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何諾大軍攻擊十分猛烈,但是晉陽城畢竟城厚池深,不是這麽容易能夠攻下的。
一段猛攻之後,何諾明白,第一輪的試探進攻應該結束了,否則,就是作無謂的犧牲。
明白了這一點,何諾立即鳴金收兵,把一幹大將召集在一起,開始商討大戰的打法。
何諾知道,《戰法七十二術》涵蓋的麵太廣,不是短時間能夠學會的,因此他此刻討論的是更為普及易懂的《孫子兵法》。
地位僅排在孟嘯塵之後的白衣葉維楨上前一步,道:“《孫子兵法》中大量地論述了關於戰爭全麵謀劃問題,既適用於戰略,又適用於戰法、戰術,講的是關於戰略、戰法和戰術的一般原則。可以一學。”
何諾點了點頭:“葉帥為我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請試言之。”
顯然是對各種兵法爛熟於心,葉維楨不假思索,侃侃而談:“《孫子兵法?用間篇》中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就是預先掌握情況,預見戰爭勝負。《謀攻篇》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強調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必須掌握。《用間篇》對如何知彼作了專門的論述,提出了五間俱起的方略;《虛實篇》論述用計算、挑動、示形、試探性較量等方法了解敵情的問題;《行軍篇》列舉了30多種相敵之法。”
一旁的軍師儲修能,更是對著這些兵法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當即總結道:“這些都是講的“知彼”問題。書中對“知己”也多有論述,如強調國君對將帥要知;將帥對士卒之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要知;對士卒在不同環境下的心理特點要知等。先知是預測戰爭勝負的依據,是進行決策的前提,是指揮軍隊的先決條件,因此要不惜爵祿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達到這一目的。”
聽了這些,何諾非常感興趣,望著儲修能,點頭示意,意思是讓他有更多的講解。
儲修能點點頭,如數家珍一般信手拈來:“《孫子兵法?形篇》中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先勝,就是先要使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謀劃等方麵都勝過敵人。從國家戰略角度講,要通過“修道而保法”,使人民服從國家統治者的意誌;要重視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積累,形成如積水於千仞之山之勢;通過外交鬥爭,孤立敵人,增強自己的勢力等。在全局上占優勢,還要在局部上也占優勢,這就要合理部署,備其當備,攻其不守,守其必攻,而不能無所不備;在全局上處於劣勢,更要通過專我分敵、示形欺敵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優勢,以專擊分,達到戰役戰鬥上先勝的目的,並逐步擴大為全局上的勝利。”何諾歎息了一聲,誠懇地道:“的確如此,實力優勢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但如果放鬆警惕,或不善謀劃,既使在實力上處於優勢,也會遭到失敗。因此,它強調在強化實力的同時,在謀劃上也須勝過敵人,正如《計篇》所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我們此番攻擊晉陽,並不容易,最重要原因,當然是實力並沒有足夠的強大到可以勝過他們。當然,如果處處以多勝少,那打起仗來,也就了然無趣了。”
頓了頓,何諾突然轉向先鋒大將趙峻茂:“峻茂,你對此戰這麽看。”
在前段時間,係統學習了《戰法七十二術》之後,趙峻茂大有長進,雖然不能像兵法大家們侃侃而談,但是顯然長進不少,說起來也一語中的:“《孫子兵法?謀攻篇》提出,“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進而要求“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這就是著名的“全勝”原則。”
