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他醞釀著提道,“千字文總要有的,這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用一千個字編纂的韻文,讀來朗朗上口。”
馬王在底下連聲說好。
太子又道,“既是男孩子……六歲可教之方名,七歲則要讀論語、孝經,八歲誦爾雅、離騷,十歲出師傅、居宿於外。那麽待他十一歲習過兩經,寡人一定專門為他開童子科!”
眾臣也不敢樂,馬王爺說金善德肚子裏是兒子,太子殿下就按著男孩子、一口氣給選了六七種書,都排到十一歲去了。
馬王聽太子說出一個項目,便認真地屈起一根指頭記下,到最後一句時,他忽然側著耳朵、眯著眼睛辨別,似乎沒聽清楚。
殿前的通事舍人當然不能讓太子重複,於是代傳道,“太子殿下恩準,少王十一歲修習過兩經,可在京為他特開童子科。”
可馬王仍然沒有聽明白,有些不大好意思地側著耳朵,問道,“……是……什麽科?”
通事舍人臉有些紅,因為他嗓音寵亮,說的應該夠清楚了。
正在尷尬間,太子身邊有位懷抱千牛刀的武衛朗聲重複道,“太子殿下恩準,少王十一歲習過兩經,可在京特開童子科!!”
馬王一挑眉毛、看著這人,身材勻稱濃眉大眼,隻從其肩、頸間便能看出有把子力氣,而且雖說看起來有些麵生,但相貌中隱約總有些中書侍郎柳奭的痕跡。
馬王問,“這位衛將倒是有些眼生,不過陛下能將你選上來,一定也有些本事了。本王聽你中氣十足,不知此前在何處任職?”
太子一驚,因為他的王兄問話綿裏藏針,來的有些突然了。
東宮有六率擔任防衛之責,六率不統府兵,但重要的將領要由太子點頭才能任命。而千牛備身是皇帝近衛,太子無權委任。
皇帝去翠微宮時,因翠微宮中已有常備的衛士,太極宮的武衛隻帶去了一部,還留在宮中不少,剩下這些人仍然各司本職,太子就是在這個時候將柳爽調入的。
姚叢利推舉柳爽時,太子曾留意過趙國公等人的神態,如果當時有人提出太子替皇帝挑選近衛違製,那麽這件事隻能擱置、或再想別的安置。
馬王稱病,李治就是想借此事看一看眾臣的態度,好心中有個底數。
他看出趙國公已拿定主意不摻與其中,姚叢利舉薦柳爽時,長孫無忌卻連眼皮子都沒抬,別人更不說話,柳爽就這麽進來了。
至於皇帝迴太極宮後會不會注意到這個千牛備身,李治認為可能性極小,即便他看到某人眼生也不大可能專門問——皇帝看這個層次的衛士——誰不眼生呢?
沒想到,馬王一本正經地說著未來兒子的教育問題,忽然直指柳爽。
他話中那句“陛下將你選上來”說的明白無誤——能讓你這個千牛備身上位捧刀的,不是陛下還能有誰?
柳爽能說,我爹是中書侍郎,我表妹是太子妃,我表妹夫是太子殿下,我姑父是兵部侍郎?
馬王見問,柳爽一下子語吃,再也沒有傳語時的嗓門。
長孫大人對馬王隔山打牛的手法,在上一次幹倒許敬宗時就有所悟,此時他心中笑了一下,暗道,“這是要發難,而且不是‘有預謀’的樣子。”
太子沒法說話,隻有懊惱。
他根本想不到,馬王走著走著、猛然迴身一腳,踢到柳爽身上去了。
而這正是太子也講不出理去的地方。
人家馬王爺、尚書令可是一門心思替自己兒子的未來考慮的,柳爽沒那一嗓子,馬王也看不到他。
既然看到、人家也未深問,隻是表示下關心不行?柳將軍你原來在哪裏?
遠處的姚叢利知道,太子、柳奭父子、王仁佑,誰都不便迴答馬王,他硬著頭皮站出來迴道,“哦,這位是忠武折衝府果毅都尉,柳爽將軍。”
尚書令點頭道,“嗯,柳將軍英氣逼人,難怪陛下會看中他。”
又是“陛下”,不大的功夫,馬王已經連提兩句“陛下”了。
這麽多的人都在聽著,而且都是知情者。
李治終於忍不住,迴應道,“王兄,陛下自四月下旬便去了翠微宮,一直未迴長安,是寡人愛材……”
尚書令躬身,正色道,“太子定千牛,這恐怕不大好,”
李治略有尷尬,說道,“這個……寡人聽萬年縣姚大人說……柳將軍武藝超群,正是可用之材,因而才不拘一格選他上來。”
馬王:“太子求賢無錯。但姚縣令,柳將軍並非萬年縣人,不知你隔山邁嶺的舉薦過來,對柳將軍到底有多少了解?陛下近衛豈能如此倉促舉薦?明知陛下不在長安你還來舉薦,成心令太子陷於違製處境!”
