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趙母和趙父坐在院裏對著一車的糧食直發愁,老兩口長籲短歎一陣,趙母突然問道:“你今天咋沒把這車糧食賣些,這萬一過兩天賣的更便宜了咋整?
趙父聽的臉色一變,他是真心疼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賤賣,這才又拉了迴來,這要是在壓價,他寧可不買,於是黑著臉說道:“兩文錢一斤我都心疼,別說在低了,若是真低了,我寧可留著自己吃,還管飽了吃。”
趙母被趙父這倔樣氣的半死,瑜娘著實對這些不算了解,看爹娘苦著一張臉,頗是無奈,這秋收那幾天還高高興興的呢,便勸著老人說道:“既然說是因為賣糧食的多才壓價,不如真就留段時間,等這波風過去了,咱家再賣?”瑜娘說道後麵也底氣不足,她也不知,這糧食留一段時間還能不能賣的出去,畢竟農收這會兒有專門的糧商過來買糧食。
也有不少人家會留些糧食等秋收這陣過後在賣的,或者開春賣,那會兒糧價基本比現在收的高,可也是要碰運氣的,有的糧商人家秋收收的足夠多,開春自然不用在來收一批高價糧,今年又不像往年收成不好,秋收時會收糧食收的不夠,今年收成好,怕是那些商人收的糧食足足的,怕是開春也不會來了。
趙父對這行情還是了解的,搖搖頭,“估摸秋收他們就能把糧倉堆滿。”趙父說到這,臉色更沉重了,收成好,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多,估計那些糧商沒幾天就能把糧食收滿,這說不得有些人家的糧食都賣不出去,想都不用想,最後這糧食指定還得降,沒銀錢,這一年拿啥買東西。
趙父頓時看著拉迴來的一車糧食沉重了。
趙母也大概的摸清了自家老頭子的想法,神色也沉了下來。
瑜娘想了想,家裏糧食賣也就是賣麥子,不如磨了麵去哪做些麵食賣,便開口建議道:“爹,我記得離縣城東邊沒多遠不是有驛站麽,秋收後到年跟前不少商戶都要在那邊歇著,聽說有好些人家去那擺攤子,不如我們做些麵食在那也擺個攤子?”
趙母聽了想都沒想的就搖頭,“我看不行,這擺攤哪是那麽容易掙錢的。”這要是容易掙錢,早就有人家去擺攤了。
瑜娘看老娘連想都不想,不禁啞然,趙父卻想起和閨女進縣城賣秋菜那次,那擺攤的就弄個雞蛋湯都掙錢,不禁瞅著瑜娘。
爺倆相互看了一眼,瑜娘自然也是那次吃了次小攤才想到的。
趙父想著這秋收後,驛站那邊的商隊就開始多了起來,有的為了方便幹脆就住在驛站,不進縣城的住旅館,這驛站也隻是供人休息的地方,那些商隊不吃不喝呀,就算驛站裏供飯,可也不一定都愛吃那驛站裏的飯菜不是,趙父想了想,未必不可行。
對姑娘說道:“要不?我明天去看看。”
瑜娘點了點頭,先探個底也是好的,“最好問問驛站裏的人,看看驛站旁可不可以擺攤子。”
趙父點點頭,爺倆就這麽商定好了,趙母看著爺倆都是上了心的,不禁問道:“能行不?”
“行不行明天看看不就知道了,反正這糧食賤賣了,我過個年都不舒服。”
趙母不說話了,這要是真行,自然是好事,可真那麽容易掙錢村裏人不都去了。
第二日趙父連飯都沒顧得上吃就去驛站了,知道下午才迴來,趙父前腳進院趙母後腳出屋過來問咋樣?
