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由五台山到相國寺的途中,他又做了兩件行俠仗義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在桃花村中,阻止了小霸王周通,強娶劉太公的女兒。


    劉太公道:“老漢止有這個小女,如今方得一十九歲,被此間有座山,喚做桃花山,近來山上有兩個大王,紮了寨柵,聚集著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此間青州官軍捕盜,禁他不得,因來老漢莊上討進奉,見了老漢女兒,撇下二十兩金子、一匹紅錦為定禮,選著今夜好日,晚間來入贅老漢莊上。又和他爭執不得,隻得與他,因此煩惱,非是爭師父一個人。”


    桃花山的匪徒,規模是五七百人,平時有兩項收入的來源,一是打家劫舍,二是收保護費。


    他們是新成立的團夥,卻能夠直接就給劉太公,二十兩金子和一匹紅錦,當作定禮,顯然,幹強盜這一行,那還是非常容易致富的。


    不過呢,這桃花山的匪首倒也奇葩,他不僅沒有直接搶掠民女上山,而且呢,他竟然想要入贅到劉太公的家裏。


    公司的總裁入贅到手下的家裏,顯然不可能是為了謀財,又對這個女孩兒相當的有禮,這樣看的話,周通顯然是真心喜愛這個女孩兒的。


    智深道:“灑家在五台山智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今晚可教你女兒別處藏了,俺就你女兒房內說因緣,勸他便迴心轉意。”


    太公道:“好卻甚好,隻是不要捋虎須。”


    智深道:“灑家的不是性命?你隻依著俺行。”


    太公道:“卻是好也!我家有福,得遇這個活佛下降。”


    顯然,魯智深又開始說謊了,他懂個屁的說姻緣,劉太公勸他別胡來,他還滿口的答應,把劉太公唬的一愣一愣的。


    果然,魯智深躲在閨房裏麵,等到周通來的時候,就把周通給狠打了一頓。


    等周通逃走了,劉太公好一番埋怨魯智深。


    太公道:“我當初隻指望你說因緣,勸他迴心轉意,誰想你便下拳打他這一頓,定是去報山寨裏大隊強人來殺我家。”


    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說與你: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這兩個鳥人,便是一二千軍馬來,灑家也不怕他。你們眾人不信時,提俺禪杖看。”


    魯智深這番話,到底是實言呢,還是謊話呢?


    還是謊話,他是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的提轄,不是老種經略相公的。


    幾十個小嘍囉外加一個周通,他都沒有搞定,真要來了一兩千的軍馬,魯智深是必死無疑的。


    可是,魯智深幹嘛要說這種謊話,吹著個牛逼呢?


    劉老漢見他好像很牛逼,便求他留下來護衛村莊。


    魯智深道:“灑家一分酒,隻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氣力。”


    他說的好像自己是綠胖子一樣,有多少的怒氣,就有多少的氣力,難道,這也是實話實說嗎?


    誒,這看似好像是扯淡的話,卻偏偏就是真的。


    魯智深和武鬆二人,還真就有這種神奇的體質。


    喝過酒跟沒喝過酒,那動起手來,絕對就是兩個概念,也不知道,他們倆人是不是練的醉拳。


    小霸王周通受了欺負,立馬就把自己的家長給找來了,也就是他大哥李忠。


    李忠的名號是打虎將,其實呢,他就是個跑江湖賣藝的,會武功是不錯,卻真心是非常水的。


    魯智深一看是李忠,立馬就威風起來了,三言兩語的,他完完全全就是一副扛把子的模樣,便把此事給漂漂亮亮的全搞定了,一句話講就是,霸氣十足!


    李忠和周通殺牛宰羊,請魯智深上山接連款待了幾日。


    住了幾日之後,魯智深見李忠和周通二人,根本就不是豪爽大氣之人,作事慳吝的很,他便隻想要下山。


    兩個苦留,那裏肯住,隻推道:“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


    魯智深的這種話,才是最麻煩的,因為他這話是,假中有真!


    他要離開桃花山,真實的理由就是看不起李忠二人,蛟龍不與蛇鼠為鄰。


    既然是推脫之詞,顯然就是假話了。


    可是呢,魯智深此時此刻,卻也真的就是,根本不想落草為寇的。


    否則的話,他剛開始亡命天涯的那個時候,早就已經改行幹土匪了,何必要像現在一樣,做個他自己並不喜歡的花和尚。


    於是,魯智深為了懲戒二人的小氣吝嗇,他便盜走了二人的一堆財寶,直接就逃下了桃花山。


    他這個行為,也間接的證明了,他說一兩千軍馬也不怕,顯然就是假的。


    要不然的話,他何必不從正門強行打出去,反而卻從後山狼狽的逃走呢?


