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聽完宋濂的陳述,當即命福順帶著太醫去費聚和周德興的府上仔細治療兩位將軍的傷勢,又讓遜影和白菱拿些宮中吃食去慰問兩位將軍和其家屬。安排好這一切,她才對宋濂說道:“皇上正在氣頭上,本宮不好直接勸說,否則適得其反。當務之急是要先安撫好群臣的情緒,讓他們不再惶恐。本宮不方便出宮,隻能請宋學士和劉太史代為出麵安撫一二。等皇上冷靜下來,本宮再勸皇上收迴對費將軍、周將軍的責罰。”
宋濂苦笑道:“微臣和老師出麵安撫無妨,隻是淮西武將對我們江南文官頗有微詞,微臣怕不能辦好皇後的囑托。”
馬秀英想了想,“韓國公乃淮西官員之首,由他出麵調停……”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宋濂打斷,“實不相瞞,韓國公和老師政見不同,平時極少來往。”
他說的還算客氣,實際上文武百官都清楚李善長極不待見劉基和江南文官,時常在朝堂上攻訐對方。這次明麵上是胡惟庸在煽動淮西武將發難江南文官,然而誰不知道胡惟庸是李善長的門生,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出自李善長的授意。
“這樣啊,”馬秀英還不知道李善長和劉基已經水火不相容,暗暗吃了一驚,躇眉問道:“那今日在朝堂上可有勸阻費、周兩位將軍的淮西官員?”
宋濂歎息道:“朱老學士和馮將軍曾勸阻湯、周兩位將軍不要衝動,也勸說皇上息怒,無奈兩邊都聽不進去。”
“朱升、馮國勝?”馬秀英思忖片刻,說道:“他們在淮西官員中頗有聲望,讓他們出麵幫忙安撫臣心倒是不錯的人選。”
宋濂繼續苦笑,“朱老大人和馮將軍雖明事理,卻和微臣不太熱絡,微臣怕請不動兩位大人。”
“無妨,朱老學士和馮將軍都是深明大義的賢臣。待本宮修書一封,你交與他們,他們閱後定願意協助你。”馬秀英提筆洋洋灑灑寫了幾大篇,先讚兩人識大體顧大局,忠君愛國;接著寫到朝廷穩定乃國之根本,黨派之爭有害無利;最後懇請兩人從中周旋,摒棄黨派之爭,使朝廷上下齊心協力,守望相助。
“多謝皇後。”宋濂拿了書信,好似吃了顆定心丸,憂慮的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匆匆告退。
馬秀英再無心情看書,緩步走出坤寧宮,抬頭仰望。空曠的晴空藍得像一張透明的紙,幾片薄博的雲像被融化了的奶油,若隱若現地變幻著形狀。明媚的陽光籠罩宮殿,仿佛給殿宇塗上一層金光,每個角簷都懸掛著銅鈴,無風自動,帶著一種孤零零無法言喻的寂寥。
高處不勝寒。馬秀英猜測朱元璋的心情也是如此,世人隻看到他高高在上,卻忽略了他身上承擔的壓力。隨著地位的變化,知心好友都成了臣子,當所有的言行都被利益化,他能信任誰,他該信任誰?他也是人,他也會有懷疑和猜忌,他也擔心被別人從高高的位置上拉下來,所以他隻能把一切權利控製在手中。而控製權利最好的辦法就是限製軍權、消弱臣子的勢力。
對於朱元璋的這些作為,馬秀英深為憂慮。但她無法指責朱元璋做錯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是帝王的通病,也是朱元璋避不開的宿命。她自忖不能改變朱元璋的決定,隻能循循善誘,勸諫朱元璋寬待臣子,盡力挽救功臣們的命運。
她正在惆悵之際,遜影稟告楊雲花來答謝她的撫慰,特在宮外求見謝恩。
馬秀英知道楊雲花前來定然也是為了她的夫君費聚,歎了口氣,讓遜影拿著腰牌領楊雲花進宮。
這個時代的女人似乎都逃不開一個男尊女卑的宿命,譬如她自己,曾經信誓旦旦要調教朱元璋,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大明盛世,然而實際上朱元璋早就脫離了她設想的軌跡,反倒是她隻能臣服在朱元璋腳下隨波逐流。再譬如楊雲花,在出嫁前無論有多少豪情壯誌,嫁人後都把心思放在了家庭,這些年在府中相夫教子,漸漸退出了政局,以前那個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徹底變成了一個溫婉的婦人,讓人根本無法想象這樣一個笑容和善的女子也曾經在沙場上浴血奮戰,殺人不眨眼。
歲月在楊雲花的臉上並沒有留下多少痕跡,她看起來仍然像個二十出頭的女子,這或許跟她心情開朗有關,也或許跟費聚對她的寵愛有關。府中也有朱元璋賞賜的美人,費聚卻不屑一顧,加上楊雲花外柔內強的性格,所以其他妾侍的日子並不好過。她和費聚成親多年膝下隻有一子費超,在這個看重子孫繁衍的時代簡直就是不能接受的事,然而費聚依然對她愛惜如初,或許這就是她願意放棄自身的成就榮耀甘為費聚“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作羹湯”的原因。
“臣婦拜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安!”多年的婦人生活讓這個從前跳脫的女孩性格也變得沉穩,縱使她眉宇籠罩著深深的憂愁還是一絲不苟地向馬秀英行禮答謝。
“你我之間不必如此拘束。你的來意我已明了,我會盡量勸說皇上。”馬秀英上前扶起楊雲花,曾經親密無間的感情隨著君臣的關係漸漸淡漠,向來在她麵前無拘無束的楊雲花也隻能像其他下位者一樣卑微屈膝了。其實高處不勝寒的不僅是朱元璋,還有她啊!
