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先天神靈和人道赦封的後天神靈之間的矛盾,至今也是水火不容,多有齷齪。
“學政大人,開始吧。”
中年文士崔尚書身上繚繞著若有若有的神唱,落座後輕聲說道。
司馬學政聞言微微頷首,然後吩咐道:“關門,落鎖。”
“關門,落鎖。”
“關門,落鎖。”
“關門,落鎖。”
命令從魁閣發出,一層傳一層地傳遞出去,一直到貢院正門,鬱鬱蔥蔥的槐樹之下。
“轟!”
貢院正門緊鎖,駐守貢院的府兵盡皆利刃出鞘,列隊蜿蜒,氣勢如龍,殺氣騰騰的在貢院內外巡邏著。
一瞬間,驚人的兵煞之氣頓時在貢院上空升騰而起,彌漫著籠罩天地,龍吟虎嘯,殺氣衝霄。
這個時候,任何膽敢窺視貢院者,定然必死無疑。
此外還有浩氣長河,神光萬道,層層疊疊地將貢院護持在其中。
儒門,軍方,神靈三權分立,互相製衡的國製已經貫徹到大萌王朝的方方麵麵。
國家掄才大典如此重要的場合,自然也不例外。
“院試開始了。”
這個時候,府城中能夠望氣之輩見到貢院上空的異象,通通都安靜下來。
即使是神靈,在這個時候也都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輕舉妄動。
大萌律:阻撓掄才大典者,誅九族,遇赦不赦!
…………
“院試開始了。”
蘇峻坐在號舍中,身形如劍,挺拔如鬆,忽然心有所感,看向魁閣的方向。
“轟隆隆。”
下一瞬,三道光華從魁閣中升騰而起,直衝雲霄。
一道正大光明,浩氣長河,一道氣血狼煙,殺氣騰騰,一道漫天神唱,深不可測。
三道光華流轉流轉間交織在一起,化作一道恢宏浩大的光罩將整座貢院籠罩在其中,隔絕內外。
“這便是儒門,軍方和神靈的力量嗎?”
蘇峻感應著魁閣上空的氣機變化,暗自道:“儒門學政為主,軍方都尉和陰庭神靈為輔,三權分立,互相製衡,是為國製。”
就在此時,魁閣上的傳來洪亮的鍾聲,一年一度的院試就此開始。
“第一卷是經義,倒是一道送分題。”蘇峻一邊想,一邊將考卷取出來看。
所謂的經義,實力上便是貼經和墨義,並不是聖賢書上的經義。
帖經就是默寫題,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係的上下文。
墨義就更簡單了,就是填空題,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這種題目可以說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唯一的困難便在於題量太大,對體力和精力要求會比較高。
蘇峻打眼一看,經義一卷足足有上百張試卷,純粹以量取勝。
對於普通考子而言,這題量確實有些嚇人。
不過對於在書山題海中趟過來的蘇峻而言,這些都隻是小兒科而已。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了解一下?
作為堂堂的前任接班人,蘇峻表示這一切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事實上也是如此,過目不忘的蘇峻早就將四書五經通通記了下來,倒背如流。
區區經義,當然是不在話下。
至於書法,蘇峻不敢說書法大家,但是前世卻也是有所涉獵,有著幾十年的功底。
飛白,瘦金體聽說過嗎?
不過沉吟片刻,蘇峻還是放下了秀書法的衝動,老老實實地以正楷答卷。
蠅頭小字,工整整潔。
一行行正楷在蘇峻筆下仿佛印刷體一般,連字與字之間的間距都是分毫不差,看起來賞心悅目。
卷麵整潔分了解一下?