趙父到水缸邊舀了舀子水,咕嘟咕嘟的喝完,擦了擦嘴這才說話,可給趙母急毀了。
“我才知道那驛站是隻接受官員及家眷的地方。”趙父說道。
趙母頗是納悶,“這以前也看過商隊在那落腳的呀。”
“可不,我還是花了錢才打聽到,咱們這地方天高皇帝遠,官員家眷的一年都見不著一家,那驛館也就是幫城裏的官員傳個折子或書信什麽的,這驛館就相當於擺設。
聽說不少地方的驛館都這樣,這不上麵這才同意驛館可立私館接待商隊,像咱們這種平頭老百姓卻是不行的,這從商隊掙得錢自然是交給上麵,可這留宿的價錢和上報的價錢指定是不一樣的。”趙父眼睛一轉一轉的,活了這麽多年,才真真知道什麽是有權才有錢,這驛站長兜裏的錢估摸是他們十輩子都賺不來的。
趙母聽了一大堆,也跟著咋舌,思緒轉了轉,這才發現自家老頭子竟說了些沒有的,懟了老頭子一拳,又問道:“說了半天竟是那沒用的,你倒是說能不能擺攤?對了,你看那有沒有擺攤的?”
趙父瞪了老婆子一眼,這啥事都愛動手的毛病啥時候能改,“這會兒那些糧商就都住在驛館,驛館邊上還真有攤子,我看有賣茶水,還有包子的,不多就兩家。”
趙母好是疑惑:“咋就兩家攤子?難不成不掙錢?”
趙父歎口氣,“驛站裏啥都有,能讓你隨便擺攤子搶生意。”
趙母被趙父這胃口吊的個難受,就不能一次把話說完,上去一拳,氣憤道:“你就不能給我說利索點。”
瑜娘在邊上看的直笑,趙父喝完水那會兒她就出來了,也難怪自家老爹挨打,她都想拍一掌過去。
趙父自覺今天漲了不少見識,自然想賣弄賣弄,這會兒看老婆子生氣了,也不用人家問了他才迴話,利索的說道:“驛館那邊說若是在驛館旁擺攤子,每月虛交一兩銀子。”
趙母聽得大吸一口氣,生生以為是自己聽差了,“多少?”
瑜娘也頗是吃驚,一個月便一兩銀子,都抵上她織一個月的布了,細算下來,一個月算下來每天就是四十文錢,那就是要看這個攤子下來一天除了成本能不能掙四十文,不說別的,就算掙個攤費,自家都算是把小麥賣出高價了,總不像現在低賣。
趙父剛聽攤費這麽貴也是一驚,那驛館裏的人收了趙父的錢也願意再做次好人,給他講到,這商隊人多,一天收貨物運貨物累的很,就喜歡吃些熱乎乎湯湯水水的東西,且他們上路更是要帶幹糧,一頓飯下來一隊人就得付百文來錢,更別提買幹糧的錢了。這不掙錢,那擺攤子的兩家也不會年年都過來擺了。
趙父聽了著實是有理,又把人家的原話學了一遍,趙母和瑜娘細琢磨了起來,是這麽個理,瑜娘腦子快一些,早就反應了過來,不禁對自家老爹刮目相看,到底是走街串戶過的,就這麽一去打聽人家就把這裏門道給他說了,瑜娘問道:“爹,你給那驛館裏的人不少錢吧。”
趙父看趙母心虛了不少,起初給了二十文,人家講了幾句就沒下文了,趙父覺得這事可行一狠心又給了二十文,那人說道關鍵地方他又給了二十文,最後那人也痛快的把這裏門道都細細說了一遍,趙父琢磨著真是擺攤還是要找這人打交道,索性,一咬牙,又給了五十文,裏裏外外就花了一百一十文。
家裏被這麽一弄,今年掙的秋菜錢沒剩下什麽了。
趙母看了自家老頭一副心虛的樣子不知該說啥了,有時候這錢該花還是要花。
“就算去那擺攤子,咱們去哪弄那一兩銀子?家裏最近這麽多事,可沒剩幾文了。”趙母愁眉苦臉的說道。
趙父瞅了瞅瑜娘,瑜娘差不多猜到了,與其老爹開口還不如她開這個口,省得爹娘說出來尷尬,“爹娘,不如先拿王家給的聘禮墊上,等咱家賺了錢在放迴去。”
