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年,劉秀的兒子劉莊繼位做了皇帝,史稱漢明帝。劉莊原名劉陽,是劉秀的四兒子。劉秀一共有十一個兒子。郭皇後生大兒了劉強。原本立為太子,後來改封太子改封東海恭王。郭皇後還有四個兒,沛獻王劉輔、濟南安王劉康、阜陵質王劉延和中山簡王劉焉;許美人生楚王劉英,陰太後生的劉莊,排行老四,太子王強被廢掉後,劉莊被封為太子,當時十九歲。陰太後一共有六個兒子,除劉莊外,還有東平憲王劉蒼、廣陵思王劉荊、臨淮懷公劉衡、琅邪孝王劉京。

    劉莊的母親叫陰麗華,是南陽新野人。當初光武帝到新野,偶遇一女子長的實在是太美了,他找人打聽後知道這個人叫陰麗華。後來光武帝在長安見到皇帝的儀仗隊,發覺這儀仗隊的執金吾十分威風了得,他由感而發的說道:“我這一輩子啊,當官就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三年後,光武帝做了皇上帝,那官自然是比執金吾大一萬倍了,光武帝仍沒忘了這個陰麗華,派人到新野將陰麗華娶入宮中,當時陰麗華隻有十九歲。光武帝要封陰麗華為皇後。陰麗華入宮時,光武帝己有妻子郭氏,而且郭氏已為光武帝生有三個兒子。所以,陰麗華再三推辭,說大夫人已有龍子三人,古人說母以子貴,還是應該立郭夫為皇後。光武帝隻好封郭氏為皇後,封陰麗華為貴人。東漢時期,貴人的地位僅次於皇後。光武帝十七年,光武帝廢郭皇後,立氏有子,終不肯當,故遂立郭皇後。建武四年,生顯宗於元氏。陰麗華為皇後,改封太子王強為東海恭王,立劉莊為太子,後繼位稱漢明帝。

    話說漢明帝即位後,一切遵奉光武製度,漢明帝以及隨後的章帝在位期間,史稱明章之治。漢明帝嚴令後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館陶公主找來要為兒子求官,漢明帝就勸姐姐不讓讓孩子為官了,我賞他一千萬錢,讓他去幹些別的事去吧!轉過頭來漢明帝就對大臣說:“任用官員是要有一定的標準的,沒有那個本事也要去當那個官,那裏的老百姓肯定是要遭受禍害。我可以賞給他一些錢,這些錢是有限的。如果他去做官,給老百姓帶來了禍害,恐怕就不止這一千萬錢了,正像人們所說的隻有吏得其人,才能讓民樂其業。”漢明帝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去做的。當他聽說辦事衙門有一條規定:叫反支日不受理一切事宜。漢明帝就明確讓把這一條規定去掉。所謂反支日,是古代星命說用陰陽五行配合歲月日時,決定日子的吉兇一種陰陽術。反支日是個兇日,陰陽學認為兇日辦什麽事都不吉利。漢明帝訓訴道:“老百姓的事,對於你們看來,可能是小事。可是攤到每個老百姓的家中,那就是大事。百姓們丟下手中的活計,遠遠的跑來找你公斷,你確因為是兇日而不去受理,這是我們處理政務的本意嗎?這一規定必須革除。”漢明帝不信陰陽八卦那一套,可是他卻信神。有一天,漢明帝做了個夢,夢中遇到一個金人,頭項有一道白光,繞著殿飛了幾圈,升到天空向西飛走了。第二天,他就問大臣是怎麽迴事。有個博士叫傅毅的告訴他:“你所夢到有金人,有點像天竺國的神,這個神在他們那裏叫佛。”漢明帝一聽自己夢中的神世上還真有特別好奇,讓傅毅從頭說來。傅毅說:“天竺國有個王子叫釋迦牟尼,他二十九歲時拋棄了王族的舒適生活,出家修道,創立了新的宗教學說叫佛教。佛教講清、靜、寂、滅。    佛教尊奉的西方極樂世界之佛,俗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13個名號,即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正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佛家男弟子男稱做比邱,女弟子稱做比邱尼。佛家弟子不論男女,要剃須落發,辭家入寺。佛教戒規極嚴,總規有五戒,即:一戒殺;二戒盜;三戒淫;四戒妄言;五戒酒。細則男女不同。比邱有二百五十戒;比邱尼有五百戒。佛教的教旨叫做佛經。佛經又分小乘經和大乘經。小乘經經義淺顯,講地獄輪迴說,講因果報應,愚化民眾,勸人行善。大乘經精奧深邃,講明心見性說。佛主一開堂講經,開論天龍人鬼都來聽。釋迦牟尼傳教四十九年後,本體化做丈六金身,湧起七尺圓光,頂上肉髻,光明透徹,眉間有白毫,毫中空麵且向右打旋,宛轉如玻璃筒,金身在佛光的簇擁下飄入去中。後來,他的弟子們就把他所講的經,輯成經典一共十二部,輾轉流傳。漢武帝時,佛像傳入我大漢。漢哀帝時,西域大月氏國使臣入我朝覲見漢哀帝,曾經提起此經,並當堂詠誦諸篇,經語深奧費解,並未引起我朝重視。”漢明帝說:“即有此神佛神經,速速派人取迴,以教化我朝眾民。”於是東漢就派遣郎中蔡愔、傅毅博士的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取經。取經使者經過千山萬水,飽嚐朝風暮霧,經過十年的時間到了公元六十五年,蔡愔和秦景一行人帶著天竺國佛門的攝摩騰、竺法蘭兩位高僧,用一匹白馬馭著釋迦牟尼佛繪像和四十二章佛經迴到了洛陽。公元六十八年,在河南洛陽東麵十公裏處,建立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因為佛像佛經是用白馬馭迴的,寺名就叫白馬寺。從此,佛教開始在中華大地紮根。我國崇尚佛教有曆史記錄就始於公元六十五年。

