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謹想著,兩個人就這樣靜了一會兒,不久就朦朧地睡著了。在迷迷糊糊之中,代謹好像是聽到有人在喊他,明明是大少爺代炎的聲音,慌亂間,他答應著,剛要過去,卻聽到後麵又有人在喚他,仔細一聽,是四少爺代其,他不曉得又發生了什麽事情,自己先嚇得渾身亂顫起來,立刻就醒了,先已經是一身冷汗了。想著眼前的夢是那樣清晰,正疑惑,卻真的聽到有人上樓的聲音,接著聽到門外有人喊:“二少爺!二少爺!”是宗媽一邊拍著房門一邊喊他。
代謹不曉得又有什麽事,盡管頭漲得厲害,還是迅速從床上蹦了下來,光腳趿著鞋過去開門,隻見宗媽裹著棉襖在門外發抖,慌亂間說:“二少爺!你快下樓去看看,三姑爺他迴來了。”
這時候,代謹完全清醒了,由不得他過多去想那虛幻的事,胡亂套了件棉衣裳就要下樓,宗媽道:“二少爺,你要多穿件把衣裳,這四九寒冬天裏,可別凍著了。你身體又單薄,可做不起那個東哦!”
代謹答應著,又披了一件大衣才下樓。
好在堂屋裏籠有火盆,添了些木炭後,火很快就上來了。代維也跟著下樓,一進堂屋,就見那方允強一個人倦縮在紅木的太師椅上,兩隻藤條箱子擱在腳下。蓬頭垢麵,盡管是強打精神,依然透著疲憊。代謹百感交集,急忙跨進一步,叫了一句:“允強,你總算迴來了!”聲音都有些走調。縱使感慨萬千,代謹也不知道怎樣開口。太多的事,都那樣不確定地發生,有些是期待以久的,但是,更多的卻是你不想麵對的。看著代其的藤條箱子,代謹便難想到,允強和代其帶著宮家的寄托而去,眼下卻隻看到允強一個人迴來。而且這種情形越是料定有事,越是不敢多想。許久,還是宗媽說:“已經吩咐廚房預備熱水熱飯去了!”
代謹點點了頭,哭著嗓子對宗媽說:“喊了老爺沒有?”
允強手裏的煙頭快要燒盡,卻依然夾在指間,接嘴說:“我讓宗媽先不要喊的。”
代謹“哦”了一聲,越發感覺到不安了。
第三章
事情遠比代謹想象的複雜。方允強跟代其順昌江水漂向鄱陽湖,沿湖岸的土丘上,小小黃色的野菊花一叢叢開得燦爛,而到了月高風清的夜晚,涼颼颼的河風吹打著船帆,那青山掩在水裏,水隱在青山之間,宛若乘舟泛遊在秦淮河上,使他們忽略了前方顛簸流離的險境。
這天他們到南京時,已經過了響午。原以為老大代炎會在碼頭上接,卻隻等來了一個文書模樣的人,謙卑地稱自己是副官,姓樊,並遞給他們一封代炎的信,說是他們的部隊換防,往江陰方向去了。在樊副官的安排下,他們先是聯係危老板,然後住進客棧歇息。以一個路人的眼光看,燥熱而喧囂的南京城在驕陽下烘烤,慢悠悠在街上晃動著的市民臉上,似乎也看不出對危機四伏的時局發展的焦慮和恐懼。然而,代其發現,黑夜一降臨,外麵馬路上一列列地過兵,車馬拉著輜重,漫無邊際地在黑暗裏走著。在這種場麵感召下,誰都會閃過那種洶湧澎湃的強烈獻身感。
可是旭日聯絡危老板的樊副官來迴話,說是那姓危的迴原籍黟縣料理原配喪事去了。和大多數徽商發跡如出一轍,危老板從披著褡褳做茶葉的小本生意到日雜百貨,走南闖北,雖然在外麵也有幾房,可偌大的產業還都由原配及嫡子把持著。既然逢著這樣的事,方允強也是嗟歎不已,他們是肩負著宮家使命而來,盡管跟代其有商有量,可當要他做主的時候還得做主,他知道自己不能先亂了方寸的。樊副官分析:“看這情形,那危老板父子一時半會兒是迴不了南京了!既然貨已經送來,也沒有調轉船頭往迴運的道理。”其實,那意思已經是很明確了,隻能等。
