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趙良一句話讓屋內三口人直接懵住了,還是趙母反應快,抓著兒子的手問道:“你這傷可是李家人打的?”
趙良被趙母問了個大紅臉,他之前為了李氏怎麽對爹娘的,現在在爹娘麵前就有多羞愧。
到底是自家兒子,趙良一不說話,趙母就知道妥妥的是那李家把兒子打成這樣的,又氣又恨的說道:“李家欺人太甚,看你這臉上哪裏還有好地方,他們是怎麽狠心下這麽重的手的。”
瑜娘這會兒是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反倒想刺兩句自家這個哥哥,可看老娘那氣憤的樣子,瑜娘想想算了吧,因為這個哥哥被娘罵那也太冤枉了,於是,一臉幸災樂禍的看著趙良,卻也納悶,李氏是怎麽想的,能讓娘家人把自家男人打成這樣。
趙父在一旁看著趙良和趙母,冷哼,“不欺負他欺負誰,李家就他一個外人。”趙父自然是不知道兒子為啥挨打,可也知道,能把兒子打成這樣,那李家骨子裏就不認阿良是自家人的。
趙母被趙父說的一噎,李家這是替她家閨女出氣呢?就因為她打了兒媳兩棍子就把兒子打成這樣?趙母一這麽想,心裏止不住的後悔,當初不那般衝動也不至於兒子遭這罪。
趙良聽的更是臉紅,今天他才明白,他在李家真真就像爹說的,就是個外人,就連李氏,何時把他真放在心上了。
瑜娘一看自家老娘這表情,就知道在那自責呢,瑜娘無奈,老太太怎這麽愛攬責任,著實看不下去老太太這表情,冷聲的說道:“大哥不如把去李家的情形一一道來,既然都跟爹娘說休妻了,也不差把事都說明白了。
看你這傷,李家定不是個消停的主,這休妻指不定他們怎麽鬧呢,別到時候爹娘啥都不知道,李家人上來,爹娘都不知到底是誰那有理,這休妻也不是你挨頓打就能站理的。”
李氏雖說蠢可也不是那種啥都謔的出去的,且她還有個聰明的老娘在那呢,自家大哥沒做了什麽惹人憤怒的事,李氏的老娘怎會讓女婿被打成這般模樣。
瑜娘這話裏有話,趙良沒反應過來,趙母卻反應過來了,李家還有個劉氏聰明人陣場呢,怎麽眼看著阿良被打成這樣。
趙良被趙母疑問的眼神看的不得不一一道出實情,休妻不是他一個人就能休成的。
待事情一一道來後,趙母都不知該說什麽了,李家是想拿她打李氏的事來拿住阿良,卻不想阿良不上道,這也就算了,偏偏在李家動手打了兒媳,你說你當初在家一根手指不舍的碰的那個勁兒呢?趙母頭疼的捂著頭,怎麽娶了這麽個兒媳進門,真真是家門不幸啊。
趙父看自家婆子在那唉聲歎氣的,看不下去了,說道:“你在那愁啥?他都想明白休妻了,挨頓打也值了。”
趙母沒好氣的瞪著趙父,不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不心疼。
“爹說的正是這個理兒,一頓打讓他看明白了也算值了,隻希望大哥以後腦子清楚點,別在挨頓打才明白人和事。”瑜娘在旁邊替趙父補刀。
氣的趙母直瞪她們爺倆,可卻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想想兒子這頓打確實挺值得,李氏這個兒媳太會弄幺蛾子,哪裏是能過日子的人,兒子在跟她過下去,指不定要被壓成啥樣。
趙良被瑜娘的話點的麵紅耳赤,實在坐不住,站起來說道:“爹娘,我先迴去睡覺了。”
“唉,去吧。”趙母溫和的說道,這會兒可不能在冷了兒子的心了,兒子現在心裏指不定多苦呢。
待趙母送兒子出了院,關好院門迴來,閨女已經迴屋去了,估摸也是睡覺去了,便對自家老頭子小聲說道:“老頭子,這事咋辦?”
“明天拿點銀錢去村長那立休書,在讓村長帶去衙門那叛離,待文書蓋了官印下來,他們李家就是在鬧有甚用,直接把李氏的嫁妝扔到外麵,他們李家與咱們趙家也就在無瓜葛了。”
趙母聽的心慌,活了大半輩子也沒與衙門打過交道,歎口氣,也隻能是這樣了。
便是家裏一堆活,這立休書之事也不能耽誤,李家人上門鬧時他們也好拿休書了斷。
足足花了八十文錢,村長才拿著立好的休書去了衙門到師爺那判離。
休書以李氏無子、不孝、多言這三個理由立的,又有村長作證,衙門收了銀錢,便痛快的蓋了官印。
待趙母拿著蓋了官印的休書,暗道,她這輩子還是頭一次見到官印呢。
別人家休個妻隻讓村長立個文書就是了,她家還要特意花錢去衙門,趙母暗歎口氣,為的啥,不就是懼怕李家人多麽,也不怪自家老頭子一心想把閨女嫁給同村裏的人家。
不說借不借的著光,最起碼閨女在身邊,要是因為閨女娘家人少就欺負她閨女,她還能上門去拚命,怕就怕的是,閨女嫁的遠,挨欺負了,他們不知道,人家還仗著閨女沒娘家人撐腰,往死裏欺負她閨女?