感受到馬秀英的真情實意,楊雲花的眼淚突兀地滾出來,她娘家人不在身邊,隻有馬秀英像個亦師亦友的長者不時給予她善意的關懷。這次費聚出了事,她第一個想到求助的人就是馬秀英,費聚勸她現在的馬秀英不同往日,不一定會幫忙,但她不相信,仍然固執地想要試一試,才有了進宮答謝的一幕。
果然,馬秀英沒有讓她失望,還是那個對她關愛有加的女人,哪怕就是這麽簡單一句話,也足以讓她心懷感動,忍不住淚如雨下。
“別難過,一切都會好起來。”馬秀英輕聲安慰哭得像個孩子似的楊雲花。
楊雲花的拘謹漸漸消失,委委屈屈地泣訴道:“老祖宗當年叫我不要出世,我不聽她的,如今才知官場險惡,早知道當初不如就跟費聚歸隱族中,好過如今擔驚受怕。”
馬秀英幫她擦掉眼淚,“說什麽氣話,好男兒自當戎馬征戰,豈願苟活一世?皇上隻是一時之氣,消了氣就會想起費將軍的功勞。不過你也要勸勸費將軍,如今君臣有別,不可再像從前言語無狀了。”
楊雲花不服氣,“是皇上變了。”
“誰沒有變呢?遠的不說,就說你自己當初信誓旦旦要當個女將軍,要重振楊家門楣,如今你一心一意都在費聚身上。如果你好好迴想從前,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不知不覺改變了許多初衷。”馬秀英視線落到泛起熱霧的茶盞上,像是在勸解楊雲花,又像是在對自己說,“這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人和事物,社會在進步,事物在發展,人也一樣在改變。有能力我們就去改變別人,沒有能力我們就隻能配合別人的改變,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我們還拘於當前,不思變通,就隻能被淘汰了……”
宋濂苦笑道:“微臣和老師出麵安撫無妨,隻是淮西武將對我們江南文官頗有微詞,微臣怕不能辦好皇後的囑托。”
馬秀英想了想,“韓國公乃淮西官員之首,由他出麵調停……”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宋濂打斷,“實不相瞞,韓國公和老師政見不同,平時極少來往。”
他說的還算客氣,實際上文武百官都清楚李善長極不待見劉基和江南文官,時常在朝堂上攻訐對方。這次明麵上是胡惟庸在煽動淮西武將發難江南文官,然而誰不知道胡惟庸是李善長的門生,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出自李善長的授意。
“這樣啊,”馬秀英還不知道李善長和劉基已經水火不相容,暗暗吃了一驚,躇眉問道:“那今日在朝堂上可有勸阻費、周兩位將軍的淮西官員?”
