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所有的人都蒙圈了,吳賴和老專家的對話中,提到了一種所謂的“群體型智慧”生物,似乎是在指超級病毒擁有某些智慧特征,卻又不知道具體是什麽。
大家都一臉茫然地看著吳賴,又看看老專家。
“諸位,群體智慧是一種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被科學界提出的理論,當時的著名科學家侯世達、彼得羅素、湯姆阿特利等等十九位著名生物理論學家的著作中,都注意到了自然界一種特殊的現象。
有人稱之為“群體智慧”,也有人稱之為“群體意識”,或者“共生智能”。
其中最鮮明的例子就是螞蟻,一隻單個的螞蟻,力量孱弱,甚至隻有簡單的神經反射弧,大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不會具有什麽思維能力,每一隻螞蟻都在群體之中擔任相應的工作,成為整個群體中可以隨時損失,卻又不可或缺的一員。
這就是群體智慧的特點,集散,模糊,而且不具備宏觀邏輯性。
比如非洲蟻塔,從人類的角度上來看,蟻塔這種具有高級智慧建築的特征,比如分工明確的房間,通風及排水,進出口以及防禦,力學工程結構和甚至美學上的一些簡要特征。
一座蟻塔往往高達兩三米,相比於人類的建築來說,按照同等比例,人類則需要建築起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才能與之媲美。
但我們無法得知一隻螞蟻是怎麽完成這種宏偉建築的,即使人類換算成同等,幾百萬之眾的巨大數量,幾乎也無法脫離現代化設備在短短幾年內就完成如此巨大的分工合作。
即便是在蟻後的心裏有一張藍圖,那麽連基本語言都缺失的螞蟻,是怎麽把建築信息傳遞到每一隻螞蟻的腦海裏的?它們怎麽分工?怎麽協調人力物力,怎麽分配工期?怎麽解決各部門之間的矛盾……
對於一隻螞蟻來說,它可能永遠不用知道自己在搬的這塊泥土會放在什麽地方,起什麽樣的作用,對整個蟻塔來說,具有什麽樣的意義。
它甚至不用知道今天早上起來自己要完成什麽樣的工作,隻需要隨同整體,在群體之中遵從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指令,便可以完成這一壯舉。
然而我們可以想見,一隻螞蟻不具備這種“智慧”,兩隻,肯定也不行,三隻呢?
一隻加一隻地疊加上去,那麽,當聚集的數量到達多少的時候,這種“智慧”會忽然憑空出現呢?
同樣的例子並不止出現在低等動物螞蟻的身上,甚至連人類自身也具有相似的現象,比如人類社會,在古代,幾個大洲之間相對隔絕獨立的情況下,當人口聚集到達一定地步之後,自然也就出現了分工形式類似的社會結構。
比如部落社會,然後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以及資本社會等等……
即便是人種不同,生活環境有所差異,文化認知的不同,也並沒有使人類社會的形態出現很大的偏差,東西方都自發自覺地出現了君王製和帝王製,貴族和類似的社會等級的劃分,近似的稅收製度,幾乎完全一樣的農耕形態等等。
那麽,是哪種潛在的智慧在指導著人類不同的群體朝著同一個方向“進化”呢?
如果這個方向是一個必然的曆史趨勢,那麽它是否是在人類出現的同時,就已經提前注定好了呢?
我們不得而知。
但相對於螞蟻來說,我們人類更為複雜得多。
每一個人,擁有著不同的生活目標,有人積極有人懈怠,有人勤奮有人懶惰,有人不思進取有人奮勇爭先,有些人窮盡一生所追尋的目標隻不過是一口吃食,一間住宅,簡陋的家和妻兒老小,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方向,也不知道這個巨大的蟻塔會最終在自己死後構建成什麽模樣。
我們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做著與大趨勢大方向完全無關的選擇,卻被某種神秘的力量統一起來,形成了一股洶湧向前,永不停止地滾動著的曆史的潮流。
而到了近代之後,這種智慧形態甚至出現在了非生物體之上!
