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石道一和張玄明俱都在丹房內閉門不出。他們得了墨非的指點,對於道法方麵有了更深的感悟,隱隱有突破自身境界的趨勢。
尤其是張玄明,於三十年前便已經入築基境,雖然幾十年來進步漸緩,但是自身的根基卻打的特別的紮實。此番得到墨非的點撥,便有如撥開雲霧見青天,豁然開悟。
張玄明於丹室之內靜修,玄正等人俱都知曉。得知其受到墨非的指點,已然有進階築基境後期的可能,心中卻是羨慕不已。
自己雖然十年前便已經突破至築基中期,但是這十年來,卻是無有寸進,此時能夠見證老友突破,內心中便也隱隱有所期待。
近些天來,前來桐柏觀的修士便開始漸漸增多,俱都是各門各派的築基真修帶著自己的得意弟子。有那相熟的,便三五成群的結伴而來。往日裏清幽雅靜的桐柏觀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先是茅山上清宗宗主李守靜帶著徒弟前來;接著是嶗山太清宮、上清宮、玉清宮、聚仙宮、神清宮、通真宮、太平宮、大嶗觀、太和觀、明道觀、凝真觀等各宮觀的觀主結伴而來;又有龍虎山天師府當代小天師張羽正帶領正一道弟子趕來;緊接著華夏道家祖庭,位於京城的白雲觀觀主郭道真也來到。
一時間,桐柏觀中集合了玄門三山五嶽、各門各派的築基修士。可以說,當今之世道家大部分有道之士盡皆匯聚此地。
桐柏山中,不時的可以見到仙風道骨的玄門羽士飄然而過,其速迅捷,於山壑之中。如履平地。令山中往來遊人驚詫不已,大唿果然是方外之人,長生有道,那麽大一把年紀,鶴發童顏,卻是在山嶺間往來自如。
桐柏觀的後院丹房之內,皆是前來赴會的各派高人。便是接待一般香客的館舍也是被各個宮觀的弟子住滿。一時之間,整個桐柏觀盛況雲集。
雖說都是有道之士,卻也有親疏之別。有那同一道統,同一門戶或是關係莫逆的修士自然就聚在一起。
大家平日裏都是各自修行,如此多的修士相聚一處,也不過是十年一次罷了,多年未見,便借此機會看看老友,互訴離別。
一棵巨大的芭蕉樹下。石道一正和武當山金鼎的道友坐在一處閑談。石道一因為與玄正關係莫逆,是以先來幾日,此番見到同山之道友,自然比旁人親近了幾分。
一個皺紋堆累,老態龍鍾,看上去蒼老無比的老道士。坐在上首,身後站著幾個年輕的小道童。
這個老道士環顧了一番四周,感歎道:“上一次凝真觀眾道雲集。仿佛還是昨日,卻不想十載光陰悠悠而過,果然是白駒過隙,時不我待。不知十年後再相聚首之時,老道是否還能趕得上。”
言罷,卻是唏噓不已。這位老道士卻是武當金鼎的老觀主陳崇玄,時年136歲,修為倒是不甚高,隻有築基初期的境界,卻是德高望重。在玄門各派中聲望甚隆。
石道一聞聽,也是心有戚戚,正要開言勸慰。卻聽陳崇玄複又言道:“石道兄,往次聚會都會見到張玄明這個老家夥,為何此番我都來了這麽許久,都不見他到來。想來他就是天台本地人,當不至於晚我等而後至。”
石道一卻是笑道:“張道兄卻是好機緣,得到一位大能之人的指點,心有所悟,怕是要突破道築基後期境界。此番正在丹室之內靜修,估計很快就要出關了。”
“什麽,他居然要突破到後期了?”這則消息顯然對這位老道士衝擊不小,不由得驚道:“不是我小看於他,張玄明雖然比我年輕幾歲,卻也是將近百歲的人,於常理來說,此生應是沒有突破之望,不知你所說的大能之人是何許人,是小天師張羽正還是郭道真那老家夥?”
石道一搖頭道:“並不是這二位道兄,而是一位新出世的高人,此番受玄正道兄所邀請,前來赴會,我和張道兄恰逢其會,得遇這位道兄,聆聽指教,是以各有所悟,隻是我積累尚淺,不如張道兄那般深厚。這也是張道兄的機緣。”
陳崇玄聞聽,卻是羨慕不已,感歎道:“張玄明能於仙道一途更進一步,當真令老道羨慕的很。不知你所言的這位高人是何門何派,也是和那兩位一樣築基後期的修為不成?”
