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謀權篡位,這是題外話。不過,這北京的紫禁城是朱棣一手造成的。倘若,朱棣為了爭奪皇位,製造了許多冤獄、慘案,被曆史學家罵名暴君。那麽,朱棣唯一值得後人歌頌的,便是紫禁城的締造者。
朱棣建造了新的都城,從此以後,明朝第三個皇帝直到崇禎第十六個皇帝,這一生的皇帝生涯,都在紫禁城內上演著。而明朝的皇帝,與百官朝政議事,便在這太和殿上。
崇禎著一身龍袍,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太和殿下,滿是文武百官,分六排黑壓壓地跪在地上,齊唿道:“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臣工,平身吧。”
“謝皇上。”
文武百官起了身,手裏端著諫言牌,這牌子代表有權發言,可以向皇上提議參政,也是京官與地方官員地位懸殊的區別。但凡手裏有諫言牌的官員,都可以入太和殿參加朝政議事。相反,沒有諫言牌的官員,倘若沒有皇上的召見以及諫官向皇上匯報國家大事需要引薦,是不允許踏入太和殿的。
除此之外,這些擁有諫言權的官員,也分主動與被動。主動是指,第一個向皇上提出朝政議事的官員,通常是內閣宰輔。其次,是從一品、二品大員,掌管五部尚書的官員,在宰輔沒有任何朝政需要發言,就可以發表政見。所以,皇上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離他最近的,便是站在殿下的內閣宰輔。
然而,熹宗在位期間二十年不上朝,龍椅上空無一人,在這宰輔與龍椅遙望之間,卻多了一個人。此人受熹宗全權委托,處理朝政,既當皇帝又當大臣,顛倒黑白不到幾年光景,便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
直到今天,崇禎當了皇帝,坐上龍椅,魏忠賢依舊排在宰輔前麵,與崇禎四目相對,遙遙相望。魏忠賢在朝中安插了很多勢力,太和殿一半的文武官員都在他的掌控中。
文武百官謝了恩,崇禎一本正經地坐在龍椅上,因為年少精力充沛,因為心中有理想,一心想要重振大明,崇禎最期待上朝。隻有上朝,從百官口中得知天下,才能了解天下,才有治理天下的決策。
崇禎隻等百官起了身,這才滿臉期待,精神煥發道:“各位臣工,可有國事要奏?”
何為國事,即法度、民情、軍事、賦役等一係列,事關江山社稷息息相關的瑣事。
以施鳳來為首的宰輔,靜默不語,像是迴避崇禎的問話,低著腦袋。其後,幾個諫官也是保持沉默,誰也不願意接皇上的話。
崇禎滿心歡喜的想要治理朝政,卻被滿朝文武無人搭話,澆了一盆冷水,把他的熱乎勁澆滅了。魏忠賢沒有說話,就連宰輔也不敢多說一句。
崇禎被滿朝文武啞巴似的不說話,搞得心情複雜,說不上生氣,卻是心裏不舒服,撇了魏忠賢一眼。魏忠賢像是明白崇禎把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秒,下意識地聳肩,無動於衷。
崇禎見魏忠賢木樁似的幸災樂禍,很明白滿朝官員不說話,和他有關係。隻是,官員們不願意開口說話,崇禎也沒辦法,總不能拿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威脅。
崇禎苦笑不已,似要打破令人尷尬的局麵,道:“聖人之道,在於明明德。各位臣工,乃我大明國之棟梁。這普天之下,聖人尚有不足之處,懂得反省。難道,各位臣工比聖人還要完美無缺,不需要自我批評。”
滿朝文武聽完崇禎的冷嘲熱諷,十分慚愧,濕了一把汗,心裏暗暗道,聖人何許人也,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和聖人相提並論。
崇禎這句話很有說服力,聖人尚有不足之處,把做不好的事情說出來,敢於自我批評,敢於麵對。如今,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在他們的職權範圍之內,把處理不好的國家大事說出來,且先不論其罪,連說出來的勇氣也沒有,還有什麽資格堪當國家棟梁。
畢竟聖人之道,對於那些飽讀詩書、考取功名的官員來說,有著極為強大的精神殺傷力。
終於,滿朝文武,宰輔之首施鳳來頂不住聖人之道的壓力,站出隊列,壓下諫言牌,道:“啟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正當崇禎心灰意冷,準備離朝而去,痛恨滿朝官員任由閹黨魏忠賢擺布時,施鳳來的挺身而出,讓崇禎精神大振,為之欣喜,迫不及待道:“準奏,準奏!”
