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場 樹挪死人挪活——廣州讀中專
從“負翁”到“富翁”的秘密 作者:林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莉莉是我在廣州讀書時的初戀女友,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我辭去總經理職務後,茫然無措之際想到了莉莉。就是這個電話,改變了我的事業軌跡。
關於我和莉莉的曲折故事,後麵還有章節講述,現在還是先說說我的在廣州的讀書生活吧。
來到廣州讀中專,純屬偶然。
1985年,我15歲,這一年初中畢業,我已被免試保送就讀縣重點高中——臨高中學高中部免費免試班,這個班是學校為了確保升大率,鼓勵尖子生讀高中而設的。
那年初中畢業六個班共400多學生,像我一樣免試保送的隻有30位同學,我排名第8。因為可以不用參加考試,公榜後大家根本不用去學習,有的還跑到學校外麵去玩。
當初,獲保送的同學都被認為將來考大學肯定沒有問題,所以參加中考隻是玩一玩、試一試。
考試之前,要填誌願,我一心想著考大學,根本沒打算去讀中專,所以不去想誌願的好壞,連父母的意見也沒有問,就以學校名稱的長短來決定誌願的順序,名稱最長的學校為第一誌願。
結果,我被錄取到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這家學校,當年在臨高的招生指標隻有兩人,另外一位被錄取的是畢業試考得全校第一的阿江。
差不多要開學的時候,我到阿江家裏去,這是我第一次去他家,那是一個很偏僻的貧窮山村,以前農村女孩都不願意嫁到那地方。
我去他家的路上,有很長一段紅土爛泥,連單車都不能通行。到阿江家裏一看,他正在茅草房裏收拾行李,他告訴我:
“我已經托人買好了船票,跟一個已經在廣州讀書的朋友約好,過幾天就跟他一起去廣州。”
我問他:“老師沒有找你談話嗎?為什麽你不考慮上高中考大學?”
阿江說:“我跟老師說了,因為家裏比較窮,都希望我上中專早點出來工作,所以我想先去廣州讀書,考大學等以後再說吧。”
聽阿江這麽一說,我也心動了,我早就想離開海南貧困的鄉村,進大城市看世麵,既然都考上了,要去就一起去吧。
迴到家裏,我同爸爸媽媽說:
“人家阿江考全縣第一,他都決定去廣州讀中專,我也去吧,考大學在中專畢業後還是可以考的。”
爸爸是一個很開明的人,他沒說我不可以去,也就是說可以去。媽媽是個善良得從來不會跟別人說“不”的人,她當然不會反對。
就這樣,我決定到廣州讀中專,爸爸請假親自送我去。
第一次離開海島來到“大陸”,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廣州,讓我大開眼界,見識大增。
我們班上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人還不會說普通話,而我說的普通話也帶著濃濃的海南口音。
同宿舍有一名先到的同學,自稱來自“越南”,我爸爸問他:“你是什麽時候到的?”
他用手撓撓頭,想了想,說:“明天!”
我莫名其妙,再問他一次,他還是說:“明天,明天到的……”
我想了想,問他是不是“yesterday”,他連連說:
“yes,yesterday,yesterday!”
原來這個“越南”同學還分不清普通話的昨天和明天。幾個月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廣東肇慶地區的“鬱南”縣人,當時他們從小到大上課讀書都用廣東話,怪不得!
在街上、在校園裏,看到有許多青春女孩穿露膝短裙,穿健美褲,有的男同學留長頭發,穿花衣服,我經常迴頭多看一眼,默默感受著開放城市的氣息。
第一周軍訓後,幾個老鄉找我去市區見世麵。
坐公共汽車時,我害怕遇到扒手,就把錢縫進內褲口袋裏。買車票時,不敢問多少錢,怕泄露自己的外地口音被人欺騙,拿出5塊錢給售票員,讓她自己給我找零錢。
我們先去了越秀山公園,爬上山頂看五羊塑像,我想起著名的五羊單車,感覺到異常激動,仿佛登上珠穆朗瑪峰,照相時手舞足蹈。
接著,我們研究地圖,決定去參觀中國大酒店,但是我們還沒有進大堂,就被保安攔住,不給我們進去,他指著“衣冠不整,禁止入內”的牌子,對我們說:
“對不起,穿拖鞋不能進去。”
原來,海南天氣熱,我們幾個海南老鄉都按習慣穿拖鞋。怎麽辦?有個老鄉趕緊用海南話提議:
“我們把拖鞋脫掉,拎在手裏進去,好吧?”