聽了這話,滿場都有些驚訝,他們起先都覺得趙峻茂時先鋒大將,是一個武夫,打起仗來,憑著一腔熱血就夠了,哪知道能有這番見識,還能夠想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隻有何諾與孟嘯塵悄悄對望一眼,然後相視而笑,顯然為了前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而感到欣慰。
儲修能微笑道:“剛才趙將軍說得非常對,但是有三點注意的地方,我在這裏強調下:“一是這裏的“全”首先是指全局上的勝利,孫子主張,最大限度地使敵“全國”而屈,“全軍”而屈,都體現了這一思想。二是“必以全爭於天下”的“全”,是要求在謀劃上全麵周到,算無遺策,應釋為“全策”,如既知利,又知害,既知進,又知退,既知奇,又知正,等等,這在哲學上叫兩端分析,即把各種可能性都考慮到。這個“全”講的是思想方法的全麵性,是一種完滿無缺的“全”。三是處理好“全破”的辯證關係。《孫子兵法》中“兵不頓而利可全”的“全”,講的是實際操作和結局,這個“全”並非一定完滿無缺,“全”中允許有“破”,有“破”之“全”也是一種“全”,這是一種相對的“全”。國不能“全”,就退而求全軍,軍不能“全”,就退而求“全”旅,旅不能“全”,就退而求“全”卒,卒不能“全”,就退而求“全”伍。這些都符合“全勝”原則。”
儲修能這般鞭辟入裏的講解,讓任何人都不得不服,連趙峻茂都在心中細細體會,然後誠懇道:“軍師這般答疑釋惑,讓峻茂受益匪淺。”
儲修能撚須微笑。
何諾拍拍手,總結道:“可見,《孫子兵法》在全勝問題上認識到理想與實際之間的差距,認識到了“全”與“破”相反相成的原理,在指導思想上,要求力爭完滿的“全”,在實踐中,要“全”“破”結合。最終目的是使敵人屈服於我而把敵我雙方的損失減少到最小。總之,謀全局,懂全破,籌全策,應是孫子全勝思想的基本內容。其中懂全破是理論,籌全策是手段,謀全局是目的,三者相互為用,缺一而不可。實行這一原則的方法,《孫子兵法》也講到了,歸納起來,大致是:首先造成我方力量上的絕對優勢,這是迫敵屈服的物質基礎;使用威懾手段,威加於敵,奪敵將之心,懾敵軍之氣;伐謀、伐交與伐兵相結合,“破”“全”相互為用,以“全”策瓦解敵心,以“破”策迫敵“全”屈等。”
何諾說完,一時之間,大廳之上,鴉雀無聲,都在細細揣摩何諾的話。
一段猛攻之後,何諾明白,第一輪的試探進攻應該結束了,否則,就是作無謂的犧牲。
明白了這一點,何諾立即鳴金收兵,把一幹大將召集在一起,開始商討大戰的打法。
何諾知道,《戰法七十二術》涵蓋的麵太廣,不是短時間能夠學會的,因此他此刻討論的是更為普及易懂的《孫子兵法》。
地位僅排在孟嘯塵之後的白衣葉維楨上前一步,道:“《孫子兵法》中大量地論述了關於戰爭全麵謀劃問題,既適用於戰略,又適用於戰法、戰術,講的是關於戰略、戰法和戰術的一般原則。可以一學。”
何諾點了點頭:“葉帥為我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請試言之。”
顯然是對各種兵法爛熟於心,葉維楨不假思索,侃侃而談:“《孫子兵法?用間篇》中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就是預先掌握情況,預見戰爭勝負。《謀攻篇》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強調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必須掌握。《用間篇》對如何知彼作了專門的論述,提出了五間俱起的方略;《虛實篇》論述用計算、挑動、示形、試探性較量等方法了解敵情的問題;《行軍篇》列舉了30多種相敵之法。”
一旁的軍師儲修能,更是對著這些兵法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當即總結道:“這些都是講的“知彼”問題。書中對“知己”也多有論述,如強調國君對將帥要知;將帥對士卒之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要知;對士卒在不同環境下的心理特點要知等。先知是預測戰爭勝負的依據,是進行決策的前提,是指揮軍隊的先決條件,因此要不惜爵祿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達到這一目的。”
聽了這些,何諾非常感興趣,望著儲修能,點頭示意,意思是讓他有更多的講解。
