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迴京的消息,如同在平靜的朝堂裏扔下了一顆水雷。衝天而起的水花之中,有人歡喜有人愁。他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無數雙眼睛。當天使們前往大臣家裏宣旨進宮的時候,早已按耐不住的朝臣們,用最快的速度前往皇宮。
被嘈雜聲驚動的京城百姓,紛紛躲在門後觀看,一個個議論紛紛:
“孩兒他爸,這是咋迴事啊,雞才叫頭遍,外麵怎麽亂哄哄的,把娃兒都要吵醒了。”
“你個傻婆娘閉嘴,我哪兒知道咋迴事,我要知道就去宮裏當差了。”
“老頭子,上朝的時間改了?以前不是太陽出來了才上朝嗎?”
“怕是邊關有急事了吧,不過,以前也沒見他們這麽著急啊。”
“五叔,你以前當過小吏,你知道這是咋迴事不?”
“老夫也不知道,皇上最近也沒啥動靜啊。額,難道皇後不是親生的這事是真的?”
“馬六,你小子看什麽呢?快來,這把牌你還玩不玩了?你還差我三兩銀子呢。”
“閉上你的鳥嘴,老子撒泡尿都能看見錦衣衛,邪了門了。媽的,這就是觸黴頭。”
“李兄,門外如此嘈雜,所謂何事?”
“張弟,看衙役官差行色匆匆,麵有不善。難道是皇上夜禦十女,病倒了…”
“哎呀官人,您還不睡啊。大明朝又沒啥新鮮事兒,待會兒去茶館打聽一下不就行了嗎。”
“還是翠花說的透徹,國家大事再大,也不及翠花的…大,是吧。來,某家手有些冷了…”
……………………………………………………………………………………………….
魏忠賢站在熟悉的午門之外,彈了彈身上的雪花,整理了一下衣冠。一雙紅通通的眼睛掃視了一眼群臣,便從馬車裏請出聖旨。雖然京城凜冽的寒風刮在臉上生疼,但魏忠賢還是昂首挺胸,向著皇極殿邁出了步伐。
一入午門,魏忠賢就發覺往日熟悉的皇宮,少了些熟悉的味道。道路兩側雄壯的禁衛軍站得遠遠的,取而代之的是鬆樹盆栽,兩排綠色一直延伸到皇極殿門口;內金水河右側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建築,看樣子很像一個巨大的水桶,幾個太監在哪兒踩著水車又是何意?
魏忠賢似乎發現了一個重大情況,皇極殿門外,竟然沒有一個侍衛,這怎麽能行,皇上的安全還要不要了?門外的兩個通道是何意?太監手裏拿著的長木條又是什麽東西?
魏忠賢穩步走到皇極殿門外的鐵欄外,便有太監上前告聲得罪了,便手持長木條在魏忠賢身上前後掃了一下。這時一個太監低眉順眼地說道:“魏公公,您的腰間似有鐵質物品,還勞煩魏公公取出來放在一邊,待會兒下朝的時候再還給您。”
魏忠賢這才想起來,身上確實帶著一塊金腰扣,那是山西的一個官員送的。魏忠賢隻好在一邊的更衣室將腰扣取了下來,交到太監手裏,並從太監手裏領取了一個新的木質腰扣。
小太監與他核實做好記錄以後,就用一個口袋將腰扣裝好,放進了一個小格子裏,並且遞給魏忠賢一個小木牌作為取物憑證。
“你過來一下,你們現在這是整的什麽東西?”魏忠賢叫過那小太監低聲問道。
“魏公公,這是皇上新增設的安全通道。凡有進皇極殿者,必須走這裏。您看見那鐵質欄杆沒有?那都是磁石做的,任誰身上都別想藏著鐵質的東西。我們手持的木條裏麵也是有磁石的,當然實際是主要用來貼身檢查,磁石不能吸附的銅器一類的東西。”小太監答道。
魏忠賢點點頭心道:此法雖然聞所未聞,倒也算合情合理。他重新整理了一下衣冠,邁入了通往皇極殿的石板路,稍後便站列在一側等待入宮。這時一個小太監上前來說道:“魏公公,皇上說了,您來了的話,就先入殿。”魏忠賢聞言,沉吸一口氣,便進入了皇極殿。
…………………………………………………………………………..
