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年漢和帝病死。鄧皇後忙派人將漢和帝的兩個兒子從民間接入宮內。大兒子劉勝,身患久治不逾的頑症,看來是無緣當皇帝了。隻好讓小兒了當時出身才過百天的劉隆繼位,尊鄧皇後為皇太後,由鄧氏皇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立刻封自己的哥哥鄧騭為大將軍輔政。劉隆是東漢的第五代第五個皇帝。劉隆從當年的十二月繼位到第二年的八月份,滿打滿算隻當了不到九個月的皇帝就病死了,人隻活了一歲多一點。為曆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死後尊諡孝殤皇帝,史稱漢殤帝,無廟號,葬於康陵,漢殤帝一死,鄧太後與大哥鄧騭私下商定,覺得清河王的兒子劉祜,謙恭慈順,從小即聰明又勤奮,年剛十三歲,讓他當皇帝是又穩妥而且還保證聽話,就宣布由劉祜繼皇帝位,史稱漢安帝,漢安帝是東漢第五代第六個皇帝。漢安帝少年為帝,自然還是由鄧太後臨朝聽政,大將軍鄧騭輔政。

    話說鄧太後名叫鄧綏,在東漢史中可以說是值的一提的人物。鄧太後的爺爺叫鄧禹,河南新野人。新莽末年,追隨劉秀於鄗.經常參與謀議。劉秀拜鄧禹為前將軍,擊敗更始的大將樊參、王匡等,平定河東。劉秀稱帝後,拜鄧禹為大司徒。次年更封為梁侯,劉秀平定天下後,封鄧禹為高密侯。漢明帝即位,拜為太傅。明帝圖畫二十八功臣於雲台時,鄧禹位列第一。鄧綏六歲就已熟讀《史書》,十二歲就精通《詩》和《論語》,她的兄弟們經常向她討教書中的問題,從來沒有難倒她的問題。十六歲鄧綏入宮為貴人,遇事常常是禮讓三先。每當後宮有聚會,別的諸姬貴人競自修整,簪珥光采,服裳鮮明,隻有這位鄧貴人素服淡裝,每當自己的衣著一但有與皇後相類似馬上改裝。有皇後在場時,從來不去落座,而侍立一旁。謙遜之德,滿朝稱讚。鄧貴人自被立為皇後之後,此謙慎之行更為人人稱讚。漢和帝死後,尊為皇太後,扶助兩個小皇帝臨朝攝政長達十六年,雖曆經十年幹旱,數敵外擾,盜賊內起,仍能支撐全局,未使政治趨於惡化。在兩漢的皇後之中,可稱的上是出類拔萃的了。可隨著執政時間一長,這鄧太後也開始有些專橫了。

