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以下的座次,就明顯是按文武分列排定的了,武官這邊頭裏的參謀院院長鄧凱、接下來是總政委黃士昌、軍情司司長方柯,後麵則是在京的一些將官,如蒲纓、李福。
和文官的臉色各異不同,他們個個都按正經的軍人風紀,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除了一些客軍的代表,如李定國的表弟馬思良、鄭經的舅舅董酉文。他們神色各異,目光閃爍,不知是不是在和對麵的文官溝通著什麽。
為了加強和地方的聯係,也為招攬人才,兩年前沐忠亮就曾下詔晉王、閩王等非直屬勢力舉薦人才入朝。
實際上他們為了維持地方,早就自行征辟官員了,民間把這些官稱為“晉選”、“閩選”、“豫選”(萬雲龍受封豫章侯)。
沐忠亮雖然不願書麵承認,但為團結計,也沒有明確禁止,作為默認的交換,朝廷得以都察院派駐到他們的地盤,至少還能起點了監視的作用。
同樣的,這些官員也有一部分進入了中樞,征辟他們到一些不重要的崗位或者擔任副職,意思意思。
但也有一些名頭太大,不好壓製的,比如刑部尚書的王夫之。
見沒人說話,他便出來發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北伐還是慎重為妙,而今國朝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何不再行屯聚?”
“本官建議,國朝應先行曉諭江南,保障士紳私產,土地贖買而不是強征,當可奪敵之民心。”
“是時陛下下詔,諭令天下各部兵馬齊發,以堂堂之勢,還都南京,進取江淮,則天下大定矣!”
保守派卻頻頻點頭表示讚許。
沐忠亮眉頭微皺。這老頭不但主張緩行,屁股又不知坐哪頭,還特地強調皇帝,還是老樣子啊。
王夫之由李定國舉薦而來,一開始沐忠亮還很高興,明末三儒可算是聚齊了,還讓他任了禮部尚書。
但他忘了,王夫之的思想明顯不如顧炎武激進,他明顯還是主張“尊君”的,這就天然的和沐忠亮不對盤,不得已,沐忠亮生拉硬拽把顧炎武從學堂裏拉出來,安在鄧居詔留下的大理寺卿位置上,讓他們倆打對台戲去吧。
顧炎武偏重“經世致用”,解除了新政以後更是激進了許多,而王夫之則還是理學那一套。
果不其然,顧炎武不負他所望,當即跳出來道,“所謂天下兵馬,不知包不包含晉王所部?八桂之地,是不是朝廷的天下?”
“晉王所部,自然是朝廷兵馬,不過就食於八桂,暫且代管而已。”
“聽說晉王給了你家近千畝地,江南可贖買,日後廣西是不是也可贖買了?王而農,你打得卻是好算盤,是不是幹脆廢了新政更合你心意?”
“你……本官不過提一建議而已,首輔,此人胡攪蠻纏!”
昔日的老友,到了朝堂之上,幾有水火之勢,可見人與人之間,一起造反容易,同享富貴卻難。
不待沐忠亮說話,便宜老丈人挺著圓滾滾的身子有些艱難的站起來。別人都是操勞變瘦,這家夥卻是過勞肥,這幾年他是愈發的胖了。
“朝廷法令,豈能朝令夕改,江南士紳田連阡陌本官是早有耳聞,耕地十有八九都在士紳手裏,百姓苦之久矣,民心自在我,朝廷要扶持工業,又要養兵,哪有這許閑錢?”
“正是,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哪裏有拿小民的稅賦去補貼富人之理?”這個補刀的卻是一位幾乎在末座的官員,名叫吳克,任僉都禦史。
很可惜,這麽多年的新政,但由於知識和財富的限製,平民出身的官吏在基層是有不少,但在中樞,有資格出席這個級別會議的隻有碩果僅存的一個。
聽到反對改革的苗頭,饒是他人微言輕,此時卻不得不發聲。
“不學無術之徒,隻識蠻幹,你懂君子張弛之道麽?”任國璽詰道,他和這個下屬一向不對盤。
眼看下邊吵成一團,沐忠亮卻在靜靜地看戲,這次會議不僅是要拍板一個方略,更看清現下越來複雜的朝局的機會。
在剛才的發言裏,王夫之還是舊式地主那一套,根據顧炎武的話,他似乎和李定國還有糾葛。
而顧炎武明顯就是那種天生的激進分子。
至於馬吉翔,也很好理解。
作為工業黨實際上的首領,他這個時候自然要說話。
工業黨是最支持土改的群體,要是讓士紳複辟,人要都給地主弄去當佃農了,誰去給他們做工?誰又有閑錢去消費工業品?