尚書令說一句,姚縣令的心尖便不由自主哆嗦一下子,馬王爺幾句話說完,姚叢利後背上冷汗已經濕透了。
李治道,“啊,幸虧王兄問的及時,也怪寡人當時心裏還有別的大事,姚大人提出時寡人也未多想,看來是有不妥貼了!”
馬王這樣的質問,表麵上針對的是姚叢利,實際也是針對李治。
但朝堂上這麽多人,誰這麽說都不合時宜,隻有馬王提出來,還真沒什麽不可以。人家是王兄,看到這麽草率選上來的皇帝近衛,總得問一問,至少這麽做、考慮的還是皇帝陛下的安危吧?
沒有人對馬王提出支持,那太子不就認為這個人站到馬王府去了?但也沒人為姚坐利說上半句好話,那就表示站到馬王的對麵去了。
萬一馬王急了眼說,要在什麽時候去翠微宮一趟,那要如何自處?
太子李治在馬王的幾句話之後便承認了草率,責任一股腦推到姚叢利頭上去了,此時連姚叢利偷偷遞上來的求助目光,李治都不能看。
千牛備身的事件,最後就是馬王爺對姚縣令。
姚縣令不出冷汗才怪!
趙國公心底暗哼,永寧坊有人害著腰疼病不假,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麽機會。接下來,姚縣令隻好自已操心自己的出路了。
馬王道,“陛下巡幸翠微宮,本王又害著腰疼,國中大事一應壓到了殿下身上,殿下夙夜操勞,隻是恰巧碰上了濫舉之官,誰又能想的到!萬一此事被陛下苛責,隻怕連禦史台也要受牽連了!”
禦史大夫蕭翼身子挺了挺沒敢吱聲,站出來承認錯誤,無疑也就加深了太子的過錯,想翻案都不成了。
眼下隻能挺著脖子,聽馬王怎麽說。
禦史台下隸台院,光從六品下階的侍禦史就有六人,對於姚從利的濫舉行為,當時居然一個站出來糾正的也沒有。
蕭翼暗道,“你們兄弟明爭暗鬥,讓底下官員無所適從,連本官都如履薄冰了,何況我的手下!今天也隻能看你們誰硬氣,就由誰來發落好了。”
李治懊惱,他居然也不能像馬王那樣去責備姚叢利。
但武媚娘說的真是不錯,眼裏不揉沙子的馬王,的的確確不怎麽麽討人喜歡,他若是緊追不舍的話,禦史台隻會暗地裏擰鼻子。
李治說,“說到底,還是寡人的疏忽了!散朝後,寡人一定要去翠微宮,親自向陛下檢糾過失。”
隻是,這次去翠微宮,李治一點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馬王爺是親王身份,所以尚書令也不再是以前的尚書令了,太子能去翠微宮,馬王也能去,而以前的鷂國公哪有這樣的資格?
尚書令連忙道,“太子大可不必因為這樣的小事自責,姚縣令舉薦違製,太子如不是急於納賢、應允的有些急了,料想侍禦史們總能有人站出來說話的。”
蕭翼暗道,“有門兒!我說嘛,馬王爺大致也不會牽連過多。聽這裏的意思,侍禦史們沒站出來,是因為太子應得倉促了,而太子殿下是急於為國納賢,又理事過多,他哪有責任?那麽馬王隻想幹一下子姚叢利無疑了。”
中書侍郎柳奭無奈地看了看上邊站著的兒子,柳爽的臉上同樣極不自然。可他一點勁都使不上,敢吱聲的話,說不定馬王的矛頭就該一下子衝他們父子來了,那會更難堪。
看看太子,他是不能說話的,大概此時隻希望這件事快點過去,每多遷延一刻,損的也是他太子的顏麵和威信。他還怕馬王得理不讓人,抓住這件事扯起來沒完啊。
難道在朝會上,太子就宜與馬王黑臉?為了個姚叢利?