蘸墨,揮毫,一氣嗬成。
蘇峻不假思索,下筆如有神,一頁又一頁的經義便行雲流水般在他筆下完成了。
普通士子一天一夜也未必能夠完成的經義卷,蘇峻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已經完成了。
隨手把寫好的經義卷放到一邊用鎮石壓住後,蘇峻又翻來了第二卷。
“嗯?居然不是詩詞,而是真正的經義?”蘇峻一看不由訝異:“看來院試終歸跟縣試不同,難度大大地增加了。”
大萌王朝雖然也重詩詞,但是更加注重聖人的微言大義,大儒們無不在窮經皓首地鑽研聖賢之道。
詩詞作為最顯才氣的部分,雖然也在科舉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主要體現在殿試之時。
院試的第二卷所考的也是經義,但是此經義非彼經義。
這裏的經義是圍繞經書義理展開的議論。
蘇峻一看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幸虧這題不算很難。”
蘇峻暗忖,頓時感覺有些僥幸,經義他可沒有深入研究過。
雖然繼承了前身的學識,中式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想要奪得一個好名次就有點勉強了。
幸虧這題型蘇峻熟悉,這句話出自於《論語·泰伯》,乃是孔子稱讚堯的話,簡單來說就是誇堯這個人太偉大了。
“此題核心是頌揚古聖先賢的教化之功,首段應該是引經據典,指出堯有哪些功績,啟用了哪些賢人,最終成就了盛世。”
“引申部分就是歌頌本朝太祖英明神武,順便表下忠心,說自己也要勵誌輔佐聖上等等。”
刹那間,蘇峻便已有了幾分思路,畢竟接班人嘛,歌功頌德那也是基本功了。
蘇峻沉吟片刻,先將記憶中有關於堯的事跡一條條羅列出來,然後又從記憶中搜羅出許多歌功頌德的文章,對照著當朝太祖的功績一一進行篩選。
想了想,又提筆在稿紙上寫了一篇框架類似的文章,然後對照著草稿逐漸篩選出合適的部分填充進去,不多時便已將文章的第一部分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關鍵了。”
蘇峻心中暗忖,不斷將草稿中歌功頌德的華麗片段篩選出合適的套入文章中,對其進行修改增減,斟酌調整著。
良久之後,一篇辭藻華麗,出彩而不出格,符合中庸之道的文章便新鮮出爐了。
然後蘇峻又低聲誦讀一遍,心中大感滿意。
“學政大人,開始吧。”
中年文士崔尚書身上繚繞著若有若有的神唱,落座後輕聲說道。
司馬學政聞言微微頷首,然後吩咐道:“關門,落鎖。”
“關門,落鎖。”
“關門,落鎖。”
“關門,落鎖。”
命令從魁閣發出,一層傳一層地傳遞出去,一直到貢院正門,鬱鬱蔥蔥的槐樹之下。
“轟!”
貢院正門緊鎖,駐守貢院的府兵盡皆利刃出鞘,列隊蜿蜒,氣勢如龍,殺氣騰騰的在貢院內外巡邏著。
一瞬間,驚人的兵煞之氣頓時在貢院上空升騰而起,彌漫著籠罩天地,龍吟虎嘯,殺氣衝霄。
這個時候,任何膽敢窺視貢院者,定然必死無疑。
此外還有浩氣長河,神光萬道,層層疊疊地將貢院護持在其中。
儒門,軍方,神靈三權分立,互相製衡的國製已經貫徹到大萌王朝的方方麵麵。
國家掄才大典如此重要的場合,自然也不例外。
“院試開始了。”
這個時候,府城中能夠望氣之輩見到貢院上空的異象,通通都安靜下來。
即使是神靈,在這個時候也都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輕舉妄動。
大萌律:阻撓掄才大典者,誅九族,遇赦不赦!
…………
“院試開始了。”
蘇峻坐在號舍中,身形如劍,挺拔如鬆,忽然心有所感,看向魁閣的方向。
“轟隆隆。”
下一瞬,三道光華從魁閣中升騰而起,直衝雲霄。
一道正大光明,浩氣長河,一道氣血狼煙,殺氣騰騰,一道漫天神唱,深不可測。
三道光華流轉流轉間交織在一起,化作一道恢宏浩大的光罩將整座貢院籠罩在其中,隔絕內外。
“這便是儒門,軍方和神靈的力量嗎?”
