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這個本子記錄的其實就是即將隕落的這顆星宿,原來它叫彗星,它每隔一段時間出現在天空,也許會分離成兩半,其中一半隕落,另一半繼續離開,等待下一次再出現。”
“哦這樣啊!看來彗星的種類有很多。我隻在課本裏學過哈雷彗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76年,也就是每隔76年地球人便能觀測到它。”
“76年?哈雷彗星?”阿宏翻到文字記錄,第一條記錄與第二條記錄之間剛好相隔76年,難道族長記錄的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可是不對呀,第二條與第三條之間卻相隔三十二年。
阿宏撓撓頭,難道是誤差?不可能有這麽大吧!
他想了想,猶豫道:“或者……是因為觀測位置移動的關係?族長寫頭二條記錄的時候,應該還沒有渡海,寫第三條的時候已經到達瀛洲島了。”
黎小石哈哈大笑,雖然天文學知識他不太在行,但是他知道,相對於彗星在太陽係中的巨大運行軌道來說,地球其實很小,站在地球上的人,就算從北半球移動到南半球,也不會產生幾十年那麽大的誤差吧!
他不置可否地聳聳肩,隨口問道:“那你們是什麽時候上島的?”
阿宏說:“開元三十七年二月。我聽母親說,海水冷得要命,把一半的人凍死了,另外一半之中又被餓死不少,活下來到達這個島的隻有小部分。”
他指著後麵幾頁記錄說:“你看,渡海之後,每一條記錄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準確起來,每次都是三年零二個月。”
黎小石傻傻地看著他,覺得自己又迴到了學渣的狀態,別人出了道題,他卻怎麽也解不出。“那你到底想要說明什麽?答案又是什麽?”
阿宏摸摸後腦勺,笑道:“我也不知道這裏麵是什麽原因。我今年三十八歲,自二十五歲開始跟隨族長觀測星宿,我自己做的記錄連這個本子的一半都沒有。恐怕這個本子的答案,你隻有去問族長了。”
黎小石歎口氣,這個素不相識的老頭子,幹嗎給我出這樣一道難題?
他甩甩腦袋:“解題這種事兒我向來不拿手。再說我管天上的星星幹嘛?我管好自己就行,船就快造好了,幹糧儲備還不夠,我不跟你瞎扯了,得幹活兒去。”他大步走出門,留下阿宏一個人繼續鑽研羊皮本子。
在等待七月到來的期間,他每隔幾天都要抽空去看看阿蘭,她的情況不容樂觀,消瘦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幾乎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黎小石坐在床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不了幾句話,她就累得睡過去,打一個小盹才能醒。
她沒忘記囑咐黎小石喂食小魚,以及照看家裏的花草。
小魚長得很快,形體發生了很大變化,頭部變得更大更寬,身子更長,顏色也從半透明過渡到了灰色。幾乎所有魚卵裏的幼魚都已經孵出,黎小石帶去的一口袋昆蟲每次都被一搶而光。
戚琪和郭玉蹲在岸邊看那些小魚,戚琪說:“你們有沒有覺得,這魚兒看著挺眼熟啊?”
長得較快的魚兒眼睛下方的皮膚顏色變深,由灰轉黑,形成一條黑色條紋,橫向穿過眼睛直達尾部。
郭玉撓撓腦袋:“好像確實在哪兒見過?”
黎小石忽然指著水裏:“快看那一條!”
其中一條小魚在遊過一塊岩石的時候,停下來歇息,隨後將腦袋往石壁上一靠,腦袋便像粘在石壁上一樣牢固不動,隻有身體和尾巴隨波搖擺。
這是……鮣魚?!
那條馱著木船航行的大鮣魚,不就是像這樣用腦袋吸附住船底的嗎?
三人匆匆趕迴竹屋,問阿蘭道:“那些小魚兒,你為什麽要喂養它們?”
阿蘭不明所以:“因為它們的母親在這裏產卵,有一天離開之後再也沒有迴來。我看它們可憐,如果不喂,有可能它們在沒有學會捕食之前就餓死了。”
“它們的母親?也就是說一條成年鮣魚?”
“對啊!你沒見過她!她真的很大很大,像一幢房屋!”