儲修能點點頭,如數家珍一般信手拈來:“《孫子兵法?形篇》中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先勝,就是先要使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謀劃等方麵都勝過敵人。從國家戰略角度講,要通過“修道而保法”,使人民服從國家統治者的意誌;要重視國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積累,形成如積水於千仞之山之勢;通過外交鬥爭,孤立敵人,增強自己的勢力等。在全局上占優勢,還要在局部上也占優勢,這就要合理部署,備其當備,攻其不守,守其必攻,而不能無所不備;在全局上處於劣勢,更要通過專我分敵、示形欺敵等手段,造成自己局部上的優勢,以專擊分,達到戰役戰鬥上先勝的目的,並逐步擴大為全局上的勝利。”何諾歎息了一聲,誠懇地道:“的確如此,實力優勢是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但如果放鬆警惕,或不善謀劃,既使在實力上處於優勢,也會遭到失敗。因此,它強調在強化實力的同時,在謀劃上也須勝過敵人,正如《計篇》所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我們此番攻擊晉陽,並不容易,最重要原因,當然是實力並沒有足夠的強大到可以勝過他們。當然,如果處處以多勝少,那打起仗來,也就了然無趣了。”
頓了頓,何諾突然轉向先鋒大將趙峻茂:“峻茂,你對此戰這麽看。”
在前段時間,係統學習了《戰法七十二術》之後,趙峻茂大有長進,雖然不能像兵法大家們侃侃而談,但是顯然長進不少,說起來也一語中的:“《孫子兵法?謀攻篇》提出,“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進而要求“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這就是著名的“全勝”原則。”
聽了這話,滿場都有些驚訝,他們起先都覺得趙峻茂時先鋒大將,是一個武夫,打起仗來,憑著一腔熱血就夠了,哪知道能有這番見識,還能夠想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隻有何諾與孟嘯塵悄悄對望一眼,然後相視而笑,顯然為了前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而感到欣慰。
儲修能微笑道:“剛才趙將軍說得非常對,但是有三點注意的地方,我在這裏強調下:“一是這裏的“全”首先是指全局上的勝利,孫子主張,最大限度地使敵“全國”而屈,“全軍”而屈,都體現了這一思想。二是“必以全爭於天下”的“全”,是要求在謀劃上全麵周到,算無遺策,應釋為“全策”,如既知利,又知害,既知進,又知退,既知奇,又知正,等等,這在哲學上叫兩端分析,即把各種可能性都考慮到。這個“全”講的是思想方法的全麵性,是一種完滿無缺的“全”。三是處理好“全破”的辯證關係。《孫子兵法》中“兵不頓而利可全”的“全”,講的是實際操作和結局,這個“全”並非一定完滿無缺,“全”中允許有“破”,有“破”之“全”也是一種“全”,這是一種相對的“全”。國不能“全”,就退而求全軍,軍不能“全”,就退而求“全”旅,旅不能“全”,就退而求“全”卒,卒不能“全”,就退而求“全”伍。這些都符合“全勝”原則。”
儲修能這般鞭辟入裏的講解,讓任何人都不得不服,連趙峻茂都在心中細細體會,然後誠懇道:“軍師這般答疑釋惑,讓峻茂受益匪淺。”
儲修能撚須微笑。
何諾拍拍手,總結道:“可見,《孫子兵法》在全勝問題上認識到理想與實際之間的差距,認識到了“全”與“破”相反相成的原理,在指導思想上,要求力爭完滿的“全”,在實踐中,要“全”“破”結合。最終目的是使敵人屈服於我而把敵我雙方的損失減少到最小。總之,謀全局,懂全破,籌全策,應是孫子全勝思想的基本內容。其中懂全破是理論,籌全策是手段,謀全局是目的,三者相互為用,缺一而不可。實行這一原則的方法,《孫子兵法》也講到了,歸納起來,大致是:首先造成我方力量上的絕對優勢,這是迫敵屈服的物質基礎;使用威懾手段,威加於敵,奪敵將之心,懾敵軍之氣;伐謀、伐交與伐兵相結合,“破”“全”相互為用,以“全”策瓦解敵心,以“破”策迫敵“全”屈等。”
何諾說完,一時之間,大廳之上,鴉雀無聲,都在細細揣摩何諾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