    話說漢明帝為恢複與西域各族的聯係,決定出兵西擊北匈奴。這個消息讓一個人高興的幾個晚上不能入睡,他就是班超。漢代有一位大曆史學家叫班彪,陝西鹹陽人 。班彪撰寫了《史記後傳》,作為《史記》續篇一共有六十五篇。班彪有三個兒女,老大叫班固,老二叫班超,老三是女兒班昭。班固在父親班彪的《史記後傳》的基礎上開始編撰《漢書》。班固死後,妹妹班昭又續補了 8 表,馬續後補修了《天文誌》,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漢書》 。《漢書》是是研究西漢曆史的重要史籍,就保存西漢曆史資料來說,現存的史籍以《 漢書 》最稱完備。班氏三兄妹都十分聰明,班固、班昭喜歡做學問,獨這位二公子,立誌要做大英雄,保家為國沙場立功。他本來是在班固手下做抄寫謄撰,可他就是一心想去塞外拚殺。這一迴聽說皇帝要起兵打匈奴,馬上向皇上請求投筆從戎。皇上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封班為代理司馬。班超帥兵擊伊吾,戰新疆巴裏坤湖,屢建戰功。隨後皇上又派他出使新疆若羌一帶。這時,正遇北匈奴也派遣使者前來。班超用計消滅了匈奴使者,說服了新疆若羌一帶的部族首領順歸了漢朝。隨後班超又出使新疆和田一帶,也順利的收複任務。緊接著班超又收複了新疆喀什一帶。並率兵大破莎車國,威震西域。皇帝再封班超為西域都護,駐紮在龜茲境內,不但穩定了邊防,還說服了周圍五十多個小國都紛紛向漢朝稱臣。隨後漢明帝又晉升班超為定遠侯。幾十年的征戰,班超感到自己歲數有些大了,怕耽誤不朝廷的大事,上書皇上請求辭職。二年後,班超迴到了洛陽,朝廷封他為拜射聲校尉,當年就去世,享年七十一歲。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平定了城郭諸國的內亂,對外抵禦了強敵。他為政寬簡,吏士團結。自漢置西域都護以來,前後擔任此職者,無人能與他的功績相比。

    公元七十五年,漢明帝病死,享年48歲,在帝位十八年。 漢明帝在位期間,吏治比較清明,境內安定。並多次下詔招撫流民,以公田資助無地可種的貧困之人,並大興水利。因此,史書記載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國載於戶籍的人口為2100多萬,到了漢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激增至3400多萬。漢明帝以及隨後的漢章帝在位期間,史稱明章之治。漢明帝死後尊諡孝明皇帝,廟號顯宗,葬於顯節陵。

    這正是:千古一寺緣白馬,西域都護數班超。

    欲知後事,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語話帝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嶂石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嶂石岩並收藏成語話帝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