結果,我們還是被保安客氣地趕了出來……
晚上,我們迴來時,從北京南路走到海珠廣場等車,看到簡直不可思議的景象:那裏有一對對情侶,在眾目睽睽中擁抱、接吻,看得我們臉紅心跳。
有位老鄉尿急,跑到公園的九裏香花叢邊小便,邊迴頭看車,邊拉下褲鏈,差點被剪掉小雞雞!
原來花叢裏暗伏著一對戀人,受驚擾的戀人衝我的老鄉發火,結果,可憐那老鄉尿濕了一半褲子,而我們差點笑破肚子。
又有一次,我和阿江從北京路迴學校,過了學校的吃飯的時間,我們隻好走進路邊一家小餐館,剛坐下來,服務員就上來倒茶,把菜譜交給我們。剛喝一杯茶,阿江用臨高話對我說:
“不好了,這裏最便宜的菜也要兩塊錢,怎麽辦?”
我趕快翻了一下菜譜,一看確實如此,而當時學校裏麵的菜,最貴的才3毛錢,我摸摸口袋說:
“怪不得,她們先倒茶給咱喝,趕緊撤!”
我們左看右看,趁沒人注意,就偷偷地溜走了,跑了很長一段路才迴頭,見沒有人追過來,停下來喘口氣,我說:“哈哈,太好了,白白賺了一杯茶喝。”
我趕緊寫信迴去,告訴那些初中同學,說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城市,這裏每天都發生著許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
第一次從偏僻農村出來,我對廣州的一切充滿了好奇,除了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更重要是增長了很多見識。我想,要是沒有這樣的人生體驗,或許現在拎拖鞋進賓館還不為奇!
我記得初中一位姓傅的老師說:
“樹越挪越死,人越挪越活。”
雖然,我的第一學曆是中專,但現在迴過頭想,我並不後悔當年的選擇,我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在什麽樣環境裏,學到了些什麽東西,鍛煉到了什麽能力。
能力比學曆更重要,智慧比知識更重要。
我15歲來到廣州,見證了大城市裏的改革開放,這對我一生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就在廣州,那四年發生的很多事,影響著我的一生。
關於我和莉莉的曲折故事,後麵還有章節講述,現在還是先說說我的在廣州的讀書生活吧。
來到廣州讀中專,純屬偶然。
1985年,我15歲,這一年初中畢業,我已被免試保送就讀縣重點高中——臨高中學高中部免費免試班,這個班是學校為了確保升大率,鼓勵尖子生讀高中而設的。
那年初中畢業六個班共400多學生,像我一樣免試保送的隻有30位同學,我排名第8。因為可以不用參加考試,公榜後大家根本不用去學習,有的還跑到學校外麵去玩。
當初,獲保送的同學都被認為將來考大學肯定沒有問題,所以參加中考隻是玩一玩、試一試。
考試之前,要填誌願,我一心想著考大學,根本沒打算去讀中專,所以不去想誌願的好壞,連父母的意見也沒有問,就以學校名稱的長短來決定誌願的順序,名稱最長的學校為第一誌願。
結果,我被錄取到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業學校。這家學校,當年在臨高的招生指標隻有兩人,另外一位被錄取的是畢業試考得全校第一的阿江。
差不多要開學的時候,我到阿江家裏去,這是我第一次去他家,那是一個很偏僻的貧窮山村,以前農村女孩都不願意嫁到那地方。
我去他家的路上,有很長一段紅土爛泥,連單車都不能通行。到阿江家裏一看,他正在茅草房裏收拾行李,他告訴我:
“我已經托人買好了船票,跟一個已經在廣州讀書的朋友約好,過幾天就跟他一起去廣州。”
我問他:“老師沒有找你談話嗎?為什麽你不考慮上高中考大學?”
