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醉金迷 窺一斑可知全豹
垂頭喪氣 心有餘而力不足
話說公元888年,唐僖宗病危,膝下兩位皇子尚在年幼,群臣都希望由唐僖宗的大弟弟吉王李保繼皇帝位,可是當時掌權的大宦官楊複恭則堅持要立唐僖宗的二弟壽王李傑。大家爭執不休,隻好來到已是病入膏肓的唐僖宗床前,宦官楊複恭搶先一步奏請唐僖宗。此時唐僖宗已經不能說話,聽完楊複恭的奏請,微微的點了一下頭,就這樣,壽王李傑登基做了皇帝,史稱唐昭宗。
唐昭宗李傑,後改名李敏,做皇帝後又改名李曄,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十三世孫,唐懿宗的七兒子,也是唐朝第十三代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即位後,唐政府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唐昭宗本身為宦官所立,根本也沒有實權,其實就是宦官手中的傀儡。他也曾試圖增強軍備以增強中央的實力,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可這時的各藩鎮卻趁著朝廷平定農民起義的機會逐漸擴大,隴西郡王李茂貞,華州刺史韓建,梁王朱全忠等都具備了一定的實力,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是李茂貞指使宦官殺死了宰相崔紹緯,大兵攻進京城。唐昭宗在宦官的脅迫下,雖然逃出了京城,但卻被華州刺史韓建幽禁於華州將近三年。後來,各路藩鎮為了各自的利益,達成一致意見,將唐昭宗放迴了長安城,以劉季述為首的宦官為了和各路藩鎮抗爭,他們策劃廢黜昭宗,擁立太子,將唐昭宗鎖入少陽院,為了防止唐昭宗逃跑,又將大門的鎖用鐵水澆注封死,每日隻得從牆跟挖的小洞裏送進去飯食。朱全忠憑借占據河南開封的優越的地理條件,很快出兵占領了長安城,將實行政變的宦官們一個一個都暗殺了,擁立唐昭宗複位,並很快撐控了朝廷。朱全忠在朝中站穩了腳跟之後,將宮裏所有的掌權宦官來了一次全麵誅殺,又不顧大臣反對遷都洛陽,接著鎮壓各地藩鎮,最後殺害了唐昭宗。唐昭宗李曄享年三十八歲,在帝位十六年,諡號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葬於和陵。
朱全忠殺害了唐昭宗後,知道自己稱皇稱帝的時機並不成熟,就選擇了唐昭宗十三歲的兒子輝王李柷做了皇帝,史稱唐哀帝。
唐哀帝李柷,初名李祚。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十四世孫,唐昭宗的七兒子,是唐朝第十四代第二十一位皇帝,也是唐朝的最後的一個皇帝。
唐哀帝李柷從小顛沛流離,在腥風血雨、惶惶不安中過日子。他即位的當天,宮中一派恐怖氣象,皇親國戚、宮女嬪妃和大臣們為唐昭宗的慘死悲傷,但沒有人敢哭出聲來。唐昭宗共有十個兒子,就在唐哀帝繼位幾個月後,朱全忠就將唐哀帝其它九個兄弟如德王李裕、棣王李羽、虔王李楔、瓊王李祥、沂王李湮、遂王李緯、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縝等,以聚宴喝酒為名,統統請到洛苑九曲池,眾兄弟剛剛落座,埋伏在宴會四周的兵士,忽然衝了進來,手持粗繩利刃,將他們抓住,全部活活勒死,屍體投入九曲池。唐哀帝得知兄弟們被朱全忠派人殺死後,因為周圍全是朱全忠派來監視他的人,也不敢放聲痛哭,隻在深夜裏暗暗抽泣。公元907年,朱全忠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逼迫唐哀帝下詔並行傳禪之禮,將帝位禪讓給朱全忠,奉朱全忠為帝。朱全忠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大唐王朝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廢掉了隋恭帝楊侑,改國號為唐開始,到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為梁止,共存世二百九十年,傳了十四代。大唐李氏皇帝二十一位,還有大周皇帝武則天,共計有二十二位皇帝。至此,大唐王朝滅亡了,中國進入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朱全忠稱帝後,將唐哀帝李柷貶為濟陰王,遷居曹州。朱全忠命人在他居住的四周圍上荊棘,第二年又派人將唐哀帝殺死。唐哀帝李拀享年十七歲,在帝位三年,諡號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葬於溫陵。
