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循聲看去,隻見不遠處走來位身穿布衣的俊逸青年,綸巾束發,神色之間帶有蔑視之色。


    “子義,我來介紹,這位乃吾好友,禰衡禰正平是也!”


    孔融將青年招至近前,笑哈哈的與太史慈介紹起來。


    太史慈瞅了眼禰衡,又瞧了瞧孔融,有些納悶兒:這二位的歲數少說也懸殊個一二十歲,是怎麽玩到一起的?


    不過他也不作多想,抱拳與禰衡見禮:“見過禰公子。”


    禰衡驕傲的昂著下巴,點了點頭,算是見過。


    沒禮貌的家夥!


    太史慈略有不喜。


    其他人司空見慣,孔融對此也是不以為意,他知道禰衡就是這種眼高於頂的傲物性格,於是問道:“正平,方才你說劉玄德不行,那你覺得何人能解我北海之圍?”


    眾人亦是投來目光,想聽聽這位平日裏口若懸河的青州名士有何高見。


    麵對眾人投來的目光,禰衡也不怵,清了清嗓音,負手高聲說道:“有一人,乃將門之後,胸懷宇宙之誌,完成諸侯未竟之功業,誅殺國賊董卓,又於李傕郭汜等叛賊之手,解救天子於危難……”


    “禰公子說的,可是東郡太守曹孟德之子——曹昂?”


    有將領給出答案。


    其他人皆是以為如此,相比劉備,曹操的名聲的確更大。不僅有之前的刺董、討董之事,如今更是有天子居於東郡。


    隻是不知,他願不願意來蹚這趟渾水?


    見眾人神色期待,禰衡麵露不屑,冷聲哼道:“一群愚夫,曹昂小兒,何值一提?吾所薦之人勝其百倍,複姓夏侯,單名一個安。”


    夏侯……安???


    包括孔融在內的眾人皆是懵了。


    夏侯安的名字他們倒是聽說,這小兒之前替董卓擋刀,曾一度遭到士人學子的口誅筆伐,噴盡了口水。


    禰衡作為一州之名士,平日裏眼界極高,怎麽會推薦此人?


    眾人想不明白。


    也有人發出質疑,誅殺董卓,乃是曹昂所為,當時親眼目睹之人不少,關夏侯安什麽事?


    “到底是愚夫之見!”


    禰衡冷笑一聲,起初他也以為如此,直到董卓死後他才幡然醒悟,夏侯安之所以替董卓擋刀,並非是出於本心,而是為打入董賊內部、臥薪嚐膽所使的障眼法。


    加上之後的竊取兵符,呂布兵變,王允等漢臣響應,前後一串聯,殺死董卓的曹昂,也不過是他手中的刀而已。


    然則,如此大的功勞,大到足以使人名垂青史,夏侯安卻選擇了拱手讓人,退居幕後。


    這是何等崇高的品質?


    其他隻知爭功逐利的凡夫俗子與之相比,簡直汙穢不堪!


    夏侯安的形象,在禰衡心中陡然拔高數倍。


    盡管禰衡將夏侯安誇得天花亂墜,但在場之人大多不信,不過倒也沒人出來反駁。禰衡口吐蓮花的實力,他們是領教過的,加上這家夥雖然狂妄,卻也真有才學高論。


    諸人之中,唯一相信的,隻有孔融。


    他很了解禰衡,能讓這位眼睛長在頭頂的小友推崇備至,想來必是極有才幹。


    “隻是不知夏侯安才學幾何,不然倒是可以秉燭夜談一番。”


    孔融感歎說著。


    之前文學界中,從沒聽說有夏侯安這麽一號人物。


    禰衡將頭一昂,擲地有聲:“天下才學共一石,夏侯伯陽獨占八鬥,吾得一鬥,文舉兄和楊德祖共分一鬥,其餘碌碌之輩,皆不足語哉!”


    此話一出,眾人驚憤皆有!


    驚得是,禰衡對夏侯安的評價之高;憤的是,他們在禰衡口中,竟隻是‘碌碌之輩’。


    楊德祖指的是太常卿楊彪之子楊修,相傳能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當初夏侯安的那句“離離原上草”讓禰衡想破了腦袋,於是四處借書查閱。他也因此偶遇楊修,二人皆是自負學識又年輕氣盛,唇槍舌戰了一陣,卻也勝負難分,最後禰衡拋出“離離原上草”這個殺手鐧,才逼得楊修認輸。


    於是禰衡便認為自己才學在楊修之上。


    阿嚏!


    曹操府上,夏侯安抱著繈褓中的幼嬰,忍不住打了個噴嚏。


    懷中受到驚嚇的嬰兒頓時哇哇嚎啕起來,尿了夏侯安一身。


    哪個狗東西又在背後罵我?


    夏侯安罵罵咧咧。


    曹操見狀,不由哈哈大笑。


    哦對了,這個嬰兒,曹操取名曹植。


    既然決定了人選,太史慈拱手抱拳:“煩請府君修書一封,某當急往。”


    麵對太史慈的再三請求,孔融反而不急了,擺擺手,好言說著:“此事不急,方才子義廝殺了一陣,耗去不少體力,且先下去好生歇息,吃飽喝足以後,待到夜間殺出,最為妥當。”


    太史慈點頭應下。


    下樓以後,城樓諸將各自迴崗。


    方才獻策之人悄悄喚來其弟,與他吩咐:“子方,今夜太史慈殺出之後,勢必動靜不小,你趁機從別處逃出,去往平原,請劉備來助。”


    被喚來的長臉男子對此不解:“大兄,你信不過夏侯安?”


    男人微微搖頭,低聲說來:“我是信不過禰衡,此子狂妄自大,他所舉薦之人,隻怕也是外強中幹,救援不成,反倒會給北海招來禍患……”


    “兄長遠見,吾不及也!”


    聽完分析之後,長臉男子點頭應命。


    到了夜間。


    拿了孔融書信的太史慈擐甲上馬,腰帶弓矢,手中一杆透脊槍,待到城門打開,便奪門飛騎而出。


    望見有人殺出城外,賊軍上前來戰。


    太史慈渾然不懼,長槍穿刺,連搠死數人,縱馬突圍而出。


    賊兵阻攔不得,急忙將此事稟報大帳,正在帳內飲酒的黑臉賊將聽聞此事,料此人必是去請救兵,於是召集麾下騎卒,前去圍堵。


    追兵從側翼包抄,太史慈索性勒馬,將長槍倚樹,取下腰間弓弦,拈弓搭箭,八麵射之,無不應弦落馬。


    賊眾膽寒,不敢再追。


    太史慈遂縱馬而去。


    正麵有太史慈吸引了賊兵主力,長臉男子在兄長的掩護下,趁夜逃出城外,往平原方向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曹魏虎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頭大寶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頭大寶劍並收藏三國之曹魏虎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