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爌端起茶杯,深深喝了一口,嘴裏發出‘呲溜’的聲響,隨後便長出一口氣,似乎在迴味這杯劣質茶葉的味道。這讓朱由校很奇怪,韓爌這樣的文人雅士怎會如此喝茶。
韓爌笑道:“陛下,喝茶這種事實際被賦予了很多內容。從唐宋茶湯到如今的兔毫小盞,在老夫看來就是扯淡,遠不如西直門的大碗茶喝起來痛快。這朝堂上的很多事,其實把麵上的東西扯開,就是那麽迴事。”
朱由校端起茶杯也一飲而盡,沉吟道:“次輔,您想說什麽就說。朕今日隻是與大學士嘮嘮家常,說些閑話而已。”
韓爌對於皇上的承諾很滿意,他將茶杯放好,思慮了片刻道:“皇上,可還記得土木堡之變。”
如此大事,朱由校怎麽會忘記,他想了想道:“明英宗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被五萬蒙古軍隊擊敗,大明武將勳貴被一網打盡,京營主力被一掃而空。原本的皇權,武將勳貴與文官,三個還算可以相互製衡的局麵被打破,大明朝之後完全進入了以文製武的時代。”
韓爌有些驚訝地看了看皇上,隨後頻頻點頭。他將皇上和自己的茶碗斟滿,隨後說道:“老臣本來還想著將這段曆史重複一遍,誰知皇上對於史書的熟悉遠超老臣想象。那老臣接下來也就直言了。”
“次輔請講,朕洗耳恭聽。”
“土木堡之變之前,皇權與內閣之爭已經出現了微妙變化,內閣隱隱有取代皇權之意。這一點當時的朝堂諸公是看的很明白的,英宗心裏也很明白。雙方雖然都沒有點破,但實際已是到了水火不容的邊緣。
另外一個心有芥蒂的便是武將勳貴。大明承平日久,讓武將感到了威脅。畢竟武將的一切,都還需要依靠戰場取得。大明‘文視武為彘狗,武視文為寇仇’,於是武將勳貴一直渴望用一場大型戰爭的勝利,來將文官徹底壓製下去。
後來也先率蒙古大軍劫掠大明,英宗認為機會來了,武將勳貴也認為機會來了。甚至連部分文官也認為機會來了,但是三方思考的根本不是一個方向。
英宗的本意是想借這個機會,將皇權權威再次樹立起來。畢竟在英宗看來,二十萬打五萬人應該足夠了。其中最精銳的京城三大營,更是給了英宗足夠的信心。
武將勳貴更是雄心勃勃,想要借助此機會,在皇上麵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也順便狠狠扇文官幾個嘴巴。他們要讓文官知道如何打仗,可是他們對也先軍隊戰鬥力驚人的消息,選擇了隱瞞。因為早已土木堡之變前,大明軍隊對陣也先幾乎都是慘敗。
文官的想法嘛,也很簡單。就是跟隨皇上親征,順便起到監督作用。贏了,不至於被武將拿到全部功勞;輸了,那就是掌握了第一手罪證,以後將武將踩在腳下可謂毫不費力。而且日後皇上也不得不對文官退讓三分。”
朱由校聽到這裏,不由得苦笑道:“這就是說,英宗是在拿幾十萬精銳賭博;而在京武將為了搶功幾乎傾巢而出;而文官中的三大尚書,明明反對皇上禦駕親征,卻為了限製武將,因而甘冒奇險。”
…………………………………………………………………………..
韓爌吹了吹茶沫兒,喝了口茶道:“在老臣看來,三方都是再賭,如果當時有任何一方能夠靜下心來,忍耐一下,結局將大不一樣。”
朱由校點點頭道:“還有一條原因,當時無論皇上、大臣,都高估了明軍的作戰能力。他們都還沉浸在太祖橫掃元帝國的夢裏。他們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一個夢裏,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在這個夢裏相互扯皮。等夢破滅了,才發現麵前是蒙古人的彎刀!”
皇上的迴答讓韓爌頻頻點頭,他這時變戲法一般,從懷裏掏了幾個煙卷出來:“老夫觀陛下吸食煙卷,因而頗為好奇,也親手做了幾個,發覺少量抽之,有助提神醒腦,多了則不宜。皇上,不來一根?”
