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郡城以東的都昌城裏,夏侯安將投降的北海郡兵交與徐榮看押,翌日一早,便與曹昂等人向北海郡城出發。
根據韓苟所說,郡城裏的大部分兵馬都被他帶來攻打都昌,城內所剩兵馬無多,於是夏侯安輕車簡行,隻帶了原先曹老板給的千餘部眾,一來是人少可以提高行軍效率,二來可以節省不少的糧食開支。
隻要進了城,就是我說了作數。
夏侯安在途中反複琢磨,如今的青州境內動蕩不安,多方勢力角逐,如果能將北海郡握在手裏,即使整個青州,我也能有一爭之力。
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冬天,曹老板就能把從青州蔓延至兗州的蛾賊徹底擊潰,並且組建青州兵。
屆時再助其拿下青州,趁此求得一個郡守之位。
這輩子,也就足矣。
這就是夏侯安目前的理想狀態。
於他而言,州牧權重過甚,縣地則是太小,隻有作為一郡之守,才既不會威脅到曹老板的雄圖霸業,也能有足夠的實力進行自保。
然後當條鹹魚,搞搞副業,豈不美哉?
然而當夏侯安率軍抵達郡城下方時,前方的城門已經關閉,城門樓上豎插的旗幟也由原先的‘孔’變成了‘袁’。
見此情形,夏侯安心裏忽地升起一股很不好的預感。
他問身邊韓苟:“北海郡裏可有姓袁的將領?”
韓苟當即搖頭,至少他印象中是沒有的。
那就糟了!
夏侯安暗道一聲,姓袁,而且還能趕在自己之前抵達營陵,整個青州境內,估計就隻有那位袁家長子了。
發現夏侯安神情不對,曹昂關心問起:“伯陽,你的臉色似乎不太好看。”
夏侯安擺了擺手,此時城門樓上的守軍也發現了這股來路不明的隊伍,於是大聲戒備的詢問起來:“來者何人?”
守城將士不認得自己,夏侯安便已知道,原先的城樓將士必然遭到調換。他定下心神,雙腿輕夾馬腹,催馬上前後,坐在馬背上高喝一聲:“本官乃都昌縣令夏侯安,叫王修出來見我!”
夏侯安表明了身份,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守城校官也不敢胡來,讓夏侯安稍候些許,又遣士卒進城稟報。
郡守府內。
先一步趕到這裏的袁譚正與王修相談甚歡,沮授保持微笑的從旁作陪。
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拿下營陵,不費一兵一卒,這位袁氏門生可謂功不可沒。
談笑之間,忽有士卒來稟:“大公子,城外來了個小白臉,自稱是都昌縣令,點名要見王主簿。”
聽完稟報,袁譚看向王修。
王修也不隱瞞,對此說道:“這位都昌令,大公子應該聽說過。”
“哦?”
袁譚眼神一亮,霎時來了興致,熟人的話,倒也可以邀請入城一敘。
王修搖頭,大公子顯然會錯了意:“這位都昌令複姓夏侯,單名一個安字。”
夏侯……安?
袁譚念叨一聲,似乎有些印象。
坐在下方的沮授撚了撚不長的胡須,緩緩開了口:“據說此子庶出於譙縣夏侯家,諸侯伐董之時,蠱惑了一群縣裏的紈絝子弟西進。曾於鬧市處死了張邈的兒子,後又逃到長安投靠董卓,深得董卓器重,為虎作倀了一陣後,又加入王允陣營,助其扳倒董卓,後又攜天子迴到東郡……”
“是給董卓擋刀的那廝?”
袁譚語氣不善。
沮授點點頭,正是此子。
與人說起夏侯安,別的事情或許不知道,但光是給董卓擋刀這事,就可謂臭名遠揚。
盡管後來朝廷有所澄清,不過還是多為士人詬病。在他們看來,夏侯安純粹多此一舉,如果當初沒替董卓擋刀,說不定董卓早就死在了伍孚手裏,也就不會再有後麵那麽多的無辜亡魂。
“他來此處作甚?”沮授問向王修。
王修迴答:“應是為孔融而來。”
隨後,他將編造出夏侯安殺害孔融之事與袁譚說了,又提醒起袁譚:“大公子莫要小覷了此人,夏侯安雖說年歲不大,但手腕和能力尤為出眾,手下一群豺狼之徒,俱是被他鎮壓得服服帖帖,此子若不早除,將來必成大患!”