阿江說:“我跟老師說了,因為家裏比較窮,都希望我上中專早點出來工作,所以我想先去廣州讀書,考大學等以後再說吧。”
聽阿江這麽一說,我也心動了,我早就想離開海南貧困的鄉村,進大城市看世麵,既然都考上了,要去就一起去吧。
迴到家裏,我同爸爸媽媽說:
“人家阿江考全縣第一,他都決定去廣州讀中專,我也去吧,考大學在中專畢業後還是可以考的。”
爸爸是一個很開明的人,他沒說我不可以去,也就是說可以去。媽媽是個善良得從來不會跟別人說“不”的人,她當然不會反對。
就這樣,我決定到廣州讀中專,爸爸請假親自送我去。
第一次離開海島來到“大陸”,來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廣州,讓我大開眼界,見識大增。
我們班上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人還不會說普通話,而我說的普通話也帶著濃濃的海南口音。
同宿舍有一名先到的同學,自稱來自“越南”,我爸爸問他:“你是什麽時候到的?”
他用手撓撓頭,想了想,說:“明天!”
我莫名其妙,再問他一次,他還是說:“明天,明天到的……”
我想了想,問他是不是“yesterday”,他連連說:
“yes,yesterday,yesterday!”
原來這個“越南”同學還分不清普通話的昨天和明天。幾個月以後,我才知道原來他是廣東肇慶地區的“鬱南”縣人,當時他們從小到大上課讀書都用廣東話,怪不得!
在街上、在校園裏,看到有許多青春女孩穿露膝短裙,穿健美褲,有的男同學留長頭發,穿花衣服,我經常迴頭多看一眼,默默感受著開放城市的氣息。
第一周軍訓後,幾個老鄉找我去市區見世麵。
坐公共汽車時,我害怕遇到扒手,就把錢縫進內褲口袋裏。買車票時,不敢問多少錢,怕泄露自己的外地口音被人欺騙,拿出5塊錢給售票員,讓她自己給我找零錢。
我們先去了越秀山公園,爬上山頂看五羊塑像,我想起著名的五羊單車,感覺到異常激動,仿佛登上珠穆朗瑪峰,照相時手舞足蹈。
接著,我們研究地圖,決定去參觀中國大酒店,但是我們還沒有進大堂,就被保安攔住,不給我們進去,他指著“衣冠不整,禁止入內”的牌子,對我們說:
“對不起,穿拖鞋不能進去。”
原來,海南天氣熱,我們幾個海南老鄉都按習慣穿拖鞋。怎麽辦?有個老鄉趕緊用海南話提議:
“我們把拖鞋脫掉,拎在手裏進去,好吧?”
結果,我們還是被保安客氣地趕了出來……
晚上,我們迴來時,從北京南路走到海珠廣場等車,看到簡直不可思議的景象:那裏有一對對情侶,在眾目睽睽中擁抱、接吻,看得我們臉紅心跳。
有位老鄉尿急,跑到公園的九裏香花叢邊小便,邊迴頭看車,邊拉下褲鏈,差點被剪掉小雞雞!
原來花叢裏暗伏著一對戀人,受驚擾的戀人衝我的老鄉發火,結果,可憐那老鄉尿濕了一半褲子,而我們差點笑破肚子。
又有一次,我和阿江從北京路迴學校,過了學校的吃飯的時間,我們隻好走進路邊一家小餐館,剛坐下來,服務員就上來倒茶,把菜譜交給我們。剛喝一杯茶,阿江用臨高話對我說:
“不好了,這裏最便宜的菜也要兩塊錢,怎麽辦?”
我趕快翻了一下菜譜,一看確實如此,而當時學校裏麵的菜,最貴的才3毛錢,我摸摸口袋說:
“怪不得,她們先倒茶給咱喝,趕緊撤!”
我們左看右看,趁沒人注意,就偷偷地溜走了,跑了很長一段路才迴頭,見沒有人追過來,停下來喘口氣,我說:“哈哈,太好了,白白賺了一杯茶喝。”
我趕緊寫信迴去,告訴那些初中同學,說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城市,這裏每天都發生著許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鮮事。
第一次從偏僻農村出來,我對廣州的一切充滿了好奇,除了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更重要是增長了很多見識。我想,要是沒有這樣的人生體驗,或許現在拎拖鞋進賓館還不為奇!
我記得初中一位姓傅的老師說:
“樹越挪越死,人越挪越活。”
雖然,我的第一學曆是中專,但現在迴過頭想,我並不後悔當年的選擇,我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在什麽樣環境裏,學到了些什麽東西,鍛煉到了什麽能力。
能力比學曆更重要,智慧比知識更重要。
我15歲來到廣州,見證了大城市裏的改革開放,這對我一生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就在廣州,那四年發生的很多事,影響著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