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
劉慶迴到王府,已是子時了。
李妤見劉慶遲遲未歸,自己也未能安枕。
劉慶迴到內室,草草擦了把臉,便坐於案邊長籲短歎。李妤見劉慶神色甚是怪異,便問道:“邵仲那位故友是何方神仙也,竟談了這麽久?”
劉慶輕描淡寫地道:“哦,談點閑話而已。”
李妤搖了搖頭,起身走近劉慶,伏於其肩,柔聲道:“你我夫妻之間,有甚事切勿相瞞矣!”
劉慶輕籲一口氣,於是將公孫儉之言一一道之。
李即聞言,驚得花容失色,道:“此乃亂臣賊子也!主公切莫聽信於他!”
劉慶點點頭,道:“唔,吾豈會輕信,吾自有道理的。”於是解衣上床,對李妤道:“早困了,睡吧。”
劉慶說是“早困了”,真的上了床卻又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直折騰到五更方才安靜下來。
次日,劉慶一整天沒出門,呆在書房裏發愣。公孫儉的一番話,深深地觸及了他的靈魂,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誘惑。當然,公孫儉關於“黃袍加身”之言,劉慶並不深信,與劉氏諸王侯相比,他也未必就稱得上是所謂“正宗”。但他的確是被朝廷的苛政和武帝的淫威壓得喘不過氣來。尤其是不久前的那道聖旨,於他劉慶乃至六安國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滅頂之災。
如果有一個機會改變這種狀況,於他來說,無疑是求之不得的一大幸事。且不說尚有無“黃袍加身”之望,隻要能讓他掙脫鎖鏈,做一個獨立的、不用事事看別人臉色的、可以按自己意願做事的理直氣壯的六安王,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如今,這個機會從天而降,就擺在他的麵前,隻要他點一點頭,他朝思暮想的一切,便有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這件事的風險也太大了。“謀逆反叛”,在古往今來的任何時代都是不可敕免的滅門之罪。而且,這種事的成功率是微乎其微的。單就本朝來說,自高祖起,韓信、英布、彭越、劉長、劉安、劉賜以及以劉濞為首的七國王侯,無一不是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如此,但就這樣白白放棄送上門來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是於心不甘的。放棄,便意味著認輸;放棄,就意味著此生將永遠再無翻身的機會了。人生能有幾迴搏呀?
他想,自己還是應當再與公孫儉聊一聊,深入地了解一下他所言的其他諸侯的真實境況。自己也還須將朝野各方的政治勢力、經濟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進行仔細的權衡比較。如果沒有五成以上的成功把握,他是絕不會輕舉妄動的。
晚上,他換上便裝,悄悄離開王府,隻身徑向江湖客棧而去。
剛一進門,便見客棧裏人頭攢動,好不熱鬧。許多人圍在前廳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好像是說這裏出了人命了。
劉慶心下一驚,忙向身邊一位後生問道:“誰死了?”
後生道:“不認識,是個複姓‘公孫’的外鄉人。”
劉慶腦子轟地一炸,又問:“如何死的?”
“據說是被刺客刺死的。”
劉慶一聞此言,立馬撥開眾人,上得樓來,進了公孫儉的房中一看,隻見公孫儉仰臥於床上,雙目緊閉,臉色慘白,枕邊一灘汙血。劉慶近前細瞧,但見其咽喉之中,有一道不足寸長之細痕。若不細瞧,幾乎看不出來。
劉慶心下一驚,打了個冷噤,慌忙下了樓,低著頭匆匆溜出了客棧,迴府而去。
剛進王府大門,便見內史邵仲從裏麵倉惶而出,一見劉慶,麵色愴然道:“主公迴來了?”
劉慶點點頭,道:“你那位故友公孫先生,說是有兩匹大宛名馬,想在六安換些精鐵。我迴他說,鐵礦已交朝廷管轄,由不得小王作主了。不知他今日迴去了沒有?”
邵仲哽咽道:“臣正要與主公稟報,公孫先生遇害了!”
劉慶佯作驚訝,道:“有這等事?可知係何人所為?”
邵仲搖搖頭,道:“尚不知,臣已派人去查了。”
劉慶點點頭,道:“一定要嚴查!一經查實,要嚴懲不貸!”
“諾。”
劉慶像是突然想起什麽,問道:“公孫先生原先是做什麽的?”
“迴主公,他早先在老家時是做買賣的。後來聽說去了京都,做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唔,知道了。”
邵仲去了,劉慶迴到書房,忽見書房的案幾放有一片竹簡,上麵歪歪斜斜地寫了四個大字:
客去主安
五十四
這場雪下了三天三夜,到初九日,開始放晴。六安城中,銀裝素裹,滿目晶瑩,別具風采。
早飯時,王後李妤對劉慶道:“來六安幾年了,難得見到如此的大雪,今日天已放晴,咱們出城去看看雪景如何?”
劉慶點點頭,道:“也好。”
飯後,二人叫上鍾沮,套上一輛馬車,徑往南門而去。
行了大約十多裏,王後讓停了下來。三人下了車,但見遠山近水,茫茫大地,盡皆白皚皚的一片,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閃光,顯得一派輝煌。
李妤一見風景如此之美,不由得興高采烈,歡唿雀躍,欠身捏起一個雪團,冷不防竟朝劉慶砸去。劉慶躲閃不及,被砸了個正著。李妤見狀,笑得彎下腰來。劉慶哪肯認輸,也欠身捏了幾個雪團,朝李妤砸去,但李妤身子靈巧,左躲右閃,一個也沒挨著,直氣得劉慶臉色通紅,卻也無可奈何。
嬉鬧了一會,三人重又上車,再往前行。
三人來到一個小鎮,此時已近午時,李妤道:“主公,臣妾瘋累了,肚子也餓了,找個酒店吃飯吧?”