哪怕是贖買,朝廷給了錢,這幫士紳有了錢,都投進市場裏,豈不憑空多出一幫人和他們分蛋糕?
後麵的吳克作為在改革中同樣得益的百姓,眼下雖勢弱,不得不依附工業黨。
但別看他們現在勢弱,對麵這一排軍官,哪個不是平民出身的?除了黃士昌,恐怕都是。
戲看得差不多了,這時候還是要出來壓製一下。
沐忠亮敲敲桌子,等他們住了嘴,才道,“夠了!本次議題是北伐,不是伐不伐,而是怎麽伐,伐不伐內閣已有定論,你們就事論事,不要偏題。”
有些不耐煩,沐忠亮幹脆點名,“效賢,戶部錢糧你來報一下。”
海起晏升任戶部尚書,雖然他叔的產業在廣東已經算是排的上號的了,但此人一向不偏不倚,還算客觀中立,此時他說話,大夥的目光就都聚集到他了的身上。
先是例行公事般長篇累牘的數據,最後他總結到,“以現有的軍力,若開春出師,戰線限於南直隸,此處水網密集,後勤的錢糧耗費可相應少些,當可支應年餘,若要入中原,則有些勉強。”
“這才是有建設性的意見嘛,”沐忠亮讚許道,“鄧院長,軍方這邊不知怎麽看?”
“效賢所言有理,本次北伐,諸位將軍和院裏商議,一致認為收複江淮,配合海軍守住半壁之局,奪去偽清菁華,我方再生息數年,屆時光複華夏不過彈指爾。”
沐忠亮的想法也是這樣,不過他考慮的是先實現劃江而治,局勢穩定了,國內有些問題還是早解決早好。
這不,問題來了,“朝廷此次出兵,何不讓各藩出兵配合?如此勝算更大。”這是一位“閩選”的侍郎。
“是啊,我等會中兄弟亦願為國出力。”這是江西天地會,傅山的高徒葉常壽。
其他各藩也嚷嚷起來,就連李福也說他爹想打湖北。
“都莫急,”沐忠亮起身道,“諸位拳拳報國之心,本官心領了,本次北伐,朝廷作為主力,自是當仁不讓,但各藩亦要為國出力,這是免不了的。”
“鄧院長,根據你們的方略,各藩是如何安排的?”
“是這樣的,”鄧凱拄著拐杖起身道,“基於守江的方略,晉王並鞏昌王所部,務必西進逼迫吳三桂,視其動向,如吳三桂冥頑不靈,則先奪雲貴,隨即入川,阻絕川兵順江而下的可能。”
“閩王所部,則進逼耿繼茂與李率泰所在的福州,能攻則攻,不能配合浙東王啟隆將軍將其困在福建即可,臨國公可佯攻襄陽,牽製武昌兵力,但要注意後路。”
原本接受到命令,他們就該消停了,但沐忠亮知道沒有這麽簡單。
果不其然,董酉文接著就道:
“首輔,閩地山多地少,百姓又頗遭遷界令荼毒,尚未恢複,守成已是不易,但朝廷若有令,我部自當萬死不辭,但是朝廷若是能把槍炮的配額鬆動一些……”
“笑話,錢糧不足讓朝廷援助槍炮?你家百姓吃火藥的嗎?”馬思良起身嗤笑,“況且漳泉的海貿並不亞於廣州吧,依我看,首輔,廣西蠻荒之屬,晉王所部才是真的亟待援助。”
“你們倒是有臉,麵對清軍那三瓜兩棗,朝廷給了那麽多地盤你們就食,還要這要那的,要我說,我們天地會的兄弟一直和秦、王兩位將軍並肩麵對優勢清軍,要援助,援助我們就好。”
“你們這幫會黨還談並肩?鬼都知道你們打仗就那樣,要不是兩位將軍壓製,你們刮地皮怕是比韃子還掛得幹淨。”
“呸!海賊也有臉談軍紀?我們不過少數害群之馬,你們倒是人人皆賊,聽說前些日子大員又暴亂了吧?”
