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城依舊是平日的樣子,風輕雲淡,波瀾不驚。大多數的人,還是在忙忙碌碌地為一日三餐而奔忙著,長安與朝廷,在他們的眼中隻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概念。他們想象不到雪中朱紫功候入朝的恢弘場景,洪都城內的平頭百姓,士子每日生活或是捧書寒窗苦讀,茶館小坐,或在路邊暫歇,偶爾聽人提起從長安流傳的傳聞。
比如陛下如今龍體欠佳,比如武天後召集文人學士,大量修書,政治嗅覺敏銳的人已經察覺到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江南的士子們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長安,莊嚴恢弘的大明宮。
天下英雄如無彀中不僅是一句空話。
大唐是崇文的時代,是讀書人的天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門!
重陽時節滕王閣宴會將盛情邀請洪都內文人雅士一聚,而王勸所要做的就是拿到這場宴會的入場券。然而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南方地界,王勸終於感受到了來自地域歧視的惡意。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士,對於長安而來的都是一副冷淡的態度。
追其緣由,十年前陳碩真起義波及到洪都,當時清河崔氏出身的崔義玄派兵鎮壓,酷烈暴虐殺害義軍民眾,比擬朱粲。
江南人士自此對於北方的世家大族,抱著一份莫名的敵意。
處處碰壁之下,王勸隻好前往閻府碰碰運氣。
此時閻伯嶼擔任洪州都督,隻要能得到對方的召見,就算是得到了重陽節滕王閣聚會的邀約。
在他人的指引下,王勸來到了閻府門前。
兩尊氣勢雄偉的石獅子擺放在朱紅色大門的兩側,大門上高懸著筆走龍蛇的閻府二字。
王勸抬起手,敲了兩聲。
隨即緊閉的大門打開一道縫隙,探出一個腦袋向外張望。王勸魁梧的體型將他嚇了一跳,連忙收起剛才不耐煩的神色。
王勸的形象跟讀書人實在相差甚遠,兇悍的麵孔配上身強力壯的體格,以至於第一眼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一介久經沙場的武夫。
“絳州龍門王氏,王勸。久仰閻公大名,今日有幸登門拜訪。”
王勸送上了帖子,對方看了一眼,雙手遞接過來,趕忙說道,“公子稍等片刻。”
隨即大門又重新關上,深怕慢一步會被他暴打一頓。
仆人拿著名帖,交給曹管家,曹管家不敢怠慢,連忙遞交給都督閻公。
安靜的書房中站著一位中年男人,舉著狼毫在案頭上潑墨揮灑。管家進門也未曾抬頭,隻是淡淡的說道,“何事?”
“門外有一士子求見,自稱是絳州龍門的王氏,主人您看?”
“龍門王氏?”
閻伯嶼皺了一下眉頭,放下手中狼毫,順手接過曹管家遞過來的帖子,眯起眼睛細想片刻;五姓七望大家族在他腦海中迅速的過了一遍,除了太原王氏之外,他對名帖上的絳州龍門王氏並未有太深的印象。
在洪州這些年攀附之輩見過太多,尤其是自從青年才俊吳家長子吳子章成為自己女婿之後,敲響他閻家大門的,無一例外不是想著借他這棵大樹聲名鵲起。
幸好自家兄長提議搞一個詩詞雅集,才免去不堪其煩的騷擾。
閻伯嶼將名帖遞迴給曹管家,不耐煩的說道,“就說閻公身體不適恕不接客,隨便找個借口打發掉,想揚名立萬就去參加初六的雅集,這是閻府,不是接待無關人士的地方。曹管家,下次有這種事,直接迴絕。”
“喏。”
曹管家重新接過了名帖,轉身向門外走去,考慮到對方可能氣急敗壞,大鬧閻府。又特地的叫了兩個奴仆準備見機行事,避免在門口鬧事。
