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有能力強行扭轉天下大勢,而偏偏就是不改,僅僅隻是賣力的宣揚自家的道義,有沒有錯?
道家在戰國時代隱而不出,隻宣揚自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至理,卻偏偏又尊奉無為的原則,就是啥都不幹,有沒有錯?
楊朱學派主張“自我為貴”,宣揚“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去;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這種極度自私的道義,又有沒有錯!
從曆史的角度去看,這當然是錯的,但是,如果從道義的角度去看,不論是墨家也好,還是道家和楊朱學派也罷,甚至包括那些就知道天天講道義,卻就是不幹實事兒的學派,統統都是沒有錯的。
他們所傳的修行之道,統統都是好的,希望天下人心自轉的終極目標,也同樣是沒錯的,但是……,卻太過的殘忍啦。
在那個你吃我、我吃你,根本就是朝不保夕的戰國時代,天下的所有人,上至各國的霸主,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全部都已經……,苦的太久了。
霸主們已經不像春秋時代那麽瀟灑,沒事兒就聚在一起,好好的調戲一下周天子,而是整天繃起自己的全部心弦,生怕哪一天不知道周圍的哪個鄰國,就會直接大兵壓境,把自己給吞個,連骨頭也不剩下半根。
而百姓呢,就更加的不用去講了,在那個平均壽命僅僅就不到三十歲的恐怖時代,每天到底是要死上多少,連十二歲都不到可憐少年,現代人真的可以完全體會到……,那種殘酷嗎?
因此,再也看不過眼的亞聖,終於是在自己四十多歲的時候,開始重走聖人當年的道路,踏上了一條,他自己也不知道結果的弘道之路。
公孫醜曾經問過老師,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亞聖的迴答是不動心,這可不是裝嗶瞎胡說的,他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動心的,原因一目了然,亞聖之所以同樣要周遊列國,一是希望像曾經的聖人一樣,可以找到真正的聖主明王,二呢,他的主要目的,其實僅僅隻是弘揚儒道,挽救自己的學派於危難之際罷了。
他和各國的君主,談論的主要問題,也僅僅隻是治國之道,對於真正的平天下之道,他最多隻是大概的講了一下。
之所以不深講平天下之道,原因根本就是一目了然,連自己國家都治理不好的人,有資格去聽平天下之道嗎?
因此,告訴各國君主什麽是儒家之道,那也就可以了,勸那些天天傻乎乎的國主們,對自己本國的百姓好一點兒,也已經是很大的功德了,總不能為了平天下,就隨便找一個國主,將真正的秘密告訴對方,最後天下太平了之後,卻弄出了一個,自我黑化的超級暴君吧?
所以,等到幾十年之後,儒家的第三位扛鼎人物,一代烈儒荀子走上前台的時候,他就把幾乎全天下的大佬,包括自家的前輩亞聖……,統統都給臭罵了一遍!
而這位得罪了全天下的剛烈大儒,也把儒家真正的不傳之秘,剛柔相濟、德法相輔,影響後世整整兩千年的——王霸之術,清清楚楚的展現在了世人的眼前。
哪有什麽所謂的法家,韓非子真能算是法家的開山鼻祖嗎,他真的是當時,所謂法家的集大成者嗎?
韓非和李斯二人,僅僅隻是得了老師荀子,一點兒皮毛的不肖學生罷了!
荀子得罪的大佬太多,為人又太過的剛烈,還教出了兩個不肖的學生,因此,他也就被曆代的所謂儒學大家所不屑,甚至是跟笑話差不多的抨擊。
連他那本嘔心瀝血書寫的曠世寶典——《荀子》,竟然都不列為儒家的十三經之中,這真心是……,無話可說啦。
就這麽說吧,哪怕《尚書》、《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包括《春秋》在內的,五部老掉牙的史書全都不讀,《荀子》這部第一次詳細闡述,儒家平天下之道的曠世寶典,也是必須要好好研讀的!