朱由校哈哈一笑,結果煙卷點燃,狠狠抽了一口,吐了幾個眼圈後說道:“次輔,你用這件事來告訴朕,什麽叫做忍耐是吧,朕記下了。無論皇權還是官權,其本質都是自私的,倘若協調不好,必定會釀成大禍。不過,你對英宗之後,文官的做法怎麽看?”
韓爌看了看皇上,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他深深吸了一口煙卷,長長吐了一串煙霧出來後,又將煙卷掐滅,神色嚴肅地說道:“皇上,下麵的話是老夫在朝堂上一直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因為老夫害怕,會引發朝廷的動亂。如今聽皇上這麽說,老夫心裏有譜了。”
朱由校摸摸腦袋道:“朕說什麽了,您老就心裏有譜了?老夫?次輔,您準備辭職?!”
韓爌哈哈一笑:“皇上,您對文官早有了自己的看法,不過是想找老夫做個驗證而已。至於這個辭職嘛,在老夫說出某些事情後是肯定會辭職的。有人說,老夫為了朝廷利益而得罪了魏忠賢,可是他們錯了,老夫從來不怕魏忠賢。卻唯獨怕,東林。”
朱由校聞言,煙卷一下便掉到了地上:田爾耕背叛閹黨,阮大铖背叛東林,眼前這個被後世閹黨點將錄寫為,天微星九紋龍的大學士韓爌,居然也特麽背叛東林了…明朝的這些所謂黨員,也太特麽沒有節操了吧。
………………………………………………………………………..
韓爌正了正衣冠道:“皇上,您不必驚訝。微臣早就說過,有些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微臣可不是指的揭露崔文升老底一事,而是接下來要說的事。
如果不是皇上那首詞句‘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老夫都準備將這些事,帶進棺材,讓它永不見天日。是皇上的雄心壯誌,讓老夫倍感羞愧,這才決定找個合適的機會將此事說出來。”
朱由校將煙卷重新點燃,說道:“次輔請明言,朕都會記在心裏,永不外傳。”
韓爌淺飲一口茶道:“當年土木堡之變後,整個文官或者說士人,取得了朝堂的絕對控製權,武將勳貴與皇權開始慢慢旁落。本來在華夏曆史上,這事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任何一個王朝發展到中期,都基本是由文官主導,皇上和武將隻是做好自己應有之事。
可這是皇權與武將勳貴所無法容忍的,於是從英宗之後,皇權與文官發生了數次激烈碰撞:期間憲宗設立西廠、皇莊和傳奉官,與文官直接交鋒;孝宗堅決不納妃嬪,讓文官失去了控製皇上的手段;武宗封自己為大將軍,意圖奪迴兵權;世宗銳意改革,直接觸犯文官根本利益,皇上,這幾次的爭鬥造成的朝廷動蕩,讓人歎息;
後來穆宗因為剿除倭寇取得勝利,因而讓文官武將暫時安歇,而且其開放海禁一事,讓文官武將都獲利頗豐,因而穆宗評價也為最高;後來神宗一朝,因為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讓文官利益受到極大損害,因而矛盾又尖銳起來;至於先皇光宗,也因為幾件事與文官集團徹底對立。而皇上你,則是讓文臣武將都看不懂,所以大家都還在觀察等待。”
朱由校將這些話細細迴味了一遍,覺得與後世總結的差不多,但韓爌的一句話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次輔,您剛才說孝宗堅決不納妃嬪,也得罪了文官,這卻是為何?”
…………………………………………………………………………..
韓爌微微一笑道:“皇上,這麽一來,孝宗就沒有酒色之好了。文官還怎麽書寫曆史?好在孝宗皇帝本人還算不錯,因而文官就給孝宗一個很好的名聲。”
朱由校又吐了一個煙圈笑道:“這也奇怪了,那有非得給皇上安一個酒色之徒的名號的。難不成,文官還刻意誘惑皇上當一個酒色之徒不成?”
