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真的是廣海。

    在財旺家搬走後,全國恢複了高考,廣海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好,下鄉後又當了教員,雖然教的是小學,但學習這根弦始終沒有斷,不像其他知青,一頭紮到地裏,到了提筆忘字的程度,所以,沒費多大勁,就考了高分,是縣裏的狀元,去了清華。

    廣海在校的時候,沒人把他當作好教師,在鄉下人眼裏,好教師的標準是能讓孩子們認字識數,會打算盤,可他的學生算盤都不是很過關。

    廣海被當作好教師是考上大學後,鄉下有句俗語,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人家是這小溝裏走出去的第一個狀元。其實騾子與馬區別本不大,用來形容廣海與其他老師的差距也不恰當,可他的確讓孩子們有了更明確的目標,成為他就能當狀元。

    廣海走後的前幾年還和郭家溝的師生們有聯係,以後就沒信了,氣得小敦老師想起來就罵,這個忘恩負義的家夥,標準的潘仁美。敦大炮就說,他是潘仁美,那誰是秦香蓮?是你嗎?滿口的病句,小敦老師便不服地說,你總是向著他說,勢力眼,人家考上大學,就巴結人家,沒用的,早把你忘了。

    廣海忘沒忘這屯裏的人不知道,但他的確沒有迴來過,一次也沒有。

    廣海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任教,同宿舍的小王是老鄉,也是錦州人,是興城縣的,總聽他說興城有很多古跡,寒假便隨著去了。

    那是一個保存完好的古城,小王的家就在古城裏,城中有一鍾鼓樓,是那裏最高的建築,來的第一天,兩人就登了上去,光亮閃爍的大海立現眼前,廣海見遠處隱約有一樓閣,便大喊海市蜃樓,小王說冬天海都成了冰怎會有那種東西,說那裏有個小島,叫菊花島,廣海立即來了興趣,小王就給他講那個島上的傳說,當講到唐王洞時,廣海的耳朵立即豎了起來,說那島上唐朝李世民曾避難於此,藏匿在一個山洞之中,官兵帶來很多獵犬搜捕,到了藏身處便吠聲不止,好在那洞不比其它,進口處連著大海,落潮時人可進去,漲潮時洞口便被海水淹沒。後來,李世民成了唐王後,想到那差點讓他喪命的狗,便下令此島不得有狗,此風俗傳至今天,居民仍沒人養狗,可見對唐王之尊敬。

    廣海聽完這個故事後,不斷對有些事情詢問著,他對這個故事產生了異乎尋常的興趣,因為這個故事裏有一個情節觸到了他敏感神經,幾年來,他一直沒中斷過打聽冬杏家的下落,可一直沒有結果。他便始終思索著一個問題,那年冬杏一家走後,財旺為什麽不帶著狗走哪?他視狗如同家人,除非有什麽特殊原因,否則不會丟下不管的。這個原因是什麽哪?越來越強烈的思念驅使他想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他首先想是不是哪個少數民族不喜歡狗,遍查所有民族習性,沒有這樣的民族。那就是環境不適於狗的生存,可人都能住的地方,狗還能住不得嗎?當那天聽到這個故事時,有一種強烈的預感,冬杏一家就在這個島上。

    廣海堅持要到那個島上去,小王一家都出來阻攔他,都說他這是不要命了。跑冰結束了,風向一變,隨時可能亂冰。

    可廣海等不了,備齊了跑冰的家當,還是上路了,當他終於到了菊花島時,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海的中央已不時傳來卡卡聲,局部已出現融化了的洞,當廣海連滾帶爬到了對岸時,已近黃昏。

    按照老鄉的指點,廣海向山上的一個孤房走去,財旺開荒在山上,為了方便,就在山上蓋了一個小房,廣海來到家門口,就確定那一定是冬杏家了,三間石頭砌成的房子,樹幹圍成的院落,三棵高大的杏樹占據院的大部分,除了冬杏,沒人肯給三蓬樹這麽大的地兒,那兒更該種著菜。

    廣海的心突然狂跳起來,他不知道自己無數設想中的那一種會出現,可出現的這種卻是無數種中都沒有的,此刻,正是冬杏摔倒的那天。

    當那個僧人無奈地晃著頭的時候,人們開始絕望,他說,試著叫她吧,如果叫不醒就更沒有希望了。人們就開始唿喚,希望能把她從死神的手中叫迴來。

    也許隻差一個人的力量。

    也許他一個人的力量頂很多人。

    當廣海加入到唿喚中去後,冬杏的眼瞼跳動幾下後,終於睜開了。

    僧人問廣海說,你就是那個給珍兒教過課的老師吧,廣海說是。僧人說,也許她命不該絕,冬杏的大腦受了損傷,人極易昏睡,且睡了之後便不會再醒來,必須保證在用藥之前,不能讓她睡去,所用的藥這個島上沒有,冬杏的大腦又不能受到一點振動,所以,必須有人得去對岸買,且要速去速迴。

    廣海聽罷,拿著藥方就走,財旺攔住他說,現在已很危險了,你沒聽到昨夜的斷冰聲震耳驚天,白天又刮起了南風,崩冰的時節到了,你走不得了,還是我去吧。

    僧人見二人為這個女人奮不顧身,甚為感動,說道,這位老師看氣色不好,怕是過得了海也迴來不得,還有,這守護病人的任務更重,若是睡了,救了也是個植物人,還是讓財旺去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上杏花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老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老蠻並收藏海上杏花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