人家馬王爺本來想的可是新羅國未出生的兒子,可不是專門上殿來找茬兒的,而且一直在“維護”太子,太子憑什麽朝馬王黑臉?即便想黑臉也得迴東宮啊。
再看王仁佑,他也不好說話啊!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再耽擱一息,李治隻能再往自己身上攬。身為太子,他不能順著馬王的路子也壓姚叢利,不然在群臣眼裏就一點擔當也沒有了。
長孫無忌心說,不能再揪著不放了,不然火候要過!
姚叢利此時低著頭,一聲不吭,他不能替自己辯解半句,有苦難言。
太子最近拉上來的這幾個人竟然全都是擺設,那個許敬宗還坑了自己一把,這個鹹魚翻身的家夥是太子弄到萬年縣去的,他的建議當然就是太子的意思啊!
姚叢利真想把許敬宗供出來,想想也不成,姓許的後邊連著太子,他可真是太子的人!
上次鷂國公身份一案中,長安縣、萬年縣也沒站到永寧坊一邊,馬王爺注定看不上姚叢利。如果太子再青著眼睛瞅過來,那可就一點出頭之日也沒有了!
馬王爺啊,馬王爺!姓姚的沒有還手之力,動刀動拳隨你了!我服!
馬王不說對姚叢利的處置,而是對太子道,“殿下看看,本來隻是想給金善德弄些啟蒙書籍,卻離題這麽遠!”
太子道,“王兄這可不是離題,寡人聞過則喜,此事必得有個妥貼的處置才成……不知以王兄的意思,此事該如何處之?”
馬王斟酌著,迴道,“殿下,對於濫薦的追究,過寬了、隻是罰些俸當然不合適,這會引發任人唯親之風。過嚴了也不適合,這會閉塞言路、使真正優秀的幹才得不到擢拔……”
太子心說,話可都讓你說了,寬嚴都不可,你說怎麽辦?
馬王道,“此事真不宜牽涉過寬,不然就是小題大做了……對此事的處置最好不出萬年縣,請殿下斟酌是否可行,”
太子道,“我朝對於薦舉失當的處置的確沒有明例,因而這個火候可得費些思量,但王兄你總得給寡人個建議,”
馬王道,“比如,就將縣令姚叢利,與縣丞許敬宗來個對掉如何?許大人有過在先,本王料想他出任縣令後,謹慎方麵一定不差過誰。”
太子道,“就依王兄。”
至於千牛備身柳爽,馬王說他可沒什麽過錯,因為隻憑柳爽剛才那一嗓子,馬王便把什麽都聽清楚了……
柳爽恨恨地想,你隻知小爺的嗓子,早晚再讓你見識一下小爺的武力!
不過,馬王說,千牛備身乃是聖駕近衛,柳爽總該通過正常選拔途徑才能上來,他可先迴忠武折衝府等候擢選,一旦有機會,馬王爺一定親自向陛下舉薦。
這件事完了,結果就是這樣。
參加朝會的所有大員誰都沒有參與意見,反正就是許敬宗坑了一把姚叢利,然後姓許的踩著姚叢利升了一格。
明眼人看得出來,馬王爺對王仁佑、柳奭跑到侍郎高位上不聞不問,但對於拿刀的、一個小小的千牛備身如此大緊,不惜折了太子的麵子也要糾正。
那麽,馬王爺的側麵重點再明白不過了,這是在明白地告太子和某些人,軍武方麵的每件小事,他都不會放手。
這件事,馬王爺做的大膽至極,即便是親王,曆朝曆代也沒有人敢這麽明目張膽地出手。
楊廣做親王時,要挑戰當時的太子還得下下背地裏的功夫,明著也不敢。
馬王殿下就是直接出手。
而且這件事明明可以深挖,比如挖一挖中書侍郎與柳爽的父子關係,比如對姚叢利處置再狠一點、讓他不得不供出許敬宗,比如攜此事直接去翠微宮麵君,那麽東宮就該左抵右擋好一陣子了。
馬王偏偏動作不大,除了姚叢利,別人一概無事,連禦史也都沒毛病。
這說明,馬王隻想小小地給某些人敲一下警鍾,同時擺明自己的立場,並沒打算將事態擴大,因而給很多人留了麵子。
但馬王府與東宮高下立判,每個人都不能不有些掂量。
馬王行得很正,沒什麽藏著掖著。但誰惹到他煩氣,將防不勝防。
他醞釀著提道,“千字文總要有的,這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用一千個字編纂的韻文,讀來朗朗上口。”
馬王在底下連聲說好。
太子又道,“既是男孩子……六歲可教之方名,七歲則要讀論語、孝經,八歲誦爾雅、離騷,十歲出師傅、居宿於外。那麽待他十一歲習過兩經,寡人一定專門為他開童子科!”