黎小石等三人恍然大悟,為什麽那大魚會馱著木船風雨無阻地遊向瀛洲島?因為這裏有她的孩子們。
“可惜它們的母親已經死了。”想到那條大魚死於鐵鉤之下,被眾多鯊魚分屍,黎小石心下黯然。
阿蘭眼裏紅通通的:“我早就這麽猜過。要不然,她怎麽舍得下這些孩子們?族長知道了也會很傷心的。”
“族長怎麽了?”
“當初就是族長指點我去喂食小魚的。他說小魚的母親也是他一手喂養長大,幾乎跟他同齡。”
黎小石猛地站起來,這個族長,為什麽跟那麽多奇怪的事情都有勾連?羊皮本子的難題怎麽解?人形黑霧為什麽在這座島上消失?最重要的是鮣魚,她帶著黎小石等人來到瀛洲島,真是因為她要迴來找孩子,還是受到族長的指使?“我想見你們的族長。”
阿蘭驚訝於他驟然間的神色變化,茫然不知所措:“他就住在山頂大湖旁邊,那個有螢火蟲的洞裏。”
黎小石腦中盤旋著無數個問題,甚至想不起跟阿蘭道別,匆匆離開竹屋,踏上登峰的小徑,戚琪和郭玉緊隨其後。
小徑上還有許多村民,背上馱著一隻瓦罐,今天是六月的最後一天,是村民們最後一次背水祈禱。
距離彗星隕落還有八天,村莊早已人去樓空,但是村民們並不因為遷居新地、避開災難而歡喜,恰恰相反,魔咒的陰影籠罩在村莊上空,隨著彗星隕落之日的臨近而日漸濃鬱。
除了竹屋中人,幾乎整個村莊的男女老少都加入到背水祈禱的行列之中。山路崎嶇難行,村民相互攙扶,有的人一直走到半夜才登上山頂。
黎小石中途遇上大虎一家,虎頭在大虎背上已經睡著了。虎嫂一人背著四個瓦罐,手裏牽著虎腦。虎腦走起路來磕磕絆絆,小腦袋一點一點,困得眼睛睜不開。
黎小石把虎腦背上,小家夥立即唿唿大睡。
“哦這樣啊!看來彗星的種類有很多。我隻在課本裏學過哈雷彗星繞太陽公轉的周期是76年,也就是每隔76年地球人便能觀測到它。”
“76年?哈雷彗星?”阿宏翻到文字記錄,第一條記錄與第二條記錄之間剛好相隔76年,難道族長記錄的彗星就是哈雷彗星?可是不對呀,第二條與第三條之間卻相隔三十二年。
阿宏撓撓頭,難道是誤差?不可能有這麽大吧!
他想了想,猶豫道:“或者……是因為觀測位置移動的關係?族長寫頭二條記錄的時候,應該還沒有渡海,寫第三條的時候已經到達瀛洲島了。”
黎小石哈哈大笑,雖然天文學知識他不太在行,但是他知道,相對於彗星在太陽係中的巨大運行軌道來說,地球其實很小,站在地球上的人,就算從北半球移動到南半球,也不會產生幾十年那麽大的誤差吧!
他不置可否地聳聳肩,隨口問道:“那你們是什麽時候上島的?”
阿宏說:“開元三十七年二月。我聽母親說,海水冷得要命,把一半的人凍死了,另外一半之中又被餓死不少,活下來到達這個島的隻有小部分。”
他指著後麵幾頁記錄說:“你看,渡海之後,每一條記錄之間的時間間隔就準確起來,每次都是三年零二個月。”
黎小石傻傻地看著他,覺得自己又迴到了學渣的狀態,別人出了道題,他卻怎麽也解不出。“那你到底想要說明什麽?答案又是什麽?”
阿宏摸摸後腦勺,笑道:“我也不知道這裏麵是什麽原因。我今年三十八歲,自二十五歲開始跟隨族長觀測星宿,我自己做的記錄連這個本子的一半都沒有。恐怕這個本子的答案,你隻有去問族長了。”
黎小石歎口氣,這個素不相識的老頭子,幹嗎給我出這樣一道難題?