韓爌正色道:“陛下英明,正是如此。文臣不僅誘惑皇上,還刻意通過煉丹之士,敬獻丹藥。因為隻有這樣,文官才能攫取最大的權力。但皇上不是傻子,因而才有了宦官專權的事。”
朱由校睜大了眼睛,看著一臉嚴肅的韓爌:“次輔,你不會告訴朕。文官刻意鼓勵皇上沉湎於酒色吧?還特意送丹藥去給皇上服食?”
韓爌點點頭道:“這一切始於明宣宗,明宣宗文成武治,堪稱不世之英主,可是宣宗讓太監參政,卻讓文官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脅。因此才有宣宗歸天的病因,至今未明一事。”
朱由校心裏一顫,也是嚴肅地說道:“太監參政讓文官緊張可以理解,朕也記得宣宗歸天的病因,太醫院關於這一段的記錄神秘消失了。”
…………………………………………………………………………………………
韓爌捋了捋胡子道:“太監參政,讓文官看到了又一股力量開始準備分享權力,因此他們開始進行了下一步的計劃。就是通過不斷供奉美女與丹藥,讓皇上沉迷其中。進而控製皇上的生死。”
朱由校久久無言以對,隻是大睜著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韓爌,一直到煙卷燙著了手指,他才急忙問道:“次輔,這話可不能亂說啊!!”
韓爌聞言,嘴角泛上了一絲冰冷的笑意:“宣宗薨逝原因不明;武宗落水後,文官和太醫上言,隻能吃太醫院的藥;神宗病因更是撲朔迷離;如果皇上還不信,您可以看看,有多少先皇是因為女色和丹藥歸天的?”朱由校聞言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
“皇上,您知道這是為什麽嗎?隻有這樣文官才能保證自己的名聲;也隻有這樣,才能掃除障礙掌握朝局;隻有這樣,文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隻有這樣,文官才能萬世留名。
皇上,您沒發現嗎?曆史和史書上的文官,那基本都是肱骨之臣。開國之君沒有文臣輔助,那就成不了事;後麵的君王,離開文臣輔助,肯定會把事情辦糟。
武將、宦官、內宮與外戚,不是陰謀家就是小人,而文官從來都是與之鬥爭。卻從來沒有一部史書提過,文官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作用。就憑這武將宦官些人,怎麽可能順順利利地達成願望,其背後肯定是有另一股文臣力量在推動,因為文臣內部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
武將謀權,要麽立功要麽造反。而文官謀權,則是害人不見刀,殺人不見血啊。”韓爌情緒激動地說完後,兩隻眼睛便看著窗戶外的藍天道:“皇上,微臣厭倦了這種生涯,也厭倦了這種生活,隻想迴鄉下,當個田舍翁。不想再與這外麵的世界有任何瓜葛。”
朱由校沉默了半響道:“次輔,你的意思是,我父皇也是這麽死的,那您知道誰是兇手?”
……………………………………………………………………………………..
韓爌搖搖頭道:“皇上,您理解錯了。文臣從來都是規則和利益的最高守護者,為了這個相同的利益和規則,他們會暫時放下分歧而聯合起來,事成之後再分享利益。事情如果不成,他們也會出賣對方,而被出賣的一方也不會有怨言。這就是他們的規矩。
所以,皇上您要對付的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的文官,甚至還包括文官拉攏的武將或者宦官。這也是,皇上很多時候被大臣架空的原因。這也是,很多皇上最後終日醉生夢死的原因。”
“那他們為何不自己當皇帝?”朱由校紅著眼睛說道。
“自己當皇帝?他們不傻,他們很清楚當皇帝需要付出什麽。皇上,您可以看看,自華夏有史以來,有多少是文臣篡位當皇上的,又有多少是武將篡位當皇上的。文臣早已把其中利益衡量清楚了。當皇上在他們看來,和養一頭豬差不多。”韓爌苦笑道。
朱由校也是苦笑著迴應道:“看來朕,也就是那頭豬了。次輔,您剛才說我父皇因為幾件事,而與文臣鬧了矛盾。可能因此才遭來了禍害。那你知道是那幾件事嗎?”