然而,由不得他們再多想,這一等,不久就等來了中日戰事的全麵開始。為了挽迴頹勢,八月一十三日,淞滬會戰打響了。於是,就連普通國民都在這種危機裏憑添了無數怨恨。誠然,一個泱泱大國何懼一隅頑敵。在這種壓力下,起先看到的就是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態勢。到了戰時機製,車船騾馬的征集,凡是都是以戰備為最終目的。這時候允強代其它們想走就已經走不了,一方麵是危老板省親未歸,而且他們也快沒有了盤纏,另一方麵是他們的貨船也被征集了,所謂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這個大背景下,個人的得失與恩怨似乎都被忽視了。
這以後,整個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是逃難的難民,客棧人滿為患,米行空倉虛待,所有人都在一心一意地為生存而流離顛簸。一到了十一月,不利的戰局就趨於明朗,不久,上海淪陷了。從淞滬前線退下來的成群結隊的兵隊,便陡然消磨著國民的意誌,偏偏這時候,零星的潰兵也因此乘機作亂。漸漸的,南京城裏的人往外逃,而城外也不斷還有難民逃進城內。十一月二十日,中國政府宣布遷都重慶,並發表了《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為宣示遷都抗戰的決心:自盧溝橋事變發生以來,平津淪陷,戰事蔓延,國民政府鑒於暴日無止境之侵略,爰決定抗戰自衛。全國民眾,同仇敵愾,全體將士,忠勇奮發,被侵略各省,均有極急劇之奮鬥,極壯烈之犧牲。而淞滬一隅,抗戰亙於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暴日傾其海、陸、空軍之力,連環攻擊,陣地雖化灰燼,軍心仍如金石。臨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而奠定中華複興之基礎。邇者暴日更肆貪黷,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國自決定抗戰自衛之日,即已深知此為最後關頭。為國家生命計,為民族人格計,為國際正義與世界和平計,皆已無屬服之餘地。凡有血氣,無不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
(待續)
代謹不曉得又有什麽事,盡管頭漲得厲害,還是迅速從床上蹦了下來,光腳趿著鞋過去開門,隻見宗媽裹著棉襖在門外發抖,慌亂間說:“二少爺!你快下樓去看看,三姑爺他迴來了。”
這時候,代謹完全清醒了,由不得他過多去想那虛幻的事,胡亂套了件棉衣裳就要下樓,宗媽道:“二少爺,你要多穿件把衣裳,這四九寒冬天裏,可別凍著了。你身體又單薄,可做不起那個東哦!”
代謹答應著,又披了一件大衣才下樓。
好在堂屋裏籠有火盆,添了些木炭後,火很快就上來了。代維也跟著下樓,一進堂屋,就見那方允強一個人倦縮在紅木的太師椅上,兩隻藤條箱子擱在腳下。蓬頭垢麵,盡管是強打精神,依然透著疲憊。代謹百感交集,急忙跨進一步,叫了一句:“允強,你總算迴來了!”聲音都有些走調。縱使感慨萬千,代謹也不知道怎樣開口。太多的事,都那樣不確定地發生,有些是期待以久的,但是,更多的卻是你不想麵對的。看著代其的藤條箱子,代謹便難想到,允強和代其帶著宮家的寄托而去,眼下卻隻看到允強一個人迴來。而且這種情形越是料定有事,越是不敢多想。許久,還是宗媽說:“已經吩咐廚房預備熱水熱飯去了!”
代謹點點了頭,哭著嗓子對宗媽說:“喊了老爺沒有?”