“喲魏公公,您來得真早啊,這天兒還沒亮呢。”這時,從皇極殿門裏突如其來地飄出了一個聲音。
毫無準備的魏忠賢,被這聲音嚇了一跳。待他定睛一看,卻是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這駱思恭今日頂盔摜甲,腰配繡春刀,正像個門神一樣守在近前的柱子下麵。兩隻眼睛血絲密布,顯然已經在這裏守衛了很久了。
“喲,這不是駱指揮使嘛。咱家今日剛剛迴京,還沒來得及去拜訪您,還請您見諒啊。瞧您今天這架勢,難不成宮裏進了賊人?”魏忠賢彎腰打著哈哈道。
“有我錦衣衛在,怎麽可能有賊人進得了皇宮?隻是昨夜皇上秉燭夜讀,老夫陪著一邊而已。閑話不多說了,魏公公,還是先到前麵站著,皇上應該一會兒就出來了。”駱思恭也懶得解釋,急忙把話題岔開。
見一腦門子問號的魏忠賢,一步一迴頭的走了進去。駱思恭心裏暗暗叫苦:皇上倒是把乾清宮和坤寧宮的護衛撤了,這就讓我難辦咯。我特麽也不想在這宮裏守衛啊,可我要是不來,萬一那幫混蛋出了岔子這麽辦?哎…
魏忠賢剛剛站好,便有一個小太監上來小聲稟告:“魏公公,皇上要我告訴您,這宮裏有些規矩變了。第一,您要是想說話,必須舉右手示意;第二,您要是覺得站得累了,知會小的一聲,小的給您送張軟和的凳子過來;第三,宮殿進門右角落裏有茶水,您隨時可以取用。”
魏忠賢:“…”
…………………………………………………………………………………..
待群臣進入皇極殿各自選好位置後,一個尖細的聲音唱到:“皇上駕到,諸臣行禮。”
“諸位臣工,平身。”朱由校丹田氣十足的聲音,從龍椅開始向往擴散,占據了皇極殿的每一個角落。魏忠賢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來慵懶的皇上,什麽時候如此注重禮儀了?
魏忠賢抬頭再看皇上時,心裏竟然有了一絲懼意。麵前的皇上,雖然依舊青澀,但其英俊的麵容之中,已有了不少威嚴之氣;那雙清澈的眼眸,雖然依舊略顯稚嫩,但目光之中已隱隱有淩厲之色。現在的皇上更像一隻正在磨礪雙爪的幼虎,已經準備嗷嘯群山!!
“魏忠賢,朕命你去山西做的事,結果如何?你照直說便是,諸位臣工也應該知道,你在山西做了些什麽。”朱由校問道。
魏忠賢很奇怪皇上為什麽問這個問題,不是應該問我意圖攻打皇宮的事,以及紅丸案嗎?他拋開雜念,急忙定了定神走出隊列,雙手奉上聖旨道:“皇上,此事詳情,內臣已寫在折子裏。”
朱由校將折子拿到手後,隨意翻了翻說道:“折子朕待會看,你把裏麵的內容複述一遍。”
魏忠賢清了清嗓子道:“內臣奉旨前往山西,督查山西商人與蒙古互市一事。期間發現大量商人,不遵朝廷命令,違規進行交易者甚多。
督查期間,商人多有不服從檢查者,更有甚者煽動無知鄉民鬧事,內臣也算死裏逃生。因為商人抵抗激烈,內臣不得不放棄了進一步的督查。內臣未能完成皇上的要求,還請皇上責罰。”
“嗯,那鄉民鬧事的時候,邊軍在做什麽?”朱由校繼續問道。他對於這個結果,心裏還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議。查賬而已,用得著這麽反抗?