劉慶點點頭,笑道:“今日全由你作主了,行不?”
李妤做了個鬼臉,道:“謝主公。”
三人見街邊有一家名叫“醉半街”的酒店,便停下車,走了進去。
一位胖乎乎的夥計見來了客人,忙上前招唿:“幾位來了,裏麵請!”又衝身後高聲唿道:“貴客三位,上茶來——”
劉慶笑笑道:“你這店名好大的口氣唷!”
夥計躬身應道:“做買賣嘛,哪個不是胡吹海誇,都這樣的。”
三人找了一個不大的雅間入座,鍾沮點了一盤燒野兔,一盤牛肉燒蘿卜。劉慶問夥計道:“有什麽好酒麽?”
“有啊,沒有好酒,哪敢稱‘醉半街’呀!”
“什麽酒?”
“殷家酒唄!你打聽打聽去,這殷家酒,在四郡八縣,是大名在外的,誰不知曉呀!”
“好吧,來一壇。”
“好嘞!”又衝外邊高嚷道:“燒野兔一盤,牛肉燒蘿卜一盤,殷家酒一壇嘞——”
不一時,酒菜俱上來了,三人喝酒吃肉,不大一會,便渾身都熱將起來。李妤量淺,沒喝上幾盞,便兩頰飛紅,出氣都粗了。她衝劉慶笑了笑,站起身道:“你們喝吧,我出去吹吹風去。”
劉慶、鍾沮又對飲了幾盞,彼此都有了幾分酒意。劉慶盯著鍾沮看了看,突然問道:“你幹嘛要殺他?”
鍾沮抬起頭,道:“誰?”
“公孫儉!”
鍾沮一驚,旋又鎮靜了下來,道:“主公如何就斷定是卑職所為哉?”
劉慶冷笑一聲,道:“別忘了,本王還跟你學過劍法哩!就那一劍封喉的功夫,六安國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鍾沮低下頭,沒有吭聲。
“你倒是說說,到底為什麽要殺他?”
“別逼他了,是臣妾讓他做的。”不知何時,李妤已迴到了房中。
“你?為什麽?”劉慶聞言大驚,直覺得不可思議。
“還能為什麽,為了保全主公!”
鍾沮站起身,道:“卑職先出去了。”
鍾沮走後,劉慶氣急敗壞地衝李妤吼道:“你可知道你在做什麽?你壞了吾之大事矣!你不與我商量就擅自作主,濫殺無辜,真乃膽大妄為也!”
“‘濫殺無辜’?”李妤道:“主公可知道這位‘無辜’是何許人麽?”
“他是誰?難道你知道不成?”
“據臣妾所知,他是廷尉府的人。”
劉慶聞言,大驚失色,道:“不會吧?”
“千真萬確!人家在給你下套,你還蒙在鼓裏,信以為真。你倒是想想,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哪個王侯會甘冒誅九族之險出頭聯盟謀反?何況如今諸侯手中俱無兵權,舉兵謀反談何容易?輕舉妄動無異於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這個公孫儉既然找上門來,足以說明廷尉府已盯上主公了!此人一旦迴到京都,後果將不堪設想!”言罷從懷中掏出一塊令牌,遞於劉慶道:“這是鍾沮從公孫儉身上搜出的廷尉府的令牌。”
劉慶接過令牌一看,果見上麵赫然陰刻有“廷尉府”三個大字,不禁驚出一身冷汗。便問道:“未見到此令牌之前,你又如何想到他會是廷尉府中之人哩?”
“有人給臣妾送來一封信。”說罷從懷中取出一片絲絹。
劉慶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寫道:
江湖客棧中之公孫者,乃廷尉府之密使也。
劉慶奇道:“此信何人所書?”
李妤搖搖頭,道:“臣妾亦不知其人也。此信是讓門房送給臣妾的。門房說是亦不識送信之人。”
劉慶歎曰:“真乃江湖險惡也!”
李妤道:“主公胸懷大誌,想有一番作為,臣妾理解。但大丈夫做事當審時度勢,知己知彼,三思而行,決不為不可為之事也!那日夜間聽過主公之言,臣妾便有一種不祥之感。次日臣妾又收到此信,便恍然大悟了。為防夜長夢多,隻得讓鍾沮先斬後奏了。”
劉慶聽了李妤的一席話,如夢初醒,唏噓不已,道:“若無愛妃當機立斷,劉慶怕是難逃此劫矣!” 忽又想到一事,道:“公孫儉乃邵仲所薦,難道邵仲他?”