允強手裏的煙頭快要燒盡,卻依然夾在指間,接嘴說:“我讓宗媽先不要喊的。”
代謹“哦”了一聲,越發感覺到不安了。
第三章
事情遠比代謹想象的複雜。方允強跟代其順昌江水漂向鄱陽湖,沿湖岸的土丘上,小小黃色的野菊花一叢叢開得燦爛,而到了月高風清的夜晚,涼颼颼的河風吹打著船帆,那青山掩在水裏,水隱在青山之間,宛若乘舟泛遊在秦淮河上,使他們忽略了前方顛簸流離的險境。
這天他們到南京時,已經過了響午。原以為老大代炎會在碼頭上接,卻隻等來了一個文書模樣的人,謙卑地稱自己是副官,姓樊,並遞給他們一封代炎的信,說是他們的部隊換防,往江陰方向去了。在樊副官的安排下,他們先是聯係危老板,然後住進客棧歇息。以一個路人的眼光看,燥熱而喧囂的南京城在驕陽下烘烤,慢悠悠在街上晃動著的市民臉上,似乎也看不出對危機四伏的時局發展的焦慮和恐懼。然而,代其發現,黑夜一降臨,外麵馬路上一列列地過兵,車馬拉著輜重,漫無邊際地在黑暗裏走著。在這種場麵感召下,誰都會閃過那種洶湧澎湃的強烈獻身感。
可是旭日聯絡危老板的樊副官來迴話,說是那姓危的迴原籍黟縣料理原配喪事去了。和大多數徽商發跡如出一轍,危老板從披著褡褳做茶葉的小本生意到日雜百貨,走南闖北,雖然在外麵也有幾房,可偌大的產業還都由原配及嫡子把持著。既然逢著這樣的事,方允強也是嗟歎不已,他們是肩負著宮家使命而來,盡管跟代其有商有量,可當要他做主的時候還得做主,他知道自己不能先亂了方寸的。樊副官分析:“看這情形,那危老板父子一時半會兒是迴不了南京了!既然貨已經送來,也沒有調轉船頭往迴運的道理。”其實,那意思已經是很明確了,隻能等。
然而,由不得他們再多想,這一等,不久就等來了中日戰事的全麵開始。為了挽迴頹勢,八月一十三日,淞滬會戰打響了。於是,就連普通國民都在這種危機裏憑添了無數怨恨。誠然,一個泱泱大國何懼一隅頑敵。在這種壓力下,起先看到的就是擺出一副決一死戰的態勢。到了戰時機製,車船騾馬的征集,凡是都是以戰備為最終目的。這時候允強代其它們想走就已經走不了,一方麵是危老板省親未歸,而且他們也快沒有了盤纏,另一方麵是他們的貨船也被征集了,所謂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這個大背景下,個人的得失與恩怨似乎都被忽視了。
這以後,整個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是逃難的難民,客棧人滿為患,米行空倉虛待,所有人都在一心一意地為生存而流離顛簸。一到了十一月,不利的戰局就趨於明朗,不久,上海淪陷了。從淞滬前線退下來的成群結隊的兵隊,便陡然消磨著國民的意誌,偏偏這時候,零星的潰兵也因此乘機作亂。漸漸的,南京城裏的人往外逃,而城外也不斷還有難民逃進城內。十一月二十日,中國政府宣布遷都重慶,並發表了《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為宣示遷都抗戰的決心:自盧溝橋事變發生以來,平津淪陷,戰事蔓延,國民政府鑒於暴日無止境之侵略,爰決定抗戰自衛。全國民眾,同仇敵愾,全體將士,忠勇奮發,被侵略各省,均有極急劇之奮鬥,極壯烈之犧牲。而淞滬一隅,抗戰亙於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暴日傾其海、陸、空軍之力,連環攻擊,陣地雖化灰燼,軍心仍如金石。臨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而奠定中華複興之基礎。邇者暴日更肆貪黷,分兵西進,逼我首都,察其用意,無非欲挾其暴力,要我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國自決定抗戰自衛之日,即已深知此為最後關頭。為國家生命計,為民族人格計,為國際正義與世界和平計,皆已無屬服之餘地。凡有血氣,無不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