認為劇中娘子軍練兵舞的舞蹈動作缺少軍人氣質,象“娘子”不象“軍”,戰鬥場麵看起來給人的感覺還比較弱等。對於專家們的意見,院團領導和創作組的同誌非常重視。他們一方麵研究修改方案,另一方麵組織紅劇全體演員一百三十餘人來到三十八軍一人在一個班進行為期兩周的軍事生活。後來,《紅》劇把軍隊的刺殺等素材成功地吸收到了娘子軍的舞蹈動作中,對於增強全劇的氣氛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在《紅》劇整個編排過程中,文化部長林默涵自始自終都給予了深切的關注,並就戲中的某些內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原來劇中有一段戲表現的是瓊花被南霸天及其爪牙打昏澆水後從昏死中漸漸醒來的情節。林默涵在看了這段戲後對蔣祖慧說:“海南島不是常下大雷雨嗎?我看莫若用一場雷雨代替澆冷水來表現瓊花醒來的情節,這樣既能充分與劇情相連接,又能體現海南的氣候特點。”蔣祖慧根據林默涵的建議進行了修改,效果果然非同一般。
1964年9月27日,《紅色娘子軍》在北京天橋劇場進行彩排,周總理也應劇團的邀請前來觀看。他在看完戲後高興地說:“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啦!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個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目,沒想到你們的演出這樣成功。我們國慶節就用這台戲來招待外賓。”周總理還當場決定,將《紅》劇的首場演出放在人大小禮堂,這使全劇組受到很大的鼓舞。9月29日,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在人大小禮堂正式演出了,並贏得了中外來賓的熱烈讚美。隨後,《紅》劇又南下廣州、深圳進行演出,同樣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不久,劇組又接到命令,要其迅即迴到北京,說是毛主席要看這出戲,蔣祖慧和劇組的其它同誌們聽了這個消息十分激動。10月8日,毛主席在觀看了《紅》劇後,高興地對大家說:這出戲“方向是正確的,革命性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毛主席的話給全劇組的同誌們以極大的鼓舞。
1994年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獲中國文聯及舞協頒發的“二十世紀經典”獎。
北京創作會議後,1964年1月,中央歌舞劇院專門成立了以李承祥、蔣祖慧和王錫賢為編導、馬運洪為舞美設計和由中央音樂學院著名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等五人為音樂創作的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創作班子。然而,要成功地將具有濃鬱南國情調的《紅》劇搬上舞台對於在北方長大的蔣祖慧等人來說並非易事,為了深切了解劇中的人物與背景,讓自已融入劇情,《紅》創作班子和白淑湘、鍾潤良、王國華等幾個主要演員一起前往紅色娘子軍誕生地──海南島體驗生活。為了解當年娘子軍的英勇事跡,她們幾乎繞過了大半個海南島。椰林寨旁、五指山下、萬泉河邊、天涯海角,到處都留下了她們探訪的足跡。在椰林寨,她們親眼目睹了南霸天關押窮人的人間地獄“水牢”,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廣大婦女在舊社會的悲慘命運。站在當年紅色娘子軍連成立的大操場上,親耳聆聽紅色娘子軍老戰士講述當年娘子軍連成立的情景及其種種感人的戰鬥故事,中國婦女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前來體驗生活的每一位成員。此次海南之行,蔣祖慧對海南婦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了解了中國第一個紅色娘子軍連誕生在海南島的原因。在此之前,她怎麽也不會想到,在海南挑水種地、幹重體力活的是婦女,在部隊行軍時,扛機槍、背大鍋的也是婦女,正是這種艱苦的環境孕育了海南婦女不畏強暴、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此行的首要任務:塑造紅劇女主角瓊花──一個叛逆、強悍的中國婦女的形象在大家的腦海中定型了。
在經曆了一個半月的考察後,蔣祖慧與劇組的同誌們又聚集在海口進行《紅色娘子軍》舞劇劇本的創作。實際上,大家在一路生活體驗過程中已經就紅劇的基調達成了一致。在結構上,與電影不一樣,舞劇是無聲的藝術,講究精練。在形式上,與外國舞劇所表現的外國王子、公主不一樣,作為革命體裁的作品《紅劇》應以抒情為主,同時還應有濃鬱的戰鬥氣氛和火一樣的革命熱情。在音樂語言上,《紅》劇應當與民族語言相結合,與部隊語言相結合。總之,《紅》劇要考慮我們自已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能照搬外國舞劇的結構和音樂。經過幾天的構思修改,蔣祖慧和同事們完成了《紅》劇劇本的創作,並由李承祥與吳祖強將其帶迴北京向趙楓、林默涵匯報,而蔣祖慧和劇組演員們則來到連隊進行了為期2個星期部隊生活。
