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黃巾複起。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太平道張角等領袖人物雖死,但餘黨卻一直都在各地竄逃。
這股黃巾暴亂於青州,以青州為據點,四處攻城掠地,同時吸引其他餘黨勢力加入,短短數月間,發展到數十萬人,對外宣稱百萬。
州郡官吏見黃巾軍至,莫不棄城奔逃。
一時間,聲勢浩大,震動天下。
作為青州刺史的焦和,在麵對這股來勢洶洶的黃巾時,卻顯得尤為荒唐,在聚集了數萬將士的情況下,他作為刺史,非但沒有搶得先機發起進攻,反而在帳內開壇設法,寄希望於請來的神婆,幻想依靠鬼神巫祝,來擊敗這些叛軍。
結果,可想而知。
青州軍大敗,潰不成軍。
焦和也因此駭破了膽,退守州治,天天龜縮在臨淄城內,再也不敢出城,任由賊兵在外暴亂搶奪。
賊兵於是愈發猖獗。
州地的最高長官不作為,其下轄郡縣處境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與齊郡相鄰的北海,此地郡守名聲不小,當年討董也有他的一份出力,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亦是當今的名士——孔融。
聽到焦和退縮臨淄的消息,為防出現困守郡城的局麵,孔融果斷率軍出城,屯駐都昌,試圖從後背向黃巾發起突襲。
然而,果斷就會白給。
察覺到動靜的黃巾軍,當即棄了臨淄,迴馬殺來都昌,孔融派麾下大將宗寶出陣,結果卻被賊將一刀砍死。
北海軍士氣驟降。
孔融也嚇得在城門樓高掛免戰牌,閉門不出。
賊將見狀,將手中長刀插入地麵,勒馬於城下猖獗大笑:“孔融,爾乃當今名士,吾亦不忍加害,北海糧廣,可借我十萬石,我即刻便引兵而退。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輸陣不輸人。
孔融打架不行,嘴殼子卻是很硬,麵對賊子的叫囂,他披甲站在城樓怒叱:“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孔融不給麵子,賊將也懶得與他囉嗦,將刀從地麵拔起,遙指都昌城樓,準備喝令發起進攻!
此時,後方傳來一陣騷動。
賊將迴頭望去,隻見一名二十餘歲的青年男子挺槍躍馬殺入,從後方進入陣中,左衝右突,雖是單槍匹馬,卻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殺到城下。
“開門!”
男子殺至吊橋,衝著城樓大喊。
然則孔融卻是犯了難,他不認得這名男子,也怕賊人釣魚執法,於是在猶豫之中,遲遲不敢開門。
身後的賊兵很快追了上來,將男子逼至城壕。男子見城門不開,咬牙迴身又連搠十數人,賊兵懼其兇猛,勒馬倒退稍許。
孔融這才信了來人,急忙命麾下士卒打開城門,接引男子入城。
城門一開,男子驅馬順勢衝進城內。
入城之後,男子下馬棄槍,徑直來到城上。
孔融問其姓名。
男子拜而迴道:“某東萊黃縣人也,覆姓太史,名慈,字子義。老母承蒙恩顧。某昨自遼東迴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你就是太史慈!”
孔融驚喜交加,趕緊親自上前扶起男子,雖然沒見過太史慈,卻也曉得他是個英雄。
曾幾何時,孔融也差人去尋過太史慈,然則得到的迴複是,太史慈因得罪本土權貴,成了州家所仇視的人物,為免受到無妄之災,已經不再本地,似乎往遼東去了。
略感失望之餘,卻意外得知太史慈家中留有老母,就住在離城二十裏外,於是孔融常常派人贈以粟帛;其母感恩,故特遣太史慈前來報恩。
聽完其中緣由,孔融更是深信不疑,予以厚待,贈與衣甲鞍馬。
“若非有賊寇圍城,吾定當設宴,與君開懷共飲!”
太史慈相貌英俊,加上武藝超群,這樣的人,孔融大為喜歡,隻是一想到如今賊困城池,他又不由的歎了口氣。
太史慈對此抱拳,說得擲地有聲:“使君勿憂,區區賊寇,有何可慮?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賊!”
