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疑兵

    這日,白雙雙、楊允、陸飛等人率領增長、廣目二衛兩萬餘人來到襄州北的中廬渡口。眾人往江麵望去,滾滾濁流,放眼不盡,重重青山,若有若無,不禁令人胸懷大暢。

    “王維曾有詩雲: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誰想這漢水如此美景,不日卻要淪為血色的戰場啊。”楊允感慨的說道。

    盛斌歎道:“想我中華大好河山,理應國富民強,卻被這一幫奸賊小人給敗壞至此,不知將來他們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

    白雙雙見狀勸道:“奸臣、賊黨自古有之,中華千年以來紛爭不斷,楊公與盛將軍也不必過於介懷了。”

    楊允微微笑道:“楊某也隻是有感而發,倒是顯得不及將軍豁達了。”

    白雙雙笑道:“楊公又來取笑於我了。”

    楊允連忙擺手笑道:“豈敢,豈敢啊。”

    白雙雙嫣然一笑,問道:“咱們來後,官軍那邊可有何動向嗎?”

    張倫聞言,上前答道:“得知我軍到來,對岸很明顯的加強了戒備,似是頗為的緊張。”

    “嗯……”白雙雙點了點頭,又問道:“咱們現在有多少木筏了?”

    張倫道:“在接到將令後,末將就帶人來到中廬親自監造,目前造好的已經有五十多隻。”

    “嗯,楊公以為這進度如何?”白雙雙問楊允道。

    楊允道:“短短幾天已有五十幾隻著實不易,隻是還遠遠不夠。要增加人手,在開戰前盡量的多造一些,這木筏也不必做的太細,隻要能在江上不沉便可。”

    “是,末將必竭盡所能。”張倫應道。

    楊允額首道:“一切有勞將軍了。”

    張倫擺手說道:“楊公何出此言,此乃是末將分內之事呢。”

    楊允點頭道:“好。既如此,張將軍抓緊督造木筏,這就讓盛將軍出戰可好?”

    白雙雙疑道:“我軍今日剛剛才到,此時便要出戰嗎?”

    楊允說道:“正是,我們時間並不充裕,所以越早越好。”

    白雙雙對楊允的用兵那是毫無懷疑,點了點頭道:“好,就依楊公所言。”

    ……

    漢水南岸號角聲起,長湖軍數十艘“海鶻戰船”外帶了五十隻新造的木筏,在盛斌統領之下,由中廬渡口駛了出來。

    自從馬臻死後,新野的官軍一直是由“中軍參軍”謝嚴負責調遣。京中早有將令傳來,一方麵命他搜集船隻,以備大軍過江;另一方麵要他堅守新野,絕不可讓叛軍北渡。長湖軍一萬兵馬取荊州的消息,謝嚴已有耳聞。此時見對岸有船駛出自是不敢大意,下令軍士嚴陣以待,備下火箭,推出弩車與投石車,固守渡口、江邊。謝嚴為人謹慎,他深知己方軍士不善水戰,所以即使敵船不多,也並不打算出戰,隻是依令死守。

    謝嚴帶了幾名軍士,登上高處,手搭涼棚,向江麵望去。隻見遠處江上幾十艘“海鶻戰船”一字排開,隻是中間還夾雜了不少的木筏。他不由得心中犯疑:襄州並不缺船,長湖軍的這些個木筏是做什麽用的?難不成要用木筏與我軍在水上開戰不成?那可就有些匪夷所思了。看來這應該是誘敵之計呀。

    長湖軍的船隊逆風而上,漸漸駛過江心,逼近湖陽,眼見就要進入投石的攻擊範圍了。哪知就在此時,聽得船上號角響起,隨著這聲號響,所有的船隻都停下不再前行,船隊陣形變換,由原來的“一字長蛇”陣變為了“二龍戲珠”陣。謝嚴看的清楚,不由的一怔,心說:他們這是要做什麽?正在驚疑之間,又聽號聲再起,船隊陣法又變,由“二龍出水”改為“天地三才”,緊接再變“四門兜底”、“五虎群羊”、“六丁六甲”、“七星北鬥”、“八門金鎖”、“九字連環”、“十麵埋伏”。看的謝嚴是眼花繚亂,他心下說道:原來這不是來打仗的,是來氣我的,跑我家門口練陣來了。反正你們就折騰吧,再變我也是不出兵啊。他正想著呢,就見船隊由“十麵埋伏”再次變迴了“一字長蛇”,然後齊齊掉轉船頭就這麽開迴了中廬渡。謝嚴見長湖水軍遠去,心中納悶:這是在搞什麽明堂?隻是他們既然已經迴軍,那我也就收兵好了。

    到了第二日一早,長湖軍的水軍又開了出來,謝嚴趕忙再命兵士守住江岸。結果和昨日一樣,還是那些戰船、木筏,在官軍麵前演練了這十套陣容後,就又打道迴府了。謝嚴摸不著頭腦,隻好再度收兵了。哪知到了下午長湖軍又來了,謝嚴不敢懈怠,兵士再出,但對方還是陣容練完畢,便掉頭迴家。一連數日,每日兩次,天天如此,唯一不同的就是木筏數量每天都有所增加,但是上麵兵士不多,每隻上麵不超過十人,但卻紮了不少的草人用來充數。

    其中有那麽一次,謝嚴實在有些沉不住氣了,試探著派船出去,結果他這邊一出戰,對方就退,謝嚴怕有詭計不敢深追,又將船隊召迴。豈知他的船剛一迴來,“長湖軍”船隊再來,非要練完陣勢方走。氣的謝嚴是哭笑不得,但如此一來,卻使他更加堅信這是長湖軍的誘敵之計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馳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馳耘並收藏赤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