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筇歸國就任太傅的消息不脛而走,在六安國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上至王府、相府,下至文武百官,反映各不相同。有人興高采烈,喜不自禁;有人如喪考妣,如遭霜打。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也。
國相毛蒼是最早聽到這個消息的。於他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他煞費苦心安排的調虎離山、釜底抽薪之計,隨著丞相趙周的死亡和管筇的去而複返,算是徹底破產了。趙周的倒台和死亡,使他在朝中失去了根基和靠山;而如今的管筇,不單是作為王爺的師傅,而且還是聖上親封的太傅。按大漢的官製,王國的太傅是權高位重的。今後,他如何去對付這位卷土重來的老對手,還真是心中無底了。
對於管筇的歸來,最開心的當然是劉慶了。這位過去的師傅、如今的太傅的歸來,使他如虎添翼。管筇就任太傅,將會徹底改變王國中高官勢力的比例,將會根本扭轉王權與相權僵持對峙的局麵。今後,他的地位會更加鞏固,他的政令更加暢通。而且,有了管筇做他的堅強後盾,他在推行新政時,心中會更有底氣。
他讓朱然找了些糧食,送到殷老七那兒。請殷老七釀上幾壇好酒。自之國以來,由於災荒的緣故,除了招待欽差,他還未在王府中擺過一次酒宴。就連那次大婚,也隻是有菜無酒小吃了一下。這次,他要破一次例,要大張旗鼓地宴請幾位重臣,名正言順地為這位新任太傅接風洗塵。
元鼎六年十月初七日,太傅管筇終於風塵仆仆迴到了六安。
王府之中張燈結彩。弄得比王爺大婚時還要熱鬧。
傍晚時分,國相毛蒼、內史周原、中尉邵仲等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一一應邀進了王府。
賓主坐定後,劉慶端起手中的酒,謂眾人道:“諸位愛卿,今日小王破例略備菲酌,一來是對列位多日來勤於國事聊作慰勞犒賞,二來是為新任太傅接風洗塵。來,吾等同飲此盞,祝吾六安國祚昌盛,萬民康樂!”
“謝主公!”眾人一齊將酒盞高舉過頂,遂後一飲而盡。
中尉邵仲飲過之後,嘖嘖嘴道:“真乃好酒也!是不是殷家酒坊所釀?”
劉慶笑道:“中尉好不口刁也!正是殷家酒坊所釀。”於是又斟了一盞酒,起身對管筇道:“先生一路顛簸辛苦,學生敬您一盞!”
管筇躬身一禮,道:“主公盛情,老朽愧不敢當。恭敬不如從命,吾先幹為敬了!”言罷亦一飲而盡。
毛蒼亦斟滿一盞酒,笑吟吟端起道:“數月不見太傅,思念甚切!而今太傅歸國,實乃吾六安君臣之幸也!老夫敬你一盞!”管筇端起酒盞,笑道:“蒙相爺厚愛,不勝榮幸矣!”遂將酒仰脖幹了。
周原亦端起酒,起身道:“先生榮任太傅,實乃可喜可賀!下官敬您一盞!”
管筇起身應道:“老朽乃疏懶之人,本無心於仕途,隻是聖恩難卻,不得不勉為其難矣!”言罷將盞中之酒飲之,又笑道:“吾離京之前,曾偶遇一人,姓童,與內史大人極為相像,甚是奇哉!”
周原略一怔,笑道:“世上相像之人多矣,何足怪哉!”
中尉、禦史大夫、郎中令與各郎官亦紛紛起身敬酒,管筇一一答謝之。不一時,管筇已不勝酒力,先行告退了。
酒宴散後,劉慶入內室找到管筇。君臣師生二人促膝而坐,以茶代酒,一吐別後思念之情。
管筇問及國中情況。劉慶道:“先生迴來得正是時候。吾有一事,正要與先生討教。”
“主公請講。”
“如今國中賑災之事已基本就緒,商貿流通亦日見活躍繁榮。隻是國力過於衰微,國庫空虛,加之減稅免賦,致使捉襟見肘,步履維艱。吾嚐思之,如今世上生財之快捷之道無非鑄幣、煮鹽與冶鐵三條。鑄幣乃天下命脈所在,斷不可行;而六安不似膠東,遠離海岸,又無鹽可煮。餘下隻有冶鐵一計了。據探蓼縣一帶地下鐵礦甚多,如能加以利用,亦不失為一條富國之良策也!隻是此計有違朝廷禁令,恐會招惹是非,如之奈何?”
管筇拈須沉吟良久,方道:“若能開冶鐵礦,不僅能解國中燃眉之急,亦是一條富民之道也。隻是於朝廷製度有礙,切不可瞞天過海,輕舉妄動!不過,吾有一計,倒也不妨一試。”
“何計?快快講來!”
“主公可否上一奏疏,言明六安近年災荒之情,請求代為朝廷開采鐵礦,實施‘以冶代賑’之策。所冶之鐵,與朝廷三七分成,交三留七。這樣一來,朝廷既可省去賑災之銀,又可不費一鍬一鋤,坐收三分之純利,何樂而不為也?況且‘以冶代賑’乃特殊之例,他國亦不至攀比仿效,於朝廷製度也就無甚傷害了。”
劉慶一聽大喜,雙手直搓,道:“先生真乃大智之人也!此計甚妙,吾今夜便來起草奏疏,明日便派人快馬送往京都!”
管筇笑道:“也不用如此急切。要將實施細節考慮周全,一一言透。皇上聰明睿智,可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喲!另外,此疏若按常規遞送,興許要耗費時日,延誤大事。吾想王後乃當今皇後之義女,如走後宮之路,或許會事半功倍矣!”
