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聖解釋何為大勇之前,他和公孫醜之間,其實討論的是另一個問題,隻不過呢,二人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個問題。


    他們二人之間的全部對話,真心是非常非常的精彩,當然,精彩的隻是亞聖的一係列迴答,而公孫醜呢,真心就和他的名字一樣,完全就像一個小醜一樣,也表現出了一種蠢蠢的精彩。


    公孫醜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公孫醜對亞聖問道:“老師呀,您要是被封為了齊國的宰相,自己的政治主張由此施行,那麽,齊國從此之後成就王霸之業,那也是不奇怪的。這樣……,您動心嗎?”


    這貨純粹就是不著調,沒事兒在這兒調戲自己的老師尋開心。


    首先,齊國又不是你公孫醜家的,你一個布衣平頭百姓,傻乎乎的小青年,憑什麽說老師會被封為宰相,你能做得了齊王的主嗎?


    既然做不了,那好,你現在說這種話有意思嗎?


    其次,即便是以亞聖的才學,都不敢肯定自己的政治主張,如果施行了之後,就一定會成就一番王霸之業。


    公孫醜呢,他倒是對老師有信心的很,還輕飄飄的說了一句,不異矣的評價,這他媽不是在這兒搞笑嗎。


    最後呢,這貨還賊頭賊腦的問了老師一句,您……,動心嗎?


    老師動心不動心,跟你有個毛線的關係,問這話,純屬就是皮癢癢了欠抽。


    可是,就是這麽一個既不招調,也非常萌呆的傻徒弟,問了這麽一個狗屁都不是的問題,亞聖……,卻答的非常精彩,也非常的……,感人!


    什麽叫做好老師,什麽叫做君子風度,看看亞聖的迴答,就真心是無話可說了,真是好!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亞聖對於自己學生的資質,其實也很惱,不過,他卻麵無表情的答了一句:“不,我四十歲之後,就已經不動心啦。”


    這個迴答很有意思,也非常的耐人尋味。


    學生問的是封為宰相,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老師到底是動心不動心,而亞聖呢……,卻給了個自相矛盾的答複!


    既然亞聖四十歲之後已經不動心了,那麽,他又為什麽要千裏迢迢的……,跑到齊國來呢?


    換句話說,既然自己的政治主張實現與否,對於亞聖來說都無所謂,那麽,還費勁巴拉的待在齊國,做哪些事情、苦等一個未知的結果,幹嘛呢?


    因此,公孫醜疑惑的思考了一下,頓時就明白了,老師這個自相矛盾的迴答,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於是,他便感慨的答道:“要真是這樣的話,那麽,老師您的勇氣,可要比孟賁高多了呀!”


    孟賁就是齊國有名的勇士,但是,動不動心,和一個人是否具有勇氣,有什麽關係嗎?


    為什麽聽完了老師故意說出的那個,完全自相矛盾的迴答之後,公孫醜這個萌呆的小徒弟,直接就拿孟賁和老師比較呢?


    亞聖聽完了徒弟的感慨之後,趕緊就立馬說道:“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對於學生的感慨,亞聖根本就不當迴事兒,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這有什麽難的,告子在四十歲之前,就已經能夠不動心啦。”


    公孫醜一聽這話,立馬就震驚了,趕緊問道:“不動心有道乎?”


    本來呢,他隻是胡球提了一個問題,完全就是和老師閑聊罷了。


    經過了老師的稍微一引導,他就思考到了大勇,和不動心之間的關係上麵,發出了老師的勇氣,要比孟賁還高的感慨。


    但是,勇氣和不動心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麽關係,其實公孫醜是根本就一知半解的。


    所以,當他聽老師說,告子竟然比自己牛嗶的老師,還要更早的達到不動心境界,他頓時就立馬驚呆了,趕緊就急迫的問道:“不動心……,有……,方法嗎?”


    激動呀,這可是儒門的真傳道法,如果老師講了的話,那麽自己就能徹底搞懂,不動心和勇氣之間的關係,進而……,達到不動心的境界!


    因此,轉了半天,故意饒了這麽大的一圈,亞聖終於是開始詳細的講解,到底……,何為勇者不懼,而大勇和不動心之間,又到底是什麽關係!


    孟子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橈,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上麵的一段話,其實並不怎麽重要,唯一的重點就是在最後,第一次提出了守約這個概念,對比一下孟施舍和北宮黝二人,勇氣之間的區別,就可以大概的明白一個,守約的初步概念了,因此,也就不解釋啦。


    接著,就是進一步的解釋,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嚐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這麽一大段的詳細解釋,亞聖這個好老師,已經很好的迴答了學生的問題,已經把不動心、大勇、守約之間的關係,全部都給學生講透啦!


    也就是說,在和自己那個不著調的學生聊天之時,麵對一個很氣人的蠢問題,亞聖其實根本就沒有對學生惱怒,相反,在故意簡短的說了兩句話後,他反而把儒家的真傳道法,全都詳詳細細的講給了學生。


    什麽叫做慈悲,什麽叫做君子,什麽叫做老師,通過這一大段的對話,難道還看不清,也體會不到嗎?


    不管後世之人明不明白,在當時,公孫醜聽完了老師的解釋之後,是必定會有所感悟的!


    這並非是因為後世之人,資質不如公孫醜,可以肯定的說,縱貫兩千年的時光,比公孫醜資質更高的人,那是絕對數都數不過來的。


    之所以後世之人會看不清、體會不到,隻是因為沒有公孫醜的福緣深厚罷了。


    在亞聖解釋不動心之前,公孫醜為什麽脫口而出,感慨老師要比孟賁的勇氣高?


    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在之前的時候,其實亞聖就已經給他講過,不動心、勇氣、守約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了!


    但是,公孫醜的資質真心是太低,根本就沒有完全吃透,老師當時的全部解釋。


    因此,這才有了第二次的講解,亞聖一手引導的第二次講解!


    這麽說的理由很簡單,也是有十足的證據的。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這句話是《大學》之中的一句話,而大學的作者就是曾子,他……,就是亞聖的老師!


    也不能說是老師,亞聖可以算是曾子的門人弟子,對於《大學》這種,儒門最最初級的入門經典,他是必定學過的。


    因此,為什麽在心中堅守誓言就是大勇,而堅守了自己的誓言之後,又為什麽可以不動心,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


    內心堅守誓言的人,便必然有了自己的堅持,不會再被各種挫折與困難左右,因此,當然也就不動心了。


    而不動心之後呢,心便自然的安定了下來,當內心安定下來之後,便自然而然獲得了內心的寧靜,當寧靜過後……,便會得到安!


    這個安到底是什麽,太麻煩所以不解釋,但是,人在得到了安之後……,才可以不懼!


    因此,沒有安的人,在儒家看來,就統統沒有到達勇者不懼的境界,想要達到這種境界,最根本的起點——就是守約!


    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如果內心沒有勇氣,是很容易被生活中的挫折與意外給擊倒的。


    因此,麵對自己的廣闊人生,每一個人,都是一定需要……,勇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袍小武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自在.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自在.QD並收藏白袍小武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