韓爌點點頭道:“老夫當然知道。而且老夫也正是從那時起,第一次對自己所堅持的一切,產生了懷疑。”…
韓爌笑道:“陛下,喝茶這種事實際被賦予了很多內容。從唐宋茶湯到如今的兔毫小盞,在老夫看來就是扯淡,遠不如西直門的大碗茶喝起來痛快。這朝堂上的很多事,其實把麵上的東西扯開,就是那麽迴事。”
朱由校端起茶杯也一飲而盡,沉吟道:“次輔,您想說什麽就說。朕今日隻是與大學士嘮嘮家常,說些閑話而已。”
韓爌對於皇上的承諾很滿意,他將茶杯放好,思慮了片刻道:“皇上,可還記得土木堡之變。”
如此大事,朱由校怎麽會忘記,他想了想道:“明英宗率領的二十萬大軍被五萬蒙古軍隊擊敗,大明武將勳貴被一網打盡,京營主力被一掃而空。原本的皇權,武將勳貴與文官,三個還算可以相互製衡的局麵被打破,大明朝之後完全進入了以文製武的時代。”
韓爌有些驚訝地看了看皇上,隨後頻頻點頭。他將皇上和自己的茶碗斟滿,隨後說道:“老臣本來還想著將這段曆史重複一遍,誰知皇上對於史書的熟悉遠超老臣想象。那老臣接下來也就直言了。”
“次輔請講,朕洗耳恭聽。”
“土木堡之變之前,皇權與內閣之爭已經出現了微妙變化,內閣隱隱有取代皇權之意。這一點當時的朝堂諸公是看的很明白的,英宗心裏也很明白。雙方雖然都沒有點破,但實際已是到了水火不容的邊緣。
另外一個心有芥蒂的便是武將勳貴。大明承平日久,讓武將感到了威脅。畢竟武將的一切,都還需要依靠戰場取得。大明‘文視武為彘狗,武視文為寇仇’,於是武將勳貴一直渴望用一場大型戰爭的勝利,來將文官徹底壓製下去。
後來也先率蒙古大軍劫掠大明,英宗認為機會來了,武將勳貴也認為機會來了。甚至連部分文官也認為機會來了,但是三方思考的根本不是一個方向。
英宗的本意是想借這個機會,將皇權權威再次樹立起來。畢竟在英宗看來,二十萬打五萬人應該足夠了。其中最精銳的京城三大營,更是給了英宗足夠的信心。
武將勳貴更是雄心勃勃,想要借助此機會,在皇上麵前展示自己的能力,也順便狠狠扇文官幾個嘴巴。他們要讓文官知道如何打仗,可是他們對也先軍隊戰鬥力驚人的消息,選擇了隱瞞。因為早已土木堡之變前,大明軍隊對陣也先幾乎都是慘敗。
文官的想法嘛,也很簡單。就是跟隨皇上親征,順便起到監督作用。贏了,不至於被武將拿到全部功勞;輸了,那就是掌握了第一手罪證,以後將武將踩在腳下可謂毫不費力。而且日後皇上也不得不對文官退讓三分。”
朱由校聽到這裏,不由得苦笑道:“這就是說,英宗是在拿幾十萬精銳賭博;而在京武將為了搶功幾乎傾巢而出;而文官中的三大尚書,明明反對皇上禦駕親征,卻為了限製武將,因而甘冒奇險。”
…………………………………………………………………………..
韓爌吹了吹茶沫兒,喝了口茶道:“在老臣看來,三方都是再賭,如果當時有任何一方能夠靜下心來,忍耐一下,結局將大不一樣。”
朱由校點點頭道:“還有一條原因,當時無論皇上、大臣,都高估了明軍的作戰能力。他們都還沉浸在太祖橫掃元帝國的夢裏。他們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一個夢裏,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在這個夢裏相互扯皮。等夢破滅了,才發現麵前是蒙古人的彎刀!”
皇上的迴答讓韓爌頻頻點頭,他這時變戲法一般,從懷裏掏了幾個煙卷出來:“老夫觀陛下吸食煙卷,因而頗為好奇,也親手做了幾個,發覺少量抽之,有助提神醒腦,多了則不宜。皇上,不來一根?”