比如突飛猛進的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所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是一種群體智慧的典型表現。
互聯網隻是工具,它不具備任何智慧特征,但一旦使用者的聚集數量到達一定地步,就自然會出現群體智能現象。
比如著名的維基百科,它是一種完全表現出集體智慧的媒體。
它是一個幾乎可以在任何時候由任何人改變的百科全書,每一個人都可以經由自我有限的知識認知去維護一個詞條,修改一點錯誤,從而讓整個係統呈現出了一種無法阻擋的“自然生長”現象,星期日泰晤士報曾說過:“‘維基經濟學’是新的力量,它將人們聯合在網絡上,以此來建立一個巨大的腦。
這個隱藏在互聯網之中的巨大的,隱形的腦能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左右潮流,時尚和人類經濟。
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句會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是什麽?甚至沒有人能夠主觀上控製,操縱下一種流行趨勢的誕生,但它總會從某個神奇的角度自然生長出來,迅速發育到令你咂舌的地步。
而當事情發生之後,人們再迴頭去看的長,才會發現其內在的合理性,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掌握其規律,無法預測結果。
它似乎擁有超乎尋常的智慧,總會在你出其不意的時候,給你不同的驚喜。
而在這場巨大的互聯網革命之中,個體也具有這種特性,集散,模糊,不具備宏觀邏輯性,你無法通過研究個體去把握整體,也無法找到整體與個體之間存在某種聯係性。
你甚至不知道這種智慧對於它所關注的個體的善惡,比如遍布互聯網的謾罵行為,你永遠無法從單個個體對某一明星的判斷去推測整體的反應,它可能是隨機的,也可能是早就注定好的。
不過,前麵我們所提到的三個例子之中,也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無論是蟻塔建設的最終規模,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互聯網智能的日趨完美化……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有一個固定的方向!
一個從細節上著手根本無法操作和預測的,總體的方向,我們也無力改變,或許可以給這種方向換一個名字,叫做:“曆史潮流!”
那麽,目前我們麵對的這個恐怖的敵人,hiv迭代病毒,也就是超級瘟疫的智慧決定了它,要做什麽呢?
它存在於這個生物圈子裏,麵對同樣龐大的人類群體,它的目的性到底是什麽呢?
大家都一臉茫然地看著吳賴,又看看老專家。
“諸位,群體智慧是一種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被科學界提出的理論,當時的著名科學家侯世達、彼得羅素、湯姆阿特利等等十九位著名生物理論學家的著作中,都注意到了自然界一種特殊的現象。
有人稱之為“群體智慧”,也有人稱之為“群體意識”,或者“共生智能”。
其中最鮮明的例子就是螞蟻,一隻單個的螞蟻,力量孱弱,甚至隻有簡單的神經反射弧,大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不會具有什麽思維能力,每一隻螞蟻都在群體之中擔任相應的工作,成為整個群體中可以隨時損失,卻又不可或缺的一員。
這就是群體智慧的特點,集散,模糊,而且不具備宏觀邏輯性。
比如非洲蟻塔,從人類的角度上來看,蟻塔這種具有高級智慧建築的特征,比如分工明確的房間,通風及排水,進出口以及防禦,力學工程結構和甚至美學上的一些簡要特征。
一座蟻塔往往高達兩三米,相比於人類的建築來說,按照同等比例,人類則需要建築起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才能與之媲美。
但我們無法得知一隻螞蟻是怎麽完成這種宏偉建築的,即使人類換算成同等,幾百萬之眾的巨大數量,幾乎也無法脫離現代化設備在短短幾年內就完成如此巨大的分工合作。
即便是在蟻後的心裏有一張藍圖,那麽連基本語言都缺失的螞蟻,是怎麽把建築信息傳遞到每一隻螞蟻的腦海裏的?它們怎麽分工?怎麽協調人力物力,怎麽分配工期?怎麽解決各部門之間的矛盾……
對於一隻螞蟻來說,它可能永遠不用知道自己在搬的這塊泥土會放在什麽地方,起什麽樣的作用,對整個蟻塔來說,具有什麽樣的意義。
它甚至不用知道今天早上起來自己要完成什麽樣的工作,隻需要隨同整體,在群體之中遵從某種不為人知的神秘指令,便可以完成這一壯舉。
然而我們可以想見,一隻螞蟻不具備這種“智慧”,兩隻,肯定也不行,三隻呢?