許是農忙或是李氏身子還沒好,李家人遲遲未上門,趙母每天心裏都惦記著這事,弄得瑜娘都覺得自家要麵臨大敵了似的。
這日子總是要過的,趙良修養了兩天便下地幹活了,趙母想讓自家老頭子幫忙,又被趙父頂了迴去,趙父這迴是鐵了心的讓兒子吃個教訓,也不是小孩了,這肩上就得有擔子壓著。
無奈,趙母也隻能做飯都帶兒子的份,可趙良每次過來都被瑜娘看的不舒服,吃了兩天就自個兒開火了,不過來吃了。
趙父是不管兒子過不過來吃飯,大有放養的態度,趙母卻有點責怪這爺倆,阿良來就不能給個好臉。
瑜娘深表無辜,她還真沒什麽想法,你個大活人進院她還不能看兩眼了,隻能說,他自己心裏有鬼,怪不得她。
趙母算是拿閨女沒轍了,這閨女是一天比一天鬼道了,那小嘴伶俐的,她現在壓根說不過自家閨女,可因此趙母卻高興的很,最起碼閨女不像她們兩口子,吃悶虧。
趙家沒等到李家人上門卻等到了衙役上門,每年秋收完,官府都會派衙役挨村挨家收田賦,這些衙役是萬萬不能惹的,一個不高興,就說帶來的鬥不準,多要你半鬥糧食,你也隻能乖乖上交糧食,半點法子都沒有。
趙父迎了衙役進門,瑜娘自然是進屋看阿文,趙母特意去倉房拿了去年自家釀的米酒出來,這是特意給這些衙役留的,趙母釀酒還是不錯的,往年衙役喝了都頗是滿意,沒有特意難為過她家。
趙母輕車熟路的拿著碗和酒挨個給幾位衙役倒滿酒,笑著說道:“哎呦,今年還是幾位官爺下來收糧呐,這可是個累活,幾位官爺真真是辛苦了,咱家好的東西沒有,就隻剩這麽一壇子米酒了,官爺可別嫌棄,我還以為今年換了官爺來收糧,好給他們嚐嚐鮮呢,幾位官爺可別嫌咱家換湯不換藥啊。”
那領頭的衙役對趙家的米酒還有些印象,去年因為多喝了兩碗,差點醉倒在路上,不過這米酒還真是好喝,今年還想著來這人家嚐嚐鮮呢。
“哈,老嫂子家的米酒可是地道,去年差點沒把我們兄弟幾人撂倒,今年可不能在多喝了。”
米酒確實易上頭,趙母一拍大腿,“哎呦,倒是我的錯了,去年可沒耽誤了官爺交差吧。”
“哈,那倒不至於,咱們兄弟幾個還是有些酒量的。”
趙父和趙母在一旁連連陪笑。
都是鄉下小戶人家,沒啥油水了刮,這些衙役也算是看心情辦事,入不得眼的就刮兩刀,覺得不錯的人家他們也就正常辦事,也不會收你那銀錢,這糧食到時候交上去前有的他們私扣的,也不差這兩三文錢。
衙役喝好了米酒,看趙父趙母頗是上道,也不為難,說道:“今年收成好,田賦也漲了,別人家我們都收五鬥,你們家四鬥多些就行。”
趙父和趙母麵上趕忙感激道謝著,待衙役收了糧食離開,老兩口歎了口氣,收成好就漲田賦怎不見收成差的時候減田賦,今年漲了這般多,怕是明年也是這個數,這田賦慣是漲了不降的。
瑜娘抱著阿文出來,還納悶爹娘這是怎麽了,一問才知田賦漲了,也跟著一歎。
不想不光田賦漲了,農戶一年就指著這時候拿糧食換銀子,往年一斤小麥三文錢收,今年卻因為糧食多,商人壓價,壓成了兩文一斤麥粒,趙父推著一車的糧食進縣城又拉了一車糧食迴來,老城門的士兵認識趙父,看趙父把糧食原封不動的拉出來,好心的把趙父來之前給的幾文錢又還迴來了,大家過日子都不容易。
趙父心裏那會兒真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趙母看著自家老頭子拉著糧食又迴來,心裏慌了不少,得知咋迴事後,隻覺得心裏發堵,還以為今年能多掙些錢呢。
趙良一句話讓屋內三口人直接懵住了,還是趙母反應快,抓著兒子的手問道:“你這傷可是李家人打的?”