得,文官吵完,這些藩鎮又爭起來了。
他們口中的援助、配額,其實指得就是這幾年的軍火貿易政策。
明軍的戰鬥力不僅震撼了滿清,對友軍的震動同樣不小。
這些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了,看完迴去一分析,發現以自己現有的戰法,除非有數量級上的差距,否則根本無法與明軍抗衡,打不過怎麽辦?那就大家一起學起來唄。
學起來的首要問題是什麽?沒槍啊?
可工藝不過關,試製的槍支質量和成本居高不下,沐忠亮對這些工匠看得又緊,軍情司才不管你是友軍還是清軍,凡是在軍工廠附近探頭探腦的家夥一概拿下。
不得已,他們最終還是迴到沐忠亮的算盤上,買軍火。
然而就算產能不斷擴大,但優先供應完中央軍,留給這些雜牌軍的數量終歸是有限的,所以這些年這幫人一直變著法的找沐忠亮買槍買炮。
而沐忠亮總是一副吊起來賣的嘴臉,見這邊爭不到,自然就把主意打到友軍身上。
友軍多買一支,自己就少買一支,現在大戰來了,有人有槍,就能打下更多的地盤,日後有個萬一,手裏的籌碼也多一些。
這也算是一種羈縻手段,沐忠亮對此自然是樂見其成的,但是朝中那些“某選”官卻常互相指責,一會說這個不臣,一會說那個無能,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烏煙瘴氣,彈章橫飛。
藩鎮間的矛盾,藩鎮與朝廷的矛盾,夾雜在保守、工業、保皇、改革各派係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明朝局,怎一個亂字了得。
不過亂,總好過明末東林獨大,至少沐忠亮想幹什麽,總有個抓手可尋,不得不說,掌權多年,他早就明白了那些皇帝為什麽最怕手下一團和氣了。
而他的底氣更來源於這一排正襟危坐的軍人,沒什麽事,可以和大臣們玩玩,實在不行了,沐忠亮還有資本掀桌子不是?
給張萬祺使了個眼色,他會意,起身製止這場紛爭,會議得以四平八穩地走向下個議程。
北伐這種大事,哪裏是一時半會議得完的,即便沐忠亮早有腹稿,期間不還有一撥撥出來打岔的家夥,熬到天黑,才算是基本把事情分解到各個部門。
不過這樣也好,接下來幾天,輪到各部各省去忙了,他算是閑了下來。
“唉……”踏出六部大門,伸了個懶腰,“小智,給我弄輛車來,累了,不想騎馬了。”
“諾!”
不多時,一輛高大的四輪馬車就駛到正門外,沐忠亮和幾位閑聊的高官告辭,“諸君,明兒見!”
“恭送首輔!”
“首輔等等我!”隻見馬吉翔以超越他體型的速度奔來。
以他的噸位,剛鑽上車,沐忠亮仿佛聽見馬車的各個零部件都發出了一陣悲鳴。
“黃侍衛,走吧,我去看看孫兒。”馬吉翔自說自話道。
馬吉翔也算是常客了,黃智見沐忠亮沒有反對,揮揮手,馬車便開始起行,幾名侍衛騎馬跟在前後。
“馬老,您可知道這車可是純手工打造,大明隻此一台,坐壞了你上哪賠我?”沐忠亮抱怨道。
馬吉翔一邊訕笑,一邊四處摸摸這輛平穩的馬車,“敬之你鼓搗出這等好東西,也不吱一聲,馬家也有車廠,怎麽樣,便宜點轉讓給我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您在工部那麽多年,難道看不出來這車不好弄嗎?光是四輪上的彈簧,都不知報廢了多少才弄出來這麽四個,軸承什麽都是一錘一錘敲出來的,鋼材不行,要成熟不知得多少年。”
馬吉翔頗為遺憾,“我還尋思著這個比平日裏馬車舒服多了,但凡有點錢一定願意買,確實可惜了。”
“那且等著吧,不裝彈簧,改用木滾珠,或者可以湊合用一用,也比城裏的有軌馬車強不少了。”
馬吉翔也不是不懂行,“那頂什麽,木滾珠工部早就在用了,那玩意太容易磨損變形了,這車恐怕跑不了兩天就得換次軸承,還是再等等吧。”
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沒多久就到了黔國公府。
一打開門,“爹爹!陪我玩!”一個小家夥就竄了出來,抱住沐忠亮的大腿。
“昭兒快放開,你爹忙了一天了,讓他歇會。”
和文官的臉色各異不同,他們個個都按正經的軍人風紀,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除了一些客軍的代表,如李定國的表弟馬思良、鄭經的舅舅董酉文。他們神色各異,目光閃爍,不知是不是在和對麵的文官溝通著什麽。
為了加強和地方的聯係,也為招攬人才,兩年前沐忠亮就曾下詔晉王、閩王等非直屬勢力舉薦人才入朝。
實際上他們為了維持地方,早就自行征辟官員了,民間把這些官稱為“晉選”、“閩選”、“豫選”(萬雲龍受封豫章侯)。
沐忠亮雖然不願書麵承認,但為團結計,也沒有明確禁止,作為默認的交換,朝廷得以都察院派駐到他們的地盤,至少還能起點了監視的作用。
同樣的,這些官員也有一部分進入了中樞,征辟他們到一些不重要的崗位或者擔任副職,意思意思。
但也有一些名頭太大,不好壓製的,比如刑部尚書的王夫之。
見沒人說話,他便出來發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北伐還是慎重為妙,而今國朝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何不再行屯聚?”