這本書對於儒家來說,真心是太重要了,尤其是曆經了秦末的小亂世,儒家已經拿出來的終極版平天下之道,全都焚毀、遺散了之後,曆代的儒者如果不看《荀子》,恐怕連自家的學說、精神、理想、目標、手段,到底是有多麽的牛嗶……,那都是不知道的。
不過,《荀子》不列入十三經之內,並且一直名聲不顯,可能也是曆代大儒有意為之,畢竟荀子真心是太實在了,差不多將自家的老底,全都給抖摟的差不多了。
因此,本著好東西一定要自己秘密研究的心態,他們就全都有意的不宣傳《荀子》,甚至對荀子本人也不斷的去指責。
是不是這樣的,僅僅隻是一種瞎球胡猜罷了,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就是從不去研讀《荀子》,就是有意的去對荀子抨擊,那麽,說這種不要臉之話的人……,豈配稱為儒生————!
荀子是真真正正的實幹大儒,他和亞聖一樣,都已經對當時的社會,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不過,他本人比亞聖豪爽的多,也更加剛烈的多,反正現在自家學派已經重新崛起,而且適合當今時代的平天下之道,也已經徹底成型,因此,荀子便一錘桌子,直接就開始了自己的……,平天下之路。
著書立說僅僅隻是一個小行動,荀子真正的大行動,是開始默默的周遊列國,沒錯,他也像自己的兩個大前輩一樣,在諸國來迴的轉悠。
不過呢,荀子的目的可不是找什麽明王聖主,而是……,研究各國的實力!
對於主要的大國全都看完了之後,荀子便開始收徒傳道,正式展開自己的平天下之路。
曆史記載荀子一共收了三個學生,但他絕對還有更多的弟子,隻不過,韓非、李斯、張蒼這三個人,最為出名罷了,而真正得了荀子真傳的人……,恐怕就是漢初的名相——張蒼!
這個可能是真傳弟子的名相,到底是怎麽迴事兒,並不是重點,因此也就不再說啦。
李斯和韓非這兩個,自以為得了老師真傳的不肖學生,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不過,通過這兩個人的主張和經曆,即使沒有看過《荀子》,甚至看過了卻沒有看懂《荀子》,也能夠從一個側麵,稍微的了解一點兒,荀子的帝王之術,大概是一個什麽樣子,為什麽能夠牛嗶到,足足影響了後世……,兩千年之久。
甚至……,不知道還要繼續影響……,多麽長久的時間。
道家在戰國時代隱而不出,隻宣揚自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至理,卻偏偏又尊奉無為的原則,就是啥都不幹,有沒有錯?
楊朱學派主張“自我為貴”,宣揚“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去;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這種極度自私的道義,又有沒有錯!
從曆史的角度去看,這當然是錯的,但是,如果從道義的角度去看,不論是墨家也好,還是道家和楊朱學派也罷,甚至包括那些就知道天天講道義,卻就是不幹實事兒的學派,統統都是沒有錯的。
他們所傳的修行之道,統統都是好的,希望天下人心自轉的終極目標,也同樣是沒錯的,但是……,卻太過的殘忍啦。
在那個你吃我、我吃你,根本就是朝不保夕的戰國時代,天下的所有人,上至各國的霸主,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全部都已經……,苦的太久了。
霸主們已經不像春秋時代那麽瀟灑,沒事兒就聚在一起,好好的調戲一下周天子,而是整天繃起自己的全部心弦,生怕哪一天不知道周圍的哪個鄰國,就會直接大兵壓境,把自己給吞個,連骨頭也不剩下半根。
而百姓呢,就更加的不用去講了,在那個平均壽命僅僅就不到三十歲的恐怖時代,每天到底是要死上多少,連十二歲都不到可憐少年,現代人真的可以完全體會到……,那種殘酷嗎?
因此,再也看不過眼的亞聖,終於是在自己四十多歲的時候,開始重走聖人當年的道路,踏上了一條,他自己也不知道結果的弘道之路。
公孫醜曾經問過老師,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亞聖的迴答是不動心,這可不是裝嗶瞎胡說的,他是真的一點兒都不動心的,原因一目了然,亞聖之所以同樣要周遊列國,一是希望像曾經的聖人一樣,可以找到真正的聖主明王,二呢,他的主要目的,其實僅僅隻是弘揚儒道,挽救自己的學派於危難之際罷了。
他和各國的君主,談論的主要問題,也僅僅隻是治國之道,對於真正的平天下之道,他最多隻是大概的講了一下。
之所以不深講平天下之道,原因根本就是一目了然,連自己國家都治理不好的人,有資格去聽平天下之道嗎?