話說唐昭宗後期,大唐事實上早已經支離破碎,可是皇宮之中卻依然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有一個叫做孟斧的人,醫術比較好,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妃子們治病,因此也賺了不少的錢。因為經常出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裏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由於他十分羨慕帝王生活的奢侈和宮廷的豪華,到四川後,他還念念不忘皇宮中的生活。為此,他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宮一樣華麗,特別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富足,他把他家的客廳裏所有東西的表麵,全部都糊上一層黃金作成的薄紙,在陽光的照射下,滿屋子金光閃閃,光彩奪目。讓人覺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裏。所有到過這屋子的人都說:“在這個屋子裏休息一會兒,就會沉迷陶醉在滿屋的金紙裏。”
話說唐末,藩鎮割據,擁兵自立,唐昭宗李曄不過是受人擺布的傀儡而已。有勢力的藩鎮無不力圖挾持唐昭宗,左右朝政,於是爭奪激烈,戰亂不已。朝廷官僚大臣也分成派係,隸屬於實力最強的藩鎮。以宦官韓全海為首的一派把持朝廷大權,聽命於盤踞陝西一帶的藩鎮李茂貞。而另一方的頭目是宰相崔胤,臣服於控製河南的藩鎮朱全忠。韓全誨為保住自己的權勢,竟然請來李茂貞的幾千兵馬駐守京城,宦官的勢力更加猖厥了。宰相崔胤為了遏製宦官權勢,就暗中串通朱全忠,讓朱全忠以消除皇帝身邊的奸佞為名,發兵圍攻京城,討伐韓全誨,韓全誨無力守城,便脅迫唐昭宗一起逃到了鳳翔,投奔了李茂貞。朱全忠不肯善罷甘休,一路緊追不舍,將鳳翔城包圍起來,一直圍困了一年多。李茂貞守軍糧草用盡,從冬到春,雨雪又多,城裏每天餓死和凍死的就有一千人,唐昭宗在宮中弄個小磨,每天磨豆麥喝粥,喝得他一點力氣也沒有。宮人們每天也有三四人死亡,百姓更慘,無衣無糧,這時的鳳翔城,竟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李茂貞有心反擊,卻屢戰屢敗,糧盡援絕,隻得與朱全忠議和。韓全誨等人見大勢已去,又無計可施,個個垂頭喪氣。在朱全忠的強大壓力下,李茂貞不得不交出唐昭宗,並將韓全誨等二十餘人悉數斬首,朱全忠方才撤圍,挾持唐昭宗迴到了長安。朱全忠一迴到長安城,就下令將幾百名宦官殺掉,一直困惑中晚唐的宦官問題終於被朱全忠解決了。不久,唐昭宗也死在了朱全忠的手中。
這正是:輝煌金碧猶存世,家亡國破魂已飛。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垂頭喪氣 心有餘而力不足
話說公元888年,唐僖宗病危,膝下兩位皇子尚在年幼,群臣都希望由唐僖宗的大弟弟吉王李保繼皇帝位,可是當時掌權的大宦官楊複恭則堅持要立唐僖宗的二弟壽王李傑。大家爭執不休,隻好來到已是病入膏肓的唐僖宗床前,宦官楊複恭搶先一步奏請唐僖宗。此時唐僖宗已經不能說話,聽完楊複恭的奏請,微微的點了一下頭,就這樣,壽王李傑登基做了皇帝,史稱唐昭宗。
唐昭宗李傑,後改名李敏,做皇帝後又改名李曄,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十三世孫,唐懿宗的七兒子,也是唐朝第十三代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即位後,唐政府已經是名存實亡了,唐昭宗本身為宦官所立,根本也沒有實權,其實就是宦官手中的傀儡。他也曾試圖增強軍備以增強中央的實力,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可這時的各藩鎮卻趁著朝廷平定農民起義的機會逐漸擴大,隴西郡王李茂貞,華州刺史韓建,梁王朱全忠等都具備了一定的實力,都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先是李茂貞指使宦官殺死了宰相崔紹緯,大兵攻進京城。唐昭宗在宦官的脅迫下,雖然逃出了京城,但卻被華州刺史韓建幽禁於華州將近三年。後來,各路藩鎮為了各自的利益,達成一致意見,將唐昭宗放迴了長安城,以劉季述為首的宦官為了和各路藩鎮抗爭,他們策劃廢黜昭宗,擁立太子,將唐昭宗鎖入少陽院,為了防止唐昭宗逃跑,又將大門的鎖用鐵水澆注封死,每日隻得從牆跟挖的小洞裏送進去飯食。朱全忠憑借占據河南開封的優越的地理條件,很快出兵占領了長安城,將實行政變的宦官們一個一個都暗殺了,擁立唐昭宗複位,並很快撐控了朝廷。朱全忠在朝中站穩了腳跟之後,將宮裏所有的掌權宦官來了一次全麵誅殺,又不顧大臣反對遷都洛陽,接著鎮壓各地藩鎮,最後殺害了唐昭宗。唐昭宗李曄享年三十八歲,在帝位十六年,諡號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葬於和陵。