“迴陛下,邊軍說蒙古人入關打草穀,於是都出關抵抗去了。內臣也因此在軍營被圍,差點丟了老命。”魏忠賢說道。
朱由校疑道:“打草穀?都要入冬了蒙古人打草穀?”
魏忠賢的話,也在朝臣中引發了一片低聲的討論。熟悉軍事的大臣,開始給其餘人詳解什麽叫做打草穀,以及蒙古人為何多在春天打草穀…
………………………………………………………………………..
朱由校沉思片刻後,說道:“錦衣都指揮使駱思恭,朕命你徹查此案。讓邊軍把蒙古人,何時從何地進入到大同打草穀一事說清楚,並且附上損失情況,一定要詳細,別用什麽傷亡百餘人的話,朕不想聽。能讓邊軍集體出動的,一定是大規模入侵事件。”
駱思恭領命而去後,朱由校看了看魏忠賢說道:“魏忠賢,朝堂之中有人彈劾你的事,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朕想問問,你對此有什麽想法?”
魏忠賢長袍一撩,跪倒於地道:“皇上,這定是那些奸佞小人所為。內臣怎會行攻打皇宮之事,還望陛下明察。”
朱由校說道:“朕也想相信你,可是如今依照左都督田爾耕所言,人證物證俱在。你又作何解釋?”
“皇上,老奴不曾擁有什麽火槍一類的東西,更不會指使田爾耕去獲取火槍。”魏忠賢說道。
朱由校道:“嗯,在這個問題上,朕也有疑問。諸位臣工,一個月前,工部曾經去田爾耕家中取出了五百隻火槍。後來經過檢驗,證明這五百隻火槍,不可能出自工部軍器局。”
“田爾耕,你說這五百隻火槍是阮大铖交給孫禕,然後孫禕再交給你的是吧。”朱由校問道。
“正是,陛下。”田爾耕答道。
“嗯,那你給我解釋一下,這五百隻火槍裏麵,隻有一隻炸膛是怎麽迴事?這批火槍到底從哪裏來的?”
被嘈雜聲驚動的京城百姓,紛紛躲在門後觀看,一個個議論紛紛:
“孩兒他爸,這是咋迴事啊,雞才叫頭遍,外麵怎麽亂哄哄的,把娃兒都要吵醒了。”
“你個傻婆娘閉嘴,我哪兒知道咋迴事,我要知道就去宮裏當差了。”
“老頭子,上朝的時間改了?以前不是太陽出來了才上朝嗎?”
“怕是邊關有急事了吧,不過,以前也沒見他們這麽著急啊。”
“五叔,你以前當過小吏,你知道這是咋迴事不?”
“老夫也不知道,皇上最近也沒啥動靜啊。額,難道皇後不是親生的這事是真的?”
“馬六,你小子看什麽呢?快來,這把牌你還玩不玩了?你還差我三兩銀子呢。”
“閉上你的鳥嘴,老子撒泡尿都能看見錦衣衛,邪了門了。媽的,這就是觸黴頭。”
“李兄,門外如此嘈雜,所謂何事?”
“張弟,看衙役官差行色匆匆,麵有不善。難道是皇上夜禦十女,病倒了…”
“哎呀官人,您還不睡啊。大明朝又沒啥新鮮事兒,待會兒去茶館打聽一下不就行了嗎。”
“還是翠花說的透徹,國家大事再大,也不及翠花的…大,是吧。來,某家手有些冷了…”
……………………………………………………………………………………………….
魏忠賢站在熟悉的午門之外,彈了彈身上的雪花,整理了一下衣冠。一雙紅通通的眼睛掃視了一眼群臣,便從馬車裏請出聖旨。雖然京城凜冽的寒風刮在臉上生疼,但魏忠賢還是昂首挺胸,向著皇極殿邁出了步伐。
一入午門,魏忠賢就發覺往日熟悉的皇宮,少了些熟悉的味道。道路兩側雄壯的禁衛軍站得遠遠的,取而代之的是鬆樹盆栽,兩排綠色一直延伸到皇極殿門口;內金水河右側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建築,看樣子很像一個巨大的水桶,幾個太監在哪兒踩著水車又是何意?