“何止是後期”,石道一搖頭道:“這位道兄功參造化,已然破入我等難以想象之境界,據玄正言,已臻至元嬰。”
“元嬰?”陳崇玄猛然站了起來,震驚道:“怎麽可能,怎麽可能,當今之世,怎麽可能還有元嬰修士,莫說元嬰,便是金丹也是我等難以宵想的,我自幼入道,熟讀祖師手劄,已經幾百年沒有出現金丹修士了。
金丹對我等來說便是難以逾越,何以能破丹成嬰?”
“陳道兄,莫要激動。”
石道一連忙扶陳崇寧坐下,道:“就因為這位道兄打破阻礙,能人所不能,是以玄正道兄才請來一會,以解我等心中之疑惑,說不得我玄門仙道也能隨之峰迴路轉。”
老道士陳崇玄畢竟修道百餘年,最初的震驚過後,很快就平複自己的情緒,輕聲道:“但願能如此,也是玄門之幸事,想我修道百餘載,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元嬰之風采,倒也不枉此生。”
石道一聽陳崇玄言語戚戚,心中有些不忍,剛要出聲安慰,突然察覺道一陣強烈的法力波動,在這桐柏觀後院之中蔓延開來。
這後院之中,暫居的都是各門派的中堅人物,各個修為都在築基以上,就是門人弟子,也都是資質上佳之人。是以,這股法力波動剛剛產生,便被眾人察覺。
諸人心中驚異,便要尋到源頭,尚未來得及細細感應,緊接著空中便有異象發生。但見桐柏觀之上,原本清朗無雲的萬裏碧空,突然之間呈現數道長虹,有五彩祥雲凝聚。
此時,桐柏山之上,遊人如織,見此奇觀,俱都大唿奇跡,紛紛拿起相機拍攝下來這幅難得一見的景觀。
有那頭腦靈活之輩,見此異象隻懸浮在桐柏觀之上,便以為是觀中靈異,紛紛湧進桐柏觀朝拜神聖。
卻也是福至心靈,被道觀中突然凝聚的天地靈氣衝刷肉身,使得很多陳年老疾,不治而自消。
石道一見此異象,陡然站了起來,臉上現出驚喜的神色,出聲道:“定是張道兄突破瓶頸,成功進入了築基後期。”
ps:
更正:一、前幾章出現了一點兒小錯誤,墨非已然臻至元嬰,在赤城山之上便已告之玄正老道,前幾章裏,玄正默認其為金丹,是作者筆誤。
二、vip第三十五章中,青峰小道士稱唿白發老者為陳老爺子,後來章節中出現的是張玄明,以後者為準,“陳”是作者筆誤。
感謝“*沒藥”投出的月票
尤其是張玄明,於三十年前便已經入築基境,雖然幾十年來進步漸緩,但是自身的根基卻打的特別的紮實。此番得到墨非的點撥,便有如撥開雲霧見青天,豁然開悟。
張玄明於丹室之內靜修,玄正等人俱都知曉。得知其受到墨非的指點,已然有進階築基境後期的可能,心中卻是羨慕不已。
自己雖然十年前便已經突破至築基中期,但是這十年來,卻是無有寸進,此時能夠見證老友突破,內心中便也隱隱有所期待。
近些天來,前來桐柏觀的修士便開始漸漸增多,俱都是各門各派的築基真修帶著自己的得意弟子。有那相熟的,便三五成群的結伴而來。往日裏清幽雅靜的桐柏觀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先是茅山上清宗宗主李守靜帶著徒弟前來;接著是嶗山太清宮、上清宮、玉清宮、聚仙宮、神清宮、通真宮、太平宮、大嶗觀、太和觀、明道觀、凝真觀等各宮觀的觀主結伴而來;又有龍虎山天師府當代小天師張羽正帶領正一道弟子趕來;緊接著華夏道家祖庭,位於京城的白雲觀觀主郭道真也來到。
一時間,桐柏觀中集合了玄門三山五嶽、各門各派的築基修士。可以說,當今之世道家大部分有道之士盡皆匯聚此地。
桐柏山中,不時的可以見到仙風道骨的玄門羽士飄然而過,其速迅捷,於山壑之中。如履平地。令山中往來遊人驚詫不已,大唿果然是方外之人,長生有道,那麽大一把年紀,鶴發童顏,卻是在山嶺間往來自如。
桐柏觀的後院丹房之內,皆是前來赴會的各派高人。便是接待一般香客的館舍也是被各個宮觀的弟子住滿。一時之間,整個桐柏觀盛況雲集。
雖說都是有道之士,卻也有親疏之別。有那同一道統,同一門戶或是關係莫逆的修士自然就聚在一起。
大家平日裏都是各自修行,如此多的修士相聚一處,也不過是十年一次罷了,多年未見,便借此機會看看老友,互訴離別。