因此,告訴各國君主什麽是儒家之道,那也就可以了,勸那些天天傻乎乎的國主們,對自己本國的百姓好一點兒,也已經是很大的功德了,總不能為了平天下,就隨便找一個國主,將真正的秘密告訴對方,最後天下太平了之後,卻弄出了一個,自我黑化的超級暴君吧?
所以,等到幾十年之後,儒家的第三位扛鼎人物,一代烈儒荀子走上前台的時候,他就把幾乎全天下的大佬,包括自家的前輩亞聖……,統統都給臭罵了一遍!
而這位得罪了全天下的剛烈大儒,也把儒家真正的不傳之秘,剛柔相濟、德法相輔,影響後世整整兩千年的——王霸之術,清清楚楚的展現在了世人的眼前。
哪有什麽所謂的法家,韓非子真能算是法家的開山鼻祖嗎,他真的是當時,所謂法家的集大成者嗎?
韓非和李斯二人,僅僅隻是得了老師荀子,一點兒皮毛的不肖學生罷了!
荀子得罪的大佬太多,為人又太過的剛烈,還教出了兩個不肖的學生,因此,他也就被曆代的所謂儒學大家所不屑,甚至是跟笑話差不多的抨擊。
連他那本嘔心瀝血書寫的曠世寶典——《荀子》,竟然都不列為儒家的十三經之中,這真心是……,無話可說啦。
就這麽說吧,哪怕《尚書》、《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包括《春秋》在內的,五部老掉牙的史書全都不讀,《荀子》這部第一次詳細闡述,儒家平天下之道的曠世寶典,也是必須要好好研讀的!
這本書對於儒家來說,真心是太重要了,尤其是曆經了秦末的小亂世,儒家已經拿出來的終極版平天下之道,全都焚毀、遺散了之後,曆代的儒者如果不看《荀子》,恐怕連自家的學說、精神、理想、目標、手段,到底是有多麽的牛嗶……,那都是不知道的。
不過,《荀子》不列入十三經之內,並且一直名聲不顯,可能也是曆代大儒有意為之,畢竟荀子真心是太實在了,差不多將自家的老底,全都給抖摟的差不多了。
因此,本著好東西一定要自己秘密研究的心態,他們就全都有意的不宣傳《荀子》,甚至對荀子本人也不斷的去指責。
是不是這樣的,僅僅隻是一種瞎球胡猜罷了,但是,如果不是這樣的,就是從不去研讀《荀子》,就是有意的去對荀子抨擊,那麽,說這種不要臉之話的人……,豈配稱為儒生————!
荀子是真真正正的實幹大儒,他和亞聖一樣,都已經對當時的社會,實在是忍無可忍了,不過,他本人比亞聖豪爽的多,也更加剛烈的多,反正現在自家學派已經重新崛起,而且適合當今時代的平天下之道,也已經徹底成型,因此,荀子便一錘桌子,直接就開始了自己的……,平天下之路。
著書立說僅僅隻是一個小行動,荀子真正的大行動,是開始默默的周遊列國,沒錯,他也像自己的兩個大前輩一樣,在諸國來迴的轉悠。
不過呢,荀子的目的可不是找什麽明王聖主,而是……,研究各國的實力!
對於主要的大國全都看完了之後,荀子便開始收徒傳道,正式展開自己的平天下之路。
曆史記載荀子一共收了三個學生,但他絕對還有更多的弟子,隻不過,韓非、李斯、張蒼這三個人,最為出名罷了,而真正得了荀子真傳的人……,恐怕就是漢初的名相——張蒼!
這個可能是真傳弟子的名相,到底是怎麽迴事兒,並不是重點,因此也就不再說啦。
李斯和韓非這兩個,自以為得了老師真傳的不肖學生,其實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不過,通過這兩個人的主張和經曆,即使沒有看過《荀子》,甚至看過了卻沒有看懂《荀子》,也能夠從一個側麵,稍微的了解一點兒,荀子的帝王之術,大概是一個什麽樣子,為什麽能夠牛嗶到,足足影響了後世……,兩千年之久。
甚至……,不知道還要繼續影響……,多麽長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