魏忠賢似乎發現了一個重大情況,皇極殿門外,竟然沒有一個侍衛,這怎麽能行,皇上的安全還要不要了?門外的兩個通道是何意?太監手裏拿著的長木條又是什麽東西?
魏忠賢穩步走到皇極殿門外的鐵欄外,便有太監上前告聲得罪了,便手持長木條在魏忠賢身上前後掃了一下。這時一個太監低眉順眼地說道:“魏公公,您的腰間似有鐵質物品,還勞煩魏公公取出來放在一邊,待會兒下朝的時候再還給您。”
魏忠賢這才想起來,身上確實帶著一塊金腰扣,那是山西的一個官員送的。魏忠賢隻好在一邊的更衣室將腰扣取了下來,交到太監手裏,並從太監手裏領取了一個新的木質腰扣。
小太監與他核實做好記錄以後,就用一個口袋將腰扣裝好,放進了一個小格子裏,並且遞給魏忠賢一個小木牌作為取物憑證。
“你過來一下,你們現在這是整的什麽東西?”魏忠賢叫過那小太監低聲問道。
“魏公公,這是皇上新增設的安全通道。凡有進皇極殿者,必須走這裏。您看見那鐵質欄杆沒有?那都是磁石做的,任誰身上都別想藏著鐵質的東西。我們手持的木條裏麵也是有磁石的,當然實際是主要用來貼身檢查,磁石不能吸附的銅器一類的東西。”小太監答道。
魏忠賢點點頭心道:此法雖然聞所未聞,倒也算合情合理。他重新整理了一下衣冠,邁入了通往皇極殿的石板路,稍後便站列在一側等待入宮。這時一個小太監上前來說道:“魏公公,皇上說了,您來了的話,就先入殿。”魏忠賢聞言,沉吸一口氣,便進入了皇極殿。
…………………………………………………………………………..
“喲魏公公,您來得真早啊,這天兒還沒亮呢。”這時,從皇極殿門裏突如其來地飄出了一個聲音。
毫無準備的魏忠賢,被這聲音嚇了一跳。待他定睛一看,卻是錦衣衛都指揮使駱思恭。這駱思恭今日頂盔摜甲,腰配繡春刀,正像個門神一樣守在近前的柱子下麵。兩隻眼睛血絲密布,顯然已經在這裏守衛了很久了。
“喲,這不是駱指揮使嘛。咱家今日剛剛迴京,還沒來得及去拜訪您,還請您見諒啊。瞧您今天這架勢,難不成宮裏進了賊人?”魏忠賢彎腰打著哈哈道。
“有我錦衣衛在,怎麽可能有賊人進得了皇宮?隻是昨夜皇上秉燭夜讀,老夫陪著一邊而已。閑話不多說了,魏公公,還是先到前麵站著,皇上應該一會兒就出來了。”駱思恭也懶得解釋,急忙把話題岔開。
見一腦門子問號的魏忠賢,一步一迴頭的走了進去。駱思恭心裏暗暗叫苦:皇上倒是把乾清宮和坤寧宮的護衛撤了,這就讓我難辦咯。我特麽也不想在這宮裏守衛啊,可我要是不來,萬一那幫混蛋出了岔子這麽辦?哎…
魏忠賢剛剛站好,便有一個小太監上來小聲稟告:“魏公公,皇上要我告訴您,這宮裏有些規矩變了。第一,您要是想說話,必須舉右手示意;第二,您要是覺得站得累了,知會小的一聲,小的給您送張軟和的凳子過來;第三,宮殿進門右角落裏有茶水,您隨時可以取用。”
魏忠賢:“…”
…………………………………………………………………………………..