朱由校哈哈一笑,結果煙卷點燃,狠狠抽了一口,吐了幾個眼圈後說道:“次輔,你用這件事來告訴朕,什麽叫做忍耐是吧,朕記下了。無論皇權還是官權,其本質都是自私的,倘若協調不好,必定會釀成大禍。不過,你對英宗之後,文官的做法怎麽看?”
韓爌看了看皇上,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他深深吸了一口煙卷,長長吐了一串煙霧出來後,又將煙卷掐滅,神色嚴肅地說道:“皇上,下麵的話是老夫在朝堂上一直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因為老夫害怕,會引發朝廷的動亂。如今聽皇上這麽說,老夫心裏有譜了。”
朱由校摸摸腦袋道:“朕說什麽了,您老就心裏有譜了?老夫?次輔,您準備辭職?!”
韓爌哈哈一笑:“皇上,您對文官早有了自己的看法,不過是想找老夫做個驗證而已。至於這個辭職嘛,在老夫說出某些事情後是肯定會辭職的。有人說,老夫為了朝廷利益而得罪了魏忠賢,可是他們錯了,老夫從來不怕魏忠賢。卻唯獨怕,東林。”
朱由校聞言,煙卷一下便掉到了地上:田爾耕背叛閹黨,阮大铖背叛東林,眼前這個被後世閹黨點將錄寫為,天微星九紋龍的大學士韓爌,居然也特麽背叛東林了…明朝的這些所謂黨員,也太特麽沒有節操了吧。
………………………………………………………………………..
韓爌正了正衣冠道:“皇上,您不必驚訝。微臣早就說過,有些事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微臣可不是指的揭露崔文升老底一事,而是接下來要說的事。
如果不是皇上那首詞句‘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老夫都準備將這些事,帶進棺材,讓它永不見天日。是皇上的雄心壯誌,讓老夫倍感羞愧,這才決定找個合適的機會將此事說出來。”
朱由校將煙卷重新點燃,說道:“次輔請明言,朕都會記在心裏,永不外傳。”
韓爌淺飲一口茶道:“當年土木堡之變後,整個文官或者說士人,取得了朝堂的絕對控製權,武將勳貴與皇權開始慢慢旁落。本來在華夏曆史上,這事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任何一個王朝發展到中期,都基本是由文官主導,皇上和武將隻是做好自己應有之事。
可這是皇權與武將勳貴所無法容忍的,於是從英宗之後,皇權與文官發生了數次激烈碰撞:期間憲宗設立西廠、皇莊和傳奉官,與文官直接交鋒;孝宗堅決不納妃嬪,讓文官失去了控製皇上的手段;武宗封自己為大將軍,意圖奪迴兵權;世宗銳意改革,直接觸犯文官根本利益,皇上,這幾次的爭鬥造成的朝廷動蕩,讓人歎息;
後來穆宗因為剿除倭寇取得勝利,因而讓文官武將暫時安歇,而且其開放海禁一事,讓文官武將都獲利頗豐,因而穆宗評價也為最高;後來神宗一朝,因為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讓文官利益受到極大損害,因而矛盾又尖銳起來;至於先皇光宗,也因為幾件事與文官集團徹底對立。而皇上你,則是讓文臣武將都看不懂,所以大家都還在觀察等待。”
朱由校將這些話細細迴味了一遍,覺得與後世總結的差不多,但韓爌的一句話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次輔,您剛才說孝宗堅決不納妃嬪,也得罪了文官,這卻是為何?”
…………………………………………………………………………..
韓爌微微一笑道:“皇上,這麽一來,孝宗就沒有酒色之好了。文官還怎麽書寫曆史?好在孝宗皇帝本人還算不錯,因而文官就給孝宗一個很好的名聲。”
朱由校又吐了一個煙圈笑道:“這也奇怪了,那有非得給皇上安一個酒色之徒的名號的。難不成,文官還刻意誘惑皇上當一個酒色之徒不成?”