“邵仲與他多年未見,怕也未必知道他的底細吧。”
“那倒也是。”
李妤輕聲道:“主公,臣妾還是那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劉慶點點頭,道:“吾有六安國,有愛妃,也當知足了。”
這時,鍾沮從外邊迴到了房中。劉慶對鍾沮道:“適才吾錯怪你了,望切勿介懷。”
鍾沮躬身道:“鍾沮生是主公之人,死是主公之鬼,主榮吾榮,主辱吾死,豈有它哉!‘錯怪’二字,幸勿談起矣!”五十五
元封五年春,六安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盤踞在六萬寨的匪盜在消停了一年之後,忽又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竄入蓼縣,將蓼縣鐵礦洗劫一空。
據傳六萬寨自匪首獨眼雷斃命後,新擁立一位人稱“金鋼刺”的人為頭領。此人不僅武藝高強,且善神機妙算。每次率眾下山,總是聲東擊西,神出鬼沒,速戰速決,不留痕跡。這一年之中,他們倒也沒在六安國中騷擾,而是舍近求遠,在廬江郡和九江郡做了幾起大案,弄得兩郡人心惶惶,聞盜色變。
蓼縣鐵礦自交由朝廷管轄之後,朝廷隻從九江郡抽調了兩百來名官軍兵士守護。這些兵士原以為鐵礦乃朝廷重地,無人敢犯,守礦不過是個閑差而已。因此平日裏也不練兵習武,隻管吃喝玩樂。孰料六萬寨匪盜星夜突襲,猶如奇兵天降,令其猝不及防。守礦官軍倉促迎敵,不堪一擊,哪裏還敢戀戰,隻得倉惶四逃,棄礦而去。匪盜幾乎兵不血刃,便大獲全勝,滿載而歸。
此事上奏朝廷後,武帝雷霆震怒,遂即頒旨,著令從廬江、九江和六安國抽調一萬兵馬,圍剿六萬寨。
六安國官兵業已遵旨遺散,剩下的不足千人,便悉數加入了征剿大軍。
征剿大軍在六萬寨四周合圍,全力攻山。不料攻了半個多月,也沒攻破寨門,官軍倒是死傷過半。大軍首領見山寨久攻不下,徒勞無功。若再僵持下去,更無勝算,弄不好甚至會全軍覆沒。便隻好檢點殘兵敗將,灰溜溜下山而去。
征剿失利的消息傳入京都,適逢大將軍衛青薨,武帝本來就心情鬱悶,現在愈加惱火,於是召集諸臣商討應對之策。
丞相石慶道:“蓼縣路途遙遠,朝遷若派征剿大軍千裏南下,勞師動眾,則事倍功半矣。臣聞去年六安王曾以引蛇出洞之計,一舉剿滅數以千計的匪盜,並擊斃匪首獨眼雷。如今可否仍令六安王重召舊部,再接征剿之任,朝廷坐待其成,豈不省去許多開銷和麻煩?”
廷尉杜周道:“臣以為萬萬不可!臣聞六安王素有野心,朝廷若允其重召舊部,擴充軍伍,必將使其猛虎添翼。到後來是前門防賊,後門揖盜,舊病未除,又添新患,豈非自尋煩惱?”
禦史大夫兒寬道:“廷尉之言差矣!臣以為為君者,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六安王自之國後,勵精圖治,廣施仁德,並無不軌之行,遷尉何以要無中生有,妄加猜忌邪?”
杜周道:“吾絕非‘妄加猜忌’。六安王若是吃喝玩樂,不理國政,朝廷反倒可以大放寬心;而這位小王爺一不圖安逸,二不圖享樂,一心隻為勵精圖治,可見其誌不小矣!廷尉府曾派出一人赴六安暗訪,結果無端被害,豈非大有蹊蹺?”
“好了,諸卿不必再爭了。”武帝道:“令六安王重召舊部之見,斷不可行。大軍勞師遠征,亦非良策。朕思量是否可以派一使臣,前去六萬寨招安?若能曉之以利害、誘之以利祿,說動匪首,使之棄暗投明、棄惡從善,改邪歸正,為朝廷所用,豈不是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陛下聖明!”諸臣一聞武帝之言,無不讚同。
“諸卿以為何人可當此任?”
杜周上前一步道:“臣以為禦史大夫兒寬伶牙俐齒、巧舌如簧,能說會道,循循善誘,可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匪首繳械下山。”
兒寬笑道:“廷尉大人莫不是要挾嫌報複於我?”
杜周冷笑一聲,道:“禦史大人何出此言哉?此乃聖上親授之重任,朝廷安危係於其一身,任重功高,朝野矚目。若非聖上信任之重臣,卑職焉敢輕薦哉!禦史大人該不會隻為擔憂一己之安危,意欲推辭吧?”
“臣以為不妥。”丞相石慶道:“六萬寨子匪盜乃一幫草寇,烏合之眾耳。朝廷若派禦史大人親往,豈非自貶身價,有損朝廷顏麵,助長賊寇之氣焰哉!”
武帝道:“丞相之言有理!依爾之見,當遣何人耶?”
“臣以為可就便從六安國中尋一機智善辯之人即可。”
“六安國有此類人才麽?”
“有。中尉詹磊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可當此任。”
武帝笑了笑,搖了搖頭,道:“此人不行。另尋一個吧。”
石慶有些困惑,又道:“那就讓郎中令鍾沮去吧?此人武功高強,膽大心細,且熟悉江湖規矩。”
“就他了。”武帝道:“爾就代朕擬旨,封鍾沮為安撫使,即日進山招安。”
“諾。”
五十六
劉慶自公孫儉假策反之事後,老成了許多,常常沉默寡言,似有心灰意冷之態。如今,邵仲與詹磊已進行了交接,邵仲已到內史府上任,詹磊接掌了隻有數百兵士的兵權。
接到聖旨後,鍾沮打點行裝,便去向劉慶辭別。劉慶一臉憂戚道:“愛卿此行,深入虎穴,隻身犯險,當慎之又慎矣!這幫匪盜,粗野無禮,一言不合,便會拔刀相見,與這等人去說仁義道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論,無異於是對牛彈琴,與虎謀皮矣!爾去之後,可將朝廷之意言明。他們能聽當然最好,若是不聽,亦無需枉費口舌,即可覓機下山,再尋它策。”
鍾沮道:“謝主公關心。主公無須擔憂,鍾沮闖蕩江湖多年,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況但凡匪盜之流,素將江湖義氣作為立身之本,反倒比官場之人厚道可信,量其不至與我為難矣。”
劉慶點點,道:“雖然如此,也還是要多加小心才是!你與管先生乃吾之左右臂膊,如今先生已去,隻有你能為吾分憂了。你我之間,名為君臣,實為兄弟,肝膽相照,相濡以沫。你若再有什麽閃失,小王便成殘廢之人了!”
