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又反對,還如此堅決?”


    劉徹蹙眉看向劉據,他這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定下的國策,確定此舉弊大於利,因此才試圖借助此次機會促成此事。


    畢竟隻需送去一個罪臣遺女,最多再搭上一些仆從。


    就可以在換迴一千匹馬的同時,給匈奴帶來一定程度的危害與掣肘,減少大漢染指西域過程的阻礙,簡直一本萬利。


    “……”


    衛青和桑弘羊亦是麵露疑色,尤其是桑弘羊,他雖然到死都是堅定的主戰鷹派,但同時也支持這次的和親。


    因為這次和親與此前和匈奴的和親截然不同。


    此前與匈奴和親,是大漢送上公主和大量財物,以卑躬屈膝的姿態向匈奴乞和。


    而這一次則是因烏孫與匈奴有隙,烏孫主動獻上馬匹作為聘禮,以尚漢公主的方式與大漢聯姻,與大漢共同鉗製匈奴,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如果促成此事,大漢在西域就有了一個重要的支點,而且付出不多收獲不少,性價比極高,桑弘羊這種言利之人不可能不喜歡。


    “兒臣始終覺得,戰場上得不到的,通過和親也不可能得到,匈奴就是個最鮮明的反例。”


    劉據斟酌著語言說道,


    “在父皇與匈奴開戰之前,我大漢已與匈奴和親近百年,送去了無數公主與財物,匈奴可曾停止過殺掠我大漢邊境?”


    “唯父皇以雷霆之勢重創匈奴,使其不得不龜縮於漠北,大漢邊境才安穩了幾年。”


    “因此無論到任何時候,兒臣都不同意和親,這在兒臣看來,是最不可靠,也最不可信的聯合手段。”


    還有些曆史事實劉據沒有說出來,因為那都是未來的事情,說出來無法取信於劉徹等人,更無法解釋。


    事實上,劉細君嫁到烏孫之後,的確並未真正改變大漢的地緣政治。


    因為匈奴單於聽聞此事之後,為了拉攏烏孫,不久之後便也遣派了一個所謂的匈奴公主送去了烏孫聯姻。


    烏孫國王獵驕靡又是怎麽做的呢?


    他照單全收,將劉細君立為了右夫人,將匈奴公主裏為了左夫人。


    時下大漢以右為貴,匈奴則以左為貴,因此右夫人和左夫人對於大漢和匈奴而言都在名義上得到了尊重,可謂將騎牆玩到了極致,根本沒有實現大漢的地緣目標,也並未成為大漢消滅匈奴的助力。


    至於劉細君,則成了一個可憐的犧牲品。


    她嫁給獵驕靡時,獵驕靡已經上了年紀,又語言不通,隻有幾個大漢隨從能說話,終日鬱鬱寡歡。


    而烏孫素來有弟繼兄妻、子承父妻、孫續爺妻的習俗,這種習俗在大漢便是不倫。


    獵驕靡年老體弱之際,打算根據烏孫習俗將劉細君嫁給自己的孫子軍須靡,劉細君自是寧死不從,最後還是劉徹派來使者,強迫她“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才又促成了此事。


    最終劉細君隻在烏孫生活了五年,年紀輕輕便鬱鬱而終。


    而在這之後不久,烏孫也迎來了另一個大漢公主


    ——解憂公主,劉解憂。


    與她一同前往的,還有被譽為天朝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馮夫人”,馮嫽。


    劉解憂和馮嫽雖然活得長久,也在大漢與烏孫的外加關係上起到了極為積極的作用,但在劉據看來,真正讓烏孫不得不臣服大漢的,依舊是漢宣帝時期擊敗匈奴,完全控製天山以北,正式成立西域都護府的那一天。


    而劉解憂傾盡一生也隻有一個心願:迴歸故土,葬於漢地。


    終於在她七十多歲的時候,她上疏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漢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將其接迴善待,兩年後與世長辭,落葉歸根。


    那麽和親有意義麽?


    或許對於現在的劉徹等人來說,有!而且很大!


    畢竟自張騫鑿空西域以來,西域依舊是大漢未曾真正涉足的地方。


    強龍不壓地頭蛇,他們需要這樣一個支點,去摸索,去了解,去滲透!


    但在劉據看來。


    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是因為強龍還不夠強。


    在後世,許多人隻知鄭和下西洋是“通好他國,懷柔遠人”,因此受到沿途國家的歡迎。


    殊不知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隨行可是有十幾艘2000噸級戰艦,2萬多水軍精銳,故而所到之處的人才都比較通情達理。


    否則以那些白皮自古以來的強盜思維,他的下場注定和最先到達倭國的徐福下場如出一轍……


    “你所言之道理朕怎會不知?”


    聽了劉據的話,劉徹雖麵露讚賞之色,但卻仍是搖頭說道,


    “你尚且年輕,考慮的還不夠全麵,朕如此決定自有朕的道理,你隻需顧好此次征伐樓蘭與姑師的事情便是,不必去想其他,外交事務自有朕與內朝操持。”


    “衛青、桑弘羊,你二人且來說說。”


    和親的事劉徹本來也不是對劉據說的,問的隻是衛青和桑弘羊,這件事他們二人都在此前的朝議上發表過意見。


    “微臣以為就算順勢而為,遣劉細君隨軍一同出行,也應先派人去接收了烏孫的馬匹,將馬匹帶迴玉門關之後,再使劉細君出關前往烏孫,以彰顯我大漢的地位,及此次和親的主求關係。”


    衛青正色說道。


    桑弘羊亦是躬身附議:


    “微臣認同大將軍的說法,和親固然對我大漢有利,但主求關係斷不能亂。”


    “那就這麽辦吧,蘇文,稍後將朕的意思傳達大行令,命其盡快籌辦此事。”


    劉徹並未再理會劉據,微微頷首對一旁的蘇文下令。


    “諾。”


    蘇文連忙應下。


    “朕也有些乏了,你們也都退下,各自去辦自己的事,確保這首次踏足西域的立威之戰萬無一失。”


    劉徹最後又看了劉據一眼,擺擺手自顧自的在蘇文的陪同下走出了蹴鞠場。


    “……”


    劉據此刻也並未再多說什麽。


    小不忍則亂大謀,他怕說多了影響自己的自立計劃,隻是躬下身子恭送父皇。


    至於這場所謂的和親……


    隻要他到了西域,便真正飛出了鳥籠,豈還能容劉徹等人說了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知魚之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知魚之樂並收藏我戾太子隻想被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