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王劉慶將國中發生之事,一一具實寫了奏折,送呈京都。暗忖皇上禦覽此折後定會龍顏大怒,降罪於己。然事已至此,多憂亦無益,隻得聽天由命了。
冬月初,朝廷傳下聖旨,聖旨中居然並無怪罪之言,隻是對管筇之死甚表惋惜。廷尉府在審理前丞相趙周一案時,已了知毛蒼乃其黨羽,正待查處。因此武帝對毛蒼之死,漠然置之。聖旨中對六安國傅、相之缺,並未補置,隻是擢鍾沮為郎中令,秩六百石;朱然為侍郎,秩四百石。原郎中令遷置他國就任。
劉慶暗忖:太傅一職,原為諸侯王年幼時所設,職在輔教幼王。如今自己業已長大成人,獨當一麵,置與不置,已無關緊要。然國相一職,乃王國眾臣之綱領,若久以虛位,恐會荒誤國政也。聖上為何不為六安置相?實難理喻,真乃聖意難測矣!好在鍾沮、朱然得以補任實缺,有了名份,也算成了正果,使他於心稍安。鍾沮原乃淮南王府衛尉,又是武林高手,為人豪俠義氣,頗得王府諸人敬重;朱然乃先王舊臣,在膠東王府效力多年,文武兼修。此二人皆因與淮南、衡山舊案有涉,劉慶亦不便舉薦。想不到聖上竟如此心細,破格加恩擢用。看來聖上對六安之情,實是了如指掌。想到此,劉慶在高興之餘,亦有幾分驚悚之意。
正在此時,府中家僮來報:中尉邵仲求見。劉慶忙叫“快請”。
邵仲進來,與劉慶施禮道:“微臣叩見主公!”
“快快請起。”劉慶道:“將軍辛苦了!”
“不敢。”
“礦上的事如何了?吾正欲著人打聽,想不到將軍倒來了。”
邵仲道:“礦上的諸事俱已就緒。所采之礦石已堆積如山。隻是冶煉不甚順利。我等先前以柴薪燒煉,爐溫不足,久煉不成。後著人至九江郡打聽,原來冶鐵須以煤炭燒煉。但吾國中無有煤炭,須從壽州八公山一帶購運。此事當需不小一筆開支。微臣此次迴來,便是迴稟此事,請主公定奪。”
“約需幾何?”
“臣據估算,至少需備齊三個月的燃料,約需三千兩吧。”
劉慶聞言,皺起了眉頭,道:“按說三千兩也不算大數,隻是眼下國庫拮據,入不敷出,捉襟見肘,上哪去尋這樣一筆銀子?”
邵仲道:“若是無銀購買燃料,礦上便隻得停工了。”
正當劉慶急得抓耳撓腮之時,王後李妤進得門來,聞說此事,擰眉細想一會,道:“臣妾倒有一個權宜之計。”
劉慶哂笑道:“該不是又要我等捐款吧?”
“非也。”
“願聞其詳。”
李妤道:“毛蒼死後,府中眷屬已遷居他鄉。吾聞遷行之時,俱有兵士監隨,並未見帶走多少金銀細軟。人去之後,相府便已鎖封。臣妾私忖,毛蒼若如眾人所疑果真貪墨,其庫金當仍在相府之中。王爺如能令人開府細查,應有意中之獲。若無所獲,反倒證明其無辜遭陷,盡可還其清白,正好澄清一樁懸案,不亦是一樁好事哉?”
劉慶一聽此言,先是歡喜,後又犯愁,道:“此主意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但啟封清查罪臣宅府,須報朝廷應準。眼下尚無旨意,豈可擅為之?”
邵仲道:“主公不必躊躇。此事可由微臣私下去辦。主公隻當不知。日後縱使朝廷怪罪,自有微臣當之,絕不至累及主公便了。”
劉慶笑道:“將軍一片苦心,小王心領了。然吾既為一國之王,豈可遇險即退,讓他人代吾受過?也罷,此事便交將軍去辦,清查時務須仔細,一草一木皆須造冊存帳。日後朝廷若是怪罪下來,汝但言‘奉命行事’便了。”
“這……”
“就這樣吧,此事暫不宜聲張,辦妥即來複命。”
“諾。”
次日,邵仲從軍中挑選年長老成者十人,悄悄開啟了相府之門,進門後吩咐門前守衛,無王爺之命,任何人不得擅入。
眾人對府中百餘間房屋逐一進行勘查,見府中雖也不乏有值之物,但竟無一兩現銀。
邵仲不禁納悶:難道世人真地冤枉了毛蒼?毛蒼為相十年,把持國之金庫,焉能如此清白?以自己對其人之了解,毛蒼絕非清廉之輩!那麽,相府之金又藏於何處呢?