劉慶一拍腦門,道:“可不是!若非先生提醒,吾倒是忘了!”
國相毛蒼是最早聽到這個消息的。於他來說,不啻是晴天霹靂。他煞費苦心安排的調虎離山、釜底抽薪之計,隨著丞相趙周的死亡和管筇的去而複返,算是徹底破產了。趙周的倒台和死亡,使他在朝中失去了根基和靠山;而如今的管筇,不單是作為王爺的師傅,而且還是聖上親封的太傅。按大漢的官製,王國的太傅是權高位重的。今後,他如何去對付這位卷土重來的老對手,還真是心中無底了。
對於管筇的歸來,最開心的當然是劉慶了。這位過去的師傅、如今的太傅的歸來,使他如虎添翼。管筇就任太傅,將會徹底改變王國中高官勢力的比例,將會根本扭轉王權與相權僵持對峙的局麵。今後,他的地位會更加鞏固,他的政令更加暢通。而且,有了管筇做他的堅強後盾,他在推行新政時,心中會更有底氣。
他讓朱然找了些糧食,送到殷老七那兒。請殷老七釀上幾壇好酒。自之國以來,由於災荒的緣故,除了招待欽差,他還未在王府中擺過一次酒宴。就連那次大婚,也隻是有菜無酒小吃了一下。這次,他要破一次例,要大張旗鼓地宴請幾位重臣,名正言順地為這位新任太傅接風洗塵。
元鼎六年十月初七日,太傅管筇終於風塵仆仆迴到了六安。
王府之中張燈結彩。弄得比王爺大婚時還要熱鬧。
傍晚時分,國相毛蒼、內史周原、中尉邵仲等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員一一應邀進了王府。
賓主坐定後,劉慶端起手中的酒,謂眾人道:“諸位愛卿,今日小王破例略備菲酌,一來是對列位多日來勤於國事聊作慰勞犒賞,二來是為新任太傅接風洗塵。來,吾等同飲此盞,祝吾六安國祚昌盛,萬民康樂!”
“謝主公!”眾人一齊將酒盞高舉過頂,遂後一飲而盡。
中尉邵仲飲過之後,嘖嘖嘴道:“真乃好酒也!是不是殷家酒坊所釀?”
劉慶笑道:“中尉好不口刁也!正是殷家酒坊所釀。”於是又斟了一盞酒,起身對管筇道:“先生一路顛簸辛苦,學生敬您一盞!”
管筇躬身一禮,道:“主公盛情,老朽愧不敢當。恭敬不如從命,吾先幹為敬了!”言罷亦一飲而盡。
毛蒼亦斟滿一盞酒,笑吟吟端起道:“數月不見太傅,思念甚切!而今太傅歸國,實乃吾六安君臣之幸也!老夫敬你一盞!”管筇端起酒盞,笑道:“蒙相爺厚愛,不勝榮幸矣!”遂將酒仰脖幹了。
周原亦端起酒,起身道:“先生榮任太傅,實乃可喜可賀!下官敬您一盞!”
管筇起身應道:“老朽乃疏懶之人,本無心於仕途,隻是聖恩難卻,不得不勉為其難矣!”言罷將盞中之酒飲之,又笑道:“吾離京之前,曾偶遇一人,姓童,與內史大人極為相像,甚是奇哉!”
周原略一怔,笑道:“世上相像之人多矣,何足怪哉!”
中尉、禦史大夫、郎中令與各郎官亦紛紛起身敬酒,管筇一一答謝之。不一時,管筇已不勝酒力,先行告退了。
酒宴散後,劉慶入內室找到管筇。君臣師生二人促膝而坐,以茶代酒,一吐別後思念之情。
管筇問及國中情況。劉慶道:“先生迴來得正是時候。吾有一事,正要與先生討教。”
“主公請講。”
“如今國中賑災之事已基本就緒,商貿流通亦日見活躍繁榮。隻是國力過於衰微,國庫空虛,加之減稅免賦,致使捉襟見肘,步履維艱。吾嚐思之,如今世上生財之快捷之道無非鑄幣、煮鹽與冶鐵三條。鑄幣乃天下命脈所在,斷不可行;而六安不似膠東,遠離海岸,又無鹽可煮。餘下隻有冶鐵一計了。據探蓼縣一帶地下鐵礦甚多,如能加以利用,亦不失為一條富國之良策也!隻是此計有違朝廷禁令,恐會招惹是非,如之奈何?”
管筇拈須沉吟良久,方道:“若能開冶鐵礦,不僅能解國中燃眉之急,亦是一條富民之道也。隻是於朝廷製度有礙,切不可瞞天過海,輕舉妄動!不過,吾有一計,倒也不妨一試。”
“何計?快快講來!”
“主公可否上一奏疏,言明六安近年災荒之情,請求代為朝廷開采鐵礦,實施‘以冶代賑’之策。所冶之鐵,與朝廷三七分成,交三留七。這樣一來,朝廷既可省去賑災之銀,又可不費一鍬一鋤,坐收三分之純利,何樂而不為也?況且‘以冶代賑’乃特殊之例,他國亦不至攀比仿效,於朝廷製度也就無甚傷害了。”
劉慶一聽大喜,雙手直搓,道:“先生真乃大智之人也!此計甚妙,吾今夜便來起草奏疏,明日便派人快馬送往京都!”
管筇笑道:“也不用如此急切。要將實施細節考慮周全,一一言透。皇上聰明睿智,可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喲!另外,此疏若按常規遞送,興許要耗費時日,延誤大事。吾想王後乃當今皇後之義女,如走後宮之路,或許會事半功倍矣!”
劉慶一拍腦門,道:“可不是!若非先生提醒,吾倒是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