我的眼光,不會有錯的……
王修篤定無比。
“孔融死後,我讓韓苟率軍進行討伐,一來是將兵力外放,減少公子入城的阻力,二來就是為了能夠誅殺夏侯安,即便誅殺不成,至少也得是個兩敗俱傷。然而夏侯安這麽快就來了,這是我沒想到的……”
說到這裏,王修心中暗罵:韓苟這廝,果然是個廢物!
聽完王修的說辭,袁譚大概明白了其中緣由。
既然夏侯安是殺死孔融的真兇,那他也正好趁此機會擒住夏侯安,至於殺不殺,可以先書信問過老爹再說。
登上城頭,守城校官主動向袁譚見禮。
袁譚擺了擺手,目光向下望去,隻見城下空地,果然有一少年騎馬佇立,身披輕甲,手執短鞭,觀其相貌,更是俊逸非凡,即使隔了許遠,袁譚也依舊能夠感受到少年眼中的光。
這叫他心中吃味兒,很是嫉妒。
憑什麽一個的庶出子,就能有此相貌!
而我身為袁家長子,卻隻能普普通通,這不公平!
妒火燃燒之下,袁譚仿佛失去理智般的怒喝一聲:“呔,好你個夏侯安,竟敢暗害郡守孔融,今日你主動送上門來,我便要替天行道,為孔郡守報仇!”
夏侯安見城頭有人怒罵自己,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心中一盤算,想來此人應該就是袁譚了,不過他想不明白的是:他兩這才頭一迴見麵,這家夥怎麽見了自己,就跟見了殺父仇人似的!
之前也沒結梁子啊!
而且就目前局勢來看,北海郡肯定是搞求不到了,畢竟就雙方實力而言,懸殊不小。
這令白跑一趟的夏侯安心頭很是窩火。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形勢比人強呢!
不過殺孔融的鍋,他肯定不背。
為了避免誤會升級,夏侯安在城下大聲說道:“袁將軍且聽吾言,殺害孔融者另有其人,我也是遭人陷害……”
根據韓苟所說,郡城裏的大部分兵馬都被他帶來攻打都昌,城內所剩兵馬無多,於是夏侯安輕車簡行,隻帶了原先曹老板給的千餘部眾,一來是人少可以提高行軍效率,二來可以節省不少的糧食開支。
隻要進了城,就是我說了作數。
夏侯安在途中反複琢磨,如今的青州境內動蕩不安,多方勢力角逐,如果能將北海郡握在手裏,即使整個青州,我也能有一爭之力。
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冬天,曹老板就能把從青州蔓延至兗州的蛾賊徹底擊潰,並且組建青州兵。
屆時再助其拿下青州,趁此求得一個郡守之位。
這輩子,也就足矣。
這就是夏侯安目前的理想狀態。
於他而言,州牧權重過甚,縣地則是太小,隻有作為一郡之守,才既不會威脅到曹老板的雄圖霸業,也能有足夠的實力進行自保。
然後當條鹹魚,搞搞副業,豈不美哉?
然而當夏侯安率軍抵達郡城下方時,前方的城門已經關閉,城門樓上豎插的旗幟也由原先的‘孔’變成了‘袁’。
見此情形,夏侯安心裏忽地升起一股很不好的預感。
他問身邊韓苟:“北海郡裏可有姓袁的將領?”
韓苟當即搖頭,至少他印象中是沒有的。
那就糟了!
夏侯安暗道一聲,姓袁,而且還能趕在自己之前抵達營陵,整個青州境內,估計就隻有那位袁家長子了。
發現夏侯安神情不對,曹昂關心問起:“伯陽,你的臉色似乎不太好看。”
夏侯安擺了擺手,此時城門樓上的守軍也發現了這股來路不明的隊伍,於是大聲戒備的詢問起來:“來者何人?”
守城將士不認得自己,夏侯安便已知道,原先的城樓將士必然遭到調換。他定下心神,雙腿輕夾馬腹,催馬上前後,坐在馬背上高喝一聲:“本官乃都昌縣令夏侯安,叫王修出來見我!”