一隻加一隻地疊加上去,那麽,當聚集的數量到達多少的時候,這種“智慧”會忽然憑空出現呢?
同樣的例子並不止出現在低等動物螞蟻的身上,甚至連人類自身也具有相似的現象,比如人類社會,在古代,幾個大洲之間相對隔絕獨立的情況下,當人口聚集到達一定地步之後,自然也就出現了分工形式類似的社會結構。
比如部落社會,然後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以及資本社會等等……
即便是人種不同,生活環境有所差異,文化認知的不同,也並沒有使人類社會的形態出現很大的偏差,東西方都自發自覺地出現了君王製和帝王製,貴族和類似的社會等級的劃分,近似的稅收製度,幾乎完全一樣的農耕形態等等。
那麽,是哪種潛在的智慧在指導著人類不同的群體朝著同一個方向“進化”呢?
如果這個方向是一個必然的曆史趨勢,那麽它是否是在人類出現的同時,就已經提前注定好了呢?
我們不得而知。
但相對於螞蟻來說,我們人類更為複雜得多。
每一個人,擁有著不同的生活目標,有人積極有人懈怠,有人勤奮有人懶惰,有人不思進取有人奮勇爭先,有些人窮盡一生所追尋的目標隻不過是一口吃食,一間住宅,簡陋的家和妻兒老小,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方向,也不知道這個巨大的蟻塔會最終在自己死後構建成什麽模樣。
我們每一個人似乎都在做著與大趨勢大方向完全無關的選擇,卻被某種神秘的力量統一起來,形成了一股洶湧向前,永不停止地滾動著的曆史的潮流。
而到了近代之後,這種智慧形態甚至出現在了非生物體之上!
比如突飛猛進的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所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是一種群體智慧的典型表現。
互聯網隻是工具,它不具備任何智慧特征,但一旦使用者的聚集數量到達一定地步,就自然會出現群體智能現象。
比如著名的維基百科,它是一種完全表現出集體智慧的媒體。
它是一個幾乎可以在任何時候由任何人改變的百科全書,每一個人都可以經由自我有限的知識認知去維護一個詞條,修改一點錯誤,從而讓整個係統呈現出了一種無法阻擋的“自然生長”現象,星期日泰晤士報曾說過:“‘維基經濟學’是新的力量,它將人們聯合在網絡上,以此來建立一個巨大的腦。
這個隱藏在互聯網之中的巨大的,隱形的腦能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左右潮流,時尚和人類經濟。
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句會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是什麽?甚至沒有人能夠主觀上控製,操縱下一種流行趨勢的誕生,但它總會從某個神奇的角度自然生長出來,迅速發育到令你咂舌的地步。
而當事情發生之後,人們再迴頭去看的長,才會發現其內在的合理性,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掌握其規律,無法預測結果。
它似乎擁有超乎尋常的智慧,總會在你出其不意的時候,給你不同的驚喜。
而在這場巨大的互聯網革命之中,個體也具有這種特性,集散,模糊,不具備宏觀邏輯性,你無法通過研究個體去把握整體,也無法找到整體與個體之間存在某種聯係性。
你甚至不知道這種智慧對於它所關注的個體的善惡,比如遍布互聯網的謾罵行為,你永遠無法從單個個體對某一明星的判斷去推測整體的反應,它可能是隨機的,也可能是早就注定好的。
不過,前麵我們所提到的三個例子之中,也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無論是蟻塔建設的最終規模,人類社會的終極形態,互聯網智能的日趨完美化……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有一個固定的方向!
一個從細節上著手根本無法操作和預測的,總體的方向,我們也無力改變,或許可以給這種方向換一個名字,叫做:“曆史潮流!”
那麽,目前我們麵對的這個恐怖的敵人,hiv迭代病毒,也就是超級瘟疫的智慧決定了它,要做什麽呢?
它存在於這個生物圈子裏,麵對同樣龐大的人類群體,它的目的性到底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