“本官建議,國朝應先行曉諭江南,保障士紳私產,土地贖買而不是強征,當可奪敵之民心。”
“是時陛下下詔,諭令天下各部兵馬齊發,以堂堂之勢,還都南京,進取江淮,則天下大定矣!”
保守派卻頻頻點頭表示讚許。
沐忠亮眉頭微皺。這老頭不但主張緩行,屁股又不知坐哪頭,還特地強調皇帝,還是老樣子啊。
王夫之由李定國舉薦而來,一開始沐忠亮還很高興,明末三儒可算是聚齊了,還讓他任了禮部尚書。
但他忘了,王夫之的思想明顯不如顧炎武激進,他明顯還是主張“尊君”的,這就天然的和沐忠亮不對盤,不得已,沐忠亮生拉硬拽把顧炎武從學堂裏拉出來,安在鄧居詔留下的大理寺卿位置上,讓他們倆打對台戲去吧。
顧炎武偏重“經世致用”,解除了新政以後更是激進了許多,而王夫之則還是理學那一套。
果不其然,顧炎武不負他所望,當即跳出來道,“所謂天下兵馬,不知包不包含晉王所部?八桂之地,是不是朝廷的天下?”
“晉王所部,自然是朝廷兵馬,不過就食於八桂,暫且代管而已。”
“聽說晉王給了你家近千畝地,江南可贖買,日後廣西是不是也可贖買了?王而農,你打得卻是好算盤,是不是幹脆廢了新政更合你心意?”
“你……本官不過提一建議而已,首輔,此人胡攪蠻纏!”
昔日的老友,到了朝堂之上,幾有水火之勢,可見人與人之間,一起造反容易,同享富貴卻難。
不待沐忠亮說話,便宜老丈人挺著圓滾滾的身子有些艱難的站起來。別人都是操勞變瘦,這家夥卻是過勞肥,這幾年他是愈發的胖了。
“朝廷法令,豈能朝令夕改,江南士紳田連阡陌本官是早有耳聞,耕地十有八九都在士紳手裏,百姓苦之久矣,民心自在我,朝廷要扶持工業,又要養兵,哪有這許閑錢?”
“正是,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哪裏有拿小民的稅賦去補貼富人之理?”這個補刀的卻是一位幾乎在末座的官員,名叫吳克,任僉都禦史。
很可惜,這麽多年的新政,但由於知識和財富的限製,平民出身的官吏在基層是有不少,但在中樞,有資格出席這個級別會議的隻有碩果僅存的一個。
聽到反對改革的苗頭,饒是他人微言輕,此時卻不得不發聲。
“不學無術之徒,隻識蠻幹,你懂君子張弛之道麽?”任國璽詰道,他和這個下屬一向不對盤。
眼看下邊吵成一團,沐忠亮卻在靜靜地看戲,這次會議不僅是要拍板一個方略,更看清現下越來複雜的朝局的機會。
在剛才的發言裏,王夫之還是舊式地主那一套,根據顧炎武的話,他似乎和李定國還有糾葛。
而顧炎武明顯就是那種天生的激進分子。
至於馬吉翔,也很好理解。
作為工業黨實際上的首領,他這個時候自然要說話。
工業黨是最支持土改的群體,要是讓士紳複辟,人要都給地主弄去當佃農了,誰去給他們做工?誰又有閑錢去消費工業品?