王勸在門口等了半天,緊閉的大門終於打開。曹管家擺出一副嚴肅的麵孔,準備強硬的迴絕對方的請求。然而當他看到身材魁梧的王勸時,下意識的後退了一步。
怕是長安口頭相傳的混世魔王本尊,才能與麵前人媲美。
站在他身後的奴仆也是同樣畏縮的神情,管家隻好壯起膽子,將名帖還給王勸,好聲好氣的說道,“王公子,閻公近日身體不適,恕不接待,不如改日拜訪。”
原本他已經做好對方質問或者發怒的準備,然而話音剛落。王勸隻是輕輕的點頭,並未為難自己。
“既然如此,那某改日再登門拜訪,打攪了,告辭。”
吃了閉門羹,王勸略感失望,雖然長得像棒槌,但他又不是棒槌。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擺譜鬧事,死字都不知怎麽寫。天高皇帝遠,就算你兄長是天官侍郎又如何?在洪州都督照樣得夾著尾巴做人。
王勸隨即收下名帖,準備轉身離去。
曹管家發怔,原本他已經做好了如臨大敵的準備,誰知王勸的態度卻有一種一拳打入棉花的無力感。看著走下石階的背影,王勸謙卑的態度與之前頤指氣使的文士恰好成反比,一時於心不忍,從背後叫住了他。
“王公子稍等。”
王勸停下腳步,迴頭望向曹管家。
曹管家揮了揮手,讓身邊的奴仆先散去,自己站在門口,對王勸說道,“公子從北而來,自然不懂內情。滿芳樓每月初六都會舉行文士之間自發的雅集聚會,默默無聞的寒士也將這次的詩文集會看作是一次聲名鵲起的捷徑,便將自己的雅作公之於眾,才驚絕豔的佳作會第一時間的流傳到洪都城內各大鴻儒的案桌上。王公子聽我一句勸,與其在此苦苦等候,不如去參加明天滿芳樓的雅集,公子才驚絕豔,屆時不需要閻老的提點,公子自然也能成為矚目的焦點。”
管家的眼睛滴溜溜的轉動著,為人處世圓滑的他將主動權交給王勸。
攀附的讀書人他見得多了,想往上爬就指出一條明路,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一遛便知曉。真若是大才,閻公自然會多多提拔,倘若是個敗絮其中的草包,第一關就過不去。
還有這一出?
王勸心念一想,頓時恍然大悟,對管家的提點由衷的感激,恭敬的作揖說道,“多謝管家提點,在下告辭。”
八麵玲瓏的管家笑吟吟的說道,“哪裏哪裏,老奴怎擔得起公子如此謝禮,倒是期待能見到公子佳作擺在閻老的案頭上。”
目送王勸離去之後,曹管家總算鬆了口氣,準備轉身迴府。
一轉身,卻在門口看見自家老爺麵容嚴肅的站在身後,曹管家見狀,連忙恭敬的迴答,“閻家主。”
閻伯隸身為一家之主,包括兄弟閻伯嶼對他都抱著畢恭畢敬的態度。
他隨口問道,“方才是誰登門拜訪?”
曹管家對閻伯隸的態度遠比閻伯嶼恭敬許多,他是洪州大儒,江南讀書人高山仰止的一座峰巒,文士的榜樣。
即便二爺身為洪州都督,也不敢不敬。
連忙迴複道,“迴稟家主,是一位士子,自稱是龍門王氏。求見二爺。”
原本閻伯隸一副漫不經心的態度,但聽到龍門王氏時,他停下了腳步。
“龍門王氏?”
閻伯隸眯起眼睛,細想片刻,突然開口說道,“是人稱三株樹的王家?此人現在何處?”
管家很少見到老爺失態的樣子,心中一愣,也不敢隱瞞,趕緊迴答,“方才登門拜訪,二爺稱病謝客,他……走了。”
聽到對方吃了閉門羹,閻伯隸臉色一變,突然提高了聲調,臉上還帶著一絲的慍怒。
“走了?混賬,就這麽打發客人?好大的膽子,知不知道那王家二公子可是連陛下都誇讚一句大唐奇才的大才,你居然就這麽一句打發走了?”
麵對老爺的責問,曹管家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多蠢的錯誤,連忙下跪認錯。
“老奴知錯,老奴並不知曉……但二爺的吩咐,不敢不從……”
“算了。”
閻伯隸神色不悅,揮了揮手讓管家退下。
如獲大赦的管家正準備離開,突然想起臨走之前對王勸說的話,補救說道,“老爺,之前老奴有勸那位士子去參加初六的雅集……”
“嗯?”
閻伯隸收斂了神色,轉過頭望向了他,帶著一抹複雜的神情。
“你說他去雅集了?”