聽了劉慶一番話,鍾沮甚為感動,躬身道:“主公放心,鍾沮自會全身而退的。”
鍾沮選了一匹駿馬,快馬加鞭,直往六萬寨方向而去。
一路上鍾沮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晌午時分,到達了山腰間的第一道寨門。
鍾沮對守門的小廝道:“吾乃六安國郎中令、皇上欽差安撫使鍾沮是也。奉聖旨前來山寨招安。請寨主出來說話!”
小廝聞言,立刻上山稟報。不一時, 小廝迴來道:“寨主吩咐,請鍾壯士入寨。”於是將鍾沮引入寨中一間寬大的廳堂之中,奉上茶水。這時,一位胖子進了門來,雙手一拱,道:“鍾壯士請了!”
鍾沮還了禮,問道:“請問尊駕可是寨主?”
胖子搖了搖頭,笑道:“非也。吾乃二寨主也。大寨主有事,不便出來,壯士有事就請直言吧。”
鍾沮從懷中取出聖旨,道:“此乃皇上禦筆親書之聖旨也。鍾某奉旨前來招安,皇上應允,對爾等既往不咎,望爾等棄暗投明,棄惡從善,繳械下山,同為我大漢朝廷效力,我們亦可化幹戈為玉帛。不知二寨主意下如何?”
胖子接過聖旨,看也沒看一眼就置於桌上,笑道:“官府之食,吾等是吃不慣的。不過,此事得由大寨主定奪。鍾壯士難得來一次,吾已安排了酒席,願與壯士共謀一醉,不知壯士意下如何?”
鍾沮笑道:“客隨主便吧。”
二人進了一座大廳,但見廳中已擺上了酒席。胖子將桌上一隻甜瓜一掰兩半,扔了一半給鍾沮,道:“先吃塊瓜,解解渴。”
鍾沮伸手接過,見此瓜方才半熟,便從瓤中吃了幾口,將瓜皮置於桌邊。
這時,一個羅羅抱來一壇酒。胖子伸手拍開封泥,但覺得一股濃鬱的酒香撲鼻而來。
鍾沮道:“想不到爾這深山之中,居然也有如此好酒?”
胖子笑道:“此酒乃本寨自家所釀也。”
“是麽?看來貴寨倒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也!”
二人端起酒盞,你來我往,喝將起來。
這時,一個小端廝了一大盆湯自門外進來,走至鍾沮身後時,胖子忽偷偷拈起桌上之瓜皮,自桌下朝那小廝腳下彈將過去。那小廝正好一腳踏上瓜皮,腳下失衡,身子向前一撲,手中之湯盆隨之往上一拋。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說時遲,那時快,但見鍾沮身影一閃,一個鉤腳將那小廝的頸脖勾起,不使其撲地,同時輕舒猿臂,將空中之湯盆穩穩接住,輕放於桌上,笑道:“呀,如此一盆雞湯,要是潑了,豈不可惜哉!”
胖子哈哈大笑起來,站起身,雙手一揖,道:“久聞鍾壯士武藝超群,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真讓兄弟開了眼了!來來來,兄弟敬你三盞!”
鍾沮亦拱手一揖道:“雕蟲小技耳,見笑見笑!”
酒過三巡,鍾沮道:“不知大寨主何時能與在下一見?”
胖子笑笑道:“大寨主今日怕是不能脫身了,明日吧。鍾壯士不必性急,有道是‘好事多磨’嘛!咱兄弟隻管喝酒便了!”
鍾沮一想也是。有道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與不成,不必去管它了,反正自己的使命已完成了,何不隨遇而安,喝它個一醉方休!他見這位二寨主也是個性情中人,倒看不出有甚不良之意,於是,便敞開了懷,與胖子對飲起來。
二人你敬我,我敬你,從晌午直喝到傍晚,都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
次日一早,鍾沮醒來,見胖子已經坐在旁邊等候了。
鍾沮問:“大寨主今日可能見我?”
胖子搖搖頭,道:“大寨主說暫不能見壯士,招安之事非無商量之餘地,但須六安王親自上山來,與大寨主麵談方可。”
鍾沮冷笑道:“大寨主短見了!六安王乃天皇貴胄,萬金之軀,豈能輕涉險境也!”
胖子笑了笑,道:“壯士來小寨已兩日了,涉險乎?”
鍾沮道:“在下乃賤命一條,不值幾何,生亦無趣,死亦無憾,與王爺萬金之軀豈可同日而語?”
“也罷,如果六安王無此誠意,此事就此為止。還望鍾壯士迴去稟告王爺,吾等在此靜候消息。壯士要是還想在山上盤桓幾日,兄弟奉陪;要是急於下山複命,兄弟恭送也!”