    反正拿都拿了,是偷是搶,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這就是第一件行俠仗義之事,而第二件事情呢,發生在一個名為瓦罐寺的地方。


    魯智深餓著肚皮,來到了這個破敗的大寺。


    他了解到,有兩個名叫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出家人,竟然像強盜一般在此胡作非為,強奪了這個寺廟。


    於是,魯智深便打算,為僧人們出頭。


    智深隨即跟到裏麵,看時,見綠槐樹下放著一條桌子,鋪著些盤饌,三個盞子,三雙箸子。


    當中坐著一個胖和尚,生的眉如漆刷,臉似墨裝,薤的一身橫肉,胸脯下露出黑肚皮來。


    邊廂坐著一個年幼婦人。


    那道人把竹籃放下,也來坐地。


    智深走到麵前,那和尚吃了一驚,跳起身來,便道:“請師兄坐,同吃一盞。”


    智深提著禪杖道:“你這兩個如何把寺來廢了?”


    那和尚便道:“師兄請坐,聽小僧說。”


    智深睜著眼道:“你說!你說!”


    那和尚道:“在先敝寺十分好去處,田莊又廣,僧眾極多,隻被廊下那幾個老和尚吃酒撒潑,將錢養女,長老禁約他們不得,又把長老排告了出去。因此把寺來都廢了,僧眾盡皆走散,田土已


    都賣了。小僧卻和這個道人,新來住持此間,正欲要整理山門,修蓋殿宇。”


    智深道:“這婦人是誰,卻在這裏吃酒?”


    那和尚道:“師兄容稟:這個娘子,他是前村王有金的女兒。在先他的父親是本寺檀越,如今消乏了家私,近日好生狼狽,家間人口都沒了,丈夫又患病,因來敝寺借米。小僧看施主檀越麵,取酒相待,別無他意,師兄休聽那幾個老畜生說。”


    魯智深總是愛說謊話讓人猜,好,此時此刻,終於出現了一個僧人,也說出了兩番話出來,也讓他來猜測真假。


    那麽,這個跟魯智深非常像的大胖和尚,他的這兩番話,到底是真是假呢?


    智深聽了他這篇話,又見他如此小心,便道:“叵耐幾個老僧戲弄灑家。”


    提了禪杖,再迴香積廚來。


    這幾個老僧方才吃些粥,在那裏看見智深嗔忿的出來,指著老和尚道:“原來是你這幾個壞了常住,猶自在俺麵前說謊。”


    老和尚們一齊都道:“師兄休聽他說,現今養著一個婦女在那裏。他恰才見你有戒刀、禪杖,他無器械,不敢與你相爭。你若不信時,再去走遭,看他和你怎地。師兄,你自尋思:他們吃酒吃肉,我們粥也沒的吃,恰才還隻怕師兄吃了。”


    智深道:“也說得是。”


    等他倒提了禪杖,再往方丈後來,見那角門卻早關了。


    顯然,那個和魯智深很像的大胖和尚,他說的就是謊話,是想要蒙騙魯智深的。


    好,問題來了,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這四句偈言,是非常重要的。


    那麽,如果按照常理來看,下麵的情節,顯然就是要馬上接著開展,關於遇林而起這一句的情節了。


    也就是魯智深到了相國寺,到底是怎麽起的。


    可是,在記錄相國寺情節之前,為啥偏偏就記了這兩件,魯智深行俠仗義的事情呢?


    如果說是為了表現魯智深俠肝義膽的話,隻記錄一件不就可以了嗎?


    瓦罐寺行俠仗義,真的還有必要再記一遍嗎?


    記錄故事的人,他的思路到底是什麽呢?


    他為何偏偏就要記錄一件,很像魯智深的胖和尚,對魯智深說謊的事情呢?


    其實吧,桃花山事件記不記,都是無所謂的,完全就可以一筆帶過。


    但是,瓦罐寺行俠仗義,卻是絕對必須要記的,因為,這件事情確實就是一件,非記不可的重要事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袍小武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如自在.QD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如自在.QD並收藏白袍小武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