朱全忠殺害了唐昭宗後,知道自己稱皇稱帝的時機並不成熟,就選擇了唐昭宗十三歲的兒子輝王李柷做了皇帝,史稱唐哀帝。
唐哀帝李柷,初名李祚。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十四世孫,唐昭宗的七兒子,是唐朝第十四代第二十一位皇帝,也是唐朝的最後的一個皇帝。
唐哀帝李柷從小顛沛流離,在腥風血雨、惶惶不安中過日子。他即位的當天,宮中一派恐怖氣象,皇親國戚、宮女嬪妃和大臣們為唐昭宗的慘死悲傷,但沒有人敢哭出聲來。唐昭宗共有十個兒子,就在唐哀帝繼位幾個月後,朱全忠就將唐哀帝其它九個兄弟如德王李裕、棣王李羽、虔王李楔、瓊王李祥、沂王李湮、遂王李緯、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縝等,以聚宴喝酒為名,統統請到洛苑九曲池,眾兄弟剛剛落座,埋伏在宴會四周的兵士,忽然衝了進來,手持粗繩利刃,將他們抓住,全部活活勒死,屍體投入九曲池。唐哀帝得知兄弟們被朱全忠派人殺死後,因為周圍全是朱全忠派來監視他的人,也不敢放聲痛哭,隻在深夜裏暗暗抽泣。公元907年,朱全忠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逼迫唐哀帝下詔並行傳禪之禮,將帝位禪讓給朱全忠,奉朱全忠為帝。朱全忠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大唐王朝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廢掉了隋恭帝楊侑,改國號為唐開始,到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為梁止,共存世二百九十年,傳了十四代。大唐李氏皇帝二十一位,還有大周皇帝武則天,共計有二十二位皇帝。至此,大唐王朝滅亡了,中國進入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朱全忠稱帝後,將唐哀帝李柷貶為濟陰王,遷居曹州。朱全忠命人在他居住的四周圍上荊棘,第二年又派人將唐哀帝殺死。唐哀帝李拀享年十七歲,在帝位三年,諡號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葬於溫陵。
話說唐昭宗後期,大唐事實上早已經支離破碎,可是皇宮之中卻依然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有一個叫做孟斧的人,醫術比較好,當時他住在國都長安,經常被請到宮中幫皇帝和妃子們治病,因此也賺了不少的錢。因為經常出入皇宮,所以他對皇宮的一切很熟悉,尤其孟斧看到皇宮裏的人們總是過著荒淫奢侈的華麗生活,更是印象深刻。後來黃巢領導的起義軍攻打長安,他嚇得急忙逃出長安,躲到四川。由於他十分羨慕帝王生活的奢侈和宮廷的豪華,到四川後,他還念念不忘皇宮中的生活。為此,他就根據記憶,模仿皇宮的裝飾布置自己的家。他把家中布置的跟皇宮一樣華麗,特別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富足,他把他家的客廳裏所有東西的表麵,全部都糊上一層黃金作成的薄紙,在陽光的照射下,滿屋子金光閃閃,光彩奪目。讓人覺得像是住在金子做成的屋子裏。所有到過這屋子的人都說:“在這個屋子裏休息一會兒,就會沉迷陶醉在滿屋的金紙裏。”
話說唐末,藩鎮割據,擁兵自立,唐昭宗李曄不過是受人擺布的傀儡而已。有勢力的藩鎮無不力圖挾持唐昭宗,左右朝政,於是爭奪激烈,戰亂不已。朝廷官僚大臣也分成派係,隸屬於實力最強的藩鎮。以宦官韓全海為首的一派把持朝廷大權,聽命於盤踞陝西一帶的藩鎮李茂貞。而另一方的頭目是宰相崔胤,臣服於控製河南的藩鎮朱全忠。韓全誨為保住自己的權勢,竟然請來李茂貞的幾千兵馬駐守京城,宦官的勢力更加猖厥了。宰相崔胤為了遏製宦官權勢,就暗中串通朱全忠,讓朱全忠以消除皇帝身邊的奸佞為名,發兵圍攻京城,討伐韓全誨,韓全誨無力守城,便脅迫唐昭宗一起逃到了鳳翔,投奔了李茂貞。朱全忠不肯善罷甘休,一路緊追不舍,將鳳翔城包圍起來,一直圍困了一年多。李茂貞守軍糧草用盡,從冬到春,雨雪又多,城裏每天餓死和凍死的就有一千人,唐昭宗在宮中弄個小磨,每天磨豆麥喝粥,喝得他一點力氣也沒有。宮人們每天也有三四人死亡,百姓更慘,無衣無糧,這時的鳳翔城,竟出現了人吃人的慘景。李茂貞有心反擊,卻屢戰屢敗,糧盡援絕,隻得與朱全忠議和。韓全誨等人見大勢已去,又無計可施,個個垂頭喪氣。在朱全忠的強大壓力下,李茂貞不得不交出唐昭宗,並將韓全誨等二十餘人悉數斬首,朱全忠方才撤圍,挾持唐昭宗迴到了長安。朱全忠一迴到長安城,就下令將幾百名宦官殺掉,一直困惑中晚唐的宦官問題終於被朱全忠解決了。不久,唐昭宗也死在了朱全忠的手中。
這正是:輝煌金碧猶存世,家亡國破魂已飛。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