1964年4月,正值江南桃紅柳綠的時節,蔣祖慧一行告別了海南,踏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此次雖然在海南隻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然而,經曆了南國蕉風椰雨的洗禮,與劇組其他同誌們一樣,蔣祖慧的心已經深深地融入《紅》劇劇情。迴到北京後,《紅》劇創作班子和演員們很快進入了音樂、舞蹈的創作和排演。由於三個編導都屬留蘇學派,具有相同的藝術風格,這使大家合作的很順利,《紅》劇第一稿隻花了兩個月就搞出來了。在劇中,蔣祖慧主要承擔《紅》劇序幕及第一、二幕的編導任務。她編導的第一場戲是“瓊花逃跑”。在這場戲的編導過程中,蔣祖慧根據《紅》劇內容將芭蕾舞這個外來藝術形式加以大膽的改革,使其更具有自已的民族特色。如南霸天的狗腿子老四追打瓊花的一段雙人舞,蔣祖慧沒有照搬芭蕾舞中逐步展開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法和雙人舞語匯,而是吸收了京劇中一開始就把人物性格鮮明地顯示給觀眾的表現手法,在雙人舞的開頭用了一個激烈的抄旋子的動作讓老四上場,從而將惡霸爪牙的兇惡表現的淋漓盡致。與許多表現愛情的雙人舞不同,這段舞蹈還借用了京劇中的不少動作,鮮明而強烈表現了劇中人物的敵對關係,很有民族特色。此外,《紅》劇在音樂上還采用了海南民歌的一些曲調,極為優美。把芭蕾舞這種純屬外來的藝術形式用於表現中國人民的現實鬥爭生活,並使兩者達到水乳相融的程度,這正是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的成功之處。趙楓看了送審的片斷後十分高興,並稱劇中瓊花“叛逆、強悍”的一麵表現的很好,在塑造人物上有很大的創新,就按這個調子搞。7月底,《紅》劇進行第一次鋼琴連排時,趙楓還特地請一些戲劇家、軍隊文藝家及部隊首長前來觀摩、指導。專家們在看了這出戲的上述幾個片斷後,一致稱讚戲編得好、導得精彩、演得動人。同時也就戲中某些片斷提出了自已的意見。如戲劇家吳雪認為序幕中“地牢”太寫實了一些,顯示不出芭蕾舞的特點。而部隊同誌則認為劇中娘子軍練兵舞的舞蹈動作缺少軍人氣質,象“娘子”不象“軍”,戰鬥場麵看起來給人的感覺還比較弱等。對於專家們的意見,院團領導和創作組的同誌非常重視。他們一方麵研究修改方案,另一方麵組織紅劇全體演員一百三十餘人來到三十八軍一人在一個班進行為期兩周的軍事生活。後來,《紅》劇把軍隊的刺殺等素材成功地吸收到了娘子軍的舞蹈動作中,對於增強全劇的氣氛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在《紅》劇整個編排過程中,文化部長林默涵自始自終都給予了深切的關注,並就戲中的某些內容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原來劇中有一段戲表現的是瓊花被南霸天及其爪牙打昏澆水後從昏死中漸漸醒來的情節。林默涵在看了這段戲後對蔣祖慧說:“海南島不是常下大雷雨嗎?我看莫若用一場雷雨代替澆冷水來表現瓊花醒來的情節,這樣既能充分與劇情相連接,又能體現海南的氣候特點。”蔣祖慧根據林默涵的建議進行了修改,效果果然非同一般。
1964年9月27日,《紅色娘子軍》在北京天橋劇場進行彩排,周總理也應劇團的邀請前來觀看。他在看完戲後高興地說:“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啦!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個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目,沒想到你們的演出這樣成功。我們國慶節就用這台戲來招待外賓。”周總理還當場決定,將《紅》劇的首場演出放在人大小禮堂,這使全劇組受到很大的鼓舞。9月29日,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在人大小禮堂正式演出了,並贏得了中外來賓的熱烈讚美。隨後,《紅》劇又南下廣州、深圳進行演出,同樣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不久,劇組又接到命令,要其迅即迴到北京,說是毛主席要看這出戲,蔣祖慧和劇組的其它同誌們聽了這個消息十分激動。10月8日,毛主席在觀看了《紅》劇後,高興地對大家說:這出戲“方向是正確的,革命性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毛主席的話給全劇組的同誌們以極大的鼓舞。
1994年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獲中國文聯及舞協頒發的“二十世紀經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