施鳳來豁出去了,在魏忠賢的冷哼、略帶威脅狠辣的眼神下,咬緊牙關,道:“啟奏皇上,入秋以來,湖北、安徽、湖南、浙江、江蘇等地,連逢七天七夜暴雨,洪澇成災,瘟疫肆掠,平民死傷百萬,倒塌房屋不計其數,更有百萬災民無處安置,背井離鄉四處逃難。另有甘肅、陝西、山西久不逢雨,幹旱成災,平民餓死三十萬,良田荒廢千萬畝,多地暴發難民哄搶城池。”
崇禎聞之震驚,居然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一連串數字背負著多少條人命。從施鳳來顫抖的語色中,崇禎木然的憤怒,猶如割在心靈上的瘡口,幾度忍耐,幾度痛苦。
終於,施鳳來匯報完了,崇禎萬分沉重,盡量保持冷靜,道:“災情發生了多久?”
施鳳來含恨咬牙,強忍眸中淚水,道:“迴皇上,災情已經發生了,足足四十天。”
四十天....四十天,對於一個人的壽命來說,微不足道。可是,對於那些處在瘟疫、饑餓、無家可歸的難民來說,每分每秒都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希望。何況,這都過去了四十天,會有多少人麵對災情,在絕望中死去!
崇禎心痛地閉上眼,指了指殿下的文武百官,憋足了氣,欲哭無淚,怒吼道:“四十天,整整四十天,各地都發生了災情,為什麽不報,為什麽不報....”
“皇上息怒!”滿朝官員,見皇上龍顏大怒,惶恐不安,就連魏忠賢也跪在地上,勸皇上息怒。
崇禎的心是極痛的,他發誓要治理好朝綱,治理好天下。可是,就在他剛登上皇位,還不到兩個月,就鬧出了滿天下的洪災、旱災。淹死了多少人、餓死了多少人。又因為朝廷沒有及時處理災情,發賑災糧,又拖死了多少人。
想想這些,崇禎的心就像被萬條毒蟲啃噬,痛得生不如死。而這些毒蟲,就是跪在他的麵前,口口聲聲勸他息怒的臣子。
崇禎快要支撐不住了,各地發生災情拖延的時間太長,氣得他大動肝火。麵對一群不覺得廉恥、不覺得虧欠天下萬民的臣子,崇禎要把心硬起來,是該發揮皇帝的生殺大權。即便,他還在先帝的守孝期,也要為天下死去的災民,討一個公道。
朱棣建造了新的都城,從此以後,明朝第三個皇帝直到崇禎第十六個皇帝,這一生的皇帝生涯,都在紫禁城內上演著。而明朝的皇帝,與百官朝政議事,便在這太和殿上。
崇禎著一身龍袍,坐在高高的龍椅上。太和殿下,滿是文武百官,分六排黑壓壓地跪在地上,齊唿道:“臣等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各位臣工,平身吧。”
“謝皇上。”
文武百官起了身,手裏端著諫言牌,這牌子代表有權發言,可以向皇上提議參政,也是京官與地方官員地位懸殊的區別。但凡手裏有諫言牌的官員,都可以入太和殿參加朝政議事。相反,沒有諫言牌的官員,倘若沒有皇上的召見以及諫官向皇上匯報國家大事需要引薦,是不允許踏入太和殿的。
除此之外,這些擁有諫言權的官員,也分主動與被動。主動是指,第一個向皇上提出朝政議事的官員,通常是內閣宰輔。其次,是從一品、二品大員,掌管五部尚書的官員,在宰輔沒有任何朝政需要發言,就可以發表政見。所以,皇上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離他最近的,便是站在殿下的內閣宰輔。
然而,熹宗在位期間二十年不上朝,龍椅上空無一人,在這宰輔與龍椅遙望之間,卻多了一個人。此人受熹宗全權委托,處理朝政,既當皇帝又當大臣,顛倒黑白不到幾年光景,便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
直到今天,崇禎當了皇帝,坐上龍椅,魏忠賢依舊排在宰輔前麵,與崇禎四目相對,遙遙相望。魏忠賢在朝中安插了很多勢力,太和殿一半的文武官員都在他的掌控中。
文武百官謝了恩,崇禎一本正經地坐在龍椅上,因為年少精力充沛,因為心中有理想,一心想要重振大明,崇禎最期待上朝。隻有上朝,從百官口中得知天下,才能了解天下,才有治理天下的決策。
崇禎隻等百官起了身,這才滿臉期待,精神煥發道:“各位臣工,可有國事要奏?”