其實好多人家倆閨女的嫁妝都沒有對方給的聘禮多,大半人家都把婆家給的聘禮留下來,說好聽是閨女孝敬的,難聽點無非就是賣閨女了,像王家下的六兩六的聘禮,有幾個人家能原封不動的全給閨女做了嫁妝。
趙父和趙母當初收了這聘禮就當著閨女麵保證,這聘禮全都給她添進嫁妝裏,分毫不動,趙父趙母是心裏愧疚,以前對閨女的疏忽,差點害死了閨女,這聘禮錢她們哪有臉收,瑜娘當時看著那聘禮的銀子,心裏也挺沉重的。
死物不如活物,一兩銀子也不過是織兩個月的布就迴來了的,瑜娘不覺得她的嫁妝會少了的,若是爹娘擺攤能掙錢,最起碼,她和家人團聚的第一個年能夠開開心心的,想想也頗是值了。
趙母不想動閨女的嫁妝,說好了的全給閨女,這動了算什麽,那話都是放屁了不成!
趙父的確是打了閨女聘禮的注意,他也隻是想諾著用用,若是賠了,就是砸鍋賣鐵也不會讓閨女吃一分虧的離開這個家。
瑜娘看老娘犯起倔來,哭笑不得的,好聲說道:“娘,你放心大膽的拿去,就是掙不迴來不還有閨女織布能賺迴來嘛,真就是王家來退婚咱家也能還起這個銀子。”
趙母聽閨女的話一下子急了,拍了閨女一下,“瞎說啥呢,娘是因為怕那個不動這銀子的麽,你個傻子。”
趙父咳了咳,老婆子啥意思,閨女傻,那是他算計閨女了?真是賠了,他年後就去縣城幹苦力,說什麽也得把這一兩銀子掙迴來。
趙母和趙父坐在院裏對著一車的糧食直發愁,老兩口長籲短歎一陣,趙母突然問道:“你今天咋沒把這車糧食賣些,這萬一過兩天賣的更便宜了咋整?
趙父聽的臉色一變,他是真心疼辛辛苦苦種了一年的糧食賤賣,這才又拉了迴來,這要是在壓價,他寧可不買,於是黑著臉說道:“兩文錢一斤我都心疼,別說在低了,若是真低了,我寧可留著自己吃,還管飽了吃。”
趙母被趙父這倔樣氣的半死,瑜娘著實對這些不算了解,看爹娘苦著一張臉,頗是無奈,這秋收那幾天還高高興興的呢,便勸著老人說道:“既然說是因為賣糧食的多才壓價,不如真就留段時間,等這波風過去了,咱家再賣?”瑜娘說道後麵也底氣不足,她也不知,這糧食留一段時間還能不能賣的出去,畢竟農收這會兒有專門的糧商過來買糧食。
也有不少人家會留些糧食等秋收這陣過後在賣的,或者開春賣,那會兒糧價基本比現在收的高,可也是要碰運氣的,有的糧商人家秋收收的足夠多,開春自然不用在來收一批高價糧,今年又不像往年收成不好,秋收時會收糧食收的不夠,今年收成好,怕是那些商人收的糧食足足的,怕是開春也不會來了。
趙父對這行情還是了解的,搖搖頭,“估摸秋收他們就能把糧倉堆滿。”趙父說到這,臉色更沉重了,收成好,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多,估計那些糧商沒幾天就能把糧食收滿,這說不得有些人家的糧食都賣不出去,想都不用想,最後這糧食指定還得降,沒銀錢,這一年拿啥買東西。
趙父頓時看著拉迴來的一車糧食沉重了。
趙母也大概的摸清了自家老頭子的想法,神色也沉了下來。
瑜娘想了想,家裏糧食賣也就是賣麥子,不如磨了麵去哪做些麵食賣,便開口建議道:“爹,我記得離縣城東邊沒多遠不是有驛站麽,秋收後到年跟前不少商戶都要在那邊歇著,聽說有好些人家去那擺攤子,不如我們做些麵食在那也擺個攤子?”