鍾沮聽了此言,尋思再等下去也是枉然,便拱手告辭,下山而去了。
劉慶迴到王府,已是子時了。
李妤見劉慶遲遲未歸,自己也未能安枕。
劉慶迴到內室,草草擦了把臉,便坐於案邊長籲短歎。李妤見劉慶神色甚是怪異,便問道:“邵仲那位故友是何方神仙也,竟談了這麽久?”
劉慶輕描淡寫地道:“哦,談點閑話而已。”
李妤搖了搖頭,起身走近劉慶,伏於其肩,柔聲道:“你我夫妻之間,有甚事切勿相瞞矣!”
劉慶輕籲一口氣,於是將公孫儉之言一一道之。
李即聞言,驚得花容失色,道:“此乃亂臣賊子也!主公切莫聽信於他!”
劉慶點點頭,道:“唔,吾豈會輕信,吾自有道理的。”於是解衣上床,對李妤道:“早困了,睡吧。”
劉慶說是“早困了”,真的上了床卻又翻來覆去地睡不著,直折騰到五更方才安靜下來。
次日,劉慶一整天沒出門,呆在書房裏發愣。公孫儉的一番話,深深地觸及了他的靈魂,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誘惑。當然,公孫儉關於“黃袍加身”之言,劉慶並不深信,與劉氏諸王侯相比,他也未必就稱得上是所謂“正宗”。但他的確是被朝廷的苛政和武帝的淫威壓得喘不過氣來。尤其是不久前的那道聖旨,於他劉慶乃至六安國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滅頂之災。
如果有一個機會改變這種狀況,於他來說,無疑是求之不得的一大幸事。且不說尚有無“黃袍加身”之望,隻要能讓他掙脫鎖鏈,做一個獨立的、不用事事看別人臉色的、可以按自己意願做事的理直氣壯的六安王,他也就心滿意足了。
如今,這個機會從天而降,就擺在他的麵前,隻要他點一點頭,他朝思暮想的一切,便有可能成為現實!
然而,這件事的風險也太大了。“謀逆反叛”,在古往今來的任何時代都是不可敕免的滅門之罪。而且,這種事的成功率是微乎其微的。單就本朝來說,自高祖起,韓信、英布、彭越、劉長、劉安、劉賜以及以劉濞為首的七國王侯,無一不是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如此,但就這樣白白放棄送上門來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也是於心不甘的。放棄,便意味著認輸;放棄,就意味著此生將永遠再無翻身的機會了。人生能有幾迴搏呀?
他想,自己還是應當再與公孫儉聊一聊,深入地了解一下他所言的其他諸侯的真實境況。自己也還須將朝野各方的政治勢力、經濟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進行仔細的權衡比較。如果沒有五成以上的成功把握,他是絕不會輕舉妄動的。
晚上,他換上便裝,悄悄離開王府,隻身徑向江湖客棧而去。
剛一進門,便見客棧裏人頭攢動,好不熱鬧。許多人圍在前廳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好像是說這裏出了人命了。
劉慶心下一驚,忙向身邊一位後生問道:“誰死了?”
後生道:“不認識,是個複姓‘公孫’的外鄉人。”
劉慶腦子轟地一炸,又問:“如何死的?”
“據說是被刺客刺死的。”
劉慶一聞此言,立馬撥開眾人,上得樓來,進了公孫儉的房中一看,隻見公孫儉仰臥於床上,雙目緊閉,臉色慘白,枕邊一灘汙血。劉慶近前細瞧,但見其咽喉之中,有一道不足寸長之細痕。若不細瞧,幾乎看不出來。
劉慶心下一驚,打了個冷噤,慌忙下了樓,低著頭匆匆溜出了客棧,迴府而去。
剛進王府大門,便見內史邵仲從裏麵倉惶而出,一見劉慶,麵色愴然道:“主公迴來了?”
劉慶點點頭,道:“你那位故友公孫先生,說是有兩匹大宛名馬,想在六安換些精鐵。我迴他說,鐵礦已交朝廷管轄,由不得小王作主了。不知他今日迴去了沒有?”
邵仲哽咽道:“臣正要與主公稟報,公孫先生遇害了!”
劉慶佯作驚訝,道:“有這等事?可知係何人所為?”
邵仲搖搖頭,道:“尚不知,臣已派人去查了。”
劉慶點點頭,道:“一定要嚴查!一經查實,要嚴懲不貸!”
“諾。”
劉慶像是突然想起什麽,問道:“公孫先生原先是做什麽的?”
“迴主公,他早先在老家時是做買賣的。後來聽說去了京都,做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唔,知道了。”
邵仲去了,劉慶迴到書房,忽見書房的案幾放有一片竹簡,上麵歪歪斜斜地寫了四個大字:
客去主安
五十四
這場雪下了三天三夜,到初九日,開始放晴。六安城中,銀裝素裹,滿目晶瑩,別具風采。
早飯時,王後李妤對劉慶道:“來六安幾年了,難得見到如此的大雪,今日天已放晴,咱們出城去看看雪景如何?”
劉慶點點頭,道:“也好。”
飯後,二人叫上鍾沮,套上一輛馬車,徑往南門而去。
行了大約十多裏,王後讓停了下來。三人下了車,但見遠山近水,茫茫大地,盡皆白皚皚的一片,在朝陽的映照下,熠熠閃光,顯得一派輝煌。
李妤一見風景如此之美,不由得興高采烈,歡唿雀躍,欠身捏起一個雪團,冷不防竟朝劉慶砸去。劉慶躲閃不及,被砸了個正著。李妤見狀,笑得彎下腰來。劉慶哪肯認輸,也欠身捏了幾個雪團,朝李妤砸去,但李妤身子靈巧,左躲右閃,一個也沒挨著,直氣得劉慶臉色通紅,卻也無可奈何。
嬉鬧了一會,三人重又上車,再往前行。
三人來到一個小鎮,此時已近午時,李妤道:“主公,臣妾瘋累了,肚子也餓了,找個酒店吃飯吧?”