何為國事,即法度、民情、軍事、賦役等一係列,事關江山社稷息息相關的瑣事。
以施鳳來為首的宰輔,靜默不語,像是迴避崇禎的問話,低著腦袋。其後,幾個諫官也是保持沉默,誰也不願意接皇上的話。
崇禎滿心歡喜的想要治理朝政,卻被滿朝文武無人搭話,澆了一盆冷水,把他的熱乎勁澆滅了。魏忠賢沒有說話,就連宰輔也不敢多說一句。
崇禎被滿朝文武啞巴似的不說話,搞得心情複雜,說不上生氣,卻是心裏不舒服,撇了魏忠賢一眼。魏忠賢像是明白崇禎把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一秒,下意識地聳肩,無動於衷。
崇禎見魏忠賢木樁似的幸災樂禍,很明白滿朝官員不說話,和他有關係。隻是,官員們不願意開口說話,崇禎也沒辦法,總不能拿刀架在他們的脖子上威脅。
崇禎苦笑不已,似要打破令人尷尬的局麵,道:“聖人之道,在於明明德。各位臣工,乃我大明國之棟梁。這普天之下,聖人尚有不足之處,懂得反省。難道,各位臣工比聖人還要完美無缺,不需要自我批評。”
滿朝文武聽完崇禎的冷嘲熱諷,十分慚愧,濕了一把汗,心裏暗暗道,聖人何許人也,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和聖人相提並論。
崇禎這句話很有說服力,聖人尚有不足之處,把做不好的事情說出來,敢於自我批評,敢於麵對。如今,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在他們的職權範圍之內,把處理不好的國家大事說出來,且先不論其罪,連說出來的勇氣也沒有,還有什麽資格堪當國家棟梁。
畢竟聖人之道,對於那些飽讀詩書、考取功名的官員來說,有著極為強大的精神殺傷力。
終於,滿朝文武,宰輔之首施鳳來頂不住聖人之道的壓力,站出隊列,壓下諫言牌,道:“啟奏皇上,臣有本要奏!”
正當崇禎心灰意冷,準備離朝而去,痛恨滿朝官員任由閹黨魏忠賢擺布時,施鳳來的挺身而出,讓崇禎精神大振,為之欣喜,迫不及待道:“準奏,準奏!”
施鳳來豁出去了,在魏忠賢的冷哼、略帶威脅狠辣的眼神下,咬緊牙關,道:“啟奏皇上,入秋以來,湖北、安徽、湖南、浙江、江蘇等地,連逢七天七夜暴雨,洪澇成災,瘟疫肆掠,平民死傷百萬,倒塌房屋不計其數,更有百萬災民無處安置,背井離鄉四處逃難。另有甘肅、陝西、山西久不逢雨,幹旱成災,平民餓死三十萬,良田荒廢千萬畝,多地暴發難民哄搶城池。”
崇禎聞之震驚,居然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一連串數字背負著多少條人命。從施鳳來顫抖的語色中,崇禎木然的憤怒,猶如割在心靈上的瘡口,幾度忍耐,幾度痛苦。
終於,施鳳來匯報完了,崇禎萬分沉重,盡量保持冷靜,道:“災情發生了多久?”
施鳳來含恨咬牙,強忍眸中淚水,道:“迴皇上,災情已經發生了,足足四十天。”
四十天....四十天,對於一個人的壽命來說,微不足道。可是,對於那些處在瘟疫、饑餓、無家可歸的難民來說,每分每秒都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希望。何況,這都過去了四十天,會有多少人麵對災情,在絕望中死去!
崇禎心痛地閉上眼,指了指殿下的文武百官,憋足了氣,欲哭無淚,怒吼道:“四十天,整整四十天,各地都發生了災情,為什麽不報,為什麽不報....”
“皇上息怒!”滿朝官員,見皇上龍顏大怒,惶恐不安,就連魏忠賢也跪在地上,勸皇上息怒。
崇禎的心是極痛的,他發誓要治理好朝綱,治理好天下。可是,就在他剛登上皇位,還不到兩個月,就鬧出了滿天下的洪災、旱災。淹死了多少人、餓死了多少人。又因為朝廷沒有及時處理災情,發賑災糧,又拖死了多少人。
想想這些,崇禎的心就像被萬條毒蟲啃噬,痛得生不如死。而這些毒蟲,就是跪在他的麵前,口口聲聲勸他息怒的臣子。
崇禎快要支撐不住了,各地發生災情拖延的時間太長,氣得他大動肝火。麵對一群不覺得廉恥、不覺得虧欠天下萬民的臣子,崇禎要把心硬起來,是該發揮皇帝的生殺大權。即便,他還在先帝的守孝期,也要為天下死去的災民,討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