太史慈麵龐篤定,孔融卻是緩緩搖頭,心道年輕人還是過於急躁,太魯莽,遂好言說起:“如今賊寇眾多,眾人皆說難以突圍,你雖有壯誌,但這始終是太艱難的事情……”
太史慈不聽這些,隻道:“昔日府君厚待家母,家母亦是感戴府君恩遇,故而遣使我來相助府君之急。如今眾人說不可突圍,如果我也說不可,豈非違背了家母譴使的本意?”
“這……”
孔融躊躇不決。
被寄予厚望的大將宗寶出陣,結果一合就被賊將砍了,這也確實給他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太史慈固然有勇,但那賊將也不是泛泛之輩,萬一鬥不過……
孔融不敢再往下想。
“如不能助君解圍,某來此何用?迴家亦是無顏見母,願決一死戰!”孔融不做聲,脾性剛直的太史慈再度抱拳請命,語氣尤為決絕。
然則孔融仍舊下定不了決心。
此時,旁邊有人說道:“吾聞劉玄德乃當世英雄,若請得他來相救,此圍自然迎刃而解。之前無人可使,如今有子義相助,必能突出重圍,向平原求救!”
聽得這話,孔融眼神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當年虎牢關下,呂布斬殺盟軍大將數人,耀武揚威,那般兇悍、銳不可當,不也被劉關張三兄弟一舉拿下,有他們相助,必能驅逐這些作亂賊寇。
有了主意,孔融精神都變得振奮不少,當即看向太史慈,眼神裏充滿希冀:“子義,汝可願去平原一趟?”
倒不是願不願的問題。
太史慈隻是覺得孔融過於迂腐,城外烏合之眾,有我帶兵就行,何必那麽麻煩去奔請他人?
不過既然孔融開了口,太史慈也沒拒絕,他本就是報恩來的,你說了作數,隻要能報恩就行。
於是,當即拱手抱拳。
正準備應下之時,忽地聽見一聲譏誚:“到底是無知賈客,出的主意,也是令人貽笑大方。劉備織席販履之徒,如何當得英雄二字?”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太平道張角等領袖人物雖死,但餘黨卻一直都在各地竄逃。
這股黃巾暴亂於青州,以青州為據點,四處攻城掠地,同時吸引其他餘黨勢力加入,短短數月間,發展到數十萬人,對外宣稱百萬。
州郡官吏見黃巾軍至,莫不棄城奔逃。
一時間,聲勢浩大,震動天下。
作為青州刺史的焦和,在麵對這股來勢洶洶的黃巾時,卻顯得尤為荒唐,在聚集了數萬將士的情況下,他作為刺史,非但沒有搶得先機發起進攻,反而在帳內開壇設法,寄希望於請來的神婆,幻想依靠鬼神巫祝,來擊敗這些叛軍。
結果,可想而知。
青州軍大敗,潰不成軍。
焦和也因此駭破了膽,退守州治,天天龜縮在臨淄城內,再也不敢出城,任由賊兵在外暴亂搶奪。
賊兵於是愈發猖獗。
州地的最高長官不作為,其下轄郡縣處境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與齊郡相鄰的北海,此地郡守名聲不小,當年討董也有他的一份出力,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亦是當今的名士——孔融。
聽到焦和退縮臨淄的消息,為防出現困守郡城的局麵,孔融果斷率軍出城,屯駐都昌,試圖從後背向黃巾發起突襲。
然而,果斷就會白給。
察覺到動靜的黃巾軍,當即棄了臨淄,迴馬殺來都昌,孔融派麾下大將宗寶出陣,結果卻被賊將一刀砍死。
北海軍士氣驟降。
孔融也嚇得在城門樓高掛免戰牌,閉門不出。
賊將見狀,將手中長刀插入地麵,勒馬於城下猖獗大笑:“孔融,爾乃當今名士,吾亦不忍加害,北海糧廣,可借我十萬石,我即刻便引兵而退。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輸陣不輸人。
孔融打架不行,嘴殼子卻是很硬,麵對賊子的叫囂,他披甲站在城樓怒叱:“吾乃大漢之臣,守大漢之地,豈有糧米與賊耶!”
