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聽我爺爺說,發丘也確實是像傳言那樣,是從曹操軍中衍生出來的一個盜墓門派,當時喚作發丘中郎將,所過之處,屍骸遍野,寸草不生,因為有官家坐後台,行事作風野的不行,他們隻取錢財,根本不懂的保護,說到底,和摸金是一個大門派,都是為官家做事。
但其實不然,這些傳下來的話,都是外人看到的,好事兒不多,聽著幹的都是一些壞事兒,無惡不作,喪盡天良。但是外行傳的東西多數是來自百姓之口,還有一些略懂文化人的手記,像這種事肯定不會記入正史的。就算提到也是寥寥幾筆,渲染的很美好。
不過發丘這一派,我聽我爺爺說,壞是壞但也讓沒那麽過分。內行傳下來的版本是,當時有個叫徐白嘴的人,主要是以做喪事為生,打棺材,看墳地,行禮儀,也算半個風水先生,因為能說會道,而且吹的一口好嗩呐,又是幹白活的,所以人們就叫了白嘴這麽個外號,最主要的是,他不知道是得病了還是家裏沒水喝,嘴唇一直發白發幹,這白嘴也是名副其實。
他是怎麽和發丘扯上關係的就得從他第一次盜墓說起了,先說說他這個人,生來高大,老輩兒人傳下話是這麽說他的,“長八尺,寬半丈,虎背熊腰,眼如銅鈴,聲若洪鍾,濃眉無須,鬼將轉世也。”用現在的話說,一米九的大個兒,一米寬的腰,長的又高又大,濃眉大眼卻不長胡子,妖怪啊!但是當時的人不這麽認為,覺得這人天賜異象,肯定不是常人,能成大事,因為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有過人之處。但是不知道是他時運不濟,還是沒遇到貴人,長這麽大個身板不去想著出人頭地,而是跟著村裏的一個老先生學了幹喪事兒的手藝,慢慢的卻是把木匠手藝學了個精通,不管什麽樣的棺材都能打的出來,而且形態極佳,經久耐用。
但是你光會打棺材沒用啊,畢竟這是個苦差事,加上村裏也沒多少人,就那麽幾戶人家還不是親戚就是朋友的,有時候忙乎個十天半月,趕上一個家裏窮的連錢都沒法要,幹了幾年不僅一分錢沒攢下,就連自己的溫飽還得靠鄉裏鄉親的接濟,他那個體型要想保持住,飯量自然可想而知。沒有經濟來源加上天生長相不同於常人,所以都三十好幾了還是孤身一人,有好心人勸他扔了這份手藝再謀別的生路吧,但他不肯,說自己就會這個,別的也幹不了。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村裏來了一個教書先生,為了討口飯吃,就留在了村裏給孩子們上上課,教人們寫個字,慢慢的和村裏人們熟絡了起來。直到有一天,村裏來了一批官軍,挖土掘墓,呆了個把月,差點兒給把一個村子翻了個底兒朝天,主要是他們幹完之後,不管不顧,把值錢的東西都擄走,那些被挖出來的棺材和屍骨都被晾在了外邊,迫於壓力,誰也不敢多嘴,好不容易挨到這幫土匪軍走了之後,村裏來的那個先生也不見了,有人傳言就是那個先生把官軍給引來的,但現在說什麽也沒用了,事情到了這步田地,也隻能認了,村裏管事兒的組織人把屍骨重新入殮,給安葬了迴去,這下可忙壞了徐白嘴。這倒不是重點,從那幫官軍走了之後,村裏就沒安生過,每天夜裏都有響動,牲畜也變的狂躁不安,牛拉不出圈,狗一天到晚叫個不停,而有膽大的家裏養著狐狸的,也看到狐狸一到半夜就直勾勾的站著,眼睛就看著後山被挖的最慘的那片墳地。