哪怕是贖買,朝廷給了錢,這幫士紳有了錢,都投進市場裏,豈不憑空多出一幫人和他們分蛋糕?
後麵的吳克作為在改革中同樣得益的百姓,眼下雖勢弱,不得不依附工業黨。
但別看他們現在勢弱,對麵這一排軍官,哪個不是平民出身的?除了黃士昌,恐怕都是。
戲看得差不多了,這時候還是要出來壓製一下。
沐忠亮敲敲桌子,等他們住了嘴,才道,“夠了!本次議題是北伐,不是伐不伐,而是怎麽伐,伐不伐內閣已有定論,你們就事論事,不要偏題。”
有些不耐煩,沐忠亮幹脆點名,“效賢,戶部錢糧你來報一下。”
海起晏升任戶部尚書,雖然他叔的產業在廣東已經算是排的上號的了,但此人一向不偏不倚,還算客觀中立,此時他說話,大夥的目光就都聚集到他了的身上。
先是例行公事般長篇累牘的數據,最後他總結到,“以現有的軍力,若開春出師,戰線限於南直隸,此處水網密集,後勤的錢糧耗費可相應少些,當可支應年餘,若要入中原,則有些勉強。”
“這才是有建設性的意見嘛,”沐忠亮讚許道,“鄧院長,軍方這邊不知怎麽看?”
“效賢所言有理,本次北伐,諸位將軍和院裏商議,一致認為收複江淮,配合海軍守住半壁之局,奪去偽清菁華,我方再生息數年,屆時光複華夏不過彈指爾。”
沐忠亮的想法也是這樣,不過他考慮的是先實現劃江而治,局勢穩定了,國內有些問題還是早解決早好。
這不,問題來了,“朝廷此次出兵,何不讓各藩出兵配合?如此勝算更大。”這是一位“閩選”的侍郎。
“是啊,我等會中兄弟亦願為國出力。”這是江西天地會,傅山的高徒葉常壽。
其他各藩也嚷嚷起來,就連李福也說他爹想打湖北。
“都莫急,”沐忠亮起身道,“諸位拳拳報國之心,本官心領了,本次北伐,朝廷作為主力,自是當仁不讓,但各藩亦要為國出力,這是免不了的。”
“鄧院長,根據你們的方略,各藩是如何安排的?”
“是這樣的,”鄧凱拄著拐杖起身道,“基於守江的方略,晉王並鞏昌王所部,務必西進逼迫吳三桂,視其動向,如吳三桂冥頑不靈,則先奪雲貴,隨即入川,阻絕川兵順江而下的可能。”
“閩王所部,則進逼耿繼茂與李率泰所在的福州,能攻則攻,不能配合浙東王啟隆將軍將其困在福建即可,臨國公可佯攻襄陽,牽製武昌兵力,但要注意後路。”
原本接受到命令,他們就該消停了,但沐忠亮知道沒有這麽簡單。
果不其然,董酉文接著就道:
“首輔,閩地山多地少,百姓又頗遭遷界令荼毒,尚未恢複,守成已是不易,但朝廷若有令,我部自當萬死不辭,但是朝廷若是能把槍炮的配額鬆動一些……”
“笑話,錢糧不足讓朝廷援助槍炮?你家百姓吃火藥的嗎?”馬思良起身嗤笑,“況且漳泉的海貿並不亞於廣州吧,依我看,首輔,廣西蠻荒之屬,晉王所部才是真的亟待援助。”
“你們倒是有臉,麵對清軍那三瓜兩棗,朝廷給了那麽多地盤你們就食,還要這要那的,要我說,我們天地會的兄弟一直和秦、王兩位將軍並肩麵對優勢清軍,要援助,援助我們就好。”
“你們這幫會黨還談並肩?鬼都知道你們打仗就那樣,要不是兩位將軍壓製,你們刮地皮怕是比韃子還掛得幹淨。”
“呸!海賊也有臉談軍紀?我們不過少數害群之馬,你們倒是人人皆賊,聽說前些日子大員又暴亂了吧?”