宋濂歎息道:“朱老學士和馮將軍曾勸阻湯、周兩位將軍不要衝動,也勸說皇上息怒,無奈兩邊都聽不進去。”
“朱升、馮國勝?”馬秀英思忖片刻,說道:“他們在淮西官員中頗有聲望,讓他們出麵幫忙安撫臣心倒是不錯的人選。”
宋濂繼續苦笑,“朱老大人和馮將軍雖明事理,卻和微臣不太熱絡,微臣怕請不動兩位大人。”
“無妨,朱老學士和馮將軍都是深明大義的賢臣。待本宮修書一封,你交與他們,他們閱後定願意協助你。”馬秀英提筆洋洋灑灑寫了幾大篇,先讚兩人識大體顧大局,忠君愛國;接著寫到朝廷穩定乃國之根本,黨派之爭有害無利;最後懇請兩人從中周旋,摒棄黨派之爭,使朝廷上下齊心協力,守望相助。
“多謝皇後。”宋濂拿了書信,好似吃了顆定心丸,憂慮的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匆匆告退。
馬秀英再無心情看書,緩步走出坤寧宮,抬頭仰望。空曠的晴空藍得像一張透明的紙,幾片薄博的雲像被融化了的奶油,若隱若現地變幻著形狀。明媚的陽光籠罩宮殿,仿佛給殿宇塗上一層金光,每個角簷都懸掛著銅鈴,無風自動,帶著一種孤零零無法言喻的寂寥。
高處不勝寒。馬秀英猜測朱元璋的心情也是如此,世人隻看到他高高在上,卻忽略了他身上承擔的壓力。隨著地位的變化,知心好友都成了臣子,當所有的言行都被利益化,他能信任誰,他該信任誰?他也是人,他也會有懷疑和猜忌,他也擔心被別人從高高的位置上拉下來,所以他隻能把一切權利控製在手中。而控製權利最好的辦法就是限製軍權、消弱臣子的勢力。
對於朱元璋的這些作為,馬秀英深為憂慮。但她無法指責朱元璋做錯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是帝王的通病,也是朱元璋避不開的宿命。她自忖不能改變朱元璋的決定,隻能循循善誘,勸諫朱元璋寬待臣子,盡力挽救功臣們的命運。
她正在惆悵之際,遜影稟告楊雲花來答謝她的撫慰,特在宮外求見謝恩。
馬秀英知道楊雲花前來定然也是為了她的夫君費聚,歎了口氣,讓遜影拿著腰牌領楊雲花進宮。
這個時代的女人似乎都逃不開一個男尊女卑的宿命,譬如她自己,曾經信誓旦旦要調教朱元璋,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大明盛世,然而實際上朱元璋早就脫離了她設想的軌跡,反倒是她隻能臣服在朱元璋腳下隨波逐流。再譬如楊雲花,在出嫁前無論有多少豪情壯誌,嫁人後都把心思放在了家庭,這些年在府中相夫教子,漸漸退出了政局,以前那個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徹底變成了一個溫婉的婦人,讓人根本無法想象這樣一個笑容和善的女子也曾經在沙場上浴血奮戰,殺人不眨眼。
歲月在楊雲花的臉上並沒有留下多少痕跡,她看起來仍然像個二十出頭的女子,這或許跟她心情開朗有關,也或許跟費聚對她的寵愛有關。府中也有朱元璋賞賜的美人,費聚卻不屑一顧,加上楊雲花外柔內強的性格,所以其他妾侍的日子並不好過。她和費聚成親多年膝下隻有一子費超,在這個看重子孫繁衍的時代簡直就是不能接受的事,然而費聚依然對她愛惜如初,或許這就是她願意放棄自身的成就榮耀甘為費聚“自此長裙當壚笑,為君洗手作羹湯”的原因。
“臣婦拜見皇後娘娘,皇後娘娘萬安!”多年的婦人生活讓這個從前跳脫的女孩性格也變得沉穩,縱使她眉宇籠罩著深深的憂愁還是一絲不苟地向馬秀英行禮答謝。
“你我之間不必如此拘束。你的來意我已明了,我會盡量勸說皇上。”馬秀英上前扶起楊雲花,曾經親密無間的感情隨著君臣的關係漸漸淡漠,向來在她麵前無拘無束的楊雲花也隻能像其他下位者一樣卑微屈膝了。其實高處不勝寒的不僅是朱元璋,還有她啊!
感受到馬秀英的真情實意,楊雲花的眼淚突兀地滾出來,她娘家人不在身邊,隻有馬秀英像個亦師亦友的長者不時給予她善意的關懷。這次費聚出了事,她第一個想到求助的人就是馬秀英,費聚勸她現在的馬秀英不同往日,不一定會幫忙,但她不相信,仍然固執地想要試一試,才有了進宮答謝的一幕。
果然,馬秀英沒有讓她失望,還是那個對她關愛有加的女人,哪怕就是這麽簡單一句話,也足以讓她心懷感動,忍不住淚如雨下。
“別難過,一切都會好起來。”馬秀英輕聲安慰哭得像個孩子似的楊雲花。
楊雲花的拘謹漸漸消失,委委屈屈地泣訴道:“老祖宗當年叫我不要出世,我不聽她的,如今才知官場險惡,早知道當初不如就跟費聚歸隱族中,好過如今擔驚受怕。”
馬秀英幫她擦掉眼淚,“說什麽氣話,好男兒自當戎馬征戰,豈願苟活一世?皇上隻是一時之氣,消了氣就會想起費將軍的功勞。不過你也要勸勸費將軍,如今君臣有別,不可再像從前言語無狀了。”
楊雲花不服氣,“是皇上變了。”
“誰沒有變呢?遠的不說,就說你自己當初信誓旦旦要當個女將軍,要重振楊家門楣,如今你一心一意都在費聚身上。如果你好好迴想從前,你就會發現你已經不知不覺改變了許多初衷。”馬秀英視線落到泛起熱霧的茶盞上,像是在勸解楊雲花,又像是在對自己說,“這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人和事物,社會在進步,事物在發展,人也一樣在改變。有能力我們就去改變別人,沒有能力我們就隻能配合別人的改變,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我們還拘於當前,不思變通,就隻能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