趙母聽了想都沒想的就搖頭,“我看不行,這擺攤哪是那麽容易掙錢的。”這要是容易掙錢,早就有人家去擺攤了。
瑜娘看老娘連想都不想,不禁啞然,趙父卻想起和閨女進縣城賣秋菜那次,那擺攤的就弄個雞蛋湯都掙錢,不禁瞅著瑜娘。
爺倆相互看了一眼,瑜娘自然也是那次吃了次小攤才想到的。
趙父想著這秋收後,驛站那邊的商隊就開始多了起來,有的為了方便幹脆就住在驛站,不進縣城的住旅館,這驛站也隻是供人休息的地方,那些商隊不吃不喝呀,就算驛站裏供飯,可也不一定都愛吃那驛站裏的飯菜不是,趙父想了想,未必不可行。
對姑娘說道:“要不?我明天去看看。”
瑜娘點了點頭,先探個底也是好的,“最好問問驛站裏的人,看看驛站旁可不可以擺攤子。”
趙父點點頭,爺倆就這麽商定好了,趙母看著爺倆都是上了心的,不禁問道:“能行不?”
“行不行明天看看不就知道了,反正這糧食賤賣了,我過個年都不舒服。”
趙母不說話了,這要是真行,自然是好事,可真那麽容易掙錢村裏人不都去了。
第二日趙父連飯都沒顧得上吃就去驛站了,知道下午才迴來,趙父前腳進院趙母後腳出屋過來問咋樣?
趙父到水缸邊舀了舀子水,咕嘟咕嘟的喝完,擦了擦嘴這才說話,可給趙母急毀了。
“我才知道那驛站是隻接受官員及家眷的地方。”趙父說道。
趙母頗是納悶,“這以前也看過商隊在那落腳的呀。”
“可不,我還是花了錢才打聽到,咱們這地方天高皇帝遠,官員家眷的一年都見不著一家,那驛館也就是幫城裏的官員傳個折子或書信什麽的,這驛館就相當於擺設。
聽說不少地方的驛館都這樣,這不上麵這才同意驛館可立私館接待商隊,像咱們這種平頭老百姓卻是不行的,這從商隊掙得錢自然是交給上麵,可這留宿的價錢和上報的價錢指定是不一樣的。”趙父眼睛一轉一轉的,活了這麽多年,才真真知道什麽是有權才有錢,這驛站長兜裏的錢估摸是他們十輩子都賺不來的。
趙母聽了一大堆,也跟著咋舌,思緒轉了轉,這才發現自家老頭子竟說了些沒有的,懟了老頭子一拳,又問道:“說了半天竟是那沒用的,你倒是說能不能擺攤?對了,你看那有沒有擺攤的?”
趙父瞪了老婆子一眼,這啥事都愛動手的毛病啥時候能改,“這會兒那些糧商就都住在驛館,驛館邊上還真有攤子,我看有賣茶水,還有包子的,不多就兩家。”
趙母好是疑惑:“咋就兩家攤子?難不成不掙錢?”
趙父歎口氣,“驛站裏啥都有,能讓你隨便擺攤子搶生意。”
趙母被趙父這胃口吊的個難受,就不能一次把話說完,上去一拳,氣憤道:“你就不能給我說利索點。”
瑜娘在邊上看的直笑,趙父喝完水那會兒她就出來了,也難怪自家老爹挨打,她都想拍一掌過去。
趙父自覺今天漲了不少見識,自然想賣弄賣弄,這會兒看老婆子生氣了,也不用人家問了他才迴話,利索的說道:“驛館那邊說若是在驛館旁擺攤子,每月虛交一兩銀子。”
趙母聽得大吸一口氣,生生以為是自己聽差了,“多少?”