待群臣進入皇極殿各自選好位置後,一個尖細的聲音唱到:“皇上駕到,諸臣行禮。”
“諸位臣工,平身。”朱由校丹田氣十足的聲音,從龍椅開始向往擴散,占據了皇極殿的每一個角落。魏忠賢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向來慵懶的皇上,什麽時候如此注重禮儀了?
魏忠賢抬頭再看皇上時,心裏竟然有了一絲懼意。麵前的皇上,雖然依舊青澀,但其英俊的麵容之中,已有了不少威嚴之氣;那雙清澈的眼眸,雖然依舊略顯稚嫩,但目光之中已隱隱有淩厲之色。現在的皇上更像一隻正在磨礪雙爪的幼虎,已經準備嗷嘯群山!!
“魏忠賢,朕命你去山西做的事,結果如何?你照直說便是,諸位臣工也應該知道,你在山西做了些什麽。”朱由校問道。
魏忠賢很奇怪皇上為什麽問這個問題,不是應該問我意圖攻打皇宮的事,以及紅丸案嗎?他拋開雜念,急忙定了定神走出隊列,雙手奉上聖旨道:“皇上,此事詳情,內臣已寫在折子裏。”
朱由校將折子拿到手後,隨意翻了翻說道:“折子朕待會看,你把裏麵的內容複述一遍。”
魏忠賢清了清嗓子道:“內臣奉旨前往山西,督查山西商人與蒙古互市一事。期間發現大量商人,不遵朝廷命令,違規進行交易者甚多。
督查期間,商人多有不服從檢查者,更有甚者煽動無知鄉民鬧事,內臣也算死裏逃生。因為商人抵抗激烈,內臣不得不放棄了進一步的督查。內臣未能完成皇上的要求,還請皇上責罰。”
“嗯,那鄉民鬧事的時候,邊軍在做什麽?”朱由校繼續問道。他對於這個結果,心裏還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議。查賬而已,用得著這麽反抗?
“迴陛下,邊軍說蒙古人入關打草穀,於是都出關抵抗去了。內臣也因此在軍營被圍,差點丟了老命。”魏忠賢說道。
朱由校疑道:“打草穀?都要入冬了蒙古人打草穀?”
魏忠賢的話,也在朝臣中引發了一片低聲的討論。熟悉軍事的大臣,開始給其餘人詳解什麽叫做打草穀,以及蒙古人為何多在春天打草穀…
………………………………………………………………………..
朱由校沉思片刻後,說道:“錦衣都指揮使駱思恭,朕命你徹查此案。讓邊軍把蒙古人,何時從何地進入到大同打草穀一事說清楚,並且附上損失情況,一定要詳細,別用什麽傷亡百餘人的話,朕不想聽。能讓邊軍集體出動的,一定是大規模入侵事件。”
駱思恭領命而去後,朱由校看了看魏忠賢說道:“魏忠賢,朝堂之中有人彈劾你的事,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朕想問問,你對此有什麽想法?”
魏忠賢長袍一撩,跪倒於地道:“皇上,這定是那些奸佞小人所為。內臣怎會行攻打皇宮之事,還望陛下明察。”
朱由校說道:“朕也想相信你,可是如今依照左都督田爾耕所言,人證物證俱在。你又作何解釋?”
“皇上,老奴不曾擁有什麽火槍一類的東西,更不會指使田爾耕去獲取火槍。”魏忠賢說道。
朱由校道:“嗯,在這個問題上,朕也有疑問。諸位臣工,一個月前,工部曾經去田爾耕家中取出了五百隻火槍。後來經過檢驗,證明這五百隻火槍,不可能出自工部軍器局。”
“田爾耕,你說這五百隻火槍是阮大铖交給孫禕,然後孫禕再交給你的是吧。”朱由校問道。
“正是,陛下。”田爾耕答道。
“嗯,那你給我解釋一下,這五百隻火槍裏麵,隻有一隻炸膛是怎麽迴事?這批火槍到底從哪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