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豬頭肉給誰吃?


    “二十六,宰公雞。”


    臘月二十六附近沒有大集,所以王宜帆和李翠也沒有出去。這天,王宜帆把自家養了七八個月的大公雞殺了,然後抹上椒鹽之類的掛在外麵風幹。另外,拿著賣豬的50塊錢買了一個豬頭,這時家家戶戶都會養一頭豬等著過年的時候賣個好價錢,王小紅家的豬養的肥頭大耳,賣了整整兩百塊錢,也是一筆不小的巨款了。


    王宜帆提前跟賣豬肉的攤主定好了豬頭,二十六這天吃完飯就拿迴來準備收拾。按照後世的說法,王宜帆就是一個典型的“吃貨”,當然他不僅愛吃,而且會吃。


    收拾豬頭這物看起來簡單其實並不容易,說是豬頭,倒不是隻有豬頭這一個,還包括四隻豬蹄和一條豬尾巴、其他的就是豬大腸、豬肝這些下水。現在的人實誠,不像後來連豬舌頭、豬尾巴這些都不給,就隻有一個豬頭四個豬蹄。


    首先,王宜帆在大鐵鍋中添了些水,接著再鍋底放入大塊的木頭,把火鉗放在火中燒紅,然後用燒紅的火鉗去燙豬頭,用高溫把豬頭上的豬毛燒掉。等把豬頭、和豬蹄、豬尾巴上的豬毛弄幹淨之後,把豬頭、豬蹄剁成小塊,和豬尾巴一起放在鍋中煮熟。


    上述流程做完已經中午兩點了,李翠也已經洗完了一家人的衣服。王宜帆首先盛了一碗豬腦給王小紅:“吃啥補啥,同同趕緊喝點豬腦子。趕明天好好上學,考個大學生給爸爸爭光。


    “行了啊你,吃什麽補什麽,補出來個跟你一樣的豬腦子怎麽辦?”李翠盛了豬肉湯一邊喝一遍嗔道,“秋天的時候咱同同天天看著李五家的閨女下午放學經過就一直吵吵著要去上學,以後上學肯定學習好。等過了‘麥口’我就送她上姚子蘭那裏上去。”‘麥口’是指家鄉父老口口相傳的一個口語,特指初夏收麥子的這段時間。首先要用鐮刀把麥子割下來,一捆一捆的紮好,拉迴家曬幹後等大街上來了脫粒機就五六家一起互相幫忙打麥子,這個季節總是忙的熱火朝天。


    “來,同同,把這個豬尾巴啃了,吃了豬尾巴你以後就不會流口水了。”王宜帆沒理她,繼續哄著王小紅吃東西。王小紅往媽媽那邊偎了偎,“我才不留口水,豬腦和豬尾巴都給爸爸吃,爸爸你吃了晚上睡覺就不打唿隆(指打鼾)了。”王宜帆摸了摸鼻子,把豬尾巴蘸了醬油和蒜自個吃了。其實王小紅心裏在想:”您欠我那五毛錢的酒錢啥時候還啊?“


    吃罷午飯,李翠帶王小紅出門找鄰居聊天,王宜帆繼續收拾他的豬頭肉。煮了三個多小時的豬頭肉早就熟了,王宜帆把肉和湯舀到一個大盆裏放在外麵冷凍。煮過的豬肉湯中富含明膠,在低溫下迴凝結成果凍一樣的東西,吃的時候用刀輕輕一劃,就能輕易地拿出一塊豬頭肉,然後加上黃瓜等調成涼菜,不失為一道美味佳肴。


    二十九趕集迴來蒸了饅頭,下午王宜帆兄弟仨拿著紙錢、貢品和鞭炮去給祖輩上了墳,年前算是忙活完了。盡管大年三十在泉莊大集上還可以賣半天的菜,王宜帆夫妻卻不準備去了,畢竟忙活了這麽久,他們也想好好歇歇。


    三十早上王宜帆起來貼完了對聯,就開始收拾東西要送給爹娘家。因為分了家之後就不在一起過了,過年過節的必須給父母送節禮。首先是一袋新買的麵粉,然後把豬頭肉切了一半出來,接著就是王宜帆自己酥的一些酥菜如蘿卜丸子、藕合、山藥、粉條,肉丸子、雞蛋卷餅等,整理完一看滿滿的六個塑料袋。加上給老人買的十斤豬肉、四斤點心,在農村已經算是一份很貴重的節禮了。


    李翠看著這麽多東西,兩個人根本拿不了,便勸道:“同爸,咱少拿點吧。他們兩個老人加上咱奶奶三個人也吃不了多少,這些東西要是放不住就壞了。你要是想年初一去吃,咱們到時候再拿也行啊!“


    王宜帆一瞪眼,“要是壞放哪裏都是壞,這些東西少一點都不行!”李翠看他這麽堅持也就沒再繼續說什麽,心想你自己不吃有的是人幫你吃。


    給爹娘家送完了節禮,王宜帆和李翠帶著孩子去趕集了。年三十雖然也是集,但是趕集的人已經不向二十和二十五這兩個集上那麽多了。畢竟該置辦的東西都置辦好了,串門也都串完了,大家更傾向於到集上逛一逛。