得,文官吵完,這些藩鎮又爭起來了。
他們口中的援助、配額,其實指得就是這幾年的軍火貿易政策。
明軍的戰鬥力不僅震撼了滿清,對友軍的震動同樣不小。
這些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了,看完迴去一分析,發現以自己現有的戰法,除非有數量級上的差距,否則根本無法與明軍抗衡,打不過怎麽辦?那就大家一起學起來唄。
學起來的首要問題是什麽?沒槍啊?
可工藝不過關,試製的槍支質量和成本居高不下,沐忠亮對這些工匠看得又緊,軍情司才不管你是友軍還是清軍,凡是在軍工廠附近探頭探腦的家夥一概拿下。
不得已,他們最終還是迴到沐忠亮的算盤上,買軍火。
然而就算產能不斷擴大,但優先供應完中央軍,留給這些雜牌軍的數量終歸是有限的,所以這些年這幫人一直變著法的找沐忠亮買槍買炮。
而沐忠亮總是一副吊起來賣的嘴臉,見這邊爭不到,自然就把主意打到友軍身上。
友軍多買一支,自己就少買一支,現在大戰來了,有人有槍,就能打下更多的地盤,日後有個萬一,手裏的籌碼也多一些。
這也算是一種羈縻手段,沐忠亮對此自然是樂見其成的,但是朝中那些“某選”官卻常互相指責,一會說這個不臣,一會說那個無能,為此鬧得不可開交,烏煙瘴氣,彈章橫飛。
藩鎮間的矛盾,藩鎮與朝廷的矛盾,夾雜在保守、工業、保皇、改革各派係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明朝局,怎一個亂字了得。
不過亂,總好過明末東林獨大,至少沐忠亮想幹什麽,總有個抓手可尋,不得不說,掌權多年,他早就明白了那些皇帝為什麽最怕手下一團和氣了。
而他的底氣更來源於這一排正襟危坐的軍人,沒什麽事,可以和大臣們玩玩,實在不行了,沐忠亮還有資本掀桌子不是?
給張萬祺使了個眼色,他會意,起身製止這場紛爭,會議得以四平八穩地走向下個議程。
北伐這種大事,哪裏是一時半會議得完的,即便沐忠亮早有腹稿,期間不還有一撥撥出來打岔的家夥,熬到天黑,才算是基本把事情分解到各個部門。
不過這樣也好,接下來幾天,輪到各部各省去忙了,他算是閑了下來。
“唉……”踏出六部大門,伸了個懶腰,“小智,給我弄輛車來,累了,不想騎馬了。”
“諾!”
不多時,一輛高大的四輪馬車就駛到正門外,沐忠亮和幾位閑聊的高官告辭,“諸君,明兒見!”
“恭送首輔!”
“首輔等等我!”隻見馬吉翔以超越他體型的速度奔來。
以他的噸位,剛鑽上車,沐忠亮仿佛聽見馬車的各個零部件都發出了一陣悲鳴。
“黃侍衛,走吧,我去看看孫兒。”馬吉翔自說自話道。
馬吉翔也算是常客了,黃智見沐忠亮沒有反對,揮揮手,馬車便開始起行,幾名侍衛騎馬跟在前後。
“馬老,您可知道這車可是純手工打造,大明隻此一台,坐壞了你上哪賠我?”沐忠亮抱怨道。
馬吉翔一邊訕笑,一邊四處摸摸這輛平穩的馬車,“敬之你鼓搗出這等好東西,也不吱一聲,馬家也有車廠,怎麽樣,便宜點轉讓給我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您在工部那麽多年,難道看不出來這車不好弄嗎?光是四輪上的彈簧,都不知報廢了多少才弄出來這麽四個,軸承什麽都是一錘一錘敲出來的,鋼材不行,要成熟不知得多少年。”
馬吉翔頗為遺憾,“我還尋思著這個比平日裏馬車舒服多了,但凡有點錢一定願意買,確實可惜了。”
“那且等著吧,不裝彈簧,改用木滾珠,或者可以湊合用一用,也比城裏的有軌馬車強不少了。”
馬吉翔也不是不懂行,“那頂什麽,木滾珠工部早就在用了,那玩意太容易磨損變形了,這車恐怕跑不了兩天就得換次軸承,還是再等等吧。”
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沒多久就到了黔國公府。
一打開門,“爹爹!陪我玩!”一個小家夥就竄了出來,抱住沐忠亮的大腿。
“昭兒快放開,你爹忙了一天了,讓他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