劉慶點點頭,笑道:“今日全由你作主了,行不?”
李妤做了個鬼臉,道:“謝主公。”
三人見街邊有一家名叫“醉半街”的酒店,便停下車,走了進去。
一位胖乎乎的夥計見來了客人,忙上前招唿:“幾位來了,裏麵請!”又衝身後高聲唿道:“貴客三位,上茶來——”
劉慶笑笑道:“你這店名好大的口氣唷!”
夥計躬身應道:“做買賣嘛,哪個不是胡吹海誇,都這樣的。”
三人找了一個不大的雅間入座,鍾沮點了一盤燒野兔,一盤牛肉燒蘿卜。劉慶問夥計道:“有什麽好酒麽?”
“有啊,沒有好酒,哪敢稱‘醉半街’呀!”
“什麽酒?”
“殷家酒唄!你打聽打聽去,這殷家酒,在四郡八縣,是大名在外的,誰不知曉呀!”
“好吧,來一壇。”
“好嘞!”又衝外邊高嚷道:“燒野兔一盤,牛肉燒蘿卜一盤,殷家酒一壇嘞——”
不一時,酒菜俱上來了,三人喝酒吃肉,不大一會,便渾身都熱將起來。李妤量淺,沒喝上幾盞,便兩頰飛紅,出氣都粗了。她衝劉慶笑了笑,站起身道:“你們喝吧,我出去吹吹風去。”
劉慶、鍾沮又對飲了幾盞,彼此都有了幾分酒意。劉慶盯著鍾沮看了看,突然問道:“你幹嘛要殺他?”
鍾沮抬起頭,道:“誰?”
“公孫儉!”
鍾沮一驚,旋又鎮靜了下來,道:“主公如何就斷定是卑職所為哉?”
劉慶冷笑一聲,道:“別忘了,本王還跟你學過劍法哩!就那一劍封喉的功夫,六安國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鍾沮低下頭,沒有吭聲。
“你倒是說說,到底為什麽要殺他?”
“別逼他了,是臣妾讓他做的。”不知何時,李妤已迴到了房中。
“你?為什麽?”劉慶聞言大驚,直覺得不可思議。
“還能為什麽,為了保全主公!”
鍾沮站起身,道:“卑職先出去了。”
鍾沮走後,劉慶氣急敗壞地衝李妤吼道:“你可知道你在做什麽?你壞了吾之大事矣!你不與我商量就擅自作主,濫殺無辜,真乃膽大妄為也!”
“‘濫殺無辜’?”李妤道:“主公可知道這位‘無辜’是何許人麽?”
“他是誰?難道你知道不成?”
“據臣妾所知,他是廷尉府的人。”
劉慶聞言,大驚失色,道:“不會吧?”
“千真萬確!人家在給你下套,你還蒙在鼓裏,信以為真。你倒是想想,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哪個王侯會甘冒誅九族之險出頭聯盟謀反?何況如今諸侯手中俱無兵權,舉兵謀反談何容易?輕舉妄動無異於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這個公孫儉既然找上門來,足以說明廷尉府已盯上主公了!此人一旦迴到京都,後果將不堪設想!”言罷從懷中掏出一塊令牌,遞於劉慶道:“這是鍾沮從公孫儉身上搜出的廷尉府的令牌。”
劉慶接過令牌一看,果見上麵赫然陰刻有“廷尉府”三個大字,不禁驚出一身冷汗。便問道:“未見到此令牌之前,你又如何想到他會是廷尉府中之人哩?”
“有人給臣妾送來一封信。”說罷從懷中取出一片絲絹。
劉慶接過一看,隻見上麵寫道:
江湖客棧中之公孫者,乃廷尉府之密使也。
劉慶奇道:“此信何人所書?”
李妤搖搖頭,道:“臣妾亦不知其人也。此信是讓門房送給臣妾的。門房說是亦不識送信之人。”
劉慶歎曰:“真乃江湖險惡也!”
李妤道:“主公胸懷大誌,想有一番作為,臣妾理解。但大丈夫做事當審時度勢,知己知彼,三思而行,決不為不可為之事也!那日夜間聽過主公之言,臣妾便有一種不祥之感。次日臣妾又收到此信,便恍然大悟了。為防夜長夢多,隻得讓鍾沮先斬後奏了。”
劉慶聽了李妤的一席話,如夢初醒,唏噓不已,道:“若無愛妃當機立斷,劉慶怕是難逃此劫矣!” 忽又想到一事,道:“公孫儉乃邵仲所薦,難道邵仲他?”