一棵巨大的芭蕉樹下。石道一正和武當山金鼎的道友坐在一處閑談。石道一因為與玄正關係莫逆,是以先來幾日,此番見到同山之道友,自然比旁人親近了幾分。
一個皺紋堆累,老態龍鍾,看上去蒼老無比的老道士。坐在上首,身後站著幾個年輕的小道童。
這個老道士環顧了一番四周,感歎道:“上一次凝真觀眾道雲集。仿佛還是昨日,卻不想十載光陰悠悠而過,果然是白駒過隙,時不我待。不知十年後再相聚首之時,老道是否還能趕得上。”
言罷,卻是唏噓不已。這位老道士卻是武當金鼎的老觀主陳崇玄,時年136歲,修為倒是不甚高,隻有築基初期的境界,卻是德高望重。在玄門各派中聲望甚隆。
石道一聞聽,也是心有戚戚,正要開言勸慰。卻聽陳崇玄複又言道:“石道兄,往次聚會都會見到張玄明這個老家夥,為何此番我都來了這麽許久,都不見他到來。想來他就是天台本地人,當不至於晚我等而後至。”
石道一卻是笑道:“張道兄卻是好機緣,得到一位大能之人的指點,心有所悟,怕是要突破道築基後期境界。此番正在丹室之內靜修,估計很快就要出關了。”
“什麽,他居然要突破到後期了?”這則消息顯然對這位老道士衝擊不小,不由得驚道:“不是我小看於他,張玄明雖然比我年輕幾歲,卻也是將近百歲的人,於常理來說,此生應是沒有突破之望,不知你所說的大能之人是何許人,是小天師張羽正還是郭道真那老家夥?”
石道一搖頭道:“並不是這二位道兄,而是一位新出世的高人,此番受玄正道兄所邀請,前來赴會,我和張道兄恰逢其會,得遇這位道兄,聆聽指教,是以各有所悟,隻是我積累尚淺,不如張道兄那般深厚。這也是張道兄的機緣。”
陳崇玄聞聽,卻是羨慕不已,感歎道:“張玄明能於仙道一途更進一步,當真令老道羨慕的很。不知你所言的這位高人是何門何派,也是和那兩位一樣築基後期的修為不成?”
“何止是後期”,石道一搖頭道:“這位道兄功參造化,已然破入我等難以想象之境界,據玄正言,已臻至元嬰。”
“元嬰?”陳崇玄猛然站了起來,震驚道:“怎麽可能,怎麽可能,當今之世,怎麽可能還有元嬰修士,莫說元嬰,便是金丹也是我等難以宵想的,我自幼入道,熟讀祖師手劄,已經幾百年沒有出現金丹修士了。
金丹對我等來說便是難以逾越,何以能破丹成嬰?”
“陳道兄,莫要激動。”
石道一連忙扶陳崇寧坐下,道:“就因為這位道兄打破阻礙,能人所不能,是以玄正道兄才請來一會,以解我等心中之疑惑,說不得我玄門仙道也能隨之峰迴路轉。”
老道士陳崇玄畢竟修道百餘年,最初的震驚過後,很快就平複自己的情緒,輕聲道:“但願能如此,也是玄門之幸事,想我修道百餘載,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元嬰之風采,倒也不枉此生。”
石道一聽陳崇玄言語戚戚,心中有些不忍,剛要出聲安慰,突然察覺道一陣強烈的法力波動,在這桐柏觀後院之中蔓延開來。
這後院之中,暫居的都是各門派的中堅人物,各個修為都在築基以上,就是門人弟子,也都是資質上佳之人。是以,這股法力波動剛剛產生,便被眾人察覺。
諸人心中驚異,便要尋到源頭,尚未來得及細細感應,緊接著空中便有異象發生。但見桐柏觀之上,原本清朗無雲的萬裏碧空,突然之間呈現數道長虹,有五彩祥雲凝聚。
此時,桐柏山之上,遊人如織,見此奇觀,俱都大唿奇跡,紛紛拿起相機拍攝下來這幅難得一見的景觀。
有那頭腦靈活之輩,見此異象隻懸浮在桐柏觀之上,便以為是觀中靈異,紛紛湧進桐柏觀朝拜神聖。
卻也是福至心靈,被道觀中突然凝聚的天地靈氣衝刷肉身,使得很多陳年老疾,不治而自消。
石道一見此異象,陡然站了起來,臉上現出驚喜的神色,出聲道:“定是張道兄突破瓶頸,成功進入了築基後期。”
ps:
更正:一、前幾章出現了一點兒小錯誤,墨非已然臻至元嬰,在赤城山之上便已告之玄正老道,前幾章裏,玄正默認其為金丹,是作者筆誤。
二、vip第三十五章中,青峰小道士稱唿白發老者為陳老爺子,後來章節中出現的是張玄明,以後者為準,“陳”是作者筆誤。
感謝“*沒藥”投出的月票