眾臣也不敢樂,馬王爺說金善德肚子裏是兒子,太子殿下就按著男孩子、一口氣給選了六七種書,都排到十一歲去了。
馬王聽太子說出一個項目,便認真地屈起一根指頭記下,到最後一句時,他忽然側著耳朵、眯著眼睛辨別,似乎沒聽清楚。
殿前的通事舍人當然不能讓太子重複,於是代傳道,“太子殿下恩準,少王十一歲修習過兩經,可在京為他特開童子科。”
可馬王仍然沒有聽明白,有些不大好意思地側著耳朵,問道,“……是……什麽科?”
通事舍人臉有些紅,因為他嗓音寵亮,說的應該夠清楚了。
正在尷尬間,太子身邊有位懷抱千牛刀的武衛朗聲重複道,“太子殿下恩準,少王十一歲習過兩經,可在京特開童子科!!”
馬王一挑眉毛、看著這人,身材勻稱濃眉大眼,隻從其肩、頸間便能看出有把子力氣,而且雖說看起來有些麵生,但相貌中隱約總有些中書侍郎柳奭的痕跡。
馬王問,“這位衛將倒是有些眼生,不過陛下能將你選上來,一定也有些本事了。本王聽你中氣十足,不知此前在何處任職?”
太子一驚,因為他的王兄問話綿裏藏針,來的有些突然了。
東宮有六率擔任防衛之責,六率不統府兵,但重要的將領要由太子點頭才能任命。而千牛備身是皇帝近衛,太子無權委任。
皇帝去翠微宮時,因翠微宮中已有常備的衛士,太極宮的武衛隻帶去了一部,還留在宮中不少,剩下這些人仍然各司本職,太子就是在這個時候將柳爽調入的。
姚叢利推舉柳爽時,太子曾留意過趙國公等人的神態,如果當時有人提出太子替皇帝挑選近衛違製,那麽這件事隻能擱置、或再想別的安置。
馬王稱病,李治就是想借此事看一看眾臣的態度,好心中有個底數。
他看出趙國公已拿定主意不摻與其中,姚叢利舉薦柳爽時,長孫無忌卻連眼皮子都沒抬,別人更不說話,柳爽就這麽進來了。
至於皇帝迴太極宮後會不會注意到這個千牛備身,李治認為可能性極小,即便他看到某人眼生也不大可能專門問——皇帝看這個層次的衛士——誰不眼生呢?
沒想到,馬王一本正經地說著未來兒子的教育問題,忽然直指柳爽。
他話中那句“陛下將你選上來”說的明白無誤——能讓你這個千牛備身上位捧刀的,不是陛下還能有誰?
柳爽能說,我爹是中書侍郎,我表妹是太子妃,我表妹夫是太子殿下,我姑父是兵部侍郎?
馬王見問,柳爽一下子語吃,再也沒有傳語時的嗓門。
長孫大人對馬王隔山打牛的手法,在上一次幹倒許敬宗時就有所悟,此時他心中笑了一下,暗道,“這是要發難,而且不是‘有預謀’的樣子。”
太子沒法說話,隻有懊惱。
他根本想不到,馬王走著走著、猛然迴身一腳,踢到柳爽身上去了。
而這正是太子也講不出理去的地方。
人家馬王爺、尚書令可是一門心思替自己兒子的未來考慮的,柳爽沒那一嗓子,馬王也看不到他。
既然看到、人家也未深問,隻是表示下關心不行?柳將軍你原來在哪裏?
遠處的姚叢利知道,太子、柳奭父子、王仁佑,誰都不便迴答馬王,他硬著頭皮站出來迴道,“哦,這位是忠武折衝府果毅都尉,柳爽將軍。”
尚書令點頭道,“嗯,柳將軍英氣逼人,難怪陛下會看中他。”
又是“陛下”,不大的功夫,馬王已經連提兩句“陛下”了。
這麽多的人都在聽著,而且都是知情者。
李治終於忍不住,迴應道,“王兄,陛下自四月下旬便去了翠微宮,一直未迴長安,是寡人愛材……”
尚書令躬身,正色道,“太子定千牛,這恐怕不大好,”
李治略有尷尬,說道,“這個……寡人聽萬年縣姚大人說……柳將軍武藝超群,正是可用之材,因而才不拘一格選他上來。”
馬王:“太子求賢無錯。但姚縣令,柳將軍並非萬年縣人,不知你隔山邁嶺的舉薦過來,對柳將軍到底有多少了解?陛下近衛豈能如此倉促舉薦?明知陛下不在長安你還來舉薦,成心令太子陷於違製處境!”