蘇峻感應著魁閣上空的氣機變化,暗自道:“儒門學政為主,軍方都尉和陰庭神靈為輔,三權分立,互相製衡,是為國製。”
就在此時,魁閣上的傳來洪亮的鍾聲,一年一度的院試就此開始。
“第一卷是經義,倒是一道送分題。”蘇峻一邊想,一邊將考卷取出來看。
所謂的經義,實力上便是貼經和墨義,並不是聖賢書上的經義。
帖經就是默寫題,考官從經書中選取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係的上下文。
墨義就更簡單了,就是填空題,沒有任何技術難度。
這種題目可以說是會者不難,難者不會。
唯一的困難便在於題量太大,對體力和精力要求會比較高。
蘇峻打眼一看,經義一卷足足有上百張試卷,純粹以量取勝。
對於普通考子而言,這題量確實有些嚇人。
不過對於在書山題海中趟過來的蘇峻而言,這些都隻是小兒科而已。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了解一下?
作為堂堂的前任接班人,蘇峻表示這一切不過是小菜一碟而已。
事實上也是如此,過目不忘的蘇峻早就將四書五經通通記了下來,倒背如流。
區區經義,當然是不在話下。
至於書法,蘇峻不敢說書法大家,但是前世卻也是有所涉獵,有著幾十年的功底。
飛白,瘦金體聽說過嗎?
不過沉吟片刻,蘇峻還是放下了秀書法的衝動,老老實實地以正楷答卷。
蠅頭小字,工整整潔。
一行行正楷在蘇峻筆下仿佛印刷體一般,連字與字之間的間距都是分毫不差,看起來賞心悅目。
卷麵整潔分了解一下?
蘸墨,揮毫,一氣嗬成。
蘇峻不假思索,下筆如有神,一頁又一頁的經義便行雲流水般在他筆下完成了。
普通士子一天一夜也未必能夠完成的經義卷,蘇峻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已經完成了。
隨手把寫好的經義卷放到一邊用鎮石壓住後,蘇峻又翻來了第二卷。
“嗯?居然不是詩詞,而是真正的經義?”蘇峻一看不由訝異:“看來院試終歸跟縣試不同,難度大大地增加了。”
大萌王朝雖然也重詩詞,但是更加注重聖人的微言大義,大儒們無不在窮經皓首地鑽研聖賢之道。
詩詞作為最顯才氣的部分,雖然也在科舉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主要體現在殿試之時。
院試的第二卷所考的也是經義,但是此經義非彼經義。
這裏的經義是圍繞經書義理展開的議論。
蘇峻一看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幸虧這題不算很難。”
蘇峻暗忖,頓時感覺有些僥幸,經義他可沒有深入研究過。
雖然繼承了前身的學識,中式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想要奪得一個好名次就有點勉強了。
幸虧這題型蘇峻熟悉,這句話出自於《論語·泰伯》,乃是孔子稱讚堯的話,簡單來說就是誇堯這個人太偉大了。
“此題核心是頌揚古聖先賢的教化之功,首段應該是引經據典,指出堯有哪些功績,啟用了哪些賢人,最終成就了盛世。”
“引申部分就是歌頌本朝太祖英明神武,順便表下忠心,說自己也要勵誌輔佐聖上等等。”
刹那間,蘇峻便已有了幾分思路,畢竟接班人嘛,歌功頌德那也是基本功了。
蘇峻沉吟片刻,先將記憶中有關於堯的事跡一條條羅列出來,然後又從記憶中搜羅出許多歌功頌德的文章,對照著當朝太祖的功績一一進行篩選。
想了想,又提筆在稿紙上寫了一篇框架類似的文章,然後對照著草稿逐漸篩選出合適的部分填充進去,不多時便已將文章的第一部分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關鍵了。”
蘇峻心中暗忖,不斷將草稿中歌功頌德的華麗片段篩選出合適的套入文章中,對其進行修改增減,斟酌調整著。
良久之後,一篇辭藻華麗,出彩而不出格,符合中庸之道的文章便新鮮出爐了。
然後蘇峻又低聲誦讀一遍,心中大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