過了十幾天之後,村裏的人開始得病,鬧瘟疫,死的死,傷的傷,年紀大的都說後山埋著大人物,這是被那幫狗官軍弄的生了氣,要報複,這村裏怕是待不了人了。有些好事兒的去找徐白嘴,讓他想辦法處理這事兒,但是他就會打棺材,哪懂這些啊,他師傅走的時候倒是留了一本書給他,但奈何他文盲一個,根本看不懂。就在人們準備舉家搬遷時,那個先生突然迴來了,雙眼紅腫,滿身泥土,他也顧不上村裏人的冷嘲熱諷,找了村裏幾個管事兒的聊了一晚上,然後就帶著徐白嘴走了,不過從那以後,村裏再沒發生過怪事,而且變得比以前更加的風調雨順。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徐白嘴和那個先生卻就此消失。後來才知道,原來在後山上有一個大墓,官軍依靠人多,隻是進去取了錢財寶物,卻不管不顧,把裏麵一些成了氣候的東西都給放了出來,那個先生費了好大勁兒才把髒東西都給收了去。在辦事兒他還意外發現那個大墓的主棺還在,官軍不知道為什麽偏偏留了主墓沒動,所以他帶著徐白嘴商量了一下,倆人決定去看看。
剛開始徐白嘴死活不同意,但是經不住錢財的誘惑,加上他看出來那個先生有本事,想跟著學東西,所以倆人達成了協議,一起進了那個主墓。後來發生了什麽不知道,隻是人們再見到徐白嘴時,他已經早已不幹白活了,出手也變的闊綽了起來,慢慢的聚了一幫人,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氣。
當然了,樹大招風,當時官軍中正缺他這種人才,所以把他招進了軍中,由他帶領那幫以前專門盜墓的部隊,慢慢的有了名氣,人們都稱他叫中郎將,有了他之後,尋墓找穴變的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因為本領大,他也很快被人們所信服,隻不過他是給官軍辦事,一些怕他馬屁的,為了搞噱頭,說他是天官下凡,又因為當時把墓叫做丘,發丘即為盜墓,所以他們這幫人被稱作發丘天官。
徐白嘴一下能變的這麽厲害,都得益於那個先生的點撥,還有他師傅留給他的那本書。
但其實不然,這些傳下來的話,都是外人看到的,好事兒不多,聽著幹的都是一些壞事兒,無惡不作,喪盡天良。但是外行傳的東西多數是來自百姓之口,還有一些略懂文化人的手記,像這種事肯定不會記入正史的。就算提到也是寥寥幾筆,渲染的很美好。
不過發丘這一派,我聽我爺爺說,壞是壞但也讓沒那麽過分。內行傳下來的版本是,當時有個叫徐白嘴的人,主要是以做喪事為生,打棺材,看墳地,行禮儀,也算半個風水先生,因為能說會道,而且吹的一口好嗩呐,又是幹白活的,所以人們就叫了白嘴這麽個外號,最主要的是,他不知道是得病了還是家裏沒水喝,嘴唇一直發白發幹,這白嘴也是名副其實。
他是怎麽和發丘扯上關係的就得從他第一次盜墓說起了,先說說他這個人,生來高大,老輩兒人傳下話是這麽說他的,“長八尺,寬半丈,虎背熊腰,眼如銅鈴,聲若洪鍾,濃眉無須,鬼將轉世也。”用現在的話說,一米九的大個兒,一米寬的腰,長的又高又大,濃眉大眼卻不長胡子,妖怪啊!但是當時的人不這麽認為,覺得這人天賜異象,肯定不是常人,能成大事,因為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有過人之處。但是不知道是他時運不濟,還是沒遇到貴人,長這麽大個身板不去想著出人頭地,而是跟著村裏的一個老先生學了幹喪事兒的手藝,慢慢的卻是把木匠手藝學了個精通,不管什麽樣的棺材都能打的出來,而且形態極佳,經久耐用。