尚書令說一句,姚縣令的心尖便不由自主哆嗦一下子,馬王爺幾句話說完,姚叢利後背上冷汗已經濕透了。
李治道,“啊,幸虧王兄問的及時,也怪寡人當時心裏還有別的大事,姚大人提出時寡人也未多想,看來是有不妥貼了!”
馬王這樣的質問,表麵上針對的是姚叢利,實際也是針對李治。
但朝堂上這麽多人,誰這麽說都不合時宜,隻有馬王提出來,還真沒什麽不可以。人家是王兄,看到這麽草率選上來的皇帝近衛,總得問一問,至少這麽做、考慮的還是皇帝陛下的安危吧?
沒有人對馬王提出支持,那太子不就認為這個人站到馬王府去了?但也沒人為姚坐利說上半句好話,那就表示站到馬王的對麵去了。
萬一馬王急了眼說,要在什麽時候去翠微宮一趟,那要如何自處?
太子李治在馬王的幾句話之後便承認了草率,責任一股腦推到姚叢利頭上去了,此時連姚叢利偷偷遞上來的求助目光,李治都不能看。
千牛備身的事件,最後就是馬王爺對姚縣令。
姚縣令不出冷汗才怪!
趙國公心底暗哼,永寧坊有人害著腰疼病不假,可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並不是什麽機會。接下來,姚縣令隻好自已操心自己的出路了。
馬王道,“陛下巡幸翠微宮,本王又害著腰疼,國中大事一應壓到了殿下身上,殿下夙夜操勞,隻是恰巧碰上了濫舉之官,誰又能想的到!萬一此事被陛下苛責,隻怕連禦史台也要受牽連了!”
禦史大夫蕭翼身子挺了挺沒敢吱聲,站出來承認錯誤,無疑也就加深了太子的過錯,想翻案都不成了。
眼下隻能挺著脖子,聽馬王怎麽說。
禦史台下隸台院,光從六品下階的侍禦史就有六人,對於姚從利的濫舉行為,當時居然一個站出來糾正的也沒有。
蕭翼暗道,“你們兄弟明爭暗鬥,讓底下官員無所適從,連本官都如履薄冰了,何況我的手下!今天也隻能看你們誰硬氣,就由誰來發落好了。”
李治懊惱,他居然也不能像馬王那樣去責備姚叢利。
但武媚娘說的真是不錯,眼裏不揉沙子的馬王,的的確確不怎麽麽討人喜歡,他若是緊追不舍的話,禦史台隻會暗地裏擰鼻子。
李治說,“說到底,還是寡人的疏忽了!散朝後,寡人一定要去翠微宮,親自向陛下檢糾過失。”
隻是,這次去翠微宮,李治一點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馬王爺是親王身份,所以尚書令也不再是以前的尚書令了,太子能去翠微宮,馬王也能去,而以前的鷂國公哪有這樣的資格?
尚書令連忙道,“太子大可不必因為這樣的小事自責,姚縣令舉薦違製,太子如不是急於納賢、應允的有些急了,料想侍禦史們總能有人站出來說話的。”
蕭翼暗道,“有門兒!我說嘛,馬王爺大致也不會牽連過多。聽這裏的意思,侍禦史們沒站出來,是因為太子應得倉促了,而太子殿下是急於為國納賢,又理事過多,他哪有責任?那麽馬王隻想幹一下子姚叢利無疑了。”
中書侍郎柳奭無奈地看了看上邊站著的兒子,柳爽的臉上同樣極不自然。可他一點勁都使不上,敢吱聲的話,說不定馬王的矛頭就該一下子衝他們父子來了,那會更難堪。
看看太子,他是不能說話的,大概此時隻希望這件事快點過去,每多遷延一刻,損的也是他太子的顏麵和威信。他還怕馬王得理不讓人,抓住這件事扯起來沒完啊。
難道在朝會上,太子就宜與馬王黑臉?為了個姚叢利?