曹管家當家多年,早已練就一顆七竅玲瓏心,意識到這是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趕忙點頭。
“知道了,退下吧。”
閻伯隸板著臉孔,揮了揮手。管家如臨大赦,連忙退下。隻剩下他一個人站在門口,望著空蕩的深巷,喃喃自語。
“福疇兄,我們分別至今,多少年未見了?”
比如陛下如今龍體欠佳,比如武天後召集文人學士,大量修書,政治嗅覺敏銳的人已經察覺到一個魚躍龍門的機會,江南的士子們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長安,莊嚴恢弘的大明宮。
天下英雄如無彀中不僅是一句空話。
大唐是崇文的時代,是讀書人的天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門!
重陽時節滕王閣宴會將盛情邀請洪都內文人雅士一聚,而王勸所要做的就是拿到這場宴會的入場券。然而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南方地界,王勸終於感受到了來自地域歧視的惡意。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士,對於長安而來的都是一副冷淡的態度。
追其緣由,十年前陳碩真起義波及到洪都,當時清河崔氏出身的崔義玄派兵鎮壓,酷烈暴虐殺害義軍民眾,比擬朱粲。
江南人士自此對於北方的世家大族,抱著一份莫名的敵意。
處處碰壁之下,王勸隻好前往閻府碰碰運氣。
此時閻伯嶼擔任洪州都督,隻要能得到對方的召見,就算是得到了重陽節滕王閣聚會的邀約。
在他人的指引下,王勸來到了閻府門前。
兩尊氣勢雄偉的石獅子擺放在朱紅色大門的兩側,大門上高懸著筆走龍蛇的閻府二字。
王勸抬起手,敲了兩聲。
隨即緊閉的大門打開一道縫隙,探出一個腦袋向外張望。王勸魁梧的體型將他嚇了一跳,連忙收起剛才不耐煩的神色。
王勸的形象跟讀書人實在相差甚遠,兇悍的麵孔配上身強力壯的體格,以至於第一眼見到他的人都以為是一介久經沙場的武夫。
“絳州龍門王氏,王勸。久仰閻公大名,今日有幸登門拜訪。”
王勸送上了帖子,對方看了一眼,雙手遞接過來,趕忙說道,“公子稍等片刻。”
隨即大門又重新關上,深怕慢一步會被他暴打一頓。
仆人拿著名帖,交給曹管家,曹管家不敢怠慢,連忙遞交給都督閻公。
安靜的書房中站著一位中年男人,舉著狼毫在案頭上潑墨揮灑。管家進門也未曾抬頭,隻是淡淡的說道,“何事?”
“門外有一士子求見,自稱是絳州龍門的王氏,主人您看?”
“龍門王氏?”
閻伯嶼皺了一下眉頭,放下手中狼毫,順手接過曹管家遞過來的帖子,眯起眼睛細想片刻;五姓七望大家族在他腦海中迅速的過了一遍,除了太原王氏之外,他對名帖上的絳州龍門王氏並未有太深的印象。
在洪州這些年攀附之輩見過太多,尤其是自從青年才俊吳家長子吳子章成為自己女婿之後,敲響他閻家大門的,無一例外不是想著借他這棵大樹聲名鵲起。
幸好自家兄長提議搞一個詩詞雅集,才免去不堪其煩的騷擾。
閻伯嶼將名帖遞迴給曹管家,不耐煩的說道,“就說閻公身體不適恕不接客,隨便找個借口打發掉,想揚名立萬就去參加初六的雅集,這是閻府,不是接待無關人士的地方。曹管家,下次有這種事,直接迴絕。”
“喏。”
曹管家重新接過了名帖,轉身向門外走去,考慮到對方可能氣急敗壞,大鬧閻府。又特地的叫了兩個奴仆準備見機行事,避免在門口鬧事。
王勸在門口等了半天,緊閉的大門終於打開。曹管家擺出一副嚴肅的麵孔,準備強硬的迴絕對方的請求。然而當他看到身材魁梧的王勸時,下意識的後退了一步。
怕是長安口頭相傳的混世魔王本尊,才能與麵前人媲美。
站在他身後的奴仆也是同樣畏縮的神情,管家隻好壯起膽子,將名帖還給王勸,好聲好氣的說道,“王公子,閻公近日身體不適,恕不接待,不如改日拜訪。”
原本他已經做好對方質問或者發怒的準備,然而話音剛落。王勸隻是輕輕的點頭,並未為難自己。
