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廷之內,議事廳正中的虎皮王座之上坐著一個不足十歲頭帶王冠一臉稚氣的男孩。


    王座之下左右分立兩排文武大臣。


    陵讚普和其長子陵佑居右,阿伽利明王和老臣耶和華居左,其他文武群臣分列緊隨其後。


    陵讚普率先開口道:“明王殿下,高麗來使已經在此等了您一月有餘。


    阿伽利明王慈眉善目,額寬耳厚,深具佛相,身披紅色僧袍,一時竟難以看出其真實年齡。


    這個西域佛門密宗第一高手不動聲色,平聲道:“哦?高麗此來可是要借兵?”


    陵讚普聞言又道:“不錯。天朝集二十萬精銳大軍猛攻高麗,其後更有兵強馬壯的六萬北庭兵搖旗呐喊,高麗內憂外亂之下怕是難以撐至今冬。”


    阿伽利明王淡淡道:“高麗與我吐蕃相隔數千裏之遙。王兄曾定下親和天朝之政,如今出身天朝皇室的王嫂尚在,吐蕃如果貿然對天朝用兵,有損道義不談,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折掉我一眾精銳兒郎去換取一城一池,實非上策。我看此次沒有出兵的必要。”


    身旁的耶和華附聲道:“不錯。休戰這二十年,我吐蕃人口數量經濟發展迅猛,又得天朝絲織生產之術,和則有益無弊。”


    陵讚普默不作聲,身為曆經百戰的武將,他自然看出此次機會難尋,乃最佳出擊天朝之時,但身為修行者的阿伽利明王和文官出身的老臣耶和華自然看不到或不願注重這些,他們看重的隻是自己目前的利益地位。無奈之下,陵讚普隻得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愛子陵佑。


    陵佑當然明白父親這是給自己順服對方的機會,當下不再猶豫,畢恭畢敬朝阿伽利明王彎腰施了一禮,肅然道:“明王殿下,此時對天朝用兵,理由有二。其一,天朝抽空各州都府兵力二十萬陳兵高句麗,甚至連拱衛京師的八萬羽林軍都抽出兩萬。現在天朝可用之兵僅餘安西兵六萬,涼州鐵騎三萬以及拱衛京師的六萬羽林軍,總兵力數不過十五萬,如果此時集我吐蕃四十萬大軍,應有極大把握擊潰安西都護府強占西域,如果戰事順利,龜茲到京師天朝兵力僅餘十萬不到,到時候兵犯天朝京師也非不能,豈不揚我吐蕃之威。如若等天朝占了高麗騰出手腳,怕是要對我吐蕃動兵。中原之人野心極大,曆代帝王從不缺少開疆辟土君臨天下的野心。其二,”


    陵佑緩氣頓了一下,眼看依然無法用大道理說動明王,原本不欲提浮屠舍利的他不得不說道:“高麗王弟高廉帶來了鎮國之寶浮屠舍利,要進獻我吐蕃王室請求我方出兵西域。”說完之後他的虎目又看向明王,心中暗道成敗終是在此一舉。


    剛出關便來到王帳的阿伽利明王聽到浮屠舍利之時慧眼一亮,原本一直古井無波的臉部神色突然有了些許捉摸難定,這次閉關收獲不大,他倒是聽過浮屠舍利之名,這天下有名的佛門至寶也許對他武道之路更進一層有所幫助。


    王廷之內極靜,落針可聞。


    阿伽利明王毫不避諱直言道:“慚愧,所謂寶物動人心,我雖是出家之人,但這件浮屠舍利對我確實意義重大。如果本王藉此浮屠舍利武道一途有所突破,中原武林強如丁大將軍之流也可怡然不懼。”


    王廷重臣都麵現驚容,阿伽利明王已是地榜中的頂尖高手,武道之途如果再上一層進而獨秀天下,對整個吐蕃武林乃至吐蕃王朝的意義都非同小可,甚至連天朝都不敢對吐蕃輕易動兵。


    陵佑一看明王有所意動,急忙道:“我那北方的二十萬鐵騎枕戈待旦,隻等我王一聲令下,便可踏馬安西。”


    阿伽利明王不動聲色,沉聲問道:“陵將軍短期內可有幾成把握攻破龜茲城?”


    陵佑沉思,良久才道:“安西大都護李埠的統兵能力並不出眾,若是出其不意先行破掉安西兵漠東大營,陵佑可在一月之內站在龜茲城頭之上。”


    阿伽利明王不停點頭,緩緩道:“此戰範圍隻可控製在西域之內,要圍而不打,進而吞並安西都護府。至於高麗是存是亡,要看天朝皇帝天玄都的決心了。”


    陵佑明白明王已經同意對天朝用兵,麵露喜色道:“末將遵命。”


    阿伽利轉眼看向了端坐於王座略顯怯意的小男孩,柔聲道:“阿石那,你以為如何?”


    被皇叔一眼定了心神的吐蕃國王阿石那環顧四周,脆聲道:“既然浮屠舍利對我朝意義重大,就按明王叔的意思辦吧。”


    右相耶和華雖有不同意見,卻心知明王殿下在吐蕃王廷的地位意義重大,隻得默不作聲。


    “高廉此時就在帳外,可讓他把浮屠舍利就此獻上。”陵佑暗自慶幸高廉未聽自己所言暗中退走。他本是好戰之人,在戰爭麵前一切利益皆可舍棄,所以明王得到浮屠舍利對家族是利是弊已不在他的考慮之內。


    “宣他進來。”阿伽利明王沉聲道。


    在傳令兵的接引之下,高廉懷著忐忑之心進了吐蕃王帳,得知吐蕃要出兵二十萬進占西域之時,多日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下跪謝恩之後,與陵佑等軍中將領商定一月之後出兵西域,目的已達的高廉立馬差隨從帶來了放有浮屠舍利的沉香木盒,雙手獻於阿伽利明王。


    隻是此次圍魏救趙之舉究竟有幾分成算,他已不想考慮。任務既已完成,他要馬上迴去與高麗共存亡了。


    吐蕃山高水長,地廣人稀。


    兩日前,厲天途在牧民手中買下一匹健馬,此時正與雲夢蘿同騎而行,馳騁在遼闊無邊蔥脆蒼茫的草原之上。


    青藏高原的雄闊如果不能深入其中,是很難體會到的,那是一種完全放飛心靈放空思想的奇思妙感。寂靜空靈之下,人的靈魂會無限升華,難怪如此神奇的地方會出現阿伽利明王那樣的絕世高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俠厲天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令狐無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令狐無辜並收藏道俠厲天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