    在醫院前邊的攤子上,王宜帆買了兩把仿真槍和幾包子彈,王小紅和王峰一人一把。然後給兩個孩子一人買了一身衣服,另外李翠還買了幾把假花準備插到瓶子裏。三十晚上,王培山夫婦加上老母親,和三個兒子家一起吃了團圓飯,王宜帆早就把槍和衣服拿給了王峰,但是尷尬的是王家老大什麽也沒給王小紅買。


    李翠迴到家把茶盤拿出來擦幹淨,倒上之前買的瓜子糖塊之類的,但是眼皮直跳,心裏總是不太安心,感覺有什麽事情要發生似的。


    果不其然到了大年初一就出事了。初一這天的晚飯王宜帆兄弟三個帶著媳婦和孩子一起聚到老人家打算吃個團圓飯,王宜帆想著找自己年前送來的那些菜做了吃,結果是左也找不著,右也找不著,急得跟什麽似的。想問問爹娘放哪了吧,又不知道怎麽開口。這是他娘看見他在翻著找東西,怕他把自己藏起來準備給大孫子的零食翻出來,於是訓斥道:“大過年的,老二你翻什麽呢?你看俺幾個老的不順眼就直說,好歹讓俺們過了這個年!“聽聽這話,簡直是倒打一耙。


    得了訓斥,王宜帆這頓飯吃的也不開心,吃完餃子就帶著老婆孩子迴家了。剛倒上茶準備喝,鄰居葛三叔來串門了。正好過完年都沒什麽事,在農村大家晚上就喜歡找人拉個呱、扯扯八卦啥的。


    “老二,快給我倒碗熱茶,把你們家的瓜子糖塊都拿出來,好好招待我。”說完,神秘兮兮的問:“你爹今年給你們多少東西啊?”王宜帆有些迷糊,“給什麽東西?你聽誰說的,我三十那天送了一袋子麵和酥菜豬頭肉什麽的過去的。”“瞎說,俺侄子那邊都看的清清楚楚,三十那天下午老大和老三家一家拿了五斤左右的豬肉和豬頭肉、酥菜什麽的迴家的。怎麽到了你這麽沒給你東西也就罷了,咋還讓你倒貼呢?”


    王宜帆聽了臉一下子就拉下來了,但是不願意在葛三叔麵前丟麵子,“誰知道那兩家拿什麽,反正我家一點沒有。管這些幹什麽,趕緊喝茶吃瓜子,年前也不見你你晚上來俺家玩玩,怎麽年後想起來上俺家拉呱了呢?”


    “年前忙得跟龜孫一樣,誰有空來玩?”葛三叔一家天天都在十字路口擺攤賣對聯,每天也是早出晚歸。喝了茶,嗑完瓜子,聊完八卦,葛三叔心滿意足的走了。王宜帆看著黑白電視裏重播的春晚,正好是牛群和馮鞏在說相聲《坐享其成》,雖然這相聲說的是政府官員公款吃喝的問題,他卻往自己身上扯了。


    你說自己辛辛苦苦的收拾了豬頭,沒怎麽舍得吃就給爹媽送去了一半,結果了爹媽把自己送的東西分給兩個兄弟了,自己什麽都沒撈著,過年還挨了頓罵。兩個老人也是的,你們要是不想吃肉就別收,自己有的是辦法把這十斤肉和豬頭肉解決掉。結果呢,分給另外兩個兒子了,難道自己就不是他們的兒子麽?現在外麵肯定都說自己是個”二傻子“。


    這一夜,王宜帆想了很多。從自己小學的時候中午家裏不給留飯,自己隻能用幹辣椒在火裏烤熟了卷煎餅吃;想到蓋大棚的時候自己和老三一樣幹活,娘給弟弟喝雞蛋湯給自己吃煎餅;想到自己十八歲到北京打工,天天往十層樓上挑水泥,累的跟狗一樣,掙的錢自己沒舍得花,迴來交給娘之後她轉眼就給老三買了件新衣服;最後想到老大和老三家的孩子天天在爹媽家呆著,自己娘給看著,結果每次把同同送過去她就說自己忙沒時間看,同同出生時別人送的禮都被娘留下了,連塊給孩子做衣服的布都沒留,家裏沒有雞蛋給同媽坐月子吃,去要雞蛋時正碰著自己爹拿著雞蛋要去集上賣。


    有的時候人就是不能迴憶往事,不然越迴憶越覺得委屈。王宜帆起早喝了個悶酒,李翠見他不大痛快也沒敢說什麽。


    上午十點多,王小紅的二舅來了。在泉莊有一個習俗,大年初二這天父親母親要派家中的男子(兒子、孫子什麽的)要去嫁出去的女兒家,“叫”女兒迴娘家。


    說白了也沒什麽太過重要的事,隻不過千百年來大家都延續著這個習俗,找個借口聚一下,吃喝一頓而已。


    下午吃過飯,二舅就用大梁的二八自行車駝著穿戴好的王小紅去外婆家了。外婆安排王小紅住在東邊的鍋屋,也就是廂房裏。因為鍋屋裏燒了炕,所以十分的暖和,王小紅對自己的新住所十分滿意,連連向外婆撒嬌要讓她和自己一起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若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楊沫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楊沫兒並收藏重生之我若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