孔融不給麵子,賊將也懶得與他囉嗦,將刀從地麵拔起,遙指都昌城樓,準備喝令發起進攻!
此時,後方傳來一陣騷動。
賊將迴頭望去,隻見一名二十餘歲的青年男子挺槍躍馬殺入,從後方進入陣中,左衝右突,雖是單槍匹馬,卻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殺到城下。
“開門!”
男子殺至吊橋,衝著城樓大喊。
然則孔融卻是犯了難,他不認得這名男子,也怕賊人釣魚執法,於是在猶豫之中,遲遲不敢開門。
身後的賊兵很快追了上來,將男子逼至城壕。男子見城門不開,咬牙迴身又連搠十數人,賊兵懼其兇猛,勒馬倒退稍許。
孔融這才信了來人,急忙命麾下士卒打開城門,接引男子入城。
城門一開,男子驅馬順勢衝進城內。
入城之後,男子下馬棄槍,徑直來到城上。
孔融問其姓名。
男子拜而迴道:“某東萊黃縣人也,覆姓太史,名慈,字子義。老母承蒙恩顧。某昨自遼東迴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你就是太史慈!”
孔融驚喜交加,趕緊親自上前扶起男子,雖然沒見過太史慈,卻也曉得他是個英雄。
曾幾何時,孔融也差人去尋過太史慈,然則得到的迴複是,太史慈因得罪本土權貴,成了州家所仇視的人物,為免受到無妄之災,已經不再本地,似乎往遼東去了。
略感失望之餘,卻意外得知太史慈家中留有老母,就住在離城二十裏外,於是孔融常常派人贈以粟帛;其母感恩,故特遣太史慈前來報恩。
聽完其中緣由,孔融更是深信不疑,予以厚待,贈與衣甲鞍馬。
“若非有賊寇圍城,吾定當設宴,與君開懷共飲!”
太史慈相貌英俊,加上武藝超群,這樣的人,孔融大為喜歡,隻是一想到如今賊困城池,他又不由的歎了口氣。
太史慈對此抱拳,說得擲地有聲:“使君勿憂,區區賊寇,有何可慮?某願借精兵一千,出城殺賊!”
太史慈麵龐篤定,孔融卻是緩緩搖頭,心道年輕人還是過於急躁,太魯莽,遂好言說起:“如今賊寇眾多,眾人皆說難以突圍,你雖有壯誌,但這始終是太艱難的事情……”
太史慈不聽這些,隻道:“昔日府君厚待家母,家母亦是感戴府君恩遇,故而遣使我來相助府君之急。如今眾人說不可突圍,如果我也說不可,豈非違背了家母譴使的本意?”
“這……”
孔融躊躇不決。
被寄予厚望的大將宗寶出陣,結果一合就被賊將砍了,這也確實給他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太史慈固然有勇,但那賊將也不是泛泛之輩,萬一鬥不過……
孔融不敢再往下想。
“如不能助君解圍,某來此何用?迴家亦是無顏見母,願決一死戰!”孔融不做聲,脾性剛直的太史慈再度抱拳請命,語氣尤為決絕。
然則孔融仍舊下定不了決心。
此時,旁邊有人說道:“吾聞劉玄德乃當世英雄,若請得他來相救,此圍自然迎刃而解。之前無人可使,如今有子義相助,必能突出重圍,向平原求救!”
聽得這話,孔融眼神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當年虎牢關下,呂布斬殺盟軍大將數人,耀武揚威,那般兇悍、銳不可當,不也被劉關張三兄弟一舉拿下,有他們相助,必能驅逐這些作亂賊寇。
有了主意,孔融精神都變得振奮不少,當即看向太史慈,眼神裏充滿希冀:“子義,汝可願去平原一趟?”
倒不是願不願的問題。
太史慈隻是覺得孔融過於迂腐,城外烏合之眾,有我帶兵就行,何必那麽麻煩去奔請他人?
不過既然孔融開了口,太史慈也沒拒絕,他本就是報恩來的,你說了作數,隻要能報恩就行。
於是,當即拱手抱拳。
正準備應下之時,忽地聽見一聲譏誚:“到底是無知賈客,出的主意,也是令人貽笑大方。劉備織席販履之徒,如何當得英雄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