“邵仲與他多年未見,怕也未必知道他的底細吧。”
“那倒也是。”
李妤輕聲道:“主公,臣妾還是那句老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劉慶點點頭,道:“吾有六安國,有愛妃,也當知足了。”
這時,鍾沮從外邊迴到了房中。劉慶對鍾沮道:“適才吾錯怪你了,望切勿介懷。”
鍾沮躬身道:“鍾沮生是主公之人,死是主公之鬼,主榮吾榮,主辱吾死,豈有它哉!‘錯怪’二字,幸勿談起矣!”五十五
元封五年春,六安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盤踞在六萬寨的匪盜在消停了一年之後,忽又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竄入蓼縣,將蓼縣鐵礦洗劫一空。
據傳六萬寨自匪首獨眼雷斃命後,新擁立一位人稱“金鋼刺”的人為頭領。此人不僅武藝高強,且善神機妙算。每次率眾下山,總是聲東擊西,神出鬼沒,速戰速決,不留痕跡。這一年之中,他們倒也沒在六安國中騷擾,而是舍近求遠,在廬江郡和九江郡做了幾起大案,弄得兩郡人心惶惶,聞盜色變。
蓼縣鐵礦自交由朝廷管轄之後,朝廷隻從九江郡抽調了兩百來名官軍兵士守護。這些兵士原以為鐵礦乃朝廷重地,無人敢犯,守礦不過是個閑差而已。因此平日裏也不練兵習武,隻管吃喝玩樂。孰料六萬寨匪盜星夜突襲,猶如奇兵天降,令其猝不及防。守礦官軍倉促迎敵,不堪一擊,哪裏還敢戀戰,隻得倉惶四逃,棄礦而去。匪盜幾乎兵不血刃,便大獲全勝,滿載而歸。
此事上奏朝廷後,武帝雷霆震怒,遂即頒旨,著令從廬江、九江和六安國抽調一萬兵馬,圍剿六萬寨。
六安國官兵業已遵旨遺散,剩下的不足千人,便悉數加入了征剿大軍。
征剿大軍在六萬寨四周合圍,全力攻山。不料攻了半個多月,也沒攻破寨門,官軍倒是死傷過半。大軍首領見山寨久攻不下,徒勞無功。若再僵持下去,更無勝算,弄不好甚至會全軍覆沒。便隻好檢點殘兵敗將,灰溜溜下山而去。
征剿失利的消息傳入京都,適逢大將軍衛青薨,武帝本來就心情鬱悶,現在愈加惱火,於是召集諸臣商討應對之策。
丞相石慶道:“蓼縣路途遙遠,朝遷若派征剿大軍千裏南下,勞師動眾,則事倍功半矣。臣聞去年六安王曾以引蛇出洞之計,一舉剿滅數以千計的匪盜,並擊斃匪首獨眼雷。如今可否仍令六安王重召舊部,再接征剿之任,朝廷坐待其成,豈不省去許多開銷和麻煩?”
廷尉杜周道:“臣以為萬萬不可!臣聞六安王素有野心,朝廷若允其重召舊部,擴充軍伍,必將使其猛虎添翼。到後來是前門防賊,後門揖盜,舊病未除,又添新患,豈非自尋煩惱?”
禦史大夫兒寬道:“廷尉之言差矣!臣以為為君者,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六安王自之國後,勵精圖治,廣施仁德,並無不軌之行,遷尉何以要無中生有,妄加猜忌邪?”
杜周道:“吾絕非‘妄加猜忌’。六安王若是吃喝玩樂,不理國政,朝廷反倒可以大放寬心;而這位小王爺一不圖安逸,二不圖享樂,一心隻為勵精圖治,可見其誌不小矣!廷尉府曾派出一人赴六安暗訪,結果無端被害,豈非大有蹊蹺?”
“好了,諸卿不必再爭了。”武帝道:“令六安王重召舊部之見,斷不可行。大軍勞師遠征,亦非良策。朕思量是否可以派一使臣,前去六萬寨招安?若能曉之以利害、誘之以利祿,說動匪首,使之棄暗投明、棄惡從善,改邪歸正,為朝廷所用,豈不是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陛下聖明!”諸臣一聞武帝之言,無不讚同。
“諸卿以為何人可當此任?”
杜周上前一步道:“臣以為禦史大夫兒寬伶牙俐齒、巧舌如簧,能說會道,循循善誘,可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匪首繳械下山。”
兒寬笑道:“廷尉大人莫不是要挾嫌報複於我?”
杜周冷笑一聲,道:“禦史大人何出此言哉?此乃聖上親授之重任,朝廷安危係於其一身,任重功高,朝野矚目。若非聖上信任之重臣,卑職焉敢輕薦哉!禦史大人該不會隻為擔憂一己之安危,意欲推辭吧?”
“臣以為不妥。”丞相石慶道:“六萬寨子匪盜乃一幫草寇,烏合之眾耳。朝廷若派禦史大人親往,豈非自貶身價,有損朝廷顏麵,助長賊寇之氣焰哉!”
武帝道:“丞相之言有理!依爾之見,當遣何人耶?”
“臣以為可就便從六安國中尋一機智善辯之人即可。”
“六安國有此類人才麽?”
“有。中尉詹磊才思敏捷,能言善辯,可當此任。”
武帝笑了笑,搖了搖頭,道:“此人不行。另尋一個吧。”
石慶有些困惑,又道:“那就讓郎中令鍾沮去吧?此人武功高強,膽大心細,且熟悉江湖規矩。”
“就他了。”武帝道:“爾就代朕擬旨,封鍾沮為安撫使,即日進山招安。”
“諾。”
五十六
劉慶自公孫儉假策反之事後,老成了許多,常常沉默寡言,似有心灰意冷之態。如今,邵仲與詹磊已進行了交接,邵仲已到內史府上任,詹磊接掌了隻有數百兵士的兵權。
接到聖旨後,鍾沮打點行裝,便去向劉慶辭別。劉慶一臉憂戚道:“愛卿此行,深入虎穴,隻身犯險,當慎之又慎矣!這幫匪盜,粗野無禮,一言不合,便會拔刀相見,與這等人去說仁義道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論,無異於是對牛彈琴,與虎謀皮矣!爾去之後,可將朝廷之意言明。他們能聽當然最好,若是不聽,亦無需枉費口舌,即可覓機下山,再尋它策。”
鍾沮道:“謝主公關心。主公無須擔憂,鍾沮闖蕩江湖多年,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況但凡匪盜之流,素將江湖義氣作為立身之本,反倒比官場之人厚道可信,量其不至與我為難矣。”
劉慶點點,道:“雖然如此,也還是要多加小心才是!你與管先生乃吾之左右臂膊,如今先生已去,隻有你能為吾分憂了。你我之間,名為君臣,實為兄弟,肝膽相照,相濡以沫。你若再有什麽閃失,小王便成殘廢之人了!”