    話說公元121年,鄧太後臨朝十六年,這時漢安帝也已二十七歲了,朝中許多大臣都希望太後歸政於皇帝。鄧太後自認為漢安帝不具備為政當朝能力,總是有些不放心,可是勸退之風逾刮逾烈,這下可惹惱了這位太後娘娘。正像古人說的那樣:“身在高位的女人,不會是弱者,她們做起事來,比之男性同樣霸道。”這鄧太後也是如此。這一日,鄧太後的堂兄鄧康,跟太後談起歸政的事情時說道:“太後應該好好想一想了,你要臨朝,就必順依靠鄧家外戚,可是鄧家人不一定都是忠良幹才,一但使用不當,就會惹出大禍來,還不會毀了您的一世英明,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了。”可鄧太後確不去這樣看,她認為鄧康是在拆她的台,此事過去沒有幾天,鄧太後就罷免了鄧康的官職。平原郡吏成翊世見鄧太後免了鄧康的職,認為太後如此專橫,其後果將會更為嚴重,憑著一顆忠良之心,他要再諫皇太後。結果還是獲罪入了獄。朗中杜根更是忠勇無畏,他見屢諫無果,幹脆於大堂之上,約幾個誌同道和的大臣,當麵陳辭要求鄧太後退位歸政。這鄧太後為這事已經是一忍再忍,這一次看來是不弄出點動靜來是殺不住這勸歸之風。鄧太後一怒之下,叫衛士們把當庭所有勸諫之人,統統裝入一條大口袋之中,當堂用棍棒是一頓擊打,直到口袋中沒有了一點動靜,她才讓人往手,並令人將大口袋抬出京城,扔在了荒郊野外。鄧太後怕這些人死而複生,到了第三天,還派人到現場去驗屍。要說不該杜根死,在這個時候,恰恰杜根蘇醒過來。他看見自己的幾位同僚屍體僵硬,渾身爬滿了蟲蛆,心中一陳酸楚,他剛要站起來,遠遠望見一群官兵向這裏走來,他急忙從同伴的身上胡亂抓了一把蛆蟲,撒到自己身上,閉目息氣。這些官兵本來是應付差使,見到這被打的變了型的屍體和滿身的蛆蟲,誰都不肯靠前,隻是圍著幾具屍體轉了一圈就迴去交差去了。杜根死裏逃生,潛逃到深山中靠為人幫工度日,一晃就是十五年,直到聽說漢安帝親政後,才走出深山,被漢安帝任命為侍禦吏。成翊世也被從牢中放出,任命為尚書。漢安帝親政後,皇家大權很快的又落入了閆姬皇後的外戚手中,漢安帝卻成了不折不扣的傀儡。可歎杜根之輩,拚死要為皇帝爭個名份,可爭來的又是什麽呢?這恐怕也是這些忠臣所未預料到的結局吧!

    話說鄧太後臨朝攝政雖說是依靠族親,外戚和宦官並用,可還是重用了一大批正直之士。有像杜根一樣的剛正不阿之臣,也有正大光明的忠義之士。楊震就是一個典型。楊震是河南靈寶人氏。從小家中孤貧而勤備好學,博攬群書,學業精透。在當地有靈寶的孔子之美譽。他曾辦學傳授弟子二十多年,要用所學為朝廷出力。雖有縣府多次邀聘為官,楊震從不理采。有人勸說他人己年過半百,要入官場恐怕不大可能了,可楊震的意誌確異常堅定。這件事讓大將軍鄧騭知到後,馬上把楊震接入京城家中聘為幕賓,後又推薦為剌史,至到太守。這一年,朝廷讓楊震到東萊郡考察並任免地方官員。經昌邑縣,他的一個學生叫王密正是這個縣的縣令,聽說自己的老師要去郡中放任,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提拔。乘老師路過夜宿昌邑之機,懷揣百兩黃金,來到楊震所宿驛站。王密自認為自己是楊震的學生,對老師有所了解,一見到楊震,就不加隱瞞的將自己的想法及百兩黃金一起擺了出來。楊震一見,微微一笑說:“你倒是很直率,可是老師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你的老師啊!王密聽出了老師的話外之音,忙悄悄說道:”夜深人靜,沒人會知道的。“楊震搖了搖頭說首:”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還不夠嗎?“話雖不多,把個王密羞的無地自容,沒來的及向老師道別,就拎起錢包包灰溜溜的走了。王密也是個人才,後來被楊震舉薦到琢郡當了太守。楊震品行公正廉潔,沒有公事出門,從不乘馬坐轎。自己家中妻小常常是粗茶淡飯。老朋友們都勸他替子孫們置辦點產業,楊震總是笑著迴答道:”讓後世的人們稱讚我的子孫是清白官吏的後代,把這樣的名譽作為遺產留給他們,不是也很豐厚嗎?“

    公元125年,漢安帝病死於南下巡遊途中,享年三十二歲,在帝位十九年,自鄧太後死後開始親政,也隻是坐了五年的傀儡帝王。後尊諡號漢安皇帝,廟號恭宗,葬恭陵。

    這正是這正是:可歎忠良一腔血,付之東流潤荒原。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語話帝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嶂石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嶂石岩並收藏成語話帝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