人家馬王爺本來想的可是新羅國未出生的兒子,可不是專門上殿來找茬兒的,而且一直在“維護”太子,太子憑什麽朝馬王黑臉?即便想黑臉也得迴東宮啊。
再看王仁佑,他也不好說話啊!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再耽擱一息,李治隻能再往自己身上攬。身為太子,他不能順著馬王的路子也壓姚叢利,不然在群臣眼裏就一點擔當也沒有了。
長孫無忌心說,不能再揪著不放了,不然火候要過!
姚叢利此時低著頭,一聲不吭,他不能替自己辯解半句,有苦難言。
太子最近拉上來的這幾個人竟然全都是擺設,那個許敬宗還坑了自己一把,這個鹹魚翻身的家夥是太子弄到萬年縣去的,他的建議當然就是太子的意思啊!
姚叢利真想把許敬宗供出來,想想也不成,姓許的後邊連著太子,他可真是太子的人!
上次鷂國公身份一案中,長安縣、萬年縣也沒站到永寧坊一邊,馬王爺注定看不上姚叢利。如果太子再青著眼睛瞅過來,那可就一點出頭之日也沒有了!
馬王爺啊,馬王爺!姓姚的沒有還手之力,動刀動拳隨你了!我服!
馬王不說對姚叢利的處置,而是對太子道,“殿下看看,本來隻是想給金善德弄些啟蒙書籍,卻離題這麽遠!”
太子道,“王兄這可不是離題,寡人聞過則喜,此事必得有個妥貼的處置才成……不知以王兄的意思,此事該如何處之?”
馬王斟酌著,迴道,“殿下,對於濫薦的追究,過寬了、隻是罰些俸當然不合適,這會引發任人唯親之風。過嚴了也不適合,這會閉塞言路、使真正優秀的幹才得不到擢拔……”
太子心說,話可都讓你說了,寬嚴都不可,你說怎麽辦?
馬王道,“此事真不宜牽涉過寬,不然就是小題大做了……對此事的處置最好不出萬年縣,請殿下斟酌是否可行,”
太子道,“我朝對於薦舉失當的處置的確沒有明例,因而這個火候可得費些思量,但王兄你總得給寡人個建議,”
馬王道,“比如,就將縣令姚叢利,與縣丞許敬宗來個對掉如何?許大人有過在先,本王料想他出任縣令後,謹慎方麵一定不差過誰。”
太子道,“就依王兄。”
至於千牛備身柳爽,馬王說他可沒什麽過錯,因為隻憑柳爽剛才那一嗓子,馬王便把什麽都聽清楚了……
柳爽恨恨地想,你隻知小爺的嗓子,早晚再讓你見識一下小爺的武力!
不過,馬王說,千牛備身乃是聖駕近衛,柳爽總該通過正常選拔途徑才能上來,他可先迴忠武折衝府等候擢選,一旦有機會,馬王爺一定親自向陛下舉薦。
這件事完了,結果就是這樣。
參加朝會的所有大員誰都沒有參與意見,反正就是許敬宗坑了一把姚叢利,然後姓許的踩著姚叢利升了一格。
明眼人看得出來,馬王爺對王仁佑、柳奭跑到侍郎高位上不聞不問,但對於拿刀的、一個小小的千牛備身如此大緊,不惜折了太子的麵子也要糾正。
那麽,馬王爺的側麵重點再明白不過了,這是在明白地告太子和某些人,軍武方麵的每件小事,他都不會放手。
這件事,馬王爺做的大膽至極,即便是親王,曆朝曆代也沒有人敢這麽明目張膽地出手。
楊廣做親王時,要挑戰當時的太子還得下下背地裏的功夫,明著也不敢。
馬王殿下就是直接出手。
而且這件事明明可以深挖,比如挖一挖中書侍郎與柳爽的父子關係,比如對姚叢利處置再狠一點、讓他不得不供出許敬宗,比如攜此事直接去翠微宮麵君,那麽東宮就該左抵右擋好一陣子了。
馬王偏偏動作不大,除了姚叢利,別人一概無事,連禦史也都沒毛病。
這說明,馬王隻想小小地給某些人敲一下警鍾,同時擺明自己的立場,並沒打算將事態擴大,因而給很多人留了麵子。
但馬王府與東宮高下立判,每個人都不能不有些掂量。
馬王行得很正,沒什麽藏著掖著。但誰惹到他煩氣,將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