“既然如此,那某改日再登門拜訪,打攪了,告辭。”
吃了閉門羹,王勸略感失望,雖然長得像棒槌,但他又不是棒槌。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擺譜鬧事,死字都不知怎麽寫。天高皇帝遠,就算你兄長是天官侍郎又如何?在洪州都督照樣得夾著尾巴做人。
王勸隨即收下名帖,準備轉身離去。
曹管家發怔,原本他已經做好了如臨大敵的準備,誰知王勸的態度卻有一種一拳打入棉花的無力感。看著走下石階的背影,王勸謙卑的態度與之前頤指氣使的文士恰好成反比,一時於心不忍,從背後叫住了他。
“王公子稍等。”
王勸停下腳步,迴頭望向曹管家。
曹管家揮了揮手,讓身邊的奴仆先散去,自己站在門口,對王勸說道,“公子從北而來,自然不懂內情。滿芳樓每月初六都會舉行文士之間自發的雅集聚會,默默無聞的寒士也將這次的詩文集會看作是一次聲名鵲起的捷徑,便將自己的雅作公之於眾,才驚絕豔的佳作會第一時間的流傳到洪都城內各大鴻儒的案桌上。王公子聽我一句勸,與其在此苦苦等候,不如去參加明天滿芳樓的雅集,公子才驚絕豔,屆時不需要閻老的提點,公子自然也能成為矚目的焦點。”
管家的眼睛滴溜溜的轉動著,為人處世圓滑的他將主動權交給王勸。
攀附的讀書人他見得多了,想往上爬就指出一條明路,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一遛便知曉。真若是大才,閻公自然會多多提拔,倘若是個敗絮其中的草包,第一關就過不去。
還有這一出?
王勸心念一想,頓時恍然大悟,對管家的提點由衷的感激,恭敬的作揖說道,“多謝管家提點,在下告辭。”
八麵玲瓏的管家笑吟吟的說道,“哪裏哪裏,老奴怎擔得起公子如此謝禮,倒是期待能見到公子佳作擺在閻老的案頭上。”
目送王勸離去之後,曹管家總算鬆了口氣,準備轉身迴府。
一轉身,卻在門口看見自家老爺麵容嚴肅的站在身後,曹管家見狀,連忙恭敬的迴答,“閻家主。”
閻伯隸身為一家之主,包括兄弟閻伯嶼對他都抱著畢恭畢敬的態度。
他隨口問道,“方才是誰登門拜訪?”
曹管家對閻伯隸的態度遠比閻伯嶼恭敬許多,他是洪州大儒,江南讀書人高山仰止的一座峰巒,文士的榜樣。
即便二爺身為洪州都督,也不敢不敬。
連忙迴複道,“迴稟家主,是一位士子,自稱是龍門王氏。求見二爺。”
原本閻伯隸一副漫不經心的態度,但聽到龍門王氏時,他停下了腳步。
“龍門王氏?”
閻伯隸眯起眼睛,細想片刻,突然開口說道,“是人稱三株樹的王家?此人現在何處?”
管家很少見到老爺失態的樣子,心中一愣,也不敢隱瞞,趕緊迴答,“方才登門拜訪,二爺稱病謝客,他……走了。”
聽到對方吃了閉門羹,閻伯隸臉色一變,突然提高了聲調,臉上還帶著一絲的慍怒。
“走了?混賬,就這麽打發客人?好大的膽子,知不知道那王家二公子可是連陛下都誇讚一句大唐奇才的大才,你居然就這麽一句打發走了?”
麵對老爺的責問,曹管家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多蠢的錯誤,連忙下跪認錯。
“老奴知錯,老奴並不知曉……但二爺的吩咐,不敢不從……”
“算了。”
閻伯隸神色不悅,揮了揮手讓管家退下。
如獲大赦的管家正準備離開,突然想起臨走之前對王勸說的話,補救說道,“老爺,之前老奴有勸那位士子去參加初六的雅集……”
“嗯?”
閻伯隸收斂了神色,轉過頭望向了他,帶著一抹複雜的神情。
“你說他去雅集了?”
曹管家當家多年,早已練就一顆七竅玲瓏心,意識到這是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趕忙點頭。
“知道了,退下吧。”
閻伯隸板著臉孔,揮了揮手。管家如臨大赦,連忙退下。隻剩下他一個人站在門口,望著空蕩的深巷,喃喃自語。
“福疇兄,我們分別至今,多少年未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