瑜娘也頗是吃驚,一個月便一兩銀子,都抵上她織一個月的布了,細算下來,一個月算下來每天就是四十文錢,那就是要看這個攤子下來一天除了成本能不能掙四十文,不說別的,就算掙個攤費,自家都算是把小麥賣出高價了,總不像現在低賣。
趙父剛聽攤費這麽貴也是一驚,那驛館裏的人收了趙父的錢也願意再做次好人,給他講到,這商隊人多,一天收貨物運貨物累的很,就喜歡吃些熱乎乎湯湯水水的東西,且他們上路更是要帶幹糧,一頓飯下來一隊人就得付百文來錢,更別提買幹糧的錢了。這不掙錢,那擺攤子的兩家也不會年年都過來擺了。
趙父聽了著實是有理,又把人家的原話學了一遍,趙母和瑜娘細琢磨了起來,是這麽個理,瑜娘腦子快一些,早就反應了過來,不禁對自家老爹刮目相看,到底是走街串戶過的,就這麽一去打聽人家就把這裏門道給他說了,瑜娘問道:“爹,你給那驛館裏的人不少錢吧。”
趙父看趙母心虛了不少,起初給了二十文,人家講了幾句就沒下文了,趙父覺得這事可行一狠心又給了二十文,那人說道關鍵地方他又給了二十文,最後那人也痛快的把這裏門道都細細說了一遍,趙父琢磨著真是擺攤還是要找這人打交道,索性,一咬牙,又給了五十文,裏裏外外就花了一百一十文。
家裏被這麽一弄,今年掙的秋菜錢沒剩下什麽了。
趙母看了自家老頭一副心虛的樣子不知該說啥了,有時候這錢該花還是要花。
“就算去那擺攤子,咱們去哪弄那一兩銀子?家裏最近這麽多事,可沒剩幾文了。”趙母愁眉苦臉的說道。
趙父瞅了瞅瑜娘,瑜娘差不多猜到了,與其老爹開口還不如她開這個口,省得爹娘說出來尷尬,“爹娘,不如先拿王家給的聘禮墊上,等咱家賺了錢在放迴去。”
其實好多人家倆閨女的嫁妝都沒有對方給的聘禮多,大半人家都把婆家給的聘禮留下來,說好聽是閨女孝敬的,難聽點無非就是賣閨女了,像王家下的六兩六的聘禮,有幾個人家能原封不動的全給閨女做了嫁妝。
趙父和趙母當初收了這聘禮就當著閨女麵保證,這聘禮全都給她添進嫁妝裏,分毫不動,趙父趙母是心裏愧疚,以前對閨女的疏忽,差點害死了閨女,這聘禮錢她們哪有臉收,瑜娘當時看著那聘禮的銀子,心裏也挺沉重的。
死物不如活物,一兩銀子也不過是織兩個月的布就迴來了的,瑜娘不覺得她的嫁妝會少了的,若是爹娘擺攤能掙錢,最起碼,她和家人團聚的第一個年能夠開開心心的,想想也頗是值了。
趙母不想動閨女的嫁妝,說好了的全給閨女,這動了算什麽,那話都是放屁了不成!
趙父的確是打了閨女聘禮的注意,他也隻是想諾著用用,若是賠了,就是砸鍋賣鐵也不會讓閨女吃一分虧的離開這個家。
瑜娘看老娘犯起倔來,哭笑不得的,好聲說道:“娘,你放心大膽的拿去,就是掙不迴來不還有閨女織布能賺迴來嘛,真就是王家來退婚咱家也能還起這個銀子。”
趙母聽閨女的話一下子急了,拍了閨女一下,“瞎說啥呢,娘是因為怕那個不動這銀子的麽,你個傻子。”
趙父咳了咳,老婆子啥意思,閨女傻,那是他算計閨女了?真是賠了,他年後就去縣城幹苦力,說什麽也得把這一兩銀子掙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