但是你光會打棺材沒用啊,畢竟這是個苦差事,加上村裏也沒多少人,就那麽幾戶人家還不是親戚就是朋友的,有時候忙乎個十天半月,趕上一個家裏窮的連錢都沒法要,幹了幾年不僅一分錢沒攢下,就連自己的溫飽還得靠鄉裏鄉親的接濟,他那個體型要想保持住,飯量自然可想而知。沒有經濟來源加上天生長相不同於常人,所以都三十好幾了還是孤身一人,有好心人勸他扔了這份手藝再謀別的生路吧,但他不肯,說自己就會這個,別的也幹不了。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村裏來了一個教書先生,為了討口飯吃,就留在了村裏給孩子們上上課,教人們寫個字,慢慢的和村裏人們熟絡了起來。直到有一天,村裏來了一批官軍,挖土掘墓,呆了個把月,差點兒給把一個村子翻了個底兒朝天,主要是他們幹完之後,不管不顧,把值錢的東西都擄走,那些被挖出來的棺材和屍骨都被晾在了外邊,迫於壓力,誰也不敢多嘴,好不容易挨到這幫土匪軍走了之後,村裏來的那個先生也不見了,有人傳言就是那個先生把官軍給引來的,但現在說什麽也沒用了,事情到了這步田地,也隻能認了,村裏管事兒的組織人把屍骨重新入殮,給安葬了迴去,這下可忙壞了徐白嘴。這倒不是重點,從那幫官軍走了之後,村裏就沒安生過,每天夜裏都有響動,牲畜也變的狂躁不安,牛拉不出圈,狗一天到晚叫個不停,而有膽大的家裏養著狐狸的,也看到狐狸一到半夜就直勾勾的站著,眼睛就看著後山被挖的最慘的那片墳地。
過了十幾天之後,村裏的人開始得病,鬧瘟疫,死的死,傷的傷,年紀大的都說後山埋著大人物,這是被那幫狗官軍弄的生了氣,要報複,這村裏怕是待不了人了。有些好事兒的去找徐白嘴,讓他想辦法處理這事兒,但是他就會打棺材,哪懂這些啊,他師傅走的時候倒是留了一本書給他,但奈何他文盲一個,根本看不懂。就在人們準備舉家搬遷時,那個先生突然迴來了,雙眼紅腫,滿身泥土,他也顧不上村裏人的冷嘲熱諷,找了村裏幾個管事兒的聊了一晚上,然後就帶著徐白嘴走了,不過從那以後,村裏再沒發生過怪事,而且變得比以前更加的風調雨順。
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徐白嘴和那個先生卻就此消失。後來才知道,原來在後山上有一個大墓,官軍依靠人多,隻是進去取了錢財寶物,卻不管不顧,把裏麵一些成了氣候的東西都給放了出來,那個先生費了好大勁兒才把髒東西都給收了去。在辦事兒他還意外發現那個大墓的主棺還在,官軍不知道為什麽偏偏留了主墓沒動,所以他帶著徐白嘴商量了一下,倆人決定去看看。
剛開始徐白嘴死活不同意,但是經不住錢財的誘惑,加上他看出來那個先生有本事,想跟著學東西,所以倆人達成了協議,一起進了那個主墓。後來發生了什麽不知道,隻是人們再見到徐白嘴時,他已經早已不幹白活了,出手也變的闊綽了起來,慢慢的聚了一幫人,在江湖上也小有名氣。
當然了,樹大招風,當時官軍中正缺他這種人才,所以把他招進了軍中,由他帶領那幫以前專門盜墓的部隊,慢慢的有了名氣,人們都稱他叫中郎將,有了他之後,尋墓找穴變的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因為本領大,他也很快被人們所信服,隻不過他是給官軍辦事,一些怕他馬屁的,為了搞噱頭,說他是天官下凡,又因為當時把墓叫做丘,發丘即為盜墓,所以他們這幫人被稱作發丘天官。
徐白嘴一下能變的這麽厲害,都得益於那個先生的點撥,還有他師傅留給他的那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