韓爌正色道:“陛下英明,正是如此。文臣不僅誘惑皇上,還刻意通過煉丹之士,敬獻丹藥。因為隻有這樣,文官才能攫取最大的權力。但皇上不是傻子,因而才有了宦官專權的事。”
朱由校睜大了眼睛,看著一臉嚴肅的韓爌:“次輔,你不會告訴朕。文官刻意鼓勵皇上沉湎於酒色吧?還特意送丹藥去給皇上服食?”
韓爌點點頭道:“這一切始於明宣宗,明宣宗文成武治,堪稱不世之英主,可是宣宗讓太監參政,卻讓文官第一次感受到了威脅。因此才有宣宗歸天的病因,至今未明一事。”
朱由校心裏一顫,也是嚴肅地說道:“太監參政讓文官緊張可以理解,朕也記得宣宗歸天的病因,太醫院關於這一段的記錄神秘消失了。”
…………………………………………………………………………………………
韓爌捋了捋胡子道:“太監參政,讓文官看到了又一股力量開始準備分享權力,因此他們開始進行了下一步的計劃。就是通過不斷供奉美女與丹藥,讓皇上沉迷其中。進而控製皇上的生死。”
朱由校久久無言以對,隻是大睜著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韓爌,一直到煙卷燙著了手指,他才急忙問道:“次輔,這話可不能亂說啊!!”
韓爌聞言,嘴角泛上了一絲冰冷的笑意:“宣宗薨逝原因不明;武宗落水後,文官和太醫上言,隻能吃太醫院的藥;神宗病因更是撲朔迷離;如果皇上還不信,您可以看看,有多少先皇是因為女色和丹藥歸天的?”朱由校聞言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
“皇上,您知道這是為什麽嗎?隻有這樣文官才能保證自己的名聲;也隻有這樣,才能掃除障礙掌握朝局;隻有這樣,文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隻有這樣,文官才能萬世留名。
皇上,您沒發現嗎?曆史和史書上的文官,那基本都是肱骨之臣。開國之君沒有文臣輔助,那就成不了事;後麵的君王,離開文臣輔助,肯定會把事情辦糟。
武將、宦官、內宮與外戚,不是陰謀家就是小人,而文官從來都是與之鬥爭。卻從來沒有一部史書提過,文官在其中推波助瀾的作用。就憑這武將宦官些人,怎麽可能順順利利地達成願望,其背後肯定是有另一股文臣力量在推動,因為文臣內部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
武將謀權,要麽立功要麽造反。而文官謀權,則是害人不見刀,殺人不見血啊。”韓爌情緒激動地說完後,兩隻眼睛便看著窗戶外的藍天道:“皇上,微臣厭倦了這種生涯,也厭倦了這種生活,隻想迴鄉下,當個田舍翁。不想再與這外麵的世界有任何瓜葛。”
朱由校沉默了半響道:“次輔,你的意思是,我父皇也是這麽死的,那您知道誰是兇手?”
……………………………………………………………………………………..
韓爌搖搖頭道:“皇上,您理解錯了。文臣從來都是規則和利益的最高守護者,為了這個相同的利益和規則,他們會暫時放下分歧而聯合起來,事成之後再分享利益。事情如果不成,他們也會出賣對方,而被出賣的一方也不會有怨言。這就是他們的規矩。
所以,皇上您要對付的從來都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的文官,甚至還包括文官拉攏的武將或者宦官。這也是,皇上很多時候被大臣架空的原因。這也是,很多皇上最後終日醉生夢死的原因。”
“那他們為何不自己當皇帝?”朱由校紅著眼睛說道。
“自己當皇帝?他們不傻,他們很清楚當皇帝需要付出什麽。皇上,您可以看看,自華夏有史以來,有多少是文臣篡位當皇上的,又有多少是武將篡位當皇上的。文臣早已把其中利益衡量清楚了。當皇上在他們看來,和養一頭豬差不多。”韓爌苦笑道。
朱由校也是苦笑著迴應道:“看來朕,也就是那頭豬了。次輔,您剛才說我父皇因為幾件事,而與文臣鬧了矛盾。可能因此才遭來了禍害。那你知道是那幾件事嗎?”
韓爌點點頭道:“老夫當然知道。而且老夫也正是從那時起,第一次對自己所堅持的一切,產生了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