邵仲在毛蒼及其妻妾的內室之間徘徊良久,忽見兩室之間的牆壁厚逾數尺。邵仲以手敲之,但聞“咚咚”之聲。邵仲大喜,喚來兩名兵士,刨開此壁,但見其中果為夾壁,內有數十隻朱漆描金的碩大木箱,堆放其中。夾壁一角,放有一卷記著金庫帳目的舊羊皮。邵仲啟開一隻木箱,但覺眼前一亮,箱中盡皆黃金白銀珠寶玉器。令人眼花繚亂。邵仲歎曰:此公貪來若多金銀財寶,未及享用,便命歸黃泉。可見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多貪又有何益哉!遂命人將箱中之物一一登記造冊,調來兩輛大車,將木箱運往金庫。自己則帶著那卷舊羊皮來到王府,將此情向劉慶稟報。
劉慶聞訊,喜不自勝。道:“將軍無異於惠吾王國之基也!”遂令將所獲之金一分為三:一份解送京都,並附一請罪奏折;一份用於賑災;餘下一份用於購運煤炭及國之用度。
冬月初,朝廷傳下聖旨,聖旨中居然並無怪罪之言,隻是對管筇之死甚表惋惜。廷尉府在審理前丞相趙周一案時,已了知毛蒼乃其黨羽,正待查處。因此武帝對毛蒼之死,漠然置之。聖旨中對六安國傅、相之缺,並未補置,隻是擢鍾沮為郎中令,秩六百石;朱然為侍郎,秩四百石。原郎中令遷置他國就任。
劉慶暗忖:太傅一職,原為諸侯王年幼時所設,職在輔教幼王。如今自己業已長大成人,獨當一麵,置與不置,已無關緊要。然國相一職,乃王國眾臣之綱領,若久以虛位,恐會荒誤國政也。聖上為何不為六安置相?實難理喻,真乃聖意難測矣!好在鍾沮、朱然得以補任實缺,有了名份,也算成了正果,使他於心稍安。鍾沮原乃淮南王府衛尉,又是武林高手,為人豪俠義氣,頗得王府諸人敬重;朱然乃先王舊臣,在膠東王府效力多年,文武兼修。此二人皆因與淮南、衡山舊案有涉,劉慶亦不便舉薦。想不到聖上竟如此心細,破格加恩擢用。看來聖上對六安之情,實是了如指掌。想到此,劉慶在高興之餘,亦有幾分驚悚之意。
正在此時,府中家僮來報:中尉邵仲求見。劉慶忙叫“快請”。
邵仲進來,與劉慶施禮道:“微臣叩見主公!”
“快快請起。”劉慶道:“將軍辛苦了!”
“不敢。”
“礦上的事如何了?吾正欲著人打聽,想不到將軍倒來了。”
邵仲道:“礦上的諸事俱已就緒。所采之礦石已堆積如山。隻是冶煉不甚順利。我等先前以柴薪燒煉,爐溫不足,久煉不成。後著人至九江郡打聽,原來冶鐵須以煤炭燒煉。但吾國中無有煤炭,須從壽州八公山一帶購運。此事當需不小一筆開支。微臣此次迴來,便是迴稟此事,請主公定奪。”
“約需幾何?”
“臣據估算,至少需備齊三個月的燃料,約需三千兩吧。”
劉慶聞言,皺起了眉頭,道:“按說三千兩也不算大數,隻是眼下國庫拮據,入不敷出,捉襟見肘,上哪去尋這樣一筆銀子?”
邵仲道:“若是無銀購買燃料,礦上便隻得停工了。”
正當劉慶急得抓耳撓腮之時,王後李妤進得門來,聞說此事,擰眉細想一會,道:“臣妾倒有一個權宜之計。”
劉慶哂笑道:“該不是又要我等捐款吧?”
“非也。”
“願聞其詳。”
李妤道:“毛蒼死後,府中眷屬已遷居他鄉。吾聞遷行之時,俱有兵士監隨,並未見帶走多少金銀細軟。人去之後,相府便已鎖封。臣妾私忖,毛蒼若如眾人所疑果真貪墨,其庫金當仍在相府之中。王爺如能令人開府細查,應有意中之獲。若無所獲,反倒證明其無辜遭陷,盡可還其清白,正好澄清一樁懸案,不亦是一樁好事哉?”
劉慶一聽此言,先是歡喜,後又犯愁,道:“此主意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但啟封清查罪臣宅府,須報朝廷應準。眼下尚無旨意,豈可擅為之?”
邵仲道:“主公不必躊躇。此事可由微臣私下去辦。主公隻當不知。日後縱使朝廷怪罪,自有微臣當之,絕不至累及主公便了。”
劉慶笑道:“將軍一片苦心,小王心領了。然吾既為一國之王,豈可遇險即退,讓他人代吾受過?也罷,此事便交將軍去辦,清查時務須仔細,一草一木皆須造冊存帳。日後朝廷若是怪罪下來,汝但言‘奉命行事’便了。”
“這……”
“就這樣吧,此事暫不宜聲張,辦妥即來複命。”
“諾。”
次日,邵仲從軍中挑選年長老成者十人,悄悄開啟了相府之門,進門後吩咐門前守衛,無王爺之命,任何人不得擅入。
眾人對府中百餘間房屋逐一進行勘查,見府中雖也不乏有值之物,但竟無一兩現銀。
邵仲不禁納悶:難道世人真地冤枉了毛蒼?毛蒼為相十年,把持國之金庫,焉能如此清白?以自己對其人之了解,毛蒼絕非清廉之輩!那麽,相府之金又藏於何處呢?
邵仲在毛蒼及其妻妾的內室之間徘徊良久,忽見兩室之間的牆壁厚逾數尺。邵仲以手敲之,但聞“咚咚”之聲。邵仲大喜,喚來兩名兵士,刨開此壁,但見其中果為夾壁,內有數十隻朱漆描金的碩大木箱,堆放其中。夾壁一角,放有一卷記著金庫帳目的舊羊皮。邵仲啟開一隻木箱,但覺眼前一亮,箱中盡皆黃金白銀珠寶玉器。令人眼花繚亂。邵仲歎曰:此公貪來若多金銀財寶,未及享用,便命歸黃泉。可見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多貪又有何益哉!遂命人將箱中之物一一登記造冊,調來兩輛大車,將木箱運往金庫。自己則帶著那卷舊羊皮來到王府,將此情向劉慶稟報。
劉慶聞訊,喜不自勝。道:“將軍無異於惠吾王國之基也!”遂令將所獲之金一分為三:一份解送京都,並附一請罪奏折;一份用於賑災;餘下一份用於購運煤炭及國之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