趙良被趙母問了個大紅臉,他之前為了李氏怎麽對爹娘的,現在在爹娘麵前就有多羞愧。
到底是自家兒子,趙良一不說話,趙母就知道妥妥的是那李家把兒子打成這樣的,又氣又恨的說道:“李家欺人太甚,看你這臉上哪裏還有好地方,他們是怎麽狠心下這麽重的手的。”
瑜娘這會兒是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反倒想刺兩句自家這個哥哥,可看老娘那氣憤的樣子,瑜娘想想算了吧,因為這個哥哥被娘罵那也太冤枉了,於是,一臉幸災樂禍的看著趙良,卻也納悶,李氏是怎麽想的,能讓娘家人把自家男人打成這樣。
趙父在一旁看著趙良和趙母,冷哼,“不欺負他欺負誰,李家就他一個外人。”趙父自然是不知道兒子為啥挨打,可也知道,能把兒子打成這樣,那李家骨子裏就不認阿良是自家人的。
趙母被趙父說的一噎,李家這是替她家閨女出氣呢?就因為她打了兒媳兩棍子就把兒子打成這樣?趙母一這麽想,心裏止不住的後悔,當初不那般衝動也不至於兒子遭這罪。
趙良聽的更是臉紅,今天他才明白,他在李家真真就像爹說的,就是個外人,就連李氏,何時把他真放在心上了。
瑜娘一看自家老娘這表情,就知道在那自責呢,瑜娘無奈,老太太怎這麽愛攬責任,著實看不下去老太太這表情,冷聲的說道:“大哥不如把去李家的情形一一道來,既然都跟爹娘說休妻了,也不差把事都說明白了。
看你這傷,李家定不是個消停的主,這休妻指不定他們怎麽鬧呢,別到時候爹娘啥都不知道,李家人上來,爹娘都不知到底是誰那有理,這休妻也不是你挨頓打就能站理的。”
李氏雖說蠢可也不是那種啥都謔的出去的,且她還有個聰明的老娘在那呢,自家大哥沒做了什麽惹人憤怒的事,李氏的老娘怎會讓女婿被打成這般模樣。
瑜娘這話裏有話,趙良沒反應過來,趙母卻反應過來了,李家還有個劉氏聰明人陣場呢,怎麽眼看著阿良被打成這樣。
趙良被趙母疑問的眼神看的不得不一一道出實情,休妻不是他一個人就能休成的。
待事情一一道來後,趙母都不知該說什麽了,李家是想拿她打李氏的事來拿住阿良,卻不想阿良不上道,這也就算了,偏偏在李家動手打了兒媳,你說你當初在家一根手指不舍的碰的那個勁兒呢?趙母頭疼的捂著頭,怎麽娶了這麽個兒媳進門,真真是家門不幸啊。
趙父看自家婆子在那唉聲歎氣的,看不下去了,說道:“你在那愁啥?他都想明白休妻了,挨頓打也值了。”
趙母沒好氣的瞪著趙父,不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不心疼。
“爹說的正是這個理兒,一頓打讓他看明白了也算值了,隻希望大哥以後腦子清楚點,別在挨頓打才明白人和事。”瑜娘在旁邊替趙父補刀。
氣的趙母直瞪她們爺倆,可卻一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想想兒子這頓打確實挺值得,李氏這個兒媳太會弄幺蛾子,哪裏是能過日子的人,兒子在跟她過下去,指不定要被壓成啥樣。
趙良被瑜娘的話點的麵紅耳赤,實在坐不住,站起來說道:“爹娘,我先迴去睡覺了。”
“唉,去吧。”趙母溫和的說道,這會兒可不能在冷了兒子的心了,兒子現在心裏指不定多苦呢。
待趙母送兒子出了院,關好院門迴來,閨女已經迴屋去了,估摸也是睡覺去了,便對自家老頭子小聲說道:“老頭子,這事咋辦?”
“明天拿點銀錢去村長那立休書,在讓村長帶去衙門那叛離,待文書蓋了官印下來,他們李家就是在鬧有甚用,直接把李氏的嫁妝扔到外麵,他們李家與咱們趙家也就在無瓜葛了。”
趙母聽的心慌,活了大半輩子也沒與衙門打過交道,歎口氣,也隻能是這樣了。
便是家裏一堆活,這立休書之事也不能耽誤,李家人上門鬧時他們也好拿休書了斷。
足足花了八十文錢,村長才拿著立好的休書去了衙門到師爺那判離。
休書以李氏無子、不孝、多言這三個理由立的,又有村長作證,衙門收了銀錢,便痛快的蓋了官印。
待趙母拿著蓋了官印的休書,暗道,她這輩子還是頭一次見到官印呢。
別人家休個妻隻讓村長立個文書就是了,她家還要特意花錢去衙門,趙母暗歎口氣,為的啥,不就是懼怕李家人多麽,也不怪自家老頭子一心想把閨女嫁給同村裏的人家。
不說借不借的著光,最起碼閨女在身邊,要是因為閨女娘家人少就欺負她閨女,她還能上門去拚命,怕就怕的是,閨女嫁的遠,挨欺負了,他們不知道,人家還仗著閨女沒娘家人撐腰,往死裏欺負她閨女?