聽了劉慶一番話,鍾沮甚為感動,躬身道:“主公放心,鍾沮自會全身而退的。”
鍾沮選了一匹駿馬,快馬加鞭,直往六萬寨方向而去。
一路上鍾沮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晌午時分,到達了山腰間的第一道寨門。
鍾沮對守門的小廝道:“吾乃六安國郎中令、皇上欽差安撫使鍾沮是也。奉聖旨前來山寨招安。請寨主出來說話!”
小廝聞言,立刻上山稟報。不一時, 小廝迴來道:“寨主吩咐,請鍾壯士入寨。”於是將鍾沮引入寨中一間寬大的廳堂之中,奉上茶水。這時,一位胖子進了門來,雙手一拱,道:“鍾壯士請了!”
鍾沮還了禮,問道:“請問尊駕可是寨主?”
胖子搖了搖頭,笑道:“非也。吾乃二寨主也。大寨主有事,不便出來,壯士有事就請直言吧。”
鍾沮從懷中取出聖旨,道:“此乃皇上禦筆親書之聖旨也。鍾某奉旨前來招安,皇上應允,對爾等既往不咎,望爾等棄暗投明,棄惡從善,繳械下山,同為我大漢朝廷效力,我們亦可化幹戈為玉帛。不知二寨主意下如何?”
胖子接過聖旨,看也沒看一眼就置於桌上,笑道:“官府之食,吾等是吃不慣的。不過,此事得由大寨主定奪。鍾壯士難得來一次,吾已安排了酒席,願與壯士共謀一醉,不知壯士意下如何?”
鍾沮笑道:“客隨主便吧。”
二人進了一座大廳,但見廳中已擺上了酒席。胖子將桌上一隻甜瓜一掰兩半,扔了一半給鍾沮,道:“先吃塊瓜,解解渴。”
鍾沮伸手接過,見此瓜方才半熟,便從瓤中吃了幾口,將瓜皮置於桌邊。
這時,一個羅羅抱來一壇酒。胖子伸手拍開封泥,但覺得一股濃鬱的酒香撲鼻而來。
鍾沮道:“想不到爾這深山之中,居然也有如此好酒?”
胖子笑道:“此酒乃本寨自家所釀也。”
“是麽?看來貴寨倒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也!”
二人端起酒盞,你來我往,喝將起來。
這時,一個小端廝了一大盆湯自門外進來,走至鍾沮身後時,胖子忽偷偷拈起桌上之瓜皮,自桌下朝那小廝腳下彈將過去。那小廝正好一腳踏上瓜皮,腳下失衡,身子向前一撲,手中之湯盆隨之往上一拋。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說時遲,那時快,但見鍾沮身影一閃,一個鉤腳將那小廝的頸脖勾起,不使其撲地,同時輕舒猿臂,將空中之湯盆穩穩接住,輕放於桌上,笑道:“呀,如此一盆雞湯,要是潑了,豈不可惜哉!”
胖子哈哈大笑起來,站起身,雙手一揖,道:“久聞鍾壯士武藝超群,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真讓兄弟開了眼了!來來來,兄弟敬你三盞!”
鍾沮亦拱手一揖道:“雕蟲小技耳,見笑見笑!”
酒過三巡,鍾沮道:“不知大寨主何時能與在下一見?”
胖子笑笑道:“大寨主今日怕是不能脫身了,明日吧。鍾壯士不必性急,有道是‘好事多磨’嘛!咱兄弟隻管喝酒便了!”
鍾沮一想也是。有道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與不成,不必去管它了,反正自己的使命已完成了,何不隨遇而安,喝它個一醉方休!他見這位二寨主也是個性情中人,倒看不出有甚不良之意,於是,便敞開了懷,與胖子對飲起來。
二人你敬我,我敬你,從晌午直喝到傍晚,都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
次日一早,鍾沮醒來,見胖子已經坐在旁邊等候了。
鍾沮問:“大寨主今日可能見我?”
胖子搖搖頭,道:“大寨主說暫不能見壯士,招安之事非無商量之餘地,但須六安王親自上山來,與大寨主麵談方可。”
鍾沮冷笑道:“大寨主短見了!六安王乃天皇貴胄,萬金之軀,豈能輕涉險境也!”
胖子笑了笑,道:“壯士來小寨已兩日了,涉險乎?”
鍾沮道:“在下乃賤命一條,不值幾何,生亦無趣,死亦無憾,與王爺萬金之軀豈可同日而語?”
“也罷,如果六安王無此誠意,此事就此為止。還望鍾壯士迴去稟告王爺,吾等在此靜候消息。壯士要是還想在山上盤桓幾日,兄弟奉陪;要是急於下山複命,兄弟恭送也!”
鍾沮聽了此言,尋思再等下去也是枉然,便拱手告辭,下山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