夏侯安表明了身份,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守城校官也不敢胡來,讓夏侯安稍候些許,又遣士卒進城稟報。
郡守府內。
先一步趕到這裏的袁譚正與王修相談甚歡,沮授保持微笑的從旁作陪。
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拿下營陵,不費一兵一卒,這位袁氏門生可謂功不可沒。
談笑之間,忽有士卒來稟:“大公子,城外來了個小白臉,自稱是都昌縣令,點名要見王主簿。”
聽完稟報,袁譚看向王修。
王修也不隱瞞,對此說道:“這位都昌令,大公子應該聽說過。”
“哦?”
袁譚眼神一亮,霎時來了興致,熟人的話,倒也可以邀請入城一敘。
王修搖頭,大公子顯然會錯了意:“這位都昌令複姓夏侯,單名一個安字。”
夏侯……安?
袁譚念叨一聲,似乎有些印象。
坐在下方的沮授撚了撚不長的胡須,緩緩開了口:“據說此子庶出於譙縣夏侯家,諸侯伐董之時,蠱惑了一群縣裏的紈絝子弟西進。曾於鬧市處死了張邈的兒子,後又逃到長安投靠董卓,深得董卓器重,為虎作倀了一陣後,又加入王允陣營,助其扳倒董卓,後又攜天子迴到東郡……”
“是給董卓擋刀的那廝?”
袁譚語氣不善。
沮授點點頭,正是此子。
與人說起夏侯安,別的事情或許不知道,但光是給董卓擋刀這事,就可謂臭名遠揚。
盡管後來朝廷有所澄清,不過還是多為士人詬病。在他們看來,夏侯安純粹多此一舉,如果當初沒替董卓擋刀,說不定董卓早就死在了伍孚手裏,也就不會再有後麵那麽多的無辜亡魂。
“他來此處作甚?”沮授問向王修。
王修迴答:“應是為孔融而來。”
隨後,他將編造出夏侯安殺害孔融之事與袁譚說了,又提醒起袁譚:“大公子莫要小覷了此人,夏侯安雖說年歲不大,但手腕和能力尤為出眾,手下一群豺狼之徒,俱是被他鎮壓得服服帖帖,此子若不早除,將來必成大患!”
我的眼光,不會有錯的……
王修篤定無比。
“孔融死後,我讓韓苟率軍進行討伐,一來是將兵力外放,減少公子入城的阻力,二來就是為了能夠誅殺夏侯安,即便誅殺不成,至少也得是個兩敗俱傷。然而夏侯安這麽快就來了,這是我沒想到的……”
說到這裏,王修心中暗罵:韓苟這廝,果然是個廢物!
聽完王修的說辭,袁譚大概明白了其中緣由。
既然夏侯安是殺死孔融的真兇,那他也正好趁此機會擒住夏侯安,至於殺不殺,可以先書信問過老爹再說。
登上城頭,守城校官主動向袁譚見禮。
袁譚擺了擺手,目光向下望去,隻見城下空地,果然有一少年騎馬佇立,身披輕甲,手執短鞭,觀其相貌,更是俊逸非凡,即使隔了許遠,袁譚也依舊能夠感受到少年眼中的光。
這叫他心中吃味兒,很是嫉妒。
憑什麽一個的庶出子,就能有此相貌!
而我身為袁家長子,卻隻能普普通通,這不公平!
妒火燃燒之下,袁譚仿佛失去理智般的怒喝一聲:“呔,好你個夏侯安,竟敢暗害郡守孔融,今日你主動送上門來,我便要替天行道,為孔郡守報仇!”
夏侯安見城頭有人怒罵自己,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心中一盤算,想來此人應該就是袁譚了,不過他想不明白的是:他兩這才頭一迴見麵,這家夥怎麽見了自己,就跟見了殺父仇人似的!
之前也沒結梁子啊!
而且就目前局勢來看,北海郡肯定是搞求不到了,畢竟就雙方實力而言,懸殊不小。
這令白跑一趟的夏侯安心頭很是窩火。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叫形勢比人強呢!
不過殺孔融的鍋,他肯定不背。
為了避免誤會升級,夏侯安在城下大聲說道:“袁將軍且聽吾言,殺害孔融者另有其人,我也是遭人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