他甩甩腦袋:“解題這種事兒我向來不拿手。再說我管天上的星星幹嘛?我管好自己就行,船就快造好了,幹糧儲備還不夠,我不跟你瞎扯了,得幹活兒去。”他大步走出門,留下阿宏一個人繼續鑽研羊皮本子。
在等待七月到來的期間,他每隔幾天都要抽空去看看阿蘭,她的情況不容樂觀,消瘦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幾乎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黎小石坐在床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不了幾句話,她就累得睡過去,打一個小盹才能醒。
她沒忘記囑咐黎小石喂食小魚,以及照看家裏的花草。
小魚長得很快,形體發生了很大變化,頭部變得更大更寬,身子更長,顏色也從半透明過渡到了灰色。幾乎所有魚卵裏的幼魚都已經孵出,黎小石帶去的一口袋昆蟲每次都被一搶而光。
戚琪和郭玉蹲在岸邊看那些小魚,戚琪說:“你們有沒有覺得,這魚兒看著挺眼熟啊?”
長得較快的魚兒眼睛下方的皮膚顏色變深,由灰轉黑,形成一條黑色條紋,橫向穿過眼睛直達尾部。
郭玉撓撓腦袋:“好像確實在哪兒見過?”
黎小石忽然指著水裏:“快看那一條!”
其中一條小魚在遊過一塊岩石的時候,停下來歇息,隨後將腦袋往石壁上一靠,腦袋便像粘在石壁上一樣牢固不動,隻有身體和尾巴隨波搖擺。
這是……鮣魚?!
那條馱著木船航行的大鮣魚,不就是像這樣用腦袋吸附住船底的嗎?
三人匆匆趕迴竹屋,問阿蘭道:“那些小魚兒,你為什麽要喂養它們?”
阿蘭不明所以:“因為它們的母親在這裏產卵,有一天離開之後再也沒有迴來。我看它們可憐,如果不喂,有可能它們在沒有學會捕食之前就餓死了。”
“它們的母親?也就是說一條成年鮣魚?”
“對啊!你沒見過她!她真的很大很大,像一幢房屋!”
黎小石等三人恍然大悟,為什麽那大魚會馱著木船風雨無阻地遊向瀛洲島?因為這裏有她的孩子們。
“可惜它們的母親已經死了。”想到那條大魚死於鐵鉤之下,被眾多鯊魚分屍,黎小石心下黯然。
阿蘭眼裏紅通通的:“我早就這麽猜過。要不然,她怎麽舍得下這些孩子們?族長知道了也會很傷心的。”
“族長怎麽了?”
“當初就是族長指點我去喂食小魚的。他說小魚的母親也是他一手喂養長大,幾乎跟他同齡。”
黎小石猛地站起來,這個族長,為什麽跟那麽多奇怪的事情都有勾連?羊皮本子的難題怎麽解?人形黑霧為什麽在這座島上消失?最重要的是鮣魚,她帶著黎小石等人來到瀛洲島,真是因為她要迴來找孩子,還是受到族長的指使?“我想見你們的族長。”
阿蘭驚訝於他驟然間的神色變化,茫然不知所措:“他就住在山頂大湖旁邊,那個有螢火蟲的洞裏。”
黎小石腦中盤旋著無數個問題,甚至想不起跟阿蘭道別,匆匆離開竹屋,踏上登峰的小徑,戚琪和郭玉緊隨其後。
小徑上還有許多村民,背上馱著一隻瓦罐,今天是六月的最後一天,是村民們最後一次背水祈禱。
距離彗星隕落還有八天,村莊早已人去樓空,但是村民們並不因為遷居新地、避開災難而歡喜,恰恰相反,魔咒的陰影籠罩在村莊上空,隨著彗星隕落之日的臨近而日漸濃鬱。
除了竹屋中人,幾乎整個村莊的男女老少都加入到背水祈禱的行列之中。山路崎嶇難行,村民相互攙扶,有的人一直走到半夜才登上山頂。
黎小石中途遇上大虎一家,虎頭在大虎背上已經睡著了。虎嫂一人背著四個瓦罐,手裏牽著虎腦。虎腦走起路來磕磕絆絆,小腦袋一點一點,困得眼睛睜不開。
黎小石把虎腦背上,小家夥立即唿唿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