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以西,齊地與之相毗。


    齊地的治所名為臨淄,州牧府便設於此處。


    如今的州牧府內,主事之人並非刺史焦和,而是袁家大公子袁譚鳩占了鵲巢。


    這日,一封加急書信呈至州牧府內。


    大堂裏,身穿常袍的袁譚正伏於案前,低頭研究著青州北境的軍事地形,聚精會神。


    自打入青州以來,袁譚就在和公孫瓚所派的田楷爭分奪秒,好在是他搶先進駐了齊地,扼住了整個青州的咽喉。


    前些時日,他率軍在樂安與田楷展開激戰,大敗田楷,迫使公孫瓚軍撤至濁河以北。


    為此,父親袁紹還特意寫了書信傳來,以茲鼓勵。


    這使得袁譚振奮非常,自打記事以來,他幾乎就沒有聽到過父親的褒獎,究其原因,還是出在相貌上。


    袁譚的相貌說不上醜,但也與帥字沾不上邊,隻能說是普通,中規中矩。


    而袁紹呢,年輕時就是帥哥一枚,以為生的兒子也會隨自己俊逸非常,結果作為長子的袁譚顯然讓人大為失望,所以打小,袁譚就不為袁紹所喜。


    隨著時間流逝,已至青年的袁譚也漸漸明白,既然容顏無法改變,那就隻有憑實力證明。


    所以當初在袁紹糾結派何人領兵青州時,作為長子的他毫不猶豫站了出來,主動請纓。


    結果和想象中的一樣,接連大勝,擊破蛾賊上萬,成功進駐臨淄。


    父親也因此擢升他為青州都督,以示肯定。


    等把田楷徹底驅逐出境,再將剩餘的北海、東萊兩郡拿下,整個青州就是我袁家的了!


    目光在地圖上遊走的袁譚野心不小。


    此時,有士卒進堂,雙手拱上一枚封閉的竹筒,稟道:“大公子,有您的加急文書。”


    袁譚將其取過,拆封之後取出裏麵的竹簡,攤開進行瀏覽。


    不多時,便已將內容閱覽完畢。


    竹簡握在手中,袁譚臉上的神色頗為凝重。


    信上的內容不多,卻是信息量巨大:郡守孔融死了,王修請他去北海主持大局。


    按理說,這種天大好事,應該立馬動身才是,不過袁譚心中卻有躊躇。他想將田楷徹底趕盡殺絕,然後再對北海、東萊兩郡下手。


    如今孔融突然身死,反而打亂了計劃。


    北海也是重鎮,如果不去,可能就白白浪費了這次大好良機。


    躊躇之下,袁譚拿不定主意,於是派士卒去將監軍請來這裏議事。


    半柱香的功夫過去,一名身穿天藍菱錦裰衣的中年文士邁過門檻,走進堂來。


    觀其年歲,不過三十五六,麵容正派,下頜蓄有短須,身上既有文人的儒雅氣質,卻也不乏武將的威儀。


    見到此人入堂,原本踱著步子的袁譚主動上前見禮。


    此人姓沮名授,字公與,曾是冀州牧韓馥別駕,官拜騎都尉,後來袁紹奪取了冀州,又將沮授辟為從事,後升任監軍。


    此番入主青州,除去袁譚的身先士卒和勇猛作戰以外,也離不開沮授的妙計獻策。


    袁譚是打心底裏佩服。


    還禮之後,沮授問道:“大公子如此著急喚我前來,可是出了大事?”


    袁譚點點頭,先招唿沮授坐下,然後將手中竹簡遞了過去:“一切都瞞不過監軍,您先看看這個。”


    沮授接過之後,打開竹簡瀏覽。


    當看到王修邀請袁譚去北海主持大局時,他的眉頭明顯跳了一下。


    內容閱畢,沮授將竹簡收起。


    說實話,孔融身為當世名士,想從他的手中奪取北海,而不被世人詬病簡直難如登天,即便是他至今也沒有想出萬全之策。


    如今孔融一死,反倒成了好事。


    正好借此名義,將北海攬入囊中。


    “大公子在猶豫什麽?”沮授出言詢問。


    這段時日,他隨袁譚征戰青州,這位袁家大公子雖不像他父親那般雄才大略,但作戰勇猛,敢於身先士卒,也是讓沮授刮目相看。


    沮授麵前,袁譚不作隱瞞,將心中所想道來:“田楷敗退,此人乃公孫瓚手下大將,比較難纏,前些時日好不容易才將其逼退至濁河以北,我不想給他喘息之機!”


    聽完袁譚的見解,沮授略顯失望,心中暗嗟這位大公子的戰略格局還是較為短缺,隨即當即指出:“田楷不過是公孫瓚手下的一條豺犬,與北海相比,如同草芥!”


    袁譚問:“監軍的意思是,先去北海?”


    沮授點點頭,當下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


    “那臨淄這邊和田楷又該如何?還有,那焦和得知我去往北海,會不會暗中生浪?”這些都是袁譚的顧慮所在。


    沮授微微搖頭,緩緩指出:“樂安一戰,田楷大敗,而公孫瓚如今正在界橋與主公對峙,根本分不出兵馬馳援田楷,所以隻需遣一將領巡防濁河以南,田楷必不敢爭渡濁河!”


    “至於焦和,我昨夜已去探視過他,麵如枯槁,已然時日無多,臨淄此地留一員心腹將領鎮守即可。”


    聽完沮授分析,袁譚霎時有了底氣,準備安排焦觸巡防濁河沿岸,文醜留下鎮守臨淄。


    沮授再度搖頭,建議換張南留守。


    袁譚對此不解,疑惑說道:“監軍這是何意,文醜將軍的忠心毋庸置疑,有他鎮守臨淄,宵小之輩必然不敢作亂。”


    這可是父親的得力幹將,武力冠絕河北,與父親麾下的另外一員猛將顏良有著‘河北雙絕’之稱。


    當初父親安排文醜隨行聽令,袁譚心中感動非常。


    這可不是人人都能享有的待遇。


    沮授為之點頭,他也沒有懷疑過文醜的能力和忠心,隻道:“正是因為文醜將軍驍勇,所以才更要帶他同行,不然怕是鎮不住北海當地的牛鬼蛇神。”


    一方水土一方人,這裏不是冀州,一切還是謹慎為好。


    有了文醜,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震懾效果。


    “行,我都聽您的!”


    袁譚此刻也拿定了主意。


    隨後,便將麾下諸將召集,交代完相應事宜後,為求兵貴神速,隻帶了三千精兵隨行,即刻開拔北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曹魏虎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頭大寶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頭大寶劍並收藏三國之曹魏虎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