許是農忙或是李氏身子還沒好,李家人遲遲未上門,趙母每天心裏都惦記著這事,弄得瑜娘都覺得自家要麵臨大敵了似的。
這日子總是要過的,趙良修養了兩天便下地幹活了,趙母想讓自家老頭子幫忙,又被趙父頂了迴去,趙父這迴是鐵了心的讓兒子吃個教訓,也不是小孩了,這肩上就得有擔子壓著。
無奈,趙母也隻能做飯都帶兒子的份,可趙良每次過來都被瑜娘看的不舒服,吃了兩天就自個兒開火了,不過來吃了。
趙父是不管兒子過不過來吃飯,大有放養的態度,趙母卻有點責怪這爺倆,阿良來就不能給個好臉。
瑜娘深表無辜,她還真沒什麽想法,你個大活人進院她還不能看兩眼了,隻能說,他自己心裏有鬼,怪不得她。
趙母算是拿閨女沒轍了,這閨女是一天比一天鬼道了,那小嘴伶俐的,她現在壓根說不過自家閨女,可因此趙母卻高興的很,最起碼閨女不像她們兩口子,吃悶虧。
趙家沒等到李家人上門卻等到了衙役上門,每年秋收完,官府都會派衙役挨村挨家收田賦,這些衙役是萬萬不能惹的,一個不高興,就說帶來的鬥不準,多要你半鬥糧食,你也隻能乖乖上交糧食,半點法子都沒有。
趙父迎了衙役進門,瑜娘自然是進屋看阿文,趙母特意去倉房拿了去年自家釀的米酒出來,這是特意給這些衙役留的,趙母釀酒還是不錯的,往年衙役喝了都頗是滿意,沒有特意難為過她家。
趙母輕車熟路的拿著碗和酒挨個給幾位衙役倒滿酒,笑著說道:“哎呦,今年還是幾位官爺下來收糧呐,這可是個累活,幾位官爺真真是辛苦了,咱家好的東西沒有,就隻剩這麽一壇子米酒了,官爺可別嫌棄,我還以為今年換了官爺來收糧,好給他們嚐嚐鮮呢,幾位官爺可別嫌咱家換湯不換藥啊。”
那領頭的衙役對趙家的米酒還有些印象,去年因為多喝了兩碗,差點醉倒在路上,不過這米酒還真是好喝,今年還想著來這人家嚐嚐鮮呢。
“哈,老嫂子家的米酒可是地道,去年差點沒把我們兄弟幾人撂倒,今年可不能在多喝了。”
米酒確實易上頭,趙母一拍大腿,“哎呦,倒是我的錯了,去年可沒耽誤了官爺交差吧。”
“哈,那倒不至於,咱們兄弟幾個還是有些酒量的。”
趙父和趙母在一旁連連陪笑。
都是鄉下小戶人家,沒啥油水了刮,這些衙役也算是看心情辦事,入不得眼的就刮兩刀,覺得不錯的人家他們也就正常辦事,也不會收你那銀錢,這糧食到時候交上去前有的他們私扣的,也不差這兩三文錢。
衙役喝好了米酒,看趙父趙母頗是上道,也不為難,說道:“今年收成好,田賦也漲了,別人家我們都收五鬥,你們家四鬥多些就行。”
趙父和趙母麵上趕忙感激道謝著,待衙役收了糧食離開,老兩口歎了口氣,收成好就漲田賦怎不見收成差的時候減田賦,今年漲了這般多,怕是明年也是這個數,這田賦慣是漲了不降的。
瑜娘抱著阿文出來,還納悶爹娘這是怎麽了,一問才知田賦漲了,也跟著一歎。
不想不光田賦漲了,農戶一年就指著這時候拿糧食換銀子,往年一斤小麥三文錢收,今年卻因為糧食多,商人壓價,壓成了兩文一斤麥粒,趙父推著一車的糧食進縣城又拉了一車糧食迴來,老城門的士兵認識趙父,看趙父把糧食原封不動的拉出來,好心的把趙父來之前給的幾文錢又還迴來了,大家過日子都不容易。
趙父心裏那會兒真真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趙母看著自家老頭子拉著糧食又迴來,心裏慌了不少,得知咋迴事後,隻覺得心裏發堵,還以為今年能多掙些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